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韩国电影剧情很老套,却能用细腻动人的细节一点一点将你俘获,这就是韩国电影的魅力。
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断:手榴弹炸毁谷仓,爆米花如雪花般飘落,这个场面拍得很美,仿佛童话一般,轻易就化解了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众人合力擒住野猪,这一段很有趣,众人表演夸张,但细节丰富,正是这次危险中的合作促成了敌对双方的和解。
最后,面对无数从天而降的炸弹,两个人相视而笑,这应该是影片对朝鲜南北双方达成谅解、重归统一的美好愿望的体现。
影片有将南北战争归咎于美国的倾向。
虽说朝鲜的分裂是由于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造成的,但是形成今天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双发的彼此误解和缺乏相互信任,就像双方军人在东莫村起初的日子那样。
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这样有人情味又有感染力的电影,大陆盼望台湾回归的迫切程度不比朝鲜南北双方盼望统一差吧。
含泪看完,情怀,终究让我无法抗拒,放下仇恨,放下戒备,一起喝酒,一起唱歌,一起务农,一起全力以赴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一切,短暂的快乐,长久的回忆,不知道在东莫村那个孩子长大后,带给他的能是什么呢,可如果没有战争,日子平淡过去,会不会也就不觉得珍惜。
我不愿分析谁代表谁,又怎样怎样,不是什么片都像悬疑片一样有多重寓意,这部片子确实寓意深远,但我喜欢男人间的情谊,我喜欢笑傲江湖的情怀,放下枪,平凡无奇,决定了,当仁不让,真汉子,真性情。
原来是久石让啊,难怪加分那么多。
我今年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难怪韩国会选送该片去参加奥斯卡,我还没有看过《亲切的金子》和《空房间》,但很难想象有什么可以超过东莫村。
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故事,却承载着沉重的寓意,在快乐到近乎荒诞的情节背后,是对战争的反思,对战争残害平民的痛斥。
导演虽然首次指导剧情长片,却对节奏张弛的掌握异常老道。
故事改编自话剧,讲述朝鲜战成期间一个桃花源记般的故事。
国军、人民军以及美军在江原道偏僻的东莫村不期而遇,彼此都怀有戒心的他们逐渐被东莫村居民的善良和纯朴同化。
影片一开始,就明白表示了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来自南部国军的一个是怕死的落队小兵,一个是不愿意按照命令残杀平民的逃营少尉;来自北方人民军的是拒绝奉命处死负伤战友的上尉,和只知接受命令、甚至不明白战争前因后果的老兵及少年兵,当然还有那个信奉人生应该享乐,却被派到这个语言不通的陌生国度莫名搏命的美国空军大尉。
美国军队无疑是片子里最大的反派,他们无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生命,屠杀一切,轰炸一切,只为了战争能够速战速决。
当东莫村的村民第一次听说美韩联合对抗朝鲜军队时,他们说:“两个打一个,真不公平。
”当美军长官决定轰炸东莫村,以取得支持军队继续北进的运输线时,一个韩国军官说:“这样太不负责了。
”影片最精彩的一个场景,是初到东莫村时,国军二人和人民军三人持着机关枪和手榴弹对峙。
一群村民夹在中间,他们完全不知道山下已经打仗,也从来没有见过枪支,更不晓得其中的厉害,对于他们来说,山下来了头野猪是更重要的议题,两边的紧张和中间的松弛,形成强烈对比,也狠狠地嘲笑了这场战争的可笑。
之后的野猪场景同样精彩。
面对野猪来袭,原本敌对的人们联手反击,久石让的音乐令人热血沸腾,导演神来一笔用起慢镜头,让演员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极其夸张,在滑稽的同时也向观众极度强化了他们转敌对为合作的过程。
之后的偷吃猪肉进一步表现了这群人的友情,脱下军服换上民装一起下农田,更是一个象征性的情节。
拍广告出生的导演,每个画面都美到极致,东莫村就像世外桃源一样,爆炸的爆米花,雨中的指路灯,还有最后炸弹纷落的场面,都美好的像一幅幅静止的插画,和久石让的音乐配合得完美无间。
在这些美丽的场景中,姜惠贞演的疯女孩更象征了无邪,她的微笑未必最美,却一定是最纯净的。
所以在那场雨中,小兵把自己珍藏的国旗送给她擦拭雨水;在片尾,她的死成为对这场战争最大的控诉。
每年的奥斯卡,其实最有分量的奖项应当是最佳外语片奖,因为所有的参选片都代表了各国当年电影的最高水平。
想要知道中国电影工业现在和韩国的差距有多大吗?
看看东莫村和《无极》的差别就知道了。
看完电影之后第一感觉像是做了个梦,然后梦醒了。
电影像一个童话,而童话也有结束的时候,梦终将醒来。
从头到尾的感受是电影的配乐真是神级的手法。
三个朝鲜人民兵第一次见到雨怡的配乐,爆米花雨的配乐,和漫天蝴蝶飞舞的配乐都能深深的打动人心。
后来,我才知道为影片配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久石让。
初识久石让是从宫崎骏的动漫开始,《风之谷》,《天空之城》,《侧耳倾听》,《龙猫》和《千与千寻》等,每一次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都能让我身临其境,心仿佛能随着音乐飞舞。
他与北野武合作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奏鸣曲》,《菊次郎的夏天》以及《花火》都会让观众一次次的沉浸其中。
这部片子里最好听的是《 Welcome to DongMakGol 》,聆听唱诗班一样纯净的哼唱旋律,心中看到的是美丽的星空和璀璨的银河。
《To the Village》轻灵而不失诙谐的动人乐调。
《Paradise》似乎和主题曲调子一致,可后者的前奏是使用管弦类乐器演奏,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虽然孤独苍凉,遗世独立,却美好而充满希望,恰如东莫。
《Death of Yeoil》的配乐从一开始的如雨滴落下,到中间的悲怆,结尾的婉转回味,正如影片中雨怡短暂而美丽的出场和落幕。
不得不说,这次又让久石让喧宾夺主了!
这是一战争片,喜剧片、或者文艺片?
后来我想了很久,或许导演只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生活,关于战争,关于人性的故事。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反战题材色彩的电影,也是一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但是我认为它真正打动人心地方并不是这些。
而是存在于生活中而往往被我们忽略的东西,纯真和善良有的时候有着摧枯拉朽的力量。
电影所要表现的是人性最原始的力量,淳朴的村民与打打杀杀,占有欲、支配欲等世俗观念完全无缘,他们拥有的,只是平和安详。
这种扎根在泥土沉稳的力量比任何枪炮和暴力的威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信服力,让朝鲜人民军和韩国军不知不觉中放下手中的武器,开始与村民们一同分享短暂的和平。
人人都渴望和平,只不过有些时候,只有将对方杀死,自己才能生存,而究竟是谁造成这样残酷的选择?
观众们看到村民淳朴的眼神,对比着凶狠却忐忑不安的军人的眼神,而军人那种惶惶不安的警戒心随着在东莫村的日子,渐渐开始变的柔顺,到最后换上了东莫村民的服装,美国人也撇开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与村民们慢慢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人性”同化的力量,力量的源泉来自每个人内心深处。
如同在沙漠中干渴挣扎的行者找到了绿洲,内心深处急切渴望和平与安宁的人们找到了美好的乌托邦。
故事的最后是悲剧式的,但是当一个人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给他带来哪怕片刻安宁和美好的土地,又有什么值得遗憾?
美丽的傻姑娘雨怡,年迈的村长,略有文化的教书老师,调皮的孩子,热情好客的村民。
当雨怡面对枪口时,她担心的是会不会有人被蛇咬到,当士兵用他们一辈子没见过的枪和手雷威胁村民时,大家也是在讨论野猪该怎么对付,似乎野猪要远远比眼前的士兵可怕多了。
哪怕表少尉不小心炸毁了他们贮备一年准备过冬的粮仓,村民宁愿挨饿,也会把吃的让士兵先吃。
到最后大家一起在田里干活收获粮食,一起重建被炸毁的粮仓,一起玩橄榄球,当表少尉独自一人从山坡坐着草垫滑下,就像一个大男孩开心的笑着,忘却了战争的伤痛。
大家每天生活在一起,在夜空的篝火下唱歌跳舞。
日子似乎就这样无忧无虑了,多么希望故事到此为止。
但是寻找美国飞行员的士兵的到来,村子的宁静再一次被打破。
当村长头破血流,士兵拿起武器开始反抗,当雨怡安静的离开她爱的人们,和爱着她的人。
村民第一次开始哭泣,第一次真实的体会战争的残酷。
当小兵拿起枪要为死去的雨怡报仇杀掉被俘士兵的时候,他想到了在雨中大口喝着雨水的女孩,最终没有扣响扳机,抛下枪,独自在一旁哭泣。
因为他明白这改变不了什么。
也终于意识到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
于是,执行爆破大桥计划,就是亲手杀害过难民的一等兵,因自责不堪而脱营,并企图自杀的表少尉。
而另一位士兵文尚相的梦想只是在钟路和美丽女性过美好生活。
朝鲜人民兵的三人,指挥官李秀华不愿丢下伤员与副官兵刃相见,一个有家人的老兵和一个喜欢上了傻傻的雨怡的孩子,以及无辜而淳朴的村民们。
这场战争并不是他们的战争,也不是韩国人或者朝鲜人的战争。
那是美国的战争。
一个美国飞行员的落难,得到村民的悉心照料,却不知正是这个美国人将要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电影终归是电影,这时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
而影片不是告诉我们英雄如何的伟大与光辉,而是告诉我们他们为何而成为英雄,以及成为英雄所要付出的代价。
写到这儿,我就想起了《哈利.波特与密室》中邓布利多给哈利波特说的:“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ely are, it is our choices.”决定真实自我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最初不愿意牺牲自我的医务兵文尚相最终拿起武器,到最后因老兵的死,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成为自我的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或许对他而言过于艰难,过于悲壮,或许与他本来的梦想背道而驰,但是如果让他选择第二次,他一定也会毫不犹豫的扣响扳机。
或许这正是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
心里面某个地方的蝴蝶已经翩翩起舞,就不愿再让它被炮火与硝烟摧毁,这时他代表的不是韩国军,而是一个愿意倾尽一切守护心灵家园的人。
来自不同地域,却带着同一个目的的人们走在了一起。
这时没有南北朝鲜,没有联合国军,只有期盼和平与安宁的人们,穿着同样村民赠与的保暖衣物,在同一片星空下奋战。
正如《Batman Begins》中当被问道:“至少让我知道你的名字”时,蝙蝠侠的回答:“it's not who I am underneath but what I do that defines me。
”村民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那几个奇怪的士兵为他们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山坡上,那片有天夜里烟花特别灿烂的山坡,印在了孩子们纯真的眼中,没有名字,也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
电影或许会有瑕疵,比如抓野猪那段,明显过于剧情化,特效也做的不好。
但是瑕不掩瑜,不得不说这是近几年来韩国最成功电影之一。
少了韩国电影常有的浮躁和苍白,多了对人性和战争和平的思考。
影片最后本是死敌的李秀华和表少尉两人看着满天炸弹飞落而下,却相视而笑,正如表少尉说的,如果不是战争,我们在其他地方相遇,或许真的会成为朋友。
蝴蝶落在被大雪覆盖的士兵帽子上,又飞起,不知飞向何处。
一切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蝴蝶依旧纷飞,东莫会很美,此时又响起了久石让的《Welcome to DongMakGol》,女孩把鲜花插在熟睡男孩的耳畔,男孩不知梦到了什么,甜甜的笑了,或许是一个没有硝烟的世界吧。
最后,“老板,来一桶手榴弹味爆米花!
”。
算JSA的另种形式也就可以对粗劣的特效意淫的战斗场面及雪天的蝴蝶报之一笑——反正只是童话罢了
把期待和平用喜剧和打斗来表现。
这部电影把“末日感”“流浪感”“义气”融合在一起,原本的罪人在世外桃源里获得了救赎后决心保护这样的和平世界。
早期笑得多开心后面就会哭的多感动。
最后战士们还是做了不是逃兵的人生,最后的牺牲也是把基调都拉回来了,回归现实。
敌人变战友的转变还是很甜的。
不过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女主的作用是什么,就算是吉祥物的话那噶的也太早了吧……
《欢迎来到东莫村》改编自大学路和忠武路着名的奇才张镇的同名话剧,用韩国人的视野解读朝鲜战争,对战争的反思,激烈的战争场面与温馨的劳动场面所形成的巨大反差。
在6.25战争期间,国军和人民军以及美军在江原道偏僻的小山村不期而遇。
逃营的少尉表鉉哲(申河均饰)和落队的胆小鬼卫生兵文尚相(徐宰庆饰)是国军,充满人格魅力的上尉李秀华(郑宰荣饰)和老兵张荣熙(林河龙饰)以及少年兵徐泽基是人民军。
再加上美军飞行员史密斯大尉(斯蒂芬•泰休勒饰)。
彼此都怀有戒心的他们逐渐被世外桃源一样的东莫村居民的善良和纯朴同化。
最后,为了保护东莫村免受联合军的轰炸,他们齐心协力、冒着生命危险实施了拯救计划。
最终献出了生命。
影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有两种魔力。
一种是“时间”的魔力,另一种是“语言”的魔力。
这两种魔力在影片某一时刻合二为一。
那就是在捧腹大笑后,感到无比心酸的时刻。
因为,他描写的村庄美丽得令人窒息,但他表现的战争场面既残酷又凄惨,让人惨不忍睹。
这部影片在“时间”上把握得恰到好处。
有时像皮筋一样拉长,有时突然定格。
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引发观众强烈的感性爆发力。
在《欢迎来到东莫村》中有3个时间停止的瞬间场面。
一是手榴弹在玉米地到处爆炸,天上下起“爆米花”的场面;二是被野猪追赶的主人公们齐心协力,进行反击的瞬间;三是炸弹像花瓣一样落在竭尽全力拯救村庄的主人公身旁的场面。
这些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场面不但是彼此憎恨对方的南北(以及联合军)军人敞开火热心扉的关键性的瞬间,而且还是战争的暴力性转换为友情的可贵的像魔术一样的瞬间。
东莫村让我联想起了《大鱼》中那个“不穿鞋子”的村庄,一如东莫村一样静谧,有开心嬉戏的小孩子,有眼神祥和的老者,有安于乐业的村民……这样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不会存在的,所以出现在电影里,所以它让人倍感珍惜与心酸所以它永远不会消逝……它存在于谁心中的一方净土里,只在那里生根发芽,看不到丑陋的一切,但却就在矛盾的边缘,安和的存在……
战争喜剧片最经典之作要数法国的《虎口脱险》了,除此之外我对其他同类片不是很感冒。
前几日为女友下载电影时,无意中发现了这部在韩国很有名气的影片,而且主演之一的郑在泳在《实尾岛》里也有过精彩演出。
影片开始就是一个“傻姑”在“傻笑”,那笑得可真是傻,但有着人类最初的纯真。
场景的亮丽让我感觉这不是一般战争片的色调。
韩国近几年似乎特别热衷于拍摄朝鲜战争题材的影片,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但是韩国始终是站在自己的历史观角度上看待问题的,就像郑在泳饰演的朝鲜军官回答泽基的那样:“确实是我们侵略了南方”,而泽基只能困惑地为自己“辩解”:“我来南方只是奉命行事的”。
当然,观看影片时我们都在不自觉得加入自己的某种观点进去,造成“误读”的可能,这也是一般人的“通病”。
抛开历史因素,单纯地说说电影。
两个韩国军人,三个朝鲜军官,一个美国人,都“无意”之中被“刻意”地集中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这很容易造成戏剧上的冲突,信仰的不同,又值战争时期,怎能不发生事情?
片头除了被傻姑搞掉的手雷外,几乎不见流血牺牲,有着轻快的喜剧风格。
“狗娘养的,狗娘养的”,“你他妈的,你他妈的”,当双方正紧张地对峙时,小孩们则肆无忌惮地“呀呀学语”,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一个小细节令我有一丝不快:用身体压住手雷的是韩国军官表铉哲,而不是李秀华,这就如前面提到的韩国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有点瞧不起北朝鲜的味道(比如影片最后李秀华说搞不明白这些新式武器,让表来当指挥官),这让我想起早期港片中对大陆警察的污蔑。
还好,我笑的时候更多一些:“喜小姐”=SMITH,“小生名叫达洙”;傻姑的袜子;文尚相的贫嘴;老兵张荣熙与那位叫不上名大妈的“情投意合”等等,都是经典搞笑元素。
看这部片子的一个独特感受就是“漫画式”的夸张。
包括那些搞笑元素在内,韩国人似乎倾向于向自己的近邻日本学习,不仅请来了久石让老爷爷配乐,而且在剧情紧张的关键时刻故意用“慢动作”来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粮仓被炸,出现的是满天的爆米花,很漂亮的场景;杀野猪时,人物的交接也是用慢镜头来完成的,“极度的慢”中体会到了生死攸关;表、李、泽三人看着漫天“灿烂烟花”时,别样的悲壮美把一瞬间给定格了。
浪漫的手法,强烈的场景反差,深深刺激了观众的视觉与泪腺。
看完此片,我要向韩国电影致敬。
而不乏丰富资源的中国,却只能拍出《无极》这样的烂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慨。
看之前据说是喜剧还一度放弃,看完才发现高分果然不是盖的。
东莫村是个很奇妙的地方,山的一边枪林弹雨,而这边却是鸟语花香。
一群已经是惊弓之鸟的男人遇到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纯真的好像白痴的女孩,进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总是怀疑别人自卫得过分的现代人忽然进了个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无忧无虑忽然被这样真诚的人包围,反而不自然起来。
战争不应该是喜剧,可是一堆现代人总是闹出笑话来,神经兮兮最不可思议的是那场爆米花了吧,美丽和罪恶只是一线之差。
画面常常唯美到不真实,甚至感觉人与环境分离开了,却有戏剧舞台背景的效果,尤其是在打熊那段,用漫画分格再慢镜头的方法反而更有了紧迫的张力。
管他是南还是北还是美国韩国,在东莫村这个地方大家都是一体的,没有战争的仇恨只有和平的融洽。
那个小战士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拼死拼活,只是因为别人让他去而去,相处的情谊超过了根本没有原因的仇恨,脱下了军装不是一样的人。
大致记得田中芳树说战争是一堆政客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把与自己无关的人推入死亡的深渊,无谓的政客,常常许多在政坛上有所谓抱负的人总是说当政后做什么什么好事,可是在争取上位的过程中已经不知道做了多少丑恶的事情。
不就为了混口饭吃,只是好坏而已,到最后也不过而而。
问村长怎么才有现在的样子,村长只是轻描淡写“让他们吃饱点”……东莫村里没有任何纷争的生活让一切炮火灰飞烟灭,连坠落的飞机里也能停着美丽的蝴蝶。
不苟言笑的中士最后也敞开胸怀,可惜乌云却来了……审视着自己的过去,战争目标下任何性命都值得牺牲,可是无辜的人为什么要牺牲呢。
这么幸福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不想再看下去了,能定格在这个时候就好了。
导演没有这么善意,随着军队的降落,平静被敲碎。
很讽刺的是空降的战士害怕的却是飘逸的蝴蝶,被鲜血蒙蔽眼睛的人只看到愤怒。
一场混乱过后死的只有那个不知世事的女孩,完全不管世界怎么变化,只活在自己梦境里的女孩却成了牺牲品……美丽纯真的事物总是那么脆弱。
最后这几个不同国家不同党派的战士决定为保卫这个村子由拿起了枪,有人想逃跑,有人想放弃,可是最后还是团结起来,经历过战争的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杀戮却不知道原因,为了赎罪重新拿起了武器,适时而下的雪渐渐净化着他们的灵魂……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更是对他们依依不舍,时间短暂情谊却悠长。
他们只是普通的士兵,如果不是来到东莫村他们根本不会认识,甚至成为生死之交,不是在战场上成为无谓战争的牺牲品,就是老死于户牖之下,根本不会有现在轰轰烈烈的笑着赴死……炮火喧嚣,隔着山的东莫村民看到是壮丽红光。
白雪覆盖一切,什么罪恶都被掩埋,蝴蝶飞舞,他们又回到了和平宁静的东莫村。
感动完忍不住八卦一下,《假如爱有天意》《马拉松》里的男主角曹承佑,深情款款男,他的女朋友就是这位可爱傻乎乎的女孩姜惠贞,因《蜥蜴》结缘,这个女孩在韩国算是很特别的女星,《老男孩》里一直帮助崔岷植复仇,《三更2•割爱》里那个被牵起手来的钢琴家……
我在读书的时候试着写过一个小说。
以桃花源里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诉说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前后发生的一切。
我笔下的桃花源,是个刻意躲避世俗的地方,里面的人们表面安详,内心也和外面一样复杂,心理素质比外面的人更差些,更容易波动,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个武陵人沿路留下了记号,违背了“不足以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后,整片地方的人几乎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小说我写过三稿,匿名给一个老师看,她觉得很好的想法没落实为好故事,而且她一眼就看穿作者没有农家生活的经验。
很遗憾,那篇小说我只写了概念化的状态,却没有写出精彩的故事,甚至个别问题都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他们要躲避世俗?
既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是谁让他们知道世俗是什么样子,又是谁提醒他们不要与时俱进?
我感觉到,人在环境突变后的表现其实是相当精彩的画卷,只要有个好故事作为依托。
我的经历太少,经验的丰富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最近读曹文轩的《小说门》才深刻意识到的大缺陷。
再者,我是不擅长讲农村故事的,我一见植物就和见到地图一样容易犯晕。
我有时候怀疑我是大脑是不是少了一个部位。
小说放下了,很难有动力让我再拣起它。
桃花源的故事在南北朝人陶渊明发明后,有过许多版本,大多没有脱离原来小说的窠臼,提不出太别致的怀疑。
这其中赖声川的版本较为特别,十分意思。
他的桃花源其实是出草台班演出的实验戏剧,虚实相接的表演,尽叙男女情感事,道出理想现实差别,桃花源式爱情的现实的爱情都有长短好坏,只看适应环境和时机与否了。
市面上可以找到话剧和电影两个版本。
故事结构和台词处处有惊喜。
韩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是替朋友买的。
看完碟片后的说明文字我预感电影有点意思。
果然。
看片后我开心得不得了,开始习惯性地向好友们推荐。
编剧一定熟悉中国的《桃花源记》,东莫村其实就是一个桃花源记,电影简单地说就是《欢迎来到东莫村》=《桃花源记》+《狼牙山无壮士》的结尾。
村外朝鲜战争如火如荼,村内一片安详景象。
这从村民听到枪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即可知道。
有一天盟军的飞机落在村边,美国飞行员开始在村里养伤,与此同时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不约而同地走进村子。
村外的敌人,如何相处,又是如何为了保护村长成为壮士,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介绍电影情节始终会坏了未看者的兴致。
我只是在想如果将电影中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换成人民解放军和台湾特工会怎么样呢?
想着想着我突然笑了,也许电影会没那么温暖,也许会很平静——双方将士坐了下来开始无休止地谈判。
嗯 ..... ..... .................. .. ..... ........... ...
特效烂的一比,慢镜头烂的一比,没意思
是东方人的脸还是演技让我不够投入? 2011.12.8
南北韩题材较为出彩的一部,东莫村的淳朴反衬出战争的荒谬,大段铺陈的音乐反而过于嘈杂,仔细想来久石让配乐向来如此,动画与魔幻题材尚可,但是在此削减了真实可信度。另外一点就是,发现棒子特别偏好壮烈牺牲!
战争的定义何其简单,靠所谓的国家荣誉来道德绑架他的士兵和群众,之所以说最后的几个人是英雄是因为他们遵从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这就是人在对抗强大的体制时唯一可为的胜利。电影节奏太缓慢,拉长了不该表现的叙述,导演驾驭水平太差,再者电影前轻快恶搞,后面偏沉重,过度不好,好似将电影一刀切开
2008.4.29 《威尼斯商人》DVD
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前半段啊,有见过傻子穿得那么好看干净发型自然卷翘的吗?风景倒是真的很漂亮。美国海军实在是太蠢了。野猪和野猪那段之后都好喜欢。人物刻画得有点失败,这类的战争片还是原原本本遵循现实主义比较好。#配乐选久石让绝对是电影中的灵魂#
这部电影我最早听说是因为久石让的配乐。影片把童话和战争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故事并不复杂:朝鲜战争时,南北两军的五名战士和美军的一个少尉同时流落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村民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三方士兵也逐渐由敌人成为朋友。为了保护村民不受美军袭击,五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作战。久石让气势恢宏又富有灵动的配乐加上如画的场面让本片生色不少,而人性的善感也赚了我两把眼泪。一些小创意很有趣,比如手榴弹爆米花。
就不应该手贱看韩片
很难看 刻意营造的笑点很尴尬 配乐很好但是不符
不喜欢,我觉得做作
超長型MTV是伐?
不太喜欢的类型,没有怎么看懂。
总觉得是抄谁的创意,记不起来
前面部分实在太刻意了,后面的战场戏实在让我摸不着头脑。几个大兵为什么要这么做?其结果还不是证实了米军的猜测——该地有一支人民军的部队驻扎,嗯,规模还不小呢,即干掉了空降部队又击落了几架飞机!看来东莫村这个世外桃源难逃一劫。
只看到杀野猪那段,其实真的属于没意思的,故事本身应该还可以,但觉得还没红河谷好看
剧情还行,什么都是浅浅的。不够力。
有个很棒的建制但各个环节一戳就破,8.1分不知怎么刷出来的,居然还有人会拿这和鬼子来了比?
以为是战争片里讲神话 不知道在YY些神马
导演非常赞,画面该美的美该搞笑的搞笑。133分钟充实地度过。久石让的音乐让整个电影都理想主义了,哭得稀里哗啦。哦呵呵。而且是05年的电影……这是近几年看的最赞的韩国电影,虽然还是最爱《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