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好像下个楼随便买张彩票就要中个500万大奖了,前提是我还要欠着房东好几个月房租,银行存款为负,天天泡面吃到吐。
人生跌至谷底的时候突然有一大袋钱砸在脑袋上,这感觉该是有多励志?
太过喜剧的人生,就像是中六合彩头奖,总是能听到新闻在说,身边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人存在过,简直就跟能见到鬼的概率差不多。
电影要是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话,早就在李可乐入狱后就提前结束了,没错,现实是,这是场悲剧,小人物单纯可爱地追求理想,却无奈生活窘迫最后为了利益误入歧途,等到迷途知返之时却是锒铛入狱之时的悲剧。
喜剧性的结尾无疑是打着“心灵鸡汤”名号的“迷魂药”,明知现实是那么多坎坷,那么多险阻,那么多无奈,却依然摆出一幅美好人生蓝图出来让你觉得人生最终会是甜、最终会是幸福的模样,让你好生不要那么难过,一切苦难都会有个尽头似的,于是剧情就突然间让这个人生遭遇不幸的男主角中个头奖,以与普罗大众聊以安慰,就像中奖的正是同样为小人物的自己那样,能引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让人为之十分很非常感动。
当李可乐得知自己原来就是土豪的孙子时,连我都想大呼一声:“妈,原来我是有钱人!
我真的太他妈感动了!
”。
不正一个韩剧结局的套路嘛?
老让人沉沦在剧情里YY,反倒不健康了。
现实终归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婚姻家庭都可以由始至终都幸福美满、没有那么多苦逼创业者最终都能够志得意满、没有那么多初恋情人始终如一地相互守候、没有那么多癌病晚期患者最后能够被完全治愈,当然更没有那么多社会基层小人物能够一夜暴富。
电影里的男主角就还好,他一开始只是帮人找孙子,中间一段只是装孙子,由头至尾没有做概率微乎其微甚至不可能的孙子梦,他仅仅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万万千千追求梦想的创业人,或开始时经历低迷,或走过捷径,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当中坚持自我,抑或可能迷失自我,但最后还是要懂得找回自我。
即使到头来是一无所有、狼狈不堪,也要找回人生的初衷。
男主角的性格刻画倒是好,属于典型的乐观自信、风趣幽默的暖男型,女警官在他千金散尽、判罪入狱后仍然会爱上也是合情合理,即使最后让他好命到当上了土豪的好孙子,也权当作是给这种“好男人”的纯福利罢,好引导社会基层小人物:喏,要做就做哥这种坏坏的好男人,这是妹子、票子都能搞到手的基本条件。
戏,终归是戏,是生活个别现象的放大表现。
戏里的梦終要醒,回归并忠于现实你才能脚踏实地地去做真正可实现的梦。
在人生步伐稳健不变的情况下,随便中个几百万只是锦上添花的平常事。
武林外传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国内电视剧,它是情景剧里面做的最成功的一部,配合吸引人的武侠江湖元素,深深的吸引一大批观众,也造就了李可乐的主人公喻恩泰的成名。
在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凑着喻恩泰的大名,想去电影院欣赏一把,但发现这部电影的排片量很少,时间也很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去看,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欣赏。
直到今天在网络上找到可以下载版(这就是国内现状,虽然监管不力导致艺术创作动力下降,但还是对有些不想花电影票钱的我们是个很大的福音),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看得有点莫名奇妙,听着四川口音的故事怎么发生在云南,而且主要人物性格有很多矛盾,没有把故事讲清楚,剧情就发生了关键性的改变,女警官怎么就喜欢上了李可乐,李可乐怎么最后屌丝逆袭成为了富孙子,看的我有点一头雾水。
所以整个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快进在50分钟左右就看完了,生病在家疗养就写篇小文吐槽一下下。
宁浩导演的疯狂系列电影前几年着时火了一把,运用大量黑色的幽默和有趣的讲故事方法,把一个个人物构造的很有特点,捧红了黄渤让他蹿至一线影星水平,加上最近的无人区这部电影更是精彩之极,西部片的意味,犯罪暴力情节环环相扣,虽然经过电影审查时波折很多,也修剪多次情节,丝豪不影响它的精彩。
李可乐寻人记很多情节都有向宁浩作品的借鉴,比如中间穿插搞笑黑帮的交易情节,完全是向疯狂电影的致敬啊,只是李可乐这部电影的剧本太差没有把很多故事转折的情节没有交待清楚,让很多人看了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东西,是导演的功力不行,还是投资不够?
总体来说电影比较失败,票房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昨天电影上映,一般看电影都是先豆瓣下分数是多少,然后再去影院观看,因为看到一部烂电影,既是浪费时间,也是浪费金钱。
昨天观看此片之前,豆瓣查了下分数,结果还没有评分,于是算是尝鲜了下,买了此片的电影票。
进场之后,连我两个人,发现只有6个来看此片,而且还是周五哦,南京市中心的德基电影院,同时间的《霍比特人》、《澳门风云》都已经满场了。
后来想想,来看的人少也是有原因的。
刚开始,演员登场,喻恩泰整的几句台词还觉得有意思,巩新亮还很养眼。
可到了后面,让老八路回忆当年的情景时,那时就觉得电影开始要变烂了,后面的剧情就开始天马行空,不知所云,没有所谓的找人了,就开始警匪谈感情之类的。
电影还未结束,为数不多的观众就有人离开了,我当时也真想离开。
电影到最后果然还是那个老套路。
编剧导演就不能用点心么?
看完电影之后,再看豆瓣影评,竟然6.9分!
顿时天雷滚滚,水军也不要这么多好吧。
今天再看时,竟然已经7.1分!
这在国产电影看来是高分了,水军能别这么多行么?
竟然还有水军说,此片是啥黑色幽默,温馨浪漫,能别这么扯蛋么!
真特么将此片当作《疯狂的石头》了?
那我只能说此片和《唐伯虎点秋香2》是一类的个人不会因为此片观影人数少,而默认为是烂片,我有时在家用电脑看电影有时也是一个人。
当然我也不会因为豆瓣分数高,而跟风认为是好片的,而会根据自己个人实际观影感受来评分来评价我现在都还心疼自己浪费的周五晚上那宝贵的1个多小时,和两张电影兑换券!
个人觉得电影就是讲故事,一个好的电影就是在讲一个好的故事,如果故事讲不好,电影可看性也将会打折。
恳请那些给此片打四星、五星的豆友教我如何看此片,能看出四星、五星的效果
这是一个激发民众催生梦想的时代,《李可乐寻人记》以寻人代寻梦,搜索窥探社会现象与市井人生,以小人物的悲喜、焦虑、理想、憧憬,描摹大时代的前进历程。
影片中喻恩泰饰演的寻人者李可乐与谭卓饰演的女警察康红,代表了两个密不可分又充满戒备和抗拒的群体,在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与充满艰涩又无比温情浪漫的故事中,相映成趣。
认识谭卓,是在《春风沉醉的夜晚》,在这部影片中,“谭卓的角色成为了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探索同志情欲的新视角”,同时也让初出茅庐的她被提名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后。
到《Hello!树先生》时,谭卓的表演更为自然流畅,在王宝强异常强大的气场中,依然形象鲜明的给予观众深刻印象。
再到这部《李可乐寻人记》,谭卓在中性又充满风情的形象下,更多的为观众呈现了自己颇具灵性的演技。
银幕中女警察,向来是代表一种风情而存在的,也为满足男性观众对于制服诱惑的想象而妩媚丛生。
但多数警察在或娇或媚或柔或艳——或者丑的只能搞笑的形象下,把人物塑造的理所。
但是一如谭卓这样的飒蜜——飒爽英姿又不失大蜜的柔情范儿,却是少之又少,所以影片中,谭卓的唐红,是带着棱角的,有属于人物的凛冽和无畏。
也在棱角中掩藏了娇媚柔软,那是对情感线索的回应,是爱情的体现——这种形象上的鲜明,除了自身特质,更重要的,便是其颇具灵性的表演功底。
这种风情的体现,来自角色性情的转变,李承鹏的故事,有着天然的荒谬和戏谑,积聚黑色幽默的萧瑟,演员于其中,要有豁得出去的疯狂,为世风日下,也为内心纯真梦想。
而谭卓却是在对喻恩泰的戒备中,让影片开始的,这是矛盾的根本所在。
尽管如此,这个时候她的角色却是理智的,有着职业化的冷漠和疏离,也时刻带着审视的目光,在故事中游走并寻找破绽,她是影片中,能时刻保持清醒的那个人。
误会的产生,让谭卓的角色有失判断,此时李可乐表现出的“不出所料”让她深感惋惜,但仍然并未呈现出真实自我,直到一场意外的发生……《李可乐寻人记》的原著故事可能更像是一场畸形的生活之旅,但影片,更像是一场情侣版的“猫鼠游戏”,一个是众生百态,一个是儿女情长,侧重点不同,结局便会不同。
李可乐最终感动康红,是草根俘获绝对权利的过程,谭卓表现的愈是动情,男性的自恋便或得到更多满足,所以,荒诞之中的浪漫总是令人觉得温暖,因为——幻想可以满足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喜欢谭卓,是因为最终还是她让男人更加相信爱情,即使一如其人堕入谷底,依然有不肯放弃的坚持。
女人的美,就在于不肯放弃的坚持。
导演: 周伟主演: 喻恩泰 / 谭卓 / 王澜霏 / 秦卫东 / 李彧宁浩留下了一部《疯狂的石头》和一部《疯狂的赛车》后便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转型之路,后继无人的中国影坛再也不见”疯狂“电影,《李可乐寻人记》用一部川普的小成本喜剧让人想起了宁浩的”疯狂系列“,虽然导演只能算是学了个形似,但依然能从流畅的叙事和灵巧的镜头中看到宁浩的影子。
《李可乐寻人记》改编自李承鹏的同名小说(小说原名是《寻人启事》),李承鹏不但亲自操刀剧本更是跨界出演了一个土里土气的乡村土老帽。
从改编剧本角度来看,本片编导结合的相当成功,李承鹏的作品中的文字游戏转化成了电影中灵活的镜头语言将文字的喜感通过画面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导演对原作的把握很到位,一部流行文学作品中拍不出什么人生哲理,能拍的令观众喜闻乐见就算是大功告成,试问李承鹏本身也没有在文字中有什么救国救民的抱负和热情,博君一笑就很是不错了。
本片整体叙事流畅,剪辑凌厉节奏明快,配合着剧情的混乱导演的叙事清晰明了,没有迷失在几条线索之中令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这部小成本的电影注定不会得到太多的关注,但这并不影响《李可乐寻人记》成为一部很接地气的影片,甚至在我看来《李可乐寻人记》相比那些充斥在院线的国产商业大烂片更有可取之处,至少在本片中人物语言至少是生动活泼的,光凭这一点就比那些不说人话的国产烂片好上许多。
中国电影需要如此的小成本电影,中国电影需要给像《李可乐寻人记》这样的小成本电影一些生存的空间,这样的电影才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才能证明中国电影的发展是良性的。
《李可乐寻人记》不是一部多么了不起的电影,甚至说来这部电影注定会埋没在影史中很快便被人忘记,就像在院线的排片表上的来去匆匆。
这就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喜剧片,有点儿哗众取宠算不上什么坏事,有点儿做作煽情也是难免的,我们也必须包容这部电影的稚嫩和不足,更要体谅其毫无深度可言的先天不足,但就是这样一部有着种种不是的电影让人看得很舒服、很亲切,所以说面对这样的电影我们还是应该多些鼓励。
木有特效,木有大腕,木有大力宣传,木有好的排片时间,木有大的期望票房,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个性,还撞上外国大片,以及爱情片和超有市场的爸爸去哪,不得不说上映都不错了。
看电影的时候没多少人,但我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不喜欢没认真看就自以为是武断的下判定。
看完了后,没让我失望,反而是悲喜交加,还有一些地方打动了内心,虽然故事情节发展的有点快,但这是电影都有的特性,但丝毫不会影响打动内心的心情。
我现在发现,有些事是和你想象的不一样的,当你认真的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它没那么糟糕,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或者心疼那些小钱。
≪李可乐寻人记≫,果然不出我所料,本片必须得说是惊喜之作,从头到尾充满了太多太多爆笑笑点,简直是将无厘头进行到底了!
这些笑点都靠片中贯穿的四川话,以及所有演员的卖力表演,为本片的特别之处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精彩的支撑,能让观众提起精神,跟随影片节奏一起嗨一起笑破肚皮!
总之,值得一看。
改编自小说的《李可乐寻人记》就快上映了,昨天有幸以媒体的身份观看了首映场,和预期中的情景差不多,李承鹏式的黑色幽默,全场密布的发自热心肠的毒舌,对大环境的嬉笑怒骂,对小人物的自嘲与自嗨,让人看完很是欢欣,观感不错,市场方面,喜剧+浪漫的双箭齐发,大概能保证在这个缺失小人物喜剧的档期里赢得应有的回报。
关于电影,观众可以在影片上映后亲身去体验,保证会各有各的感触,各有各的笑点和泪点,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片中一位演员的表现——女主角康红的扮演者谭卓,这位刑警队女捕头从一出场的英姿勃发,惩顽捉凶无往不力,到面对李可乐胡搅蛮缠时的无计可施,芳心暗许的少女情怀,再到最后一场情义难两全的千里捉男友朝朝暮暮,耍帅、搞笑、温情、用智,文攻武斗、煽情催泪,谭卓把能给银幕女警花提升魅力值的七种兵器演绎得虎虎生威,纵然偶尔对李可乐发点性子动点暴力,给观众的感觉也是温馨。
在近几年的大银幕上,女警花已然成为一景,因为每部警匪片里都有这么一位,优秀如冷艳又脆弱的Angelababy,美貌又能打的景甜,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美感,但是看完《李可乐寻人记》,你会发现这类角色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没准,谭卓才是你心目中那个最可爱的女警花。
她很真实,没有飞檐走壁一个打十个的绝技,也没有或性感或华丽的妆容,仅是平平常常一身警服,或一身如同邻家女孩儿般的便装,都有化在骨子里的女人味道,一半是因为塑造到位,另一半则是有天然的魅力在里面。
平实,就是谭卓演戏好看的秘密武器,这个七成要归功于天赋,返璞归真基本上不是凭后天的演技能做到的,不是说谭卓不努力,而是她本身的气质和性格已经决定了角色,像这部戏里康红对待李可乐的情感,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一场日久生情的浪漫之旅,至少我想象不出另一种人物关系。
其实谭卓在《李可乐寻人记》里面的表演已经很突破了,喜剧和浪漫戏,其实都是她以前并未展现的技艺,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出演这种类型角色就能发挥得轻松自如,那必须是有灵气和演技打底的,谭卓用毫无委和感的表演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只能演文艺片和内心戏,轻松的、开心的作品一样能脱颖而出。
上一次是《Hello!树先生》,谭卓饰演的哑女始终处于被树先生引导的状态,但性格其实更厚重,每一场戏都有精神状态的变化,表演相当完整。
再往前数,就是只能看下载的《春风沉醉的夜晚》,那一年,谭卓惊艳出世,像一只期待重生的蝴蝶在冷风中飘扬,坚韧的表现力让人叹为观止,三部风格全然不同的戏,谭卓用三种全然不同的角色,走着一条和别人全然不同的表演之路。
只能说看不懂承鹏的电影,不能说电影不好,不明白局剧中真实的寓意在哪里,如何寻找真实的自我,这确实有些富有人生哲学意味的东西,只是通过电影我只是看到了李可乐屌丝大逆袭的过程,和最后抱得美人归的完美结局,这的确是找到了最终的自我了。
承鹏自从离开足球评论之后,成了作家,现在又开始当编剧,的确是很有才的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他做人很真,不过这部电影似乎不是那么好看,希望以后他会有更好的作品。
《李可乐寻人记》:为何都想“装孙子”?
在举国上下畅谈“中国梦”的大背景下,电影《李可乐寻人记》开始讲述一个亿万富翁的“寻孙梦”,由于金钱、利益所使,很多人都想成为这个富翁的孙子,又是从另一个层面讲述了一部分想当“孙子”的“孙子梦”。
富翁要圆“寻孙梦”为何都想“装孙子”?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寻人启事,可见亲人失散后的找人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话题,以此为题材的电影也是生活的缩影啊。
影片中的庄亦归先生(林栋甫 饰)不仅是亿万富翁、前国军少校,还是现马来亚船王、拥有大型鸡场的“鸡王”,因为身患重病时间有限,所以他想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孙子”,而男主角李可乐(喻恩泰 饰)所开的“灯火寻人”公司接下了庄先生的这笔“寻孙”大单,搞笑与幽默开始从“寻孙”拉开帷幕。
李可乐和他的四个“死党”,看着照片,相互比对,还相互盘问家族史,都在异想天开的想着美事,看自己会不会是庄富翁的“孙子”。
后来,开始拿手镯当做线索到处宣传找手镯,结果有很多市民拿着手镯来让辨认!
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找个人假装庄富翁的“孙子”。
这足以证明,不仅是“灯火寻人”公司的员工想当富翁庄老爷的“孙子”,很多市民都想当“孙子”,更是有人借机钻空子,打通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手段来让一个“假孙子”变成了“真孙子”。
他们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为了名与利、家业和财产。
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
当官的、从商的等稍微有点地位、有点名气、有点财气的人都会认一些“干女儿”、“干儿子”,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情妇与男妓身份,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泄欲的工具。
这些人你有占有欲,他有虚荣心,你为了刺激,他为了利益,总之,在这张关系网中都各取所需,自乐不已。
而本片中都想当“孙子”,还用冒牌货来“装办孙子”,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庄富翁的钱财!
骑着驴找驴,人最容易迷失的是自己!
当然,“干爹干妈”、“干儿干女”这层关系并不是全如上文所说,有那种裙带关系。
其实,在我们乡下这种关系很正常,也很普遍。
但大多都是三里五村的,家里人都很熟悉、关系很好才认做“干亲”。
这种关系其实在我们当地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亲情的扩展与延续!
电影中庄富翁急于“寻孙”,其实是一种亏欠,是让这种亏欠的爱在他离世后得到延续,所以他愿意花重金“寻孙”。
但是,这种亲情却被很多人误会了,被坏人利用了,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孙子梦”,为了圆了庄富翁的“寻孙梦”,竟然找个假的来“装孙子”。
虽然利用了DNA检测,结果显示吻合,但是却是动了手脚,玩起了欺诈。
钱是骗到了手,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还是暴露了。
不法分子好不容易实现的“孙子梦”破灭了,而李可乐所办的寻人公司因为涉嫌欺诈而被封,李可乐也被关进了大牢。
可喜的是,庄富翁的手下在处理李可乐的所有物品是,发现了一把古琴,而这个古琴正是庄老爷很为熟悉的信物。
打开后,才看到那琴以及琴箱最下面的那个手镯与相片,真相大白,原来李可乐苦苦帮庄富翁找的那个“孙子”竟然是自己!
最后,李可乐实现了“孙子梦”,成为庄富翁的“真孙子”,其实,人最容易迷失的是自己,真正需要找的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至此,本片主题上升到新的高度!
(文/常有才)
超好看的~哭得稀里哗啦的!秀才倍儿棒!川话好听~各种原创的妙语连珠,配乐赞,光影赞!
我深深的觉得挺有趣的。
剧本实在太差劲,拖累了整部片的节奏。这还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结构梳理问题。十分不建议作家本人改编自己的作品,尤其是不懂编剧的作家,毕竟精华糟粕都是肉。还是那句话,编剧是个技术活,比纯写小说的难度高得多。
看前半段 想给4星 再往下看 最多只能是3星了
啥玩意!
包袱抖的还可以,从头到尾四川话效果非常好!我就知道会跟女警官搅在一起,一开始搅剧情就烂了...
男女猪脚怎么就相爱了?是因为寂寞吗?陷阱里那场戏女猪那双割的双眼皮简直无法直视。。。。。。。。。完全浪费时间的东西,拿钱评分的麻烦冚家铲一下,谢谢。
傻逼情节
挺好玩
我已经知道我的微薄里面应该把哪些影评人拉黑了,不点名了!拿了钱当然是要帮人说话的。
同样是小说改编,比《一座城池》甩掉好几条街
剧情拖沓生硬,台词苍白无力,为了方言和秀才给三星。
虽然个人挺喜欢喻恩泰的,但是这部电影真的很烂,一部让人不想看下去的电影,还能打几颗星?豆瓣居然有6分,看来李承鹏的水军很多啊。
本片碎片化严重,是一种不成熟的影像表达。但是其中零星的演员才情和情怀是加分项。顶格只能给三星。
除情节有点不太合理 其实还算不错
导演和演员的诚心之作,剧情幽默不失趣味,满口的方言很棒,兼具爱情和人生的佳作,配角也上心,选个好的上映日期可能票房不错
四川话本身就是笑点,其他都一无是处
作为笔杆子和嘴皮子同样犀利的球评人李承鹏,我最期待看到的是他那部小说《你是我的敌人》搬上大银幕,关于四川关于非典关于那个卓玛姑娘还有魏群魏大侠为原型的朋友。李承鹏的演技和球评一样,从未让人失望过。
小电影还是很不错的 剧情简单 但方言的加入增添了整体的诙谐感
毛线!!!没看过!!现在电影宣传还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