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阿密的一夜
One Night in Miami...
导演:雷吉娜·金
主演:金斯利·本-阿迪尔,阿尔迪斯·霍吉,小莱斯利·奥多姆,Eli Goree,兰斯·莱迪克,Christian Magby,妮基·罗宾逊,Joaquina Kalukango,迈克尔·因佩里奥利,小拉里·吉拉德,D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演员雷吉娜·金将执导电影《迈阿密的一夜》( One Night in Miami),改编自肯普·鲍尔斯处女剧作的舞台剧。现在肯普·鲍尔斯已经将原本的舞台剧剧本改写成了电影剧本。 故事发生在1964年2月25日的夜晚,年轻的卡修斯·克莱击败了桑尼·利斯顿成为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却因种族隔离法..详细 >
大量对白,挺值得思考的。
片子聚焦了拳王阿里的诞生,这点倒是一个很大的看点,阿里原名卡修斯·克莱,皈依了伊斯兰教以后改名的穆罕默德·阿里,这也是他首次夺得重量级拳王22岁后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一段时间,正是有了他的教父马尔科姆,他逐渐走上民权与反战运动的道路。片子三分之一过去后,4个为了庆祝拳王诞生的伙伴进入房间,开始了对话式的电影,四个人也各有特色,激进民权教父、拳坛未来之星、对未来迷茫的橄榄球兼影视明星、富豪享乐的黑人歌手,这样的四个观点各异的人能成为朋友,也是非常戏剧化了。以这样的一种黑人内部碰撞的观点和室内对话题材角度的民权电影,在如今这种民权电影滥大街的时代,也算比较有特色了。
C,舞台剧风格浓厚,一部黑人平权运动的历史作品。美国的黑人问题根深蒂固,作为少数族裔,只有团结在一起不断抗争,才有可能寻得出路。也许我们无法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举动,但可以感同身受的是那份勇敢争取权利的力量,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才能真正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迈阿密的一夜虽然短暂,但在这一夜后几位黑人斗士的不断斗争,将彻底改写黑人的历史。
不够沉淀的文化背景被疯狂压榨 在口号的鼓吹下满是这种苍白的表白内容 什么都想讲 什么都不好看 哪怕是原舞台剧估计都会很煎熬 电影也未添加太多吸睛内容 苦了音乐家了
intergroup dynamics and dialogues are gold
对个体再亲切的客套都无法掩盖对族群的歧视;资本主义的自由建立于财务自由;论如何让Beatles帮黑人R&B歌手打工;为什么能写出《Blowing in the Wind》直指我们的灵魂你个扑街Bob Dylan;火滚只因懂你的我说到痛处;成为政治符号后立体的朋友逐渐扁平;劳动号子的共鸣甚至不需要听到内容;当组织的腐败无法再承载革命那请让我成为烈士……四个死党老黑历史人物的一夜漫谈,借古讽今,好看
拳击手被种族隔离这本能激起所有非裔的兴趣,但问题是全篇实在太说教配上情绪但很干瘪的演出。
非常具有舞台剧风格的作品,能把大段的小空间对话拍的不沉闷是很需要场面调度功夫的,也需要演员的台词功底,这两方面这部电影表现都是不错的。题材选择上很有意思,选择了四个人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间,聚焦于一个神秘的夜晚。之前并不知道这四个人的关系,也不知道muslim强调的brotherhood对美国黑人运动的影响。看了这部电影可以说比起entertained,我更加educated。在Sam Cooke和Malcolm X争吵时,自己摇摆不定,不知该站在哪边。到Jim Brown和Malcolm X对话时,又很认同他们不是武器的观点,但也很同情X的“you have to be.” 历史有多种可能,但只有一种结果,谁也不知道平行世界的历史是怎样的,不过回看历史畅想历史是很好的思维游戏
种族歧视
莫名其妙的烂片。都是对话,看来是源自舞台剧。没有什么故事。好莱坞也照样频出烂片。
现在怎么满屏的黑人种族歧视题材,总是那一套,怪无聊的。
Dana Moore连续两堂课推荐,因为热身用的是其ost。看之前就知道Malcom X和拳王阿里的一些事迹,但不知道另外两位名人和他们四位之间的交情。电影真的是讲述”那一夜”的交谈,选在去年George Floyd的被杀事件发酵后上映,影片中对Malcom X的宣传更加切合当下诉求。这也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正面塑造Malcom X的影片。Malcom X这么刚这么暴力不合作,在以往各种纪录中一直被忽略,今天被重提,其实却也煽动不了什么了。Times they are changing. 现早已不是60年代的天了。btw: bob dylan 那段插曲用的挺妙。
需要采取一切手段维护黑人的权益;经济上的自由才能让黑人拥有真正的自由;浅皮肤、深皮肤-黑人群体内部同样存在歧视;年轻的少年相信他个人的能力可以征服世界。我很敬佩这些后来成为美国精神领袖待变的伟人能够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有如此深刻的自我反思以及伟大的尝试。
第一次看到海报只看到了名字和四个人的pose,还以为是The Hangout的黑人版……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是非常严肃的讨论黑人民权运动的片子。四个人都大名鼎鼎,不过看这部电影之前并不知道他们互相认识,也完全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夜晚。很明显是舞台剧改编的,重在对白,80%的场景都发生在Malcom X住的旅馆里。四个人分别代表了黑人内部的不同声音,对如何进行民权运动有着激烈的观点冲突,非常有意思。Jim Brown后来还和Kanye一起去见了Trump,也是很实用主义了。
4.2 分了三天来看,中途不断切别的电影……新版《乐队男孩》如果是已经过时的话,这部黑人版则是一股看似前卫实则傲慢的态度,就像是你在和满清的慈禧说,大清需要自由市场
咋又是舞台剧改编
歌手、拳击手、橄榄球运动员三个黑人和马尔科姆会谈,马尔科姆诱骗拳击手加入伊斯兰组织,他自己却即将退组,马尔科姆指责歌手不唱伊斯兰歌曲,拳击手加入了组织改名为阿里。
那一夜挺诡异,对黑人平权运动来说也挺重要。
即使放在技法上讲有些弱,但它的文本足以撑的起野心,从个人困境和抉择出发以达到反映社会的目的,从对立与纷争中发掘出真正的理解和尊重。白人小子可以写出最黑人运动的歌,黑人同样可以成为白人的偶像,我们今天应当回顾那个充满奋斗的年代。
舞台剧痕迹很重,旅馆内的走位,站位镜头感还是可以的,之外的就很凌乱。内容挺空的…进不去的感觉…再热情的寒暄也打破不了种族隔阂。年代气息强,配乐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