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柳如是,Liu Ru Shi,Threads of Time

主演:万茜,秦汉,冯绍峰,凌峰,铁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柳如是》剧照

柳如是 剧照 NO.1柳如是 剧照 NO.2柳如是 剧照 NO.3柳如是 剧照 NO.4柳如是 剧照 NO.5柳如是 剧照 NO.6柳如是 剧照 NO.13柳如是 剧照 NO.14柳如是 剧照 NO.15柳如是 剧照 NO.16柳如是 剧照 NO.17柳如是 剧照 NO.18柳如是 剧照 NO.19柳如是 剧照 NO.20

《柳如是》剧情介绍

柳如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 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 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一个朝代眼看就要沦亡。面临改朝换代,因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钱、柳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发生分歧,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上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幼儿怨马普尔小姐探案第六季再造淑女平原枪声赖家王老五大侠黄飞鸿坎迪阿水婀娜三曲亡命橡胶园探长薇拉第十三季独裁者古贺特工小萌妻摩比小子大电影你教会了我什么最重要前哨恐惧街3贴身萌妹腹黑计划夏天,有风吹过屌丝女士第一季路西法第五季哭泣的女人维琴河第三季想成为奥田民生的男孩和让男人痴狂的女孩哈拉猛男秀2:欧洲种马刺客与保镖温州一家人一对对鸳鸯水上漂月上江南之狄仁杰洗冤录我是英雄

《柳如是》长篇影评

 1 ) 稍说两句,关于电影表达及钱谦益此人

结局好恶心先吐个槽,怎么搞得跟穿越剧一样。

再挑两个刺:1清初男子剃头变装之后,女子的服装不变,是为男降女不降,电影中男人的衣服没问题,可女人的衣服是清末才出现的衣服,清初的女装,还是明末的版本,像红楼梦里面的女装,就是清初女装的标准款。

2陈子龙被捕的时候,还是没剃头的,怎么跳水之前,就变成剃头的了。

再者如果没记错?

陈子龙抗清的时候应该还是做和尚打扮的吧。

看的出来,电影想表现很多东西,台词什么的如此现代化,剧情散漫没有跌宕起伏什么暂且不表,就先说说细节上的问题吧。

首先,这样文人题材的电影本来的表达就是难中之难,对编剧的要求很高(当然从台词来看编剧显然Hold不住,尽管下了很多功夫),电影中走马观花一般出现的很多人物,虽然大都很有名,比如说阮大铖马士英黄宗羲汪琬(是不是汪琬?

我觉得汪琬年纪没那么大啊)但是,编剧你不要高估大多数观众的水准啊,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对晚明史有兴趣的,黄梨洲可能还比较出名,其他的马大人阮总兵,不是每个人都认识的。

阮大铖的死在熟悉晚明史的人中,电影中的表达(仙霞关小店)是很震撼的,但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震撼力要小的多了,此时至少打个字幕好么?

阮总兵是怎么死的blabla。

电影原本应有的配角的表现力就在这种情况下削弱了很多,也算是可惜了,从电影的道具布景来看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用心了,明末的女装男装,园林昆曲都很到位。

可惜。

【编剧自己文言功底也不怎么样还如此高估普通观众历史水平sigh】女主还行吧,冯绍峰演的还好了,钱谦益选角真心不错,总觉得钱谦益是汪精卫式的老帅叔啊,台湾腔也无妨么,反正钱谦益一个常熟人普通话肯定讲不好哈哈(应该让冯绍峰讲上海话柳如是讲苏州话才对啊,吴语赛高!

)配角选的很不好,阮大铖怎么说都是才子怎么选个贼眉鼠眼的。

再者分析一下剧情的表达,剧情的主要问题是,想表达电影的东西却拍得像纪录片,整部剧虽然说文人情调意境史实基本上都说的过去,但是想表达什么?

最后的结局是一个佛性意味深厚的结局,但是中间的剧情没有一点能够衬托出来,钱谦益本身对佛学也是有研究的,这些如果在剧情中能够贯穿,那么说不定结局可以更加有表现力,年老时对于人生世事无常的这种感叹。

说到底还是编剧功力的问题了,扬州城破史可法殉国之后,南京士大夫之间就开始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氛,因为当时害怕如果南京顽抗,那么南京也会被屠城,这种气氛如果在电影中被表达出来,那么钱谦益的选择是不是可以更加容易理解一些?

如果阮大铖的死因在电影中表达出来,那么柳如是对于钱谦益的选择,即她对王朝与天下的认识的转变,会不会不像电影里面那么突兀——听了小店老板一番话就幡然醒悟?

再吐个槽,拍的像记录片一样的电影,捏造的也太多了,特别是钱谦益入狱居然是因为陈子龙,笑死老娘了。

最后提一下钱谦益此人,文人的纠结表现力度还是不够啊,当时家国天下的概念正在形成,钱谦益思想的变化现在看来也不是不能理解,虽然丫照样是汉奸。

哈,如果有个钱谦益与黄宗羲关于家国天下更加深层次的讨论,那么电影的思路必然更加清晰。

钱谦益的复杂也不是这样的编剧能搞定的,当时松江云间派诗词、心学的普及,复社在江南的运动在电影中也丝毫没有提及,算了,能把文人题材拍到这样也算是一个进步了。

嗯,钱谦益选的真是不错!

帅叔叔什么最有爱了!

 2 ) 只知道柳如是是头牌,是侮辱了她

最近,能看的电视少之又少。

《想见你》结局后,就连条姐心里都空落落的。

没院线片的日子,想他。

那么,还有啥?

还有隔壁不太妙的《新世界》。

开分8.2,剧快播完了,分也快掉到及格线以下了。

槽点基本都集中在他俩身上——徐天和田丹。

一个天天只会喊“小朵”的无脑警察,一个怎么也打不死的女侠共党。

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这真的是《红色》的姊妹篇吗?

不过,虽是一片骂声,条姐还是觉得她最可惜——田丹的扮演者,万茜。

她,一直是演技派圈中的人物。

气质复杂,可塑性强。

既可柔情似水,又可孤冷清傲。

一人饰七角更是被誉为经典。

而这次,完全是人设,浪费了万茜的表演。

那么今天,条姐就给大家推荐一部万茜早期的电影作品《柳如是》。

就让我们跟随她回到明末清初的动荡年间,体味这传奇女子的一生。

为什么说她传奇?

只因标签太多。

这些标签,你或许都想象不到是出自同一人。

她是家喻户晓的民间风尘女子,“秦淮八艳”之首,也是风靡一世的女文青,大才女。

多少名儒雅士为她倾倒,却很少有人能顶住世俗压力。

这一切都源于柳如是坎坷的身世。

柳如是,原名杨爱,生逢乱世。

五岁便遭父母遗弃,被卖到了一个叫做归家院的地方。

这里,是江南头牌徐佛的家。

她在这里学艺。

学舞艺歌技。

这是她的宿命,也是她的起点。

十四岁时,杨爱被掠卖到吴江周家作婢女。

虽然周家老爷的太太们个个充满心机,但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书籍和笔墨。

待周老爷离世后,无处可去的她终是坠入烟花柳巷。

但,这并不等同于堕落。

那时她叫杨影怜——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即使辗转于各色男人之间,却并未有丝毫低俗之感。

反而多了几分素净与书香之气。

因为,她从来都是以艺艳压。

美却不魅。

来看看此时的万茜。

最让人难忘的便是她执扇唱曲的镜头。

一手执扇柄,一手敛袖。

身着青衣,韵味十足。

一颦一笑浅吟低唱间既有秦淮八艳之首的风情与才情,又有独属于杨影怜的高傲与清冷。

这段,不好演。

多一分就是艳媚,少一分将丝毫没有被各家文人欣赏的说服力。

把握的如此精准,难。

就像当时杨影怜之难。

因为她遇到了他,“云间三子”之一陈子龙。

那时,陈子龙正被当做乱党被官兵追赶,偶入这旖旎之地。

碰巧闯入杨影怜的闺房。

杨影怜在看到外人时,先是立马拿起来桌上的刀具,足见女子少有的英勇之气。

后听闻公子乃才子陈子龙,神情中流露出欣喜之情。

这是对才子的倾慕。

再猛然想到自己的身份,神色又黯淡了下来。

不过,她还是救了他。

几笔之间就在官兵面前把一滴血迹画成了梅花。

接下来的事,人人都能想到。

一个才子,一位佳人,坠入爱河。

俩人吟诗作对,互诉衷肠,并且度过了五年的时光。

为了能和陈子龙相配,她散尽钱财脱籍从良,只为相守。

此时,她莲步款款,足隐在裙下,脚步轻柔。

活脱脱一个恋爱中的女子。

只可惜,陈子龙是什么人?

“文高两汉,诗轶三唐”同时更是心比天高、恃才傲物。

他把前途仕路看的比儿女之情重要的多。

俩人注定道不相同。

杨影怜改名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既是落寞,又是豪情。

自此,世上再无杨影怜,而多了一位柳如是。

并与满口都是“与你相遇是子龙一生最宝贵经历”的渣男陈子龙分道扬镳。

不过,谁的爱情路上没遇到过一两个渣男呢?

总会遇到能托付终身的男人。

这个人就是钱谦益,江南东文坛的领袖,东林党的党魁。

满腔热血无处施展,空有满腹经纶。

但,也就是这才情吸引了柳如是。

她曾说:“论才学,我只嫁给钱谦益一般的人。

果真,俩人看对了眼。

已经头发半白的钱谦益同样也被才华横溢的柳如是所吸引。

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抓住了他的心。

他要娶她。

不是黑灯瞎火的娶进门。

而是以匹嫡之礼风光迎娶了柳如是,明媒正娶。

即使在婚礼当天,他们被世人唾骂,被石头白菜砸船。

1641年六月初七,柳如是还是最幸福的女人。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

”“不怕。

”“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不怕。

”“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

”“不怕。

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幸福的。

对酒当歌,吟诗作画,游山玩水。

柳如是以为钱谦益是真正懂她的人,是生命中唯一那个能让她做梁红玉的男人。

可没人想到,在国难当头之际,钱谦益竟没有一位女子刚烈。

1645年,清军南下,朝廷逐渐难以抵抗。

钱谦益选择了献城。

献城为了百姓,是时局下的无奈之举,柳如是只得接受现实。

但,虽无法控制国家,却可以选择自身的生死。

泛舟时,柳如是劝说丈夫钱谦益以死殉国,保全自己名声和文人气节。

而柳如是也自会投湖殉夫。

此时的她坚毅的,是刚烈的。

可当她转头看向句句怕死的钱谦益,满眼是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自己一直以来崇拜的丈夫竟是如此贪生怕死之人。

最终,钱谦益竟然以“水太冷了”的理由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二人之间的爱情。

她失望至极,投湖自尽,后又被救了上来。

自此,“月下投江”成为千古佳话,而“怕水太凉”成为千古笑谈。

但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如果不想死那就一起做一对普通夫妻吧。

而此时钱谦益却剃发降清,做了贰臣。

这一左一后,对比明显,尽是讽刺。

不过,好在后来钱谦益暗资陈子龙,力劝郑成功,为抗清奔波,也算是抹去了那贪生怕死的黑历史。

两人也算是相濡以沫的度过了一生。

虽然钱谦益死后,柳如是的结局还是很悲情。

但有貌、有才、有正气。

这就是柳如是。

也正因为如此,国学大师陈寅恪才会对她连连称道,并花费多年时间研究考证,晚年即使双目失明也要口述完成《柳如是别传》这本著作。

在电影中,万茜也是把柳如是的妩媚与气节演到了极致。

柳如是的形色神韵在万茜的颦笑里举止间摇曳流媚。

而《柳如是》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园林、服饰、诗词、昆曲之类的东西也还是较好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韵味。

虽然模仿《步步惊心》版的“穿越式”结局令观众不满。

但,有万茜的柳如是,有秦汉的钱谦益。

足够。

你最喜欢万茜的什么电影电视剧呢?

 3 ) 江南遍地风流之《柳如是》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如果把秦淮八艳拍成一个系列,平日里埋头在书桌上的文人们大约会进一趟电影院。

找茬也好,找共鸣也好,总归是知识分子熟悉的题材,能听到案头上常出现的词儿曲儿,见到竖版繁体文里的老相识们。

早先有1991年版的江苏台电视剧《秦淮八艳》,也有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门柳》,但在大银幕上,也只有最近上映的这部《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嫁给钱谦益(晚明礼部侍郎,文坛领袖,降清后仍任礼部侍郎)。

学者陈寅恪费墨80万写成《柳如是别传》,从晚明到清初,将与她结交的文人雅士一一列出,旁征博引,以诗证史。

这部《柳如是》,你可以当它是一部平常的电影,也可以看作是吸引你关注晚明文人生活方式的一个楔子。

晚明文人生活志用上好的锦笺和方家顶烟旧墨画没骨牡丹;由蓝颜知己广发英雄帖挑选才子;文坛翘楚与名妓同游,春日选花魁,清明办“寒食文宴”,芒种祭花神……电影从创作之初就没想“戏说”,而是用记载在册的细节拼贴出江南文人的生活图景。

此外,也将个人和国家命运出现转折时士大夫们的选择,以及这选择对身边女性的影响置入其中。

这电影,给文人看,可以玩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给非文人看,是普及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

片段一:生意人索某才疏学浅,玩行酒令抽词牌时,遇一生僻字,登时语塞。

柳如是瞥了一眼,淡然道:“頮,念hui(四声,音同‘惠’),以水頮面,是洗脸的意思。

”索某遂汗颜,不再言语。

瞧,生意人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混。

同志们,顺道怀念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吧。

片段二:考取功名上京赴任的陈子龙与柳如是划清界限,但仍心有牵挂,赠她礼物。

陈道:“知道你不喜俗物,这本《戊寅草》我特地请了徽州最好的雕版师傅,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刊印出来。

”《戊寅草》是柳如是的诗集,陈子龙作序且有批注。

这是为才女专属定制的礼物了,跟现在款儿们送出的高级定制服、定制珠宝相比,实在是有情趣得多。

片段三:董小宛出嫁。

和寇白门、柳如是喝了离别酒。

入夜,冒辟疆才在后门带一小花轿接她。

柳如是拿出烟火为他们庆祝,冒辟疆婉拒,急匆匆消失在巷子口。

人说名妓“谋爱亦是谋生”。

此话不假。

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时,是青天白日,明媒正娶。

这是她在亲见董小宛之境况后下的决心。

钱面对友人提出的“国破时还与河东君谈情,是读书人失德”,仍坚持与柳结合。

虽然后来因钱谦益向清兵投降,柳如是作为钱夫人一起饱受世人诟病,但从归宿看,柳如是比董小宛要好多了。

电影仁慈,没有表现钱谦益死后她被争家产的乡邻逼至悬梁自尽的惨状。

柳葬于虞山下一孤坟,钱谦益与发妻合葬。

所以,董小宛与柳如是,在大婚当日有不同际遇,然在生命终结前夕,殊途同归。

片段四:钱谦益与说客并排而坐。

半晌,钱只说:“请带话,一、不能伤害无辜百姓,涂炭生灵;二、尽快恢复科举取士,让文脉延续。

”史可法殉国,钱谦益投诚,历史对二人早有高下之判。

但在本片顾问、作家阿城的眼里,“自古父母官在平安时享百姓的福,在战乱时就要替百姓受辱。

”史可法留得英雄名,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受苦。

钱谦益跪地献城,一人挨尽天下骂名,却保一城百姓无虞。

在阿城的建议下,导演将这种观点放在戏里。

柳如是有更加大义的观念,即献城后自尽,“你殉国,我殉夫”,被钱谦益拒绝,他认为“草木一生,枯荣自有天定,何必要去死。

”钱柳二人之高下,电影倒与相关记载是相符的。

纪录片与故事片导演吴琦,原是央视的口碑栏目《人物》的主编,后来被新影厂厂长高峰招去做纪录片。

高峰从央视里圈走了好些钻研业务、文人气比较重的导演,除了吴琦,还有《故宫》的导演周兵和频频在国际上收获纪录片大奖的梁碧波。

有一场钱、柳宴请阮大铖的戏,想加一幕柳如是唱阮大铖写的戏曲,吴琦像回到做纪录片时期一样去寻找资料,最后在中央戏曲学院一位老教授家里,找到了《春灯谜》、《燕子笺》的民国影印本,带着词去苏州昆剧院找人谱曲,便有了那场戏。

好在有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打底,为吴琦省去了查阅史料的时间,却也因为先生详细的考据,让他不得不选取柳一生中与几位重要的名士交往的段落。

“我们必须舍弃许多好故事。

因为时长有限,资金也有限。

”本片肯定不是纪录片。

但在视听语言与结构上还是甩不掉纪录片的痕迹,对高潮段落人物情绪的把握也欠妥(钱柳在投河殉国上的分歧)。

你可以把对电影本身的点评暂置一旁,毕竟在文人电影缺失的当下,难得有一个大银幕作品愿意带你回顾中国文人最后的好时光。

最不像宣传片的宣传片看完此片,谁会想到这是常熟市和中央新影合资拍摄的地方文化宣传片?

常熟的文化部门与广电局非常开明,从最开始立项就没把主题局限在诸如“改革开放”等套路上,只求做出“江南气”。

他们原本想将常熟人钱谦益作为主角,但在主创的建议下,改为浙江嘉兴人柳如是。

在创作上没有像多数地方官员一样乱弹琴,给予了创作者最大的自由。

若说有任何的意见,那只是在钱谦益的选角上,领导们不太认识原先导演推荐的台湾话剧演员金世杰,而改用台湾老牌偶像、息影多年的秦汉。

南征北战的吴琦和他的朋友们总结道,在江南做事容易些,是因为文化长官们大多有文化。

《柳如是》里出现的匾额出自常熟一位官员之手;博物馆里几十万一把的老椅子,搬到片场当道具;要寻找剧中女主角的书法手替,一招呼便来了20多个能写“柳体”的女孩子……总之,江南遍地风流,此话不假。

 4 ) 不想当巾帼英雄的偶像剧女主不是好人妻

今天我们口语中的“妓女”类同古代的“娼”,这是给底层男性屌丝解决生理需求的,老舍《骆驼祥子》里可怜的小福子属于这种级别;古代的“妓”,出卖色相只是基础服务项目之一,文艺才能达到足以和一般读书人对话的水平是主流配置,否则只是青楼的赔钱货,到了李师师、柳如是这样名妓的级别,就可进史书、成为文艺作品主角了,基本相当于近代的交际花或今天活跃在媒体的女性公众人物和社会活动家,相与往还之人也都是社会精英。

高级妓女在中国历史中地位极高,但凡流传下来在历史上有名姓的,无一例外都有非常美好和正面的形象,拥有高尚情操和忠贞爱情、兼具知识分子才学和英雄豪杰胆识,被读书人歌颂和民间传说仰视,历史上所谓“十大名妓”“秦淮八艳”的说法即是明证。

关于这些名妓的文本也都是羡煞老百姓的才子佳人故事,男神女神的爱情、泼天的富贵和地位、纠结至死的虐恋、高端诗词唱和的精神智力交流……不考虑女主人公的特殊职业,这基本就是今天顶级水平的偶像剧。

这其中柳如是堪称翘楚:自身智力超群知识丰富,有胆有识色艺双全,男朋友和老公分别是青年才俊和国宝级文豪,自身还具备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如此配置,可以穷尽当代所有编剧的想象力了。

这么给力的女主,这么扎实的故事,不拍柳如是拍谁?

把明末清初血雨腥风里儿女情长的故事类比现代都市题材的爱情自然有关公战秦琼之嫌,但柳如是的资质胜任偶像剧却绰绰有余。

对于这位进了史书的奇女子,陈寅恪先生亲自做《柳如是别传》以示尊崇。

电影《柳如是》也是一部向陈致敬的电影,没有失分。

首先拍出了一定的具有历史感的品质,没有将如此靓丽和香艳的材料做成那种港台人一定会搞出来的恶俗古装剧,整个片子的调性和对历史的尊重把握住了;其次,故事扎实,编剧忠实于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没有胡加一些谣言和香艳内容博人眼球,史料裁剪得当,柳如是生平最好能给一些和电影调性、主题无关的内容没有硬加进来,人物性格基本算饱满:身背历史污点的钱谦益没有一棒子打死,只是陈子龙刻画的有些怂,人家本是大英雄一个;第三,全片情绪渲染非常到位。

故事发生在江南的常熟地区,但制作方当中的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没有让此片成为官方口径伟光正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否则片中就会拍到柳如是离开钱谦益、陈子龙投河捐躯便截止,突出爱国主义大局观,而非电影最后钱谦益降清之后柳如是和他相伴终老),反而赋予本片一种强烈地域文化气息和情感基调:江南的阴柔和坚韧。

地如其人,电影始终在江南水乡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的场景当中讲述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整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濡湿氤氲的画面,昆曲贯穿始终,虽无刀光剑影的动作场面,但安静恬淡的气氛中却始终响着国破家亡的弦外之音,这种纯中国审美式的深沉和含蓄,非柳如是的故事而不可得,难得的美且政治正确。

2012年出品的这部偶像剧才子佳人的故事,和最近几年国产片所谓“明末三部曲”当中的其他两部风格迥异:2013年的《大明劫》以疾病喻末世,主题是探讨王朝兴废的大历史命题,2014年的《绣春刀》用武侠/动作类型片展现政治阴谋和困境中的人性,风格凌厉情节抓人。

这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是历史边缘人物(神医吴又可实在小众,锦衣卫三兄弟更是基层),作品重点是讲好故事,情节必须紧凑饱满、突出戏剧冲突,不停展现人物困境和环境的复杂险恶,相比之下《柳如是》是走上层路线的精致、唯美和精英主义的,大家多已熟悉柳如是的故事,因此本片重点并不是实实在在讲故事,而是借用了戏曲般的抽象和留白,突出一种情绪和韵味。

此片剧情好比片中人物的贵族日常生活,是场景式的饮宴赏景和吟诗作画,一个标有年代和时间的镜头切进来,就是剧情的转捩,不追求场景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故事的连贯性;全片戏剧冲突的高潮“抗清”,也充任背景的作用,用以交待统治阶级精英分化后的人物关系和当事人由品格气节塑造的人物性格,特别像传统戏曲当中的道具,都是抽象的意境:手执马鞭就意味着策马奔腾,一桌两椅就意味着居室场景。

《大明劫》《绣春刀》则比较写实,像小说一样有绵密质感的细节描写,大量具体的生活和动作场景描绘出一种事关人命、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剧情本身的紧密起伏就特别抓人。

电影《柳如是》让人特别有一种进入戏曲的观影体验,人物性格刻画全在演员的功力和台词的安排当中,观众进入这种江南意趣的氛围当中,自然会脑补出很多,这或许也正是导演通过电影语言营造出的一种情绪和味道,需要不断回放品位。

拜国产电影整体水平提高所赐,小成本制作的“明末三部曲”虽然没成为院线档期的主力大秤分金,但坊间口碑都还不错,无论在讲故事的基本功还是拍摄水平上,都强过同期主流的商业片不少。

如果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对,和明末三部曲形成对照的反面典型则是香港导演李仁港的“飞碟帽三部曲”,十足的槽点之王,《锦衣卫》《见龙卸甲》《鸿门宴传奇》从戏说胡搞的剧情到三部电影中一以贯之“日式飞碟帽”的道具,真让人感觉三部电影是由坐着飞碟来地球的外星人拍的,既不懂历史也不懂电影。

不光这三部,纵观其他,港台导演在处理历史题材时表现出的无能和无德,堪比中国足球。

颇为遗憾的是我本人尚未读过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但就本片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在我心中建立了一种在人格方面无限接近现代女性的形象。

剧中她的人生粗略可分为三个阶段,“秦淮八艳”时期、与钱谦益神仙眷侣时期、清朝建立后两人隐居时期,柳如是在这三个阶段里基本都是人生赢家,从和他交往的男人身上就能看出。

柳如是出身卑贱,命运坎坷,先后被卖到大户人家做妾并人青楼为妓,但她热衷读书自学成才,喜欢女扮男装和复社、东林党人这些“公知”交往,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秦淮河畔自古温柔富贵乡,秦楼楚馆、章台柳巷当中不知有多少佳丽,能从这里面脱颖而出,柳如是花魁无疑,她看得上眼的男人,直接就是江南青年才俊人称“云间三子”之一的陈子龙的level。

陈子龙何等英雄自不必说,文章一流,而且是个敢拿刀枪带队伍和清军抵抗的人,因此柳如是自行赎身以求和他终老,奈何陈子龙畏人言不敢接纳她(这点上,陈子龙不如钱谦益)。

妓女赎身想来也耗费巨大,否则《绣春刀》里面沈炼就没必要铤而走险了,柳如是能给自己赎身,可见经济手段也非常了得;与陈子龙诀别后,她从杨影怜改名为柳隐,字如是,依旧喜欢和“公知”们来往,这其中的细节,电影用一个非常逗逼的“柳如是招婿群面江南才俊”情节一笔带过,这些都是在为遇到了江南文宗虞山钱牧斋(钱谦益)做准备。

柳如是和钱谦益的爱情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爱情top3级别的,后人实在难望其项背。

中国古代的婚姻在礼法制度下向来与爱情无关,大多只充当繁衍子女和社会稳定的工具,因此中国精英阶层(以文人为主)的心灵世界一直以来都需要有文化的高级妓女来抚慰,从杜牧到柳永再到蔡锷无不如此。

钱谦益遇到色艺双全的柳如是,柳如是见到一代文豪东林党魁的钱谦益,自然是一段佳话。

柳如是在杭州岳武穆祠写下“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宜堪愁”的诗句,在影片中被处理成两人初识的引子,加上崇祯十三年柳如是毅然女扮男装上门访钱谦益时“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前后几句诗,两位明眼人基本就已经发觉彼此遇到此生知己挚爱了。

崇祯十四年(1641),两人冲破家庭牢笼和社会的非议结为夫妻,钱谦益时年59岁,柳如是时年22岁。

婚礼时柳如是问:“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

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

”钱谦益报以三个坚定的“我不怕!

”柳如是直捣黄龙超级敢问,钱谦益义无反顾大气磅礴,这三句掷地有声的话从钱谦益嘴里说出来,那就是能让无数女子彻底缴械的大杀器,就连柳如是这样的巾帼英杰也不例外。

钱柳的举动是一种几乎还原了爱情本质的行为,相互倾心,与外界无关的赤裸裸的全方位彼此吸引,有爱情电光火石的起源和势不可挡的本能冲动。

钱谦益以形同原配的匹嫡之礼娶到柳如是,同时也收获了整一船沿路抗议他们伤风败俗的民众扔过来的各种垃圾。

婚后两人在“我闻室”里过神仙日子,实践着一种才子佳人整日做爱饮酒吟诗弹琴的生活,那种只有洒脱如钱柳的爱情才配享受的一种中国文人生活的顶级状态。

这就是柳如是的性格,快意恩仇、敢爱敢恨、独立自主、能力出众,集才女侠女美女于一身的女神级现象,尤其是在钱谦益变节降清之事对比之下,她基本可以封圣了。

昔日两人如胶似漆时曾共同期许清军南下时要共同上阵杀敌,以柳如是的性格,她真的想当梁红玉第二,但钱谦益的性格却不如此,他眼中史可法扬州城殉国的成本是屠城而死的十几万百姓,气节固然可敬,但人命更要紧,同时他心理惦记的是在明朝时因为官场倾轧而未尽的朝臣梦,他还要将自己的一身济世安民的本领展现出来,于是他推说水太冷而不愿和柳如是一起投江。

这时电影给了柳如是投江不同机位的特写慢镜头,映衬得钱谦益十分卑小,而到了柳如是怒视钱谦益削发变衣准备前往北京做官的场景,则直接给钱挂了猥琐可鄙的标签钉在耻辱柱上。

钱在赴京途中和前来送别的柳如是说自己已经成功劝说清廷重开科考,为天下保存了文脉。

钱穿清朝马褂留大辫子,柳如是女扮男装明朝服饰,这种矛盾违和的画面仿佛要毁灭他们的传奇爱情,正如柳所言:“我真是看错了你!

”如果是早年间拍伟光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柳如是》的故事到这句话就应该结束了,这样处理不算歪曲历史,充其量也只是选择性呈现的剪裁历史手法。

如果要故意歪曲以保持意识形态正确的话,柳如是应该和杜十娘一样怒沉百百宝箱自杀殉国,或者是和陈子龙一起举事反清。

本片比较忠实还原历史,依旧呈现了柳如是和钱谦益比较安详甜蜜的晚年生活,没有因为钱谦益的变节降清而将两人划清界限成为阶级敌人。

其实一心想着宰相的高位的钱谦益到京城后混得不好,只是个礼部侍郎的闲职,不免心寒。

远在西湖畔独居的柳如是频繁写信,劝他急流勇退,回乡纵情山水。

这些情节电影都是一笔带过,直接从西湖边两人重新开始的亚当夏娃式田园牧歌生活讲起。

1647年,抗清名士、柳的前男友陈子龙兵败被俘,投江壮烈殉国。

顺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产下一女,取名柳小照,钱谦益(时年65岁,龙精虎猛,老年得子)喜不胜收,但他因黄毓祺文字狱被株连,后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才得以免祸,而此后两人移居常熟红豆山庄。

表面上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暗中则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郑成功是钱的弟子,郑成功表字“大木”也是钱谦益所起(郑成功是日本人,大木……东尼大木……周杰伦,好吧,我想多了),剧中也有反映。

电影在处理结尾的时候,赋予这对神仙眷侣一个非常诗意的结局:钱谦益在八十三岁生日之际,在当年和柳如是手植的红豆树下飘然升仙、不知所终,柳如是遍寻不得。

紧接着剧情跳到现代,剧中主要演员在美术馆里瞻仰凭吊柳如是。

实际两人的结局比电影悲惨很多:晚年钱谦益生活无着,病入膏肓,盐台顾某登门求文三篇,答应给润笔一千两白银可做钱的丧葬费用。

此时钱谦益老到已经无力为文,只好求来访的黄宗羲(黄梨洲)代笔。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八十三岁的钱谦益病殁在杭州,他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仅相隔两个月,她悬梁自尽。

由于他晚年辞官后支持反清复明活动,他的诗文遭到禁毁,当局对他的评价也很负面,这一现象直到陈寅恪做《柳如是别传》方才扭转。

与漫长的中国历史相比,德艺双馨的柳如是虽然只被陈子龙、钱谦益等少数上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短暂霸占过,但她永远属于所有中国文人,永远是广大仰慕者的女神。

她色艺俱佳,书画双绝,有著作传世,是永远的超级偶像剧女主角;她快意恩仇,落拓不羁,女扮男装,写下“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宜堪愁”的战斗诗句,梦想着有将来能像梁红玉一样上马击狂胡,也是巾帼英雄;她更是有情有义的中国好人妻,在丈夫误入歧途之后能够及时教育引导,艰难岁月也不离不弃,成就难以超越的浪漫爱情和幸福婚姻。

超级偶像女主角、巾帼英雄、中国好人妻这样女神级存在的柳如是早已不在人世,但江湖上将永远飘荡着她的传说。

 5 ) 實在忍不住開個貼吐槽。。。。

剛開始看還想感歎簡直是業界良心……結論是,果然不能隨便立flag... 不吐槽劇情和歷史,不對歷史人物的人品做評判,僅僅從影片本身出發就槽點滿滿啊。。。

好好一出「正劇」,愣是看不下去啊。。。

枉費了相對來說還算是考究的服裝布景以及真心好聽的崑曲啊!!!

1 秦漢作為一個好演員,能不能給配個音啊。。。

港台腔分分鐘出戲啊。。。

2 對白要麼太現代,直白得要死,要麼生硬搬古語古詩。。。

現代的部分又刻意賣弄矯情。。。

3 英翻能上點心麼。。。

4 陳子龍黑化得簡直了。。。。

5 錢謙益和柳如是的感情進展如此之快,前面鋪墊不足,後面發展動因不夠,明明是二人心意相通彼此愛慕,搞得像錢是個眾叛親離的老色鬼一樣。。。。。

= ^ =6 實在是忍無可忍的床戲啊。。。

天然並不是大尺度床戲的反對者,然而床戲這種戲劇性極強的東西嚴重要分場合,尺度和效果都有嚴格的區別,然而這種不分輕重不分場合只為博眼球的做法在本劇里簡直丟人。。。

固然新影廠江河日下,然而節操掉成這樣我也是有點震驚。

7 結尾還有穿越是什麼鬼!!!

8 價值觀堪憂啊。。。

以柳如是為名而重點卻依然停留在八卦之上,柳的剛烈與氣節,對所愛之人的一往情深都被簡單化成了小三傍上了有才的老爺子然而同時對小鮮肉和舊情人戀戀不忘(雖然這個概括也極其粗暴但問題在於劇本的設定就關注這些八卦啊男情女愛啊……)對錢謙益的表達值得肯定,雖然其內心的矛盾糾結也沒有能夠充分表達,之後的反清復明似乎也不是本片重點(雖然如果只看片子依然想分分鐘拍死他。。。

),但秦漢的表演可圈可點,還好萬茜的表演還算正,服裝也幫忙不少,否則也是要狗血灑一地誒。。。

最後。

個人並不覺得開城門是壞事。

 6 ) 从钱谦益的选择说起

就这部电影而言,我觉得总体上还是可以的,不说别的,两位主演绝对对得起观众,而且万茜和秦汉正好也相差三十六岁,这不能不说选演员选得确实很用心。

虽然有一些不是很符合历史的情节,但是只要不过于吹毛求疵的话问题是不大的,主要是看电影之前一定要对那段历史以及那些人物有一些了解,否则别说汪然明、王修薇这些,怕是连黄宗羲、郑成功都认不出来。

相比于一些所谓主流的观点而言,这电影有点洗白钱谦益,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立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钱谦益不在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只去做自己认为对的或应该去做的事,这在他饱受世人非议以匹嫡之礼迎娶河东君就能看出,既然他不会在乎世人的眼光,又怎么会为了所谓的名节而殉国呢?

因而我觉得这是一处呼应。

其次,大明给了钱谦益什么,用他的话说是几十年的大好时光用于饮酒谈诗,危难关头才受推荐成为礼部尚书,根本没有机会大展宏图。

而钱谦益虽然先投降,但没有像其他旧同僚们对满清死心塌地,而是一直暗中联络反清力量并予以资助,可以说钱谦益对大明是仁至义尽了。

我做一个推断,或许钱谦益是这样规划的,先投降以使得满清放下对人民的屠刀,等满清的屠杀缓和之后再来组织有识之士抗清,这既减少了生灵涂炭,又保持了对满清的抗争,同时也没有把人民绑架在自己的政治诉求之上,这一点真的很伟大了。

而且他投降的两个条件,不杀百姓、恢复科举,真的考虑很深远的。

虽然他也去北京做了官,不过毕竟半年就告老还乡了,应该是清廷所迫或打入敌人内部去看看。

相比之下,柳如是虽然在文学上和钱谦益是知音,但他们的三观差别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就是柳如是不能无视世人的看法,这从她不甘心黑天半夜出嫁可以看出,因为她希望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认可。

因而在清军攻入南都后,她看重世人对她对钱谦益的看法,因而要一起殉国,这应该也是呼应的。

陈子龙也一样,不能无视世人的看法,因而不能娶出身“不好”的柳如是,所以后来他也在坚持抗争直至被俘,最终跳水殉国。

就钱柳的婚姻而言,钱肯定是承受了很大压力的,就拿现代社会来说,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有多少质疑和争议的声音?

何况翁帆还只是个比较普通的人,钱柳的婚姻类比现代更像是某顶级学者迎娶了某年龄相差很大的娱乐明星,这即使是现代这种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也不会很平静的,更何况是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所以一定程度讲,钱和柳都有一些男女平等的思想萌芽倾向,在那个时代是不容易的。

本片黑遍除黄宗羲外出现的几乎所有江南士子,就连打个酱油的马士英居然也不放过,人家毕竟殉国了,比那些投降满清为虎作伥又尽力诋毁前朝的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可笑的是,士人们只知道相互算计,崇祯时同僚来找钱谦益向他要钱,却不知他之前就被周延儒算计过;后来他们抗清,也来找钱谦益要钱;等钱谦益入狱了,那些他的前朝故交都躲起来了,或许这就是人的本性吧。

可是却是那个满清的探子商人叫索什么的运作救出了钱谦益,试看这个索某因识字不多被文人们嘲笑,在劝降钱谦益时钱也没正眼看他,可是他却没在乎这些。

蛮夷、商人,那些江南学子们看不起的人,他们却一丁点也比不上。

再说说那个郑成功,是不是宣传部门强加进来的,而且还单恋柳如是,这有点过了,好像有部叫《大英雄郑成功》还是什么的电视剧,貌似郑成功就和一个姓柳的江南名妓有一腿,不过肯定不是柳如是了,编剧从这开的脑洞?

而且郑成功说准备去台湾这段,这是为了政治正确?

最后那现代场景违和感太强,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去掉应该更好吧。

不过还好前面很多场景给力,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正白旗军队进南都,钱谦益等人跪在桥边顶着大雨迎接,顿时有一种文明被摧残了的感觉。

就现在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清朝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清朝给中国带来了落后,正是清朝的部族政治和落后的国家制度使得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的侵略,而且在此过程中清朝也在大大损害汉族的利益,在预备立宪中又要重新集权于满洲部族,因而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

但是就明末而言,那就是化外建奴对文明的摧残与侵略,不可否认,因为清朝“中国化”是康雍乾时期才逐步开始的事,况且,它们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又不知摧毁了多少中华文明。

 7 ) 一首青楼梦

【不是我的五分层次,打分为了平衡,至少7.5分吧】(有一个基本的知识点,青楼女子不等于娼也不等于妓,她们往往饱读诗书、极富文采,通常青楼女子都是以诗词国学名震京都、晓天下,说白了取决于她们实力高低的是才不是貌,更不是色,比如说唐朝的四大女词人有两位就是出身红尘,她们有选择爱情的权利,男子要想见她们一面需要通过打茶围和旗楼诗会等多重对于学识和品貌的考核。

)先说一下我眼中的青楼女子,实不相瞒,我真的有穿越机缘的话,我最希望自己成为的职业和身份就是古代的青楼女子。

她们贩卖的从来不是肉体,她们追求的而是更高级的东西,她们给予人文人的是爱与自由,如果没有平康坊的酒与墙、秦淮河的阵阵琵琶声响,世间不知道会少了多少的诗文佳作、绝世经典,在充满束缚与枷锁的一朝又一代,那样一群女子用柔弱的臂膀与花开无几时的好时光,拥抱了太多伤痕与冰冷的寒夜,忍受世俗的眼光与非议,她们富有文采、充满报复与家国情怀,留下了墨香与花开。

纵使美好易逝难得善终,但也不枉红袖添香的至美时光。

——影评分割线————我以下发我的所有评论,都是谨针对于影片的艺术形象。

并非历史人物。

#柳如是# 作为秦淮八艳之一,我对她的人生故事和轨迹有大体的了解。

所以我很了解这部影片有太多趋于美好的艺术展现和改写。

本篇的柳如是,虽委身于红尘,却腹有诗书、胸藏山河,面对家国,拥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虽生逢变革乱世,国家飘零,幸而明达通透,立身于百姓生活,在天下既定下不愚忠,不为自己的意难平,去刻意引发战祸。

懂得进退,在爱情中沉沦不沉溺,在明知没有好结果的时候,能够及时退却,是个顶顶聪明的女人。

颇富文才,懂得欣赏景色,安于平淡。

性格中也有勇毅决绝的一面,珍爱生命,却不苟活。

在时代飘摇的大环境下,像她这样一个充满血性和爱国志气的人,一定有太多的愤懑和无奈。

但很多时候个人力量没有办法改变。

能够保存本心,就让人值得敬佩了。

最让我羡慕的是我一个愚钝的人可以明确她得到了两次真情,一次是三句的我不怕。

一次是书稿和血帕。

最后的结局也是难得的白发相守,女儿绕膝,恰好桃花也结果了。

在他八十岁生辰的时候,成为了最美好的礼物这个柳如是堪称完美女人,命运算是厚爱,此生如此,虽谈不上绝对的美满,但也值得尘世一遭。

#万茜# 上次我见她的剧,还是一个报效家国,决绝勇敢的女将军。

眉目间充满灵气,面对爱情也是磊落通达。

这次万茜的表现非常成功,形象上瘦削清丽,气质上婉约柔美,还有一些不让易让人察觉的妩媚。

表演上情绪流露恰到好处。

情感爆发,符合理据,引人共情。

#冯绍峰# 这是我第二次看他演小众文艺片儿,上一部《黄金时代》,他扮演男主角萧军,两部戏都没让我入戏,我真是不知道他表演哪儿不好,不过这次有那么一点点小感触,就是他有的情绪表达太过用力了。

而且他的眼神传递不出情绪和内容。

就是明确他在演人物。

而且演的也不尽人意。

我很开心他能接一部又一部小众文艺片儿。

我希望他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磨砺演技。

我相信如果他坚持的话也会很不错的。

#秦汉# 我是看了演员表才知道这个演员是秦汉老师,他的表演很棒。

我很入戏。

这部电影的场景画面,有好几个镜头,极富美感。

我也不知道是应该表扬导演,摄影还是道具,不仅做到古色古香。

看了让人从中体验到一种很高级的有质感的美的享受,点赞👍 顺便多说一嘴,现在有很多大导演拍一些历史片儿,为了体现匠心。

耗时数年,打造一个非常华丽的场景。

我非常感谢在现在市场这么浮躁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求极致的导演。

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如果电影的剧情不让人满意的话。

我不觉得是一个真正可以谈得上的优秀的电影,我觉得剧情还是一个电影的根本。

场景和道具上的华美都只是加分项。

像是本部影片,场景很简朴,少见浮华之物,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风雨飘摇,女主角跌宕起伏命运。

让我看着很舒服。

 8 ) 《柳如是》——风尘中的波澜人生

一、第一次到南京,慕名去夫子庙闲逛,举目看来,不是李宁特步班尼路,便是小吃火锅咖啡馆,与全国各处商业步行街一般无二。

正略有失望之时,忽然前方一片开阔,庄正的文庙前坪,高耸的牌坊上高书四个大字——“天下文枢”,而前方,一条极秀美的小河如玉带般横亘。

河上有小舟泛波,河边有游客驻足。

再往前趟步走过一个步行石桥,一线灰砖白瓦的仿古建筑耸立岸边,不经意间瞥见“乌衣巷”三个字,顿时,六朝古都、金陵故国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秦淮河,自然是秦淮河。

只有这天下第一等的风流地,才当得起江南半壁的文脉所在,才衬得出八艳名伶的绝代情仇。

乱世出英豪,末世出忠臣,文臣武将们自有他们的舞台,可唯有南明的乱局中,几个女子抢去了世人的目光。

秦淮八艳中,李香君有血染桃花扇的刚烈、董小宛有素手调董糖的可人,陈圆圆更是让她的男人冲冠一怒,用美色颠覆了天下,但我始终认为,柳如是才是最有故事的那一位。

所以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建国后创作极不自由的年代,在自己眼盲体衰的晚年,用十年时间撰成心血之作——《柳如是别传》。

河东君的魅力,在身后三百年又让另一位大儒沉醉。

二、电影《柳如是》的诞生,并不是那么商业化的产物。

出品双方是央视新影制作中心和江苏常熟地方政府。

比起宁、扬、苏、杭这些人杰地灵的江南名邑,常熟算不上名人辈出,最为知名也最具话题性的,无非钱谦益与柳如是的故事。

于常熟,这是一次对地方文化和旅游的宣传,前几年,当地政府已斥资将二人曾经生活过的拂水山庄和红豆山庄修葺重建,显见对此早有规划。

于新影中心,却有些像一篇命题作文。

没有了那么强烈的票房欲望,反倒有了更多艺术的施展空间。

导演没有采用戏说的态度——虽然那样会有更多的空间来安排各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八卦和囧事,而是严格的以《柳如是别传》为基础,节选出一代名妓柳如是一生中或闪光、或凄凉的重要片段,用散文般的叙事节奏,讲述出虽然有些碎片化,却又串起大历史的优美故事。

比起导演和编剧,我更想把最高的礼赞送给本片的服装、美术等技术性工作者,他们的努力体现在那一件件充满时代韵律的服装上,体现在一件件不无古朴气息的道具布景上。

晚明的生活氛围被很好的搬入影片之中,也让《柳如是》成为华语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在细节上无可挑剔的作品。

全篇以节气分段,串起柳如是传奇而壮阔的一声。

节气的变化,似乎昭示着人生如四季轮回,枯荣自有天定。

从幼时的落入教坊、习得一身取悦他人的本领;到辗转风尘,名动秦淮。

夺魁花榜状元;对陈子龙,她虽是错付真爱,却又不失为慧眼独具;而对钱谦益,尽管年纪悬殊,可两人却是以文交心,忘年真恋,相扶相沫,在乱世中苟度残生。

在她个人命运的沉浮间,明清两朝更迭的大历史犹抱琵琶,却又脉络清晰。

电影并未刻意渲染战争和异族入侵的镜头,但主角身上每一次命运的转折,已经昭示了时代的变迁。

钱谦益跪门献城与削发蓄辫,汉家天下和儒学道统轰然倾塌,而他的出仕、入狱,尽管轻描淡写,有心人却大可结合史料,读出当年时局的惊心动魄,和个人在其中的身不由己、浮萍随波。

中国自古不乏青楼才女,如李师师之辈,让九五至尊也成为了入幕之宾。

柳如是虽然才情纵横,诗文俱佳,但更让她闻名的,却是其独立、自强和爱国的一面。

按照现代语境,柳如是无疑具有女权主义倾向。

她虽然沦落风尘,但却全无烟花女子腌臜自晦的举动,反倒因这个身份而少了礼教的舒服,如同男子般与名士交往,博得秦淮艳名。

同是秦淮八艳,她绝不愿似董小宛般,深夜偷偷一顶红轿送入人家府中,而定要光天化日,明媒正娶。

她也不需像寇白门那样,用一场奢靡高调的婚礼向全城叫嚣,她只要自己的男人才高八斗,再加上用心待她,于心足矣。

至于被传颂至今的爱国情操,我倒以为可以以这样的角度理解。

饱读诗书的柳如是,从不将自己视为纤弱女子,而以儒教弟子自居。

换句话说,她信奉的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所以在国破家亡时,她才比丈夫更加视死如归。

月下投江成为千古佳话,而连带着让钱谦益的“怕水太凉”成为千古笑谈。

其实钱谦益贵为东南文宗、东林党魁,又是南明朝廷的礼部尚书,显然他需要考虑的东西,比柳如是要多得多。

数百年来,他背负着贪生怕死的骂名,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甚至成为了衬托柳如是大义凛然的丑角。

但他不是侯方域,他的软弱和妥协,有着正当的理由。

开门献城,是为了避免如扬州般的血流成河,出仕异族,是为了文脉延续。

当然不可否定,钱有着贪生怕死的考量,但之后他暗资陈子龙,力劝郑成功,抛却家财与一张老脸,为抗清奔波,也算是将功赎过,可以抹去那一段失节的罪孽了。

有人说,陈寅恪老先生写《柳如是别传》,看似以柳为主角,其实他真正想写的,却是钱谦益,是一代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之际的选择与境遇。

此说不无道理,若说陈以钱自寓或自嘲,也算恰如其分,至少二人都有着相似的贫病而亡的结局。

但影片的最后,却选择抹去了钱、柳二人的终篇。

那种英雄气短的悲歌,或许确实与全片的气质不甚吻合,但电影在柳如是一段盖棺定论般自白后戛然而止,却显得有些仓促和不完整。

特别是引发较大争议的“穿越式结局”,不但明显看出对《步步惊心》的模仿痕迹,也让观众大感不伦不类。

我揣测,导演的意图或许是想表达“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多沧桑”的历史变迁感,这种表达方式却很是值得商榷。

但不管如何,《柳如是》这部投资不大、阵容也算不上鼎盛的小众电影,已经带给我足够的惊喜,也为那些看似豪华的大片上了一课——不是只有从大处着手才能 成就好电影,从小处着眼,将细节做精,才是经典诞生的不二王道。

 9 ) 哀明

整个影片细节做得到位,而且也有江南那细雨绵绵,靡靡之音的感觉。

可能和大环境有关,对于满清入关的描写有些刻意的回避,并有意把这件事情归结为改朝换代,自然更迭。

更是让一个群众演员来打圆场说“我们老百姓不管谁当皇帝,看明朝和清朝斗像看戏一样。

” 确实,中国人不在意皇帝是谁,可并不代表他们就一点立场和信仰都没有,中国人信家族,信祖先。

明亡亡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在异族的铁蹄下,这个曾经华美儒雅的民族遭受了千年未有的变革,甚至于面目全非。

诚然,很多江南的地区或明朝的大臣因为希望苟生,或者存有保全家人朋友性命的欲望而投降清朝。

阴险的满洲八旗利用者汉人的孱弱,妄图彻底击碎因华夷之辨而根植于汉人心目中的优越感。

他们用剃发易服这种野蛮的强制手段彻底改变了华夏族延续几千年的外型特征。

最为注重文化传承的华夏族瞬间般丧失了与祖先的相似性,华夏的根基从视觉角度发生了严重的动摇。

再次,清王朝的文字狱更是切断了华夏族的气节和已然顺应时代而进步的汉文化及其诉求。

他们再次把华夏拉回了等级森严的框架中,并且这一次,加上了前所未有的奴性气质。

终清一朝,多少见风使舵和善用手腕的小人,软骨头,汉奸当道,真正有正义感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士大夫多归隐山林。

无数起义都破天荒地打着恢复前朝的口号,无论明朝有多么腐朽。

这样的满清还能祈望他有所作为吗?

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到底是“几千年封建没落的制度”还是因为满清的特殊性,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历史烟云散去,即便是主旋律的笼罩下,我也不认为应该将历史模糊地甚至歪曲地处理。

华夏族需要文艺复兴,需要找寻根基和凝聚力。

这并不影响它在现今的社会与其他族群的求同存异。

历史一直都在,任何为了满足当前利益而对历史做出的篡改只会在千年后,被后人当做又一段贻笑大方的历史。

 10 ) 穿越的历史想象·消费女性

如何用电影呈现一段复杂的历史,如果按陈寅恪那样用细致缜密的考据功夫来做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好发挥想象力极尽虚构之能事。

但虚构的重点在哪儿,如何虚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

所以,它与当时的真实历史是两码事,我们只能就电影本身的表现来谈。

为了让纷繁复杂的历史清晰地呈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减法,不用太多刻意的描绘,而用“对比”这简单的方式就让人物性格更加明朗。

于是,在这部电影中,处处可见“对比”之处:1、陈子龙与钱谦益的对比。

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商业片,那就必须照顾普通观众的口味,将柳如是与陈子龙、钱谦益的爱情作为主线,时代、战争、乱离只是作为背景。

陈子龙虽潇洒飘逸却畏惧人言,钱谦益满腹文章又挑战世俗,一个年轻,一个年老,柳如是对二人均情深义厚,让人感慨。

后期钱谦益与大木(郑成功)又形成对比,一个对清廷俯首称臣不能满足柳如是做梁红玉的心愿,一个誓死抵抗与柳如是的大节心心相映。

2、柳如是与青楼姐妹的对比。

刚出场时,青楼姐妹在众文士面前极力表现,柳如是端庄矜持却最终赢得花魁。

在爱情中,柳如是的坚贞气节、女性意识的觉醒又是导演格外推崇的,这在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一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对比,前面是柳如是在青楼的姐妹夜晚出嫁,新郎官畏畏缩缩、姐妹们大失所望心情复杂的情节。

3、钱谦益与当时文人、高官的对比。

在众多文人雅士在青楼观看女子表演定级别时,钱谦益却在独饮闷酒大喊“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

与钱谦益同时期的人物着墨并不多,但他们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承担爱国责任与乐享儿女私情的对比无时不在,他们成为钱谦益抉择时的对照。

如钱谦益献城后,阮大铖略带伤感地请他做当世田横立志抗清,之后又通过茶馆老板之口道出阮大铖的结局:降清后做了大官又被杀——钱谦益抉择的复杂性凸显了出来。

说到此处,突然感到,这部电影虽然想表现柳如是的女性意识觉醒,但电影的结果让是让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在消费柳如是,几个床戏镜头倒没什么,但钱谦益将酒倒在柳如是的裸背上用布满胡须的老嘴舔舐、在柳如是裸背上作画,这不可能是历史中钱谦益的性趣,而恰恰是导演刻意或者强制加进去的消费品。

另外,柳如是给水兵鼓舞士气,用的理由是敌军将戕害美人,自古英雄爱美人,官兵们都是英雄所以要为了保护女人奋勇杀敌——让观众一方面受到气节的鼓舞,另一方面得到意淫的享受。

它表面上是想做女性独立自由的文章,却逃不脱男性主导的审美意识的牵绊。

结尾的穿越情节更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明显是流行电视剧的桥段,大有狗尾续貂之嫌。

《柳如是》短评

画面美,编剧作死!

5分钟前
  • 桑离
  • 还行

糙的地方很糙,好的地方真好,片尾动人。头一次领略到万茜的美。

9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2012July25,吴中路,DVD。诧异发现还有一部柳如是的电影,这题材很难拍,商业价值也不会太大。作者应该是喜欢这个时代,也有些文化理想的。可惜整部片子太零碎,剧本弱了,也没有拍出秦淮八艳的韵味,更像把夜店里的女孩直接套上古装!

14分钟前
  • 骑马的丁丁
  • 还行

柳如是的女儿喊她妈妈 太雷人了

17分钟前
  • 还行

浮生如梦

19分钟前
  • Himno
  • 推荐

洗涤灵魂

22分钟前
  • 恋爱脑
  • 力荐

三星给万茜,一星给还原。太美,一步一摇都像是明代仕女图里抠下来的影像,万茜的脸型,身段,眉眼,烟媚的笑容和克制的泪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流水账一样的剧情也阻止不了我想在这部电影里天长地久的愿望。

23分钟前
  • 沉木
  • 推荐

抱着临睡前找点风流感觉的念头看了号称诚意之作的柳如是,结果tmd雷的睡不着了。。一帮没有一点台词基本功更不会表演的演员,幻灯片一样的剧情,烂到家的女文青风台词,完全没有行动逻辑精神分裂的人物,最后还有郑成功叫着“如是姐”邀请师母私奔的原子弹——你画面衣服人物再好看也不能要命吧!!

26分钟前
  • 北溟客
  • 较差

服饰和画面都很美,这种传记用心拍还是能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万茜,淡淡的气质就像一株空谷的幽兰。

30分钟前
  • 江湖里的一只鱼
  • 推荐

我无法形容这部片子有多摧毁我这么多年来对柳如是的执着。

35分钟前
  • Carpe Diem
  • 很差

柳如是不够英气啊…秦汉演钱谦益倒是感觉还不错…就是那口音…敢不敢找个配音……结局把我雷疯了……

38分钟前
  • 臭鸡蛋君
  • 较差

从古到今,宋思明类型的男人果然都是极具市场的。

43分钟前
  • 李洛克の下忍
  • 推荐

小冯是打酱油的。女主长得好像董洁+徐静蕾啊。

44分钟前
  • 源源
  • 还行

真心搞不懂为毛要来个穿越的片尾。故事轮廓很好,可是拍的走马观花草草了事,淡很了

45分钟前
  • 甜猫麻麻
  • 还行

同陈子龙那一段情真让人感慨,自古江南多才子,自古才子多薄幸。风花雪月饮酒作诗尚可,托终身难。

46分钟前
  • 小满
  • 较差

如是我闻 太正经了

48分钟前
  • 一个人旅行
  • 还行

比金陵13之类好的多,只有吟诗,没有淫湿。

51分钟前
  • pkaq
  • 推荐

传记性质的电影,更适合电视剧吧!给女主赞个

53分钟前
  • 禾希食反
  • 还行

感觉就是电视台拍的记录片,还没法让人入戏。想找到当年风骨,难啊。我以为前面就够搞笑了,直到结尾直接瞎眼,摔!

56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较差

风骨嶒峻柳如是。电影是景美人美,可惜叙事芜杂,演技生硬。

60分钟前
  • 兆龍他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