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冷,所以就转掉海豚刑警的门票去暖融融的电影院看电影。
啊咧……好奇怪。
女主角的心理活动好像我呐……听见和自己偷情的男同事老婆怀了二胎,虽然还是要笑但是心里另一个自己把画到半成品的金枪鱼扔在一边,在转椅上瘫着转圈圈。
就这么毫无计划的驱车和朋友回了乡下的老家,跟自己毫不亲近的父母哥哥都还在,自己就像是沾了泥的球鞋一样处处不好落脚……阿,亲人是这么回事吗。
明明哪里都不像也处不来却是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
他们的体内装着自己的一些曾经。
长大以后从东京远道而来重新审视故乡茨城。
充斥荤段子和直白的乡下小酒馆,斑驳的河童雕塑,已经不爱吃的零嘴点心,少女时期画的暧昧不清的漫画,妈妈的大嗓门和早上给自己盛上的一碗白米饭,奶奶的剪刀手,还有总是凌晨和傍晚分不清的蓝色时刻,那个倔强傻气,又野野的小女孩的笑声哭声咕噜咕噜自言自语的声音,她奋力奔跑在这样的时刻。
原来回到故乡,幸而我们能回到故乡。
生和死怎么样呢?
生和死不是我们嘴上这么说着这么简单的,人总是很矛盾的,活着的时候想死,死之前又想活着。
土气又怎么样呢?
因为土气,我们更像活着。
朋友清浦从东京来,叽叽喳喳,跑上跑下,对什么都好奇都喜欢,有趣精怪。
自己总在很多时刻感到孤独,好像小时候跑不出乡下,只拥有那片天空一样的孤独。
并且在这样的时刻,却还是露出笑容“我没有关系”。
讨厌小孩,不想延续后代,看到年老萎缩的奶奶咿呀讲话,跟着做像幼稚园小朋友那样的手势康复操,好像个小孩子啊。
看到了蝉蜕,和死去的蝉,在乡间生锈的轨道上,拿起水管,只要向上翘起来,就能形成隧道喔,但是又看到刚飞下来的鸟儿被撞死,就算是已经三十几岁的自己,仍然像小孩那样“阿”。
想起了童年时候知道的那只猫的死亡。
农场的牛只能一辈子待在牛棚里,降生,产奶,生产,然后变成肉。
“那里是被生父破掉处女膜的少女们的乐园啊”,你这么恶趣味的想。
但是你离开故乡的那个下午,仍然是不能区分凌晨和傍晚的蓝色,你痛快的说“真讨厌乡下呀!
”,转头看到了那个小女孩挥着手“拜——拜——”你又笑了,就像是往常那样笑得分不清心情。
然后驾驶位上的清浦变成了自己——原来那个好友是自己吗。
啊。
人啊,活着真好。
影像领域有一个词叫做“魔法时刻”,是指太阳或刚刚升起或开始落下的清晨与黄昏时分,阳光呈现温暖的橘色,光影交汇,影子拉长,万物笼罩上一层温柔的暖光。
片子的女主角砂田总会梦到一个分不清是凌晨还是傍晚的时刻,天空的颜色是蓝色,四周孤独又宁静。
梦里,童年时的自己总是在田间奔跑。
砂田在乡下长大,在都市里做着电视导演的工作,人到中年,还奔波在一线处理各种各样糟心的问题,对未来看不到任何方向,没有孩子,却有婚外情。
本片是双女主设定,糅杂了很多公路片元素,女孩阿清和砂田一起回到乡下,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也在旅程中碰撞出了许多火花。
画面不断推拉,日本乡下的风景一一摇曳,勾勒出一幅很美的田园风景。
比起砂田对乡下的厌倦,阿清则对乡下充满好奇,她单纯、乐观、热情、对一切充满好奇,就像曾经的砂田。
尾声的蓝色时分,阿清和砂田说了再见,紧接着片尾曲唱道:假如你就是从前的我,或许会在我讨厌的这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
这或许是砂田对故乡的和解,接受现在的自己,才会有勇气迎接未来。
整体来讲,影片是比较套路的日影剧情,在大城市奋斗的主人公事业劳累、爱情困顿,人到中年仍然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回归田园、回归家庭的过程中重新找到勇气和奋斗的意义。
不过其中夹带了很多导演的个人情感与经历,尤其是奶奶这条线的亲情部分还是会被感动到。
相信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奋斗的你我,一定会从中找到共鸣。
02年03年的时候,洪川那一片还是村庄,夏夜的傍晚,我喜欢骑自行车去那里,风里有草垛堆积的腐味,有田野呼吸的气息,有流水潺潺的声响,有幻变莫测的蓝色天际。
我骑着自行车,想大声呼喊,又害怕蚊虫飞进嘴里,只能用力地蹬车,感觉到周遭一切在当时并不能言说的孤独,感受到周遭一切在当时并不能言说的美好。
那是我最怀念的时光。
但我从来没有在那里停留过,更谈不上生活。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的村庄,有我感受到的这些,但更多的仍旧是村庄身体与灵魂的破落,以及困在当中的砂田的窘迫。
我们看远方,总看到美好,从不在意当中会有的苟且,以为苟且只属于自己的家乡,而不是别人的家乡,因为我们一直在逃离。
贾樟柯大概表达过这么一个意思:离开家乡,才会读懂家乡,了解家乡。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只有逃离,没有理解,只有彻底的否定,这让人感同身受与不痛快,以及面对一种彻底否定时的莫名愤怒。
这种愤怒在最后得到所谓反转,是真的反转。
原本以为是一出混乱,最后变成了告别与理解。
在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痛痛快快地飞走了。
带着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痛痛快快地飞走了。
因为始终还是有好的记忆在,始终还是有牵挂在。
“我努力地活着,但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说出这句话的老人,还是心有期待、心有牵挂,可能这就是她的意义,她们的意义。
简单记录几条团队来纽约参加Q&A时获取的信息:1)剧本一部分基于导演自己的经历,尤其是童年和故乡的部分,导演还带夏帆回茨城见了实家的父母2)KIYO的白色连体工装是在cos小王子!
也算是对soul friend的隐喻吧3)片中女主儿时的漫画涂鸦是子役的杰作www4)给阿婆剪指甲的场景是以纪录片形式拍摄的,夏帆说人生第一次给别人剪指甲,超紧张;导演说拍这场戏是想表现触手可及的(生々しい)活着的感觉,指甲放着不管也一定会长出来,去剪短它,也是感受生命的方式5)沈恩京说喜欢的日本导演是是枝裕和跟岩井俊二~6)主持人问了一个超宽泛的问题,“平时怎么酝酿创造力”,夏帆回答说,喝酒!
7)去年夏帆和沈恩京有来纽约旅游,一起喝茶逛街聊天,和片中的两个人一样,私下也成为了朋友8)导演说,父亲偏执的兴趣爱好,母亲对电视自言自语,哥哥的家里蹲等等,都是想表现小小家庭里每个人想要捍卫自我的意识(和主人公的寻找自我有所呼应?
)另加一个观察:配角的伊藤沙莉在小酒吧抓住机会帮早安打歌,粉丝实力不输圈内好友松岡茉優
被沈恩京小姐姐看镜头啦 导演(右)也好活泼
夏帆的笑容还是跟《天然子结构》里一个样
拿着导演手机帮忙录小视频的夏帆
这个角度,我是不是被拍进去了?
嘻嘻
在电影节看完了整部片子,感觉节奏啊画面啊都有点像《燃烧》,是更女性的视角。
是情感充沛的女孩子都会喜欢并且感动的。
整部电影出现了很多女性角色,奶奶、妈妈、甚至是咖啡馆出现的女生都很有自己的色彩。
可能不炫酷的画面让很多人觉得没意思,但是画面的转场很自然,剧情也是层层渐进的。
但是失望的是,看到那场几百个座位,没几个人真的想看,很多男生甚至不断的打哈欠。
这片比起国内很多片子,有内容也更有形式,配音也恰到好处。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看完后有所触动的电影了,这部影片的氛围就像蓝色时分的天空一样,深沉、忧郁,但又带着一股晨曦之前的绝美。
女主角夏帆是《海街日记》中的妹妹,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忧郁、颓丧的都市女性——沙田。
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没有孩子,在东京做着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偶尔和同事偷情,在凌晨时分,带着牛奶回家。
因为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她和好友阿清一起开车决定回老家转一圈。
然而,回到老家,一系列的际遇让她陷入了对往昔的不美好回忆。
沙田出生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穷乡僻壤,父母经营一个小养牛场,每天干着又重又累的活,互相嫌弃斗嘴,家里糟乱。
父亲把钱都花在收集古董上,母亲则靠着舔屏电视剧男主找点乐趣。
沙田还有个哥哥,但她跟哥哥也不怎么亲密,在妈妈的口中,哥哥是那种会有性侵学生风险的老师,也是废宅油腻大叔,她甚至提醒沙田理他远点,注意安全。
在酒吧里遇到的乡民粗鄙野蛮,荤段子不离口,同时又对她们城里人过于客气的态度看不惯。
在乡下的这几天,沙田总能想起小时候虐待蜜蜂等小动物的往事,关于死亡和痛苦的记忆总是最先浮现于脑海。
这大概和家乡带给她的整体感触脱不开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人总是会变得敏感、阴郁,追求新鲜感,但同时也总是想要做梦,逃离,逃出这个破败、凋敝的地方。
从阿清发现的沙田少女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沙田曾经的少女心。
她是一个在蓝色时分奋力奔跑的女孩。
这也不难解释她在东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产生的疲惫和忧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很多从小城市走来的都市女孩,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
总是很拼,很要强,适应能力很强,但也最容易在都市中感到孤独,格格不入,甚至迷失自我。
沙田的乡下之行刚开始像是一种逃离都市的回归之旅,但最后当她和阿清踏上回城的路时,我们才发现,她真正想逃离的其实是那个在破败不堪的小城中脆弱而敏感的自己。
就像沙田在车上所说,当离开家时,她发现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也因此,她才能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东京,继续着繁复的、无趣、腐败的都市生活。
影片的转折之处,其实是沙田看望奶奶的那幕。
奶奶躺在病床上,瘦弱又无助,还需要她来帮忙剪指甲,她对沙田说,“我还在努力活下去,但不知道努力地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到你们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人只有在看到人在迟暮之年的无力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看望奶奶的经历让她从家乡带给她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看到东京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不是吗?
连八十岁的将要入土的老人都在努力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呢。
我想,影片所讲的蓝色时分大概也是这样的瞬间,当幼年的沙田在凌晨空旷的乡下奔跑的时候,她是在幻想着飞跃这里的现实,抵达一个理想的家乡。
而当沙田在蓝色时分驾驶着小破车离开家乡的时候,她也经历了这样的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
人终究是靠着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前路的希望活着的。
就像最后那首动人心魄的歌里唱的那样:就算前路一无所有,我们也要一路奔跑。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看完后有所触动的电影了,这部影片的氛围就像蓝色时分的天空一样,深沉、忧郁,但又带着一股晨曦之前的绝美。
女主角夏帆是《海街日记》中的妹妹,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忧郁、颓丧的都市女性——沙田。
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没有孩子,在东京做着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偶尔和同事偷情,在凌晨时分,带着牛奶回家。
因为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她和好友阿清一起开车决定回老家转一圈。
然而,回到老家,一系列的际遇让她陷入了对往昔的不美好回忆。
沙田出生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穷乡僻壤,父母经营一个小养牛场,每天干着又重又累的活,互相嫌弃斗嘴,家里糟乱。
父亲把钱都花在收集古董上,母亲则靠着舔屏电视剧男主找点乐趣。
沙田还有个哥哥,但她跟哥哥也不怎么亲密,在妈妈的口中,哥哥是那种会有性侵学生风险的老师,也是废宅油腻大叔,她甚至提醒沙田理他远点,注意安全。
在酒吧里遇到的乡民粗鄙野蛮,荤段子不离口,同时又对她们城里人过于客气的态度看不惯。
在乡下的这几天,沙田总能想起小时候虐待蜜蜂等小动物的往事,关于死亡和痛苦的记忆总是最先浮现于脑海。
这大概和家乡带给她的整体感触脱不开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人总是会变得敏感、阴郁,追求新鲜感,但同时也总是想要做梦,逃离,逃出这个破败、凋敝的地方。
从阿清发现的沙田少女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沙田曾经的少女心。
她是一个在蓝色时分奋力奔跑的女孩。
这也不难解释她在东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产生的疲惫和忧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很多从小城市走来的都市女孩,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
总是很拼,很要强,适应能力很强,但也最容易在都市中感到孤独,格格不入,甚至迷失自我。
沙田的乡下之行刚开始像是一种逃离都市的回归之旅,但最后当她和阿清踏上回城的路时,我们才发现,她真正想逃离的其实是那个在破败不堪的小城中脆弱而敏感的自己。
就像沙田在车上所说,当离开家时,她发现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也因此,她才能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东京,继续着繁复的、无趣、腐败的都市生活。
影片的转折之处,其实是沙田看望奶奶的那幕。
奶奶躺在病床上,瘦弱又无助,还需要她来帮忙剪指甲,她对沙田说,“我还在努力活下去,但不知道努力地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到你们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人只有在看到人在迟暮之年的无力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看望奶奶的经历让她从家乡带给她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看到东京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不是吗?
连八十岁的将要入土的老人都在努力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呢。
我想,影片所讲的蓝色时分大概也是这样的瞬间,当幼年的沙田在凌晨空旷的乡下奔跑的时候,她是在幻想着飞跃这里的现实,抵达一个理想的家乡。
而当沙田在蓝色时分驾驶着小破车离开家乡的时候,她也经历了这样的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
人终究是靠着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前路的希望活着的。
就像最后那首动人心魄的歌里唱的那样:就算前路一无所有,我们也要一路奔跑。
我以为这是公路片,我是挺喜欢看公路电影的,结果这片不是什么公路片,也就开车一路回老家而已开头先说,是部好电影,有很多细节主角砂田是个导演,身为导演却在片场各种救场,有着老公,却和摄影师偷情,但本身却是孤独自闭的人,在摄影师情人那里寻找安慰,对生活也毫无期待可言(有一幕,去酒吧喝酒唱K,被老板娘说,你笑得好假,明明不好笑却还在笑)而她却有个朋友清浦(我觉得是唯一的朋友,因为砂田和同事吃饭,他们都不知道她都结婚多年了,而且回老家后,同学朋友一个都没有,也没联系),做着画画的工作,性格完全相反,开朗,豪放,乐呵呵故事就从砂田多年没回老家,清浦就起意开车回她老家看看开始剧情就不细讲了,都是些日常讲一下内涵的东西,砂田从小是和奶奶一起住和养大的,因为父母怕爷爷死后太孤单,所以让砂田去陪奶奶砂田小时候是很快乐了,爱画画,画了一整本,长大要当漫画家,到处玩,和哥哥抓蜻蜓来烧,而哥哥怕得要哭砂田长大点,养了只流浪猫,隔天再来喂,已经不见了,父亲只对她说,不用再找了上面说的足见砂田是什么样的家庭父亲冷漠,自顾自己,砂田回家后父亲喜欢上了收集古董,沉醉其中,家里的农场不再管,钱也都花在古董上,母亲说不知哪来那么多钱(以对日本有钱的含义,多半是借或贷的)母亲是个活泼开朗爱说话的人,膝盖不行,却每天还要一个人照料农场,每天做了美味的食物,却因为父亲和哥哥不吃而不再做,一个人坐在凌乱的厨房里吃着泡面看着巴掌大的小电视,自言自语的说和笑哥哥是个初中老师,岁数挺大了还是单身,母亲说哥哥的学校出现了老师猥琐学生的事,让他小心她哥,毕竟她哥也是男人(我是觉得她妈在开玩笑),等砂田和她哥碰面,她哥耍着她爸的古董刀,和砂田语无伦次的说话,那表情,那样,真十足有毛病就是这样的家庭,想赶紧离开又下大雨,跑去酒吧,唯一能倾述的对象不是老公而是情人,表达了逃离家乡的心情,被情人一顿温情而笑,却被一旁世故的酒吧老板娘一语道破,而怒扔手机,之后又捡起来,默默坐着,这种情绪无法释怀和发泄成了砂田在老家处境(其实在东京也一样),同时在老家,孤独,无处安放,阴郁也围绕着她(其实在东京也一样)隔天,去见了已经在养老院,瘫痪在床垂垂老矣的奶奶,母亲让砂田给奶奶剪指甲,之后奶奶说出这部电影点题的话我还努力的活着,但不知道努力活着有什么意义,看到你们还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意思是,我都这么老了,这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还活着,就能看着你们接着砂田给奶奶录像(回家后拿着录像到处拍,毕竟是导演嘛),奶奶艰难的比了剪刀手,又推着奶奶去大厅和其他老人一起,接下来就是养老院最有阳光,最有生命力的一幕能把充满死亡,凋零的养老院拍成上面说的,我是没办法用文字表达的,这全靠影像的魅力砂田要开车回东京,母亲什么话也没说(也说不出口)挪着膝盖疼的腿,走出门口,送走远去的车,哥哥在屋里看着砂田小时候画的漫画,父亲躺着睡觉其实一家人都是相爱的,只是都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而已回家路上,砂田发信息给老公说回去了,老公日常交代了要买回来的东西,砂田和老公开始交心,砂田日常,细节,爱什么,喜欢什么,其实老公都知道(最后老公一个表情,应该也知道砂田的外遇)砂田开始哭,开始大笑,开始嚎叫,清浦也消失了(对,全程没说清浦,是因为清浦只是他小时候的自己,带她多年回家的自己,清浦是臆想出来的)最后应该是我觉得砂田悟出的:人生,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最好的电影不过如此,潜台词(潜文本)丰富到爆炸。
无论是片中的那个角色,可能都已经超越了表演的范畴。
片中女主勾起回忆的同时,我的回忆竟然也同步勾起着。
于是三条线并行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人生到底有多么不纠结和纠结,脱离了黑色白色和灰色,脱离了冷色和暖色,脱离了补色对比,脱离了构图,脱离了剧情,脱离了狗血,脱离了表演,脱离了朋友与自己的界限,脱离了亲人,脱离了猫。
偶有的灵感会在瞬间消失不见,有人会说神经质的表演谁都会,影史上并不缺神经质的表演,但是如果能把神经质的表演表演的不神经质却又神经质,我觉得这可能就脱离了表演的犯愁。
如果一个导演,如果一个演员,能把自己的内心和盘托出,如果她是个天才,那么就会带来天才般的表现,让人觉得似梦似真。
每一个下一秒钟都是不可预测的,并且这部电影再也不会有那种豆瓣式通篇描述情节的影评出现因为,这部电影并不是由电影中的情节或者故事组成,每一个场景只是一种情绪的累积,甚至于并不一定是累积。
电影将你完全带入其中,看似悲伤的画面,看似欢快的画面,看似生气的画面,你却什么情绪也没有。
当电影结束后,你可能完全回不过来神,如果你尚有那么一点经历或者说阴暗面的话。
电影结束后,对于影片完全不会有任何的疑问,甚至我一句话也不能,针对影片描述出来。
我是从小那种那人都不说一个脏字的人。
其实并不是不说脏字,而是不知道脏字应该,怎么使用。
自从看过姜文的电影,以后,我学会了他妈的。
我要说,这部电影真的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好看。
可能像这样的电影,一生只有一部,因为她几乎浓缩了一生。
我总算总算看到了一部不是别人说好就我也得使劲往好了看的电影。
为了这部电影,我可能真的得把日语精进一下。
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人生真的不能再叫苦不能再赖责任与别人真的要非常的抓紧即便这部电影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励志的内容,整体真的是丧的不行。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电影,那么我会用“可爱”。
这才是真正的“可爱”。
完。
在分不清早晨还是夜晚的时候醒来,看天,天的颜色是——蓝色。
我——在蓝色时分飞翔。
我被电影的名字吸引而来。
片名,又是“蓝色”,又是“飞翔”,完全正中我要害。
蓝色,让躁动冷静下来的颜色;飞翔,给予无限自由的想象。
我以为是一场快乐的旅行。
没想到,完全是相反的……太丧了。
(海报也清爽明朗呢)在漆黑的房间,坐在床边,看向窗外的天空,眼睛里却没装下任何东西,脑袋里也没想任何东西。
现在凌晨3点。
互动亲密的伴侣,在没有尽头的街景衬托下,转眼通过对话得知只是婚外情。
原本应该亲近的夫妻,却在日常的消磨下,连对话都懒得看着对方的脸,异常疏离。
工作明明是导演,却不得不面对面对和解决各种不明所以的问题。
而立之年,工作、婚姻,单是这两条岔路就足以让人不知所措。
眼前的雾过于浓烈。
在这个段落里,导演把主人公的性格、状态、困境,一步一步衔接紧密地清楚交代出来。
家,应该作为一种什么存在?
疲劳后可以完全放松的场所?
可以重获能量的支援?
自己的家,真心不想回。
比起不想二次团建的卡拉ok,更不想回家。
父母的家,真心不想回。
比起在城市的茫然无措,更不想回乡村。
无论哪一个家,都没有归属。
进一步强化困境,也导出影片要解决的问题。
而后,在与好友(自己)的一系列对话中,慢慢达成和解。
从家出发,厌恶家,(被迫)回家,和解,重新从家出发。
家,永远都是起点。
跟随主人公的行动,我开始代入自己。
三十;工作尚不确定;性别扎眼到让我无法忽视;婚姻制度不可靠,对婚姻豪不憧憬;姊妹有跟我不一样的世界;无法完全敞开心扉面对父母。
不知这路是怎么走的,反正到今天为止,已经没有能跟姊妹、跟父母、跟社会对得上的频道。
很多问题都跟他人无关。
既然与他人无关,解决的办法便只有跟自己对话。
我从家出发。
在外读书。
比起在一无所有的乡村,我宁可在城市迷茫挣扎。
过年必须回家。
疫情让我在家待得时间很长很长,长到我可以重新认识这个地方。
我也尝试着跟父母诚实地讲述自己的想法,跟姐姐求助如何获取面对未来的力量。
最终,我还是要跟自己对话,梳理所有过往。
疫情结束,我将再次从家出发。
我已在分不清早晨还是夜晚的时候醒来,剩下的,便是飞翔。
ps:音乐很吸睛,可爱治愈。
喜欢夏帆,喜欢女性好友两人为主角,喜欢夏日乡村影象。家乡家人的刻画还挺真实的,还有那种龃龉又分不开的相处。用DV录下一些瞬间,在紫色天空的傍晚和过去说再见,just drive on。
6🌟 濑户内海式的搏击俱乐部
最后女主与自己达成和解,但是这个和解的过程太过随意些了吧?甚至有点不可思议?从东京少女过来的,夏帆的颜变化太大了,没有之前有灵气。
沈恩京真适合日本,从未在一个女演员身上看到这么明媚的眼睛
这两个漂亮的人儿都无法阻拦我不时地快进。这么明快清新的沈恩京,这么有灵气的夏帆,本该有更动人的故事来相配。主角内心的情绪波动的起承转合晦涩生硬,配角的存在感若有若无,真是被海报给骗了。
回乡之旅,总是关乎与自己和解。这个年纪看,有共鸣。中途看哭,以及,从此爱上沈恩京。
可能是我看過的把imaginary character拍得最清爽、最克制、最恰到好處的導演。對母題「歸鄉」的表現,延續了日影一貫的風格,但性格相異的雙女主設定賦予了影片更大的張力,聒噪背後的沉悶會更沉悶,俏皮之中的無力會更無力。話說回來,本片和《倫敦生活》其實非常像啊,特別是ending的部分……
两个角色对于观众都是煎熬,夏帆的角色更像变态人格,而沈恩京的表演令人厌恶,多动症一般
尴尬的演技
看得昏昏欲睡
最重要的是回忆吗
两个姑娘超可爱
故乡永远是治愈心灵的远方。【电影资料馆】
对两位主演的盲目喜爱让我忽视这片的缺点。非常喜欢“蓝色时分”这个概念——日落后和日出前的一小会,只有这时是清醒而自由的。
回到原点找寻自我之旅。
我真想拉起你的手,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不畏缩也不回顾。
真不明白 日本电影经常是这种风格的 一件小事拍个电影~~只有一句话还不错:丢人才会让人觉得还活着
结尾加分,剧情还是日本电影拿手的回乡生活里的琐事,但是也不紧不慢的看完了。夏帆和沈恩京难免不让人偏爱。
片尾曲也太棒了 听了好几遍 为了这个片尾可以多加一星“洁白的小花 蜷起来的背影 沉睡的向日葵 t恤上的汗渍” 就是看这部电影的感受
挺莫名其妙的一部电影,气氛诡异,不知所云,几个角色演技都夸张无比,照着动漫演似的,夏帆似乎总演这种角色,沈恩京也像是在演《奇怪的她》,剧情很好猜但看完又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