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大抵还是能够算得上很不错的电影。
就是那种,看着看着会让人会心一笑,笑过又觉得有些幸福有些悲凉的电影。
一个圣诞节晚会的灯光舞台,一场雨,一辆在草地上的房车,还有满草地的“星星”,足够填满一些对幸福的期许。
当张老师杳无音信后我隐隐觉察出她也是个杀手,那也就算了,谁叫现在什么桥段都用过了。
毁就毁在要设计成女杀手对林子祥有主仆以外的感情,怎么看怎么别扭;那个该死的“慕容复”演着杀手倒是不错,干嘛陈七很妙地开枪以后,是女杀手很不妙地把他当成威胁主人的杀手给了一枪呢。
话说她一直盯着窗口,前面慕容复瞄准的时候她就该对到了啊,就算没有,人陈七冲过来两人对峙她也该看到啊,为什么偏偏是陈七干掉慕容复后兴高采烈站起来就被一枪击中呢,没理由啊。
好容易安排好的感情连线要变成陈七、美女自动消失。
曾胖子顶了头假发还是演半支烟里的那种角色,不过这个,连那点嚣张都没,只是个画面版曾胖子。
李丽珍的客串可谓小惊喜,林子祥嘛就一般般,他始终没有杀手的锐利,慈父倒还是慈父。
抢眼的就是小孩了,太会演了,支撑起整部电影。
文俊辉。
现在的电影,有了这样的小孩,就瑕不掩瑜了。
挑剔的部分说完了。
还是要说些我很喜欢的部分。
陈满堆看小林同学或许是看到了过去的自己,除了原本对弱小的天然保护以外,也有些对自己的怜惜。
不同的是,小林同学还有一个亲生的父亲在保护着他,对于陈满堆而言,这种关系是他想为过去的自己保护住的。
可以说故事是在讲大小陈满堆的相遇。
两个人相互打量的眼神,和交朋友以后亲密无间的生活,足够让两个“尘满堆”的心彼此温暖。
虽然我对张老师的角色安排有些小异议,但意思却已经表达出来了,太专注在一个人身上的单一情感往往是痛苦的。
但我们终究会有可能在遇到另一个人的时候开始温暖。
包括姥姥和母子两之间的感情。
整个片子里最伤痕累累的女人,絮絮叨叨地掩埋着这些伤痕。
对于她来讲,快乐早就牵挂在女儿和外孙身上。
陈七心里住着一个小林,不说话,只是看,只是歌唱。
到最后两个人合二为一,成就一段美好的释放和成长。
我想,这就是幻觉和对现实生活的爱吧。
所以综合起来讲,即便算不上极品,但绝对不是烂片不做作不浮夸,值得一看。
至于我一直纠结的陈七吃的那一枪,我是不是该理解为:旧的陈满堆完结在张老师的错杀和思念交集里,才有了新的小林?
女主角,号称环球影视新的玉女掌门。
前几个是谁我也没搞明白。
这个小女子还不错似乎。
要是长头发就更能符合我对玉女掌门的定义了。
白净倒是够了。
1 演员都很出彩,曾志伟分不多,但到位,Eason也没话说。
MM有点花瓶,也还可以。
2 剧情好,MM是杀手,Eason中枪,头发辫的东东不落俗套。
我都没猜到。
3 细节好,比喻多。
木马,星星,雨水让攥着的纸巾变成盛开的花,球棒打炭火到天上变成流星。
4 天生小众,不会大卖。
5 那妞的头发下巴性感,曾志伟假发确实够假。
"他不是不会说话,是不知道怎样说,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部片子5颗星的推荐。
很久没有看完片子不想去睡觉的感觉了,于是在这里找到了。。。。
莫名的有爱,从开头便喜欢这种风格。
可能与我一直喜欢陈奕迅也有关系,喜欢他的歌,喜欢他的人,喜欢他演这个片子的感觉。。。
于是便先入为主的有了爱?
于是便爱屋及乌了么?
要说不满意的地方可能是从林志宏爸爸出现开始,不喜欢这个角色形象,也可能是我预感到他将取代或破坏掉什么,虽然我一直觉得悲伤悲伤的结尾更有味道,但毕竟我心却终不所愿啊。。
看完仍不想睡,于是去找它的东西,才知道是07年的片子,而我却完全不知道。。。
又知道他是小成本电影。
的确可以说它拍的有那么点粗糙,完全抵不过之前看的什么朗读者,本杰明巴顿奇事来的夺目。。。
但是就是让我感动,会和陈奕迅一起笑,会看到林志宏拖着他的时候心酸的哭,会看到他说起码快乐的过一个圣诞节而欣慰,也会合着不会的唱的歌边哭边唱起来。。。
也许就是因为有那么些许粗糙,我才觉的真实,像我自己,像我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完美的漂亮的,不像被刻意修饰的。。。
永远可以打动我的悲剧,而且这悲的有那么点戏剧!
他们互开一枪,死掉就算了,还能欣慰的看一眼林志宏,这本可以是个英雄式的死亡,亦或让我接受的圆满的悲情,可却必须这样逆转一下么?
亲手在美丽的人和爱情上射上那一枪么?
虽然我并不那么欣赏这部片子里的爱情,虽然很多故事的浪漫都是为了一个女人,(也许是这里女主角演技让我欠缺喜爱)但我的确是更看重陈满堆和小家伙林志宏之间的细微感觉,那种信任,那种无声的大爱。
当他拼死拖住陈满堆的时候,我只能说也许只有小孩子还那么直接与真诚了!!
虽然陈满堆死时似乎惦念的更多的是那爱情吧。?
而现实的是,小男孩不知道他为什么消失了,他见到花开的笑,见到爸爸的笑,更让陈满堆死的让我难过。。
但是在主人公方面,陈满堆结束了浑浑噩噩的一生,有了自己的决定,用一种结束换来林志宏新的开始,不失为一种伟大。
我们也曾追求过这样的伟大么?
在这里看了一个热的评,(人家总是写的比我的精悍而动人,我在这啰嗦什么?
)里有一句话我很难过,“他或许会疑惑他怎么从此消失不见,但疑惑着疑惑着,也就丢失在了记忆的潮汐里。
”对于一个小孩子,他能记得什么?
或许多年后他只记得一种快乐感觉,或是一个模糊的名字,甚至连长相都不在清晰。。。。
可这仅存的记忆是一个人的终结,让我心痛,真不知是该为陈满堆惋惜,还是悲哀,亦或他实现价值而欣慰了。。。
他们都没有爸爸,都没有妈妈,都是很少说话或许这样的电影是给一种这样的人看的,也或许这样的人能有更不一样的感受志宏的一言不发,加上陈奕迅扮演的阿堆的沉默,就这样出现了特别的味道.加上音乐,说实话,我觉得电影的感觉一般,但导演选取的音乐为这电影增色不少.阿堆不愿看到同命相连的志宏被杀,而曾志伟扮演的叉哥不愿意看到阿堆被杀...但最后,毕竟阿堆是成人,叉哥最后把枪塞给他的时候,他也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选择保护志宏,终于自己选择了自己的路,阿堆在路上奔跑,这样的奔跑是多么的幸福可是最后的一枪,是她--阿堆喜欢的女生,一个为了志宏的生父做了许多事情,或者说中间有着许多感情的人.可她万万想不到的是因为这一枪,最后她在舞台等待的阿堆只有在那个雨夜,在自己的沙发上停止了脚步......这个结局,个人认为是电影最出乎意料的地方,就像小说的高潮,让我回味.爱情,亲情,或许还有友情,加上音乐,让我不得不再次回味这部电影.
最近见了两部成长片,一中一日,一小男孩一小女孩,很凑巧片名都是带狗字。
其中一部就是下面要说的《野·良犬》(另一部是竹内结子演的《挎斗摩托车里的狗》)。
《野·良犬》这名字又是2007年度华语电影流行的带点或带其他标点符号式,多了这么一点,反而就使人困惑了。
表面上它像是导演要留给观众的问题,可事实上,加了这一点,离黑泽明那部《野良犬》似乎更远了些。
不过在真正看完时倒也发现,片名属于离题千里的那种。
土土的解释,大概就是指好与坏的狗吧,就是同样有着不幸童年的两名主人公,陈满堆就是供人使唤,自知走上不归路的古惑仔,他要阻止少年重蹈覆辙。
更多的联系,可能是有跟老片中强调的天气热一样,气候变化带来的人生瞬息万变,毕竟香港导演中推崇黑泽明的不要太多。
我是在不少赞许下开看此片,故事进入还算不错,小标题也取得比较新奇。
林间奇遇尽管有些人为设置的斧凿痕迹,不过居然联想到了《潘神的迷宫》。
最重要的一点,讲述的方式不错,两条线索齐头并列,完成交合。
影片加入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元素,不说话的小孩,满天的纸飞机,多出来的东西,抓不住的想象,都是合适而且还能吸收的。
滤镜处理的镜头、花了心思的布景都是近期港片中难得的气质。
类似卧底身份、互相敬礼等段落,特有小男孩式的幻想成份,应该说一直这么下去,影片都是值得鼓掌的。
不过有了“闪电之前”,小标题就此丢掉,没了之后。
后半段不再像前面那种情况,急转直下,从温情变得俗套而有些煽情,尤其几个主要人物的身份转换,一下子暴露了影片的弊病。
刚在疑问女老师转身之间就没了消息,后面又该如何收场,电影又狗尾续貂地加进了贴身保镖身份。
一身在《国产007》中狙掉周星驰的袁咏仪装束,想了想,真是失败。
因为早在她出现的那一刹那,我就知道了回头的陈满堆要死在谁手上——果然如此。
鬼知道原来所谓的厉害杀手们最后其实只有一人,实在不妥。
直到上演完传统港式黑帮仇杀血拼,本来不错的《野·良犬》算是有些弄砸了。
多了这一点,编导郭子健又是何苦。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837224/
一個自小唯大佬之命是從的孤兒仔,在一個任務中良心發現,第一次反叛了。
其精神有點像”竊聽者”。
除陳奕迅外其他角色的感情都有所發展,從劇本來看是頗扎實,挺有發揮的。
可惜是手法調子不明確。
開始走平實溫情,後來女主⻆變成女殺手,又變得太黑色。
演員的整體演出都不喜歡,尷尷尬尬的。
總括來說是用心的新導演作品,但說不上甚麼驚喜。
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且有点生命的调侃的味道,满堆死于一场误会。
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生活,总是给你些希望,又会给你更多的残酷。
三个人的生命轨迹那样交叉然后又那样远离,每个人从黑暗中走出来,给自己一丝希望,给自己一点鼓励。
也许你身边出处也是这样的机会,拥有了,更要珍惜。
没有日本,没有犬,是一个黑色童话。
没有阳光,没有星星,是一个阴沉的世界。
故事桥段简单,一个男一个女再加一个小孩在学校相遇。
电影上半段还有戏味,小男孩粗糙的声线作旁述,以一个被按破了嘴巴的娃娃作引子,富心思的间场字幕,场景美术小本得来很用心 — 木马造得精致,外婆的饭桌上放着水晶球灯,小货车做成的「窦」等,就在像灰暗的世界中自作乐,燃着点点生命力去造梦。
陈弈迅演技平板,但正正演活了这角色 — 蒙蒙眬眬过了一生的小混混 ; 生活一向有曾志伟安排,做任何事从来都不闻不问,只要做就有饭吃。
看来人总不甘心过平凡的一靠子,不惜一切,也要有「我活过」的滋味。
小孩很俊美,但过份单纯 — 在这个年代的小六生已很「成熟」了,就像《童梦奇缘》那个小孩般,老气横揪得让人讨厌。
林宛的角色也是不过不失,平平淡淡的,还配合到整套戏的调子。
最亮的演员我想是 曾志伟 和 张国强,掌门人似乎演什么都可以,而且戏味迫人,把一度的静局都打碎了。
张国强的眼神很剎人,几句对白就抢风头了。
作为电影节的电影,导演可以放尽点,疯狂点。
但电影的后半部加上结局把前半的美好铺排都破坏了。
爸爸的出现没有预期的「梦想成真」感觉,一直往后看只觉得越拍越草率,结局,更是意料不到的差。
既然「精灵」和「树妖」在前半部分出现了,结尾来个「仙女」不过份,总好过林宛突变成机动份子,像日本动漫美少女般变身一样俗。
看到这里,觉得导演吧片头的破嘴娃娃意念浪费了。
或许导演想表达自闭青年的一个幻想(像叮当的概念一样),所以把陈弈迅和小孩的声线重叠来结尾。
那导演真要再尽情一些发挥,这种不悲不喜的结局不太讨好。
童话就让它童话式大团圆结局吧,总比累赘地硬充成悲剧好。
“每一个人其实都有点秘密嘅 个么有时呢 爱一个人爱到呢颠颠地嘅”。
这是06年get a life 演唱会上病态三部曲前他忍不住话痨说的引子,花了的眼线,沾满汗的脸。
我很爱听他【爱】字的发音,那种字正腔圆的粤语咬字实在太吸引,注定写不了乐评大概是对声线的依赖占据了全部感官。
而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病态三部曲尚未成为一个于我知的片段,但是当各种细碎入脑之后,根据物以类聚的原则,这片子与这个三部曲就这么凭感觉走到了一起。
言归到片子本身,这部片子说是我最爱的港片之一也不为过了,更何况还有陈奕迅,如此偏执的喜欢陈满堆大概是因为他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实在要感谢郭子健先生,能为他留下一部证明他可以称之为演员的片子。
怀旧高饱和的色调是郭导的招牌,也对我的胃口,于是以港式特有的天台,满是鱼骨天线的场景开场后,三个孤独的灵魂因为万有引力相遇了。
一个混混,一个女教师,一个问题少年,“一家人”就这么全了。
说不上是替代心理作祟,还是孤独感作怪,少年对混混产生父亲般的依赖,混混小心翼翼的爱慕着女老师,女老师似乎也为这股好感动心。
因这股好感发生了很多浪漫的小细节,混混那种憨厚谈不上细致的追女仔心思竟总让人眼红红。
她想看星星,于是他就乱扔满草地的纸巾团挠着头皮说这是为她布置的星空;她爱游乐园,于是他收集了不知道多少的垃圾神奇的像模像样的竟也造起了小型摩天轮和木马。
奇怪的是在这个混混粗气的所做作为一切美的不像话。
有想过这片子就按这样的调调继续下去, 而你我知道的,感情总是善良,残忍的是生活由不得主张。
峰回路转的情节,是生父的出现,所有的平衡一下子打破的彻底,新的关系重新建立了起来,很明显,陈满堆多余了,至少他自己知道父亲这个角色即将转手他人,time to leave。
替代的感情虽然短暂但情感的共震真实存在过,于是当孩子再次大力的哭着吊着堆不让他走,挽留他听完最后的表演曲目,堆心软了,许诺帮孩子的生父排除威胁,而留下对他更大的吸引则是那份未开口的情愫。
故事似乎朝着开朗的方向前进着,毕业表演晚已然降临。
一首童声版,温情十足的《U light up my life》缓缓唱起,声音的主人表情很心安,因为他知道,父亲和堆都在。
堆则在角落静静潜伏着,随时准备排除危险,期待着今晚之后即将发生的一切,可,是歌声太动人么,杀手猎手都瞬间失神了一瞬,而终是有一个反应快些,一枪命中 ,干净利落,恰一曲终了。
该来的还是要来,于是看到了杀手卸下面具熟悉的女教师的脸,于是知道是女教师深深迷恋着少年的父亲,于是知道了堆被女教师误认为了杀手。
镜头再一转,堆躺着出现了,暗色调使得涌出掌间的血液一点都不刺眼,何况他还是笑着呢喃着:“天晴就会有星星了。
”边说眼睛里的幸福感就如同枪口里的血液不断溢出。
该死的微笑把我害得哭很惨,陈奕迅叠加上陈满堆,我恨这组合。
然后所有他美好的来源此刻又换上了纯白打扮,坐在小型游乐园前,黑白的相得益彰。
她也甜美的笑着,看着手里的盒子,特写镜头之下看到了盒子的究竟,一根心形的发辫,来自堆平时一根根一个个细小场景的仔细收集,谁说流氓不能有赤子之心?
堆终于成功了。
这桥段像极了防不胜防综合垃圾——“被世界遗弃不可怕,喜欢你有时还可怕”。
故事戛然而止,结束的刚刚好,导演贴心的安排最后的场景是三人嬉戏于游乐园舞台,今世若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
对于细腻情感以及小细节镜头的运用,郭导很有自己的一套,怀旧的气息配合固定的邵音音总让旧港味儿遍布整个屏幕,这也无怪郭导收集的玩偶精致几似真人,几张小丑希斯莱杰的模型特写足以以假乱真,当然,这是旁话了。
太小资了,简直不像电影,像电视散文一样乱煽情
2007/03/29 @ 文化中心大劇院
導演叫derek
可爱的eason
片名是不是“又野又良的犬”的意思?是因为投资或其他压力导致的烂尾吧。煽情之外逻辑上也很成问题。一些小主意还不错
陈奕迅是天生的表演者。
E神演的还是不错滴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再装跟《阿嫂》有一拼了....
真白瞎陈奕迅了。最感人的最后林志宏的个人独白吧。
记得那首 you light up my life 很感人
Eason拍过最好的电影了,我觉得。
不是有陈奕迅我才不看
只為聽你的聲。
难免被对比。
喜欢eason啊。音乐和色调都很温暖。结局确实有点俗套。
陈奕迅非得死么,煽情过度了
除了女代课老师这个角色最后有点无语外,一切都很好。喜欢这种调调,喜欢陈满堆这个角色。其实故事本身没必要拍得这么文艺。小男孩表演加分。
想疼爱陈满堆和林志宏。
2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