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没注意看,昨晚老公龇着牙在看,然后推荐我看一段……真是相见恨晚啊,虽然我也觉得这姑娘有时候过于神经质,以至于有的地方没看出笑点来,但是畅快大笑的地方实在不少,孩子拖地,ipad菜板,汗味手帕……这绝对是我的菜!
纳入囊中,以后每周准时盯着看!
我的美剧菜单里有加了个新成员!
绝望主妇,生活大爆炸,犯罪心理,犯罪现场调查,屌丝女士!
笑点比较低,冷的比较少。
要的就是疯狂,可能这位炸弹妞反应了,现代大众内心深处在大庭广众下恶搞一下的意淫。
满足了有些时候的疯狂想法的人,只是作为一种慰藉而已。
汪汪。
看了吊丝女士后 无意看到了关于女主角Martina Hill的采访 原来话说在德国他们所要表现的是一种新时代的女性 他们有时会范二 但是她们坚强勇敢。
以为吊丝女士Martina Hill只是一个平凡的30多岁的已婚女士 可能是某某公司的某个亚历山大的普通员工 只是自己兴趣爱好而拍的一些小短剧。
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会让我更加敬佩Martina。
事实上 从我个人的角度 站在我个人的观点 我一直认为 高富帅 是讽刺 而吊丝 才是王道 吊丝出英雄!
决定生活的只是对生活的态度 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2013年7月14日写看完《屌丝男士》后才决定对它所“致敬”的这部德国情景剧进行了解的,果然很多情景都被“致敬”了。
感觉还是文化的差异吧,就像看国外文学小说一样,即使你很认真地看,但有很多情节你还是会理解不了,说个简单的例子,你去跟西方人说孙悟空,他们会认为那不过是一只猴子,根本不懂这只神一般的猴子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而对于其它国家的国情、政治、神话都是文学作品中解读的障碍,所以我很佩服翻译的人,不是会说两句外语就行了,对那个国家的综合文化必须非常理解,才能翻译得好。
其实《Knaller Frauen》翻译成“屌丝”个人认为并不贴切,在中国,具备了“穷、丑、矮、矬、呆、胖、撸”的人可称为屌丝,那德国女士又具备了哪项呢?
文化、生活习俗、社会环境等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度,中国人发明的词汇“屌丝”只是中国某个阶层那些人适用这个名字,可德国这个阶层的女人和“屌”有什么关系,何况她扮演的生活角色跨度很大。
她简直就是中国的白富美了,何“屌”之有?
不过总觉得看一个长得端庄优雅的德国女人发癫扮疯子,而且随时性起就来,还是非常不习惯的,个别笑点也看不懂,不像国内自己拍的闹剧,可能单是一首《最炫民族风》响起来,就能会心一笑了。
所以,目前还没有兴趣接着看第二季。
是有些重口,但是欧洲的嘛都可以理解,英剧也这样、跟憨豆是不一样的、不过,我的笑点可能真的低吧、反正,我是嘿嘿地笑了、有些人喷它、有些人捧它,我真的挺喜欢它,是奇葩了些、但是,跟闺蜜一起约出来吃饭、跟孩子讲故事、在公司里上班、与男友约会神马的、在家做饭打扫、平时去跑跑步做做瑜伽、与父母一起吃饭聊天.........她的生活奇葩着,恶搞着,但也简单着,有着亲人、有着爱人、有着朋友、有着工作、有着自己的生活,她也活得忒童话了吧!!!!
这个快乐的主妇,这样奇葩简单的生活,很温暖,很简单,就够了。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这样翻译的。
在德国,‘疯狂女士’是很坚强的女性。
她们能够抬头挺胸闯世界,虽然有时比较滑稽可笑,甚至很‘二’。
但她们都有非常强大的个性,毫不软弱。
剧中的这些角色虽然很滑稽,但她们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不需要帮助。
她们中的许多人像大部分德国女性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编剧\主演 玛蒂娜.希尔(Martina Hill)这部超级爆笑的德式喜剧,看似无厘头爆笑,实际上,却能从中看出在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化与女性的改变和觉醒。
一、女性主角,女性视角毫无疑问,本剧的成功与第一主角玛蒂娜.希尔功不可没。
和别的剧集不同,本剧完全可以说是玛蒂娜.希尔的个人表演天赋展示剧集,窈窕的身材,姣好的面容,柔软的肢体,和剧集的神经质气质南辕北辙,观众很难想象充满想象力和爆发力的她在下一个街角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她的下一个表情往往让人惊异与捧腹。
因此,她也被人和英国常青剧集《憨豆先生》男主角“憨豆先生”相提并论,被誉为“女版憨豆”。
和《憨豆先生》以憨豆先生深居简出的大男孩角度不同的是,本片是完全以女性视角展开,且更加摩登及社会化,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女主角的癫狂与尴尬被加上了社会化背景,这些事就发生在卧室里、咖啡馆、夜店、街角、办公室,主角常常在工作、度假、约会、带孩子,观众很容易在女主角身上发现自己、朋友、同事的影子。
《炸弹女》与《憨豆先生》的另一区别在于,《憨豆先生》自始至终主角身份设定是一致的、贯穿的,而《炸弹女》与其说是一部电视剧,倒更不如说是一部笑话集锦,二十分钟一集的篇幅中,每一分钟相同面容的女主角可能会有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名字,且导演为了故意加深这种碎片化的印象,有意识的将个别笑话故事剪开,穿插在其他小故事里。
二、家庭生活的束缚:长不大的女儿和充满愤怒的母亲女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也只有在父母面前,炸弹女才算稍有收敛。
与其说在父母面前她叫“炸弹女”,不如说,在她面前,他们是她的“炸弹父母”。
虽然已经三十六岁,可是炸弹女坐车时仍然要系上儿童安全带,吃饭时忍受父母的指指点点,被父母干涉交往的对象。
甚至父母会在中途停车抱女儿在草丛里方便。
看到年迈母亲抱住长大的女儿那吃力的样子,女性们不禁扼腕,为什么她不愿放开手呢?
“不愿放手”是父母对女儿监护权拥有的满足感,他们否认自己的女儿已经成年,否认她可以体验这个世界,否认自己的衰老,始终认为“她”还是自己心目中那个穿着公主裙、搂着洋娃娃的“社会属性”。
在孩子面前,炸弹女颠覆了传统定义中的“母亲”形象。
这与孩子无关,是她对自己“母亲”身份的不认同。
无论孩子男女、年龄,无论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她都对孩子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漫不经心,有的时候甚至会有发泄式的恶作剧。
怀孕时抵制那些虚伪赞扬她子宫的朋友;生育时恶毒的诅咒;喂奶时找不到自己的婴儿;让婴儿穿上抹布擦地;恐吓手淫的儿子;将女儿的头按在土豆泥里。。。
也许这一切不满与束缚都可以用她对兴高采烈地向她形容今天在学校一天愉快生活的女儿的话来解释:“你今年八岁,抓紧时间吧,高兴不了几个月了。
之后你就开始长痘,他们跟你说成年之后就会好都是骗人的。
当你对你的第一个男朋友示好,他就凑到你的鼻子跟前来了。
之后的操蛋男朋友会让你意外怀孕,事业没开始就结束了,生活灰暗一团糟。
”三、工作中的局限:女性员工的苦恼描述炸弹女在工作中的片段,通常顾左右而言他。
在工作场景中,她很少认真的工作,不是百无聊赖的和女同事讨论新来的同事,就是万念俱灰的玩文具。
她出现在咖啡机前比出现在办公桌前还要多。
女性在事业中,不仅要面对工作的挑战,也要提防同事的性侵扰,不仅要兼顾事业与家庭,也要时时关照同事感情。
如此严肃与无趣,难怪炸弹女要时时抓狂。
四、两性关系的迷局:永远的被动者比起在办公室的萎靡,在两性关系中,炸弹女似乎更得心应手。
得益于自身外在条件的优越,玛蒂娜.希尔三十六岁高龄驾驭性感迷离的角色仍游刃有余。
她时常出现在餐厅和夜店,对着对桌男性钩眉搭眼。
虽然最终总是以出丑为结局,但她仍然逆转了女性的被动地位,以充满侵略性的主动形象表现新的女性形象。
在面对婚姻关系时,以炸弹女为代表的新女性仍然要考虑父母和子女(如果有的话)的意见,选择的余地仍旧受限。
在婚礼场合,她常常表现的闷闷不乐,如果是她自己的婚礼,更糟糕的是,她一定会搞砸。
新郎永远是无言的沉在背景之中,并不突出。
在家庭关系中,她用录音机抗议家庭聚餐中虚伪的赞美、夫妻朋友聚会时,她的丈夫总是赞美她,让她出尽风头、在面对婴儿时,“丈夫”根本就是隐形角色。
五、女权意识的觉醒:身份反转与同性恋如果说本剧含有女权意识,则表现在炸弹女的社会身份反转与对女同性恋的描述上。
在本剧中,女性是坚强的、勇敢的、主动的,而男性是物化的、软弱的、被动的。
最直观体现男性和女性身份调换,被“物化”的,是这样一个桥段:炸弹女拉开衣柜,里面像挂衣服一样整整齐齐直直挺挺站着成排的裸男,高矮、胖瘦不一,一动不动,等待被炸弹女挑选。
炸弹女趾高气昂地一边随意拨弄他们,一边自言自语道:“太苍白了。
”就像在挑衣服一样。
最后实在无可奈何,才叹下一口气,随手抓出一个,勉强带走。
整个过程,自始至终,男性都沉默不语,像一排专属于女性的用品,和衣服没有多大区别。
女性们在公共场所随意挑逗男性,当着不忠的男人的面,和她的老婆耻笑她,最后完全忽略了男人。
在所有的一切行为中,女性充满侵略性、主动性,她们简直和男性的社会形象调转了。
再看片中寻找的几位主演,除了炸弹女,另外两位女性都是身材健康,短头发,说话声线较粗,而且她们常常运动,热爱拳击这种高强度侵略性运动。
而男性角色一个矮小软弱,一个粗壮猥琐,更是人类进化至今的历史调侃。
男性角色在剧中,大多滑稽可笑。
他们常常作为背景或道具出现。
他们是“被“勾引者、“被”施暴者,”被“挑选者。
男女身份的倒转还不够,本剧还大胆体现了女同性恋题材。
虽然片段不多,但是仍然有细致的口头描述和大胆的身体动作。
如同第一集开始,炸弹女抓住一个男路人施以男性化性挑逗,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猎奇效果,《炸弹女》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形象,侧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独立、坚强和幽默感。
提起德国你会想到那个关键词?
严谨,刻板,或是一丝不苟?
如果是,好吧,拜托你进入搜狐电视剧频道,点击传播分享排行榜里的《屌丝女士》,就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CONVERSE!所谓“天雷滚滚来,外焦里不嫩”是也。
《屌丝女士》是一档类似于情景剧的德国喜剧小品,只播出了第一季,8集的剧情虽然短,但丝毫不影响点击率的持续攀升。
有人说这个女主是女版憨豆,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可比性,憨豆先生的特点是“憨”,屌丝女士的特点是“屌”,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其自嗨耍贱的想象力和行动力简直登峰造极,俨然一朵怒放的奇葩,还不带绿叶衬的。
第一集女主一出场,金发碧眼,高挑苗条,蓝呢中式排扣大衣时尚率性,戴着耳麦哼着歌雀跃在马路上,谁知这妞一看到路边有个男人弯腰系鞋带就不怀好意甩开臂膀开始调戏,其动作也娴熟,其游刃也有余,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一定目瞪口呆。
淡定,亲,亮点还在后面。
先是找内裤的一段就把人雷得七窍生烟,接着有接吻治咳嗽,把小孩丢进垃圾桶,还有婚礼、酒吧调情、朋友聚会、做家务等等各种爆笑情节,亮点不断,三俗无限,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此前一说起德国人,我就立马会想起纳粹军队里身着精美军装风衣的冷面军官,要么就是爱因斯坦,马克思,巴赫这些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照片上共有的严肃表情和浓密胡须,没想到日耳曼民族也这么具有娱乐精神,只不过口味浓重的黑色幽默很让人怀疑这女屌丝的三叉神经是不是出现了排列错位,绝对一脑残人士中的战斗机。
坦白说,一开始我很奇怪这种过于恶俗的剧怎么会搬上荧幕,居然还相当受欢迎,中国观众的品位都怎么了?
这能和《生活大爆炸》相比么(第一二季还不错,后面就开始加速度往三俗的路子上走),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于是仔细分析之:先说剧情。
都是生活场景,与传统的情景剧不同,《屌》剧的情节前后无连接,像是一连串的小品组合在一起,每一集都是小品随机串联。
女主角的身份也不断在变化——女儿、妻子、母亲、OL、新娘,其他配角在各个小品里都扮演着不同角色。
剧情完全打乱时间顺序,任意从不同时空来表现女主的生活,充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人公的身上,演员的表演成了关键。
所涉及的话题——恋爱、婚姻、性、养育子女、交通出行、搭讪调情、健身房锻炼、与同事相处、成年女与父母的矛盾等等。
这些与中国的都市白领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受年轻人欢迎。
这里插个话,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亲子矛盾碰撞的内容,女主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甩开,要么就是当物品使用,而年老的父母总把成年的女儿当幼儿,当然戏剧里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出德国的社会现象:成长环境、生活节奏和思维方式变化的影响,使现在的年轻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付出,无论是时间和耐心,都大大缩水,而上一代人对子女的过分关爱也令人头疼,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只有5岁,难怪现在的人心理发育越来越落后于生理发育。
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屡见不鲜,能够产生共鸣也是理所当然。
再说表演。
Claus Dieter Clausnitzer真是把Martina Hill这个女流氓演得淋漓尽致,一举一动不离“贱”字,二愣疯贱,方显屌丝本色。
难以想象,一个身材匀称的美女还真是豁得出去,放下身架自毁自贱,频繁做出各种扭曲表情,演技夸张却又浑然天成,总是自然地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举动,调戏起人来不雷死人不偿命,被人调戏时镇定自若将计就计。
总之,任何情况下都能成功Hold住全场,我只能感叹——真是人至贱则无敌啊最后是剪辑。
常常一个场景没放完就马上切换到另一场景,然后再切换回来,蒙太奇的戏剧化功能得到充分利用,完全不按逻辑叙事。
当你在纳闷:“这剪辑师的脑袋瓜子是不是被门挤了”的时候,蒙太奇的效果就达到了。
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只有通过不断的场景切换才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而且,这种刻意制造的混乱让本来就荒诞可笑的剧情更加充满戏剧性。
现在能明白《屌》剧受欢迎的原因了吧。
真的屌丝,敢于正视邪恶的思想,敢于直面猥琐的内心。
谁能说Martina的所作所为不是反映出了广大女性同胞的心声?
把众女士只敢在大脑里幻想的疯狂场景搬到台面上来,展示在观众面前,勇气可嘉。
在Martina的世界里,男人成了女人的玩物,被耍,被调戏,被占便宜,女人是世界的主导者,霸气十足,不知女权主义者看了会作何感想。
屌丝作为社会的大众群体,生活已然艰难不易,讨好谁也不如讨好自己,豁出去放纵一回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二也好,愣也好,疯也好,贱也好,抛开对他人生活的羡慕嫉妒恨,从自嘲中求解脱,坦然接受,坦然面对,人生潇洒走一回,将屌丝精神贯彻到底。
这一点,Martina Hill做到了,所以她是屌丝女神。
最后,让我们来回忆一遍女神的经典动作——前情提要:和别人讲价中(对话)路人X:多少钱?
M:一百万美元。
路人X:什么,你再说一遍?
M:一百万美元。
路人X:你疯了吧!
M(嘴唇紧密,朝对方竖起中指,眼神犀利!
)屌丝精神的全部精华都蕴含在这个动作里:“我是屌丝我怕谁!
”
哎哟喂谢谢你这个二逼的女生陪我度过了这么些个无聊的日子有人说你恶俗 有人说你傻逼 我也这么觉得 但是要是你不恶俗不傻逼 我还看这电视剧搞毛啊!!
屌丝 那也是有着自己的精神的有精神就要有精神偶像的有偶像的话你就是了你的每个表情 都足以秒杀龚琳娜你的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因为有你 他们有了非凡的勇气假如有一天我变得高雅了我也不会弃你而去那时在我眼中 你不再是一个屌丝 而是一个率真的人笑得开心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喜剧有一个特点能让人笑 但是不像悲剧一样刻骨铭心也许某一天起床 人们就忘了你但是 也许有一天 我会在超市遇到耍双截棍的你会被你击中下体那痛感让我记起 二,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受不了很多美剧:故弄玄虚,泡沫丰富。
但是这部剧让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被打乱的时候,在这种时候不管我们如何维持自己的优雅,在内心深处都会有想要想骂人、暴力发泄的欲求。
只是这部电视剧把这些通过夸张的形体语言把人真实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出来。
我会一直追这部剧,因为它是如此可爱。
屌絲這個詞兒自打火了以來一直被用來形容各路挫人,人們自嘲自己工作、戀愛、家庭、學業失敗,人生灰暗也喜歡嗷嚎一聲“老子就是個屌絲啊!
”但是你們真的懂屌絲的精華么,你們真的明白屌絲和一個矮挫丑的區別么!
如劇中女主,絕對不矮,一雙芭比式屌亂比例的修長美腿,絕對不挫,可能年齡稍大,但尚屬氣質美女,絕對不丑,單獨從五官來看,可以稱得上精緻,妝容也比較乾淨不臟。
那麼爾等鼠輩還敢稱她為屌絲,是啊,因為作為一個屌絲,不一定矮,不一定挫,不一定丑,但是一定很屌!
女主的精華所在,也是搞笑所在,更是雷點所在,就是她的屌勁兒。
完全把周圍人無視掉,自顧的沉浸在自己屌勁兒十足的純行為藝術世界中,選擇性記憶和遺忘周圍人的話,她眼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可以揩油佔便宜的猛男型男,一種是像蒼蠅一樣討厭無聊無趣又麻煩的正常人。
豆瓣把這部德劇翻譯成了“屌絲女士”,但是其實女主完全可以被稱為屌絲女王,女王范兒逼人,甚至屌絲女神也未嘗不可絕不誇大。
所以凡人啊,在女神分开的雙腿下顫抖吧。
she is dior's ,u no law straight see!!!!!!
我糖加太多啦?!!我加了太多糖?!!你说我糖加的多!?!!啊啊啊!!!我加了太多糖?!!!!!!!!(笑倒在地
太傻逼了,无聊看看消遣不错,最后几集无聊
各种荤。。美女卖傻还是挺可怕的。。
找东西那幕 哈哈哈哈哈
这种屎尿屁 实在不知道好在哪
拼尺度,David Fincher 有编剧诶。到最后,全是老梗不好笑。
没笑点,低俗~
逗死了
好看吗?完全不好笑啊
看多了就觉得没意思了
尽管有些镜头是挺搞笑的,但每一集感觉都是做作比搞笑成分多好多,看到第五集我终于受不了了,不过我终于知道那个Ipad当砧板用的小视频原来是出自这里
女主角漂亮身材好大长腿穿衣风格超棒,哪里屌丝了!!!
喂德国人!说好的严谨呢!!!
就还好,有些地方太傻了
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尴尬和内心乱七八糟的小幻想的放大。【屌丝你妈了个逼,能不能报错?
弃
虽然有些搞笑环节老师雷同 一集不如一集好笑 但是不代表不好 唯一缺点集数太少了 同样的人要cos不同的人
这种剧就应该只出一集,越到后面越无感,求别来第二季了~
抱歉没有戳中笑点!觉得很无聊!
德国人是憋太久已经不知道作和幽默之间的分别了么?不晓得有什么好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