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零碎。
电影开场,所有人都在热热闹闹的向前,都在精彩纷呈,只有他,穿过黑黑的隧道,回到了从前。
对比甲方乙方,这个电影多了分细腻与人生况味。
对比之下,甲方乙方有辛辣讽刺与幽默搞笑的优点,但也少了些回味与打动人心之处。
这大概也是中法文化气质的差异吧。
到底想表达啥。
男主在一无所有被老婆赶出家门后,终于决定选择回到过去。
在过于,遇见了一个扮演自己老婆的女演员,并爱上了这个女演员。
为了不断见到这个女演员,不惜找儿子借钱,不惜将家里的房子都卖了。
最后却发现女演员是个有家室的女人。
当然这个有家室,也是演给男主看的。
就在这时男主回到家,看到老婆和自己的老友搞到了一起。
男主无比平静。
因为他也刚刚爱上过一个别的女人。
经此一番,男主到似乎突然清醒了过来,开始好好工作。
而男主老婆,看到男主的新作品,新作品里画的是两人当初初相识时的一个个画面,可画面里的女孩,有着和自己当年一样的装束,却依稀看得出是个陌生女孩。
老婆看着画,看了眼躺在身旁打呼噜的男主老友,忍无可忍,伸手捂住了情人口鼻。
老婆开始厌烦这个情人了。
老婆也花钱来了一次“回到过去”,回到了两人当初相识的咖啡馆。
只不过这一次,老婆和男主都穿了他们平常穿的衣服。
老婆告诉男主,她嫉妒,她伤害男主烦男主,可她又想念男主,说她其实烦的不是男主,而是她自己。
老婆临走之前,像当年一样,落下了自己的围巾,只不过这次的围巾不是红色,而是灰色了。
男主看着围巾,没有动,男主看到了咖啡馆角落,似乎又出现了那个女演员,女演员冲男主笑了一下,就消失了。
男主笑了笑,喊了声结账。
男主会去捡起围巾吗?
不知道。
想表达什么?
男主旧梦重温之后才意识到,当年的自己也有可能爱上另一个人。
而男主老婆呢,对男主恶言相向,只是因为她厌恶了自己。
我们可能爱上任何一个人,我们的爱人,只是刚好在那个时间地点出现,承接住了我的爱?
假如时光倒流,你知道眼前这个发着光的人,会在几十年后用嘴恶毒的语言骂你,会伤害你,你还会和她在一起吗?
过去太美好,但也会变成当下的麻木,伤害,争吵。
男主最后坦然一笑的结账,似乎意味着他终于决定走出过去,面对现实了吗?
对比另一条线,年轻女演员和导演,相爱却无法和平相处,一个挑剔,一个脾气火爆,不断争吵却又不断和好。
如果他们知道他们多年后,会厌恶伤害对方?
还会这么不依不舍吗?
或者多年后他们垂垂老矣回忆起来,发现最美的时光竟然就是不断争吵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千禧年之后,准确说从《天使爱美丽》开始,法国人开始炮制出这种让精英和影评人无视,却让本地乃至全球观众都喜爱的法式商业电影。
这部爱情喜剧《好梦一日游》的创意并不新鲜,很多国内观众一看就联想到《私人订制》和《甲方乙方》。
不过这位法国导演却拍出了梦幻浪漫的气氛,这一点相信冯小刚也难以企及。
影片讲述一对老夫老妻遇上婚姻危机,男主角在儿子与朋友的帮助下,决定接受“回忆美好公司”提供的神秘体验,让电影道具搭建的模拟场景和专业演员的演技帮衬,带他回到当年在酒吧遇见挚爱的那一天,重温当年一见倾心的美好恋情,男主角能因此让老婆重新爱上他吗?
片中出现两对夫妻,一对是结婚超过四十年的老夫妻,另一对是中年导演和漂亮的演员太太,两对夫妻各自展现出婚姻中的现实难题,时而令人捧腹,时而感人泪下,剧本在两种情绪氛围之间的转换游刃自如,不时又在爱情肥皂剧的模式里融入对法国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冷嘲热讽。
最厉害之处,莫过于将平庸的婚姻危机话题放置在重演真实记忆的的模拟戏剧空间里,在真假难辨的戏中戏里唤起惊喜莫名的趣味性,以及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
逼真的年代感与怀旧细节,以及一众法国影坛实力派的助阵,将这个故事演绎得丝丝入扣。
可惜之处在于叙事的封闭性,大部分情节编排太像好莱坞电影了,失去了法国电影独有的飘逸灵动与不受约束的状态。
最令我不适的是关于控制狂导演这个角色的描绘,他对道具、服装、表演、台词都有过于病态的执着,甚至对自己的太太也痛下毒手。
美其名曰是为艺术牺牲,但实则似乎暴露其过分自恋自大的扭曲心态。
这到底是否本片导演真实的心理投射,还真不好说。
不过,话说回来,艺术家有各种不便启齿的怪癖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往往依赖这些有别于常人的怪癖而激发出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如果可以重返任意时代,限期一夜。
你会选择哪个时代?
相信很多人都有关于“穿越”的梦想,遗憾的是在时间机器发明出来之前,穿越只能存在于小说和幻想中。
但有那么一帮人却从“穿越”中看到了商机,他们为顾客私人定制穿越之旅。
凭借强大的演员、道具和布景场地,无论是二战还是中世纪,他们可以让你体验身临其境的穿越。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心动?
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电影,就是关于一次私人订制的穿越之旅——
好梦一日游 (2019)8.02019 / 法国 比利时 / 剧情 喜剧 爱情 / 尼古拉斯·贝多斯 / 丹尼尔·奥特伊 吉约姆·卡内
导演尼古拉斯·贝多斯,在自编自导自演的《阿德尔曼夫妇》收割高口碑之后,再度推出的自编自导制作《好梦一日游》。
女主也依旧由多莉亚·蒂利耶来饰演。
导演尼古拉斯·贝多斯和女主多莉亚·蒂利耶圆梦题材果然不受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影片还被戏称为法国版的《甲方乙方》。
同样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不仅笑料百出,还极具讽刺效果。
电影一开始就来了个反转再反转,让人措手不及。
在一场明显是中世纪贵族的晚宴上,人们谈笑风生地恭维着国王。
乘着酒兴,他们还羞辱黑人家仆来取乐。
这时突然闯入一帮持枪的蒙面匪徒。
如果不是提前看了剧情简介,看到这可能会有点懵。
这不是古代么,怎么会有枪?
接着匪徒开始射杀,有人才惊呼:我是演员!
哦,原来这场中世纪晚宴是在演戏。
这时又有人指着“国王”的扮演者说:他是顾客,他有钱!
哦,原来这是付费体验的cosplay吗?
之前被羞辱的黑人小哥突然上前,加入了匪徒的行列。
一通射击之后,还潇洒地点燃了这栋建筑。
镜头一转,幕后团队现身。
原来,这是一家为顾客私人订制穿越体验的公司拍的短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怀旧成了一门不错的生意。
很多人愿意支付昂贵的价钱,回到过去的时光,哪怕只有一天。
而这些怀旧者,大都是遭遇中年危机的一群人。
现实的失落,令他们追忆美好的青春时光。
这部电影中,主角维多遭遇的,是比中年危机更绝望的老年危机——工作因时代变迁而淘汰,婚姻陷入危机,失业多年一事无成。
几十年前,维多曾是一位为杂志配图的插画师。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杂志社变成了网站,也不再需要他的插画了。
维多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一潭死水般的生活。
维多是一个从内心抗拒时代变迁的人,他甚至不用智能手机。
而维多的妻子玛丽安娜,却是个努力跟上时代的人。
她会积极地尝试最新的电子产品。
二人的生活理念差异越来越大,渐行渐远。
终于有一天,夫妻俩爆发了压抑已久的争吵。
维多被妻子赶出家门。
走投无路的维多,想起儿子之前送给自己一封时空旅行邀请函。
因为这家圆梦公司的老板是儿子的发小,于是有了这样一次免费体验的机会。
维多拿着儿子给他的邀请函,来到了圆梦公司。
他希望能回到1974年5月16日,重新走过他和妻子玛丽安娜初遇的时光。
他将自己记录当时情景的漫画,提供给圆梦公司作为场景还原的素材。
当工作人员问他,为何喜欢70年代,维多说:那时候简单多了……人们互相交流不玩手机,此外,我还很年轻。
圆梦公司有自己的拍摄基地,他们在那儿复原了维多年轻时常去的一条街。
酒吧、旅馆,一切都还是维多记忆中的样子。
维多在记忆中的旅馆里,仿佛找回了昔日的时光。
他对着镜子刮去邋遢的胡须,试图重拾青春。
而镜子的另一面,圆梦公司的团队也在饶有兴致地观察他。
这一切又与《楚门的世界》惊人地相似。
1974年5月16日,对维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正是他与互相折磨几十年的怨偶玛丽安娜相遇的日子。
但在那时,他们之间只有甜蜜的爱情。
圆梦公司找来了女演员玛格特扮演年轻时的玛丽安娜。
酒吧的吧台后面,就是圆梦公司的工作人员。
看见维多进来了,让演员们马上点烟,烘托70年代迷幻颓废的气氛。
维多走进了记忆中的酒吧。
虽然周围都是群众演员,抬头就能看到搭景棚上的射灯,提醒他这一切是假的 ,但他依然感到一丝亲切。
维多曾经将这一天,画成了详细的漫画。
接下来的剧情,几乎是他漫画的重演。
年轻莽撞的玛丽安娜从记忆中复活,再次出现在他面前。
毕竟是情景复原,与真实的记忆还是有出入。
维多不时纠正演员的台词,这时的他并没有真正的沉浸体验。
但眼前的女演员叛逆的个性,与年轻时的玛丽安娜确有几分相似。
这让维多在虚假和真实间逐渐恍惚。
在维多的自述中,观众也逐渐理解了,他为何深爱那个将他赶出家门的女人。
年轻的玛丽安娜狂野美丽,追求者众多,但她选择了并不出众的插画师维多。
并在此后多年的时光中支持他的绘画事业,帮他改掉酗酒,让他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尽管沉浸体验不佳,但与年轻女演员玛格特的邂逅,却让维多感受到了久违的青春。
回到旅馆的维多,仿佛情窦初开的少年。
灵感迸发的他重拾画笔,将这一切画成了漫画。
然而,维多只有一天的圆梦体验。
第二天,旅馆前台就告知他体验结束。
如果还想继续就要续费,看到这不禁感慨套路啊套路!
继续圆梦体验的价格相当高昂,2天就要几千欧元。
这对失业多年的维多来说,是一比不小的数字。
但为了能再次见到年轻的玛丽安娜,他同意了续费。
他只得硬着头皮找儿子要钱,来支付这笔费用。
续完费的维多,又可以继续沉浸在为他精心布置的世界中。
年轻美丽的玛丽安娜和洋溢着青春记忆的70年代,维多重拾画笔,用漫画记录着一切,尽管它们又是那么不真实。
随着女演员玛格特和维多越来越熟悉,她告诉维多自己真实的身份是波兰人,而且自幼学习钢琴。
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当演员只是迫于生计。
而维多发现,自己逐渐爱上了玛格特。
在这为他营造的时光之旅中,他们像真正的情侣般交往。
维多用画笔记录着二人的点点滴滴。
为了继续体验这种充满激情和灵感的生活,维多不得不源源不断地投入金钱。
最后甚至不惜卖掉房产,来支付高昂的费用。
然而当他再一次投入巨款后,却发现扮演玛丽安娜的女演员换人了。
眼前新的玛丽安娜,不是之前那个令她魂牵梦萦的玛格特。
询问后被告知,玛格特不再负责这个项目了。
维多变卖房产筹钱为的,就是能和她在这虚虚实实的场景中长相厮守。
换人之后,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此时维多心中迷恋的早已不再是玛丽安娜,而是玛格特。
维多千方百计,打听到了玛格特的家庭住址。
可他登门找到的玛格特,和之前判若两人,而且她声称早已结婚生子。
至于波兰钢琴师的人设,也只是演戏的一部分。
其实这一切都是戏中戏,编剧就在不远处的车里通过耳机指挥着演员。
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维多对女演员死心。
接着,导演利用耳机指挥玛格特,对维多说了一段苦口婆心的话。
希望他回到现实生活,接受妻子玛丽安娜:“我们不能掌控一切,要接纳失望、批评,接纳意料之中不再耀眼。
不然我们只能活在初遇时,我们打好了草稿,却失去了真正的人生。
”
然而这碗鸡汤却没能安慰维多,一切都回不去了。
临走时,维多对玛格特表白道:我爱上你了。
他当然也清楚,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痴情。
梦想破灭的维多结束了时光之旅,回到现实生活。
他将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妻子,包括他和玛格特的事。
玛丽安娜翻阅着他的漫画,对丈夫那段浪漫的时光之旅产生了妒忌之心。
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她约维多回到那家复原的酒吧,再次重演邂逅那天的情景。
而这次出演玛格丽特的,就是玛格丽特自己。
两人再度回到这曾经熟悉的场景中,气氛却有些牵强。
玛丽安娜希望重修旧好,但维多很清楚这不会改变她对他的厌倦。
也无法抚平她之前对他恶语相向的伤害。
临走时,玛丽安娜像多年前一样故意遗落围巾。
按照原来的剧情,维多应该捡起围巾追上去。
然而维多没有起身。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玛格特坐在不远处朝他微笑。
现在让他感受到爱情的已不再是玛丽安娜,而是这个女演员。
电影的结尾,没有好莱坞式的温情大团圆,维多与玛丽安娜也并没有重修旧好。
这部电影披着浪漫的滤镜,实则讲述了时光的残忍。
原本期望鸳梦重温的维多,最终发现了爱情的脆弱。
不仅是玛丽安娜对他的厌倦,他又何尝不是。
维多自嘲地笑了笑,眼下对玛格特的迷恋假若成真,多年后一样会重蹈他和妻子的覆辙。
太多的电影都在歌颂爱情的浪漫美好,《好梦一日游》却反其道而行之。
好电影,未必像美味的糖果让人享受短暂的甜蜜,让人回味、引人思考,同样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它花哨的包装,差点让人忘了这是一部法国电影。
这毕竟是一个将哲学列为高中必修课的国家。
法国电影常暗藏着一种有别于好莱坞式的深刻,而这部电影用荒唐浪漫的故事揭露爱情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好梦一日游》那隐藏于浪漫滤镜背后的幻灭,其实在向所有人提问——什么是爱情?
它因何而起又缘何而灭?
*本文作者:RAMA
非常法国式的浪漫和文艺了。
明明曾经是那样一对璧人,但最终还是互相指责怨恨,不再爱了。
好奇怪是不是,这么浓烈的爱,却也有一天会消散。
老年男子重温旧梦,却被一个酷似年轻时妻子的女人唤起了全部的活力。
一个明明已经显得那么无趣和面目可憎的老头子,却仿佛一夕之间又变得活力四射魅力无穷。
大概,感情是最好的容颜唤醒剂吧。
可是他喜欢的,到底是这个姑娘本身,还是曾经的自己,曾经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呢。
而甚至已经不再爱的妻子,也仿佛重新认识了一遍丈夫。
不,应该说想起了他们的昔日时光,想起了曾经的热烈和激情。
看,一切都还在,只是看的角度不同。
所以其实往昔旧梦到底在回忆什么?
不是这些场景,不是这些路人,不是这些熟悉的酒店餐馆和饮料食物。
真正怀念的,是当时那个自己,是自己向往的期待的意气风发的,而不是现在这样年轻时自己最不喜欢的“成年人”。
想起来了,就能改变吗?
男主最后已经改变了吗?
他跟妻子的婚姻能够重来吗?
确也未必。
为什么如此追忆往事?
只因不可重来。
浪漫、写意且充满想象力的电影,戏中戏的设定,既让我看到帮顾客成为某段历史中的角色的有趣和美好,又能够看到很多有趣的互动。
借由Victor回到与Marianne的初识的时光,能看到初入关系时感情的热烈,再对比现在两人厌恶彼此和渐行渐远,真的是很有趣的对照。
另外,Margot和Antoine的关系随着戏中戏内外的互动而变化,角色的台词也表达了Margot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想法,Antoine是很投入和很有才华的编剧和导演,但他真的很不懂Margot的细腻,也把Margot伤得很深。
电影的设定真的很棒,我也很喜欢能参与到这样让顾客圆梦的工作,相当有趣,但代入角色太深的话,抽离出来也会很痛苦吧。
以及里面对亲密关系的探讨也很有趣,借由戏中戏内外的角色对谈来实现,很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很喜欢的一段台词:“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我只是一张草稿,一段台词,你心爱女人的片段,因为我认为你爱她,虽然你跟她渐行渐远。
你说她变了,但你也变了,与其追寻你记忆中的她,不如去发掘她的美丽、哀愁与未知,从此时此刻开始。
我们无法把别人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们无法掌握一切,我们必须接受失望、批评、一成不变、激情不再……否则永远走不下去。
”
剧情和演员给人的感觉就是从头到尾都很drama,果然是法国人的fell他们爱得恨得死去活来,我们在这看得心疼又有些好笑。
很多幽默被包裹在比较“浪”的浪漫里。
爱能持续多久呢?
法国人懒得想这个问题,他们不屑也不在乎😂好梦一日游,让自己沉浸于那种氛围和,陷入那种感觉里,有享受的时间,就够了。
我从电影中间就开始默默流泪,而且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是哭着笑着看完了,大概是时间的话题总是太过浪漫。
一开始光看名子还以为是葛优的甲方乙方,后来想起来是记错电影了哈哈哈。
完全不同的电影结构和叙事主题。
好梦一日游不愧是浪漫的法国片子,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形态的爱情。
真 导演用戏中戏的架构带观众一起穿越了时空,不论男主最后是否找回四十年前自己与妻子爱情最初的样子,他起码最终终于找回了年轻的心态,而妻子最终再次爱上了心态年轻的他。
这样,最后一幕里的围巾是否被捡起来,都已无所谓。
戏中的 导演和戏中的女演员的这条线也是一个可圈可点的爱情故事。
佳片有约里分析那幅画给出的线索,我看电影的时候还真没有发觉。
老夫老妻与这对年轻情侣,两条线彼此并行又相互关联。
看这两组关系里的人物通过共同的契机却各自成长自己的爱情性格,很有意思。
虽然我本身自然对七十年代的法国没有了解,但演技服化道什么的不必说,很有说服力,是被忽视的自然。
P.S.一步之遥很适配爱情的初遇回眸,太美了。
2023.2.19再补充一下,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是十多年前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什么的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再左侧的版面,绿色的单色插图。
内容大概就是老头子为阿兹海默症几乎忘记了一切,病情在恶化,有一天他终于连自己多年的结发妻子也不记得了,在病房再次见到老伴儿的时候,那陌生的一愣足以让老太太心碎,可谁知这位老爷子当场腼腆地说:“请这位小姐原谅我的唐突,你可愿与我共结秦晋之好?
”老爷子不记得,但老太太记得,这一幕在他们年轻的岁月早已上演过,正是他们爱情开始的模样。
在人生的低谷回到自己最爱的那天,的确算得上好梦,但好梦不仅贵,还总归要醒。
维多走进梦里,又走出来,他已经明白了自己执着的是爱的感觉而非哪一个爱人,重要的不是找回爱人而是找回自己。
怦然心动也会走到索然无味,一见钟情也会变成相看两厌,消磨激情的不是婚姻而是时间,我们不用费尽精力去经营婚姻,我们只需要经营好自己。
正如电影的另一个名字《美好年代》,我想维多真正怀念的是那个年代,那个年代有风华正茂的自己、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有爱的能力和勇气,而不是那一天遇见的爱人和那一天的大雨,毕竟谁也不罕有,往街里绕过一周,都会化为乌有。
掉落的围巾不如就让它留在那里,总会有人捡起。
真人演员代替机器人版的《西部世界》,有钱顾客可以重温旧日时光,不是真的穿越时空,是你抬头看看聚光灯就随时可以打破第四道墙的场景重现。
爱情和婚姻能通过拾起往日的美好年代来挽救和唤醒吗?
或许只能推着你往前走,去接受未来定会大放异彩的VR新世界,接受此刻的自己的美丽和悲伤,在起点生活。
那么,1974年在里昂小酒馆门口掉落的爱情,现在你可以不必捡起。
(在片子里看到两部电影的海报,一个64年老电影,一个是卡萨维蒂的《爱的激流》,都关于分开、重聚,情人,也算是刻意扣题了哈哈哈)
很多时候难以分辨,我们怀念的究竟是初遇时心动的感觉,还是曾经美好的彼此?
如同世上很多中年夫妻一样,维多和妻子出现了情感危机,维多的神经质和对工作生活的挑剔,以及在新时代对旧事物的执着已经无法让妻子忍受,她甚至不能与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干脆出轨、将维多赶出家门。
为了挽回妻子,维多决定请圆梦公司帮助自己回到和妻子相遇的时刻,于是圆梦公司如同电影拍摄般进行了场景的重新打造和还原,并由一批专业演员共同完成“回到初遇”这一题目的情景再现。
而这出戏的编剧,就是维多自己。
他用画稿将曾经的场景一一画出,纸上清晰的复刻是他脑海中无数次演练的结果,他对任何一处细节都无法忘怀,即便已经过去数十年。
然而故事的走向似乎并未按照预期发展,再完美的剧本也无法预估现实的变量。
扮演妻子的年轻演员没有完全依照剧本表演,在一个派对结束后,她甚至带着维多逃离了剧场,维多得以了解真实的她,她弹奏钢琴时的样子、她的眼神,还有她的故事,而这一切已与她扮演的人物无关。
就在维多的生活因为那个年轻女孩儿发生转机时,女孩儿真正的恋人——圆梦公司的导演却意识到了什么,自己策划了一出戏,让维多对女孩儿彻底失望,告诉维多,女孩儿一直都只是个演员,她其实早已结婚生子,跟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真的。
“我爱你”“哦,你们在演戏吗?
”“是的,我们只是演戏……”
另一面,如愿离开维多的妻子其实并不开心,出轨对象很快使她厌烦,周围朋友们的庸俗让她更深刻地意识到丈夫“不合时宜的固执”有多可贵。
一次偶然,妻子看到了维多的画稿,得知维多在圆梦公司发生的事。
还是初遇的那家店,这时已经没有了真正的剧本。
维多坐在店里等待,妻子如期出现。
二人重复着过去而又进行着现在的对话,时空和记忆交织——“那天的晚上我们都说了什么?
啊 对,你是个谎话精,不专一,胡说八道,虚伪,自大,胆小,卑鄙的人,等等。
但,难道你不想娶我吗?
不想,因为25年后,你就再无法忍受我了。
25年,已经很不错了,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是我,无法忍受我自己……”结束对话后,妻子走出门外,像那时一样故意将围巾落在地上。
曾经的故事之所以得以延续,就是因为维多捡起了围巾,循着妻子的步伐追了出去。
而此刻,维多仿佛在视线某一处看见了在演戏的年轻女孩儿,与之相视一笑,然后不急不缓地叫来了服务生结账,影片戛然而止。
维多会像从前那样捡起围巾追出去吗?
这个问题等同于,维多还爱着妻子吗?
所以电影才会巧妙地为观众设置了开放式的结尾,因为我真心地爱过你,所以我是如此迷恋我们的初遇,甚至能记住它的每个细节,甚至在容颜已老时依然很想跟过去的你说说话聊会儿天。
但这深情却又那么轻易地可以被颠覆,还是那个场景,心动的人也可以并不是你,记忆和美好又会再次刷新,那么我爱上的究竟是什么?
有句话或许可以稍作解答,感受并不是在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我们对事物的体验不在大脑里,而是在我们看到它们的地方萌生。
也即如此,目光投射的瞬间、恰好迎上对方脸上的笑容、舒适的光线、清新的话语,任何特征的组合都足够将人心击中,它就像来去自由的风,如此难以捉摸。
但正因为这样,此时的陪伴,才更值得我们珍惜。
就像那句台词“你说她变了,你也是,你不再如前,不要搜寻你初遇时的她了。
去探寻她的美,她的忧愁,她的意料之外。
就是现在,就在此时,我们不能按我们的心意去改变他人,我们不能掌控一切,要接纳失望、批评,接纳意料之中不再耀眼,或者其他。
不然我们只能活在初遇时,我们打好了草稿,却失去了真正的人生。
”
明明是太太更有生命力吧 塑造出可憐的被遺棄老男人形象被年輕女性吸引懷舊到最後還是融入現代
法国浪漫版甲方乙方,从好梦一日游变成好梦多日游,梦醒了还是要抓紧现实,因为时间不等人
哈哈哈哈 一碗接一碗傻兮兮的毒鸡汤,递过汤匙毫不脸红。
我们的快乐源于去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
3.5。故事线索非常多,而全片又有非常多(甚至过多)的cross-cutting,好在奥特伊和阿尔丹两位撑住了最重要的几场对话戏,让电影情绪部分并没有过分失焦。个人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在“虚拟现实”的探讨上,VR(以及妻子喜欢的一切新兴科技产品)属于未来,而重建复古场景属于过去,但存在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二者本质上都属于同一个“沉浸式”的概念。不过电影最终还是用“爱”代替了所有主题可能产生的有趣的结论(让人想起《星际穿越》不知道为什么)。
非常法国 戏谑又沉重 很想体验的时空定制服务诶
可见男人啊,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想大春梦一场。这场梦行不行,醒不醒,有多少激动与悸动,有怎样的梦魇与惆怅,都一定少不了女人。可以是他妈,他老婆,他现女友,各种前女友,甚至可以是他青春期望穿秋水的背影。曲终收拨当心画,梦的湖心只有一个能说或不能说的倩影。
也许记忆中完美的爱情起点,换谁都可以
捡起来的围巾是年少时的爱情:横冲直撞轰轰烈烈;没捡起的围巾是中年时的婚姻:熟悉默契代替了激情冲动。蓦然回首,让人心动的到底是年少的你,还是年轻的自己?浓浓法式浪漫,泪洒影院。
适合被剪成“3分钟看完豆瓣8.1分神作”的电影。《阿德尔曼夫妇》有多令人惊喜,这部就有多令人失望。
我可能不会再捡起围巾吧 走散了就是走散了 何必重圆
就这?再也没法看爱情电影了,嚣张的说一句,还有哪个电影能比我的恋爱甜??
泛善可陈……非要总结中心思想的话,只有爱情才能让人重返青春吧,精神上的强效吗啡
太爱了!法国人把这种“科幻”常见题材摆在现实,一种有趣的“蹩脚”。我更多的是对男主的羡慕吧。羡慕他的年轻时代真切地爱过一个人,爱到四十年之后,还能继续咀嚼当年的每个细节。所以我反思自己,我认识你的那天,我还记得什么呢?我真的爱你吗?这些中老年爱情电影反复在给我强调一个道理,这辈子真的要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啊。
个人感觉没太大意思
自我意淫
多温柔啊,而且精彩极了。那钢琴、波兰、批评的左派和右派是什么?我以为不捡丝巾的失望是从意象和数字媒体手里夺回新世纪失落的自主权,没想到掐灭烟头才是戏剧理想国沦陷的开始。好在片尾温柔如戏剧,导演他们最终用实在虚假的吻佯装平复委屈的方式什么都没说,如这个快进行到一半的世纪。
70年代与2019年的距离被揉在影棚的一个个小破绽中,并让想要入梦的客户自己发现,戏中戏霎时有了荒诞又悲恸的色彩,时光不再来的残酷感觉立刻就出来了/这个年轻的女演员,实在是太太太太太迷人了/两条爱情线交错,不一样的感动一样的催泪,很少有电影能把爱情简单纯粹的一面拍得这样突出的/今天没有雨啊……让它下吧!花瓣太俗气了……让它洒吧!爱情片里所有老掉牙的桥段在这部电影中被导演赋予异样魔力,让我切实被这种虚假的美打动。一切都恰到好处,感觉导演完全百分百还原了电影在他脑海中的样子。光是能做到这点就太不容易了!
3.5
人总是犯贱,总是去追逐一个虚幻的影子,过去也好回忆也好,早知都是一场空,又何必执着。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这场追逐能骗自己一辈子,真真假假恍恍惚惚,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