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超市,外面还在洋洋洒洒地下着大雪,玲一个人脚步缓慢地走在超市里,眼神漫不经心的掠过架子上的酒。
“我想摸别人”玲站在原地默默的注视着身边来买东西的人,风穿过黑洞一样的心脏,她出神却又感觉冷,冈部就正好出现在了这个时候。
从他推开门的那一刻起铃便注意到了他,金黄色的头发、随意裹在身上的大外套和脚上蹬着的一双大大的渔夫般的黑色雨鞋。
“带我走,我还活着”几乎是要脱口而出般的急切,她就这样牢牢的没有丝毫避讳的盯住这个走过来的男人。
后来,一切发生的都是那么自然,她跟他走出超市,上车、问好、做爱。
人的身体是容器,灵魂是容器中的水。
作为一个单身的自由作家,玲的生活就像一潭被困住的死水,离群索居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偶尔接到一通电话就能欣喜万分甚至可以不顾礼节的在厨房解手。
这样的孤独是一种病症,正如乔伊斯卡洛儿在《奇境》里所说“生病是件丢脸的事,你想藏起来,躲开那些好奇的健康人的脸”,在一起旅行的路上,玲似乎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硬是编造了自己周末有聚会的谎言,却因为记错日期而被冈部拆穿。
而生活也正好如此,当你为自己的失忆和落寞找了无数个出口,当你用假象为自己构筑了坚实的堡垒,生活还是会毫不留情的把你为自己做的防备硬生生的撕扯开,让伤口在太阳的暴晒下暴露无遗,当头痛和尴尬在一瞬间像是海浪扑打过来的时候我们无法逃脱也无处可逃。
某种程度上来说,《振荡器》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除去了公路片特有的流动性之外,电影更多了一种日式的忧郁。
直到电影的中间部分,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有好转的迹象,玲对冈部说“我从昨天就没呕吐过”,这样的表白不得不让人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那句“自从认识了你,我的胃就不再痛了”。
原以为是个圆满的结局,可是电影的后半段情绪却急转直下,身体上的渴望和内心的踌躇时刻在折磨着玲,欲吐不能的痛苦和企图被溺死的绝望,阴郁的气氛笼罩了影片。
玲拒绝了向自己示好的冈部,长时间的孤独让她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爱的能力,她甚至分不清自己对冈部到底是否是喜欢。
“在我们看清楚之前,风景已经在我们身后了”电影最后,玲告别了冈部,又一次回到了片头出现的超市门口,同样的雪天同样的夜晚。
玲回身进入超市,从架上取下要购买的商品的时候动作流畅脚步轻盈,一切似乎变得好了起来,可是从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玲失落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随着旅途的结束玲的孤独还在继续。
振荡器是用来产生重复电子讯号的电子元件。
是能将直流电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交流电信号输出的电子电路或装置。
玲第一次看到这个神奇的装置是在冈部的卡车上,在雪夜中行驶的司机通过这样的设备来交流以便寻找最快捷的路线。
玲对这个小小的设备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她用变声器学着冈部的样子大喊“你好吗?
”一瞬间,漆黑的夜空中好像有了一张无形的网络,在寂静的夜晚航行着的旅者在这张网中相遇,彼此温暖彼此通融。
这样的镜头描写恰似村上《午夜的汽笛》中所述“四周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没有一点声音,连时钟的针刻着时间的声音都听不见--也许是时钟停了。
而我突然感到自己被隔离在一处遥远的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我体会到在这广大的世界上,没有谁爱我,没有谁跟我说话,没有谁会想到我。
”而振荡器就如同午夜的汽笛,当它出现的时候“心脏不痛了,时钟的针开始移动,铁箱子慢慢浮上海面”。
当孤独的生活内容只剩下了喝酒和呕吐,女主角便开始了一段自救之旅,她义无反顾的跳上冈部的卡车随他远行。
她打开车窗放肆的叫喊“有伴一起旅行,世界对你微笑”。
那一刻,我确信她的心灵是愉悦的,但可惜的是这种愉悦也是短暂的,就像玲自己所想的那样“我脑子里的声音没有了,我想它们还会回来,但是现在它们消失了。
”日本的文艺作品很多都注重现代人心理问题的发掘和描写,如园子温在《纪子的餐桌》里关于集体自杀的描写、蜷川幸雄《青之炎》与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描写和禁室培欲系列里关于性心理变态的描写。
当《振荡器》里所有人都在高喊着“seek you”的时候,“孤独”便脱离了女主角个人,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
片中有一个段落是玲曾经采访过一个惯性呕吐的女人,因为自卑所以暴饮暴食,但又怕成为一个肥胖者所以选择把吃掉的东西吐出来。
玲自身也是一个惯性呕吐者“我只是在折磨自己,但是这样更安心” 。
导演通过一个类似于纪实电影的片段,来达到对现代人心理的展现和反思。
作为一个经历粉红年代的导演,广木隆一在电影拍摄上更加注意从女性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他的镜头总是低的,而这种低低的机位设置更体现出导演对女性的理解和关怀。
从《东京垃圾女郎》开始广木隆一便开始立志制作低成本的小众电影。
在他的镜头下,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的群体,在对生活和感情迷茫和不解的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振荡器》是广木隆一电影生涯中一个极为重要巅峰,是所有想了解他的人不可错过的一部影片,因为从这部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正成熟导演的努力与追求。
(转载请注明 谢谢)
她在超市里买东西,他进来,她看了一眼, (看起来像渔夫可是,很可口)然后对视,她是被他鞋子吸引的,然后,相互都有点意思。
她勇敢的跟过去,他开车门,卡车。
她说了几句自己所想,表达出来,还有希望摸他,然后啊,脱衣服了。
她有一点点放不开,后来就好自然,两个人也是那么自然。
缓慢。
车里。
一起坐在车上,他开车,听他说,他的经历,他一开始说了有家庭,妻子,28?
忘了。
她自由作家,31。
他说工作,情感生活,她抽烟,安静地听,笑笑。
一起聊天,听他说他们的暗号。
把头探出窗,“有同伴一起旅行,世界向你微笑。
”他说,也因为经常下雪,所以穿那个鞋子。
中途下车,是暖暖的黄色的蜡烛燃烧,她披着红色大被子?
好看极了,只是这般去感受。
她倚他肩上,听他说。
在河边,好多石子,她走下去,站着,蹲下,笑,嘴里吐着雾气,脱裤子尿尿,那个橘红色的大披风围着,他走出来,抽着烟,朝向她扔了个罐子,眼里有笑意,好看极了,回过头,看着他。
开过大路,外面是黄昏过后,夜晚即将来临,暗蓝的天,微黄的远山,黄色的高灯。
开进隧道,看到前方的光。
在车上,她对他有点抗拒(我的身体很渴望..... 但是我的心灵却在踌躇) 她说她吃,呕吐,睡。
从昨天起没有呕吐。
他又拉哈皮条,两小时后去找她,她脚绑着,手被手铐铐着,跟客要钥匙,客吞在嘴里了,他打了他几拳,钥匙出来了,有血。
她看着他打客。
去买饮料。
上车,她也用对讲机,说暗号,用他不喜欢的声音转换器,教她用对讲机。
夜晚,她脑子又有声音了是小时候 中学的事,是和母亲,是别人的话,她很痛苦,眼泪出来了。
想呕吐。
驶进一个加油站,下来。
她始终都没有要抱住他,向他寻求帮助的意向。
吐了,哭,打头,坐在地下,打他,终于停了。
她始终都没有要抱住他,向他寻求帮助的意向。
在浴缸里,她走进浴室,她坐在边上,细心,慢慢,温柔地帮她洗。
她也进浴缸里,她感受到,他对她好,不止是同情。
(为什么这个男人...我想知道....让我可以接受)(他的关心不仅仅是同情,是真的)他甚至不是出于同情,他非常小心的触摸我们就像动物一样,一切都是出于本能 有人不知道怎样去温柔 他是这么温柔如果我跟他在一起,他就会是我的男人如果我坠入爱河,我会哭泣不要傻了,谁愿意做他的妻子我喜欢他 她把头沉进去(就让我淹死)他拉起她再沉(淹死)“打我啊”“为什么?
”“那样我才知道痛苦的滋味”(我渴望被他打!
)“我不能打你,不能打我喜欢的人”(我一片迷茫...对你所说的话) 哭 呜咽转过去 抱着哭(妈妈)(我永远不会理解你) 是啊,现在的她,一直是被以前的事所形成这样的。
开在雪地里,白茫茫,他努力说话,她安静。
路上看到一排小孩(有点震惊)让她想起她以前了吧去吃饭,两人说着,她说她家里有男人等着,他的结婚小孩也是没有,她也开玩笑。
他说喜欢她,她回,也是。
这一幕,很感人啊。
自己体会。
他让她也开一下卡车。
(在我们看清楚之前,风景已经在我们身后了) 她好开心他说 “我们可以停在那里吗?
”然后指挥她开车,很耐心温柔。
她说“我可以开回去吗?
“是夜。
(我脑子里的声音没有了 我想它们还会回来的 但是现在它们消失了)回到开始相遇的那个超市,她下车,看着他,他也如此,很不舍。
开车,走。
车声在响,声音渐渐逝去。
她吹口哨,钢琴,响起。
(他足够的好,可以吃掉,但是结果他消耗了我 就是那样 但是..我感觉我变好了) 歌曲响起 带点忧伤 和希望 她继续选着酒 正如她第一次 可是这次 她笑着 而后 又忧伤 难受 思考 大概就是这样吧,广木隆一之前的作品,我找了好久,后来终于托一人找到,片子很好,故事,配乐,镜头,演员演技也好。
最后男主角很不舍的看着她,女主,真的很像个小孩啊。
有喜欢啊,大家,都有的啊。
最后,他消耗了我?
我对此保留意见吧,故事最后还是拜拜了。
就当梦一场?
我是觉得不知道怎么样,可能这样是对大家都好。
传下来的爱情故事,不都是不圆满的吗 两个人都安不下来吧,想想以后 哈 不行 几天 自己 剧中自己万般情感,无奈文字表达不出来。
看完还是心里很感动,就跟之前的东京垃圾女郎一样,最后留的,是感动,思考,希望。
旅程很美妙,世界在向我微笑。
此刻——灵魂已不重要,人生开始软着陆。
你是我的暂时归宿,只想跟你上路,一切任你摆布。
独自清醒的时候又忍不住痛哭,痛楚,无助,你又走过来说:你的灵魂被我无码中出!
或许没有什么该或不该,无关爱与不爱,痛过的人自然会明白。
越想突出重围,越是身陷包围,泪水日渐憔悴,人情世故一堆,活得如此卑微!
为何泪水还未涌出就已崩溃,为何酒水还未满杯就已喝醉?
信念像一池清水,邪念像一滩淫水,幽情像一滴香水,时光像一江春水!
因为刚好想要有个人的时候有你来陪。
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一天过得有多水!
既然还未枯萎,何惧趟回浑水?
干嘛不来酒一杯?
看着身边的玫瑰,神色有点疲惫,感情如此凄悲,决定过于干脆,难道是——人生对你太绝对?
不对!
让我们告别白昼的灰,夜色将我们轻轻包围。
我觉得今夜你要出轨,出轨就出轨,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个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么黑,而且越抹越黑!
或是放纵的美。
只怪夜太黑,没有力量往后退,只好勉强依偎,只要一个吻,像钻石般久美,一颗心,永远打不碎!
夜太黑,爱黑不黑;夜太黑,爱谁是谁。
耶!
耶太黑,甘愿被你黑,给我一条道,我就走到黑。
当结果是那么赤裸裸,其实不用再说什么。
-这是一个三十岁女人孤寂心灵的真实写照。
整个故事可以看成女主角心灵世界的一次自我斗争和调节。
女主角的踌躇和神经质,如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化成了两股不同的人格撕扭在一起。
为表现这种心灵的暗战,影片多次采用默片的形式加以诠释和注解。
(漆黑的屏幕打出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广木隆一的电影总是让人想入非非,《振荡器》自然是暧昧始终。
其实影片“振荡器”的片名最为惊艳,它让观众不由自主地产生对“自慰器”的联想,而影片甚至还给了几处点到为止的暗示。
影片结尾,女主角对大卡车相视一笑开始了新生,刚好呼应片头她登上卡车的伊始。
在此很让观众怀疑她是否曾在现实中上了那辆大卡车。
也就是说,影片故意自我否定了“一夜情”的真实性。
这场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短暂爱情旅程,颠簸和振动作为贯穿始终的见证。
本萌生于女主角胸口的手机铃声震动,继而才模拟成卡车发动机引擎的振动,才促成她与男主角不计前嫌的纯真爱恋。
她对爱情的无穷臆想,其实都是“振动”赐予的。
关于一个青年女性在生活遭遇瓶颈时刻作出的自省,或者说心路历程。
(身体力行?
)-《振荡器》广木隆一(最远离情色,最乐观唯美,最被认可的“健康”电影)2003年 第77届《电影旬报》评出的日本年度十大佳片!
女主角寺岛忍凭此片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尖叫。
http://www.mtime.com/my/noname/blog/1570515/
名字很容易引人遐想。
開始不長時間打出字幕。
《呼喊的大腦》。
一個自言自語。
嗜酒。
強迫性嘔吐症。
幻聽的中年女子。
絮絮叨叨反反複複之后她轉身。
我才知道原來不是這個她在說話。
是另一個她。
最近我很少出現幻覺。
惟一記得的就是前幾天面前出現一個陌生男子的臉。
我剛想仔細看看他。
他就躲開了。
幻聽倒是經常出現。
有時候是電視沒有信號時的電流聲。
有時候是廣播調頻率時的沙沙聲。
有時候是某個竊竊私語的對話聲。
其實很難跟人解釋。
幻覺。
幻聽。
這些私人的事情。
平靜過后的風浪總是更洶涌一些。
瘋狂的撕扯著自己的頭發。
無法靜止。
心裡一片淒涼。
怎么樣才肯罷休。
如果你當這是一部色情片。
那它就很色情。
如果你當這是一部藝術片。
那它也可以很藝術。
男人和女人在狹隘的空間裡做愛。
一直很喜歡逼迫狹小的環境。
兩個人的距離很近。
所有身體和眼睛裡的信息都不能遁藏。
這時候千萬不要說假話。
你就是我所有的安慰。
喜歡這個男人。
很象一個印象中存在的人。
我喜歡的男人似乎都是同一個類型。
丑的很有個性。
這算不算尋找我所缺乏的安全感。
一直在找廣木隆一的《東京垃圾女郎》。
真難找。
哪位戰友有的話通知一聲。
最后。
影片裡唱。
默默無聞的我對你說,即使你一文不名我也愛你。
恐惧人与人之间的寂寞空间,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深度链接;搭上货车的旅途,就像搭上人生的列车;性是“深度接触”,这是一种幻觉,在这里,就像是用了振荡器的自我满足;旅途结束,回到起点;点缀着无数短暂“自我满足”的一次长程“自我满足”,也随之结束;就像一夜情之后在床上醒来
一前一后看了2部电影看了这个月<看电影>不一定驴驴的介绍才知道原来都是一个导演所拍.广木的这2个片,女人开始都是迷惘的,或者说是被打击过的神智不清.男人在片里是情感的工具,当然更是女人心灵走想成熟的工具.究竟是男人创造了女人还是女人由男人而觉醒?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在广木隆一的《振荡器》(2003)和平野胜之的《监督失格》(2011)里,女性自省(醒)“自我の目覚め”和公路题材以一种富有惊人魅力、柔弱与粗野并蓄的力量结合在了一起。
即使前者为小说改编的剧情片,后者是由大量即兴对谈剪辑而成的纪录片,两位主角所展现出的气质与状态跨越虚实的分界,呈现出交错重叠的故事与生活脉络。
两部影片以孤男寡女踏上旅程为线索,籍由公路这一非日常的景观提供了一个架空于现实生活的边际空间(liminal space),从而展现寺岛忍和林由美香两位主角在性、爱以及生与死之间徘徊游移又无法耽于稳定的状态。
影片呈现出的三十代女性气质中尤为鲜明的矛盾特质——迷茫和决绝——似乎正与文德斯的公路电影《爱丽丝城市漫游》里男主人公的颓然和迷离隔岸相望。
不同之处在于,广木隆一和平野胜之这两位粉片导演挖掘出了(又或者说是有幸捕捉了)两位女主人公在特殊环境中得以释放的细腻情绪,她们更为恳切、直白,更具灵性和勇气。
然而这些克制的情绪带有有强烈的内向性,由此她们对外保持着神秘与不可解的特质,这样非显性的力量使得她们在大荧幕内外皆由男性主导的场域之内焕发出特殊的光彩。
寺岛忍塑造的角色带有一种异质的主动性,她自发登上素未谋面的大森南朋饰演的卡车司机的车,甚至最终要求短暂地成为卡车的驾驶者,完成了对于寄托了性欲、好奇以及依赖的男性对象自追随、征服直至取代的一系列状态。
大森南朋第一次出场时,作为寺岛忍第一视角的镜头首先停留在他的套鞋上,之后继续向上扫视。
紧接着切入幕间词“看起来像渔夫,但是,感觉很可口”。
寺岛忍随后坦白道“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真的被你的靴子吸引住了”。
而对于大森南朋轻轻触碰臀部的挑逗,画面色彩在一瞬间由tungsten到daylight的转换暗示着这一幕是寺岛忍的主观的体感。
欲望被轻巧地带出,从而引出“我必须去找他,我必须去满足我的欲望”的坦白。
性欲的释放驱使寺岛忍向大森南朋倾吐自己的濒临失控情绪,这种主动的倾吐是突击式的、不可预测的——它几乎一直处于某种极端并且随时存在被全盘否定的可能。
也正是如此,影片捕捉了寺岛忍介于自我放逐和自我修复之间的奇妙瞬间。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酗酒带来的睡眠或是呕吐、心理危机带来的耳鸣还是对于性的直白索求,一切脱胎于身体的官能(visceral)体验,都最终化作寺岛忍在性与死之间徘徊不定的状态——她在渴求与排斥性爱之间游移不定,而耳鸣带来的眩晕(濒死)往往与性爱一同降临。
在影片头尾两次出现的便利店的玻璃上贴着白色情人节的宣传海报,然而全片避谈罗曼蒂克,最终展现出的是一种成熟却又疲倦的情感质地。
影片的最后,二人回到最初相遇的便利店,无言诀别,寺岛忍又一次走到酒类货架前。
自始至终,观众都无法与寺岛忍建立真正的联系——一切行为都在动机不明的状态下发生,而一切已发生的似乎都像是没有发生。
不存在脱胎换骨的女人或是救世主一般的男人,起点即是终点,这是《振荡器》的魅力所在。
影片《振荡器》点出“あたしは行きたい、あたしは生きたい”,将“出走”和“活下去”化作对等的符号。
而这两个元素在《监督失格》里跨越近十年才最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
彼时已经结婚的AV导演平野胜之与女友AV女优林由美香决心一同骑行到日本最北端。
由美香清楚这段异常艰苦的公路骑行是重新赋予自己在AV影像中被加以矫饰的身体以真实、纯粹的机会。
这几乎可以理解为一场由美香与影像记录的肉搏——在极端环境之中不加掩饰的身心 vs 不论如何都带有目的性的镜头。
这同时也是由美香在爱与性之间溯游巡回却始终无法得到稳定的侧写。
十多年后的再次相遇,已经略显拘谨的平野迎来的却是由美香的离世:原本说好要一起庆祝生日结果杳无音信,三天后平野胜之终于打开林由美香独居寓所的门,走廊尽头的黑色房间里躺着由美香,摄像机在混乱中被丢在玄关的地上,记下了所有人骤然被丢进不可置信的巨大疑惑中的场面;这一瞬间的由美香是不可知的,她甚至没有出现在镜头中,她的存在(presence)却无比强烈和真实,这巨大的力量下影像与记录终于不再扭曲或是偏离。
二十多岁毅然选择追随平野一同出走沿着公路北上的由美香并没有活下去,而是在三十五岁时骤然离世。
这一特殊的、极具压迫感的结局以死亡的方式近乎强迫地完成了类似于寺岛忍在《振荡器》中所达到的征服——这个在旅程与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平野被彻底地征服了,在影片最后略显做作的记录中,他痛哭、懊悔、自卑,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接受了由美香在二十六岁时对他作出的“监督失格”的评价。
在这个略显怪异的桥段里,公路之旅以一种略显刻意的、无机的方式被平野胜之与由美香的逝世连接在一起,由美香在拼接而成的两段影像里突然迎来生死之间剧烈地转换,而现实几乎是毫不费力地便将那段倾注了无数汗水与希望的夏日公路之旅抛向了黑暗的尽头。
《振荡器》中,寺岛忍一个人在夜晚离开卡车,误入了祭典的现场。
面对成排燃烧的烛火,广木隆一的镜头几乎接过了寺岛忍的视角,直接对准绵延的烛火,镜头带有默观沉思的特质,展现出全片最具精神性(spirituality)的片段。
无独有偶,《监督失格》中,由美香二人偶遇全日本徒步旅行者的夏日篝火晚宴,相机直接将燃烧的篝火作为对象,背景里活动的组织者拿着扩音喇叭高喊道:“我们就像这火一样,顽强地燃烧着”。
若是发散开去讲,这几乎与《燃烧女子的肖像》(2019)中的篝火片段拥有相似的精神内核。
寺岛忍和林由美香就是两株幽冥野火,在公路上燃烧,在现实中却熄灭了。
它没有特别煽情的桥段却在帧帧画面里温暖着我。
影片以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开始她在货架前一边选酒一边强烈的和自己对话着。
瞬间我似乎看到了每次去超市在红酒和啤酒区徘徊的自己,想今天怎样心情想和什么酒来排解心情想为什么德国的黑啤好喝法国的干红好喝…当男主从外面推门而入,似乎那双雨鞋也迈入了女主的心,这似一颗饱含着欲望的怦然心动。
她进去他的卡车,我不禁感叹,如果真的温暖起来连简陋狭窄的驾驶室都能是一方乐园车内的性爱戏糙莽又夹带细腻,这是两个孤独灵魂的碰撞,在相互不了解又似乎心心相惜之下的一次相遇。
他们上路了在女主角吐掉了前一晚吞噬下的孤独之后,两个人一辆货车,早餐的公路,闲扯家常和相互试探了解。
没有狗血的爱情戏码就是两个人在路上在车里扯东扯西,或夸张或吹牛。
当女主被忽然钻入耳的声音吓坏,当她短暂忘却的孤独感再次袭来,呕吐也再次发生,而这次呕吐男主却一直在他旁边看他发疯看他抓耳挠腮锤头大哭。
陪她完成了这次的呕吐和孤独。
她被治愈了,被这个滑头且温柔的男人治愈了,她明白当她被彻底治愈的时候,她也就不再需要他。
选择溺死,选择放弃生命,或选择离开这个男人,因为不愿意成为他的妻子,成为一个被他放在家里慢慢失去喜欢的女人。
这些部份和她的心里日记一点点钻入我心,我再跟随她吞噬孤独,倾吐孤独和排解孤独,虽然我们现在和当时日本所处的经济萧条期完全不同,但人内心的孤独感似乎总会不谋而合。
在暴饮暴食后无法消化而反胃呕吐,在忽然被某些声音语言刺激之后的敏感狂躁,都在包裹着我们。
可能现在继续这样的状态,可能没有那么好运遇到冈部那样的药,但日子还要继续,至少看到了电影,希望也能喝着酒多少有些治愈。
振荡器这个名字很难不让人将此片与情色联系到一起,事实上电影中做爱的镜头不少,而且很坦白,但电影说的不是情色。
振荡器,更像是电影开场不久那个小小的超现实镜头中透过衣服的手机,在女主角的胸前左侧震响,试图去唤醒她闭锁的心灵。
因为心是需要颤动的。
电影中男女主角交汇的大部分空间,都在行驶的、或是停下来却要靠发动机取暖的卡车里。
身和心一同振荡,由此定下了影片的格局。
女主角是一个看上去有点让人生厌的大龄女,主观,封闭,憔悴,受着酗酒、幻听和呕吐强迫症等更深一层的精神困扰。
在很容易陷入文艺片腔调的一刻,电影以写实的笔触引入了男女主角的一夜情。
这场在狭小的封闭空间(卡车)里的做爱,不给人以官能的快感,也没有引向写意,而是平实得有些寡淡。
如果说男女主角在超市中的相遇,手机的震响开启了女主角的心,那么这场失味的一夜情则唤醒了她的身体。
由此,男女主角踏上了开启身心的震颤之旅,他们的身体随着卡车从东京出发,奔往南方的港口,然后原路返回。
而他们的心,则像卡车外的天气,从冰冷渐入温暖,折返时,虽然冰冷依旧,却不再那么强烈。
“在路上找寻同伴,生活需要怜悯。
”(我感觉这句译的似乎不够精确,但很传神。
)这是影片中女主角在内心和言语上的双重表达(以文字和独白的形式两次出现)。
于是在公路片的愉快表象下,我们感受到不愉快的身心释放,影片没有引向爱情、伤感和彼此的感动(这一点真是让人惊喜),而是还原了心灵的真实状态,踌躇不决,原地踏步,似是而非,无可奈何。
然而就在这看似无望的震荡中,却有着潜移默化的悸动。
当起点成为终点,看似又回到了原点,却已经画了一个很大的圆。
女主角走下车,看着男主角怅然离去,似乎她脸上的憔悴又显现了,电影在此清楚地表明,如果一次旅行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话,那它只能是电影,而且是浪漫电影,那不是现实。
只有相信了不变的宿命,那么变才会真切——振荡让心松软起来,轮回让人坦荡。
正如女主角所说:“我脑子里的声音消失了,我猜它们还会回来,但现在,它们不见了。
”这么一个容易陷入小资或另类情调的电影,却呈现出现实中世俗男女的心灵质感,经过粉红电影洗礼的广木隆一的执导功力让人赞佩,尤其是影片中默片式字幕的运用。
在女主角陷入幽思时,配合剧情男女的行为,银幕上会出现类似默片的字幕,那是女主角内心的喘息和呼唤。
其妙谛在于,它没有付诸剧情对白或是画外音,因为它的无声与静止,构成对真切的女主角内心世界隐秘的表达,从而显示出艺术的独特感染力。
广木隆一以粉红电影起家,并受到业界和影迷的认可,他对于女性心理的认知或可从此略见。
近些年他转而投入剧情片的拍摄,取得了超乎先前的成绩。
我觉得关键正在于他刻画女性时所采取的平等视角,以及对于女性内心的深刻理解。
《振荡器》虽然改编自小说,但广木隆一却以平等代入作为发端,完全融入到女主角的内心世界。
在另一部让人惊艳的电影《东京垃圾女》中,偏执于暗恋对象的垃圾的女主角,也带着心灵感伤踏上找寻自己的旅程,而结局也同样在兜兜转转之后回到原点,这似乎成了广木隆一留给观众的心灵寓言。
寺岛忍出身演艺世家,不漂亮但很真实、纯粹,没有所谓文艺女青年的矫揉造作。
很难想像第一次看到她是在《千里走单骑》中,高仓健的儿媳妇,一身和服与肃穆的神情将日本女性的优雅表现的很完美。
而在《振荡器》中,她只需呆立一旁,呈现出的失魂状态便让人信服。
至于大森男朋,尽管多次在其他电影中看到他的身影,却只有这次让我真切地记住了他。
同样封闭的灵魂,透过他苍白、麻木的外表,显现出柔软和细致,大森男朋的表现值得激赏。
这是日本《旬报》评选的2003年十大佳片之一,主题是女性自省,表现形式则是曾在西方电影中相当流行的公路片。
除了大量风格迥异的音乐,影片还使用了很多字幕来辅助情节推进,这些字幕的功能主要是展示女主角片断式的内心独白,这使它最终看起来更像是一则公路笔记小说。
31岁的专栏女作家玲长期受到精神困扰,为了治疗失眠,她常在深夜去便利店购买烈性酒。
一次,她在便利店偶遇28岁的货车司机冈部,一时冲动之下,她上了冈部的卡车,并从此踏上了一段奇异的旅程。
整个旅程,与其说是二人共同漫游日本北部,不如说是玲展开的一次对冈部(男人)身体和自己(女人)灵魂的探险。
这对男女曾多次在卡车中做爱,彼此的吮吸渗透了皮肤,狭小的车厢则阻隔了窗外漫天的大雪,也曾将他们和整个世界隔绝。
但是,做爱并不能使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恐慌和孤独感消退,玲在一句独白中这样说道:我的身体在渴望,但我的灵魂却在踯躅。
同样的情节曾出现在不久前的一部法国电影里,在那部叫作[29片棕榈叶]的情色电影里,男女主角独自驾车行驶在沙漠里,他们以身体的摩擦抵挡灵魂的孤寂,那样的彼此取悦,实则渗透了某种相互的精神折磨,所以最终落得一个绝望到死的结局。
[振荡器]的不同在于,它更多的是以女性视角在关注整个旅行过程,男人冈部则显得相对被动,他很像一个在场的局外人,根本无法领会女人玲全部的内在痛苦。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次温柔的告别,他们停车,在旅馆的浴室里共同沐浴,男人的轻柔手法暂时缓解了女人精神的恐慌。
影片最后,冈部开车把玲送回了最初的便利店,女作家玲熟练地卖了两瓶烈性酒,离开了便利店,刚刚过去的一切,好像只是一次短暂的梦游。
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聪明的你也应该注意到,女作家最终还是选择了酒,作者的意思大约是说: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
我发现,这种环形结构的电影,心态往往却是开放的,观众的思考不会因为故事从起点回到起点而结束,恰恰相反,起点依然是起点,不过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振荡器]的开放性,使它显得非常有生命力。
另外,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文艺女青年看的电影,因为对于新时期的文艺女青年来说,在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不是什么难事。
关键词:公路、性和女性自省背负精神危机的女作家和一个公路男人“在路上”的故事,女性自省和自觉是影片的核心。
C- 日本 文艺 爱情.本来就够奇怪的剧情对话,再配上我下的垃圾翻译,让我昏昏欲睡的一个小时被浪费了。姑且算字幕让我给了不佳的评分,但我仍认为这不是个好片。
挺好看的,能打动人。
一位女性的货车之旅,片中穿插的音乐还是很耐听。
3.5 歌好听 日系孤独几乎没有情色的感觉…剧情微拖…小姐姐戏多又矫情 货车男长了张可以依靠的混混脸
一直以为很劲爆,没想到只是文青的矫情生活
不再喜欢观察别人,也不再关注自己,只注视更为微细的地方,像水影里的加油站,便利店里她走了多少步...但这些没有价值的事物却又偏偏将“我的存在”放大,然后,我所不愿看见的又会再次来临。多想丧失啊,却使我独脚站立。而你那振荡器又真的有用吗?我怕传出的不过是另一个笑话。
狭小的货车里装着满满的梦想,你可以诉说,你可以旅途,可以是心灵慰藉,也可以是生理释放。多希望生活中也有那么个地方,你会情不自禁地踏上去。
俩人要是一起走下去就太温暖了
通过一场公路之旅完成女主角内心的治愈,镜头在逼仄的空间中表现出了一种压迫感,情绪上的涌动以字幕卡的形式回到了克制,结尾这场不期而至的爱恋终究还是回到了原点,看似什么都没有发生,可心境却是大为不同,寺岛忍的表演很有张力,大森南朋还透着些青涩。
“我脑子里的声音消失了,我猜它们还会回来,但现在,它们不见了。”
人物过于模式化,另一种口味的偶像剧罢了,容易毒害无知文艺青年
“我还活着,带我走吧。”做一些让自己感觉还活着的事情,没有的话,要找到呀。
这个比较纠结。星星家姐很喜欢。公路电影都要有好音乐。这一点做到了。漂亮祭祀那里真的觉得被救了。最后也非常可爱。-假的。没有男人在等我。你也没有结婚吧。还有她不再吐了。好像好了。但是接着喝酒。不跟他走。
公路片
气质上和Vincent Gallo的片子很像,一样的敏感脆弱。希望所有痛苦的人都能找到那一辆卡车。然后变好一点点。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啊……
导演无风格,故事较扯淡。
很早以前就看过,没有觉得那么好,如今再看,觉得温暖贴心备至
低俗的电影
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想要被爱,想要溺水,想要被殴打,如同雾气。很快又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