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真是不容易,对吧。
”“有多难啊?
其实就看你放不放过自己。
”生活不会因为你放弃就会就结束对你的压榨,在夹缝中寻找阳光,哪怕只有一丝,永远朝着光的地方看,世界其实没那么糟糕, 唱歌跳舞不会让黄金花生活有质的变化,但至少她能从生活的夹缝中找到一点让自己稍微灿烂一下的阳光。
开心也是一点,不开心也是一天,无力改变世界,就去接受吧,tomrrow is another day
《黄金花》妙在假借”打小三“的故事,探讨了我们和痛苦的关系。
毕竟凝望深渊,深渊亦如是。
叙事和抒情正在想,是哪位导演如此强劲,竟然发现是为编剧出身的导演陈大利,而且是《叶问》《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这种片子的编剧……又或者也许他只是把最好的本子留给了自己了吧(大误)。
贫富差距、老龄化、医疗资源紧张……面对层出不穷的城市病,走过80、90年代辉煌的刀光剑影,香港电影开始盛产“边缘小人物”剧情片。
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在少数,近几年更是出产频繁,《一念无明》《幸运是我》《踏血寻梅》,在香港的院线上,几乎都叫好又叫座。
记得在《一念无明》的首映上,黄进自己也承认,在电影中他没有给出解决方案,这样收尾可能会让观众不买单。
这在电影里是很致命的,只是说”我们继续一起走下去,走一步是一步吧“,显得非常消极。
对于期待故事的观众来说,也是难有启发的。
或许是黄进还年轻,并没有能思考得透这个社会问题,又或者在思路上,他也原本只想达到这样一个完成度。
当然,我自己是非常看好《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的(他本人很帅气),但对比起来,《黄金花》确实让人惊喜。
紧张的配乐、凶杀的元素都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边缘人的故事,除了卖惨之外,可能性还非常丰富。
打小三的外壳:和痛苦和解港漂多年,不知道内地的观众看“港式悲剧”能有几成的感同身受,毕竟这些所谓”正港味“的故事远不如古惑仔、警匪片刺激。
无论是《幸运是我》,还是《一念无名》,再惨的境遇,主角仍然有房住、有工作可以养家。
如果硬要渲染香港的底层过得比内地惨,那也只能说是强装外宾。
于是,《黄金花》的切入点选得非常聪明,不过度渲染无用的惨来”共情“,而是讲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打小三“故事。
我也相信,这样一个故事,在内地的票房不会不卖座。
简单说说这个故事,毛舜筠扮演的黄金花是故事的女主角,她和出轨成性的丈夫生养了一个弱智加自闭的儿子光仔,而后全家的生计都靠丈夫在外做驾考教练的薪水过活。
而故事便落脚在丈夫和驾考学生”丹凤眼“发生了婚外情,穿帮后一走了之的时间上……家庭被拆散,只能和儿子相依为命,黄金花在绝望的谷底,压抑交织着怨恨,她打算向第三者复仇,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花了大钱,联系搭乘走私的船只,制造不在场证据,计划自己捅死那个破坏她家庭的狐狸精。
说是打小三,实则第三者插足只是速度激发起黄金花女士常年对生活的痛苦感受。
她坐在崩溃的悬崖边上已久,不知道应该怎么离开。
婚外情解剖了黄金花的痛苦——跟踪、并排期狐狸精的时间表,过关去深圳再返回香港,她的复仇之路步步为营,持刀已经走到了小三家门口,然而却发现愤怒和仇恨并无法解决复杂的人生。
——她发现精心设计的复仇计划,竟没有考虑到被电梯的闭路电视拍下的可能,最终只好放弃,接而小三的一次面对面挑衅让她再度燃点报仇之火。
这一段常常使用搞笑的方式来拍摄,也提醒我们并不是正戏内容,从中我们真正可以窥探到的是她的生活——丈夫的出轨让她抬不起头,儿子的不受控制让她不断向人道歉、必须带着儿子的特殊状况,导致她寻找兼职养家举步维艰。
富豪雪糕植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广告。
日日如旧的黄金花,贩卖每日新鲜为你制造雪糕。
痛苦是黄金花的核心情绪。
在本片中,儿子和家庭是她的痛苦之所在。
她也说过,如果不是为了儿子,早就会离开这个家了。
我觉得电影的核心就是在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深处绝望,如何与痛苦和解。
对于生活的绝望,低级的快乐虽然奢侈却毫无意义。
我们往往不知道快乐是为何,这种情绪只会让人陷入迷茫。
比如沉溺在男女之乐的”丹凤眼“,和逃避责任后片刻欢愉的丈夫,在快乐中他们迷失;黄金花也是,想象复仇的快乐,让她失去理智,只想用杀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逃离痛苦的唯一方法是理解。
代表着黄金花痛苦的光仔,在最后拯救了她。
站在痛苦中思考痛苦,承受生活的轻和重,这是一种生活的常态。
就像光仔一样,黄金花创造了他,而他也许并不会和你有完整的表述和对话,但它窥视着你,渗透在你的生活中。
甚至,在所有的情绪中,你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和它相处,凝望深渊,时间久了,你成为了痛苦本身,痛苦亦能理解你。
最后一幕光仔在即将出发砍死小三的母亲面前大哭大闹,便是最好的解释。
他完全可以感受到母亲所想,尽管他没有太多理解的智力。
黄金花的痛苦瓦解了,她和生活的困境握手言和,于是她便能够继续共存下去。
不要逃避痛苦,你创造了它。
唯有思考它才不会成为它。
它是你的猛虎,亦可以是你的玫瑰。
这部电影朴实的让人几度泪流满面。
心酸,无奈,愤恨,感动,温馨,包容,无私的爱,这些情绪不断的在影片的推进中涌现,母亲无私的爱和付出很不容易,但也是因为她在和儿子的爱中有情感和被需要的需求。
男人在家中感受到的苦闷和压抑,到外面去放纵,在外面走了一圈发现自己的心一直在家中。
但这又如何,在回来跟妻子道歉的时候,对孩子和女人造成的伤害已经存在了,我一直对感情是悲观态度的,不代表说不能承受伤害,而是想说既然知道有被背叛的可能性,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呢?
既渴望感情中的温存,又忌惮平淡之后的背叛。
我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感情折磨时怎么做是有尊严的,是更好的,放下我执?
不让自己有被需要的欲望?
不让自己投入付出的太多?
不知道这样还是否有意义?
孩子是自闭+中度智障,但正常人世界的隐喻内心,他依然能看到,并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用哭诉的方式去和妈妈沟通,原来他们都知道。
看完电影心里特别的想妈妈,然后发现原来世界上给与我爱最多的就是我的妈妈,她的包容,她的隐忍,她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她的一切,我好像忽视的太久了,理所应当的太习惯了,一直在外求,想要的那么多,但都没有好好的了解下妈妈现在的心情和需要。
真的要好好的和妈妈爸爸沟通了,希望自己可以在北京买一个三居室的大房子,让爸妈定期过来住一住,买两幢房子吧,一栋自己的一栋给爸妈。
因为北京很多文化的东西在,很多的活动,都想带爸妈一起。
加油吧,一定会实现的
两星给的是演技,剧情真是一言难尽…所以这是直男拍的电影?
老公在老婆怀孕期间出轨自己气到羊水破了老公却能够被原谅?
再次出轨的时候,老婆想杀的居然是小三而不是老公?
已经决心离婚,老公什么都没做提着金鱼回来就跟他复合?
……不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
无论怎么辛苦,无论老公出轨多少次都能忍,为的是给自闭症儿子一个完整的家??
还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独立扶养自闭症儿子,所以选择原谅渣男??
一部电影把我从中土世界拉回现实世界,说实话,电影好不好看,还是得看观影人有没有共鸣。
能拍出一部众口皆碑的作品,那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就在于能表现出人性共通的那些点,打动观影者。
并非小众题材就没有佳作,只是看得人不同,自然感受不同。
整片的收尾感觉欠缺了点功力,前段和中段拍的非常棒,有平铺直叙的简单却没有乏味,戏剧冲突的几个点间隔也放置的刚刚好,在这些重点之间穿插的小片段也能感受到导演的心思。
毛舜筠的表演配得上影后殊荣,就是最后跳舞那段的眼神,总让人跳戏到花田喜事之类的喜剧片表演。
电影《后来的我们》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10亿,不光炒火了“后来”和“前任”两个词,也将奶茶刘若英一举推上内地票房最高女导演的宝座。
超高的票房数据,带来的却只有轰轰烈烈的“退票”风波和电影口碑的一路下滑。
究其原因,在过于精心策划的营销和宣传之下,被贴上无数怀旧标签华丽上映,电影已经失去了情感的“真”。
与其说,被电影打动。
还不如说,是完完整整被自己感动了两小时。
除了掀起一股怀念前任的妖风,吹过之后又能剩下什么?
相比之下,我宁可看这部被忽视的,最真实的好电影。
4.28日上映的《黄金花》。
名为“黄金花”的母亲(毛舜筠 饰)含辛茹苦养育智障儿子二十年,丈夫(吕良伟 饰)却用出轨来逃避家庭。
黄金花歇斯底里地逼问赶走了丈夫,却想用杀死小三的方式挽回自己的家庭。
她陷入到一个完美母亲与精神病杀手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也因为这部电影,表现了最真实的情感。
母亲黄金花对儿子关怀备至的爱;被生活折磨打击的重重疲惫;发现丈夫出轨时爆发的愤怒怨恨;每一个瞬间都让人看得无奈又心疼。
不得不说,毛舜筠凭借此片获得“金像奖影后”,实至名归。
父亲也不是游手好闲的懦夫,而是在辞掉工作形影不离陪伴了儿子七年之后,麻木了自己的家庭责任感一味逃避,但他的心里却时刻充满着纠结与愧疚。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却有着一个不普通的儿子。
一出生就患有自闭症和中度智障,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给糖吃就开心,不满意就开始伤害自己,用尽全身的力气胡闹。
五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孩子读完小学,却只够他记住母亲的电话号码。
狭窄逼仄的屋子,简陋紧凑的生活,看不到未来的生活。
没有什么十年后转折和暴富的神话,电影里随处可窥见的,是不加修饰的辛酸。
为了真实出演罹患自闭症和中度智障的病人角色,饰演儿子的凌文龙与患者贴身接触,观察每一个细节。
于是他的表演几乎天衣无缝,激动时的反应,遭遇性刺激后的躁动,每一个患者的特性都被他牢牢抓住,根本看不出他竟然只是一个新人演员。
此外,凌文龙与毛舜筠的搭戏也够有料可看。
《黄金花》最动人的情感自然是母子情,但最扣人的情节,是毛舜筠饰演的黄金花向凶悍小三复仇。
动机、计划、行动、善后...犯罪心理、表情的把握,毛舜筠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表演气质,黑暗中的冷峻面孔,让人不寒而栗。
她以为自闭症的儿子不明白发生什么事,一步步迈向犯罪边缘时,心里明镜似的儿子,及时用爱,让母亲悬崖勒马,放弃复仇行动。
放过别人,何尝不是放过自己?
就像《黄金花》的英文名: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过去的就让它随风吹散,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据导演陈大利说,最初在向资方“卖故事”的时候,他着重强调的卖点是“一个师奶杀人的故事”(听上去简直像是差点彻头彻尾知音体的B级片项目)。
因为最初要用两三分钟去说服老板投资拍摄,不耸人听闻,便没有拍戏的机会。
因此,我们才有幸在屏幕上再一次看见毛舜筠,这个张国荣唯一爱过的女人。
《黄金花》宣传,还是绕不开关于哥哥的话题,毛舜筠已没有初时的内疚,回忆里全是开心的记忆。
喜欢看港片的影迷还记得《家有喜事》毛舜筠和张国荣这对欢喜冤家。
MO姐可帅可美,可攻可温柔,可塑性强。
《水浒笑传》里的风骚潘金莲、《黄飞鸿笑传》里的淫贱十三姨,经典角色一经她的演绎,无一例外成为最搞笑的版本。
和周星驰合作的《情圣》里,毛舜筠傻得喜感十足,算是星女郎当中,唯一一个不用靠美色、扮纯情、扮丑,却能和星爷争光辉的女搭档。
经历过两次失败婚姻的毛舜筠,嫁给美术指导出身的区丁平(据说媒人还是张国荣),生下两个女儿。
家庭的幸福,为人父母的辛苦,让毛舜筠多了些包容,少了份倔强。
复出影坛的《早熟》、《老港正传》,毛舜筠对于母子情感戏的把握,细腻到位。
这两部影片也给毛舜筠带来一个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一个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封后之作《黄金花》里,与儿子的真情互动,看哭不少观众。
演员之路,始于青春时的芳华,归于生活的本真。
疯过、狂过、傻过、闹过...颠覆过往,戏里戏外,把人生过成另外一种样子,回首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懂得放下,坦然面对风雨和哀伤,这才是人生洗尽铅华的真实。
本期互动话题为什么讲述真实生活的电影总是不卖座?
你喜欢同类型的什么电影?
最近看了《岁月神偷》,其次看了《黄金花》,两部都是悲情电影,但是前者更多的是表达一家人在大时代背景下要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不幸,但《黄金花》的手法不一样,更多的是想表达“身处绝望,如何与痛苦和解”。
一个有自闭症和轻度弱智的儿子、一个背叛家庭出轨的老公组成了支离破碎的家,毛舜筠一颗绝望的心早已经想离开这个家了,可是让人放心不下的还是这个时不时情绪失控、打自己的儿子啊,在ktv里,一首徐小凤的《风的季节》,配上眼泛泪光的毛舜筠,太多忧伤与绝望在心头,能否让风把哀伤与绝望通通带走呢。
电影通过发现小三、计划刀刃小三为桥梁,到最终通过儿子的画和呼喊,让毛舜筠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释放自己,和自己和解,虽然老公不中用,但最后结局这个男人还是回到了家,一家人最紧要齐齐整整!
毛舜筠和凌文龙的演技真的太棒,给这个平凡的电影添加了不一样的颜色。
黄金虾”其实叫黄金花,她是一个自闭➕中度智障青年的妈妈,也是毛舜筠在电影《黄金花》中扮演的角色。
毛毛在2017年凭此片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演儿子的凌文龙也获得最佳男主提名。
然而这部片票房及其惨淡,只有可怜的150万,豆瓣评分也是非常低的6.6。
讲真要不是因为疫情禁足在家,要不是在爱奇艺app上它是免费的还算比较新的片子,要不是因为有粤语原版而我正好想看粤语片,这部即使我作为电影迷也没怎么听说,片名非常不吸引的电影我是绝对会错过。
幸好没有。
坦白讲我有点理解为啥评分不高,虽然主演们表演确实非常优异,毛毛举手投足,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一个特写镜头中的微表情,都把这位被照顾弱智成年儿子和应付出轨成性丈夫身心俱疲的中年女人演活了。
饰演光仔的凌文龙,看名字很陌生,虽然明知道不可能用真正的智障人士出演这么重要的角色,在观影时刻意观察他的动作表情眼神,还是好几次怀疑不会真的是有智力问题的演员吧?
第一次演电影,32岁演20岁的智障青年,太优秀了。
演丈夫的吕良伟也十分适合这个角色,既有渣男老公的一面,但也是个温柔慈爱的父亲。
另外一众我们看着港片大的人熟悉的配角,像卖鱼婆刘美君,大肚婆江欣燕,客串的邋遢臃肿的强嫂余安安(一代BALL后演这个反差形象惊到我了),演活了地道的香港师奶们。
电影跟《桃姐》一样平淡叙事,没有戏剧性的高潮,没有大时代的背景,只有一个女人,一个家庭的大起大落。
加上那种港式的街头巷尾市井气息,不是浸淫香港文化长大的人,怕是难免会有代沟。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黄金花在踢爆老公出轨在他拂袖而去时为啥哭着重复叫喊的只是“我已经买了你的菜”了,不理解那帮以伺候老公儿子为唯一目标的主妇们为啥从头到尾都只怪“丹凤眼”,最后又很自然地接受回头的男人。
这些地道的香港市井精神细碎而真实,但内地观众很难产生共鸣,因此只觉得各种bug太多,无法认同。
电影我个人觉得不算完美,确实存在一定硬伤,但7.5是有的,演员必须9分,综合分8分。
不过我承认有我的主观情怀分,对大家来说,港式小成本文艺片加上你们不熟悉的演员,嗯,如果闲着可以看看,不强推。
糟糕的剧本,女主角毛舜筠能凭借此片斩获金像奖影后,全赖个人演技发挥。
毛舜筠出道40余年,大多走喜剧路线,类似大笑姑婆的风格。
即使是人到中年,开始承接各种妻子母亲等成熟女性的角色,依旧自带喜感。
例如《早熟》里的酒楼咨客老妈,和《大丈夫》里与偷欢老公斗智斗勇的律师太太,犀利又恰到好处的吐槽和反差风格总是带来欢乐的笑点。
尝试悲情角色,似乎是每个想当影帝影后的演员的必经之路。
角色凝重,对喜剧演员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夫妻两人的冷战,欲言又止话中带话的提示,直到奸情暴露,怒不可遏的指着对方鼻子掴耳光,失声痛哭。
一系列场景下来,痛心忿怨,真实无比。
电影剧本薄弱是短板,看起来混乱形散。
导演采访时也说,电影最初是为了吸引投资人,抛出了“师奶杀人”这样的噱头。
当下的香港电影实在不景气,纯文艺片连巨大的内地市场都消化不来,更别说本地票房了。
赔钱的买卖没人愿意做啊,所以平添了小三勾搭诱惑儿子,主妇脑海里的杀气腾腾,固然是增加看点的环节,也让影片的发展摇摆不定,形成了似温非冷的模糊定位。
中年夫妻,家庭主妇与驾校教练,守着弱智和自闭症的独子,蜗居在政府提供的廉价公屋里。
男人正值壮年,出轨和小三跑了,相夫教子多年的主妇已疏远社会,又身无一技之长。
一个烂摊子的满目疮痍,剩下的故事该怎么说?
———— 一些脑洞 ————1.如果是王家卫来拍,同是天涯沦落人,寂寥的主妇会遇到另一个神秘的男人,两个人萍水相逢,渐生情愫又最终擦肩而过。
女人留个杯子,男人没有船票。
她的生活依旧,他留下了念念的遗憾。
2.如果是许鞍华来拍,那就是《女人四十》加《天水围的日与夜》的驾轻就熟。
无奈、苦情、坚韧,带着隐约回甘的希望。
3.如果是彭浩翔来拍,故事就带着魔幻奇情的成分了。
刺杀小三的部分一定大肆渲染,残暴不仁。
套了一个荒谬离奇的故事,配上一些妙语连珠的插科打诨。
阴差阳错的让出轨的丈夫锒铛入狱,让母子俩发笔横财再全身而退。
4.如果是王晶来拍,可能遇到了一些高人异士慧眼识珠,例如发掘了儿子的某些潜能,一举成名。
或者遇到了落草的,收山多年的大盗,利用母子的身份为自己掩护,作奸犯科。
当中大量模仿致敬广告恶搞,会让你哭笑不得。
几段逍遥船戏,美女与香艳是必不可少的。
5.如果是邱礼涛来拍,可人可鬼,场面可怖,恐怕后面一个活下来的都没有。
最后的镜头大概是满脸血污的儿子似哭似笑着,提着刀,嘴里喊着“鱼鱼“,在高楼边缘,在观众的心头摇晃。
——————如果是国内导演接手,父亲认错回头,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破镜重圆。
于是三人一家团聚,幸福美满的过下去。
这是现实中最不大可能的结局,可偏偏还是本片香港导演安排的答案,像幻觉一样的妥协。
绝望是在现实中是没有答案的,在深渊里活着就已经费尽全力了。
但电影不能在大屏幕上加重这种忧虑,又找不到结局的出路。
只能用一句“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幸福”,叹息着画上句号。
四星给毛毛和凌文龙,演技真实自然,不愧是金像奖影后和影帝的提名者。
尤其是最后面两场情绪爆发的戏,我一直以为预告片里面的光仔发病黄金花抱着他喊救命的那场戏会是最感人的,但是我没想到最后光仔撕画的那一幕我哭得最猛,果然剧情是需要高潮中走向结尾的。
(不像之前的某三生三世,一个预告片就已经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放完了)有几个我个人认为的不足的点,一个是出入境的问题,可能导演觉得不必赘诉吧。
还有就是结局时光仔父亲突然回来看到母子两个相抱着痛哭,然后,突然两个就在河边和好了?
(可能因为我还没有结婚,不懂它们这种‘只要能回家就好’的婚姻观。
成长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你已能感受到这些敏感复杂的人情世故,但是你还没有学会用怎样一副面具去应付它们)说实话,我觉得渣男是不可以原谅的,导演可能是想凸显这种人性的矛盾之处,然而我觉得披着父爱的外壳的出轨其本质还是出轨。
尤其是当着光仔的面跟小三做爱,这就不是一个父亲能做出的事情。
还有一个细节地方,光仔妈妈刚刚开始卖雪糕的时候,有人买云尼拿口味的雪糕,光仔妈妈的电影原声说的是云尼拿,但是字幕组给的字幕是巧克力。
我看的是粤语版的。
如有质疑,纯属版本问题,不要来喷我。
毕竟是大银幕作品还是要注意一下细节地方,不要砸了香港电影的招牌。
不送护理机构是件非常非常非常奢侈的事情 🦐
平平淡淡的家庭故事,还是不错的,只是没想象中的那么感动。演技都是不错的,但不知道哪里还差点什么
抱着对女主的满心期待去看,然而毛毛女士的妆容啊,却过于精致了……虽然挽回母亲那场戏把我看哭了,但整体对情绪是属于滥用的。自闭男孩倒是演得给力,蛮心疼演员的。
虽然很真实,但松散到无法像部电影,连纪录片都不能算,唯一好的就是毛毛的表演,想到她年轻时和哥哥演大富之家的飞扬,唏嘘不已
全是戏骨,看压抑,为什么分那么低呢
家长照顾自闭孩子的心酸,个中状况全面表达。重心在母子关系,感情层次和角色冲突有条不紊。主线不够辅线凑,中段的复仇大计一度走偏,且在行动前没有为儿子的未来考虑,破坏了电影的现实感。父亲最后的回归也欠妥,会认为他只是暂时收了玩心。用了很多鱼的意向隐喻束缚感,可是没有随情节来贴人物。
剧情还是有点俗套,自闭症描述其实不多,感觉重点都放在小三了
太贪心撑不太住 质量实在一般 毛毛表演拿奖还是可以的
2.5
9.4/10 最愛男主原型的家俊弟弟在映後談時於戲院走來走去, 搶去我最愛偶像毛毛姐的風頭.....毛姐離我只有 3000MM.....我竟不敢說出我愛了她30年....
三星半
配乐很赞 灰暗的人生果然是需要跑步啊
中国电影还是得看香港
2.5,感觉路子走歪了,其实香港市井生活的营造很细致的,如果把老公婚外情的戏全剪掉,大概能达到许鞍华的五六成功力
隔壁也在说父母要求子女的不多,只要平安健康幸福。人生惟有苦难的泥土里才能开出黄金花。
叶德娴、惠英红、鲍起静…越来越多香港女演员开始量产这种“除了强调演技,逻辑故事情节统统可以次要”的片子。中间拉上街坊太太团,拍成女性复仇的黑色喜剧多有意思呀,这个戏路会更对毛毛。只是选择了最简单的那种—灌鸡汤、不断强调“Tomorrow is another day”,就平淡了。
毛毛的表演入化境,儿子也非常好。只是后来那小三就不见了?
我也只是需要借一部电影好好哭一场。 哀伤通通带走 管风里是谁
最喜欢毛舜筠在K房和刘美君江欣燕大唱<风的季节> 好像把生活的压迫都释放了 儿子发癫的时候 黄金花才发现自己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最后还是接受了儿子父亲的回归 最可惜的是电影把重点全放在杀小三上 有点无聊 更喜欢看母子的互动 当然毛毛演技碾压香港各小花还是无悬念的 好喜欢刘美君!
倒是看到了香港底层人民的无奈和困境。局促狭小的生活空间,一家三口睡在一张高低床上,仅有一层布帘遮挡。天生疾病的儿子和不断出轨的丈夫,可谓苦情。但讲的很欠功力,当中出现的犯罪段落其实很多余。优点是演员表现都不错,尤其儿子一角,演的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