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老师问姜文导演大家对他作品的反馈,他有什么看法。
姜文导演说:“任何一个作品面临欣赏者的时候,都是他们在表达自己。
人生,是建立在误读之上的。
” 上周看到三联的一篇关于一部《婚外情事》的美剧推文,因为角度很特别,所以马上下载来看。
除了美剧惯用的吊人胃口悬疑谋杀的伎俩,故事本身是关于两个已婚男女主出轨,并且通过双方两种视角来描述整个过程;有趣的是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感知来描绘遇到的人和事,别人好像并不是这样想,换一种说法,出轨的人都觉得是对方先勾引自己。
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累积,就越来愈带着怀疑看周围的人和事,因为我们总是带着自己希望的颜色来填充空白,想让好的变坏的,坏的变成更不堪的。
最近两周听到了不止一个身边结婚的朋友因为出轨离婚的事,这种事件在我们的年纪好像越发频繁,刚好遇到这部剧可以好好想一下这究竟是为什么?
嗯,一个疑问句的原因是没有找到答案;是对婚姻没有信仰吗?
可是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这点呢?
朋友的表哥说“我好像不能结婚,因为一想到这件事,一想到被束缚就情不自禁想要逃离,我可能永远结不了婚吧.”朋友说像他哥这样这么有自知的也很好啊,起码不会轻易结婚后轻易出轨,充分了解自己也是负责的。
总觉得信仰总是需要超越自我的,如果一个极度自我不会付出的人选择了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是不是注定了风吹草动过后,依然会选择利己的路。
个人来讲不怎么相信人性,可是依然相信信仰的力量,当然信仰真的不只是通过宗教来实现。
剧中男女主分别遭遇了生活中面临的困境,男主四个孩子,还有自己成为真正作家出书的梦想;女主经历着丧子的悲痛无法自拔,这件事成为一道深深的伤口横在她和丈夫之间无法愈合。
就这样男女主在一个夏天相遇,成为彼此逃离现实的出口;知道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朱丽叶为什么是悲剧吗?因为没有现实支撑的纯爱注定悲剧。
忽然想到周围听说过的出轨案例,都和现实生活的残酷息息相关;我们都无法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安全感,有些人承认并且勇敢面对,而有些选择了其他方式代替这种无力感,而这些,都是我们选择的。
这就是成年人,所有的结果都是自己的选择。
哦,还有就是三联的角度是如何处理心里伤口,经历另一半出轨的后遗症就是对自身极度的不自信还有两性关系的恐慌。
老生常谈就是安全感是自己给的,精神上的富足和独立才是生存之本。
这部剧到现在好像已经有四季了,刚看完第一季已经不想再继续,原因是对于情感的描述太过真实,好像这就是美剧的迷人之处,真实的就像发生在身边,看过太多懂得太多也依旧过不好此生,不是么。
“you have a lot to lose. Life is dangerous, you don’t have to necessarily go to war for certain days of our lives to feel completely treacherous. ”创作者之一Sarah Treem。
你有一个深爱你的男朋友,有一天,你瞒着他在你们相约的晚饭前去见一个你曾经喜欢很久的人,一个下午,你们谈天说地,在他的办公室里,在赴晚餐之前,你赶紧起身离开,在夕阳里一路小跑,你内心有种喜悦的罪恶感,但那并不阻碍你如果重新选择一次你还是会走进他办公室。
晚餐后你回家,你想告诉他你下午的心情,但你没发那个短信。
后来你如期和你这个男朋友结婚,但婚后你时常在幻想如果你和他在一起会是什么样。
这部剧被打低分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基于价值判断,认为故事令人不适,这或许就是人性的枷锁。
其实,现实中出轨比比皆是,有体面的、不体面的、合法的、不合法的、有装疯卖傻的、有步步为营的。
电视剧是为了反映生活,而不是反映虚无缥缈的道德判断,不是为了反映任人打扮的价值观。
现实中,使用简单的词汇往往阻止人们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所以,人类词汇的增加,可能也就在增加的那刻人类经历了深刻的思辨,过后变成一个阻碍思辨的障碍物。
人类词汇越丰富,大部分人的思想越来越麻痹、越受束缚。
这是一部讲述一次体面(合法的、尽量合逻辑的)出轨的故事,真实而又深刻。
生活的面纱揭开一层又一层,肉欲下面隐藏着怜惜,怜惜下面隐藏着占有,占有下面隐藏着毁灭。
书生气的独白、文学式的对话、深情的诗歌,深刻挖掘了人类幽暗的性情,揭露无法调和的人际关系。
如果没有足够的耐性,或许不能完全接收导演和剧作者的传递的信息。
但是,并不代表作品不好,作品很好!
存在既合理?
请不要乱套词句,先想清楚他们的感情基础是靠什么维持的,如果他们真是尊重爱情的人,就不会如此伤害自己的丈夫妻子,难道他们对他们的配偶没有感情?
难道他们与他们的配偶不是因爱而结合?
作为观众你很好的沉迷于主角们的戏份之中,但作为一个人,你已经缺少了必要的底线,清醒的认知...为何世人需要道德,需要人性,就是让人看穿某些事情的本质,不要被暂时的欲望而麻痹自己的眼睛;主角们的感情戏份很精彩,但这种精彩是建立在背叛与欺骗陪伴了自己走过风风雨雨从情侣走到婚姻的爱人身上的,或许这样你没有直观的感受,但如果把被他们背叛的爱人曾经的感情换成主角两人现在的感情,你会发现有多残忍,多狠毒,如果爱情的保持依靠的是初始阶段的热度,那么爱情只是你们享受激情的工具,你们沉迷的只是肉欲所带来的情感,要说爱,其实只要你们真正走到一起,就经历不住时间的考验....婚外情,不是对的,是对现有伴侣感情的亵渎,也是对彼此爱情的背叛,一个人首先要有这种清醒的认知,再去谈思考这件事情的深度,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么也只是被这种禁忌情感所同化的一类人;你们感受到了禁忌所带来的快感,激情,依恋,对于你们来说是“真情”,但你们只是自私的活在了自己的欲望之中,而忽略了你们对另一段情感的背叛,如果爱充满了伤害,试问你还有什么资格喊爱?
难道是教导人们盲目追求激情的热度而可以毫无羞愧的伤害现有的感情?
婚外情,曾经是个禁忌的话题,直到现在这个放荡的时代,才被人们所思考,思考其中的负能量,思考其中的伤害,思考其中的假象;因为,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过度放纵了自己的欲望,造成了很多悲剧,造成了很多无法回头的过错,也造成了爱情的廉价,婚姻的不稳定,人们对情感缺少安全感;现在这个话题,摆出来,是让人们思考婚外情所带来的伤害,所造成的假象,让人们做出取舍,让人们尊重另一段感情,勇敢站出来做出选择,而不是沉迷于这种戏份之中,当婚外情情有可原,当外婚情合理,当婚外情可以尊重,忽略了婚外情对真正伴侣的残忍,对这种情况在理所当然中放纵,放纵婚外情的生长,因为一切都有原因,因为你们过度宽容;这样,你们看婚外情电影,看的只是同类人,看到的只是主角们角度所享受到的,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无法解决问题的所在,无法明白取舍的重要性,无法停止这种对现有伴侣的伤害,慢慢丧失羞耻,丧失羞愧,丧失做人的良知。。。。
之所以对这部剧不作推荐,是因为婚外情不是值得去推荐的事情。
虽如此,也感觉有些话想说。
片中两位出轨男女,似乎出轨都有因由可言。
男主诺亚的婚姻看似美满,但老婆家世太好,显得他寄人篱下。
对一个对此无所谓的男人来说,不用努力就拥有财富,这没有什么,而诺亚显然本质上是不甘心这样的地位的。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他老婆再贤惠,为他生了四个孩子,再任劳任怨,一样留不住他那颗悸动的心。
说到这里,我还是很同情他的老婆,明明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要降低标准找一个条件不如自己的男人做老公,以为这样就可以拴住他的心,这实际上是找了一个炸雷,还不如当初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平等以待,谁也不欠谁。
女主艾米莉,她的出轨显得理由牵强,因为孩子的不幸离世,她终日沉浸在自责和悲伤中。
从片中我没有看出她的老公科尔有任何对不住她的地方,相反是对她一再纵容,原谅她的出轨,想和她重新开始。
而且科尔明显比那位老诺亚帅多了。
那她为什么会出轨呢?
我想除了因为孩子的离世给这个婚姻造成的伤害,就是她自悲剧发生后就已经不想再和科尔生活在一起,她想换一人个重新开始,她想忘掉过去。
而这时候诺亚正好出现了,正好诺亚也想换一种生活,而且诺亚是城里人,有乡下丈夫科尔不具备的城里人的从容气质。
我想即使在美国,也是有城里人乡下人的区别的。
女主显然是想到城里去生活,离开令人压抑的乡下了。
此片的亮点就是从男女主的视角来讲诉自己和对方,男主讲诉的时候,女主穿着暴露性感,眼神和嘴唇充满的调逗。
而女主讲述的时候,是男主主动勾引,自己则显得被动和局促。
这两种视角让旁观人看起来很新鲜,最终也看不出来到底是谁勾引了谁,反正最后他俩排队万难生活在了一起。
最后我才知道有人死了,警探是在调查案件。
其实我都不关心到底谁是凶手了。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为男女主的动作和表情迷惑,这么明显的心里有鬼的神态和言行,他或她的家人和朋友居然看不出来?
所以我很讨厌这样明显的脸谱化表演。
男主为了自己的新生活,弃孩子于不顾,那种决绝不知是他自私的表现,还是实在是无法再忍受下去。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一纸婚约约束的还是那些有责任而宁愿放弃追求自己个人幸福的善良的人。
其实这部剧虎叔早就想推给大家了,但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来介绍,showtime出品的家庭伦理剧——《婚外情事》。
豆瓣的打分有点意思,一二三季居然排成个倒V字型。
这个打分多少和虎叔的想法有点不大相符,因为虎叔从个人角度认为,第一季最惊艳。
我们看以往的影视作品,一般都是上帝视角,游离在人物之外,对人物的经历、行为作出一个多方面的描述,也就是说,我们始终是追随着一个或者几个主角的视角去开展剧情。
但是《婚外情事》第一季,着实刷新了我的观影感受,原来电视剧还可以这样拍。
故事其实挺简单,讲的就是以中年凤凰男和小镇原住民女的出轨故事。
第一部第一集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虎叔以为这不过就是个普通的伦理剧,讲些生活方面的琐琐碎碎,通过平淡是真来引申出一些道理或者感悟什么的。
但是第一集下半段开始,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的表现手法太新颖了。
上半集以男主视角讲述了一家人如何去海边度假,下半集马上切到了女主视角,从一个原住民角度讲述了如何与男主相识的过程。
所以我们看细节,第一张图,女主艾莉森长发飘飘,被男主诺亚送回家的时候,穿着一袭碎花长裙。
男主穿的则是保守的格子衬衫。
第二张图,艾莉森扎了个中规中矩的发型,表情也循规蹈矩,回家时的穿着,标准的海边小镇妇女造型,短裤,上衣,还披着一件随意的大外套,手指上还夹着烟。
而我们的男主,穿的是看起来不那么老气的绿色衬衫。
现在看看,我们立刻就能明白导演的意图了吧。
第一张图,是男主眼中的女主,漂亮、野性又阳光四溢,而男主眼中的自己,不过是无数个日常的又一次重复。
第二张图则是女主眼中的男主和自己,男主看起来心态年轻,风趣幽默又有绅士风度,女主自己的表现呢?
则是和图一的男主一样,认为自己只是很随意地过了一天,随意地穿着工装和便装,随意地和男主聊了聊,也就这样随意地认识了。
我们发现问题所在了吧,男女主即便相识相知的过程大概一致,但是彼此各有各的看法,他们都认为是对方主动进攻,自己只是因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吸引了对方的好感而已。
所以虎叔初次接触这部剧的时候,最开始的瞬间还以为自己产生了记忆偏差,刚才还不是这样演的啊啊啊,倒回去之后才明白,这才是每个人眼中所谓的“真实”。
我们都相信自己所见才是事实,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见到的,确定就是完全的真实吗?
有人专门做过一个小纪录片,说的就是大脑很容易被骗,不管是在视觉听觉还是嗅觉上,我们都很容易被一些表象蒙蔽。
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意识方面,有各种关于人类选择性记忆的文献报告、影音纪录等等就无须单独举例了,这些研究成果无非是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人类,都活在自己的想象和意念之中。
所以男女主坚决认定是对方先主动,其实就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他们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自己只是在恰好需要慰藉的时候遇到了对方的出现,他们的本意并非要破坏原来的家庭。
正因为如此,导演在第三季借着诺亚前妻之口,说出了本剧的一部分内核——人们看他人,只是选择自己想看见的那部分。
想看到的,会自动放大。
不想看到的呢?
选择性忽视呗。
所以本片其实是一部披着出轨剧外皮,实则深刻讨论人性究竟为何的作品。
男女主出轨家庭,再重组家庭,最后引发出一系列的纠葛,归根结底,不过是每个人的欲望在作祟。
因为不甘心被岳父在经济和专业领域压制,进而导致自己在妻子面前有些弱势,男主选择了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镇姑娘艾莉森。
因为丧子之痛无法化解,女主选择了看起来沉稳成熟来自大城市的诺亚。
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双刃剑,开始新生活意味着告别以前的稳定,重组家庭的诺亚和艾莉森,最终还是没赢得了命运和三观差异,这也很像禅宗的那个小故事,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珍惜目前所有。
男女主的选择,也就意味着两个家庭的破碎,诺亚的前妻,艾莉森的前夫,也都在婚变之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每个人看似无意识的很小的行为,最后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如蝴蝶效应,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到某个人一生的轨迹。
以事件参与双方不同的视角重新解构这次事件,手法固然新颖,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技巧,就会陷入我们老祖宗抵触的奇技淫巧。
所幸,本片并没有执迷于这种技巧,随着男女主生活的继续,导演又给我们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其他各类围绕在男女主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生。
比如男女主各自的前任,尽管不得不放手,终究还是因为念念不忘,即便开始了新的生活,依然抹不去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以及男主女的前任的现任,依然被彼此现任的前任影响,哎,实在是太拗口了。
归根结底,我们始终还是欲望驱使的动物,我们首先是动物,其次才是人,我们有动物的欲望本能,又进化出了思想和深层意识。
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便利,但是有一件事,从现代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变过,那就是人性。
我们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也始终沉沦在无奈、失望、沮丧、悲痛各种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人类制定出各种规范法则来约束阻碍社会发展的阴暗面,正是因为我们确实无法摆脱这些枷锁。
好的文艺作品,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未必会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才是生活,生活,本来就没有正确答案。
怎样的选择,都是一生。
微信搜索“虎眼观影”订阅号,观看更多精彩影评。
大部分电视剧恨不得在故事一开始,就把主要人物和关键线索的包袱全抖出来,生怕观众没耐心看不下去。
The Affair相当有骨气,偏偏反其道行之。
在各大排行榜都评价不俗,男女双视角平铺的罗生门记叙方式别出心裁。
两端视角的冲突细节让人琢磨不定,到底是记忆偏差,还是视角矛盾,亦或者双方各执一词其实另有隐情。
这部“悬疑剧”在细节和人物心理刻画上做足功夫,到这里已经没有人关心谁是命案受害人了,只是节奏过于缓慢,有空可以看看。
排片很有艺术感。
用破案作为一条大主线,分别让男女主提供回忆碎片。
很有对比性,使观众更强烈的感受故事的经过。
特别有意思的是,男女主的回忆细节差别很大甚至有时事件顺序都不一样男主的记忆中的女主永远都是那么漂亮,而女主记忆中的自己却特别平凡甚至邋遢。
而且两人的记忆都是对方主动。。
今天读到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关于为什么夫妻两人记忆总是不一样,通常女人的记忆会更详尽更丰富但未必更真实。
http://www.wsj.com/articles/but-you-never-said-why-couples-remember-differently-1427131128?mod=WSJ_hp_RightTopStories哈哈。
期待第二季
这部剧揭露了一个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那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看起来再和谐的家庭生活,都离不开各种鸡毛蒜皮。
看似光鲜亮丽,琴瑟和鸣,依然有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无奈,疲惫与尴尬。
可能是不懂事的孩子,可能是短暂的财务危机,可能是压抑已久的对对方的不满,亦或者可能是如死水般一望到头的生活,无论哪个,都让人窒息,只想逃离。
婚外情的发生,只是一个机会,让自己终于可以在另外一个人面前,卸下伪装,放下责任,本真的做一次人,给自己一次机会,释放压抑许久的东西,有欲望,有贪念,有爱恋,有新鲜感。
在这场关系中,双方都明确知道,自己和对方具有道德瑕疵,也不用再刻意隐藏什么,只是追寻本心,爱就是爱了,做就是做了。
哪怕只是一次,一小时,一分钟,可以让自己真实一次,快乐一次,就够了。
并不是不知道那样错了,并不是不知道会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只是侥幸地想给自己找一方天地,可以短暂停留,可以喘一口气,然后再负重前行……现实总是残酷的,反人性的。
看完第二季的人应该能看懂了我说的没错。
2017.4.19————————————————————相信看过第一集的朋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两人的回忆说的是一件事,但是看起来又不像一件事。
看到大家讨论说是两人为了篡改口供在说谎,我不太同意,不觉得谁是在说谎,这些还原的只是回忆,是内心戏,并不是说给警方听的,他们和警方的谈话内容全部都是用对话表达出来了。
我觉得造成男女二人的记忆不同的,是有两点主要的原因:1 男性女性受这段婚外情影响的程度不同 2 俩人的文化水平表达习惯不在一个水平男女二人的记忆有比较多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多为看待对方时的情感不同,我觉得是感情因素的干扰。
谁越看重这份婚外情,是谁越主动、月想要,谁的回忆就越充满激情和激情带来的一系列刺激。
这段婚外情给男主角带来的灵感和冲动,甚至让他开始审视自己原有的生活,开始骗妻子骗孩子,对所有人撒谎,很显然是男主角是要定了这段婚外情,不顾一切。
而另一边女服务生的回忆里,自己总是在挑剔,她自己也是很迷茫,只是想逃离掉丧子的现实,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她并没有想清楚,要还是不要这段婚外情。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女主角的记忆中两人总是穿的很随便很简单,但是在男主角的回忆中女服务生就总是穿的很美,像是经过可以的打扮。
是因为男主角爱她,觉得她是美丽的,所以在形容中就会自然的流露出赞美。
甚至在无形中把自己的出轨,都形容的很文艺。
另外俩人的文化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他是老师又是作家,生活在城里,习惯用语和文字水准肯定不赖。
她是乡下的一个服务生,可能没有上过大学,平时用语的习惯也肯定是比较随意甚至粗俗的土话,所以在文化水准存在差距的两个人身上,讲述同一个故事也肯定存在不同的效果。
Noah好渣太不喜欢他了
纽约-长岛-双城记。“文字对心理细致描写的本领无法被影像取代”的观点必须宣告过时了,同时也越来越体会小说在报纸上连载的时代读者们的心情,那种一边欣喜阅读一边不知何时才是结局。
不怎么好看,但是不知道为啥还是想继续。女主太神秘了
desperate people fucked up their own life.
又臭又长
我不行了我实在追不下去了 关键是这故事也没意思啊还要切换视角...1.5倍速都扛不住
视角很棒,但是扯那么远都变成破案剧了有意思吗
两个视角叙事,开始还在怀疑两个part能差这么多,后来想想可能真的就存在男女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导致记忆完全走向两个方向。/两个人都认为是对方主动,人是多么自我怜悯又虚伪的生物。/之前总认为文学可以作为逃避现实道德的借口,现在承认了本来就是两套系统,文学是文学,现实是现实,婚外情就是很可恶的事。最后两个人的爱情消弭了一小部分的罪恶,但也仅此而已了。
有点电视剧版《美国丽人》的意思
cant stand her face any longer
(弃)
女主好丑啊。那张嘴不忍直视,its like a mouth of a fish。我现在还没有看海边的曼彻斯特,就已经被这个基调给影响了。
男女两人的叙述中,妆容、穿着、环境、对话、一切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处处不同。喜欢这样的处理,因为即使不是在探案审讯需要为自己或爱人脱罪的情况下,往往一段关系里的双方对事件的回忆和认识也常是不同的,这也是关系让人着迷之处。配上文学作品一般的语言和音乐,的确是部制作精良的剧。
很喜欢两个视角把一段情事写成罗生门的架势,可是凶案的悬疑元素混进来,搞得越来越戏剧化,到最后都有点像狗血剧了,搞得我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喜欢它……
非常有趣 从最开始以为是狗血剧到后来发现原来 hmm 很有意思 双视角的各种不吻合 加上凶杀案的疑问 看第一集给7分,看到最后一集不知道怎么给分但是绝对在期待第二季
真心不喜欢两种视角切换反复同一件事这样的表现方法。但真实的婚外情不就是这样,不因为激情彰显爱,不因为背叛彰显恨吗。对男女主也真是看着贼烦。就不能挑选点顺眼的?
已经开始期待第二季了!男女主角都很赞
3.5 上不了4
男女主人公双视角并行叙事,应该是最大的卖点吧。很讨巧的支撑了剧集需要的长度。
拍出了日剧的味道,情绪的酝酿,细腻的对白,意识流的情节。中年人应该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