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The Man from Earth,地球不死人(港),这个人来自洞穴,来自地穴的男人,穴居人,地底奇人,长生不老,来自地球的男人

主演:大卫·李·史密斯,托尼·托德,约翰·比灵斯列,安妮卡·彼得森,阿丽西丝·索普,威廉姆·卡特,理查德·雷西尔,艾伦·克劳福德,史蒂文·利特尔,罗比·布赖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剧照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2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4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5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4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5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7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8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9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20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剧情介绍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普通男人的秘密在他的辞职事件中开始显示出端倪。历史教授约翰奥德曼(David Lee Smith饰)说自己身上有一个让大家都匪夷所思的秘密,而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不能在一个地方超过十年。他的朋友们试图去发掘他的故事中的秘密,这一举动让约翰非常生气,而他的朋友却发现约翰的故事是无法被否定也无法查证的,究竟约翰身上有着怎样的秘密?一幕幕碎片联系起来,带给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故事高潮。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明星的恋人秘密同盟莫娣海天雄鹰玩叛游戏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火星上的维纳斯我如何成为黑帮老大毒家线人伦敦黑帮第三季看不见的目击者错爱2布莱顿4号我们都有一个家封神之九曲黄河阵奇妙博物馆塔尔萨之王第二季堕落街传奇第一季烽火铁骑灾难镇我的少女时代青春逆袭安珀·布朗第一季钢琴之森深层恐惧威利的游乐园最后的佣兵最后之舞洗漱睡觉吧,宝贝!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长篇影评

 1 ) 世界奇如斯

一个相识了十年的朋友突然对你说,自己是活了14000岁的穴居人,你该做何感受?

你大笑,你以为他疯了,你从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方面去质问他,然而你发现每一个问题他都对答如流,每一个年代他都有清晰的记忆。

慢慢地,你半信半疑,甚至不经意间颠覆了你曾经拥有的一切知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正是如此惊艳,这部“史上最牛的科幻电影”仅仅用了一万美金,在一间山中小屋里拍摄几个人促膝对谈,却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大制作、高科技的科幻影片。

因为从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像它这样包罗一切人类的问题,哲学的、宗教的、政治的、历史的……你以为你起码有最基本的知识,却发现它们的面目原来如此模糊不清。

眼前的人告诉你有一种人可以永远不老,因为细胞的更新和免疫功能与常人不同,而得以永驻青春。

你以为这是荒谬之谈,却发觉无法证伪——理论上这不是不可能的。

他告诉你他曾猎过猛犸,曾亲历冰河期,曾与腓基尼人一起航海,曾听释迦牟尼传道解惑。

他与哥伦布一起航海,与毕加索促膝对谈,还拥有梵高亲手赠送的画作。

甚至,他经历了《圣经》里描述的时代,他的名字JOHN在漫长的语言变迁里,演变成了JESUS!

你愿意相信这一切吗?

是否耶稣就是对一个凡人的神化?

是否诸多神迹都是子虚乌有?

是否你现在遵循的宗教规范与仪式压根不是耶稣的本意?

面对另一种真相,你选择“亵渎”宗教还是将毕生的信仰丢弃?

几乎每一句话都撞击着你的头脑与心灵,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

还是,他只是个妄想的疯子?

你分明感到在历史的长河里自己是那么渺小,在那一串串决定命运的巨变里,你只是一瞬之中无法被人记起的一个。

很快,你的生命结束了,而他,亦即永远,还在。

你甚至感到了不公,同为芸芸众生的一员,他成了传奇,你化为尘土,而在此几个小时之前,你以为大家不过同是学校的教员而已。

心理学教授、考古学教授、宗教学教授、生物学教授……这些拥有超出常人知识储备的学者们,都在这个无法证伪的理论面前动摇了自己的信念。

其实,对方只是说,信不信由你。

坐在荧幕面前,我极其羡慕身处那间小屋的人们,他们在不经意间经历了人生最奇妙的时刻,经受了一辈子最大的自我拷问与怀疑。

无论相信与否,这种体验是美好的,独一无二的。

我也愿意相信这一晚所听到的一切,万事皆有可能,人类世界本来就是星际间的一个偶然,即便历史书中的光辉人物都集于一身,又有什么不可以?

仅仅想象它的可能性,就令人激动不已了。

更多的时刻,我目瞪口呆。

曾以为科幻电影不过是对外太空、恐龙时代或者未来几百年的恐慌想象,必须裹以各种华丽的视觉包装,却原来这个题材也可以如此简洁深刻,在短短八十几分钟里让人思考一切。

看惯了火星人、未来人、远古野兽等在屏幕上叱咤纵横的模样,这次回到一个原原本本的与我们一模一样的“人”,反而感受到诘问与质疑的力量。

难怪这部演员不超过十人、场景也只有屋里屋外两个的片子,却在IMDB上获得8.4的高分。

也曾有一瞬觉得遗憾,为什么华语电影里难得看到如此短小有力的精品。

但是想想万一在中国真的有人对我们宣称他是黄帝,大概不是被送进精神病院,就是被送去社科院研究所做小白鼠了。

所以这事还是发生在美国要好得多。

 2 ) 永远有多远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已经在许多地方被许多人推荐了无数遍,光豆瓣网上的影评文字就有三百多篇。

过去一年,观众的神经在过分期待和过分失落的两极摇摆中实在有些疲惫,胡吃海塞“惯坏”我们的胃口,突然尝到这样一盘“清粥小菜”,很容易喜出望外。

人人都乐意承认:自己被一次智力的交锋——而不是视觉的盛宴——所折服。

这没什么不对。

更何况,这场交锋扎扎实实,目睹其一砖一瓦慢慢垒建,屏幕外的我们,主观感觉仿佛也参与了建设。

不到一万美元的投资能干什么呢,请一批名不见经传的电视演员在一间没什么道具的空屋子里演绎一段“不死传奇”,太天方夜潭了吧。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就完成了这么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同样的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亨利·方达们创造的影史经典《十二怒汉》,还有凯文·斯贝西主演的《K星异客》。

谈话,没完没了的谈话,咽口水似地穿插几处休憩时分。

或因某人情绪过分激动,谈话暂时中断,一到两个剧中人走到屋外转悠一圈。

这就是影片外在框架的全貌。

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是谈话内容,早已超出人类理性管辖的范围,挑战代代相传知识和经验划定的疆域。

假若你周围有个朋友突然告诉你,他已经活了14000年,是穴居人,你的反应大概不会比片中几位大学教授好多少。

精英与庸众在话语系统中呈天然对立,并不是对后者的一种贬义。

我想科幻小說作家Jerome Bixby选择这样一群人来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是极聪明的设定,同时也不无野心。

他想探讨的与其说是一个科学上有无存在可能的问题,不如说是人性上有无忍耐极限的问题。

因此他绕过一切简单相信神迹导致的膜拜,选择一群知识精英接受一场信仰的拷问。

知识精英一方面有天然的怀疑精神,一方面又有学识赋予的倨傲,对所谓“奇闻轶事”的反应会比一般民众更激烈,有时甚至恼羞成怒,因其无法证伪又无法在逻辑上说服自己,而失控。

这时候,等于理性的外皮被捅破,确信无疑的世界观轰然坍塌,人性中天然的“恶”全面爆发,这一过程通过谈话抽丝剥茧,一步步演变,随窗外的天色愈来愈暗。

信或不信倒成了其次,关键是,最后你发现,连你自己的心灵都完全不了解,又谈什么了解人类,了解历史,了解整个宇宙运行的规则、是否存在着意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影片末尾安排最激烈怀疑的一位发现约翰竟是他“年轻的父亲”,突发心脏病而死,这个情节太过“讨巧”,破坏了稳扎稳打的基调。

本来观众和陆续告别的教授们一样,已不关心真伪问题,意外的颠覆对心灵造成重大冲击,人人都象经历了一场想象力的长途跋涉而处于暂时失神的浑噩状态。

智力游戏搏弈到此,已是化境。

何必非要回过头来给一个答案。

我对约翰是否就是圣经上记载的耶酥没有兴趣,可我痴迷于一个走在永生之路上的人,对周遭和生命的观感如何。

另一部电影也探讨过永生问题,是上帝对处死耶酥的罗马行刑人的一种严厉惩罚:赐予他永生,直到末日审判的来临。

整部电影就讲这位不幸的永生之人如何制造事端,搞乱世界,千方百计想让世界末日提前到来。

玩得再是心跳,也不能过把瘾就死,世界上有比这位仁兄更倒霉的吗,上帝的幽默感何其残忍!

本片中的约翰强调:他不是永生,他只是不死——伤痛、疾病、灾难,一样不少——历经140个世纪存活下来,他也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尽头在哪里。

对于生命中无数的过往,他形象地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遇到一个人,知道了他的名字,说了几句话,然后他就死了,其他人就像海浪,潮来潮去。

又像麦浪,随风飘拂……”虽不是生之厌倦,言语中的落寞却挥之不去。

假若失去意义追寻,漫漫生途就只剩下孤独,时间是唯一的陪伴。

对于时间,片中的人类学家曾发表过一番高见:“时间,看不见、听不到、无法秤重、也无法在实验室里度量。

时间是我们对自己前后变化的主观感受:前一秒我们是怎样的,后一秒我们又会怎样。

霍比人将时间视为一种景观,它存在于我们之前和之后。

我们移动,在时间中移动,一片片地穿越它。

钟表能度量时间吗?

不,它们度量的是自己,一个钟的客观参照物只是另一个钟。

”永远有多远?

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人们只能穿越各自的时间,夏虫不可语冰。

世界上真有一个永生之人,哪怕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个浪头打过来,也不过是刹那的撞击,刹那的拥抱,之后,奔赴各自的命运而去。

片中那位爱慕约翰、一直坚定不移站在他一边的女教授,最终走向了那辆即将离开的车。

是洞悉真相赋予她勇气,还是仅仅,盲从爱的本能?

我们不能左右生命的长短,却能决定生命的质量。

正好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07年重拍了一遍《12怒汉》,片头文字被广泛引用,我有理由相信片中那位女教授也听到了:“不要去寻找生活的真相,试着感受现实的真谛吧。

”这话稍加修改也适用于对中国的编剧们进言:“不要在讲述技巧上故弄玄虚,试着用扎实的语言讲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吧。

 3 ) 怪物啊怪物

让我们重新回到最基本的哲学命题:我从何而来?

将往何处去?

我是谁?

美国硬科幻巨人,Star Trek/星际迷航(企业号!

)之父Jerome Bixby临终巨作:《他来自地球》,由其儿子完稿剧本。

在特效横飞的电影宇宙中,Jerome Bixby选择了最简洁的科幻表述:一辞了职的哈佛教授在搬家前,邀请了学校的好友:一群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什么的,在即将搬空的山间小屋中,用各种理论重构了形成现今世界的各种其他可能性,一切只因辞职的“年轻”教授在聚会开始时半开玩笑地提到,自己来自四万多年前的地球,随着人类的进化,从不曾老去……科学跨时代的进步,多在勇于否定了过往“常理”后,再参考与现有知识体系相符的特例或近似存在,构建新的有待被否定的理论模型。

然而,不喜欢怪兽的人大多似乎也并不喜欢感性上无法确定的存在。

这时,以工具效应存在的政治、经济及宗教体制当然很可对科学“拿来主义”,用其阶段经验性的成果来解释——或干脆将其发挥成一时的伦理是非。

从这一层面胡扯开来,很可以将科幻看成在这种社会集体催眠中用前沿或边缘的理论为世界带来更多其他的可能性解释。

至少,将这些理论套上各种宇宙飞船外星怪物的外壳后能更容易为人接受。

但壳被套久套死后,人们难免会将这层皮屑当成了本质,正如核物理被当成了绝育手术或原子弹,天文学被当成了神州五号或天气预报般。

如此说来,《他来自地球》的现实与简洁,很好反映了科幻有心人们的去伪存真。

当然,皮去得太多,感觉上也多少怪兽了起来;特别是因为少了西方的宗教环境,对故事的许多理论颠覆缺乏严肃认知,有些时候就像看着一群哈佛教授们对着几句玩笑话一惊一乍,比看着大怪兽踩平纽约还蠢。

除此之外,其中的大部分深入浅出的学术探讨还是很能让人增长见识得来又感觉身处异世的。

世界的浪漫与恐怖多来自它的不确定性,按电影中某位教授的观点说来,可能正因如此,许多科学理论的雏形才会首先出现诗人的文学作品中。

和其他成功的对话型电影相似,编剧与导演很好地把握着貌似单纯的语言逻辑冲突,使整个木屋座谈会紧张有趣,即便不是科幻人士,也应该能被其中无形的怪兽所感染吸引,迷失在人性哲学的语境旋涡中。

博尔赫斯说过:真正的迷宫是一条直线。

如果他来自地球,我们又来自什么地方呢?

 4 ) 悲壮的风景

曾经不止一次想到这个世界“可能性”的问题。

一部片子的好坏不在于大家都能看到的表象上的东西,不是所有人在片子中感受到的共性,我想应该是每个人看完后体悟到的只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不属于别的任何人。

就是那句话“我有我的信仰,但我也让别人活”或者“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部片子让我感到人类沟通的无望性。

这个历史上有太多的沟通绝望,人们永远也不会真的互相理解。

所以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悲剧的产生原因。

这些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所有悲壮的风景。

前一阵子在天涯上看到一篇帖子叫《精神病人的世界》。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35451.shtml)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病人口述经历。

因为这些不是多玄妙的事,它们完全有可能存在。

我唯一震惊的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竟然如此不同。

说他们是精神病人,我大概明白这个定义的界限,他们的思维或许不适合在目前的世界和人类社会里生存。

其实哪个人能完全剔除心中奇特的思维部分?

只不过所谓“正常人”更会隐藏思想,因为这个世界的居民,确实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那么多的奇异想法。

片子的最后,JOHN说抱歉,那些只是一个故事。

他看到他面前的教授和朋友们,世界观已经快要在他的话中瓦解。

所以他明白这么多年做的第一次尝试,是确定了对于别人既定思维的侵略性造成的后果,明白了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世界。

人们对未知好奇,但他们不想打破自己世界的信仰;人们追寻历史是为了寻找存在感,如果历史带给他们的不再是安定感,如果人们的世界观被颠覆,那么人们完全可以有理由和权利作出选择——不去相信。

我想这个片子和天涯的帖子给了我一些极好的视角,让我能够有幸从这些窥镜里去看这个宇宙。

 5 ) 这个编剧不是天才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非常非常喜欢,一口气看了两遍仍觉得回味无穷要知道那段时间我有多忙,而且压力又是多么的大啊,我居然把这部电影看了两遍!

第一, 大家都说了很多遍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秀之处:编剧太牛B了,如果编剧是一个人,那他得是个多么杂学旁修、爱好广泛的杂家啊。

我很喜欢这样的人,而且我也有一副求知欲炽烈的心肠,见什么新鲜事儿都想搞一搞,什么学科都想弄一弄,但统统的又都是叶公好龙,浅尝辄止,虽然浅尝,但绝对保持了超过三分钟的热度,我保证!

这样的编剧的出现比DV的发明更为伟大,他让对电影有强烈爱好的人实现梦想成为现实,就在那80多平米的房间内,几张沙发,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甚至连背景音乐都那么平淡无奇,就能拍出一部令人追着剧情欲罢不能的电影,这就叫水平高,听人扯淡容易,扯成一部吸引人的电影就不易了,九十分钟,有铺垫有高潮又有让人意犹未尽的结尾,这个编剧不是天才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第二, 这种感受可能是出自我自己的虚荣心,是我的一点儿小爱好,小理想我想像当中,最惬意最舒服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老了以后找个大学蹲着,每天能和几个这样的老哥们儿他们也同我一样在某个领域里是个教授,一样在大学蹲着安度晚年---端着一杯John Walker(我春节时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二天,碰巧搞到一瓶John Walker,不过是Black Band,好像是12年的,喝了点儿,很烈的威士忌,喝着很爽,但喝完很快就晕呼呼的了,如果有人聊天肯定谈性大发)聊自己的学科,这样的人群有着对自己所钟爱的领域的热爱和自嘲,有着对人生的达观态度,互相揶揄又互相尊重,谈天说地,论尽半生,到了傍晚,天气渐凉,生起一堆火(客厅里最好有个壁炉),向火而谈,火光和酒精映红几张兴奋的老脸,那该是多么温暖的下午啊。

我愿意用一生等待,有这样的大学,有这样的几个老友。

最后,那个从石器时代过来的长生不老的怪物,扯到100字解释《圣经》时,我明显感到背后那个幸灾乐祸恃才放旷的编剧,小手颤抖了一下,鹅毛笔停顿了一下,似乎有点扯不下去了,挺离谱的,但他很快就放弃了对这个话题的探讨,继续转向他最熟悉的考古,对话里最多的还是考古和心理学,关于宗教,毕竟不敢太过放肆,但我还是非常喜欢那个长得有点像杜鲁门卡波特的演员说的那句对白:『这有啥难的,我还能用十个字总结《十戒》呢: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6 ) 小成本,大制作

并不是所有的科幻电影都需要特效,这个影片就是一部未需有任何特效的科幻传奇,电影以座谈的形式,用语言为媒介,构筑了一个神秘叵测的科幻世界,其言谈间予人带来的深思是如此充满魅力,那语言艺术的遐想为人叹服。

里面大量的对话,关于时间、宗教、物理、历史、心理等等很多大容量内容,在几个主演的对话间来回拉扯你的思考,感觉是一部可以多刷的影片,细细体味对话应该每次都有新发现,节奏不快没有惊心动魄,却一直牵着你走,让你思考甚至想着是否要相信他们的话或者怎样反驳。

电影结尾绝对是神来之笔,颠覆了我对传统科幻电影的认知,很值得一看。

 7 ) 想法一点点

昨晚看了《the man from earth》,网络流传推荐的小成本制作,拍得很好。

场景基本都在一个快搬空的房子里,几位哈佛的教授和学生来为即将离开的约翰·奥德曼教授送行,奥德曼教授向大家吐露了他是生存了14000年的穴居人的秘密。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都是这些人来来往往的对话,从生物学谈到地理学谈到心理学谈到宗教学,不得不承认由于知识的欠缺,他们的很多对话是否符合科学常识我也不是太清楚,总之这个片子要想没有漏洞编剧还是需要很多知识积累的。

我现在能想到的很有意思的点,在于教授听到这个耸人听闻的秘密的反应,先是“what's the point?”,短暂的震惊之后就是从各自熟悉的领域,根据各自习惯的逻辑分析、怀疑这个秘密的真实性,当奥德曼对答如流,他们无法找到否定的证据的时候,大家便陷入了恐慌,因为这个超出常理的人将会瓦解他们的知识体系。

可以理解伊迪丝为何从头开始就那样崩溃和拒绝接受,她是基督教语义学家嘛,否定了上帝和耶稣她的知识就完全成了废物。

最终奥德曼对大家说不好意思我这是开玩笑的,就想看看你们的反应。

于是一干人等略略觉得受到冒犯,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

可怜的是威尔·格鲁伯最后还是知道了奥德曼就是永不衰老的穴居人,而且还是他失踪的老爸,于是他受不住打击心脏病发死了。

这只是一个构思精巧的故事。

但是如果现实中真发生这样的事,大家的反应可能真是跟教授们一样,因为有时候承认一个新事物就不得不否定过去的很多东西。

有时候众人们打压新事物只是不想撼动旧的体系吧。

耶稣第一次提出有上帝存在,他被钉了十字架;如果N多年后又有人出来自称耶稣,大家又会维护之前的耶稣送他去精神病院吧。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这个oldman说的,他虽然不会衰老,但并不意味着他是天才,新的知识总是由每个时代的最杰出者创造的,他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应付新的时代。

他并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他可能有的过人之处就是时间,就是时间积累起来的历史和经验。

而14000年的生命经历还无法洞察人类对真知的恐惧,还试图告诉人们真相,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呢?

也许他觉得这已经不是伽利略的时代,他面对的是科学已然发达的时代,面对的是知识丰富的哈佛教授。

但是现在,他们可能不再没人权地送你上绞架或火刑柱,但他们可以送你进精神病院看管呢,哈佛心理学教授说你精神有问题,谁还敢说不是呢?

仍旧是知识的强权压迫真理,这个情况是没有变的。

奥德曼14000年也不是白活的,马上反水,我开玩笑呢,你看你们还当真了。

 8 ) 那种无奈挥之不去

如果一个你认识了10年的人,某一天他突然声称自己已经活了14000年,他见证了气候的冷暖和地质的变迁,他曾经以猎杀驯鹿和猛犸为生,他曾经在两河流域跟汉谟拉比时期的巴比伦人混过,还曾经作为腓尼基人航行于地中海,哥伦布当过他的船长,梵高、特纳、塞尚、毕加索跟他以朋友相称,他亲耳聆听释迦牟尼的教诲,他以耶稣的名义指认《圣经》里那些他不曾说过的话······好了,就当这个人真实存在而且此时就在你身边,说说你的感受吧,信还是不信?

反正我不信。

但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就把这一切变成了银幕上的真实,一个拥有10个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在准备离开他的单位另谋生活的时候,他向前来送别的同事表白了自己的身份,而他那些身为宗教、生物、医学、历史、心里、地质、精神病学等学科教授的同事们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竟然来自史前,于是,一场极其精彩的建立在科学与自然常识基础之上的、充满思辨意味的对话展开了······豆瓣把这部电影贴上了“科幻”标签,而实际上,影片从头到尾都没出现过一个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科幻”画面。

他们就一直呆在一幢有着炉火、老式沙发和威士忌的林间小屋里不停地从自己的专业立场发出质疑,然后由那个史前人给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答案。

在看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想,如果Oldman(史前人)在描述自己140个世纪的漫长生命时,导演要是能同时将那些时代还原,让Oldman身处仿真环境之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看体验,果真如此,这部电影是不是就成科幻史诗大片了?

当然,尽管电影结构简单得令人发指,但是简单有简单的力量,那些困扰人类的诸如生死、灵魂、宗教、轮回等永恒谜题在这种简单的表现手法中显得更加深刻和虚幻,以致令人有茫然之感。

假如有“后科幻”这种电影类型,那么《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最合适不过。

影片中,Oldman在回答问题时说过这样一段话:You can`t go hom again,Because it isn`t there anymore.中文字幕组的翻译为:家乡是回不去的,因为已经不存在了。

我觉得这段话也许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们一直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和证明人类最初留下的痕迹,但是我们所发现的其实并不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是人类的自以为是罢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打个比方,如果电影院里同时放映《谍影重重》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我想我首先会选择前者。

但它的确值得一看,而且看了你就会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跟随里面的人物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最有趣的是,看这部电影就像进行一场人机测验,你可以捎带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梳理一遍。

无关品味和思考,如果你有时间又正好无聊,不妨Down下来瞅瞅。

再说一句,影片结尾的那一幕比较彪悍,当质疑阵营中发力最猛的精神病学教授威尔发现Oldman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因而精神崩溃一命呜呼时,整个电影因此陷入了一种无尽的迷茫之中,那种无奈挥之不去。

有人说这个情节设计得有些牵强,我却觉得这是编剧或者是原作者的骄傲。

 9 )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有哪些有趣的设定?

我上周刚看,发现一个小细节,就是故事一开头的酒。

腾讯视频里的中文是「乔治沃克绿牌15年」,我喝过同牌子的红牌(一百块的廉价威士忌)。

英文名叫Johnnie walker,故事的主人公叫John,约翰;酒名叫Johnnie walker ,约翰行走。

是不是也在暗示主人公在天地间行走,居无定所。

😃

 10 ) 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得不这是部无比牛逼的片子。

以一个有不死之身讲述自己经历的生活。

而且许多的情节环环相扣尤其最后一段真的是无懈可击回味无穷当然这部片子的牛逼要归功于,小说作者的牛逼。

从人类发展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对于社会对于的人生的思考。

而期间剧情衍生出的思想矛盾与对我们所熟悉事物的否定,都是那么完美。

1.生命永恒的惊异一开始,众多的哈佛教授只是对于他说自己是长生不老,感到吃惊。

并表示怀疑,并且试图通过自己的分析,希望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惯用的思维逻辑对他所说的进行否定。

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在不断地争论中,发现他(John)的回答没有任何的漏洞。

这是他们顿生的是一种敬畏,对于奇迹的敬畏。

这一段,他们讨论的大多是人类从远古穴居人发展为智人。

如果片子仅仅是在叙述这种发展的过程。

虽然开头很有想象力,但是最后难免落于俗套。

于是他们的讨论渐渐地开始与这个社会的发展相关联起来。

2.对宗教的剖析和对信仰的解构oldman先生,说自己在佛陀那里得到关于人性的启示。

于是在西方进行传播。

而他就是耶稣。

这让在场虔诚的基督徒几乎崩溃。

可以想象吗?

一个一直坚信自己信仰的人,瞬间信仰被瓦解。

之前一直因为信仰而坚强地生活,没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支撑。

这比撒旦的魅惑还要邪恶和可怕。

所以基督徒怎样也不愿意去相信他是基督。

而John的确,很好地给我们解构了宗教和信仰。

在中亚和地中海一带,流传着神话,后人将这些神话总结并发展成为了教义和经典。

而最早的伟人,只是为了单纯地向人间宣传善念。

而人们对于伟人或者偶像的膜拜渐渐地神化了。

而且固执地坚信这些偶像和伟人。

但是伟人和偶像的初衷,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人忘记了。

人们可能更愿意去相信那些,他们能够执行的即使是死板即使是残忍的教条,而不愿意去执行偶像推行的真善美。

宗教的发展,渐渐脱离了创教人的初衷,变成了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工具。

他们用正义的名义做着可耻甚至肮脏的勾当。

所以对于宗教的迷信是愚昧的。

但是从中获得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启示的人,才是真正能领会教义的人。

而信仰对于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个神奇的力量。

信仰,能让人激发自己内心潜在的强大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其实是发自自身的。

但是被冠以了神的名义。

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利用这种信仰去伤害别人。

而这种人也才是真正的伪教徒。

信仰和忏悔,能让人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真的否定了这种信仰之后,片子的基督徒会那么的崩溃。

3.最后一段:他离开对他人的伤害最后那一段,他无意间说出自己在六十年前在哈弗的事情。

被心理学家听到了,而在了解到了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曾经养父(或者生父)的时候,难过不已。

最后过分激动,昏死过去。

于是John也意识到了,自己离开爱自己的人,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于是最后让爱他的姑娘,上了自己的车。

整部片子没有一点的多余和拖沓。

绝对是科幻片中的杰作!!!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短评

一个耶稣就能把美国最智慧的头脑们搞崩溃诶

4分钟前
  • z
  • 还行

骗子!我还以为片尾会是一群外星人把“这个来自地球的男人”接走!

5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这压根就不是科幻,就是神棍片,一旦牵扯到基督耶稣就变得神神叨叨,强忍着不让自己睡着,两倍速过无味白水。成本也是够省的,就是围炉夜话,只觉得编剧在沾沾自喜,实在空洞无物,所叨叨的无非也都是人类历史记录下来的,然后自圆其说,然后利用社会人文科学心理,一点奇【幻】都没有,太失望了。男主挺可爱,周围人从一开始友爱怀恋,到后面统统变脸有意思,人类就是如此可鄙的,其他没了。

9分钟前
  • 我也不在乎
  • 很差

事件是发生在CONTEXT下的。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和CONTEXT发生影响后的状态,我们本身又无法从自身的CONTEXT下剥离出来。

12分钟前
  • 无梦快乐酣睡者
  • 力荐

同事推荐期望颇高,看完失望:我认为John的故事并非无法否定/查证的- 不留疤痕+装死技巧演绎一次不就知晓了?最后RichardRiehle的死让我对John产生厌恶感- 若John是基督则他知道RR是自己儿子,明知他心脏不好但为证明自己正确导致他病发而死很不该;若John不是基督那么玩弄同事隐私导致病发而死更不该

17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还行

活脱脱一个电影版的燃烧的法庭,最后连编故事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了。

19分钟前
  • 神枪沙子龙
  • 还行

确实和标签里写的一样 有思考价值 这部电影低成本的低到普通人也可以拍了 但是里面蕴涵的深度比大片可牛多了

23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YY出来的东西,这么高分?????

26分钟前
  • 马邦德
  • 较差

1、这不是科幻,是学幻,学术幻想电影;2、如果不是最后刻意制造的戏剧性高潮,整部片子就是乏味浅薄的百科全书浏览,神似“一片两片三四片……飞入草丛都不见”;3、永生是极好的题材,完全可以像穿越一样写成类型,比如,我就想写一个乾隆生人一直活到现在,其个人际遇反映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31分钟前
  • danyboy
  • 还行

给我爸多买两瓶啤酒,他能说的更好些

34分钟前
  • 今天是丸子
  • 较差

就…就这?完全不理解大家在吹什么,知道成本低没想到这么粗糙,也不要碰瓷《十二怒汉》了,套上科幻的壳就说什么都很牛吗,实话实说我太不喜欢了…(我与话痨电影始终未能和解)当然结局的设定还是不错了,被剧透确实也影响极大部分观感。

39分钟前
  • Fairy
  • 较差

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有声阅读

43分钟前
  • 司令
  • 推荐

讨论的层面都太肤浅,聊多几句就聊不下去了,可能可以骗骗美国人。

4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较差

我看过的电影里,效果与投资比例最高的

48分钟前
  • 乔西
  • 推荐

强度不够,宗教话题烦人

51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李诞推荐来看的,真的很有意思,我们都是那两个搬沙发的人,哈哈哈哈太好看了多年之后我再来看一遍

53分钟前
  • 绝世的卓哥哥
  • 力荐

价值层面:如果科幻真的可以实质性的提升人伦价值,那对于情形的展示应该是必要的,而假如后者一直都在一种既定高度上,那物质载体客观存在说明,科幻就不是在提升价值,而是在揭示真理,这种电影定位无疑是可笑的;文本层面,自称耶稣本身却不可被证伪,这种失误让故事不是充满了不能解读的魅力,而是根本都站不住脚。

56分钟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很差

本片比较像希区柯克的一个独立的悬念故事集,光靠对话引出剧情的片子也不少,能拍到这个长度也属不易,但对我这个信息考据狂来说,片子中的知识还不算到爆炸的程度,基本上是对已有知识的补充和颠覆,导演愿意花钱倒是可以扩充加深本片的内涵

58分钟前
  • Mr.Raindrop
  • 还行

原来我以为是纯粹的科幻片,到最后发现这更像一堂哲学课,我不擅长哲学,所以我没能及格。

1小时前
  • 旺财sindy
  • 较差

花80分钟探讨一个不可能存在的问题,还美其名曰:哲学。沉闷冗长,无耻到极点。一个场景,十二怒汉才是真正的经典。

1小时前
  • 玺枫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