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
Terror – Ihr Urteil,恐怖-您的决断,The Verdict
导演:拉斯·克劳梅
主演:马蒂娜·格德克,弗洛里安·大卫·菲茨,拉斯·艾丁格,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赖纳·博克,耶迪斯·特里贝尔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6
简介: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民航客机,逼迫机长将目的地设往一座坐满了观众的运动场。在紧要关头,一名德国战斗机飞行员不顾上级指令,在民航机撞向体育场前先行将其击落。他拯救了数万名无辜的观众,却牺牲了飞机上所有的乘客,因此出庭受审。《审判》是一部新颖的互动式电影,邀请观众参与剧情走向的抉择。在听完飞行员为自己的辩解后,观众们要..详细 >
电影好不好看 就看我会不会睡着 我觉得无聊的 真的可以分分钟睡着
有趣的互动,支持检察官,有罪。
6/10。克劳梅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来看待公民权力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即忠于国家还是忠于生命。开场法官转过头,邀请观众一起参与这次庭审,一道法律无解的道德矛盾摆在面前:科赫少校在生死之间做出了抉择,观众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他的良心做出任何定论;控方认为谁也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死,同时又要求观众对生命做出判决,这是影片的创新所在。如辩方律师所言,911当日两架撞向双子大厦的飞机,证明战争从未远离大众,检察官们坐在深灰色的冰冷墙壁下包围的法庭,语调冰冷地宣布起诉书,特写镜头下少校和他的辩护律师,眉头紧锁又表情镇定,少校认为被胁迫夺去大多数生命的少数无辜者,他们已经被敌人武器化失去了生命权,但控方恰好认为少校剥夺了生命的自由意志,否定了机上乘客有制服恐怖分子和体育场被及时疏散的可能。终场的虚焦暗示了判决的无力。
导演今天在成都放映厅,现场对话。
为什么要要为了让观众选择而拍出两种结局。。。
道德的困境永远是法律的忧伤。导演拍了2个结局,我支持被告无罪,可是当法官真正宣布无罪的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这里的道德困境说到底就是,我们到底可不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的问题。影院的第二个结局,法官宣布被告有罪的时候,检察官和家属一副小人得志的表情。这不是,不尊重,而是接受不了。
互动式电影,电影试图对政治家和军方遇到危机时能够或应该采取的措施提出反对意见或者相反意见,让观众在生命的价值,道德和人性三方面进行抉择
又是嘴炮大爆发的片子 和奇葩说的那次炸船的讨论基本完全符合 如果看过那个节目会觉得没什么太多的新鲜论点 这个当成德语学习材料倒是不错
我看的是90分钟,豆瓣怎么才85分钟,是没宣判的吧
先投的有罪,然后又倒过去了看了无罪场的结局。提供的论点其实倒不是多新鲜,毕竟奇葩说要不要杀贾玲那期也印象太深了,不过有个不一样的点在于,奇葩说那期辩题,按不按那个钮,决定权在自己,而影片中审判的是别人人,所以自身立场的不一样,结局也很容易不一样。但从形式上仍然值得借鉴吧,感觉交互视频确实会是未来一个方向,结合游戏等领域发展前景还蛮大的。
形式大于内容……而且根据剧情披露的信息,个人倾向于有罪但是赦免。
字字珠玑 关于生命和个体的思考 道德与法 情与理 没有最终答案 我倾向于认为无罪
虽然没有开脑洞式的反转戏剧,但还是见功夫
看完觉得真是一个没什么意义的电影虽然是一个永恒的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但是真的腻了 不想谈到这个问题了!竟然还是两个结局 感觉看了一场奇葩说
很好看很喜欢很有趣很精彩
德国加强版奇葩说,感觉不太适合电影的形式,后来导演说在德国都是剧院放,就比较理解了,演员都很赞~
你以为你是综艺节目吗?还让观众投票。喜欢戏剧上的形式感,但并非是这种看似创新实在很low的噱头。
这其实就是现实世界的真实难题。没有谁该被牺牲,但是面对需要有人要牺牲的困境,你是选择164人还是7万人?演员两度直面镜头,把这个难题也丢给了观众。当然,电影给出了自己的选择,也是一直以来,现实生活里大众普遍所践行的一种选择。
👨🏫徐枫 电影理论有罪。个人鄙见:如果客机被击毁了,必然有一个人有罪。要不就是下达命令的长官,要不就是片中这样的主动出击的飞行员。如果客机没有被击毁,那么极大概率会产生更大的伤亡。这件事没法有两全其美的发展方向,恐怖分子都成功劫机了,那必然怎么发展都不会是美好的结局。如果让我去处理这个电车难题,我只能说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我选择了击毁,我知道我大概率会被判有罪,虽然心里肯定不愿意,但是这不是我能决定的。徐枫说问过导演片子的倾向性,导演说他拍的是倾向有罪。
这就是个律政电视栏目剧嘛。而且影院放的版本清晰度很低,音频有压缩损失,还看得到进度条和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