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乐章
Sterben,Dying,告别交响曲(港),我去死一下(台)
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
主演:拉斯·艾丁格,科琳娜·哈弗奇,莉莉丝·斯坦根博格,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罗伯特·格维斯戴克,汉斯-尤韦·鲍尔,Anna Bederke,莎斯琪亚·罗森道尔,Nico Holonics,C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4
简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届中年的指挥家汤姆,在两端之间进退维谷。即将举行的演奏会诸事不顺,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老父失智症恶化,老母癌病缠身,恐不久于人世。前度女友临盆,他亲自迎接新生命到临,更充当代理父亲。妹妹爱上同样酗酒的有妇之夫,生活一塌胡涂,更把他的音乐会弄垮。长期抑郁的作曲家决意寻死,他不得不为好友善后。一次..详细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像乐章转承启合,而我们都被困在生老病死编织的巨网中插翅难逃
昏昏欲睡
有点冗长,酗酒女状态拍得很好
为什么拿编剧奖?
一出美妙的群戏,接近杰作
有点“托尼·厄德曼”的意思,电影自己还Q到了。我们都在奔赴死亡,看完会觉得普通人、普通家庭、普通死亡过程其实没什么不好的。
5.0/10 还是挺失望的,前半段观感一直在好与差之间游移,直到后半段观感直线下降。如果说前两章还契合了“死亡乐章”的主题:老一辈人用生命、年轻一代人用乐器奏出两首平行“死亡乐章”,一种美妙与绝望的高反差对比,那么后面几章则在分人物叙事的过程中使主题逐渐发散。尽管这种分人物视角叙事最终汇聚成一股激流,从而服务于对现代社会人们存在主义悲观情绪的较为细致的捕捉,但多条故事线和人物线缠绕在一起,甚至最终发展出类似《隔壁房间》的情节走向。在这种呈现下,当《死亡乐章》一曲演奏完毕,镜头重新切回到现实生活后,影片意图表达的生命之重量与厚度好似被抑制了一般,无法令人可感
屌德国人拍的电影太harsh了。看似平淡的生活水面下全tm是尸体。男主角有几句台词就像我的德国平替,不,我是他的中国平替。作为反刻奇者写一部关于死亡的作品然后在首演前去死难道不是疯狂地刻奇吗。
乐观的人可以活很久
除了太白了,就没有缺点
#SIFF26-爱为终章,归于生活
a chimp with a machine gun
三个小时三段生三段死,不拿金熊天理难容,没什么好多说的 Berlinale2024@Verti Music Hall
+
好痛苦啊,明明是三个小时却不觉得漫长,痛苦本来就像生活、本就是漫长的,虚构和非虚构是孪生的双射线…Tom和Lissy餐桌前的对话,哭得感觉再没什么可以哭了,衰老、死亡、创伤回忆、后悔的心情,是少有的绝对无法解开的缠绵的痛苦;not everyone has the talent to be happy. Not everyone can be helped by therapy, pills, things the society offer to prevent people from deciding their own life. Or death.
I appreciate this kind of opinion about Life and death that the director conveyed in the show.森林真美。
又名“乱成一锅粥,大家趁热吃吧”,终于看上了,为了拉斯艾丁格在第一排边缘鏖战3个钟,别太爱了我说
7分左右。稍显浮于表面,死亡主题讲得着实浅薄了一些,反倒是“乐章”的部分编得挺好听的。
在以开头小女孩的话语作为生活态度的引子后,四个章节却走向了两种极端的生活态度,一种是委曲求全,一种是神经放纵。而它们情绪的相似性又连接了两方生活的一部分,最终构成了共同的,对死亡的冷漠和疏离
四星鼓励。视角切换叙事、母子餐桌坦白以及结尾兄妹的对话无不指向导演对原生家庭创伤的审视,但围绕兄妹俩人社交圈的表现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像是在展示创伤后的应激综合症,而以讨论ptsd的情况来看,对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并无表现,影片中的父母视角叙事又没有更深入于是造成文本上的割裂,倒是最后男主从母亲“不爱仍然养育多年”的恩情中领悟到一种责任感(世人总说刘皇叔假仁义,可他假了一辈子),这种“向死而生”的形式堆叠完成的不错。更期待影片剪辑成剧集的效果,最好如坠楼死亡一样展开剖析而不仅仅只是审视,当然估计还是无法超越《坡道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