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题材并不讨喜,最少我不是很喜欢这一类的电影,但相对于内地或者说当下国产恐怖片来说,是部非常另外的存在,而且还能继续欣赏到张家辉的表演,那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郭采洁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败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女生,或者说像她这种很嗲的女生。
情节嘛,算是入题了,驱魔人,讲人鬼斗,合格了。
最后放出张学友的彩蛋,虽然没有眼睛,但看嘴形可以看出是张学友,好期待啊。
快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得蛮难受的。
首先,我本来以为这是恐怖片的,结果并不恐怖,没感觉到有什么吓人的点。
而且,途中看着看着开始变成“人鬼情未了”的走向……而说实话,也没怎么被感动到。
特效也让我无法接受,全程看着难受,特别是鬼的效果…完全是PS抠图时边缘羽化过多的感觉…作为一个接触过PS的人,这真的真的非常无法接受……最后,最大的问题——剧情。
在我看来,这片算有三条线:一,猛鬼刑侦破案线;二,人鬼情未了线;三,女二以及基友线。
这三条线,港真,分得很开。
女主(鬼)、女儿、基友对对付猛鬼起的作用很有限,猛鬼线靠主角套个塑料袋灵魂出窍找到猛鬼的老婆然后老婆吃了猛鬼就通关了……靠北哦,之前80分钟演的查案子找加害人请大师都有什么用哦?
然后,我本来想,大概得演个猛鬼加害女主、女二,男主爆种之类的戏码。
结果呢?
也就女主抱了下猛鬼被烫伤了,没啥大碍,接着男主跟猛鬼来了场中国功夫表演赛,然后妻管严猛鬼就被吃了。
女二更是路人,没争风吃醋,没被绑架,没受害,最大作用大概就是最后让女主附身,最最后在女主面前和男主亲亲给女主带个绿帽。
基友也没起啥用,一路嘴炮、调戏女二,最后还抢了本来该女二演的人质的戏份。
为什么会觉得剧情很破碎?
因为这片没有成功塑造出任何一个角色。
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没讲清楚。
刚看完印象就开始模糊了。
嗯,给高分的貌似都是给“人鬼情为了”这方面点赞的?
但是,讲道理,这个不是主线吧?
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小,但也被割裂得很碎了,实在没法把这个当成主线。
而且,从最后歌神出场的那段可以看出……雪投胎了之后这戏还是要演下去……下部肯定又要查个新案子了(摊手)。
这个片子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张家辉居然会唱歌而且还唱的不赖,彻底褪去了原唱汪峰的烟火气。
不信自己听:http://www.kugou.com/webkugouplayer/?isopen=1&chl=yueku_album由于听说歌神会客串这个片子,我一度以为这歌是歌神唱的,确实前面一段都很有歌神风范,但到后面副歌就能明显听出来不是了。
一查,张家辉唱的。
也就是说,他自编自导自演并且自己唱了本片的主题曲。
你别说,大半夜听,很有feeling。
这是张家辉第二部正儿八经导演的片子。
第一部《盂兰神功》也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而且也是鬼片。
这个曾经被当做周星驰第二的演员一直走着不尴不尬的路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默默脱去了喜剧接班人的外衣,在两部警匪片《线人》和《证人》里展现出令我吃惊的演技,为了演《激战》他更是在45岁的年龄疯狂健身,练出了一身腱子肉,最终他凭借《证人》和《激战》两次获封金像奖影帝。
正当我关注他的演技的时候,他转而当起了导演,而再度让我意外的是,他默默地把一腔情怀都献给了香港鬼片,这可能是因为他也是个怀旧的人吧。
《盂兰神功》里有很多老港的戏台文化,《陀地驱魔人》则是借助冤魂索命这样的故事讲述50-60年代末香港的民生,这两部片子里都有老香港生活的细枝末节,需要做大量功课。
而且在这部《陀地驱魔人》里,他借角色之口说,和人相处难,和鬼相处易。
这也是讽刺人心不古吧。
张家辉是个很有心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踏踏实实、不事张扬的人,没太多花哨的宣传,纯粹用作品在为自己说话。
当然,说他好并不是说这个片子好。
这个片子只能说还过得去。
好的方面我就不说了,总之看的时候还是比较揪心和刺激的,不好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主题和剪辑上。
主题不够统一,母子亲情、爱情、友情穿插在一起,有点主次不分,虽然也可以勉强的统一为五个字:惜取眼前人,但影片中这条线的最终归宿是爱情,你置亲情于何地呢?
这就是为什么全片看下来我没get到一个感动的点,最后林嘉欣扮演的老母在陀地呼唤张家辉的时候我只觉得不耐烦;剪辑,部分有点混乱,集中出现在中段,也就是张家辉和释行宇扮演的厉鬼第一次交锋后,他们回到女二的家中,剪得略微仓促了点。
这种现象还出现在从疗养院回来后,厉鬼把他们的车子掀翻那一段,混乱的剪辑让影片丧失了紧迫感,只觉得尴尬。
当然,故事设定上也有点问题,比如厉鬼所要的无非是老年余文乐的命,那按照他撕鬼和虐杀所谓的『大师』的厉害手段,他完全可以自己去杀,为什么非要逼得张家辉帮他动手呢?
而且如果他非要逼张家辉的话,显然胁迫张家辉身边的人是最有效的,但他偏偏以杀死张家辉为要挟,这有点缺脑子;另外,这只厉鬼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
他这么厉害最后又怎么会被他老婆那只鬼一口吞掉呢?
这些细节影片都没有给出足够的铺垫和解释,看的时候会觉得有点突然。
不过没关系,对于年少时观赏过不知其数的香港鬼片的我,对各种非理性的设定都形成了良好的接受度,你只要别把外星人引进来,我都可以尽最大努力帮你圆上。
上文也提到了,张学友、余文乐、林嘉欣都客串了这个片子,还有其他明星。
张家辉的人缘真不错。
尤其学友哥,最后撑着伞出来,脸都被PS得不像样子了。
歌不给你唱也就算了,脸还被P成这样子,你也真是够给面子。
微信:野评人,2016-04-15
要是没有一定的生活沉淀,那这部片子是看不出特别亮点的。
而我之所以打了4星,是被这片子中的几点打动:1、影帝就是影帝,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张家辉从一个搞怪猥琐的配角,进阶成为独树一帜的影帝,神色里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男人骨子里那种镇定与沉稳,让人只要一看到那股神气,就觉得心里踏实无忧了。
这是我多么希望拥有而却偏偏最为缺乏的气质,也是一种不用夸张的肌肉或洪亮的嗓门又或金钱、地位、势力等来修饰的安全感吧。
2、已为人父母的自己,在生活琐碎中,总会因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大发雷霆。
愚蠢的人总是把争吵的缘由想方设法推囊给对方。
可片中看到单亲家庭里的小孩那种惹人心疼,以及单亲妈妈独自面对生活的那种艰辛场景,不禁觉得,男人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去满足自己的私欲,或者去用尽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真正的男子汉,是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创造一片天堂一样的生活呀!
就像最后击败鬼王的,就是家庭的亲情啊,能在茫茫人海里结为夫妻,要不是造物安排的姻缘,又怎么会偏偏就不失之交臂!
3、张家辉与郭采洁饰演的女鬼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爱不到自己最想要爱的人,一生不就是独自一个人吗?
千百次的思念,千百次的释然,最后千百次的妥协,之间那撕心裂肺的苦痛,最终都藏在了那日渐沧桑的面容中。
可那又能怎样,当郭采洁询问张家辉自己要走了,会不会想念她时,张家辉的那句矛盾的台词:“不会。
来了,终于都来了。
”道出了人生在世,早已把那种无法抗拒命运的无奈当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情节,可见,一生何求,一生何求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还把我给看哭了。
没有人能想到死去后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或者什么都会灰飞烟灭,又或者真的像电影里面那样。
但是当一个人真正的醒悟了以后,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的生存本身就来自于巨大的压抑,倘若没有痛苦,也便不会有希望。
这句话,我相信是可以理解的。
我忧患着所有和我一样的人,他们辛劳,诚实,正直,却往往遭受着不应该承受的事情。
越是可怜越是可怜,越是痛苦越是痛苦,越是无法自拔越是无法自拔,最后酿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残局,更没有人来为他们收拾残局。
人类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但是鬼神的存在与否根本不能得到确切的定论。
有可能越是唯物主义越是能证明不同维次的空间存在着不同的那样的我们。
但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看上去好像使我们自己。
我们始终心怀怨恨,无法看破,无法放下。
我们在经历了巨大的挫折以后喜欢寻找宗教的慰藉,但宗教的本身又是一个避难所,它是逃避的,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这并不能真正的拯救人类,我们仍旧需要面对。
当我们开开心心的时候,其实痛苦也占据了一半,当我们成功的时候,其实失败也占据了一半,当我们健康的时候,其实疾病仍然在占据着一半。
而当我们痛苦,失败,和生病的时候,那些开开心心,成功,健康会在刹那间荡然无存。
为什么这个世界要如此残酷?
为什么人总是要承受他们本不该承受的东西?
这冥冥之中是否有无数条线在牵扯,甚至是撕扯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终将进入地球统一的时代,我们将继续着人类的本性,探索一切未知,消除我们的迷惑和恐惧,让人类过得更加顺遂自己的心意。
我们将从时间和 空间上更加明白我们到底是什么,无论是鬼神这种能量的吸收,还是太空世界,似有似无的外星生命,或者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那些奇特的变化,包括我们真正的起源,这看上去很玄奥,我们终究会发现,但是其实这个世界不是邪不胜正的,不仅不是,绝对不是。
我们不可能了解我们自己,就像我们不可能拉起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起来一样。
这听上去很可笑,可是那么多的哲学,说到底,不都是在试图解释何去何从的问题?
可是这个问题的最大的意义反而在于自我释放以后,我到底还是我吗?
物质和运动不能割裂看待,人类认识的获得却靠的是间接经验。
负罪感让我们承受了不敢承受的压抑,文化的割裂性又让卑劣的人性有机可乘。
当科技日新月异的时候,总是发现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少。
这种思考的必要性仿佛在老子骑着青牛出关的时候就完完全全地舍弃了。
只是现代人庸人自扰,为了生存,忘记了生活,甚至生命。
真是因为有了黑,所有有了白。
正是因为有了未知,所有有了已知。
谁先谁后很重要,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是不是认为自己一直发善心,一直去帮助别人,一直去想抑制这个世界上的不公就会活的更加快乐,我告诉你,不是的!
如果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如果没有魔鬼,就没有所谓的天使,如果没有晦涩的 死亡,也绝对不会有我们看上去色彩斑斓的生命,当然,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在内。
化学中有一种状态叫动态平衡,这个坏的一起来,好的就要压下去。
可是好的如果不动,坏的就稳赢。
而坏的如果不动,好的也无从动起。
这其实才是这个世界的一点点本质,上帝说先有鸡,后有蛋,为什么?
因为不但人可以吃蛋,鸡也可以吃。
看上去感觉很怪,但是,可能就是最后的事实。
期待许久的《陀地驱魔人》终于有高清资源了,本打算去电影节大银幕上支持一下张家辉的cult路线的,只可惜这部电影的排片跟我要看的其他电影都有时间冲突,而恰好网上流传出高清资源,可以先一睹为快了。
看完之后,老实说是有点失望的,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精彩,更远远比不上13年大受好评的《僵尸》。
13年的《僵尸》确实可以说是近几年香港传统恐怖片的优秀作品,没看过的影迷可以抓紧看看。
我们这代人基本上都是从香港电影碟片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都知道香港电影有几个在上个世纪影响力非常广的类型片:功夫、警匪、黑帮、鬼怪僵尸片。
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色:警察不一定是好的,黑帮不一定是坏的,僵尸鬼怪是真的可能存在的。
只可惜近几年来,香港电影颇有日薄西山的感觉,在类型片上难有佳作,盛况不在。
至于原因就太多,难以分析。
只是有些期待,然后又有些失望而已。
这是张家辉导演的第二部香港恐怖片,相比于第一部《盂兰神功》薄弱的剧情,这一步可以说进步了不少,至少把一个故事合情合理地讲完了。
至于这个故事如何,精不精彩,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电影中各种香港演员的友情客串,比如张学友、余文乐可能也算是一大看点。
但是,学友只在电影的最后出现了一个镜头,还是一身黑西装拿着黑雨伞的盲眼鬼,带着他标志性的似笑非笑的面容。
张家辉在电影里扮演一个一头白发满身文身的驱魔人,叫做发仔。
从造型上说,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一个典型的驱魔人,不像以往我们所熟知的道士、和尚或者神婆一般,用法器法术或者祭坛之类的东西驱魔,往往还伴随着一大段绕口的口诀。
电影中发仔的驱魔方式只是心平气和地跟鬼怪谈判,帮他解决问题,化解生前的怨气。
这也正是电影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主题:鬼和人一样,都需要被尊重。
所以,那些期待猛鬼恐怖电影的观众可能会有些失望。
这部电影不会像猛鬼电影一样,有大段凶狠恐怖的人鬼大战情节;或者许多恶鬼杀人的场面。
这是一部兼备侦探、爱情、古惑仔的温情鬼怪恐怖片。
可以说,电影中几乎包含了香港经典电影的所有元素。
电影中把所有鬼怪形象与他死去的原因相关联,溺死的便永远一身水气,被火烧死的便满身火焰,被烟熏死的便是一股浓烟。
这个设定虽然有落俗套,但是跟电影主题中的鬼怪游荡在世间是因为前世的怨气未散相关,还算是比较合理的设定。
但是不理解的是变成鬼之后身高会长高吗?
为什么感觉“伏地魔”比家辉高这么多?
电影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鬼怪角色,一个是本片的大反派“伏地魔”,另一个就是发仔的鬼怪女友“雪”。
“伏地魔”前世是一个贩毒的黑社会大哥,每个月都得向警察交保护费。
因为忍受不了警察的恶意刁难,叫小弟去砍死警察。
然而其中一个警察(余文乐)侥幸逃生,来到他的家中报复。
最后“伏地魔”一家三口被困在房间中活活烧死。
死之后的“伏地魔,怨气不散,一定要找到这个警察报仇。
“雪”的前世本是一个小三,身份被发现之后,不忍羞辱在浴缸中割腕自杀,死后变成孤魂野鬼住在发仔的房子里。
发仔的母亲跳楼自杀之后,“雪”把发仔抚养长大,并且教他如何用谈判的方法驱魔。
所以“雪”跟发仔之间有一种畸形的恋情关系,既有母子之间的温情也有恋人之间的爱情。
当然,最畸形的是人鬼之间的未了情。
但并不算太在意这个,毕竟聂小倩和宁采臣搞了这么多年,还一直喜欢着他们。
电影的主线剧情并没有什么新意,一番折腾之后,“伏地魔”的家人,变成野鬼的妻子和女儿找到了他,试图感化他让他放下前世的怨念不成,为了早日投胎的妻子一口把“伏地魔”吃了,简单粗暴地给故事画上句号。
然后接下来便是长达十几分钟的烂俗爱情桥段,即将去投胎的“雪”在离开之前附身在女记者身上,跟发仔有了一次浪漫的约会。
这也正是本片另一个漂亮女记者的唯一作用了,大概在“雪”去投胎之后就会成为接盘侠了。
在“雪”去投胎之后,发仔拉着女记者一路狂奔,我甚至以为他们要回家造个孩子出来,让“雪”成为他们的女儿。
不是老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嘛。
整部电影在叙事结构上比较混乱,没有连接性,也没有张力。
主线故事安排不合理,简单粗暴;而配角小故事又穿插地很尴尬,让整部电影的节奏变得很奇怪。
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的影迷注意到,电影快结束前有小段完全没有交代上下文便跳到下一个剧情中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清资源不完整,还是本来剪辑的时候就删除了这一段。
不过,本片还有另一个亮点,台词都非常有趣,有好几处都不禁笑出声来,尤其是那个“在西环奸淫掳掠”的白面坤大哥以及那个满嘴跑火车的跟班小弟。
所以,其实也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毕竟一点也不吓人而且还能让你发笑。
所以,在类型上,你以为它是一部恐怖片,但它还是一部侦探片;你要以为它只是一部侦探片,它还是一部爱情片;你要以为它是一部爱情片,它还是一部喜剧片。
所以,其实片名可以改为“驱魔神探之人鬼情未了”,大概会更贴切。
再加上最后出现的歌神学友,颇有一种要拍续集的感觉,续集名字我都帮你想好了,就叫“驱魔神探之大战盲眼吻别鬼”。
讲真,我是2016年。
在那个电子网咖听到旁边的一对不良少年讲说,陀地驱魔人。
后来,一直到2017年才有幸能看到。
我记得当时两部电影把我睇哭咗,一部呢,系忠犬八公,美版的。
另一部呢,就系呢部喇。
那个时候是2017年嘅四月份,现在呢,是2022年的四月份,我想,整整五年是应该有了。
我现在不再是小资产阶级的情绪,或者说已经从哪里渐渐地走出来了。
但是,不完全。
仍然有很多时候会折回到那个让人撕心裂肺,欲哭无泪,愤懑无奈,阴霾沉郁的世界中。
但是我在努力避免,为止,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代价的原因就是自作聪明和畏葸不前。
当然,我也不能完全这样说,都说人活一口气,我这口气💨在肝脏里出不来了,可能要长东西了。
我不想死。
我没想到一切会变成今天的地步,我也没想到,我会如此地脆弱,如此地颟顸,但我也同样不认为是外因起到主要作用,当然对于很少一部分人来讲,是内因起到主要作用,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外因起到主要作用。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很残酷。
这个世界上,国家有国家的气场,鬼神有鬼神的气场,人民有人民的气场。
这个世界上,国家有国家的运势,鬼神有鬼神的运势,人民有人民的运势。
我们对于博大精深的东西往往嗤之以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肯定不能算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定要否认鬼神的存在吗?
我看不一定。
要是按照自然规律和宇宙轨迹去走,那就无所谓什么形而上学。
但是,如果产生了很自私的念头,行为,并且形成气候,后面的事情就会精彩万分。
事到如今,我没想到。
他们也没想到。
所有人都没想到。
你问我孤独不孤独?
我怎么会不孤独?
你问我寂寞不寂寞?
我怎么会不寂寞。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挨过去,能不能彻底走出来,能不能活下去。
我其实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就想当今的世界一样。
其实我算什么呢?
我并不是一个自大狂,我只是一个受害者。
为什么失去了还要被惩罚呢的那种失败者,受害者,以及肇事者。
换句话说,2018---2021。
是在翻滚的泥潭里又浇上了热水。
爱和感情化解了仇恨和恶毒。
但事实上,这太扎心。
所以我最后的问题是,真的不骗人,我最后的问题是,我还能再活五年吗?
豆瓣上的评分不高,才6.4,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起码值9分。
看了下评论,大家不满的地方主要集中在,1,作为一部鬼片不够恐怖,(这样的恐怖程度刚刚好,能接受的观众范围更大,而且整体画风特效也很好,我觉得伴随鬼魂的黑烟很有感觉,还有大多恐怖片鬼的移动都是滑板车,而这部电影用的是飘飘的,并一直在浮动的感觉,制作用心。
大家喜欢看只有恐怖剧情苍白的电影还是剧情更丰富的恐怖片?
)2,爱情线有些生硬,(爱情线是为了更好更细致的刻画男主角,下文会细说本电影细腻到如何惊世骇俗的地步)3,有较多悬疑处(如纹身、母亲)没有交代清楚,(电影篇幅有限,故事比较完整,加之大量细节,已经是业界良心了,而未交代清楚的部分如果有第二部能做伏笔,即使没有第二部也能算开放式的感觉,给大家想象的空间)下面就让细节控的我来给大家扣一扣本电影的细节。
(以下内容不仅剧透,而且透的很烂。。。
)张家辉饰演的发仔是个善良单纯又“凶狠”(少年发仔为了比鬼凶而练出来的)人,他为了救陌生人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危险,甚至自己每次驱鬼后留下的黑印用纹身遮盖,已经多到身体都纹不下了的程度还是没有退缩,多年来一如既往的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后有提到这是因为童年看到童年母亲跳楼而无力拯救,但其实他本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而如此善良的人在面对关心自己,喜欢自己的女鬼雪时,却一再的冷言冷语,在日常温暖的聊天中,每到了雪问他喜不喜欢自己,自己走了他会不会哭时,他总是摇头后就结束了对话。
我也一度以为他们只是友情,或者发仔对雪的感情是亲情(代替了死去的妈妈),又发仔对雪是有些感觉,可是他比较理智,认为人鬼殊途,所以划清界限,不给对方一点机会。
(而最后发仔表白的时候提到这样的问题雪平时问了无数次,细节啊细节,雪失望的表情,原来不是电影表现中的三次,还是无数次!
)而到了最后,发仔和上了女二身的雪出去约会了一天,当时我还有怀疑,是不是发仔作为多年的老友,陪终于能走到阳光底下的雪度过她的最后一天的“友情约会”,可当我看到他笑的那样的开心,不符合年龄的,犹如孩子般单纯而灿烂的大笑时,我才知道,他爱雪。
这便是这部电影刻画人物的细腻之处,从剧中发仔的年龄是40几岁,但他仍然像孩子般单纯纯粹,你能感受到他的赤子之心,从剧中雪问他为什么不多交些朋友,他回答“你不觉得人比鬼复杂多了”的时候就可以看出。
这么多年他对雪的感情一直隐瞒着也呼应着这点,因为他的心还是当年那个受伤的小男孩,所以没有那么容易去表达爱,因为害怕受伤。
回忆日常生活中,很多情节都是发仔主动,比如扮成驼背吓唬雪,比如带着男鬼的面具逗雪笑,比如空手打乒乓球的游戏是由他先开始,对比了他前段电影中对雪的种种冷漠回应,这样对比的表现更打动人心。
最后的最后,发仔追到鬼蜮对雪表白的时候,他说话前先是整了整衣领(这个细节又让我沉迷):你整天问我,你在我生命中重不重要,我说不重要,是因为你比我的命更重要,你又问我,你走的时候我会不会哭,我摇头说不会,因为我现在已经想死去,你最蠢的问题就是问我,我喜不喜欢你,我还会喜欢你吗?
因为我爱你。
整部电影中,你有感受到发仔已经40几岁了吗?
如果没有,这便是电影成功之处,导演加主演张家辉的成功之处。
请不要站在恐怖片的角度看待这段爱情,而是站在人物刻画的角度来看,那么这段爱情不但不生硬突兀,而是对表现人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这段爱情,正是这些发仔成长过程中两人肉麻的画面,让我们感觉到发仔不仅是一个高冷的驱魔人,也是一个赤子之心的大男孩。
发仔的妈妈经常打骂发仔,可是在吃饭时,两人沉默着,妈妈把最后的一块菜夹给了发仔,而又因为孩子没好好拿筷子狠狠的打他手,然后自己默默的把剩下的汤汁到进饭里伴着白饭吃,就这么短短简单的镜头,把妈妈复杂的感情表现的很淋漓精致,完全感受到了导演的细腻和用心。
也许是因为张家辉自导自演的关系,使他更深入更细致的刻画了发仔这个角色,真的是非常成功,我真的非常非常希望大家能看到他的用心和成果。
早年对张家辉的印象停留在喜剧,好像他都是演一些搞笑小人物,也不算是很出名。
一直到前几年他主演的《激战》,感觉他开始转往肌肉硬汉方面发展了,之后也确实演了很多香港警匪电影,而肌肉角色的缺点就是除了打的部分很难展现别的演技,而这部陀地驱魔人让我看到了他细腻的演技,让我看到了他并不算出众的外表下非凡的魅力,我真的是没想到他的演技原来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再加上这是他导演的作品,就更了不起了,我平时看到了好电影也会去特地搜一下导演的资料,关注一下他其他的作品,因为我觉得导出一部好作品真的是非常难得,比如现在有些大牌的导演,名气是大,作品呢?
在不知道谁是导演的情况下看完电影根本就不会想去关注导演是谁,看完电影也不会有些回味或者写些什么,最多是短评吐槽几句。
如此佳片,不看则已,看了就静下心来细心看,即使有哪里不足,也是瑕不掩瑜,莫辜负了。
(整整写了三个多小时的诚意,不喜勿喷。
)
张家辉以前是靠喜剧打响名头的,还一度被誉为星爷接班人,但是没想到他对鬼片却是情有独钟。
之前看过第一部导演的《盂兰神功》,实在大失所望,所以要不要看这部,确实纠结了一下。
不过看下来不得不说比起上部,是有了飞跃性地提高。
首先说清楚,这其实并不是恐怖片,至少不是纯恐怖片,而是一部包着灵异外衣的偶像爱情片。
从灵异结局的草率无力和爱情结局的拖沓突兀就可以明显看出孰轻孰重。
那么问题就来了,看见郭采洁被一个满脸坑、皮松肉垮的黑脸大叔kiss,我特么都像替杨佑宁抽人好嘛!
我知道现在纯港片不容易,张影帝肯定也有戏瘾,但是爱情片真的不能没有颜值!
要么你就好好拍恐怖片,要么我觉得可以尝试碰碰香港有颜值有演技的新人。
有郭采洁在,还有那么多前辈客串,如果张影帝再压场演个不需要看脸的反派之类的,票房、噱头绝对还是有保障的!
单说本片的灵异情节,我不由自主地就联想到美帝的《招魂》,简直可以说就是同一套路的东西方版。
要不是特效太渣,我甚至觉得此片更胜一筹。
总结,国产鬼片不容易,本片是值得支持的!
(欢迎关注本熊的微信订阅号banxingxiongmao,第一时间接收图文并茂的电影、时事评论和心情故事!
还可以和本熊一起玩耍!
郑重承诺,本号纯绿色无广告!
)
跟豆瓣大神比起来,我的影评属实没什么优点,就说说让自己惊悚的地方。
香港鬼片,讲了亲情,友情,爱情。
各种鬼,小巷子里的小孩鬼拿糖那里,咦恐怖d(ŐдŐ๑)。
塑料的那里不知道怎么演的,让人毛骨悚然,至于那个黑黑的火鬼,也是重头戏,我倒是没什么兴趣。
他老婆后面吃他有点吓人,那么厉害手撕n个鬼的大佬,就直接被他老婆咬死了。
最后总结就是这部香港鬼片值得一看。
内地的鬼片限制太多了,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好的题材,在农村生活的小伙伴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听过鬼故事。
那时候夜晚降临,没有路灯,外面一片黑暗,我晚上是害怕出去的。
如果内地拍一部这种类型的鬼片,应该不错。
先说几个我小时候听过的鬼故事,或者电影里看的,我已经记不清了。
只记得大致内容。
第一个故事是 坟墓里的小孩,以前有个卖饼的摊,这天来了一个妇人,买饼,可是晚上算账的时候发现有一张纸钱,老板没当回事,想是谁恶作剧。
第二天妇人又来买饼,晚上算账又发现纸钱,老板觉得不对劲,便想了个法子,女人再来买饼的时候,就偷偷在她身上栓了红线。
等女人买了饼回去,就偷偷跟着,果真到了一片墓地人就不见了。
(以前农村死了人都葬在自己家地里,有的地会有好多坟头,小时候经过这种地方真吓的要死)然后老板就打听这墓里的人是谁,原来是某某村的媳妇,死了。
肚子里还怀着孩子。
找人挖开一看,坟墓里有个胖娃娃,手里拿着饼吃。
众人惊奇,妇人的婆婆把孩子抱回家了。
这以后就没发生纸钱的事了。
哎,就是某某村的那谁,长大了都。
每次八卦的妇人都会以这句话结尾。
今天发现我居然以前看过的烂片
比想象的中的好,张家辉还真喜欢鬼片题材。客串阵容挺不错的。
后半部致敬了1987年的《鬼新娘》,还请孪生兄弟张学友来听自己唱歌,张家辉还阔以的。原来开店时,每天过早吃牛肉粉都看老板放这个片子,突然发现牛肉粉的老板还蛮有品味的。
港版康斯坦丁,一部超级温情的恐怖片。
-题材蛮不错的啊,剧情设计也不错,张家辉还是有潜质的不知道三年之后是怎么拍出低压槽的(汗)💻
比起上一部自导的盂蘭神功好得多。故事能完整的叙述出来了,CG特效还不错,诚意满满,这个真可以有!但是剧本线太杂太乱,主线惊悚,然后是和郭采洁的人鬼恋,再来母子戏,又是大战大鬼,最后是文艺路线,结尾又加彩蛋,太多太乱。6.7
真是一坨屎……
勉强及格。鬼恋和驱鬼双线并行,但是两条线的处理不太利落,中间部分开始严重岔道,好在郭采洁的脸拉了些分数,最后的抒情部分算是圆上了。其实整体颜值都不错了,还有蔡思贝林嘉欣什么的。特效部分实在是太差了,几乎没法忍受。整体做的还可以,有难熬的地方,也能被张家辉的纯洁打动
结尾的感情戏煽情过于直白,就是硬生生告诉对方,你对我其实很重要,我不只喜欢你我是爱你,你死我不会哭但我想死,没有任何技巧和出人意外的效果,只是一味煽情,还拖了那么久,好像就是为了唱完那首歌。
特效好烂
爱是陪伴的一种理解?
張家輝還真是喜歡拍鬼片,這次的《坨地驅魔人》比前作《盂蘭神功》進步了蠻多,情節更多變,只是龐雜的人物線索處理不妥,另外以愛情戲收尾的設置拍得還是有些別扭。鬼怪從生的世界不禁聯想到《僵尸》,但後者的氛圍營造要比本片出色好多。……像我這麼瘋狂的人即使曾冒出想死的念頭也沒有自殺的勇氣!
很有想法!
很久没看到传统的人鬼恋故事,兼鬼的科普,总体好过前作。期待续集
至少把故事讲明白了,还挺有自己的风格。家辉不错,有想法。
其实三观挺炸裂的一个片子...最后的张学友真得没认出来
恐怖片就安心当个恐怖片,这一半都是爱情片啊
不恐怖,故事意外地还可以呢~郭采洁美
驱魔拍得好一定会是个好题材,可惜这部还不算好。爱情的元素多了那么一点。哈哈,但卡士阵容比较强大,证明张家辉人缘真的不错!
7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