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姐姐只能说她是一个完美的姑娘,让人无法与她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对生病的妹妹怜爱有佳,并且用自己弱小的身体经营着这个清苦的家庭;清澈的心灵,天真无邪的笑容,当芭比被一群调皮的男孩围攻时挺身而出,并与芭比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对去往美国毫无兴趣,一心只想和家人在一起,有好的也总是想着家人。
二、关于妹妹贫寒的家境加上病痛的折磨让她性格上早熟,伪装的笑容替代了儿童应有的纯真,喜欢漂亮衣服,希望到美国过好的生活,这又有什么错呢,只不过是想过的好一些罢了,只可惜等待她的将是一条不归路;对姐姐无理取闹,嚷嚷着要远离这个破败不堪的家,但是当知道要去美国时,还是留下了温馨的一幕,谁不爱自己的家人呢,可爱的小姑娘,拉着爸爸和姐姐,一起去合照的场景,让人心里情绪万千。
三、关于舅舅这的确是一个不称职的舅舅,虐待他智障的哥哥,使唤着幼小的侄女,甚至做出把侄女推向绝路的天理难容之事,但是,舅舅或许也有他自己的悲哀,无奈的表情也几次浮现在脸上,开始选择送出去的也是健康的姐姐,虽然也可以理解为生病的妹妹不符合器官捐献条件,但也许是不忍心让已经患病的妹妹再遭受这样的痛苦。
四、关于芭比虽然片名叫芭比,但其实她应该算一个穿针引线的酱油角色,除了长相可圈可点外再无其他亮点,她喜欢天真的姐姐,讨厌做作的妹妹,这应该是每一个孩子基本择友取向;结尾的她做了一个选择,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妹妹,留下了一封写满SORRY的信,如果老外选择的是姐姐,她又会做出什么选择?
结果不得而知。
五、关于老外看似冷漠的老外,总是一次又一次对芭比说NO,一次又一次对姐姐摆出冷酷的嘴脸,他讨厌肮脏的韩国,讨厌韩国的一切,此行,只有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病危的女儿,他,只是一个为了亲情丧失道德的父亲。
六、关于脑残爸爸爱吃香肠但更爱自己女儿的智障,当他快乐的抱着两个女儿跳舞的时候,他也在享受着做父亲的快乐,他念叨着只想和女儿李顺英李顺子生活在一起,但他又能做什么呢,他终究只是弱势群体,无力的抗争已经说明一切,也许最后的拍照的一刻也就从那时成为永恒。
七、关于电影小女儿到了美国后会怎样,她与芭比、与老外,又或者是芭比的妹妹之间会发生什么,不得而知,她走的时候很开心,但她的未来却又那样前所未有的茫然;当姐姐看到芭比那封写满同样内容的信之后,她也明白了一切,姐姐此时又是什么心情,她又该如何承受这一切;万恶的源头,是这种以领养为名的器官买卖,世界上又有多少个同样悲惨故事发生着,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无奈。。。
PS:脑残爸爸为啥能生出两个漂亮的娃。。。
这不是坑爹么
该片以人体器官移植的非法领养的真实故事为题材揭露了社会的灰暗面三个女生 三种对生活需求的状态三种选择 三种结果美国波比 面对事实 无计可施韩国顺英 面对无奈 力不从心韩国顺子 面对“幸福”勇往直前PS:顺子说过一句很励志的话:“我要像她(芭比娃娃)一样瘦”
顺英和顺子是一对姐妹,但他们的性格完全相反,一个很懂事一个很叛逆,她们的爸爸是一个智障,虽然不会说话也不会表达,但总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女儿。
而两个女儿对父亲的态度就像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对自己家庭的态度,有些人不管家庭多么不堪依旧爱着自己的家人;有些人就会埋怨家庭有多么的不堪。
我们应该珍惜已有的东西,不要太贪婪,因为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像顺子坚信去美国就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
那两个美国演员真的是太烂了,本来这个片子马马虎虎看下去了,但看到美国爸爸和芭比的戏份就恶心到想吐。。。
尤其是那个史蒂夫,表情生硬实在是煞风景,比芭比还要差。
芭比跟两姐妹的演技一比,真的是业余的可以。
虽说不是主角,但也不能就这么含糊过去,降低整个片子的水准。。
这样的不道德的故事本可以用更加残酷的处理方式,但编导选择了温情和童真,似乎不愿少女无邪的眼神被肮脏的现实玷污。
两个孩子都不知道那个美国人的真实目的。
于是妹妹尽力讨好美国人,虽然妹妹身体不好,但是美国人带她做了检查,还是可以器官移植的,父亲看芭比和顺英的关系很好,怕芭比知道真相后受打击,于是决定带走妹妹。
芭比和姐姐顺英相处的很好,芭比在知道父亲要带走顺子的真实目的时候,虽然很伤心,但是为了自己妹妹的生命最终也只能忍住没将真相告诉顺英,顺子临走前,顺英拜托芭比照顾好自己的妹妹,芭比最后给了顺英一封信,里面写着“对不起”,顺英回到家看到信后,拼命想追赶他们去机场的汽车,但是美国人已经带着芭比和顺英离开韩国了。
会被这个名字吸引过来,除了因为我是在公主梦中长大外,还因为,我也有一个属于我的“爸比”。
我喜欢韩国的伦理片题材,带我看到很多敏感的黑幕。
这部电影讲的是非法买卖活体器官,其实一开始我也像片中的孩子们一样,以为就只是分隔两地的领养之别而已,想不到,是一场涉及美国与韩国之间的可怕交易。
为何偏偏选了美国这个国家,其含义不言而喻,一强一弱正如片中的甲方乙方。
剧中其实有很多不可深挖的剧情,吐槽无力。
两个美国演员的演技也为本片减分。
同一个家庭出身的两姐妹,价值观人生观却相差极大,这常常是让人想不明白的问题。
或许先天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不知是否有这方面的医学研究。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实个性是相似的,这就是因为在同一个环境中长大,都是善良的因子,只是在一个人身上是显性,另一个人身上是隐性。
如果两个小女孩的主配角色互换,一心想成为“芭比”的女孩为主线当主演,我倒觉得更符合主题,更加出彩,不过很难让一部影片的主角是负面角色,好像“坏”的永远只能当配角。
看了一下影评,关于说妹妹笑的天真,妹妹知道自己去美国的原因的观点表示不同意,真正的情况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吧。
美国姑娘很美很赞,金赛纶好瘦,笑起来好看,我真是人丑颜控之代表不懂的是,为什么叔叔对妹妹去美国的态度相比较于姐姐去的态度这么不一样,弹幕上看到说其实妹妹是叔叔的女儿,然后 我就不能好好看电影了,叔叔很懊恼,但又不能说出实情很疑惑,她也劝阻了,但是金钱的诱惑显然是更大,但是为什么,姐姐去的话,他又是极力在努力的?
影评说不好的,真是很让我怀疑自己的看剧水平啊,但是这也是值得怀疑的。
但是电影还是很符合我的口味,有时候,看以了一部好电影,真让我觉得有一种相见恨晚感觉
很多人表示看过《芭比》后,会想到《大叔》或《熔炉》,因为这三部都是韩国电影、都是悲剧故事,主角都是命运多舛的孩子。
但是……原来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跑偏——我竟然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讲它,因为《芭比》让我想到了《爱情与灵药》,一部杰克•吉伦哈尔与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爱情喜剧”。
这天,叔叔把来自美国的史蒂文和他的女儿芭比带回家,顺子问姐姐顺英:“那个美国叔叔是来做什么的?
”“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要把我带到美国。
”“为什么要带你走?
你走的话,我和白痴爸爸怎么办?
”“你放心,我不会去的。
”“你说不去?
”“我得照顾你和爸爸啊。
”“那我替你去吧。
”“想去……美国吗?
”“那还用问吗?
这世上哪有不想去美国的人?
”“美国又没有家人,你想去那里生活吗?
”“家人?
我很烦我们家人。
”“就算再烦还是家人最好了。
”“家人你自己喜欢个够吧,我才不喜欢,让我去美国吧。
”是啊,在影片的开始我们就知道,顺子是和顺英完全不同的那个,她从来不想属于现在的生活,不喜欢这个由混蛋叔叔、白痴爸爸、“天真”姐姐组成的贫穷家庭。
所以当史蒂文出现在她面前,当去美国可以不必是一块硬币一块硬币积攒的梦,顺子当然会牢牢地抓住机会。
于是,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把姐姐打算还给芭比的钱骗来,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找史蒂文,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美国的热情向往……虽然看着她在海滩给史蒂文灌红酒时,你会觉得她到底是没分寸的小孩子,但听到她说,“不用翻译了,她(芭芘)不是说了hate么,不就是讨厌么?
那丫头讨厌我也没关系,只要史蒂文叔叔喜欢我就可以了。
快告诉史蒂文爸爸,说我想和她好好相处,说我真的很喜欢芭比。
”而后,面对芭比怨恨的眼神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那时,你就会觉得,有时一个人的心智和年纪真的不成正比。
早熟的孩子其实总是多少让人有些厌烦,所以大概开始的开始,很多人都会讨厌顺子,但绝对的角色不存在于生活,也不存在于一部好的电影中。
当耍尽了心计的顺子终于如愿拿到护照,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她,甚至她的“真相”让我们不得不有些震惊。
她向叔叔要了两部手机,其中一部给了姐姐,“不是一直想要手机么?
”她说你不要打,只要接就好,跨国话费很贵的,“别哭了,你这个傻瓜”,她说,你拿什么赚钱买机票?
你自己做的手机链么?
等着我给你买机票就好了。
她取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沉甸甸的一小堆硬币,去照相馆和家人拍全家福。
当她为姐姐铺上粉底,她为爸爸梳理头发,她的笑与之前并无不同,在观影者的眼里却完全变了。
那时候我甚至觉得,她才是姐姐、是家里的支柱。
很多人表示,看过《芭比》后会想到《大叔》或《熔炉》,三部都是韩国电影、悲剧故事,主角都是命运多舛的孩子。
但是……原来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跑偏——我竟然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讲它,我想说说我的困惑,我想说,虽然全世界都告诉你,爱是最重要的、爱能战胜一切,但在强大的现实面前,“爱”到底能改变什么?
或者,只有“爱”能改变什么?
如果是在一个糟糕的境遇里,没有力量的深情,是否终究会是“痛苦的羁绊”?
就像是电影《爱情与灵药》中,一位老者劝吉伦哈尔的话:“我建议你上楼去收拾好,然后好好写一张便条,找一个健康的女人。
我爱我的太太,但若能重来,我不会这样做。
没有人跟你说,这种病会偷走你爱她的一切,她的身体、微笑和记忆,她迟早会失去一切活动能力,最后连自己穿衣也做不到,然后,事情变得更有趣——清理她的排泄物,冰冷的脸孔……帕金森不是疾病,只是一本苏联小说。
”彼时,美丽的安妮•海瑟薇过早地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而吉伦哈尔在听过这段劝说后真的选择了离开她——没有人能怀疑那位老者对妻子的感情,但他也不能否认,“若能重来,我不会这样做”。
虽然——虽然在《爱情与灵药》的最后,吉伦哈尔终究回到了安妮身边,准备与她一起承担这终将残酷的生活,虽然有人评价,那一刻他们是真爱就好。
可是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何尝不是,吉伦哈尔终究有一天会后悔甚至离开,因为他曾经有过选择,因为那时他们之间并没有一定要负担的责任。
这结尾终究毁了个好题材,让电影只是一部电影,甚至是一部泡沫爱情喜剧。
不妨试想,若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
除了不能离弃的亲人,若它发生在未出世的孩子、未结婚的恋人身上,那时,你会怎么样?
你能毫不犹豫地说坚持么?
你能保证自己不会后悔么?
越是了解生活,大概越难笃定,真正的生活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是细微末节可以磨掉最深的深情,你爱他,希望他好,但是如果你有选择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道德”,但无论如何,请设身处地后再做评价。
看《芭比》时,拥有全能视角的观众、知道事实真相的观众,当然能轻松地说出批判,但如果《芭比》的故事不涉及那些“罪恶”呢?
如果它真的只是个跨国领养的故事呢?
如果是这样,如果顺子离开后,真的可以如愿以偿,这个家的负担因此减小甚至从此拥有一份希望,如果没有那样让人纠结的恶,你之前的判断是否依然成立?
不管,顺子的白痴爸爸有多难过,不管,姐姐顺英对顺子有多舍不得,你是不是也会些许认同顺子的叔叔说的,“爱?
喂,你那是爱么?
那不是爱,而是拘束、束缚、扯淡的命运的羁绊。
”你是不是,起码也会有一点认同,选择为了家人留下的顺英固然值得称赞,但顺子这样“实用”的爱,也是爱呢?
甚至是一个更好、更真实的选择,电影中的顺子只是有些“极端”的个例,但若究其本质,在异地求一份更好生活的人们,与她,其实是多么的相似。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
“爱”即使再深刻、深厚,其本身却是力量薄弱的,爱即使再单纯、纯粹,也需要“不纯粹”去做保护。
是为俗世的爱,当然了,如果你非要说自己是在天上,那我也是没有办法的。
还是说回《芭芘》吧,其实这部电影想讲的,并不是我说的这些。
在影片的结尾,顺子摇着美国国旗踏上旅程,她笑得很开心。
她想着芭比娃娃,想着在美国的好日子,想着要赚很多钱,给爸爸、姐姐买机票,想着一个与从前不同的未来。
但她不知道叔叔为什么会对她说“别怨我”,她不知道史蒂文和他留在美国的那个女儿的对话,她不知道,她心心念念的幸福永远不会来……(本文修改稿发于《东亚周刊》,声明声明)
影片一开始的氛围就很诡异,芭比粉红色的包上印着一张大大的芭比娃娃的脸,配上低沉的音乐,有一些毛孔悚然,说到底,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就像贯穿全片的背景音乐一样。
影片中不断出现的芭比娃娃是美国梦的象征,就像影片中不管是沙滩边还是教室里的小朋友,见到金发碧眼的美国小女孩芭比,无不一哄而上觉得美极了。
在韩国生活的人就会知道,大部分的韩国人有多么的迷恋美国,英文考试的成绩直接决定了你毕业之后可以进大企业小企业还是失业,甚至像服装设计师这类所谓时尚类的工作没有留学背景是绝对不可能的。
美国在政治军事上扶持韩国的结果是,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韩国人对美国的态度。
所以影片中妹妹顺子的做法其实根本无可厚非,一个人目标明确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原本很正常,只是电影中给到了无数次的镜头,妹妹顺子对着镜子浓妆艳抹。
原本一个清纯可爱的小脸被折腾的花枝招展,与其说看着让人厌烦,其实更多的是心疼。
倘若生活不是残酷到如此地步,她有怎会沦落至此。
我其实很讨厌妹妹的笑,觉得好像芭比娃娃一样,太美太僵硬,觉得很诡异很可怕。
其实会讨厌顺子不符年龄的心机和浓妆的笑,或许是我们很难面对和承认,我们生活的社会原本真的如此可怕吧。
她其实也是一个简单的小女孩,就好像后面她以为自己要去美国过公主般的生活的时候,会买手机给姐姐想着帮姐姐节省话费以后买机票给姐姐。
倘若生活多一点儿善意,或许她就真的只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吧。
对于姐姐,细想之下,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如果还保持着那样的纯真乐观积极孝义,真的合理吗?
影片中有一个喝醉酒的大叔调戏姐姐顺英,在弱智爸爸的帮忙下才得以逃脱,可是这样的境况以后真的不会发生了吗?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镜头,就是妹妹顺子笑盈盈的帮大叔们买酒而拿到几百块韩币的跑路费,如过妹妹没有被送去美国,在小旅馆里怀着美国梦存钱去美国,难道真的会比较好吗?
看过《熔炉》等电影的人才会觉得,就算没有美国大叔的出现,姐妹两的生活会美好也只会存在电视偶像剧里吧。
所以我想,导演,应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吧。
叔叔、美国大叔、芭比,都不过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吧。
叔叔是自私冷血的无知小市民,为了钱卖了侄女的器官,知道移植心脏人会死的时候虽然也有挣扎,可最终良知被金钱打败。
关于为什么叔叔执意送姐姐顺英去的原因,个人的理解是他无知的因为移植心脏是不会死人,只是会伤身体,就像他后来说的一样,他不懂医学,甚至不知道心脏移植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他觉得送一直劳作却身体强壮的姐姐去比较好,至少即便对身体不好可是完成之后她还是可以在美国过好日子,所以叔叔才会对弱智爸爸说把女儿留在身边是束缚什么的。
但愿真的只是他的无知吧。
美国大叔一直僵尸脸没有人情也不笑,我本来一直以为他是个变态的,要把韩国小姑娘带回去做实验什么的,所以才竭力反对芭比跟顺英建立友谊。
后来出现他跟重病的小女孩通电话的温柔语气,才知道原来他也是一个可怜的父亲,虽然这也无法抵消他的残忍和变态,可是我们却不得不否认,损人利己,我们生活这样的人真的存在,甚至可能不少。
芭比,刚开始很单纯,喜欢姐姐纯真讨厌妹妹虚伪,说明她有辨别的能力,所以最后她也选择现实的一方,牺牲顺子救自己的妹妹。
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指责她,却不能否认她内心的挣扎,虽然并没有什么用,却也是更多的人更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影片最后,传送带上同样放着爸爸的旅行袋和粉红色的芭比书包,书包上赫然写着“李顺子”三个字,跟单调悲沉的音乐配在一起,真是让人心痛。
现实如此残酷,人性如此脆弱,直面苦痛之后是否还能义无反顾的一往直前?
姐姐照顾家人,妹妹想要追求梦想过上更好的生活。
总觉得是会有折中的方法,妹妹想要去美国看到更大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真的没有错。
谁希望一辈子都窝在一个小地方呢?
而且去了美国赚更多钱有更好的眼界以后也会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啊。
但重点是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知道去美国不是拜托上一代给你的贫苦,而是靠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如果只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那就是自私的表现,We are family. 于是又为努力找到一个理由,为家里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超体》里面的科学家说,生存是为了传递知识和能量。
朋友推荐的电影,关于韩国这种题材还都是挺有意思的。
这位仁兄的脚是踩在云端上的么?拍的这么飘。
火车上看的,感觉很一般,两个韩国小妹妹很漂亮。
到了结尾一切都是那么肤浅
这个叫金雅纶的小女孩,演技丝毫不输给姐姐金赛纶。孩子,总是让我们看到人性最纯真和最丑恶的一面。
鸡同鸭讲那段比较催泪乐,还有那个巴巴演的真心不错〜
一开始真的好讨厌妹妹,觉得她想条趴在姐姐背上的吸血虫,可是最后当一直担心的真相终于越来越清晰时,也感觉这女孩好可怜。总之妹妹很抢戏,姐姐在此剧中表现一般。
芭比的幻想,美国梦的背后尽是深渊。虽然前面看的时候好讨厌妹妹,但是结局看到她天真的笑容还是觉得好唏嘘。
印象非常深,之前很久看过的,今天忽然想起来了。讨厌的妹妹。所以说,很多事并不是如你想象般美好或残酷。
金赛纶真是演技很好的小童星~结局真的是…
剧情太无聊了,三个萝莉都很可爱,演爸爸的韩国演员演技炸裂
其实一开始整个故事就不会成立,如果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收养一个韩国小孩,那美国父亲是绝不会带着女儿同往的。不过故事讲得太好了,感情线走得丰沛而动人,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很饱满。只希望这故事不是真的,否则实在是残忍得可怕。
演顺子的小演员其实挺可爱的~
叔叔卖顺英就无所谓,换成顺子叔叔就一脸便秘好不舍的似的。个人觉得这电影在剧情上有漏洞。
导演完全浪费了三个演技派小萝莉和题材……最惊讶的是金赛纶还有个也会演戏的妹妹,简直是韩国的范宁姐妹!
小萝莉挺萌
还好还好这个剧情还不至于狗血……但是很灰暗,小妞儿的演技总是这么感人,她妹妹真演技好呢还是真做作呢……
【挺好的片子,三个小姑娘演的都不错,电影选的题材也不错,思密达这类片子慢慢开始有样了,不错,片子拍的让人怪同情的•••!真挺好的,细细想想,每个镜头都不浪费•••!】
跳着看到尾
很多的对比与反转,最大的惊喜是:通常在韩剧中作为坏人被恨的牙痒痒的女二这次反而成为了完全牺牲自我的正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