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短评 | 我想,我们在长大的时候不能丢掉了基本的东西。
比如快乐的能力,比如爱的能力。
很庆幸自己看到了这部片子,让浑浑噩噩的自己突然理清了一点头绪。
以前的我,或者说2年前的我,就跟黄天乐一样,单纯乐观。
我记得我的男朋友追我的时候说过,因为喜欢我动不动的开怀大笑,喜欢我的轻松。
然而2年的时间,我飞速成长,不知道为何我看到了好多的阴暗面,我也慢慢变的郁郁寡欢与现实,就如同林若君一样,如同绝大多数人一样。
冷漠忙着自己所谓的事情却把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事情排在了后面。
我现在是讨厌我自己的,就跟我前阵子和男友说,我谁都不会去爱,因为我连自己都爱不了。
我的爱情就喝林若君的爱情一样那么鸡肋,感觉到深深的无奈却又舍不得放手,甚至希望他能提出分手,每每想到这些又开始嘲笑自己一番。
他一直觉得我的不开心只是暂时的,他一直觉得我可以自己调整好自己,他一直很忙·····如同剧里的思想一样,爱情或者别人是最不应该影响你自己的。
到30岁,林若君在面对亲人和爱情的双重打击才开始思考人活着是为什么,而我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我总是会做出许多离经叛道的事情。
做着做着却忘记了自己最开始拥有引以为傲的东西。
我要把它们都找回来,我要把它们都纪录下来。
人生很多东西你无法去控制,但是你可以选择记住美好的事情
何時開始,年齡成為都市女性的禁忌。
更是暗許自己不再慶祝三十歲之後的生日。
彷彿它對應的只是體弱色衰和青春流逝。
反覆抱怨自己無力對抗卻頻頻出現的家庭情感,工作壓力等問題。
一股腦怪罪於時間頭上卻忘了這就是真實生活的際遇。
如果三十歲前經歷過的萬般挑戰,未能助妳提煉出智慧及心境去提升更成熟魅力的自己,還不知感恩並勇敢向喜愛的生活靠近。
那「三十而立」這話,就不是說給你聽。
接受每個決定所帶來的利弊。
祝福妳,在歲月中,得到更到的愛與勇氣。
感恩時間,感恩經歷。
幾乎每年都有一兩部讓人驚艷的港產片,今年意料之外的是周秀娜居然這麼會演戲。
整個觀影過程,寥寥的幾個觀眾,安靜得能聽到鄰座的呼吸聲。
很多抓心的細節,大家都很節制的控制住漸漸沉重的鼻息。
三十而立,對當今都市的普通民眾來說簡直就是個笑話,三十歲面對的是日漸衰老的父母,日漸高企的生活成本,日漸沉重的工作責任與壓力,處處都是可以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你變得精緻而謹慎,變得努力而乏味。
雖然很多雞湯教育我們人生的成就不止一種人生的追求不該只局限於成功,但是,回落到生活層面,我們並沒有太多選擇。
我以前拍拖不會哄人,經常只會說“開心都係一天,唔開心都係一天,咁點解要唔開心喇?
” 往往說出口都覺得有點心虛。
電影散場出來,發現剛好下過一場大雨,城市的悶熱沒有一絲的消減。
有趣的是,剛坐上出租車,電台播了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
29岁第一次看,那时和你一起,习惯晚饭后一起相依观影;35岁再看,在同样的房子,你却不在身旁了。
独自一人,真切经历体会了林若君的一无所有,泪水不停流过脸颊、经过下巴、落在心口、滴在地上。
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很独立的人,离开了才发现自己依赖感那么强。
再看是因为记得周秀娜的痛郑欣宜的笑,想寻找一些启示。
确实再难过,挤出笑的表情,还是可以释怀一瞬的。
愿如BGM张国荣的《从零开始》:来日你我再度相见,仍是旧日动人笑脸。
给我熊热眼光一遍一千遍,还望说声不变不改变。
由大热舞台剧改编的电影《29+1》于6月2日正式在内地上映,影片通过讲述两个30岁的女子不同的际遇与心境,表达大都市强压环境下,我们只要保持初心,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所需,重新出发,一样可以乐观拥抱明天。
我自己最喜欢的应该是电影的音乐,因为用了我很喜欢的歌曲,哥哥的《由零开始》及Beyone《早班火车》 。
记得上一次在电影中听到《早班火车》是《点对点》,这次又听到了,与电影画面也配合得很好。
当时黄天乐,在东铁偶遇初次暗恋对象,“愿永不分散,祈求路轨当中永没有终站……”电影中,这位暗恋对象用了一位外形稍逊的演员,而黄天乐并未因为对方外形老去而不开心。
这里的表达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搞笑,另一方面表达了黄的乐观性格。
即使对方视她如无物,但能重逢这事对于她,已经是十分开心。
多挖掘生活里的小幸确,开心的能源就会增加。
另一曲为《由零开始》,影片最后的字幕说:出发,每个阶段都可以重新开始。
我们往往在紧张生活中迷失,家庭爱情事业的种种压力,令我们喘不过气,甚至乎如片中主角一样,无助得让眼泪直流,泪水从脸颊滴落下巴,再滴落那颗伤透的心……我们都曾傍惶无助、爱人背叛、亲人离开,那一刻,恍若天塌下来,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当林若君身于这处境时,是黄天乐的日记唤醒了她。
黄天乐令林若君明白,重拾初心了解自己的需要,向真正向往的生活迈步,即使已经30,仍然可以是起点,仍然可以重新出发,找那心中所想。
电影的表达语言很细腻,从一开始的起床序曲,已经可见一斑,这就是导演的编剧能力。
那样早晨中女子,大家都一样。
每天我们为了维持职场里的形像,为了保持爱人心中的完美形像,我们起床后,就如上战场打仗一样紧张,每个动作、步骤,天天重复的繁琐,不但做着累,看一遍你也觉得累。
那是为了什么呢?
还不是我们的不安感。
我们害怕失去,失去爱人、失去地位,所以必须每天努力拼命维持。
从这一序幕,已经奠定了影片的基调,我们都不安……之后电影更逐步推开林若君面临的困境:事业的压力、业主的逼迁、爱人的背叛、亲人的离开……接踵而至的难题,令林若君一再失望。
可即使失望,不能绝望啊。
林的心境从黄天乐的日记中,阴霾逐步散去,是黄天乐的乐天,影响了她。
电影最感动的是林与父亲那段对话,“你记唔记得……”。
年纪越大,我们越回忆以往,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不可以回头,但趁着我们还能回味,让我们细说过往那种种,那些愉快的玩乐、那些消失了的美食、那些粗心的遗憾,让我们多说说,才能在分别后减少遗憾。
一场电影下来,平常压抑的情感宣泄了,这就是戏剧的魅力。
这是一部讲述30岁女子的故事,也是一部不只适合30岁女子看的故事。
你可以带上你的朋友,一起进影院感受。
每个阶段,你都可以放下,寻觅旧日动人故事,迈向美好明天PS: 蔡瀚亿与郑欣宜演绎了一段清纯真挚的感情,给观众清新的初恋味道娜姐抛弃了以往的花瓶形象,表现出演技实力的一面,值得赞赏。
好久没有写字了,把粤语版的《29+1》看了第二遍,写了这个影评。
前两天在准备搬去厦门。
两天在深圳、香港跟在认识的好朋友告别,跟一个哥哥开玩笑说,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可以看看我的朋友圈,好像我的实况报道。
不开心的时候就看我播报到哪里了...哈哈(因为我比较喜欢发朋友圈)。
就好像《29+1》的电影中黄天乐说的一样,有得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于是就选择一种东西把自己的每一天记录下来,回头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9+1》改编自彭秀慧执导的香港同名舞台剧,讲述了即将进入三十岁的两位女性,在面对30岁来临的困扰时的不同人生态度。
电影很文艺,讲的也都是女性在生活中会经历感受到的。
(BTW,个人觉得周秀娜真的是挺漂亮的,而且演技越来越好了。
)三十岁的林若君是中产阶级职场女性的代表,性格坚强、独立、美丽上进,又得到公司老板的器重而升职。
看似表面把人生掌控很好的她,在面对爸爸过世,男朋友心不在焉的爱情,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失控而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三十岁的黄天乐,一个长相胖胖的天真活泼女孩,在唱片店里卖了10年的唱片。
在三十岁得知了自己得了乳腺癌而想要开始谈恋爱、完成自己十几年想要去法国旅行的梦想。
不知道现实是不是真的有林若君和黄天乐这样的性格和故事的人存在,但我觉得每个女人都要学着不去依赖工作和爱情、也都有一个“黄天乐”去值得发掘。
林若君说自己从小是一个很独立的人,后来发现其实自己是一个很依赖的人,依赖工作,依赖和朋友去吃饭、就依赖睡觉。
总是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打发剩下那些无聊的时光。
当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欢什么。
工作和爱情好像是这些女性们用来填满生活的两件利器,没有合适的男孩子恋爱,或者觉得男孩子靠不住就会努力想要赚钱,可是钱赚到了,职位升了,其实最后生活也就那样了。
工作和爱情真的可以给女性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意义吗?
电影中用黄天乐乐观的口味问“三十而立”“立”是什么?
应该是“三十而下”吧!
三十岁倒下,身体检查。
是啊,“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什么呢?
就算有钱、有房、有车、有家庭?
三十岁的生日的那天也不过是人生中最普通的一天。
就算没有,也其实都没有什么所谓,因为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倒计时,有一天我们最终要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29+1》的电影真的很文艺,用对比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两种女孩面对都充满问题不同生活,面对不同生活的态度。
导演可能也是想让更多的女孩们,跳出“30岁盒子”的标签,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最后找到我们自己。
用我今天才看到朋友的ins的一句话结尾:Over my life I have met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people. Those who are extraordinary are those fully themselves. (我的一生见过寻常人和不寻常的人,那些不寻常的人是追寻到自己的人。
)
的士司机:年轻人才会觉得放弃问题,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
不过做了高层,就要学会怎么解决问题了。
林若君老板:成功只是一个结果。
……每个人都有第一选择。
既然有选择,那就有代价。
最重要的是你做了这个选择,你有没有用百分之一百的心思和精神去做好它。
我就是那种女人,如果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我尽力了,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都不会后悔,也不会抱怨。
做人不就简单快乐多了吗?
黄天乐:最重要的是,记住所有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快乐的事,因为有很多事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唯一可以控制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待它。
每天你我都在规律地忙碌着,总觉得时时刻刻的认真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努力。
早上醒来躺着回味着梦境,希望继续做下去,无论是好是坏。
直到受不了不断重复的闹钟,掀被起床,但愿一夜的歇息,足够应对今日的工作目标。
匆忙吃着一人份的简餐,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国内发来的消息。
看着安安静静的通知栏,失落又庆幸,因为我知道,大多数消息是请我帮忙,给忙碌的生活增加些许复杂性,而我不习惯拒绝。
同时可能还在期待着一份漂洋过海的牵挂吧。
女主还有些朋友一起饭后闲聊,虽然关系会渐渐复杂难语,但大家至少都还在一起。
我开始想念我的狐朋狗友,一起经历了梦境一般地潇洒生活,直至各自归国走散。
唯独自己,接受了一条橄榄枝,在异国他乡继续前行。
从此,孤独时常与我相伴。
我时常打电话回家问候,尽量与同事处好关系,周末放松一下自己,告诉自己,这样的人生真是赚到了。
诚然,我从不抱怨生活,每天都在努力,但孤独再也没有离开过。
“理想和志愿有何不同”,让我醍醐灌顶。
无端的忙碌让我以为志愿就是理想,微小的进步为我营造了接近理想的假象。
理想在我心中越来越模糊,真实的自己被持续不断的物欲挤在了角落,我好像在渐渐走失。
我找不到我自己了,每次回忆和追溯都被理智阻断,心里错综复杂,最炽热的那根神经在哪里?
我要顺着她,挖掘一个坦坦荡荡的我。
每当我想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得时候,都要先预备一下,找一找最真挚的心在哪里?
但是,细微的线索总是稍纵即逝,我依旧在迷失。
现实的我不断努力,为真心提供更多保护膜,却也,隔离了她。
女二与发小的摸胸的情景,我应该是落泪最多的。
我不知道哪里触动了我,但眼泪还是一粒粒地掉。
不得不说,她与发小的友情实在是让我羡慕,一个一直支持和陪伴的朋友,尊重她的一切。
荒唐的想法说给他听,他会帮你做,但更希望你幸福。
牵挂你,却不牵绊你。
守护你,却不占有你。
爱你,却不说喜欢你。
每天的日子都在倒数,不怕,可以的话,让理想拥抱自己吧,越久越好。
下周春节,我喜欢热闹。
今年是自己的本命年,一切都显得那么隆重。
没有为自己准备什么,就连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都被会议代替。
想到孑然一身的自己,孤独感遍历每个细胞,有口难言。
即便如此,仍然想祝福自己,新春快乐。
24岁,搞定没做的,完成要做的,剩下留给想做的。
电影《29+1》自2017年上映以来,受到了观众和影评人的广泛讨论。
这部电影改编自彭秀慧执导的同名舞台剧,通过两位女性主角林若君(周秀娜饰)和黄天乐(郑欣宜饰)的故事,展现了30岁女性面对的生活压力和心理状态 67。
影评人普遍认为,《29+1》是一部贴近现实的女性电影,它没有将爱情作为女性生活的唯一核心,而是更多地关注了女性自身的成长和心理变化。
电影在叙事上具有新颖性,通过对比两位主角不同的生活态度和选择,引发观众对30岁女性生活状态的思考 8。
一些影评人对电影的表现手法表示赞赏,认为导演彭秀慧在将舞台剧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成功地保留了原作的文学性和戏剧张力,同时也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感。
特别是电影中对主角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女性情感纠葛的细腻描绘,让人印象深刻 9。
然而,也有观众认为电影在塑造角色时有些刻板,部分情节显得有些刻意,可能影响观众对故事的投入 10。
尽管如此,电影所传达的积极信息——即使在压力之下,人们也可以选择乐观面对生活,重新出发——仍然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同。
总体来说,《29+1》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对30岁女性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也启发人们思考个人成长和生活选择的意义。
《29➕1》人生有条不紊地进行 30岁有什么可怕上司总是觉得下属做事不够快 不够好是正常的出来做事 光听话是不够的土星绕太阳一圈 是需要30年的 所以人到了这个时间段 会被深刻影响 会觉得人生有很多变化 很多挑战出来泡吧 最重要的就是 “看人和被人看”总有人 有段六七年的感情 但是其中总有一个人不争气 让这段感情没有好结果大家生活都不同 但是大家都是十几年的朋友 很难得的女人等不了多久的学习解决问题 要比 放弃问题 高级解决关系中的矛盾也是一样“不如我们下个月出去旅行- 不如我换辆车吧不如我们多点时间在一起- 不如我们去日本吧不如你讲多点事给我听- 不如我先睡喽”画面是她一个人处理被猫抓伤的画面 不要总说好啊恋爱要从一开始就示弱不要总展示自己什么都行 自己很独立 很棒男朋友是调教出来的 要多多寻求别人的帮助!!!
行李不用自己搬 有困难可以找别人解决不要不好意思 只要你说出来就好!!
“走到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记得回来求我哦”这个冲突铺垫的不太够导致看到女主发脾气前不会觉得爽 反而有点尴尬这样发脾气工作就没有了好的 我还以为真的发脾气了 牛啊🐮🐮🐮🐮🐮 出来上班是为了赚别人的尊重工作上 就算被拒绝 还是要再试一次要常常和爸妈在一起做选择 就要付出代价 只要做出选择 就要有100%的心思去对待它不要什么都想要其实其实 生活发生大的变故的时候 比如失恋 离婚 有人去世 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现状可以依赖工作 依赖周围的人但人们总是想着理清一切 分手和辞职我总觉得 人只有快乐的时候 是一无所有的时
同为29,同在等待那个+1。希望自己能更加坦然接受那一天的到来。
香江都市版fleabag 无奈主题人物叙事毫无新意
真不该对香港电影抱任何期望的。这部片子告诉我们,要是你一直不减肥不打扮,到了30岁,你的胸可能只被乳腺科的医生摸过。
《2017华语最高评分电影》看了一眼这个榜单,2017华语电影得多至暗时刻啊……
反正人生都是在倒数,那就好好活吧。30快乐~
#由零开始#
这么充满塑料感的香港电影倒是很久没看到过了。如果说这片子真的反应了社会现实,那我真的很高兴并没有在这样病态的社会环境中度过29-30这个阶段。🙄️
我能说那种孤独我懂吗
周秀娜演得不错,欣宜的部分尴尬死了。总体矫情,美术不错。蔡翰忆太像堺雅人了!!!
每次被剧情简介吸引 然而看完就后悔了
不难看,但也没有什么亮点。
这也太拖沓了……我不怎么喜欢自己在那里想困境,还是应该去不断找人倾诉去释放出来比较好吧……闷死自己也闷坏别人……觉得要是舞台剧一定给二星了。【2017.07.10】
有些舞台剧的观念和手法还是蛮不错,但用多了真的跳,而且煽情起来无节制,也就比冯小刚王朔的煽情喜剧多那么一点结构(港式庶民喜剧跟京味喜剧有人做过比较研究么……)。另外唱了那么久独立自主结果还是掉到开心就好这么小的格局里面,傻乐真的不叫女性主义好吧。
数据化和什么琐碎的事情都要记录的生活方式,若不是为了表演,不累?
不太喜欢这种主题,并不touchme!
又是一个用爱发电的故事。两条故事线穿插的割裂生硬,乐天派女孩感化一切,最后什么事都没有解决,鸡汤不是这样卖的。另外片中“女性最终都要靠结婚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实在太令人讨厌,以至于塑造出的渣男形象只会反衬出女主角的矫揉造作。
双线叙事结构,周秀娜的部分处理得相当成熟,让人惊喜,原来是经过多年打磨的舞台剧改编而成。对比之下,重新创作的郑欣宜那条线则太浅白,让人出戏,大幅删减弱化处理应该更好一些。
两条线各自的完成度都处于及格线,连在一起就差强人意了,最后的立意简直措手不及,独立什么的都去死吧,其实还是开心就好?
舞台剧改编,后半大段大段失控。我姑娘比这电影好看且有趣100倍都不止
讲述即将进入三十岁的两位女性,在面对大部分同龄女性都会面对的困扰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是即将踏入三十岁的林若君,面对压力升级的工作挑战、双亲病重、仿如鸡肋的爱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