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片一片骂名之下说几句客观的好评。
看这部片子是在吃饭的时候找部点无聊的娱乐,影片的前半部分一无是处是真的,后半部分开始与唐1联系起来的时候有些桥段,就可以让铁杆星迷莞尔了,感觉编剧似乎是按照美剧的套路去写剧情,包括引出第二部龙凤店的一些伏笔,似乎都能看的出来编剧是有想法的,唐伯虎奋发读书的结尾和秋香来历的剧情都能看出影片对于唐1致敬的地方,结尾部分的精华用整部电影的前70分钟的垃圾时间来村托,似乎有些过分,但是诸位要记得,这是一部国产电影,有20分钟不错的剧情,我已经感到满足甚至是惊喜了,也不是说那些桥段有多么牛掰,但给我的感觉是感动,我自己都觉得这感动有些毫无由来,或许于对唐1致敬吧,起码编剧是一个认真看了唐1的人。
总体来说,如果端着饭碗上网看一下视频,不会让你觉得耽误了你吃饭时的无聊时间。
那些做作而不搞笑的搞笑桥段,就当是冷笑话,反正不算反胃。
对于国产电影,有这样的评价我觉得非常不错了。
这电影绝对是对我耐性的挑战……黄晓明果然演戏还是靠眼神啊,那贱贱的笑容实在让我难忍打他的冲动……叶问2已经很让人不爽了,又来糟蹋星爷作品。
看到90分钟都没反应过来这点的哪门子秋香……张静初还是很漂亮的,女鬼演的还真是入木三分……小齐在这里的发型实在是,关键是最后那身材,唉。
周立波么,对于一个海派青口而言,已经算是演的凑合的了,也就他那我笑了几次,其他时候都是痛不欲生……樊少皇最后华丽丽的变身真是令人汗颜,烟熏妆、变形金刚、武士发型,给下属喝的极乐酒更是让我想到了神龙岛的洪教主。
坚持到最后石榴姐出场,才明白原来这是星爷版的前传,原来第一部的巩俐阿姨有这么可歌可泣的经历,编剧太不容易了,真能掰啊。
一众明星使出浑身力气搞笑,可我依然想哭。
原谅我,实在不能跟你们一起2………
中国电影怎么啦?
那些说好的人违心不?
黄晓明为什么就会那么红。。。
女生们说我嫉妒也好羡慕也好。。
我真的就想发自内心的说。。。
这SB怎么就那么2呢。。。
我敢断定这部片子肯定能成为史上最经典的烂片之一。。。
在此祝贺一下。。。
看了《唐伯虎点秋香2》,而且跟看《非诚勿扰》一样,被挤到第一排,仰望了整部电影,颈椎病又加重了。
四下里坐满了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逢喜点必笑,一个不落下,而且每次都笑得人仰马翻,上气不接下气,让面色平和的我徒生些许年龄上的自卑感。
《唐伯虎点秋香2》里没有秋香,而是《倩女幽魂》式的小倩,也就是说,这个故事除了四大才子,几乎所有的原故事人物都抹去了。
当然,在结尾处,故事告诉我们,秋香就是失忆的小倩,于是才有《唐伯虎点秋香1》。
导演李力特显然想通过这部前传证明一件事,即维持所有周星驰喜剧的元素,单不要周星驰,会有怎样的效果。
看了这部电影,你突然发现,其实周星驰喜剧的关键因素竟然就是周星驰,没了他,一切噱头都有山寨之嫌,就算加了原班人马依葫芦画瓢,依旧是一个精美的赝品。
看赝品的感觉就是,再怎么装修点缀,还是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缺乏内在的东西,经不起推敲,二个字,廉价。
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周星驰就这么难以复制呢?
他身上有一种自然而颓废的喜感,游刃有余的嬉笑怒骂,港版无厘头的都市痞性,总之,独一无二,空前绝后。
黄晓明演才子真的有些像唐骏的博士学位,左看右看都长得不像。
他因为在新版《上海滩》里某些地方有超越发哥的亮点,于是就以为谁都可以超越了。
其实,明哥绝不是演喜剧的料,那部《鹿鼎记》就很说明问题,看上去不是令人羡慕地娶了9个俊俏媳妇儿,而是找了9个怒目圆睁的妈,把下半辈子的自由托管出去,无处可逃。
明哥的帅虽然亲切,但骨子里还是摆Pose扮酷,男模特那几招,一出道就是汉武大帝,接着不是贵族,就是英雄,八抬大轿抬出来的,很难走下神坛,痞性严重不足。
痞子大都举重若轻,而黄晓明演得很努力,很累,颇有大陆杰出艺人咬着牙的干劲儿。
哪知道一认真,就不自然了。
周星驰是跑龙套、扮路人甲混出来的,出镜几秒就被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拍死,轮回很多次后,终于修成正果,小人物的底蕴在,演啥都有一种平易近人的喜感,让观众很快移情于他。
对比黄晓明与周星驰与小强的对话,你会发现,前者手里的小强是PS上去的,互不相干,找不到感觉;而后者拿着小强就像拿着自己的前世,哥们儿对哥们儿,无话不谈,浑然一体。
无厘头,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走投无路的老百姓臆想出来对付生活窘境的策略,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长江七号》被誉为最不周星驰的周星驰电影,其实,骨子里都一样,就是无路可走的穷人渴望无厘头的奇迹,说到底,周星驰吃过苦,悲天悯人。
颓废的喜感是周星驰独有的创造。
一般颓废都跟悲剧结合,很少跟喜剧搭配。
如果没有无厘头,周星驰的电影本质上是悲剧,因为小人物的问题在现实中是解决不了的,所以令人泄气。
然而有了无厘头的解决方式,悲剧被喜剧化了。
比如孙悟空、九品芝麻官和特工008都是受排挤的下级,若没有周星驰式的夸张,很难有皆大欢喜的结局。
在《唐伯虎点秋香1》里,唐伯虎在家被父母管着束手无策,到华府当家丁寄人篱下,也是不得自由。
整部戏里演家丁的时间多,这个周最拿手了。
小人物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感觉通篇都是。
而明哥的唐伯虎,就是偶像剧《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贵族寄宿学校住豪华单间的高价生,对社会的黑暗一无所知,天真无邪,谈不上颓废,倒是相当卡哇伊。
《唐伯虎点秋香2》故事编得还算流畅,该有的包袱都抖了,恶作剧的亮点也很多,互文性阅读的成分很高,讨巧但没有太大的硬伤。
只可惜演员组合颇为奇怪,还是喜欢香港演员演无厘头的电影。
大陆演员可以前卫先锋,就是没法时尚靓丽。
即使能时髦,也只是穿得时髦,而不是演得时髦。
周立波在剧里笑点虽多,但就是味道不正,骨子里没有瘫在泥地里小人物的贱性和灵活性,而是海派清口那种上海人看外地人居高临下的讽刺神态。
张静初饰演的倩女面部特写过多,导演可能是想掩盖她在动作上过于文艺的韵味。
而单就特写来说,也顾盼得过于得体,学院训练出来的那种得体,反而少了几分夸张的喜剧色彩。
陈百祥、任贤齐、朱咪咪、罗家英等香港演员倒是演得贴切,没有深一脚,浅一脚那种生分劲儿。
赵本山就是赵本山,周立波就是周立波,郭德纲就是郭德纲,而周星驰就是周星驰。
窜不得味儿。
我觉得还行,主要是故事情节还算完整,几大配角也蛮出彩,黄晓明中规中矩,张静初一般般吧,但是爆笑的地方还是有的,暑假图个乐,这电影至少让我和朋友大笑了,放松了,就达到喜剧目的了。
最近鸭梨比较大... ...
闹剧是什么?
似乎没有约定俗成的解释,因为制作闹剧的人从来不觉的自己的东西是闹剧,由此可见它是一个贬义词。
喜剧是什么?
这个就一言难尽了,但可以肯定它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高超的智慧,尤其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谈何容易?
喜剧的内核永远是一出悲剧,它戏谑的茧刻下有着朴质的人文关怀,嘲讽中渗透的一股子悲鸣。
最好的喜剧即是“黑色喜剧”,它上升到了悲天悯人的格局,悲不再加以掩饰,和喜感来的同样猛烈,悲喜交加,水火不容的元素碰撞出一块吞噬人心的黑洞,让观众破笑为啼、笑泪同飙。
卓别林如此、伍迪·艾伦如此。
荒诞剧不是喜剧,它具备了喜剧的悲鸣,却抛弃了常规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将影像和叙事搅攘的支离破碎,一切尽显狂躁。
滑稽剧更不是喜剧,它虽然有了喜剧的调笑,可没有一个根基来支撑它的笑果,它不用去过多考虑文化和心灵,因为一只憨态的企鹅摔倒也是一种滑稽。
那么闹剧是什么?
首先它没有文化性,它常常把故事设定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年代,可以是古代,但是说的是现代的语言,也可以是未来,可是那个未来一切都还很落后,所以创作闹剧的人是很省事的,他们不用考虑时代的背景,人们穿什么、人们想什么、他只需要把下个月就会过时的网络桥段拆拆解解放到一个纸搭的空中楼台上,让演员就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念着对白。
这就是很多人吹捧的后现代解构,其实和后现代主义哲学风马牛不相及。
其次,它没有叙事性,但又没有荒诞剧的酷炫与疯癫以及巧妙的结构,如果说荒诞剧是成人的狂欢,闹剧就是小孩子尿泥地里打滚,闹剧的任何桥段都是矫揉造作的,我们甚至可以撇开呆板的定义,直接用会不会让人发笑来审视何谓喜剧,这样一来闹剧的处境就更为尴尬,观众除了在观看闹剧过程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然后冷笑之外,并没有什么会心的言笑?
那么这样一来闹剧是什么?
可以说它什么都不是,一无是处,但为什么闹剧在中国突然大面积的泛滥了呢?
我甚至会发问,中国有喜剧嘛?
“闹剧”是个国外传来的,但是有一点让人感动,国外拍摄闹剧的人的姿态本来就很低,他们的目标也很纯粹,知道他们不是在拍《公民凯恩》,他们只管肆无忌惮的制造离奇情节,尽情屎尿屁性,不管是《惊声尖笑》还是《美国派》,纯粹的东西是会让观众笑了起来的,观众看闹剧的心态也无非是想体会一种简单的喧杂,功劳就是那些屎尿屁性。
当这类东西移植到我国必然是要和谐的,可没有这些东西势必就和不做爱的A片一样,毫无意义。
不要小看他们,卫道士眼里的低级趣味玩转好了也可以上升到高级智商,就像贾徳·啊帕图的喜剧电影一样。
刘镇伟近几年总想去复制《大话西游》的成绩,《情天大圣》、《越光宝盒》不厌其烦,而且自我感觉良好的以为又拍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结果却拍出了我以为的人类史上最难看的电影,(《越光宝盒》里郭德纲想出了让曹军克服晕船的办法,骑马的时候侧着骑左右摇摆,这样的桥段标志着一个电影低智商的极限)他的动机实在是单纯了。
一部好电影的成功就像一个人的成功一样,是不可能复制的,当创作变成了投机,在前提上就是一次失败。
周星驰的辉煌就像卓别林一样,《城市之光》换个人演就不是《城市之光》,卓别林的成就也伴随着默片时代的伟大,同样周星驰也和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密不可分,当那个时代远去,聪明的作者都会选择勇敢离去,在新时代里摸索,努力塑造自己的新价值,而不是恋恋不舍的沉溺于过去的踪影里。
我们之所以喜欢香港电影恰恰就是因为那一份恶俗,无论是周星驰早期的电影还是吴宇森的警匪、枪战、“古惑仔”,当还很少接触好莱坞电影的那个年代,香港电影里打不尽的子弹、射不完的精,混混们为了争夺马子、地盘血战街头、周星驰看毛片挖子弹,即使是《大话西游》也充斥着解不开的裤腰带和被践踏的小鸡鸡,我们喜欢它不就是因为它那份不加掩饰的下三滥嘛?
一种肆虐的张力和酣畅的真性情。
当我走进电影院,在《唐伯虎》和《嘻游记》巨大的招贴海报中,看了一场《玩具总动员3》,让我又笑又哭,好的喜剧是爱电影的人拍给观众看的,闹剧只能说是不爱电影的人自己在那里玩的,他们的目的也是投资方的目的,虚张声势的招呼所有人进电影院,靠着几张明星脸和吃老本的伎俩,来看一场综艺耍酷秀,能多赚一部是一部。
好比有一个阶段,千禧年后吧,香港电影充斥着烂俗的爱情故事,当它多到一个层次,就突然灭绝了,如今闹剧、警匪片也都是回光返照,无论再拍几部大话西游和唐伯虎,它的贡献只会让观众看到这些“伪闹剧”的真面目,加速它的消灭,以备让市场更平均的分化各个类别的电影,而不是让胡闹扎堆上演。
原本就对黄2版的唐寅没啥期待的。
结果最近真是没啥电影看了,站在嘉禾纠结了半天。
看在李力持的份上,换了票。
我不得不承认,黄2还真TM是2。
不管是演什么,都是上海滩里的那副死样。
立波兄也是,你说,你好好的,不去说你的清口,跑来这里跑什么死龙套???
这真是部名副其实的2片。
其实,演一出成功的喜剧、观众认可的喜剧,即使对很有才的演员来说也是很难的。
黄晓明多有才我不知道,但这出显然搞成了杯具。
在中国,得到认可的喜剧演员真的不多。
除了喜剧之王周星星,冷幽默型的葛优,还有胖胖的一眼就能看透 代表着最常见类型的傅彪,演天津胡同里的小人物却也多次获奖的冯巩,屈指可数啊无论是东方的周星星、西方的金凯瑞、卓别林,成为喜剧之王之前,都是当死跑龙套的小人物吃盒饭吃出来的。
人生的酸甜苦辣成败坎坷,都刻骨铭心。
黄晓明这样靠脸蛋打拼的,也的确不具有练出一定喜剧才能的经历与体验好多著名演员,冷不丁演一回喜剧中的配角,下来都说不得了、不得了,完全是另一种戏路,感觉就是有劲也使不出,别别扭扭找不到感觉完全发挥不出自身的想法。
这就好比六小龄童的西游记之后,又有不知多少银屏上的孙悟空,这帮孙猴子别说演技了,就是那个面部造型都学不出六小龄童的十分二、三,看着就恶得想吐(包括《大话西游》的至尊宝)喜剧真不好演唯一亮点就是推出了一个扇子门的新人:马瑞蔓。
别又是一个英皇的女演员杯具或者喜剧吧
禀夫人,小人本住在苏州的城边, 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谁知那唐伯虎,他蛮横不留情, 勾结官府目无天,占我大屋夺我田. 我爷爷跟他来翻脸,惨被他一棍来打扁; 我奶奶骂他欺骗善民,反被他捉进了唐府, 强奸了一百遍,一百遍!
最后她悬梁自尽遗恨人间。
他还将我父子,逐出了家园,流落到江边。
我为求养老爹,只有独自行乞在庙前, 谁知那唐伯虎,他实在太阴险。
知道此情形,竟派人来暗算,把我父子狂殴在市前。
小人身壮健,残命得留存,可怜老父他魂归天。
为求葬老爹,唯有卖身为奴自作贱, 一面勤赚钱,一面读书篇, 发誓把功名显,手刃仇人意志坚!
从此唐寅诗集在身边,我牢记此仇不共戴天!
和前作比起来,这部浑身上下都是2点,恩,那就给个2星。【★★】
四位损友互相搞
唐伯虎点秋香2,重点不在唐伯虎,也不在点秋香,而是这个2字,至少名字起的不错
有点搞笑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花了那么一个美好的星期天晚上去看黄晓明犯2!!难道这就是我下午睡了3个小时的报应吗!
无聊到此种地步了。。。
没有多么好,但也不是绝对的烂,一般吧,在线看看还行。
张静初怎么能接这种片子啊!!
推荐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张静初在电影里太漂亮。一直以来不怎么喜欢黄晓明,他也算我们国产的优质偶像,但是和台湾省出品的第一优质偶像——王力宏,一比,就差太多了,应该和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沉淀有关吧。力宏的各方面都太优秀了。
看到这么多的一星,二星,我还是毫不犹豫的给了4星,原因很简单,就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都是笑得,就够了,喜剧就是喜剧,搞笑就够了,至于剧情,试问,星爷的版本有剧情吗?至于黄晓明适不适合演喜剧,没关注,倒是周立波演得不错!还是那句话,对一个喜剧来说,足够了!
给三星的原因是:春晚时六台在放这个片,相比之下,比春晚好笑~~~
恶俗喜剧片
一颗星给张静初 嗯 都给她
波波同学9了下这部电影
还不错 比我想象的剧情还有一些搞笑部分都要好 而且我觉得我最喜欢就是片子与片子的链接
相比第一部,不怎么样,但是单独来看的话,比较不错。
不算喜剧,勉强搞笑
还是有一些笑点的
黄,你!!!!!!!!!!
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