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该影片充斥着广告,2012年流行的主要元素,但是它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电影,里面有一些启迪大家的东西。
虽然剧情老套,但是却事事突显现实,大家都是脚踏实地的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没有人一步登天。
农村人的质朴和包容在多处显现。
还有一个比较引人深思的是剧中一位作家在城市没能取得什么成绩,但当众乡亲和自己父亲劝说他留下写作,感受乡村,贴近生活,写他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大家都夸他写的真好,这也暗示了接地气的写作更能打动人。
写于 2013年3月2日 我也不知道该写这部电影的主角是谁,但我可以给你提一提。
看名字本来是抱着“鄙视”的态度,土不拉几的名字,还是乡村篇,档次一定很低很低。
当看到郭富城的时候,我已经有点惊喜了,想不到,王宝强、伊能静、章子怡、吴君如、佟大为、莫文蔚接连现身,好奇开始降临了。
又看了一会,天哪,华少、吴莫愁都出来了。
再看,钟丽缇、王珞丹、张一山、梁家辉、朱军、周涛……这叫给我当头一击啊,不过打出的不是痛感,而是兴奋。
若这部电影的剧情没有这些腕儿的捧场,也就没什么看头了。
贺岁片历来如此,靠的不是剧情致胜,而是请了哪些主演和客串。
感觉年也过了挺久了,但这部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一看,热闹劲儿又回来了,我住的地方已经一年比一年感受不到年味了,不由得羡慕起这种乡村里的过节方式,那才叫真正的过年啊。
除了人物是亮点,这编剧也是花了不少功夫,跟相声似的把2012的热点全都罗列出来了。
2012的确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年,各种变幻风云让人应接不暇。
从让人瞠目结舌的政治变故,到韩国流行文化的不可阻挡;从航母Style的急速演化,到世界末日的集体躁动;从幼教虐童的大众愤怒,到天价切糕的网络狂欢,这一年留给每个人不可磨灭的集体行为烙印,而对于个人,最为之牵挂的,还是为梦想、为改变、为生活而努力、挫折、奋起、坚守的点点滴滴。
这还不止呢,还有元芳你怎么看、幸福体、哈士奇、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莫言、航母style、世界末日、舌尖上的中国、甄嬛传等,不时地爆在电影中,让你随时随地与现实社会接轨。
而背景音乐这一块,则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喜洋洋与灰太狼》以及迈克杰克逊的歌。
总之,太热闹了,太喜感了,太亲切了,乡村万岁!
看得我好想去乡村体验一把年味儿!
首先感谢张一白导演拍出来的《越来越好之村晚》,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不完美,现在的观众口味越来越重,需求也越来越大,要么大俗,要么大雅,不俗不雅的就要足够有创意,这样评论电影尤其是评论中国电影,太不厚道了,这样的屌丝行为我们应该直接鄙视。
电影本身就定位在娱乐方面,观众和豆瓣的朋友非要认为这是一部高雅的教学片,非要拿电影和别的东西比较,想想比出来的是悲伤还是比出了自己高雅。
何苦非要为难中国的电影人呢?
2012年的所有流行元素,包括: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航母起飞style、非诚勿扰、世界末日、甄嬛传、舌尖上的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等等主题流行元素,如何能在一部电影里面用非纪传体并且欢乐的口吻把故事演完,张一白先生做到了。
我们应该感谢张一白先生在如此抢占票房的贺岁档如此低调的为观众们奉献了如此精彩的电影。
四个故事线用一个村子的联欢晚会契合在一起,电影娱乐化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而且更接近我们的生活。
本片不是冠冕堂皇的春晚,而是信马由缰的村晚,庄户人的恶搞味、小清新,一如中国的各种乱腾腾。
我们的生活就是各种乱入,我们理应尊敬耿直,一个坚持理想的人本身就是理想的典范。
最后我要说一下,这电影真挺不错的,用现实的写实手法给观众回忆了一下中国的2012,感觉像是我们身边的事情又像是别人身边的事情,我不知道那些给恶评的人是如何看待电影的,一部众星云集,导演千辛万苦在100分钟里都告诉你是贺岁喜剧的前提下,所有演员都卯足了力气逗您开心,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我就喜欢看样的电影。
P。
S。
不求那些213能看懂我的文字,有的时候没用外挂却被误认为使用外挂,我想这也是一种荣幸。
对于网络上那些评论我影评的自认清高的人士,谢谢啊!
这电影不矫情,带人情味,喜庆,说的是好好的故事,好好的小人物。
有的地方过分美满主义,可是过年了,图一个越来越来团团圆圆的气氛,日子有酸甜苦辣,人总要像电影里这样,乐乐呵呵地过。
电影它源于现实,也超越现实。
非要找出点深刻内涵写写解析,那肯定满足不了。
影评这么差,骂的这么凶,觉得可笑。
讲人事儿的电影,小成本,不做大宣传,这是电影人想做就做了的电影。
吃饭需要鲍鱼海参也需要小米粥,电影发人深省是好,博人一乐也好,哪怕博的不是高知不是你,是举家到电影院图热闹的亲戚长辈,是轻松一把的劳工和农民。
挺好的,虽然不值五星,但它称得上一句好看,有创意,有温情,有正能量,不白瞎票房。
文艺党们轻黑吧,黑这么一电影高端不到哪去,哪那么多商业分析,累不累。
昨晚和朋友们去看11点的《越来越来之村晚》,一个能坐满五六十人的演播厅,就我和我朋友三个人。
各种庸俗各种烂什么的我都不想说了,什么“元芳,你怎么看”,什么“热舞style”。。。
导演编剧你们就不会想想弄些什么新鲜的元素新鲜的词汇,非得要引进所谓的网络用语?
看完郭富城和一群人跳完舞直接走人,回家睡觉。
这是我在电影院看过的最差的一部影片,在此之前荣膺这一称号的是《苏乞儿》,后者故事没有结尾,过分注重武打元素,3D效果粗制滥造,加上造型雷死人不偿命。
但是这一切在《村晚》面前都不值得一提,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更加恶毒的语言去评价这部电影和张一白了。
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写点东西下来,不好好骂他一顿不足以平复我花了76元钱的愤怒与怨念。
片子的主要情节很好概括,就是一个乡村里的人合力办一台春节晚会的故事。
当然,这样说明显是抬举这部影片了,确切的说,《村晚》其实完全就没有一个故事。
对于一个观众来说,在电视上看一场电影是一件美事;但是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视节目,还是稀烂的电视节目就绝对算不上什么良好的体验了。
而《村晚》则正是如此,戏里戏外都是一套稀烂的班子。
明星消费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恶心手法,毕竟有脑残粉的巨大市场捞一笔钱也算不上是罪大恶极。
但像《村晚》这样赤裸裸与登峰造极却是绝无仅有的。
《大武生》和《孤岛惊魂》至少还有一个主要的故事情节,每一个明星至少还有一个剧中的名字和固定造型。
但是这部片子,每一个人物出场的时候旁边标注的竟然是演员名字而不是剧中的人物名,当时我就惊倒了。
《建国大业》和《72家租客》是以明星取胜的代表作品,也没有出现过这么稀烂的做法,卖明星脸也是披上一张剧中人物的皮。
《村晚》这样的做法无疑于就是告诉观众,反正我们这个影片也没有什么故事情节,所以里面的演员叫什么也是无关紧要,干脆就连明星名字一起看吧。
同样能体现这一点的还有剧中过分出现的演员面部特写独白,极具压迫感的特写宣告了导演在故事叙述上的苍白无力,只有依靠演员的大脸才能串起几个段落。
问题是,导演你要拍成写真片也找高圆圆、杨颖、陈妍希那种演员啊,你放着佟大为和张译还打扮的充斥着乡土气息,大过年的这不是成心恶心人嘛。
剧中主要有三个段落(是段落而不是小故事,因为那实在称不上故事)。
而在每两个段落之间的串联,张一白竟然用上了提示之后情节的小标题。
你以为这是在做小学语文练习啊,你以为这是给学龄前儿童看的呀,喜洋洋与灰太狼都不至于用上如此拙劣的过渡手段好吗?
会一点剪辑的人都还知道淡入淡出的,就你这样的剪辑水平还好意思出来当导演?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些标题里同样赤裸裸的出现的是演员名,直接就提示的是王宝强与王珞丹的恋爱,张一白你是收了多少钱才能这样无视剧情;你丫是有多么强烈的渴求与转行做媒人?
拜托你要转行请趁早,点个痣去造福单身男女也挺好的,不要在这里继续祸害电影观众了!
说到底,张一白在这部影片里连电影要干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理解清楚。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网上任何一部微电影都要胜过他。
因为微电影即使在内容上无法做到饱满,但至少是在思考电影的形态,而张一白实在称不上是一个导演,就是一个跟向城一样上蹿下跳的晚会策划而已。
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各种元素在前,演员其次,最后由导演出面想一个由头将这一锅七荤八素的素材整合到一起,这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大杂烩就算是端上桌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片中各种牵强的逻辑与情节,无非是牵强附会的想把时下流行的元素串联起来。
比如吴君如扮演的村姑名字叫元芳,无缘无故手里出现一个平底锅,摔了一跤就穿越到了甄嬛传,郭富城突然就有了骑兵经历,无非就是想跳一段骑马舞……你甚至都不知道吴莫愁的出现在这部影片中有什么意义。
估计答案也是没有意义,仅仅是因为她是流行元素吴莫愁,所以导演用拙劣的手法给他安排的一次亮相。
按照之前的经验来看,紧跟时下热点元素的影片一般都是烂片,因为在追逐这些新事物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导演难以静下心来讲一个故事。
网友总结的好,这部影片就是把一年里大家吃剩来了的泔水端上来,妄图充作一桌年夜饭。
同时,张一白各种手法是拙劣也是一大特色,除开元素的植入生硬以外,植入广告也是恶心的登峰造极,华少那一通天天电视上见到的58同城宣传词也就忍了,你买个衣服居然都要上58同城,你让淘宝情何以堪!!
中国的电影观众已经忍受了无数不会讲故事的导演,现在竟然出现了这种堂而皇之摆明了直接不想讲故事的人。
这不仅是对电影观众的侮辱,更是对这个行业的侮辱。
对于这种完全没有情节没有概念甚至没有智商的影片完全可以闭着眼睛一通乱剪。
当然了有一句话还是需要留下的,那是徐静蕾的一句台词(不记得剧中叫什么了,看导演的目的达到了),充分的对于影片进行了概括——以前我不知道什么叫俗不可耐。
是的,以前我也不知道,不过看了张一白这个傻逼的作品以后,我算是明白了。
躺在VIP厅的躺椅上看电影是我第一次的经历,本来应该是效果加倍的!
可是,只有无尽的失望吧!
全片充斥着2012年的流行词汇和事件,无论雷不雷人都收入其中,恶搞式的嵌入那些内容,让习惯了这些网络上疯传的东西的我们,完全笑不起来,可能剩下的只有议论和叹息吧!
看完电影没有任何感觉,我发现全场甚至都没有一次笑声!
贺岁喜剧的标签,颜色鲜艳的预告片,吸引了大部分像我这样的只是想在过年的时候笑一笑的观众,可电影带给我的只有失望!
“再也不信中国内地全明星的贺岁了!
”这是我离场的第一句话。
我相信也有很多的观众和我的想法一样!
不是那么容易失望的人,其实我的抗击打能力还蛮强的说,只是真的被伤透了!
即使是黄百鸣式的贺岁喜剧都再也找不回90年代的《家有喜事》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喜悦了!
那么多部《新家有喜事》,《新花田喜事》,都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即使吴君如还在,黄百鸣还在,古天乐,杜汶泽.。。。。
大牌加盟都还是欠缺了点什么!
哥哥不在了,毛舜筠不在。。。。。
感觉就是不对!
无论电视上播多少遍以前的版,我都不厌其烦的看着,笑着。。。。
也许这就是经典的意义吧!
致敬经典!
当初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说,过年咱们去电影院看这片子,后来由于下雨没去成,今天自个儿在家,也是下雨,闲着无聊看看。
幸亏当初没去,要不然真给亏死,蹦着几个耳熟能详的明星才被吸引过去,刚对中国电影有点信心,这不,一下打趴下了。
需要解释的是,前几天看完了无间道一三,所以觉得中国电影还是有卧虎藏龙,但这部电影,村晚,完全是一部烂片子。
我不讲究也不在乎里面蕴含着一些乡情和民风,ok,是可以有这种成分,所以很理所当然的解释了为什么会有梁家辉这类大腕明星阵容,确实是被这种乡俗气息所打动。
要不然,谁愿意参与到这部戏中。
我下午看完,现在回忆,确实想不出这部片子有什么逻辑,能搬上银幕吗?
能搬上贺岁档银幕吗?
很纳闷,现在贺岁档的国产电影质量水成什么模样了,电影院开着无非是:1为了小孩子,像喜洋洋灰太狼什么的 2美国好莱坞大片 像春节之前的云图,虽然我没看过,但是我至今都充满期待,我也知道不会让我失望。
而国产电影的份量呢?
我不禁哑然。
越来越好之村晚,几个表面上有逻辑性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看过即忘,笑点都没有,导演你是在幻想吗?
那么我觉得我也可以幻想了
1一直只觉得张一白这个名字很耳熟,但也想不起他都干了些什么。
《将爱》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还在上幼儿园。
《将爱》电影上映的时候,在电影院里被散发浓浓山寨风味的特效动画恶心的吐了一阵,一度以为打开了自己在读小学的侄女的QQ空间。
矫情的剧情配上大段大段的音乐,如同任静付笛生那对璧人的《知心爱人》MV一般,总觉得下个镜头徐静蕾就会手拿相框站在风雨中,李亚鹏踩着树叶吹着长笛从远方飘来。
而在看完《越来越好》后,张一白在我心中终于有了明确的定位,就是一烂片导演。
2整个片子最让人恶心的地方就是硬塞的所谓“年度热点”,其实就是一堆过气的烂梗大杂烩。
就好像把已经馊了的米饭剩菜通通搅在一起,抬起泔水桶往大银幕上一泼,说,来看看你们今年都吃了些什么吧!
吴刚每说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我就好像喉咙堵住了一样难过,世界上有正常的人类会时不时冒出句“你怎么看”吗。
我还在恶心这个点的时候,他们又瞬间不知道怎么变成了古装,扮作太监的吴刚搂着带着旗头的吴君如说”你幸福吗”,吴君如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说“臣妾姓元”。
这都是什么和什么。
我实在不懂这些台词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和故事有关系吗?
好笑吗?
我也同样不懂为什么要放个石雕马在场景里,也不懂为什么吴君如会随身携带一只崭新的平底锅,我也不懂郭富城哪找来那么多群演骑跳骑马舞,也不懂吴莫愁的出现意义到底在什么,更不懂为什么大雪天还有那么多阿姨穿着薄衣在小区广场跳舞,她们是有多爱跳舞?
我想如果问导演为什么会出现骑马舞,他应该会回答这是和剧情设计:郭富城曾经是个骑兵。
这种为了迎合热点去生搬硬套真的是最傻逼的事。
如果火起来的是刘欢的《喂鸡》,导演应该会设计郭富城曾经在养鸡场工作,常常模仿公鸡为母鸡催情。
3我真不知道硬塞这堆过时烂梗是要讨谁喜欢,年轻人不稀罕,年长的听不懂,顶多增加了一个老少沟通的机会。
但我估计也没多少人能讲清楚那些热点火起来的来龙去脉,基本就是解释一句“总之微博上火过一段时间”,然后长辈继续盘问你的成绩月薪婚姻生育。
如果我真的带着我爸妈去看了这部所谓合家欢电影,他们应该会觉得这几年没进电影院是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说,贺岁嘛,笑一笑就好了,但是这部真的有人笑的出来吗。
央视春晚组委会真的应该去电影院搜寻那些看这部电影笑出来的观众,作为来年央视春晚的现场观众——他们肯定是流落民间的全国笑点低排行榜前五十。
在电影院里真觉得正在看前一天央视春晚的重播,还没有微博吐槽可以搭配着看。
基本就是几个努力想赶上潮流的小品一直在说着过时的微博段子,由几句晚会串词般的台词连在一起,中间还插了吴莫愁的歌舞节目。
4不论电影是俗是雅,有意思最重要。
这部电影真的俗都配不上,它根本是和生活完全没关系的异想天开想当然的童话,导演也和不经事的小学生一样,以为自己想的东西就是现实。
自己是傻逼也把观众当傻逼。
而且《越来越好》不但烂,还毫无诚意。
刨开那些乱七八糟的过气热点来说,故事本身也是无趣的可以。
剧本粗糙又无趣。
张译演的暴富农村土大款应该已经在各省春晚和自制农村爱情剧里出现了无数次,黄觉张译死对头阻止父母在一起的故事央视一套应该已经重播了二十遍,爱赌博的包工头郭富城追回前妻小保姆徐静蕾的故事应该作为《知音》封面故事,岳父梁家辉嫌弃穷光蛋王宝强就该直接去请柏万青阿姨调解,章子怡打电话给黄觉这种屌丝追上女神的故事也完全似曾相识。
故事平淡成这样,演员也完全不尽心力。
完全不懂景甜和王珞丹当初是怎么开始演戏的,王宝强所有电影演的都是同一个角色,吴刚在喜剧片里也还在演他的《白鹿原》,吴君如在乡土味的《越来越好》里,还在演她的香港贺岁,根本就不在一个世界里。
吴莫愁和剧情毫无关系也就连演员都算不上,徐静蕾年老色衰成那个样子也就不忍心说什么了。
郭富城还是很帅,就原谅他.....章子怡2013上映的电影已经参演了两部,一部是《一代宗师》演宫二,一部是《越来越好》演她自己.....也就张译梁家辉还算在戏里,佟大为倪大红根本过目即忘。
也不知道服装美术是在干什么,所有演员都过新年般穿着崭新的衣服,场景里也是各种穿帮。
整个就是电视剧的制作水准,演员直接对镜头说心理活动根本就是《武林外传》会用的手法吧?
徐静蕾掏出钱往郭富城脸上甩是当自己在演CCTV八套吗。
这种烂片可不可以就不要拍出来了,就算要拍也不要请这么多演员来可以吗。
把好料搅进了他的泔水桶里,是比把泔水桶端上来给大家做年夜饭更傻逼的事。
5虽然不得不承认片尾曲《稳稳的幸福》不赖,但能给电影加分多少?
顶多也就是给这桶泔水加了个好看的盖子,揭开来依旧臭味扑鼻。
真想把张一白塞到这个泔水桶里——“傻逼!
这鸡巴玩意你自己吃”。
6但他太胖了,塞不下。
话说我是被海报忽悠着看的这个电影横竖四个人头闪亮亮的十六个人头纵横排列在电影院的大墙上我是为了吴莫愁去看的我看了一流十三刀我看了一个多小时就看那姑娘出来走个秀唱个歌出来仔细一看,头像下面有个友情客串的字样我了个去海报上头的演员半数都是客串的加起来台词能超过十几句就不错了剩下我看到的就是老年黄昏恋一个苦逼的文艺青年自我救赎还有农村小保姆和小洋房装修工凄美的塑胶爱情故事西瓜头工地杂工跟四星级大酒店主厨姑娘恋爱的故事我的人生观一下子就彻底崩塌了然后把12年的各种老梗都拿出来说了一遍什么元方你怎么看世界末日,什么非诚勿扰什么巴拉巴拉的就像是一个集2B于一身的超2B电影白瞎那些演员了最白瞎的就是我的钱我感觉我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2B的行为不是看了这个电影而是我现在上网突然发现网上已经有高清下载了我被八一电影厂坑了我谢谢你了
看在众多明星的面子上给一星。
群星云集之内地优秀搞笑贺岁片!同为贺岁片我觉得合格了
越来越好之村晚,年初5,和美姐看贺岁片,除夕的春晚,没有初5的村晚有意思喔。
这样的贺岁片够好了
没有营养的乱拼盘!
农村包围城市贺岁片,是以《三枪》为代表的大红大绿色系贺岁片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发展道路的变种。这条道路一旦沾上全年当中所有流行文化,就注定要打败仗。
我要稳稳的幸福
就郭富城徐靜蕾跳那段“最炫民族風”鬥“我爸剛弄死他”有點看頭……其它真無力吐槽了……數星星倒是不錯……
不是很好,但也没那么差。画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有两个小故事不错。不过这类歌颂XX主义好新时代生活好的片子注定在豆瓣不受欢迎吧。
大过年不就是要看这种贺岁片儿么,挺好的,片尾加一星,片尾曲谁唱的哎呦喂声音真好听再加一星~
张一白怎么想的?!
片尾曲就值两颗星。看到评论那么苛刻真是不懂,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些微小平凡的感动。
江南style和最炫民族风两大神曲毫无违和感剪辑 你好意思不给五星么?怒赞 !
《建国大业》版《乡村爱情》
如果是花钱在影院看,我可以一边看一边说脏话。烂爆了。
今天有个没看过片的同行问我,难道这片就没一点亮点吗?我想了好久告诉她说,有,片尾曲。
这种片子看了五分钟就想给一星。张一白原来就这种素质……
一开始我也只想给他一星,堆砌的明星,堆砌的故事,不认真的态度,他几乎就是国产烂片的代表。但是,慢慢的我从一星看到了五星,我想不能用电影的标准去衡量它。他就像中国人过年,就是图一个热热闹闹,中国人对于吃的情结就是家乡的情怀,他热闹了,让人想家了,让游子落泪了。
过年就是图一乐呵,幽美的《春节组曲》,没想到吴刚也演喜剧片了
难得看国产 居然还不错 配乐略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