《人间小团圆》。
6分。
彭浩翔编剧、导演,古天乐、曾志伟、梁咏琪、杨千嬅、吴孟达主演作品。
一句话总结来说就是,彭浩翔确实江郎才尽了。
但大大的惊喜真的来自梁咏琪,低胸、真空、长腿、小内裤、浴缸戏,真的,你初看还以为梁咏琪要拍大尺度戏了。
当年的玉女啊。
故事太弱。
虽然曾志伟饰演的医生和杨千嬅饰演的导游已经情感危机,并且医生出轨小护士;而古天乐饰演的培训专家是导游的弟弟,一直对和梁咏琪饰演的过气模特生的丑女儿很不满;吴孟达饰演的培训专家的父亲则在妻子过世后,和吴家丽饰演的KTV妈咪生活在一起。
看起来是多线条交叉叙事,片名又叫“香港仔”,导演似乎试图通过香港平民的生活来表达底层的现状,但很遗憾,故事本身,既不深刻,也不感人。
真真让我惊叹的还是梁咏琪。
1.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疙瘩,焦虑是人的常态,但是越焦虑,疙瘩就越紧。
2.他人即地狱,很多时候的烦恼都是自以为,你心中块垒难平,别人其实早就忘了。
3.生活就是吸气-憋住-呼气,如此往复循环,和蛙泳一样,这是自然的状态,但现实中的人们只知道憋着气前行。
4.爷爷是神汉,孙女是灵媒,不用看就知道是亲的。
5.要相信轮回,没准你上辈子是蜥蜴,下辈子是鲸鱼,这辈子还是个苦命人。
6.炸弹是麦高芬,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命运,不管你看到看不到,它都在那里,你眼前还有一只计时的沙漏。
7.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美是女人唯一的生存之道,女人整容,天经地义,丑女不整容,天打雷劈。
8.即使美的女人,也是一支不断跌幅的股票,因为敌不过时间。
9.吃榴莲是不能美容的。
10.卖身和杀人一样都是大事,要先计算代价。
11.需珍惜的而珍惜,该放手的早放手。
12.吸血鬼没你想得那么浪漫,牙长了,说话会漏风的。
13.彭浩翔扮演那只又大又肥的哥斯拉,霸气最易,稚气最难,这是我喜欢他的地方。
14.医生救人难自救,自己得了高血糖,老婆患了精神病,都一筹莫展。
15.人都会异化的,异化的人都活在虚拟空间。
打渔的人一上岸就死了。
16.不要抱怨收入不高、事业不顺,好像自己真的是怀才不遇似的。
17.一针鸡血也不打,要看的到彭浩翔的进步。
18.全删掉杜汶泽的戏也不影响剧情,彭浩翔保留了,并给加上了声响。
19.小团圆,重在一个小字,很平淡,没高潮才能说道理,有高潮则只剩煽情。
20.解决问题不要奢望外力,开悟终须靠自己,有的时候是生活在等你。
21.声声喊抵制的人有一种化解不了的戾气,他们都活在地狱!
22.中国最不可靠的两件事:政府的政策和豆瓣的评分。
这部电影基本标志着彭浩翔的水平由拿观众当傻逼下降到拿自己当傻逼的水平了。
忍不住剧透一次,古天乐一直觉着自己的女儿长得丑,怀疑不是亲骨肉,直到有一天梁咏琪说:老公,我是整过容的。
从此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下去……虽然埋了星战、hottoys,彭自己还客串了特摄皮套,全片都在说教告诉你有多惨,又拿自己女儿丑作笑料,丝毫感受不到导演的真诚。
用玉哥的话说:就是人贱片烂。
导演说花了五年准备这个剧本,因为害怕自己驾驭不了搁浅了几年。
我就想问问你怎么不搁浅一辈子啊。
一共93分钟你花了73分钟来铺个开头,连高潮都没有就结束了,你也敢号称你是荤段子导演吗?
老想想着那档子事能用心表达出来吗?
还用小团圆,张爱玲都被你黑得复活了!
第一次写影评之前先来段新闻。
台湾中时电子报昨日报道称,接连以“低俗”喜剧在香港暴红的杜汶泽,3月因在脸书发表挺台湾反服贸学生言论,引起大陆网友不满,要他“滚出中国,有本事别来大陆赚钱”!
他不以为然地回“有本事阻止我来大陆”,造成大陆片商全面封杀。
最近他客串演出彭浩翔执导的《香港仔》(大陆片名《人间·小团圆》),戏分全删才能登陆。
内地网友掀起抵制杜汶泽确有其事。
有网友发微博称,“除了《放手爱》,杜汶泽还有一部下周上映的片子叫《人间小团圆》。
虽然以前从未听说过你,但我最佩服有种的人,你既然豪气十足的说骂了内地人也不照样挣内地人的钱,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你魅力有多大。
发行方不仗义宣传中删了你的名字,我们帮你广而告之。
不用谢,请叫我红领巾。
”与《放手爱》在电影院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友几乎都为该电影“卖力宣传”。
不少网友在微博号召“杜汶泽的电影《放手爱》已经上映了,也许有忘性大的,请互相提醒一下别不小心买了票贡献了票房!
”更有不少人对该片首日票房达到45万元表示“居然还有这么多!
”香港媒体记者就删戏份一事去问了《人间小团圆》导演彭浩翔与演员杨千嬅。
彭浩翔表示不会删杜汶泽的戏份,而且表示他有自己意见,应该尊重。
香港媒体称:“彭浩翔、杨千嬅前晚到旺角朗豪坊谢票。
杜汶泽在内地版《香港仔》戏份是否删掉?
彭浩翔斩钉截铁说:‘No!
没删,无端端为何剪?
他有自己生活同风格,有自己意见,应该尊重。
’有传杜汶泽被内地封杀,会不会劝对方慎言?
千嬅:‘怎样叫不小心,可能讲完才知自己不小心。
’”其实,彭浩翔不求自保选择保留杜汶泽的戏份不难理解。
彭浩翔与杜汶泽交情匪浅。
观察者网小编查阅资料得知,2006年,杜汶泽首次担任男主角,并兼任监制的电影《伊莎贝拉》成为该年唯一一部入围柏林电影展竞赛部分的华语电影。
杜汶泽更获提名角逐柏林影帝之荣誉。
该片即由彭浩翔执导,杜汶泽和彭浩翔组成的“不是兄弟公司”负责摄制,由杜汶泽和梁洛施主演。
《东方早报》记者联系《人间小团圆》的片方华谊兄弟,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目前杜汶泽的戏份仍旧保留。
之所以在海报上没有出现杜汶泽的名字,是因为他在片中仅仅是客串,并不是主演,所以略去了名字。
据了解,杜汶泽在片中确实只有短短几场戏份,他饰演古天乐的好朋友,有一次简短的对话。
知情人士表示,“片方确实考虑过删除其戏份,但是牵涉到他与古天乐的对手戏,如删去会有损影片的完整性。
”作为一个看电影从不去了解演员和导演的人。
我向来不关心导演和演员个人生活中如何。
但这次我却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这两位。
倒不是跟风反对。
而是之前在海外时就曾在fb上与这次事件的主角多次交锋(可惜我名望卑微,杜汶泽眼里兜里的钱只够网吧上网,买不起茶叶蛋吧),对此人的人品深有体会。
人品如此,演技再好又如何?
JB不照样被美国民众抵制,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抵制一些人渣呢?
本来因为古天乐,我不想抵制《香港仔》,但是导演既然如此“大义凌然”“重情重义”“尊重意见”。
那么我也只能用我的态度来表示对导演的理解了(其实深入的了解,导演也算是香港激进分子中的一位了,)。
就像别人说的,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态度。
我抵制你不是因为你的作品,而是因为你的人品。
人品如此作品再好又能如何?
看完電影的第一感覺,就是《人間.小團圓》這個名字比《香港仔》更加的合適,尽管导演对《香港仔》这个名字更坚持。
《香港仔》這個名字地域特色太濃重,而且若非后来偶然看到相关解释,我一直认为是“香港人”的意思。
與彭島昔日的作品《志明與春嬌》相比,這一部裏的香港本土味道和痕跡都淡化很多,除却演员本身或本色或演绎的那一点,几乎存留無幾。
影片中的所有演員都不是第一次演此類片子,他們口中說的是臺詞,演繹的是文字勾勒的別人的故事,我卻無端覺得,這是他們最放鬆且貼近自我的一次展現……這種感覺恰是電影給我的最強烈的香港味道。
而電影講述的故事,幾乎可以放在任何一個地方,可以套用到絕大多數的家庭。
電影開篇的那個“搖曳曲折”的長鏡頭很有意思,配上豔麗的城市模型,給了觀衆視覺上一定力度的衝擊力。
隨後每個人物的出場方式雖然並不新奇出巧,但是個性十足、特色鮮明,短短一段戲,對這個人物便基本可以下個定論。
電影的節奏和氛圍相對來說比較輕緩,沒有太大的情景和情節刺激,衝突糾結虽無處不在,卻也只不過是一塊榴蓮配一口汽水的嗝兒,大不過就是惡作劇的份兒,觸不着生死,痛也好惱也罷卻都有着充足的迴轉空間。
偏偏,這才是我們再熟悉不過,也習以爲常的生活。
電影裏的人,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困惑和煩惱,也每一個都有自己索求的欲得。
電影裏,小豬問“生活是什麼”?
是啊,生活是什麼?
簡而言之,生活便是那句調侃的話“生下來,活下去”,細了繁了去說,便是千人千道,道道不同,端看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可惜的是,太多的人會在行走之間,忘記了自己想要去哪裏。
有部老電視劇的主題歌裏唱“生活是一團麻,那也是麻繩擰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線,也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條路,怎能沒有坑坑窪窪;生活是一杯酒,飽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片霞,卻也常把那寒風苦雨灑……”電影中的醫生曾志偉在爲病人做檢查的時候讓其不停的“吸氣……憋住……呼氣”,這個動作裏最難的不是“呼”,也不是“吸”,而是中間的“憋住”。
這最難的“憋住”,恰恰就是生活的重點。
憋住,是“梁詠琪”在面對名利誘惑時的抉擇,是“曾志偉”斷棄孽緣迴歸家庭的選擇,是“古天樂”情濃於水的心開下對問題的正視,是“楊千嬅”心中鬱結漸漸疏散明朗的過渡,是“吳孟達”想要閤家團圓歡歡喜喜吃頓飯的渴望,是“吳家麗”風塵回首對於家庭溫暖的依賴和追索……憋住,是生活中痛時的忍,搖擺時的堅持和對自己慾望的約束,是對自己的一種控制。
喜歡古仔的朋友會發現,那個在多個鏡頭裏出現的暴風兵以及從其他角色口中說出的幾多觀點,都或明或暗的烙着屬於他的印記。
這部電影裏,他的存在感強烈到奪目,強烈到讓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導演不止是彭浩翔。
跟杜汶澤之間關於“正視問題”的討論過程,讓我想起多年前他在一篇日誌中的說過的話“將存在的問題掩蓋起來,假裝雨過天晴,是對別人給予的愛一種極爲不尊重的態度。
”極喜歡最後那個鏡頭,一家人聚在一起,簡簡單單吃個飯,入了鏡頭,卻溫暖的催人欲淚。
前面的爭吵隔閡,悲怒疑惑,都化作一片日麗風和。
電影中那條廣告語寫着“所有的目的地”,電影中的人感嘆:怎麼會有一條路可以到達所有的目的地?
其實……也許,真的可以,當所有的目的地不過是同一個目的地……就像每個人都有願望,這些願望聽起來各不相同,卻總有一個相同的出發點,相差的只是之間的距離。
也許,有一天我們終究會明白,所有的追求與成就,都比不過跟家人吃頓飯的平淡。
所有的付出與努力,都只是爲了跟家人歡歡喜喜吃個飯。
《人間.小團圓》在同期上映的電影中比較“小衆”,即使沒有某位演員的話題,吸引來的觀衆羣也會受限。
對於我來說,是我喜歡的題材,卻不是我喜歡的風格,尽管电影对情感的处理很是细腻。
彭浩翔這位導演在我的感覺裏有些“另類”、“出圈兒”,喜歡“玩點花兒”。
不說《志明與春嬌》前面那個堪比恐怖片的開場,就是這部明明是溫暖情景劇的《小團圓》,也非得玩一個恐怖橋段——楊千嬅的那個噩夢真的是好“噩”,紙人紙車以紙當麪條……哆嗦一下,這種東方元素的恐怖道具遠比血淋淋的鏡頭更讓我怕怕!更何況因爲我看的是最早的一場,整個影廳就我一個人!
整個觀影感受就寫到這裏了,下面講個跟觀影有關卻跟電影本身無關的小環節。
那天看電影中途,我聽到影廳的門響了兩聲,很明顯是一開一關,卻沒看到有人進來,以爲是工作人員中途打開門看了看又關上了,也沒在意。
結果電影看到後面臨近結束時,忽然從最前排靠右的位置站起來一個人,深灰色T恤,微勾着肩頭,頭向前微傾,背對着我走向牆邊,腳步緩慢。
瞬間我就冒冷汗了,身上汗毛集體做了一次俯臥撐。
我盯着他走到牆邊又轉身沿着散場的通道走了出去,然後門響了一聲。
安慰自己兩遍“那是工作人員,中間沒事進來看電影的”,自己也信了,心才定……
《人间·小团圆》的温情结尾,被一些观众解读为体现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读,它完全区别于《岁月神偷》这样的“香港主旋律”,电影角色多带有消极、无奈或悲伤气息,之所以看起来不那么沉重,是因为影片点到为止了。
对生活有如此平静的记录和真实的描述,让《人间·小团圆》耐人寻味,认为该片“平淡无奇”而给它打低分是不公平的,是对电影“细节的力量”的不了解。
在台词与潜台词之间,涌动着澎湃的情感河流,这需要观众找到一个共鸣角色然后仔细去体会。
影片中郑家三代人,家庭与家庭之间是松散型关系,家人之间的情感是既紧密又疏离的,如果不是有几个镜头作出了明确的交代,很难看出三代人有血缘关系。
但正是这样的角色设计结构,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列队走来,面对镜头讲出他们的故事,把内心剖给观众看。
影片对涉及老年恋、婚外情、怀疑女儿非亲生等家庭隐秘问题,进行了淡化处理,从中看不到创作者给出的任何道德判断。
反而,时常出现的一些喜感情节或对白,让人莞尔。
这些可以令人既担心又忍不住微笑的镜头,如同一双巨大的无形之手,在推动主人公朝着一个方向行走,结局令人释然,因为过程里观众就有这样的盼望。
彭浩翔电影里时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意象,在《人间·小团圆》中有扩大化的趋势,童话式的立体街景,“开往所有目的地”的指路牌,在居民楼旁边发现的炸弹,杨千嬅寄给逝去母亲的包裹与信,变成了鲸鱼的蜥蜴……这些意象或与故事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或独立于故事之外,在功能上,除了可以突出影片的个性与风格外,更多是为观众理解这个故事搭造桥梁。
“开往所有目的地”的路牌,是一个理想化的设置,是每个人内心渴望自由自在的象征,但不可能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可以到达所有目的地,人生需要选择,“所有目的地”看一眼、想象一下就好了,人们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牌行进,直至走进唯一目的地:家庭。
回归家庭,让笑意与融洽出现于饭桌之上,老人与孩子对视嫣然而笑,中年人则心无旁骛。
而这些,是经历苦痛之后才收获的。
那枚炸弹爆炸了,鲸鱼无法入海也死在了沙滩上,这些都是人们所无法掌握的那些事物的隐喻,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情,有时只能顺其自然。
该发生的发生,该消失的消失,从海里舀出的海水终归要通过沙滩的渗漏回归大海,那些走在路上迷失了的人,也终归会找到自己最舒适的位置。
影片集合了古天乐、曾志伟、杨千嬅、梁咏琪、吴孟达等风格迥异的演员,但在电影里他们具备了同一种表情,这种表情糅杂了隐忍、宁静、怅惘、平和等等情绪,这样的一张张脸,实则是被时代的风沙吹拂过的,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的表情。
在台灣的時候,就迫不及待想要看這齣戲。
光是名字和有楊千嬅參演就足夠吸引。
我才不管有沒有杜汶澤是不是彭浩翔導的。
更何況我沒有反彭浩翔。
電影看完,楊千嬅和爸爸聊天以後那個淡淡的鬆了一口氣的笑容,讓我覺得生活中所有的怨懟,都有化解的辦法,也都有一個愉快的出口。
每個人都得到理想中的小團圓。
真的說好是小團圓,不是那種攤在陽光下的大團圓,而是風吹雲散,慢慢就癒合了的小團圓。
最貼近真實的,在我看來,就是這種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但不揭穿,淡淡推開,濃墨再重,諒解和愛都能將它化開。
郑惠清必然知道邱健章的外遇,但她跑去健身,她自導自演,她不說一個字,沒有攤開來爭吵過,但丈夫最後還是選擇回到她身邊,是小團圓。
恩恩最後沒有對郑伟滔說出整容的秘密,準備說的時候,他已經一句“整容囖”堵住崩堤的出口,但我想他是知道的。
如果秘密從恩恩口中說出,然後罵過哭過最終互相體諒和再用力抱擁說愛,那是大團圓。
但讓秘密還是秘密,風吹散本要下雨的烏雲,那就是小團圓了。
後來才認真細看了一下海報,瞥見“恩怨流水 一城自有一城愁 凡塵逆風 俗世豈能盡如人”。
俗世故事那麼多,大團圓有幾個?更多的都是這種細細碎碎的糾葛和化解而已。
记得02年,我读大学一年级,作品分析的时候看到一部颇鬼马的香港电影,叫《买凶拍人》,看完后大赞导演的想象力与鬼马,虽然后半部失去了对故事的控制,但前半部仍然让我深刻的记住这个名字,彭浩翔。
电影就是电影,虚拟时空的舞蹈,那年的彭浩翔脚步轻盈且曼妙。
之后他的发展也如我所预见的,彭确实成为十年空寂的香港电影里一匹黑马,横冲直撞。
从《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一直到我最推崇的《出埃及记》,我觉得他已修成正果,从现实到荒诞,从荒诞回到现实,游刃有余,成就了一部伟大的影像神话。
但之后彭的发展道路却让我感到了诧异,从《志明与春娇》开始,一种暴虐,一种戾气,从他的电影中开始点点星星的积攒。
到了《维多利亚一号》,接近癫狂式的发泄,仿佛一个性欲高涨者,突然某天夜里开始无能了,戛然而止。
关于杜的问题,我之前一直觉得电影就是电影,艺德的问题可以用票房来投票,电影本身质量评价应该脱离尘嚣。
不过,之后彭导的一句话直接破掉了我对这部电影的任何幻想,那就是他说的,不想看可以捂眼。
导演叫观众捂眼看自己的作品,应该也算百年影史上头一遭了,这种暴虐和戾气,对观众的藐视,可以算前无古人了。
既然如此,那对彭导之前与之后的电影我也就此捂眼吧。
香港仔是一部描写普通香港人的电影,片中的祖孙三代每个人各怀心事。
爷爷以替人超度做法事谋生,发妻死后与夜总会的风尘女子相依为命,内心深处总认为自己是渔民出生杀生太多,今生孽障难除。
老人有一双子女,弟弟是业余学校的老师,收入不菲,娶了漂亮的模特,却生了个长相一般的女儿,所以疑心非自己的亲生。
而模特妻子一直想告诉丈夫自己曾经整容的真相,但总是无法启齿,日渐过气的她面对年轻后辈的咄咄逼人,以及富翁和导演们的潜规则诱惑,也只能堪堪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孙女因为老实在学校给同学欺负,自己喂养而唯一亲近的热带动物小青死了之后,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小青应该上天堂还是重新投胎。
老人的女儿,姐姐则因为小时候与弟弟玩游戏有不伦情节被妈妈撞到,一直觉得妈妈因此而嫌弃她,虽然妈妈去世多年还心存芥蒂,耿耿于怀。
做医生的丈夫长期与女护士偷情,而回家则要面对有心理阴影的妻子,以至于每天回家开车路过岔路口的时候总要挣扎一番,可谓去留两彷徨。
彭浩翔是个聪明有才气的导演,影片的前一个小时将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香港人的无奈,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有同感的我们,虽然同情剧中人的遭遇却也无所适从,这样凭借导演的掌控能力将观众带领着慢慢地往前走。
剧中的人物之间也有各类的矛盾,但都是憋着忍着,无法彻底爆发,一种抑郁的感觉弥漫着。
影片的节奏虽然缓慢,可是有滋有味,可以细细品尝。
可是突然之间,随着孙女擅自离家去了爷爷那里,之后被爷爷带去看一条被海水冲到岸上的鲸鱼,一夜过后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如此突兀的结尾实在让人有点不知所措,就好像一桌饕餮大餐吃到一半,大厨直接就告诉你没菜了可以埋单走人。
不清楚是导演迫于制片商对电影时间长度的压力无法尽兴,还是他自己也没有很好的答案来解决片中人的困境。
总之,一部可以打五星的电影,却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但凡一件事情开始变好或者变坏,都会有一个原因。
《人间小团圆》的票房惨淡,直至演变成“人间小悲剧”,现在看来本片的龙套杜汶泽成了当之无愧的诱因。
这位依靠《无间道》起步的小伙儿,因为在网上骂战中站在了数亿亿网民的对立面而被唾弃,其中细节既不雅,我也没时间考证,总之最后杜汶泽摆出《九品芝麻官》里方唐镜“来啊来啊,有种你们来打我啊。
”的意思,大陆的网友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没法约他到朝阳公园单挑,但是观众选择用脚投票,“封杀”了最近两部带着“杜汶泽”三个字的电影。
尽管这一起仍在发酵的封杜事件归结于“杜汶泽没艺德”,但考虑到正巧碰上了香港女童尿不湿事件,一向喜欢彼此地域攻击的大陆网民瞬间从一盘散沙凝聚成符合ISO9001标准的水泥,把倾注着办理港澳通行证曾经受到的所有鸟气一股脑洒在了杜汶泽以及《人间小团圆》上。
甚至有文革小将叫嚣着“断水断电,让香港好看”的无知言论,我认为这一切对于一部饱含导演彭浩翔心血的电影是不公平的。
俗话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人间小团圆》作为光影艺术,应当和政治权术、社会公平、大众心理以及国民素质保持相当的距离,只有这样,当你静静的在黑暗中平下心头怒火摘下有色眼镜,认真欣赏完这部讲述香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变迁以及人情世故的电影,你才会真正发现——这部电影真的不咋地。
彭浩翔在电影处理中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比较低级,本名《香港仔》的原片不知道是为了政治避讳还是给亲情鸡汤增加浓度变成了莫名其妙的《人间•小团圆》,无意间又得罪了一批张爱玲的铁粉。
爱玲姐作为上个世纪的文青鼻祖,可以说是众多小清新派心目中的“女娲娘娘”,有些人不看介绍带着男/女朋友就去了影院,以为这部电影是改编作品,结果出来骂娘。
第二个错误,这部讲述香港人的故事中所挑选的家庭样本实在不具备代表性。
一个从渔民转业作法事的吴孟达,一个爱上糟老头子的KTV妈妈桑吴家丽,一个神经质总是梦到妈的杨千嬅,一个游走在小护士和老嫂子之间的曾志伟,还有一个过气却不甘心想脱又不敢脱的模特梁咏琪,以及一个帅到浪费资源的同样神经质的补习班老师古天乐,对了还有那个可怜的被父母嫌弃长相的小猪。
这一家子奇葩,很难想象这样一群人在一起也可以“小团圆”,我看没有小团灭就谢天谢地了。
彭浩翔习惯性的把故事通过蒙太奇拼接成了“吸气、憋住、呼气”的多层次并行递进,甚至总结出来生活的哲学就是“吸气、憋住、呼气”,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观众尽管不是很明白,但还是认为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这种“不明觉厉”的哲理说白了就是人生的吃喝拉撒,而这个故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普适性归根结底,两个字:面子。
古天乐反对的不是跳大神的老爹和夜总会一姐鬼混,古天乐要的是家丑不可外扬的面子,所以他每天早上起床面对镜子的疑问都是相同的:老子这么帅,为什么女儿这么丑?
这个问题抛给梁咏琪,对她而言,面子不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韩国整容手术台上的人皮面具,她的不自信以及生活上的退缩在时间的杀猪刀下鲜血淋漓,以至于差一点坠入饭局女星的肉体深渊。
对于杨千嬅这个角色,则完全是精神层面的烦恼,她的面子在童年的一场游戏中荡然无存,最后留下神经质的阴影。
脏,这一堵纯粹被自己妄想出来的墙,成为她和母亲间生死两隔的业障。
而曾志伟所要的,也是大部分问题男士所要的面子,可以简单归纳为做婊子也要立牌坊。
劈腿不忘家中妻,在这个中老年角色身上,我实在不知道是应该夸他懂得调剂生活情趣却又知道浪子回头,还是要欣赏他玩腻了就说不合适的娴熟脱手技巧。
彭浩翔让这一切在悬崖边刹车,古天乐乐观了、梁咏琪自信了、杨千嬅想通了、曾志伟回头了。
总之这些匪夷所思游走在道德边缘的故事,在影片最后通过一只变色龙和一条鲸鱼神奇的回归到五千年来中华传统“仁义礼智信”的轨道上,算是在香港电影历史上开创了弘扬家庭主旋律赞歌的先河。
但是,这部电影,彭浩翔以社会现实问题切入,让香港人以及香港家庭所面临的变革、经济、情感问题暴露在观众面前,最后却以搅稀泥的方式让一切如同童话一般美好起来,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最后,我还是要为杜汶泽说几句,作为出场仅五分钟的小配角,把票房滑铁卢的黑锅全部让他一个人背,实在是有失公允。
爱国青年叫嚣着让杜汶泽零票房,我也曾经动摇过以后只要是他出演的电影一律不看,但那天在百度上搜索到他和冲田杏梨合作即将上映的《豪情3D》——臣妾做不到啊!
其实我觉得还好吧,是有很多没啥内涵却故作深沉的台词,但也没大家说的那么没法看…电影的某些表现形式我还挺喜欢的,比如鲸鱼啊大蜥蜴神马的哈哈哈。它只是不足以配得上这个有意蕴的片名…
[再见]
我要去网上非法下载来看,么么哒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人间多歧路,何处小团圆?
人生中,每个人总会有一些心结,让我们耿耿于怀,甚至持续消极地影响着生活。但当你试着勇敢面对,可能会发现那其实只是自我意识过剩所造成的束缚。展现的是平凡的生活,值得品味的是每个演员自身,演员之间的戏味。当然主线太多或可说没有主线,让这部电影显得稍微零碎。
搞不懂为什么要因为演员的一句话就排斥掉所有跟他相关的东西。电影以小见大,讽刺的深刻又到位。
杜sir我造这是你想要的,不用谢【挥手拜拜
小香港,但不香港;小团圆,却要写人间团圆。举棋不定的彭浩翔在个人风格和北上路线上正迷茫。ps:为什么把梁咏琪拍的,每一刻都期待她露点。pps:为了抵制一群破sb,不把三星改成五星都不行
一群因为杜汶泽不看的人。。那能因为皮特不买凯迪拉克么?但从电影角度来说 彭浩翔果然鬼才 好多拍摄角度巨赞
香港回归中国你在哪工作都成,别人在哪买奶粉也同样不关你的事!你有言论的自由,我也有给一星的自由!
导演两面派的作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为了票房连兄弟也不要了么呵呵
不解释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多话能说,最后拍成这样……唉……当然也不是很糟糕啦
节奏适中,光影音乐可圈可点,内容平常又深邃,极近现实,不错,四星。我要出手打击网络暴民和low逼水军的恶意差评,明明片儿是好的,必须有7分啊!
#香港仔#很典型的彭浩翔电影,一切都似曾相识但是好像又很新鲜,虽然结尾团圆的太过于“自然”,但是整体看起来至少是个好看的电影;另外把杜汶泽说成主演的,只出现了2分钟而已你让其他演员怎么想嘛....
反正有杜狗,再次坚决无脑一星。让找他拍电影的导演都好好掂量一下。
听说国语版DVD里将杜汶泽的戏份剪掉了,又找来看了下。彭浩翔的世界观越想越让人不舒服,这不是一个亲情故事,只有一家人成员之间的性和烦恼,深层次的亲情是缺失的,里面的感情全靠性来维持,男人都算计着女人够不够美,女人都烦恼着自己干不干净,长相能不能解决问题,矫情,肤浅。
三星半吧。近来愈发觉得,港片必须要看粤语版,国配版不用比韵味就失掉了一大截。彭浩翔那点小心思呐也蛮有趣的,哥斯拉那段萌萌的哈哈,星际战士,以及咏春拳。以及,杨千嬅做噩梦那一段是真的喜欢,见到母亲的那个变形镜头觉得好棒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生活系没有要去边度的,生活就系吸气,忍住,透返气。PS 咏祺姐姐的身材太好
依旧有彭胖的小聪明和闪光点,最喜欢鲸鱼搁浅那场戏。只是他拍惯三俗电影,突然学许鞍华走情怀路子实在略诡异,传达的所谓人生悲喜感悟很不走心的感觉,尤其结尾的煽情团圆戏,让我误以为窜台到了央视的舌尖,也许有人会触动,但我觉得莫名其妙的刻意做作。PS,谁告诉我古仔家的那个电视什么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