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皮特

Lean on Pete

主演:崔维斯·费米尔,斯蒂夫·扎恩,查理·普拉默,科洛·塞维尼,史蒂夫·布西密,艾米·西米茨,刘易斯·普尔曼,艾丽森·艾略特,贾斯汀·雷恩,瑞秋·佩雷尔·佛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赛马皮特》剧照

赛马皮特 剧照 NO.1赛马皮特 剧照 NO.2赛马皮特 剧照 NO.3赛马皮特 剧照 NO.4赛马皮特 剧照 NO.5赛马皮特 剧照 NO.6赛马皮特 剧照 NO.13赛马皮特 剧照 NO.14赛马皮特 剧照 NO.15赛马皮特 剧照 NO.16赛马皮特 剧照 NO.17赛马皮特 剧照 NO.18赛马皮特 剧照 NO.19赛马皮特 剧照 NO.20

《赛马皮特》剧情介绍

赛马皮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十五岁的男孩查理(查理·普拉默 Charlie Plummer 饰)自幼就失去了母亲,整个童年时代都在不安全感中度过,因此个性极为的内向和胆怯。最近,查理从华盛顿的斯波坎搬到了波特兰,准备在那里开始他全新的生活,希望新的环境能够一扫之前的坏运气。 在查理最不如意的时候,他遇见了一匹名为皮特的赛马。身材矫健性格温存的皮特深深的吸引了查理的注意,让查理无法自持的开始接近它。查理将皮特当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虽然所有人都告诉他,赛马只是赛马,一旦他们不能够再参加比赛了,就将面临被屠宰的命运。在连续输了好几场比赛后,皮特也要走向它马生的终点了,不忍心看到皮特死去的查理决定将它从马场里偷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母爱清单疯狂动物园旭日婚礼爱杀九河堂异女身月光照耀如常物怪女英雄们离婚律师申晟瀚雪国少年泡菜爱上小龙虾心之石我归属于此蒸面布鲁斯入殓师忧郁万花筒起司美国梦巴格诺德的夏日刹那的光辉西游之双圣战神夏夜十点半致命的瑜伽蔷薇少女死亡空间:坍塌总裁的诱惑超热血!不良少年足球部香草抹茶睡莺热舞甜心3马尔科姆的一家第六季

《赛马皮特》长篇影评

 1 ) 流浪者Charlie:Where is Home?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压抑的故事,一个好故事。

我觉得Charlie是一个流浪者,因为他没有安定之处,至少在离开姑姑之后,他未曾拥有过一个可以提供安全感的实物,像一栋房子这样可以称作家的地方,能为他遮风挡雨,提供感情的慰藉。

他的生活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一栋又一栋陌生的房屋。

他没有稳定的实物去寄托情感,所以他只能将其寄托到人身上,从父亲到皮特再到姑姑。

但是人不是实物,人每天都会产生变化,因此它是动荡的,是不稳定的。

所以父亲遭遇变故,他便将情感寄于皮特身上,他拼了命地要留住皮特,因为那就是他的命,如果失去皮特,他拥有的唯一珍贵的东西(续命的东西)——他的情感也就会被剥夺,那他就真的“死”了。

他从不骑皮特,因为它并不是他的宠物,它是他生存于世的象征;它的存在是他唯一能够感受到他生命跳动的途径。

但是皮特也走了,他再一次面临崩溃,死亡的边缘,只有姑姑这一根救命稻草还能牵动着他的心跳。

于是我们看到了“悬崖边的挣扎”——暴力和鲜血,情感的无处宣泄以致到达极致,Charlie内心的压抑让我觉得恐惧和难过,这样的悲剧到底是谁之过?

是喜怒无常狠心离去的母亲,是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的父亲,还是这个冰冷的社会?

我到电影结束都没有从悲伤的心情里走出来,尽管旁边的小姐姐已经哭得声音嘁嘁,虽然Andrew Haigh还是给了一个温情的末尾,但是我却不敢想象Charlie接下来的生活,他如何从破碎的过往中改变自己,而姑姑又是否能够抚平这颗受伤的心的伤痕呢?

Where is home?Has Charlie ever found it?

 2 ) 让我陪着你泪流——《赛马皮特》

导演:安德鲁·海格编剧:安德鲁·海格/威利·维劳汀主演:查理·普拉默/崔维斯·费米尔/史蒂夫·茨恩/科洛·塞维尼/史蒂夫·布西密制片国家/地区:英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7-09-01(威尼斯电影节)/2018-05-04(英国)片长:121分钟这不是一部动物作主角的故事,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查理,是一个孤独的少年。

查理是一个特别乖巧的男孩,看起来阳光健康,完全不让大人操心,自己找零工挣钱,吃苦耐劳,自理能力相当的强了。

爸爸这个人,有点一言难尽。

看起来不是很有责任感,自己仿佛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父子关系还挺融洽,但感觉孩子对父亲特别客气,太相敬如宾了。

连父亲的爱抚亲昵,他都表现出强自镇定的局促不安。

对父亲的有些混乱的私生活表现出认可宽容无所谓都可以。

太过正常太过恬淡的表现,总让人觉得有哪里隐隐不对。

眼前的日子过得平淡安详,波澜不惊。

话不多的少年,认真本分地打着自己的工,跟新认识的女骑手,相处得也蛮融洽。

妈妈这个角色缺失了。

唯一童年的温馨和亮色,来自能稍稍取而代之母亲角色的姑姑,他无法抑制地特别想特别想她。

她伴随着他的童年,有过很多有爱的回忆,可他最终被不愿放弃他的父亲带走,“啊......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故事当然不能始终这样一帆风顺,爸爸跟有夫之妇交往东窗事发,被男人找上门来,揍成重伤住进了医院。

终于第一次见到淡定的查理惊慌失措的样子。

陪伴爸爸度过最初难捱的几天,又不得不因为金钱的原因而去继续工作,这明明应该是大人的责任,现在却沉沉地压在了他瘦弱的小肩膀上。

没有过多的详述跟父亲过着如何辗转流连的日子,但查理的表现就仿似水面上的冰山,看到的只有一小块,但海水下其实有那么多的历历在目有那么多的欲说还休。

小小年纪,如此多的隐忍,如此多的克制,如此多的拘谨,如此多的强颜欢笑。

父亲最终还是死去了,他也从此成为孤儿,一刹那查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他逃离了医院,逃离了要把他送入福利院的好心人,去寻找现在唯一的安慰,赛马皮特,这是目前唯一一个能让他的爱有付出并能感受到回应的生命。

可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皮特要被淘汰要被卖掉了,而卖掉的最终命运就是被屠杀。

他无法忍受,尽管之前老板和女骑手都认真地提醒过他赛马不是宠物,不要对他投入过多的感情。

可皮特是目前他感情的冰原上唯一有温度的存在,失去父亲和即将再度失去皮特的巨大恐慌将查理紧紧包裹,他不顾一切地连夜偷走了皮特,带着它踏上了寻找姑姑的旅程。

这部电影不止一次地让我想起《德州巴黎》,同样无垠的荒原,同样刻骨的孤独,同样缺失亲情的家庭,一个男人,一个男孩。

走在各自寻找的道路上。

路上偶遇的两名男子,给了他一个短暂安歇的地方,这既是一个温情的给予,也是一个无力的现实。

他们显然也陷入了生活的迷惘(这也从侧面对人类的战争行为进行了批判和揭露)。

再加上遇到的胖女孩,人人都处在对现有的处境无力改变而忧心忡忡地自我挣扎的状态。

他只能离去,也必须离去。

所有的心事,所有的情感,只有在这段旅途中才有机会讲给一匹马来听,因为它是他唯一的听众。

他所有的强自镇定和云淡风轻,只是“不想让他们(同学们)知道我过着怎样的生活”,只是想让他们以为他和他们是一样的。

他所有的负面情绪,只能自我消化,从来无人也无法指望任何人来分担一点。

明明是个孩子,他却自我赋予了必须要拯救皮特性命的的重任,可这看似简单的愿望竟也如此奢侈无法实现,皮特出了车祸被撞死,在面对警察的时候,查理又一次惊恐绝望地选择了逃跑。

厄运总是接踵而至,单纯的查理又遇到了老道的骗子,骗光了查理辛苦挣来的微薄薪水,连观众都要陷入绝望了。

生活真的这样不放过这个可怜的孩子吗?

非要这样一个打击接着一个打击地击垮他吗?

就没有一点爱,一点温暖,一点关切,让他来感受一下人生的美好吗?

他为了夺回薪水拼命殴打骗子的时候,真是让人既解恨又不安。

解恨固然是对骗子挨打的痛快情绪,不安则是担心他就此被击垮要么一蹶不振,要么走上反社会的道路一去不回头。

绷紧了十二万分的神经,观众终于等到了一个温暖的结尾,查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姑姑,找到了全世界唯一在意他的人,唯一能给他满满爱意的人,唯一能给他正常生活的人。

我们都不敢相信,以至于通过查理的嘴,强自镇定地问了一遍又一遍,再三确认后,还是不敢相信,在得到反复反复肯定的答案后,查理终于放下所有强撑的坚强和淡定,抱紧姑姑,崩溃痛哭。

这是一个巨大的松懈,是一个巨大的释然,是幸福到极致的无措,是重回天堂般的喜悦。

啊,台下的我,也陪着他,哭得直抽抽。

理智派可能会批判:如果一个悲剧的结尾会令作品更加震撼人心,鞭策更加深刻有力,这皆大欢喜的结局,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力量!

夏瑜的坟头上都会有个花环呢,对吧?

愿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健康开心的未成年时光,不要沦为大人们失败人生的牺牲品和填充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让彼此更幸福。

但很遗憾,绝大部分的父母在成为父母的时候是完全意识不到这个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的。

另:片中的少年演员查理·普拉默,居然就是《金钱世界》中,被我形容成花蝴蝶的小肉票。

我真是万万没想到,这部片子里实在被他的表演惊艳到了。

而他也凭借《赛马皮特》中查理这个角色,斩获了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马塞洛·马斯托依安尼奖(新锐演员奖)。

服气!

 3 ) 马语者流浪记

男孩Charley半夜醒来,离开半路上收留他的游戏迷农舍,牵着心爱的赛马皮特,继续往东,朝着荒蛮而开阔的草原,决绝前行,“这不是我们的家,走吧”。

英国导演安德鲁.海格(《周末时光》、《45周年》)新作《赛马皮特》,改编自作家Willy Vlautin2010年同名小说,置景美国人烟稀少的大西北,烘托出一位15岁少年与其心爱赛马的艰辛流浪历程。

这是一个不断摸索“家之定义”的男孩成长故事。

最初,Charley和单身老爸Rey搬到俄勒冈最大城市波特兰郊区,准备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从开场第一镜,Charley沿着乏味社区跑步,导演就大概给出男主角的大概性格形象,与躁动青春有些不相符的沉默安静和乖巧,却搞不准心底蕴藏着随时可点爆的巨大能量。

学校同龄人在全片中彻底缺席,唯一可提供给观众的一点信息是,Charley曾在校橄榄球队训练,但个头偏小。

他所坚持长跑的乏味街区,至少有一座马棚,这让少年邂逅了老马皮特和他那脏话不离口的主人Del(史蒂夫.布西密 饰)。

马厩主给少年提供了一份帮忙牵马的临时工作,这时从Charley口中说出的年龄是16岁。

为了给少年建立一种新的兴趣和热爱,电影给予养马、驯马、喂马、买马、赛马等产业一条龙相当长时间,起初那个沉默乖巧的Charley也变得激动雀跃,老马皮特成了他离不开的新朋友。

而与Del一次次的公路旅行和露营,也让观众隐约嗅到一丝精神父子的关系可能性。

尤其在沾花惹草的亲生父亲Rey引来第一场灾祸,又恰逢Del准备卖了老马皮特之时,怎么从传统电影欣赏惯性看来,都该是Charley与马主Del争吵、化解矛盾,成为新的精神父子之成熟时刻。

可导演安德鲁.海格偏偏不按常理的,让少年Charley独自牵马逃亡流浪,让马场主Del就此离开电影故事。

我说不上这样的剧情处理手法是好是坏,只是得承认它让故事走向有些出乎意料,或许也因为这种有意营建的特殊性,我们可以不去追问真实生活的合理性,譬如为什么Charley不去接受社会救助、马场主为什么不追到偷走皮特的少年,毕竟从古至今,能成为新闻和议事的,从来都是生活日常的例外。

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姨妈Martha都是一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重要存在,是自幼没见过生母的小Charley之精神母亲。

这个反反复复被少年挂在嘴边的名字,或许也就是他倔强牵马上路的最合理理由。

Charley要徒步穿越美国荒芜的西北部,到怀俄明州找到姨妈,他所能知道的信息非常有限,只有姨妈的名字和最后谋面的城市。

这不免让我想起契诃夫著名短篇小说《万卡》中那个9岁男孩,他被鞋匠欺负和剥削得非常痛苦,十分想念爷爷康司坦丁,终于找时间写了一封情感充沛的信,“把这张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为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寄交乡下祖父收“。

幸好,借助着互联互通的信息时代,《赛马皮特》中的15岁Charley没万卡那么悲剧。

几通电话,他能查到姨妈如今工作和生活在怀俄明第三大城市拉勒米的图书馆。

一路上,肚子饿了渴了就进福利社,即便偷盗超市被抓都会获得原谅。

我查了一下,从俄勒冈的波特兰,走路到怀俄明拉勒米,全程1818公里,步履不停(在电影里或该叫做“马不停蹄“)的话,共需375小时。

当然,少年虽然倔强,但也不至于非得自虐地弃绝一切方便的交通工具,非得需要钞票时,就变成18岁的成年人,跟随墨西哥非法移民去大宅做粉刷工作。

整个2小时的电影时间,被两场突如其来的重大事故,切割成驯马、牵马和独自徒步三大个段落。

事故是什么,因涉及剧透,先隐藏不表,但每一场事故都以舞台剧尾声的高光,将少年Charley定格。

无论是窗外的警灯还是公路上的汽车大灯,都清晰无比放大着Charley那张满布雀斑的青春脸蛋,而他成长的重要时刻,似也被这些高亮的光柱定成可以永世铭记的人生相片。

从制造焦虑情绪的手持摄影,到开阔荒野的大全景,再到最后重逢姨妈后平稳眷顾室内的暖色调,导演给予《赛马皮特》的调子是非常温情和慈悲的。

从父亲Rey到赛马皮特再到姨妈Martha,究竟哪里才是少年的家呢?

其实只要有着相濡以沫的温情,对于Charley来说,哪儿都能是温暖的家吧。

他重又迈开了步子,向着回到橄榄球队的梦想,开始在大街上奔跑起来。

 4 ) 影片的节奏与叙述重心很有问题

安德鲁·海格跳出最拿手的都会同性情感题材,正式挑战相对陌生的青春成长片,而且第一次放弃原创剧本,改编别人小说作为剧作核心。

这并非是美国传统的青春成长题材,故事里大胆混合了公路片、西部牛仔元素以及社会底层的流浪拾荒者。

也许原著小说的关系,又或者是导演野心过于庞大,整部影片的节奏与叙述重心很有问题。

从片名看明显讲述的是男主角与赛马之间的深厚感情,以赛马作为他成长过程中的某种隐喻这种手法并不陌生。

奇怪的是,赛马意外死去之后这个核心隐喻转眼消失不见,叙事重点似乎有所转移,直到最后一幕的对话里再次粗略浮现。

父子情与赛马两条线索突兀地并行,似乎也看不出有何融洽的交汇点。

而男主角身边不断出现却又神秘消失的人物更让人不断质疑故事的真实性。

男主角驾驶大卡车穿州过省偶遇奇葩人物的情节明显具有《爱丽丝漫游仙境》幻想色彩,却又被后半部分触目惊心的社会阴暗面刻画而冲淡。

导演努力在各个类型片的重心之间来回摇摆,却难以形成贯穿始终的统一风格,即便有一条比较牵强的主线,而叙事重心却是飘忽不定让人迷糊。

不同类型片的风格在叙事里互相对冲,互相消解,导致影片的节奏时而欢快流畅,却又时而缓慢累赘。

这回类型片的融合实验算不上成功。

不过导演的标志性摄影与灯光运用在黄昏与夜景拍摄画面里再次展现出让人惊艳的印象,但相比起他之前几部有口皆碑的作品,这次的失手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期待下一部会更成熟与精彩。

 5 ) 前

一部挺让人感触的文艺电影,一个孤独的男孩和一只被放弃的赛马。

电影《赛马皮特》讲述了马场工作的少年在单亲父亲去世后偷走赛马一起远走寻找自己唯一的亲人姑姑,被姑姑收养。

这部电影的优点在于细节,非常的打动人,男孩乍一出场时和父亲的关系就很独特,两个人不像父子,倒像是亲切的朋友,开着荤玩笑。

这里的情节不但对人物做了塑造,还是接下来父亲死亡的导火线,可以说处理的非常自然。

而男孩遇到的马场老板和女骑师,性格也都鲜明丰富。

其中有一场那场老板在饭店里指责男孩没有礼仪,勾出了男孩的成长环境缺乏父母的教育,非常的让人感触。

而片子的缺点在于前后分裂,前半部分男孩和父亲也好,马场老板也好,女骑师也好,男孩都和他们有很强的情感联系,会让人觉得他们中间将要发生故事。

可到了后半段,男孩突然偷了卡车和马独自上路,而在路上遇到的人也只能映衬他的处境而已。

 6 ) 松散人生拉据战

继《45周年》之后,Andrew Haigh 带着他的改编电影,又来了。

这次他不再像《周末时光》和《45周年》那样将个人情绪放到一个特定的、短暂的时间段里发酵,而两人之间的互动也不再是作品的主要形式,《赛马皮特》里的小主角 Charley 甚至是一个沉默寡言的 15 岁少年。

但角色情感的细腻刻画仍然是他作品的核心,大段的看似无意义的画面留白也仍然会出现在《赛马皮特》中,只不过这一次将情绪放到一个看似没有尽头的公路之旅,少年 Charley 从 Portland 出发,却并不知道 Wyoming 是不是他的终点。

在亲密关系探讨上,Andrew Haigh 自 6 年前《周末时光》之后,就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以光速奔往大师级殿堂,《周末时光》和 HBO 两季的《寻》奠定了 Andrew 在同志电影/电视剧领域无可撼动的地位。

就在我们将要把他牢牢地归纳为同志影视导演的时候,两年前的《45周年》又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进阶赛,将亲密关系的探讨范围延伸到了异性恋领域,更送了一个奥斯卡提名给 Charlotte Rampling。

Lean on Pete 非常的 Andrew Haigh,因为在少年 Charley 身上他看到了熟悉的无助感。

这种无助感无关于金钱和地位,可以是《周末时光》/《寻》里面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也可以是《45周年》里得知真相的绝望,而在几乎不涉及到爱情元素的《赛马皮特》里,Andrew Haigh 刻画了少年 Charley 与他整个松散人生的拉据战,这是一种扎根于贫穷的无力感,那种你想用力全力却不知道如何落根的无助感。

热爱跑步的少年 Charley,晨间训练、偷窃之后、被警察追捕,甚至只是心绪不宁时都在奔跑。

跑步几乎占据了他人生最大的篇幅,因为往远方奔跑是他所能掌握和控制的适应生活变化的唯一技能。

但这个远方,他并不知道是什么。

同名作品改编,Lean on Pete 原著作者 Willy Vlautin 在国内少为人知,在国外也并没有达到街知巷闻的程度。

作为主唱的乐队 Richmond Fontaine 也离知名二字有着甚远的距离,但曲调风格却总有着荒凉般的伤感,开头的 Blind Horse 即出自乐队之手。

Vlautin 所写的文字非常浅显,但情绪的铺垫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却有着极大的同理力,让人读起来内心柔和。

他极少将笔触伸向诸如谋杀、性虐待、出轨等噱头性话题,寻常人家的平凡生活和生存是他的永恒主题:两班倒仍然无法完全支撑房贷、却仍然不断努力不让儿子失望的父亲、有着恶毒父亲却想要拯救失足女孩的夜班护士……这些都是普通人,是我们每天醒来就可以遇见的例子。

他们并没有遇到电影/电视剧上所编写的重大“生活转机”,从此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但即使望不到生活的希望和尽头,也并没有天赋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他们仍然不断地努力地活着,更重要的是,在生存奋斗之中还能存有一点点友善之心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Willy Vlautin 不断书写着光鲜亮丽的城市灯光之下,却不那么美好的努力生存着的人生。

这是他笔下的城市悖论,远景看到的是繁华与迷幻,近看却是生命的艰辛和活力在撕扯。

Lean on Pete 同样带着浓重的 Vlautin 风格,文字简单(遣词造句大概在高中生水平左右),从不制造悬念,在松散的剧情之下极富耐心地通过看似重复的场景一步一步地积累情绪。

没有高潮没有结束,但适时的小爆发又觉得让人通畅淋漓。

虽然书名 Lean on Pete 采用的就是里面其中一只赛马的名字,但其实由头到尾都是 15 岁少年 Charley Thomson 的独角戏。

经常将“我很好”“我并不需要更多”的 Charley 看过很多东西,看过爸爸和别的女生做爱,在床上、沙发上、厨房里做爱,看过素未谋面的女人仅仅穿着底裤和他爸的衬衣在厨房里做早餐,看过他们吸大麻,看过他爸吐在水槽里,看过只剩下一只胸罩的女人晕睡在车的后座上而且还失禁了,看过小孩用枪爆了一只狗的头,看过一个男孩为了取乐把他的妹妹的睡衣撕开,看过一个小孩被打得口吐白沫并癫痫发作。

唯独没有见过他的妈妈。

这些不堪这些限制级场景,都是贫穷市民的日常,一不小心,就会成为 Charley 的未来。

Don't think about it. 是 Charley 身边所有的朋友所能给出的最好建议。

道德感和修养是通常和贫穷相分离的两个社会既成定义,Charley 对这两者都毫无概念。

因为若他对这两者有丝毫的敏感,贫困两字早已将将其折磨至变形。

他不会“诚实地”把别人多给的工钱还给对方, 吃饭狼吞虎咽、声音巨响,在父亲数日不归家、给的钱已用光时会去超市偷东西、流串到无人看守的家中洗澡、把收留他的陌生人家里的罐头食物都偷走,偷别人汽车上的汽油、在餐厅里吃霸王餐……但我不会强行将道德感和修养这两个词和天性搭上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后天社会、教育和经济状况所能塑造的东西,贫穷可以将这两个社会属性引往令人发指的方向。

Charley 和他的父亲 Ray 无疑是过着最最底层的生活,当 Ray 被他的情人在家里殴打重伤入院之后,Charley 在父亲的抽屉里找到的仅仅是 7 美元。

贫穷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一个人,可以淡薄道德感、修养也可能无法与它沾边,但唯独一个人的天生秉性是贫穷无法改变或者打败的,是恶是善,自出娘胎之日起,多半就已经定了。

即使是 Ray,我也会称其为一个善良的人。

一无事处、酗酒、睡别人老婆,却也仍然保有对儿子的爱,对未能让 Charley 得到更好的照顾而感到愧疚,我们不能用“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来解释这件事不是吗?

毕竟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 Charley 的母亲终究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在他的生命里。

“Ray: Sorry I can't give you any more.Charley: I don't need any more.”Charley 也是善良的,不然他也不会带着 Lean on Pete 漏夜出逃;即使是被追赶得自己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只能喝水充饥的时候,也仍然耐心地等待着 Pete 慢慢地吃完草再上路;当偷来的车坏掉、他们只能步行在荒漠之中,举目无人、救助无援的时候,他所想到的不是自己是否能够生存下去,而是责怪自己未经思考制定计划就贸然将 Pete 带离马场。

“I was a horrible person, and I had gotten us in a huge mess. I felt as lost and lonely as I ever had and I couldn’t stop worrying about Pete. ”Willy Vlautin 也是善良的,因为在最后的最后,他给了 Charley 的摇摆人生一个终点,一个落脚的地方,一个可以参加足球队的学校,一份醒来就可以吃得到的热培根,一身不需要从迷你超市里偷来的衣裳,一个虽然和哥哥有争执但自始至终爱着这个外甥的小姨,一个他不曾拥有过的家。

幸福就像迷宫终点,如此的触手可及,如此的毫无头绪。

城市那么大,渺小的一个我,用尽全力地奔往快乐的另一端。

写在《赛马皮特》公映之前。

 7 ) 小王子一般的少年

最近看了两部喜欢的电影,关于成长,迷失与寻找,庆幸的都有一个美好的有希望的结局。

<契克>里的两个少年与邋遢少女。

与<赛马皮特>的十四岁少年查理相遇了。

他们是那样相像,都是青春里美好有温度、不服输、有勇气的小孩,没有一个完整的美好的家庭,在屏幕外看着他们成长的我,很希望可以陪伴在他们身边,像个大姐姐一样。

有谁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没有幸与不幸,但真切的感受到童年在滋养着我的同时,我也在克服成长过程中带给我的那些阴影。

他爱跑步,里面也有几场关于他逃跑的记忆,父亲离开后他跑开医院,为救皮特他跑开马场,皮特离开后他跑开现场,伤人拿上钱后他跑向怀俄明州,影片结局我们看着他清爽的跑向未来,留下了一个微笑。

为观影者,作为他人,我们一直在看着他的背影跑远,若是你在路上遇到了那样的少年,一定要给他们微笑,我想可以的话,希望陪伴他们一段路,因为他们像是落在沙漠上的小王子一样的存在。

那个牵着一匹名为皮特的马走在西部路上的少年刻在了我的心里。

 8 ) 同样是孤独地活着

这是最近在院线看到的最让我感动的电影。

角色的情感主线特别打动我,我似乎很自然地就把所有事情串在了一起,少有的体验。

小时候母亲起开自己,和父亲相依,结果眼看着父亲被人袭击致死。

我最亲近的生命都离我而去了。

我不想再看到身边有生命逝去,即便是一匹马。

我带着pete流浪,不确定去哪。

中途有了一个落脚点,看到一个女生长期忍受着他爷爷的言语羞辱。

我问她为什么不离开,她说“当你没地方去的时候,你就被困住了。

”不想被困,我带着pete继续流浪。

路上,我没能拉住受惊的pete,看着它背着撞死,死在面前。

这世间的唯一同伴,离我而去。

大概我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

唯一能想到的亲人是姑姑。

费尽周折,我找到了她。

她收留了我,但我会不会是她的累赘,她会不会也抛弃我?

男主晚上一再地对姑姑说,如果她不愿意,自己可以走。

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在面对唯一的亲人时,首先感到的是恐惧。

直到姑姑让他能放心住下时,他的情感终于崩溃了,他哭诉着心中的悲伤。

从叙事上来说,整个旅途都是在为结尾的情感宣泄继续力量。

在爆发前欲扬先抑,让情感的爆发格外感人。

 9 ) 好友《赛马皮特》

好友《赛马皮特》 Lean on Pete本片改编于威利·维劳汀Willy Vlautin的同名小说。

我觉得还可以叫做“千里寻家记”。

15岁的男孩查理(查理·普拉默 Charlie Plummer饰)和单身父亲才搬到奥勒冈州波特兰。

他为了加入学校的球队,一早在路上慢跑时,遇到了小马场主戴尔(史蒂夫·布西密 Steve Buscemi饰)。

几句话,戴尔雇了他一起带了两匹马去参加比赛。

就这样,查理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

小伙子还是个勤快人,戴尔也挺满意的。

美中不足的是查理从小没有母亲,而老爸只顾自己泡妞和喝酒,对他听之任之。

因此他根本不懂最普通的待人接物的规矩。

那天晚上,家里突然冲进来一个大汉,那是老爸女友的丈夫,把他老爸打进了医院。

剩下查理就一个人偷偷的住到马棚里。

赛场上他认识了戴尔的女骑士芭妮(科洛·塞维尼 Chloë Sevigny饰),她警告他千万别把赛马当作宠物。

当这些马无法再上赛场时就会被处理掉,所以不应该和赛马建立感情。

查理回到家里时发现父亲已经伤重去世。

现在他在世界上剩下的唯一的亲人是一个远在怀俄明州的姑妈。

老马皮特已经多次受伤无法再赛了。

戴尔决定把皮特送到屠宰厂去。

愤怒的查理不顾一切偷走了皮特。

开着车子进了黑茫茫的道路。

一个穷小子落难的旅途,路上他不得不偷人家的汽油,饭店里吃霸王餐,亏得好心的招待放走了他。

又一件糟糕的是发生了,那俩破车抛锚了。

查理牵着皮特继续向前。

可怜的皮特在路上又被汽车撞死了。

他一路上饮风餐露。

路上还找到一份油漆工作。

挣了点钱,还被抢走了,然后他再抢回来。

买了车票找到了姑母。

他又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现在每天一早跑步希望能加入学校的足球队。

我上一篇博文也是说的男孩子和马的故事(见我的博文“《骑士》的荣誉”)。

不同的是《骑士》中的布雷迪把马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而这里的查理把马看作自己的挚友。

可以看出美国喜欢把人和马拍成电影。

我猜想马的高度和人相近,所以人马交流的形象最上镜头。

电影可以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前一半是查理的出生和因机缘走进马场,然后和比特成了朋友。

而走上了不归之路。

当然后一半是这个他和马一起的不归之路。

由于母亲很早就离开了,所以查理从小就没有家的感觉。

从他对皮特的倾诉可以发现他一直希望有个家,有母亲的关怀,还能吃上自己家里做的蛋饼。

15岁大孩子正是成长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开始了从一个孩子到一个成年人的过程,他们依然希望家庭的温暖,但也开始探索外面的成人世界。

从对父母亲的依赖到自己单独面对一个难以测定的世界。

就这样,查理可以遇到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司机戴尔,刻薄但不乏心善。

也遇到了乐意开导他的大姐芭妮。

或者助他以一臂之力住在荒野中的两个男子,网开一面让他逃走的女招待。

当然也碰到了抢他钱的流浪汉。

但也激起了他男子汉反击的天性。

这是一个告别少年走向成年的艰苦历程。

虽然最后他找到了爱他的姑母,回到了正常人的生活,姑母答应给他做了好吃的蛋饼,他又开始了每天的晨跑,但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心态了。

影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值得同情的角色。

从他的老爸开始,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儿子查理,年纪轻轻就因为到处寻花问柳而死于非命。

接着是戴尔,老了后,陪伴他只剩下一匹马和一辆破车。

芭妮虽然还很年轻,但已经两次重伤。

还有那个抢他钱的流浪者,只能在一个破烂的房车了混,看来一辈子也就这个样了。

更不用说查理的好朋友皮特。

虽然只有五岁(马的平均寿命是25岁)就因比赛过多而受伤,面临屠宰的命运。

最后也只有查理找到了姑母,给整个故事以一丝光明。

这还是一部美国西部的片子(见我的博文 “《骑士》的荣誉”,“腥风血雨的《猎凶风河谷》”),人烟稀少,生存条件恶劣,一个人没有几下子是吃不开的。

英国导演安德鲁·海格以《45周年》得英国学院奖提名(见我的博文“纪念我们的《45周年》”),他花了不少时间体验西部生活以说服作者让他这个英国作者拍摄西部片。

查理·普拉默不久前还出演过亿万富翁的孙子,同样的也由于被绑架而吃了不少苦头,凄惨程度不亚于查理(见我的博文“《金钱世界》 善与恶”)。

史蒂夫·布西密以《幽灵世界》“Ghost World (2001)”得金球奖提名,以电视剧《大西洋帝国》“Boardwalk Empire”多次得金球奖提名和一次得奖。

科洛·塞维尼以《男孩别哭》“Boys Don't Cry (1999)”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以电视剧《大爱》“Big Love”得金球奖。

 10 ) 皮特与查理

从外地搬来的查理,一如既往的在新地方找寻着旧的生活方式,比如跑步,比如视若无睹等等,直到新地方与老传统观念的冲突造成父亲的死亡,造成用心宠马与马只是工具的矛盾,这种新老交替让本就不适应的查理,越发想回到过去,去找寻自己的姑妈玛吉。

在得到了所有身边人”背叛“或者”离弃“之后,查理拉着皮特走上了长征,从俄州到怀州的徒步,还要穿越几个荒漠。

皮特在受惊之后还是被汽车撞死了,本以为象征着美好的愿景已经消失了,没想到故事还是在继续。

查理继续偷着打着工忍着所有的饿,最后在图书馆找到了姑妈,其实是找到了回忆,找到了自己,因为他把自己留在了这片念想里。

最后一个长镜头,查理在跑着,跑着,无人的街道,有如他自己孤独的内心,回头看着注视着他的观众,在相对的注视中成长,这个镜头有如《失踪》里最后的无人乒乓球的镜头一般,有着击穿人心的力量。

《赛马皮特》短评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 简单自然 纯朴克制

9分钟前
  • 凤瞳
  • 还行

不是一点无聊,赛马皮特被车撞死这一出,真是开脑洞

12分钟前
  • Hanson
  • 较差

前面太完美了,每一个小镜头小片段都很值得看,一点一点地追问寻找就像一点点推开华容道似的,可结尾是懒得写了么……只记住了美国大地风光无限,英国少年风度翩翩

13分钟前
  • 香蛋🌈
  • 还行

这片子的问题在于思路和细节怎么看都是个英式故事,几乎就是当代高清修复版《小孩与鹰》了,却非要假装自己发生在美国。换其他类型导演可能无所谓,但是安德鲁海格是细节型导演,这片子照例在放歌/小对话上花了很多细节,偏偏在大背景上毫无联动,导致花的心思都成了无用功片子整体异常空泛。对比下同期其他独立导演讲美国人文的片子:《美国甜心》英国导演绝对是对公路文化下了功夫研究的,同样是混球爹的处理对比下来海格几乎是在应付;《骑士》赵婷煽情大师拍的还是个纪实故事,同题材故事无论情绪通畅度还是远景都把本片爆了;《某种女人》雷查德数十年如一日只坚持把美国一个地区的人文拍好。可能本片最对的地方在于海格把制片上映送电影节都打包带回了欧洲

16分钟前
  • 小亚基
  • 较差

作为一个专注特写人物“情绪”的导演,故事推进居然也紧锣密鼓,很难得,懂得珍惜观众注意力的导演拍出的片子一定不会闷,比如开场两三分钟,看似漫无目的,但随着主人公驻足于窗前,很精确地刻画出人物情绪,就在你快要沉浸在主角的情绪里,人物气质与主角大相径庭的父亲角色出现,引发冲突,迅速推动叙事。可惜这是一个非常讲究叙事逻辑的剧本,适合让达内兄弟这种关注个体之间矛盾的来拍,海格擅长人物塑造,于是结尾就软绵绵地栽了,这个结尾对整部片子的影响之大有如自我否定,导致之前的所有叙事失去了意义

19分钟前
  • Poros
  • 还行

零碎又无聊。而且我就想问问,让Family Services帮你找阿姨有啥问题吗?

2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较差

从带着皮特出走开始崩坏

26分钟前
  • 经年
  • 还行

前半段还不错,但马去世以后的故事就压根儿跟马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少年逼急get ugly的情节莫名其妙。这部和45 years都是高开低走的观感,Andrew Haigh暂时还喜欢不起来。

30分钟前
  • matchbox
  • 还行

如此老套平庸的美国东岸派影片,最致命的是所谓的两次相似的情节高潮,却从内容到人物都未能实现转变。反而电影前后两部分,构造的极为断裂。本片着眼美国未成年人的生存问题,非抗争而似压抑。在无措的成人世界,只是完成了一次亲人身份的改变,两小时如少年梦中历险,实则毫无改变。

35分钟前
  • 土嗨八贤王
  • 很差

那么会拍生活流的估计也只有海格了。广袤无垠的荒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人,一马,一美国”,这类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佳句,但“赛马”作为意象在片中的存在价值很低,电影也不仅是在讲少年的苦难成长。若定格在主角走进图书馆的那一刻,或许能上四星

39分钟前
  • Scott
  • 还行

Charlie Plummer质朴的演出与令人心醉的摄影也无法拯救这样一部放在Sundance也只能算是中庸的影片,后半部节奏失控到莫名其妙。算上45年,看来我跟Andrew Haigh是没缘了

43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呃 什么东西

48分钟前
  • xixi
  • 较差

海格一生推,能拍成这样已经超出了我读完剧本后的预期。在吃霸王餐那场戏,餐厅里放的歌是Say You Love Me,海格的小心思。

5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16岁的男孩与马,两次死亡与新生--一个很简单的成长以及找寻“家”的故事,但是他所感受到的和拥有的其实十分丰富。故事在中后段的剧情转折后,显得略微拖沓以及多余了,不过瑕不掩瑜。(接连三年喜欢的片子都有马的“身影”:2016年的《某种女人》,去年的《骑士》,还有这一部)。

5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就是成长

60分钟前
  • 懸想
  • 还行

3.5 算是符合期待 导演一如既往的克制 平静表面下又暗流汹涌 但又觉得缺点什么 安德鲁海格的作品里称得上震撼到我的还是只有45周年/今年北影节最后一部

1小时前
  • REEPLE
  • 还行

皮特被车撞倒的一刹那,我一下哭出了声,惊醒了一边睡着的男友。我赶快去投入他的怀抱,对着一脸懵逼的他说,“没事儿,我哭是因为你打呼了。” :)

1小时前
  • 释迦尼莫
  • 推荐

其实……和马没太大的关系吧,就是一个少年的悲惨经历

1小时前
  • 雪雪snow
  • 还行

每年都要在银幕上见证好多男孩的成长。虽然他们和我不相识,但羡慕他们的忧伤与快乐。如今的查理,愿你幸福快乐娶一个贤惠善良的妻子。天堂的皮特会保佑你。#2018BJIFF#

1小时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孩子是好孩子,马是好马,姑妈是好姑妈,但是好惨。唉,孤独又善良的小孩子,你对他好一点点他都记得。15岁少年孤身穿越荒野,袋里无蚊,后有警察,前途不明,他该有多不安?会有一个人愿意毫无芥蒂的接受他爱他吗?再美的景色也显沉重。最后男主终于哭了出来,观众也终于安心了。

1小时前
  • Katsur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