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弄玄虚。
好莱坞的剧情语言,但是情节太庸俗,可惜了大片阵容。
冲着巩俐来看的,可惜没有什么深度。
这样的情节太熟悉了,难怪在巩俐的影片中没有一席之地。
好像这个片子是讲给老美看的,语言风格都是美式。
感觉是拼凑了一个剧情而已。
当大片看多了以后,这个熟悉的风格就没什么质量了。
希望中国剧本好好突破,让巩俐这样的国际巨星有机会冲击真正的奥斯卡。
看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不解……电影结尾,看到巩俐做船逃离水生火热的上海,很失望,觉的这种苟且偷生令人失望,也对导演失望,但是之后叙述说巩俐在澳门下了船重新参加了抗日组织,马上对导演肃然起敬,大多外国导演对中国的爱国情节很少重视,这是很难得的。
之后男猪脚说他后来也回到了上海,马上我有产生了狐疑,难道导演会来个世博会的特写?
但是结尾字幕的出现打消了我的怀疑,果然外国导演还是很重视逻辑的,没有像中国导演那样喜欢天马行空。
也怪我不小心看了几部国产片,从此总会在看电影的时候产生幻觉,再次呼吁“关爱生命,远离国产电影”。
看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不解……作为一部二战题材的影片,导演对历史的拿捏是很准,气氛烘托也很不错,电影节奏很有序,并没有像很多外国导演一拍中国题材的电影就出现很多明显的bug。
尤其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三个国家的关系把握的很好,难能可贵的是立足于中国上海这个大环境下排出这样的影片值得称赞,大家评分这么低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受影片名字影响,以为会看到中国版的007,另大家失望的是虽然有间谍内容,但并没有什么激烈的枪战,不过我觉得发哥的几个简短的枪战戏完全是《英雄本色》的缩版,从一个好色的黑社会老大一跃回到了小马哥的风范。
2、感情戏过多,而且过于复杂,认为影响了气氛,我觉得恰恰相反,正因为巩俐和几个人关系复杂的人物之间的感情,反而使情节更加紧张,具体请看片。
除此之外,几个间谍的活动情节也是很紧张的,可能很多人多年不看抗日影片,年轻的也渐渐忽视那段历史,所以紧张不起来吧。
3、给这部片打分低的影迷中很多可能看国产片看多了,思维方式受到影响,无法接受这样的影片,建议大家坚持一段时间不看电视,坚持一两年不看内地影片,除了影迷评分很高的电影,媒体评价高的不算,相信你会慢慢发现你的大脑重新焕发了活力……
没想到看到了一部爱情片,呵呵,本以为又是老掉牙的上海谍战片,巩俐的每一次转身,回首,低头,都流露出万种风情啊,发哥还是很有魅力,渡边真的演得好!
我一向很欣赏元素比较单纯的电影。
但显然本片不是。
导演大约是一个充满了雄心的人,想把今年最火的谍战、爱情和战争一网打尽。
可惜,由于故事设置的四分五裂,让人觉得本片就是一个不知所云的笑话。
总而言之,本片里的女人都喜欢抽烟,而且导演还都爱拍她们侧脸抽烟的样子。
另外,所有的男人都对她们的女人忠心耿耿。
本来以为周润发演一个黄金荣类似的角色,应该会在电影中有故事的,原来只是打了一个怀旧的酱油,把小马哥重演了一遍。
四位主演的表现自然是宝刀未老,可惜囿于故事情节的设置,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在影院我一直没想起John Cusack是谁,表现亦算得清新。
场面还算华丽兼有细腻,算该片的唯一可取之处吧。
很喜欢这种用自叙串出主线的感觉,第一人称的叙述总会不自觉的掺进一些动人的元素。
抗战,风雨飘摇的上海。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
男人,女人,香烟,旗袍,长久的貌合神离,彼此的猜疑与利用,深深的思量,眉眼间不经意的爱恨。
这才是真的上海。
开始看到兰亭一直管自己叫Antony,觉得很好笑。
可是兰亭夫人出场的时候真的惊艳了,这么长时间,巩俐的美居然丝毫未褪色过,风情依旧。
她说,她们根本不是他的表妹,是他的情人,神情漠然也无爱恨,心中一凛。
后来明白原因是兰亭夫人是地下党的一支,定然是需要极冷静的头脑,这情节很扯谈,可是最后兰亭仍然选择为她而死,其中依然有动人之处。
渡边谦说,2分钟前我们偷袭了珍珠港。
于是又回到反法西斯年代,中美抱团抗日。
不知道它是否又包含了莫测的政治感观。
硝烟弥漫,危险永筑,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回去,我们都要回去。
自从我知道这部电影本来是华谊的大制作之后,就特能理解,为啥拍成这样:原剧本中的鸦片妓女黑帮这些元素都不能出现,所以剧本改了8年……其实老外的审美某种意义上,还是可以的,至某种程度原汁原味还原老上海,时髦的野性的,堕落的肮脏的,进步的热烈的,……老外为之深深着迷,除了疫情下的SH,扯远了。
说剧情吧,基本完整,男主查案来到上海,碰到神秘美人-女主,抗日地下组织组织成员,两人情不自禁吸引这条线为中心,其他什么黑帮啊,什么大佐的情人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太平洋战争爆发,男主救女主出上海,最后他们并没有在一起,女主从澳门下船为自己的追求而离开。
黑帮老大是发哥演的,是女主老公,最后也为了救女主死了,临死前要求男主带女主离开上海,伟不伟大!
然后女主抱着发哥哭了吻了一下,就走了,车外炮火连天,她跟男主跑了……你不觉得怪,这是西方的价值观,琼瑶剧,分手得来个三回,死之前还要吐三口血!
抛下老公为了自己活命,这算啥,但是我就觉得可以啊,为啥不呢,否则老公不白死了么!
特别是战争的背景下,人命那么轻贱,除了挚爱还有谁会在意!
但是电影呈现的感觉有点浅薄了,好像什么都讲了,又没点到。
总之,内容很尴尬的电影,人物,台词,细节各方面都特别好的电影,巩皇特别美,好喜欢。
有些人因为巩俐去看这部片子,有些人因为海报上巨大的SHANGHAI,特别是我们这种漂泊在外的死上海人。
但中文译名《谍海风云》四个字让人倒尽胃口,散发出一股上世纪录像厅烟味汗臭味交杂的味道,四大名角压阵都压不住的庸俗。
所幸导演是个诚实的人,他要讲的故事的确就是那么庸俗,黑帮老大,老大的女人,军界老大,以及一个让这三个人都莫名其妙爱上他的美国间谍(美国人走到哪都人见人爱,没办法),这四个人看样子必定发生一场轰动上海的巨大案件,你只管翘首期盼。
电影开始,我发现导演在杀人手法上极其干净利落,这让人感到欣慰,枪战片经常走不出要死不死要活不活的俗套,所幸这个片子死的所有人都秉承了一次就过的理念。
但除此以外,整部片子前部部分让人厚重得无法呼吸,一条条线索一幕幕场景不停铺排出来,逼着自己集中精力,害怕漏过什么重要信息,你总不想看完电影还要回家看影评才知道真相是什么。
可惜傻瓜是无可避免的,假如导演硬要推你进入那扇门的话。
当美国记者闪进大佐的房间,两个人开始讨论浪漫时,我还妄图从里边发现点一场大阴谋的蛛丝马迹,后来发现,这是妄想,故事的中心思想已经在这提纲挈领地展示了:原来谍海风云不过只是天气预报,海报上四个人分别是四个上海滩最浪漫的人,简称浪人,而这部电影则完全是一部浪人日记。
浪人一,是美国男间谍,他是唯一爱得不算过分的人,因为他代表正义的好莱坞之乡美国,所以此人所有行为都有一股浓浓的正义感,只不过我很难想象,巩俐前两次出面浓妆艳抹如风尘老妓,会有男人对她一见倾心,正义的美国人爱谁都没有错,没有违反任何利益,所以你对他印象并不深刻,如他所说,他到上海来什么事也没干成,除了搞了个中国女人。
浪人二,老大的女人巩俐,一个潜伏在最前线的抗日分子,每天忙来忙去为抗日出力,不过在黑老大心目中,似乎觉得她老婆破坏力有限,所以睁只眼闭只眼随便你去,直到她跟美国间谍快来一腿的时候,黑老大果断传递了破坏的眼神。
我不介意看爱情故事,但我很介意看这样的爱情故事,明明巩俐的角色应该有如卡门般艳光四射: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件消遣的东西。
她该为了她的抗日视男人为粪土嘛,我要看的是这样的巩俐,而不是一个中年女人在那里表演抽动嘴角的纠结与不舍。
浪人三,黑社会老大,周润发。
发哥宝刀不老,这样的发哥起码比孔子好百倍,他戏谑他怒喝他拔枪,俨然中年版许文强,许文强若没有死,毫无疑问是这副德行。
可是拜托,都做老大了,能不能不要为爱情干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
最后他去送死就死得莫名其妙,人家都承诺要送回来的,干嘛非要活活搭上条命?
浪人四,日本军界老大,他冷酷无情他铁面无私,他是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大反派。
可是当他告诉美国间谍:偷袭珍珠港这事我真不知道。
我心中又一座巨塔倒塌,我靠,你们能不能不这么至情至性啊,我花70块钱坐在这里看到凌晨1点,居然就是看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女谈恋爱。
你让我一个25岁的年轻女人怎么办,我简直觉得世界没有出路了,这群人谈着谈着,国破家仇恨都他妈抛出了脑外,抛出了宇宙,你期望我们观众集体鼓掌为他们的爱情喝彩?
拜托,外面仗都打成这样了,你们怎么好意思还去考虑眉目传情,考虑上床!
剩余各种小配角浪人也令人失望,德国女人,日本线人,一个个通通闲得蛋疼,好像在爱情中丧失智商的弱智青年男女,没有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看完电影后观众缓慢离场,不停有人伸懒腰:又是个烂片。
一片炸弹横扫尸体横飞之下,故事主线虚弱得好像一个阳痿男人。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以谍战为名的爱情片《窃听风暴》,我们似乎还是更容易被那些犹如地下水般静静流淌的感情感动,缓缓带动人所有神经,而对《谍海风云》这种巨大背景下庸俗的爱情无动于衷,觉得你们真是浪费时间,花谈恋爱的功夫帮国家点忙多好。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巩俐一亮相就让人惊艳, 气场大的足以压场,每一套衣服都出自于大师之手;还有缘分天注定里的John Cusack,依旧扮演着救世主般的英雄人物。
只是我不喜欢这个剧本,编剧让女人成了祸水。
若不是为重新得到纯子,康纳不会被田中杀死,若不是保护安娜,兰亭也不会被田中一行杀死,若不是那个背叛地下党的女间谍,那个可怜的地下党也不会死,一切的一切都归罪于女人。
而若没有纯子,英雄般的美国人john Cusack也不会出现在电影里...女人们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与灵魂背叛着爱他们的男人,交换着她们想要的另一份感情,而男人们则为了得到那份他们认为真实的情感而失去理智迷失自己。
此情此景发送在1941年的上海战场,不知时隔数十年,现在的男人女人还会这样痴迷不悟的犯傻吗?!也许还是会吧....
不谈民族问题。
话说 我居然又一次被炒作得轰轰烈烈看后觉得票价不值的商业大片感动了。
好吧 是我高干小说看太多了。
演到安东尼跟着日本军官去旧房子找那日本军人的时候 在台阶上 他说:我没得选 只能这样才能救你。
我华丽丽的激动了 再到 安东尼马上就要死了 拉着安娜说 跟他走 我不能再保护你了。
上海最有势力的人,说着这样的话。
然后所有的情节一股脑的再次出现。
安东尼可以和情妇打闹 可以无视安娜和别人的情感 可以不顾一切。
但惟独不可以让人伤害她。
一直以来 安娜在安东尼的保护下 只是她不自知 或者 她不那么在意除复仇外的事。
甚至安排杀手时并不叮嘱被射击的人中有自己的丈夫。
一直的守护着安娜。
喜欢发哥的这个角色。
迷恋 不多嘴的各种电影角色不喜欢 老是把喜欢挂在嘴边的人付出了却能做到沉默 才是极致的爱吧
没想到豆瓣的评分这么低。
我觉得这是很好看的电影。
很好的把握住的当时的历史背景:二战初期,美国人在中日战争、德国发动的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就算是有美国人被日本人杀死,美国也不会向日本宣战,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
主人公索姆斯在调查好友死因的同时,一路追踪的其实就是日本的舰队,索姆斯和康纳的线人最后发现贺咖号军舰不在了,直到田中点出珍珠港事件,也自然就知道,那9艘舰队就是攻击珍珠港的。
最后田中放过索姆斯和安娜,我个人认为一是索姆斯在他减轻自己情人痛苦的最后时刻帮助他,此时美日已经宣战,索姆斯当时看着田中的眼神是有国仇的,但是最后还是人情战胜了国仇;二是安东尼本来有机会打死田中,索姆斯当时也是拿枪指着田中,却留了一条生路给他;三是田中一直认为男人总是被自己最爱的女人被判,但结尾时刻看到索姆斯和安娜的真爱,大概也为之感动吧....电影还点到了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上海是唯一一个接纳犹太人的国际大都市这个史实,电影叫《上海》还是挺贴切了,上海的故事,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变幻的缩影
够烂!
我觉得观赏性,还是可以的,就是个商业片么,看看呗
赞一下发哥和俐姐!
原来是个爱情故事
我是有多讨厌巩俐啊。。。
还是不错的,而且很和谐——每个国家都有好人
三星半。其实是部乱世爱情片,为何非叫谍海风云不可?上海元素略少,然则向广义的“中国”示好之心非常明显。不管是二战中国战区的正面呈现、对南京大屠杀的提及还是主人公对“上海”赤裸裸的示爱,都能看出一些很有趣的口风。情节就那么回事,不过不失,也没太多亮点。发哥这大号酱油打得……
唯有巩俐的换装是亮点,全场赵感叹了4次:风情万种
三分只为卡司
我喜欢 就是结局有点仓促
不知所云
特殊的背景下,间谍也有情,有些英国病人中的味道唯一可惜的是发哥:您在上海滩就不能有个善终吗?
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shanghai~爱情片~卡萨布兰卡~发哥纯粹龙套
没有想象中的好
JC总是能在关键时刻上船
居然比想象的好
发哥的荧幕形象总是逃不出翘了的命运
爱情片还算看得过去~
烂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