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欢愉

Old Joy,旧梦,往日欢愉

主演:丹尼尔·伦敦,威尔·奥德哈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昨日欢愉》剧照

昨日欢愉 剧照 NO.1昨日欢愉 剧照 NO.2昨日欢愉 剧照 NO.3昨日欢愉 剧照 NO.4昨日欢愉 剧照 NO.5昨日欢愉 剧照 NO.6昨日欢愉 剧照 NO.13昨日欢愉 剧照 NO.14昨日欢愉 剧照 NO.15昨日欢愉 剧照 NO.16昨日欢愉 剧照 NO.17昨日欢愉 剧照 NO.18昨日欢愉 剧照 NO.19昨日欢愉 剧照 NO.20

《昨日欢愉》剧情介绍

昨日欢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讲述了布什时代的友谊,失落和疏离的极简主义故事。两位老朋友Kurt(Will Oldham饰)和Mark(Daniel London饰)的故事,他们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以东的Cascade山脉团结一次周末露营之旅。对于Mark来说,周末郊游可以缓解他即将成为父亲的压力; 对于Kurt来说,这是一次无忧无虑的冒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生死权杖天定情缘乐坛毒舌嗡嗡鸡第八季库拉乌幻之记忆夜校爱情四边形我的王国兄弟抓住大运德里罪案第二季魔具少女通大内密探灵灵狗意境求生我是特种兵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兴奋不已莉可丽丝:友谊是时间的窃贼爱在平凡巫术面具奥兹国的桃乐西鬼接最美一枝花夏日烟火窗中女孩谜湖之巅第一季做个正常人犯罪心理:超越边界第一季流氓医生夏日伙伴们银色薄雾

《昨日欢愉》长篇影评

 1 ) 旧日欢愉

60.旧日欢愉昨天,我在查阅电影时又看到了《旧日欢愉》。

我觉得这是部好电影,放松自在,像写作一样的电影,似乎拍片像写字一样轻省。

《旧日欢愉》的原名是《old joy》,我觉得原名比译名要好,或者说我个人更喜欢原名,因为原文这两个字都很简短,都由三个字母组成,而且很常见。

译名就有了文绉绉的感觉,但我也想不出来更好的译名,反正也还可以吧。

我是说,在当代语境中出现一些携带着过去语境的词语时,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有些别扭,我们要用当下的、正在使用的、人人能一眼看懂的语言创造这个时间里的语境。

比如我一直很喜欢big bang(大爆炸)这样的命名,给宇宙诞生一个简单有力甚至有点童趣的名字。

我擅自揣测,如果让我们来命名,可能会找一个古雅的、有神话背景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名字(啊,这个好像以前也写过了)。

刚才我看了下,原来电影译名是《昨日欢愉》,那我觉得“旧日”更好:),因为原文的old有“旧”的意思。

(我现在注意到了“旧”和“日”的字形上的联系)。

2020.2.1

 2 ) Old Joy, Fresh Joy

两人迷路露宿野外的晚上,篝火边有一段正反打对话。

Kurt讲述自己的重大发现:眼泪与宇宙的某种关联。

此时画面轻微地虚焦,好像Kurt把他30美元的大麻递给了屏幕外的我,而我晃荡进他对一滴泪珠的思索里。

过了一会儿,镜头变得清晰、稳定,画面里的Kurt却突然难过起来。

他对一直在听的Mark说,我们之间有些隔阂,我们应该变回真正的朋友。

摄影机来到Mark面前,此时它重新晃动、虚焦,像映出Mark的簇簇火苗。

假定镜头语言有语法,Kurt的物理发现无疑标识出晃动镜头的语义:一个充满哲思的诗意美梦;而当他清醒过来,意识到现实的拘囿——自己已经快要失去曾经的亲密友人——而向Mark倾诉时,Mark却陷入另外一种幻觉:我们的友谊没有任何变化,你在说什么啊!

摄影机质疑了他,他决然的面孔与手臂动作在动来动去的镜头下变得模糊,Kurt的面孔却越来越清晰。

影片结尾Mark驱车离开,拐进主路后他又停下来,关掉播报社会新闻的电台,望向远远那边刚下车的Kurt——Kurt在偷钱,为自己与某个路边偶然遇到的失业者——,他终于开始正视两人间的“距离”(此距离也是彼距离),和广播报道之外的真实世界。

自然景观配合新闻播报让人联想到短片《日暮》,影片大部分画面是随车辆行驶而快速移动的城市风景,同时接入新闻播送的音轨。

那时我看完写道: 如果旁白没有这么日常、温柔、舒缓,视频材料一点不用变,完全可以放在电视台作为新闻转播,可为什么现在的它不是?

(可能政治是漂浮在我们生活上空像笼罩又像被无视掉的存在) 括号中的话放在《昨日欢愉》里依然成立。

听社会新闻的我们并不在乎世界发生了什么,”在听“似乎成了介入现实的桥梁。

但我等如Mark,甚至不了解自己最贴近的现实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如是,Mark与Kurt生活在布什时期,这一点又能重要到哪儿去呢?

凯莉·莱卡特告诉我们,两个男人相约去露宿,中途迷路,停下车铺开地图找温泉所在地——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同性恋了!

从《断背山》一年后的《昨日欢愉》陡然成为一部反前者、甚至还反了点《春光乍泄》的电影,到一用再用米歇尔·威廉姆斯——一位三年前刚因饰演一部男同电影中同妻角色而闻名的演员,莱卡特以并不具有攻击性的解构创造了自己的男性女性。

以往男性视角下的人物真的那么扁平而可憎吗?

可能也不是,但仅就生命力而言,他们已进入暮年。

当Kurt穿粉色T恤蹲下身提温泉水时,他好像突然化为一种新形态,一个穿粉色T恤的全新男人,从一个失意的谢顶胡须男变成了让人想去拥抱的湿漉漉的金色长毛怪。

这个人会穿皱巴巴的五分裤,上车前脱鞋,给Lucy(小狗)开后车门,一切如此平常,一切又那么不同。

依然,她在创造一种人物的”新语法“。

Mark的带着婚戒的左手在Kurt的按摩下一点点从木盆边沿滑落入水,前一天仍习惯于的婚后日常在这一天的old joy中消失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出轨“:忘记原有的生活状态,而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离开既有生活——以离开原先的恋人为标志。

Mark在出游期间并无背叛行为,但妻子已被遗忘,只能靠电话铃来确认存在感。

这又与《断背山》不同,后者设置了一个随时会以“有形体”插入双男主叙事中的妻子,好像她真的成为一对恋人的阻碍。

然而事实上,任何亲密关系的存在都建立在其他人无法破解该情感密码的基础上,《昨日欢愉》里,从铃声在两人初出游时的间或出现,到进入景区后的完全消失,反向标识了Mark与Kurt距离的不断拉近。

如同观众不愿看到任何东西打断两人的相处那样,他们的关系也达到无法容纳外力入侵的程度。

(太晚了,脑子不转了,不写了。

完。

)(第二天晚上一点,想到还有一些需要补充)Mark手臂滑落入水后,画面转向一小股水从木管里流下来,然后是小溪,最后到河流。

这和《春潮》结尾对水的认知相似,尽管后者里那股没有源头的水最终汇集成湖泊,似乎成为一个充溢着羊水的子宫,而此处的水则更像精液,犹如渐转急迫的欲望。

 3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耳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生活本身或许就是痛苦本身。

《Old Joy》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暂时性与现代生活方式解离的概念,它几乎没有情节铺陈与人物塑造,但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无端的纪实性影像,才能为观众带来填满了游走宇宙般漂浮感的独特情感体验。

苏轼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故事足以概括这部影片,只不过时过境迁,从北宋到布什时代,从黄州到俄勒冈州。

两个旧友离开浮躁的日子,短暂重现昔日的郊游时光,难得美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日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楚。

现代人也许更痛,记性不算差,但知道的故事又太多太难过。

琐事喜欢冒泡,心肠总被愁绪包裹,已是常态。

Kelly Reichardt细腻到近乎读心,开篇三两句台词便能将Mark怀孕的妻子———这个戏份仅有20秒的配角———半生讲透,同时把Mark的生活记录下来,整个故事的叙述也便立了起来。

Reichardt在采访中坦白本片是具有政治议题的,和她其他的影片一样,虽然聚焦在人的行为本身,但背后一定是某种特定的社会心理。

作为左派自由主义,她刻意将车上的广播设置为左翼对布什政府的抗议。

本片的表达也是对后911时代虚无主义的诠释。

Kurt有两段无比美妙的台词。

一个是坐在帐篷和篝火边,Kurt讲述着天文宇宙物理规律,唯美化的真理听起来似乎就没那么残忍。

“The world is like a huge drop of tear,a tear slowly dropping through space."二是Kurt和Mark泡温泉时的闲言碎语,回忆着自己和陌生人的交集,自己不合时宜,因此羞怯于面对他人。

摩登人的知识储备量明显与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成反比。

能脱口而出光的速度,却看不清自己衰老的程度;能和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共情,却不知道怎么爱身边的人。

只顾看远处,脚下的路就看不到了。

伴着Yo La Tengo暖和的吉他清音,看着绿树,河流,云雾,泥土,试着和自然生活简短邂逅,真是舒服。

 4 ) 散漫公路电影

凯莉莱卡特踏入千禧后重返影坛首炮是公路电影,与Jonathan Raymond改编后者同名短篇,获不少影评叫好,更被收入Criterion Collection。

故事也符合莱卡特的极简主义风格——讲述两名旧友来个俄勒冈短旅行重聚,目的地是近年已关闭的Bagby温泉。

选角演出称职,但通篇节奏散漫,两人早已逝的友谊令人无法投入。

 5 ) 欢愉短暂、昨日永恒

Kurt与Mark是俄勒冈州波特兰一起长大的伙伴儿,喀斯喀特山区原始的自然气息赋予他们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

然而随着不同的人生境遇与选择,曾经惺惺相惜、形影相伴的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

Kurk不愿被责任束缚,孑然一身,靠厨技傍身自由漂泊。

他将对自由的向往极尽外化,遇见不同的人、发现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成为Kurk引以为傲的财富。

Mark结婚生子、肩负家庭责任之余,服务社区公益项目。

他把对自由的向往转化为生活间隙处对内心的修行。

接受生命的挑战与馈赠、随遇而安成为Mark生活态度。

Kurt约Mark周末到森林里的温泉野营,Mark欣然而往。

汽车广播里低迷、沮丧的政治时局随着远离城市而销声匿迹,Mark妻子抱怨不安的电话随之深入山野而信号不良。

一程程远离尘世繁杂、一步步超脱世俗压力,仿佛宇宙间只剩下Kurt与Mark两个人。

一起经历迷途露宿、促膝夜谈,彼此真诚、相互关心,却有着无法重叠的生活轨迹和感悟;一起抵达目的地、坦诚相对,彼此理解、相互欣赏,却有着无法共勉的未来和梦想。

“我想和你再度成为真正的朋友,我们之间有了些隔阂,我不想这样”,多少遗憾与伤心,“难过是因为高兴累了,所以没事”,多少无奈与忧伤。

越静僻越听得见内心的分歧,越晴朗越看得到彼此的距离,越靠近越想念,越亲密越孤独……当汽车载着一颗回归的心和一个继续出发的灵魂驶回都市的灯火之中,两个人都已经平和地接纳了现实:昨日依旧欢愉,之所以依旧,是因为昨日永远是昨日。

摆脱当下的俗世、温故友谊,情怀依旧,却终究像一场于昨日似曾相识、于今天却不真实的梦。

当梦醒了,只留下山间温泉般淡淡的、湿漉漉的忧伤……影片风格极简利落,对白惜字如金,剧情平实却在涌动着引发共鸣的情感,看完竟久久沉浸在怅然若失的情绪中。

 6 ) 《昨日欢愉》:她镜头下的男人情感,比李安《断背山》更暧昧

几乎在2006年初亮相荧屏的第一刻起,凯莉·雷查德(Kelly Reichardt)的《昨日欢愉》(Old Joy)就被誉为美国电影一个新的里程碑,甚至是独立电影制作迟来的成熟之作。

在看似简单的有关两位三十多岁的旧友因一夜山中之旅而重聚的故事之下,这部影片在有限的73分钟之内涵盖了广袤的领域——不仅提供了对两个迫近中年的男子极其细致的人物研究,也展现了一篇对当代男子气概富于同情的剖析、一幅对沿海自由主义式倦怠印象派的肖像描摹,与一个经济适用的讲故事的范例。

在其圣丹斯首映后,对于这部影片的评论狂赞蜂拥而至(例如,艾米·托宾[Amy Taubin]认为“仅仅通过它的存在本身……《昨日欢愉》表明一切都还未逝去”),尽管它被不和谐地被塞进了次要实验作品单元,与凯文·杰罗姆·艾弗森(Kevin Jerome Everson)和莎伦·洛克哈特(Sharon Lockhart)等视觉艺术家的非虚构类作品安置在一起。

评论家们发现,这是一部建立在过于真实的生活基础上,雕琢精良的虚构故事,以一种与大多数现代媒体的喧嚣要旨背道而驰的方式,将我们自处的世界呈现给我们。

与已圣丹斯常态的轻喜剧形成对比,雷查德的故事叙述是隐晦的,深思熟虑又细致入微,带着植根深处的自信与试探,标志着对二十一世纪的喧嚣——或许还有绝望——的坚定反抗。

评论家J·霍伯曼(J. Hoberman)称赞《昨日欢愉》为一部“衰颓的《逍遥骑士》(Easy Rider, 1969)”,这组比照值得更仔细地加以考量。

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对婴儿潮了例外论(boomer exceptionalism)的庆颂,紧随着一对乘坐着定制哈雷机车,踏上狂野流浪之旅,穿越“美国宝瓶时代”(译注:Aquarian-age USA与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与新时代运动相关,强调和谐、理解、共情,欢庆生命的革新式价值观)的主人公;《昨日欢愉》的周末勇士们,开着一辆破旧的沃尔沃旅行车,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出发,驶向附近的山脉。

《逍遥骑士》海报《逍遥骑士》的骑手们戏耍着自由性爱的甜心们,嗑药,并被愤怒的乡下人追赶;雷查德的后男子气概的兄弟影片,无需插入性与暴力场景去彰显其男性角色间的亲昵。

她以个中微妙帮我们理解他们关系的复杂性:捕捉瞬间一瞥与无声反应,突出每个男人对伴侣情绪的高度反应,把握久远友谊带来的微妙心理平衡。

雷查德喜欢称自己的影片为“时代的西部片”,通过让作品幻化为深刻的内在之旅,她颠覆了多数美式类型风貌。

《昨日欢愉》的精神追求在回响在开篇片名之上的佛教钟鸣出现时就得到了体现。

马克(由气质安静的丹尼尔·伦敦[Daniel London]饰演)首先被介绍给观众,他身型修长,留着长发,穿着休闲,盘腿坐在自家后院,试图让自己沉浸在冥想的幸福中——但从他坐立不安的姿态来看,没有成功。

在看到科特之前,我们首先听到了他的声音——马克怀孕的妻子塔尼亚(谭雅·史密斯[Tanya Smith]饰)在他们整洁的家中走来走去时,播放着他留给马克的答录机留言。

这对夫妇就马克加入科特周末温泉远足一事发生了短暂的争吵,他们激烈的争执中夹杂着一些消极对抗式的停顿。

以这寥寥几笔的快速笔触,雷查德把马克描摹成一个真挚、敏感的人,且已达成了作为一个体面的异性恋成年人的全部目标——拥有房产、婚姻,与孩子——但现在他却还在努力对抗着家庭生活的束缚。

另一层家国生活的苦痛,通过马克去见科特路上时他的沃尔沃中收听的几段自由派谈话中显露出来,广播中男性化的声音喷溅出对这个国家转向保守的无力愤怒。

《昨日欢愉》剧照两人约定在科特暂居的两人共同好友的住所相见,科特姗姗来迟。

他肩上扛着冷藏箱,又奇怪地拖着一辆装载老式小电视的红色Radio Flyer拖车,看上去像个游走出孤儿院的出格小孩,或一个在码头等待轮渡的老练度假者。

他由独立音乐人威尔·奥尔德姆(Will Oldham)饰演,带着极具感染性的亲和力,秃顶的脑袋、过时的着装、初生的中年身材,和狂野的杏色胡须,都标志他为典型的嬉皮顽童。

两人似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对方了,但科特几乎立即进入了一个奇怪的亲密语境。

“你知道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有关你的梦吗?

你似乎在,像,一个医院似的地方”,在为他们的行程做准备时,他告诉马克说。

“那个梦真的很奇怪,但你是迄今有关它最棒的一部分。

”《昨日欢愉》的故事最初以乔纳森·雷蒙德(Jonathan Raymond)的同名短篇小说形式出现,于2004年配以贾斯汀·库兰(Justine Kurland)的摄影首次作为独立书籍出版。

在雷蒙德的参与下,雷查德把这个极简主义的故事变成了一部同样极简主义的电影,这个约莫6500字的故事幻化成一个以仅仅50页涵盖了其长片篇幅的剧本。

这部电影与雷蒙德的写作紧密关联,很多动作与对话都直接取材于故事情节。

马克的妻子,和这对夫妇的狗、后续陪伴马克与科特远足的露西茜,是为影片特意创作的。

塔尼亚只出现在电影的开头,但她马克在过夜之旅中接到的手机电话保有了一种不可见的存在感、一个与他需担负责任的生活挥之不去的联结。

雷查德自己同名的狗毫不费力地轻松饰演了露茜,她是旅途中的沉默的第三伙伴。

当他们穿越林地时,她四处小跑,向她自己的冒险疾步而去。

她无动于衷于文化到自然的转变,幸福地对她的两个人类朋友之间微妙的存在主义挣扎毫无知觉。

《昨日欢愉》剧照两位旅人一进入山野,西北苍翠的景色就扑入银幕,其层次丰富的质感被先前因纪录片工作闻名的摄影师彼得·西伦(Peter Sillen)用Super 16mm摄影机从容不迫地捕捉下来。

波特兰的城市环境几乎没有被描绘——雷查德展现了它更多的后工业式的边缘地界——但在马克和科特驶向大山,抽着科特卷起的烟时,他们的对话触及了这座城市经历的经济转型。

科提及等他回到镇上,可能会想在一个叫Sid’s的地方卖一些旧唱片,但是马克提醒了他。

“Sid走了,伙计。

肯定是房租太贵了”,他告诉科特。

“现在那成为了一个奶昔店,Rejuicenation,Sid改在ebay上卖货了。

”科特似乎对这个信息感到惊诧。

“没有Sid’s了”,他说着,在抽回叶子之前,瞥了一眼窗外。

“一个时代的终结。

”由Yo La Tengo乐队创作的这首苦乐参半的原创乐曲响起,迎接接踵而至的沉默。

在云雾遮蔽的天空下,吉他声伴着山野景色舒卷开来。

科特在离开许久后重回波特兰,映射了雷查德自己作为导演的经历。

她的第一部作品,在佛罗里达拍摄的《野草蔓生》(River of Grass, 1994),收获了奖项认可,在评论界饱受好评。

《昨日欢愉》是她的第二个长片项目,于12年后完成。

在此期间,当一股被大肆吹嘘的美国独立电影热潮专注于那些盛气凌人的年轻男导演时,雷查德在纽约四处奔波,试图起步一个长片项目,去看电影,用录像机与Super 8相机制作了几部短片,还做过各种与电影无关的工作。

她的朋友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于九十年代末搬到了波特兰,雷查德开始花更多时间呆在西北地区,在那里她产生了改编雷蒙德故事的想法。

在《昨日欢愉》中,雷查德延续了这些小型电影项目使她得以练习的那种朴素制作模式,只用了一个6人团队在10天内完成了这部长片。

“我一直在想象着(滚石乐队1972年的专辑)《Exile on Main St.》的制作过程,一小群人去到一个美丽环境中,躲藏起来,每个人都专注在这一个项目上”,雷查德在电影发行的导演阐述中写道。

“我认为我们拍这部电影的私密方式体现在电影本身。

这种电影制作的挑战是把所有限制都变成对你有利的东西,增加故事本身的脆弱性。

《昨日欢愉》海报在《昨日欢愉》获得口碑成功之后,雷查德完全弥补了她丢失的时间,在2008年到2019年间又完成了五部新电影。

其中有四部是在俄勒冈州拍摄的:另一部无公路的公路电影《温蒂和露茜》(Wendy and Lucy, 2008);并不浪漫的西部片《米克的近路》(Meek’s Cutoff, 2010);一部低迷的生态惊悚片《夜色行动》(Night Moves, 2013);还有《第一头牛》(First Cow, 2019),设定在十九世纪初太平洋西北部的定居者之中。

尽管是在蒙大拿拍摄的,她的《某种女人》(Certain Women, 2016)也和其他电影一样,共享对那些四处漂泊、生活困苦,在文字和隐喻之旅中迷失方向、无法定位前路的角色的兴趣。

在《昨日欢愉》中,马克和科特甚至在他们短暂的旅途中也迷失了方向。

他们在纸质地图和科特不稳定的记忆中挣扎,找不到真正的露营地,于是决定在一个临时的替代之地过夜。

那儿布满了其他旅行者丢弃的垃圾,包括一张老式的宿舍沙发。

在那里,他们生起火,喝啤酒,用气枪射击,并陷入了嗑药者哲学的较量。

随着夜幕降临,科特的形而上咆哮变得越来越飘忽离奇;他解释道,他是如何抗拒社区大学的物理课程的,因为他完全相信一个自己提出的泪滴形宇宙模型。

雷查德描摹到,作为对科特理论的回应,当马克凝视科特时,他在火光中稍眯起眼睛,显然对他的朋友通向三十岁的旅程持有怀疑的看法,认为那激发了些许更黑暗的心理不稳定性。

但两个男人都不清楚未来会怎样。

当科特问马克他是否期待身为人父时,他给出了一个含糊的回答。

“我们都受困于工作,这个问题几乎无法想象,但它必须自行找到出路”,他说,“我们会找到另一种节奏的。

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

”《昨日欢愉》间接的政治维度在这样的场景中达到了更直截的效果。

马克和科特选择了非常不同的道路,但他们的生活都没有看到他们可能期望的舒适或幸福。

于雷查德而言,这种不安与挫败之感来自二十一世纪美国统治状态下阴郁现实的启示:她被雷蒙德的故事深深吸引,她说,因为它“捕捉到了(布什时代)我的世界中每个人都试图抗击的所有失去与疏离之感”,它见证了在全球最大的系列反战抗议后,一个好战总统的连任。

“马克和科特之间的关系,除其他方面以外,是一个说明左翼人士的自我满足毫无效用的绝佳隐喻。

”如果西部的原始荒野曾允许人们将希望投注到它未被开垦的土地之上,那么现在,野林间垃圾满地。

《昨日欢愉》剧照然而,在他们一起度过的压抑时刻中,也存有一丝救赎的微光。

他们之间的融洽关系让人想起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关于友谊的那篇文章,在其中他洞见了“只有通过单独与互相相处,两个人才能进入简单的关系”。

(在同一篇文章的其他地方,爱默生提供了一些与雷查德的整个电影计划相关的智慧。

“我们拥有的善良比启齿而出的更多”,这位热爱荒野的智者宣称。

“读一读这些游移目光的语言吧。

心灵自会知晓。

”)当两人最终找到他们一直在寻找的温泉时,这种疗愈性的平静积聚到了顶点。

在这乡间温泉,他们褪去衣物,回到伊甸园式的赤裸状态,沉浸到温暖的泉水中,水滴落在木头与石块上。

在某一时刻,科特侧身过来,开始按摩马克的肩膀。

虽然起初很抗拒,马克最终还是屈服于他的控制,就像他那只戴着婚戒的手慢慢放松的镜头中,我们所见的那样。

李安的《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仅在雷查德的影片在圣丹斯展映前几周上映院线,这导致了在《昨日欢愉》尚新时对这一按摩场景的广泛推测:丹尼斯·林(Dennis Lim)在为《纽约时报》报道雷查德的导演回归时,以陈述《断背山》“为两个男人共赴露营旅行的概念加上了永恒的潜台词”作为其文章开篇。

雷查德说《昨日欢愉》给了她一个机会,去探索当代西北地区美国男人身上男子气的柔和表达方式;关于她是否有意暗示同性恋的潜含义,她的态度更加暧昧,不过她承认,这部(若非如此,会在其删减中找到意义的)电影容许这样的解读。

最终,马克和科特的周末是否在性的层面所有转向似乎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彼此共享的心理亲密正如赤身裸体一般,演绎着他们独属的无言之爱。

《昨日欢愉》的结尾如它开始时一样不安。

马克驱车回家,车上的广播里又响起左翼的谩骂声。

科特可能近乎身无分文,游荡在波特兰市中心,与一些年纪更长、可能预示着他命运的流浪之人擦肩而过。

然而,尽管结局令人沮丧,《昨日欢愉》仍保有一些乐观,让人相信雷查德刚带领我们走过的这段平静旅程,可以以它自己的形式,在面对日常生活的压迫时,给予我们一些喘息的瞬间,与抵抗的勇气。

 7 ) 速记.

地景主导的反公路片。

迟滞的蒙太奇,虚焦、手持摄影、窥伺镜头一系列新浪潮手法带来的特定气息。

尽管作为一部地景导向型影片,摄影集式的自然景观与舒缓的视听语言并没有掩盖主角间的紧张气氛,相反这种弥漫在旅途中的焦虑似乎是导演极其想要传达的,这种紧张和焦虑在Kurt为Mark按摩的悬念镜头达到了最高。

观众期望看到Kurt谋杀Mark,或者与之交媾,而最终无事发生,这是体现其“反”特征的鲜明段落。

步入中年的嬉皮士或选择继续沉溺在已然逝去的六十年代理想中放浪形骸孤苦伶仃,或认可美国经典话语“让自己成熟起来承担责任”回归中产阶级生活,Kurt与Mark的裂隙也来源于此。

如果说Kurt希望通过一次流浪重新唤醒反文化运动的理想冲动,那么Mark选择加入这次露营,就是为了保持抨击Kurt生活方式的同时,在Kurt面前声称自己与其关系亲密。

这无疑是一次鲜明的隐喻,步入后里根时代的中产阶级的孩子既标榜自己延续了68一代的精神,又表明自己已经成熟、选择重新回归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境况。

正是这一缝合的努力维系了美国近代史的流畅统一,而作为意识形态阻止社会分崩离析。

此外,将其读解为意识形态寓言的尝试并非无迹可寻,罹患政治冷感症的Mark在车中漫不经心地游离于政治电台失望于民主党的言论之外的两个段落就是明证。

于四季展映. 感谢葱葱姐、Pincent与安琦姐的分享,让我得以看到这么有趣的影片,得以探讨一些影片中极有趣味的问题(Kurt是否有同性情节?

 8 ) 昨日之日不可留

旅途是由Kurt发起的,更需要这趟旅途的也是他。

最开始的时候,Kurt和Mark对于野营都兴趣盎然,Mark甚至雀跃着到了Kurt家中,还自然地进去上了二楼,而Kurt也显得很习惯。

旧友们做了不一样的人生选择,但依旧了解彼此,沉默也有一种安宁和默契,他们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变得更远。

只是时间带走了年少时的环境和心境,踏上相似的旅途,旧时的欢愉不会再来,反而显得更加落寞。

所以影片的前半段,二人只有在不断地提及旧事与旧物件时才会开心,但是与此同时话又更少了。

年轻的时候,大家会觉得自由自在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很自在,很潇洒。

可是年少时尚未看过世界的向往,无法贯穿漫长的人生,Kurt不断地闯荡,但如果不曾在红尘中打过滚,即使风景更加宽广,他能感受到的新鲜和刺激却一定是逐渐减少的。

他对Mark的社区工作、有孩子等等经历甚至可以说是惊讶和羡慕的,因为他明白改变需要的勇气。

第一个夜晚,Kurt醉了,他终于意识到二人不再是十六岁,诉说着想要重建友谊,重温旧梦。

Mark慌了,他比Kurt更早知道这件事,也只能说他们是跟以前一样的。

如果要说什么是新的值得谈论的,Mark面对的才是全新的生活。

可是妻子对Mark出游的事情说得很直白:你已经做决定了,为什么非要我形式上的同意。

显然“请示”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 Mark像是被约束着的,且完全被动地行动着,指望船到桥头自然直,完全没有做好承担父亲/丈夫责任的准备。

于是,怀着对旧日欢愉的向往和遗憾,他欣然接受了Kurt的邀约,甚至去仓库里翻出了许多老物件。

客观事实却是,Mark很早就放弃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了,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以为自己可以重温旧梦,可是到了路上却发现自己对曾经做过的事没什么兴趣。

Mark也不太可能跟停留在过去状态的Kurt有什么新的交流,社区工作的对话中,显然可以看到Mark不太认可Kurt的状态。

于是Mark选择回到自己的世界里,话语上只是附和,连枪都是Kurt给他才会接过来玩两下,对整个旅途兴趣索然。

Kurt也在Mark的状态中感受到了差异,于是,抵达温泉之后,二人终于开始真正接受当下的空旷时光,构成了影片最终的高潮。

这整部电影非常简单,没有任何激烈的冲突,几乎只是描述了一种倦怠的状态,能把一种状写深刻也很好了。

个人评价8.0,是需要有对应的心境才能看进去的作品。

 9 ) 再见一次吧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

故事讲述了两位老友共同外出的时光,可以说这次出游是他们重新认识彼此以及自己,也可以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故事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形象的人物,一个颓废孤独,不知所向的,一个游离与自我和外界,看上去更体面的人,从中感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一个饱含着精力为了时刻燃尽自己以及放下一切使自我承重的行囊但始终沉浸并且停留更准确的是背负往日情感当中,无论那份情感是欢愉还是痛苦,他都想回到或是重拾那份情感,但理智以及他和另一个人的情感告诉他有些情感是永远都回不去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段旅程对他来说亦是对自己的精神和解。

另一个人看上去那么不动声色,体面生活的他在权利范围之下同样可以享受着天然温泉和树林带来的宁静,但是他往往更痛苦,他做不到那样的和解,因为他出自理性和更多的外界因素早已选择了背离自我,承担责任带来的压力,自我一部分的丧失,所以更多的他变成了顺从。

怎样接受一个人?

这永恒的命题,不是在于自己做出怎样的行为或者改变去接受一个人,而我相信那些接受始终会以不同的形式自然而然的呈现在你眼前,只要我们再见一面,哪怕是最后一次。

 10 ) 隐晦的bromance

尽管非常隐晦,给人感觉依然是个基情满满的故事。

Mark的妻子不喜欢Mark跟Kurt一起出去这件事,可能Kurt曾经给Mark带来过负面影响,到底有没有,或者是因为什么,电影让观众自己猜。

虽然Mark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后面谈话提到他为社区服务做事),却没有顺从怀孕妻子的反对,而是答应Kurt去温泉,可见与Kurt交情之深厚。

当然可能也有释放压力的原因,开篇第一个镜头中Mark应该是在静坐冥想。

去温泉的途中,Kurt指了路的另一个方向,导致他们开错路,多呆了一晚上。

这到底是意外还是故意呢?

吃早餐时,回程时mark都重申我一直没怀疑你(不认识路),所以事后mark会不会怀疑Kurt故意带错路呢?

夜晚睡帐篷前的谈心交代Kurt是个想法古怪的人,苦于不被人理解,只有mark被他当作知己,不知何故产生了隔阂。

后来泡温泉时,kurt给mark按摩,当他把手放在mark肩膀上,mark非常不安和紧张,对肉体的接触很敏感,非常不像发小之间的反应。

是否许多年前kurt对mark有过某种过火的身体接触,导致了他们后来的隔阂。

第二天他们在餐厅吃饭,waitress说目的地快到了,kurt说我们可以好好吃早餐,不用慌慌张张了,大概认为已经耽误了一晚上,mark就不用着急赶回家了,这一切是否在他意料之中?

然而mark接到妻子电话后,通话前还是见缝插针地点好了餐。

Mark出去接电话,kurt几乎点了和他一样的东西,一方面可能是心理上靠近他的欲望使然,另一方面是点的一样,方便餐厅节省做菜时间,他也可以陪mark赶快出发,从而当天能够回家。

这时镜头给了一个特写,kurt看着打电话的mark,神色并不愉快。

马克从带上了家里的狗,而且是一条母狗。

对kurt而言是lucy是两人在旅程中形成的亲密关系的介入者,暗示着mark妻子或mark家庭的存在。

一路上,狗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晚上,它和他们在一个镜头内,然后两人一狗睡在一个帐篷里,kurt和mark没有独处的时间。

第二天早上在餐厅,狗被关在门外,kurt和mark更亲近了一步,虽然他们的亲密再次被mark妻子的电话打破(第一次是在开车途中,mark接电话)。

最后泡温泉的时候,一个全景镜头,狗在小屋外,两个人在小屋内泡温泉,也没有了电话的打扰。

kurt小心翼翼,循循善诱式地引导mark享受按摩,mark起初是紧张,不安,抗拒,最后在kurt的高超技术 (温柔攻势)下,戴着戒指的手滑落水中,他们终于达到了最亲密最放松的时刻。

至此,电影给了观众一个预期,以为两人的old joy回来了。

但是,最后打算回家时,kurt上车前突然很沮丧地把背包掉落在地上。

可能kurt通过马杀鸡努力地暗示或尝试了什么,最终发现双方的关系还是原地踏步,既没有回到过去——隔阂发生以前,也没有发生什么新的他所期待的改变——隔阂消失。

最后,一趟温泉之旅,mark回到家,或许精神压力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而kurt深夜独自来到华人开的针灸理疗药店前却吃了闭门羹,字幕打出old joy,照见更加惨淡的现实。

《昨日欢愉》短评

看完过了几天突然有个奇特的想法:这是一部男版的《弗兰西斯哈》,只不过一切元素都是相反的:如画的彩色画面,女导演,故事发生在乡下,两个寡言男人的友谊,过去没人提起只能靠脑补,没有任何激烈的冲突,故事的高潮竟是两个人不说话在山里泡温泉。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雷查德的电影真好啊

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感觉我完全懂,很像当时和李明昊去加州自驾游。

3分钟前
  • 多餘的人
  • 力荐

话唠公路片,除了风景没别的。以及开了弹幕,有俩人在里面聊天,挺好玩儿

6分钟前
  • 较差

相比old joy更喜欢上车前的段落。有几个特写镜头非常坏,以及真的有点困惑导演选择了自然主义的表达,却只看到几个空壳就满足离开,为什么不和狗、植物说说话?

7分钟前
  • Act
  • 较差

我还以为是性少数题材的电影,结果是清新脱俗的公路片,节奏很慢很舒缓,适合心境闲适的人静静地去感受。

12分钟前
  • 北城
  • 还行

凯莉•雷查德对于生活的疲惫情绪点有着最精准的把握,而且她也是最会挑选/调教演员的导演,使演员对于人物角色的诠释和把握恰如其分,增则溢减则亏,例如她影片中人物单单一个眼神或嘴角的轻微抽动都能触动观众的心弦。经典的影片不应该只是大主题与高概念,凯莉在电影史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13分钟前
  • T2
  • 推荐

太细腻了

14分钟前
  • #寒带针叶林#
  • 推荐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3.5 so, the thing about friendship is just universal -- it changes, for sure, but the core of love and not wanting it to change stay the same. "i just want us to be real friends again" scene is authentic and touching.

19分钟前
  • igrɛkonze
  • 推荐

3.5 挚友分别前最后一次的絮叨,静静流淌的森男系忧伤,治愈力过度的温泉部分把我催眠了 magnet:?xt=urn:btih:85D7CF0E66ACD79E00AB53CD1CB5A91CC927C341&dn=Old-Joy-2006-1080p-BluRay-x264-GECKOS-rarbg-英字http://t.cn/RVnTGHk

24分钟前
  • Eden's Curve
  • 还行

最喜欢影片的色调和片中的旋律🎶,感觉有点像《杯酒人生》,偶尔远离城市去放松太有必要了!出发时的兴奋到旅程中的放松再到返程的失落,深有体会。特别喜欢这类型的影片,想起了前年跟两个好友开车去另一个好友婚礼的旅程,最开心的一次旅程了,只是返程太遭罪了,扣三敬二两瓶白酒下肚一路唱歌醒酒……

26分钟前
  • Цолмон
  • 力荐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这句话好美。片子进行到最后10分种,看着Mark和Kurt开车从山间回去,从白天到黑夜,再到Kurt下了车行走在夜色中。到最后片名出来的那一刻,忍不住按了暂停键趴在桌上想了自己那些曾经“必不可少”到最后也悄悄结束的友谊。Kelly真是一个好导演。

28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这山林里的温泉太诱人了,相比日式温泉的精致看起来更具美式的质朴。这导演的电影气质淡雅舒服。

32分钟前
  • Sin Cera
  • 还行

挺素净的散文电影

34分钟前
  • 一个人的雨
  • 还行

男人、温泉和狗。摈弃任何戏剧冲突,手摇镜头、近镜特写,亲临其境,仿佛跟随着两位惺惺相惜却保持着距离产生美的男人,一同感受困顿下的片刻欢愉。心境是否超越了友情,无从得知但意味深长,恰如其分的所有细节,留待观众去细品回味。于无声处却绵软悠长的叙事方式,太赞。不禁想起张国荣和黄耀明那张珍稀专辑《这么近,那么远》。

37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今日重逢昨日欢愉 不必追,不可追

42分钟前
  • 总是爱折腾
  • 还行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46分钟前
  • BubbleAlien-
  • 还行

莫名的感触

51分钟前
  • Comel
  • 力荐

像是一部30分钟长的buddy film和美国(西部?)风光片的交叉剪辑。其实如果拍成一个短片会更make sense. 两人之间的沉默很精彩,但风光段落还是有些excessive了。

52分钟前
  • Unbeliever
  • 还行

新的一天,新一天的烦恼,游离于时间与空间之外的,不欢愉。重走同一段旅程,人、物、旅途也无法回到上一次的状态,永远流动的我们

55分钟前
  • Prabha
  • 还行

特别短,也没啥情节。但是基情感人,尤其是在一方结婚一方单身的阻隔下。

58分钟前
  • 傀儡尫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