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们,在一起,并不是只有争风吃醋和雌竞。
虽然看得出导演很不想在女孩子的群戏里加感情戏,他真的有在努力地在剧中减少恋爱的戏份,但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子,总得妥协点什么才可以。
这让我想起隔壁的《重启人生》这剧,在她们的世界里,恋爱这回事,还真不是一回事。
不过,我还是想往鸡蛋里挑骨头。
剧中向东流在厨房对刘静的那段话,我不是很喜欢。
他认为在厨房里当厨师,是体力活,尤其是对女生来说。
真的,我当初听到这话的时候,完全没觉得他表达的内容有什么问题。
男女本身体力差肯定是存在的,而且也不是上再多器械就能对抗得了的,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张伟丽。
可,我在某位博主(具体是谁,我给忘记了,我的错)的观点里看到,其实这也是某种社会规训,它在大众的潜意识认知里去加深男女体力悬殊的刻板印象。
醍醐灌顶!!!
我一直所认为的,就真的是事实存在的吗?
我不禁质疑自己以往的认知。
男女的体力差是有的,但它真的是影响女性从事某项工作,或者说事业的阻力吗?
至少,它不应该成为女性被拒绝的理由。
男性,也有力气小的,食量少的,喜欢化妆的自己。
女性,也有力气大的,食量大的,喜欢素颜的自己。
对女性的束缚,反过来也会作用到一部分男性的身上。
慕强是人的本性,但不该成为霸凌弱者的理由。
千鹤子老师说过的,无论男女,我们都会有老去的一天,都会有成为弱者的一天。
女孩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少点反省与自责,多些肯定和赞美。
自我批评,给我滚出地球吧
剧情大差不差,就演技来说,王菊真的让人很惊喜。
电影中夏梦这对情侣我看着比较舒服。
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彼此身上的缺点,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在沟通中心平气和的表达出来,就这一点,现实中大多数情侣做不到,很多都是刚开始沟通就吵起来了,然后不了了之。
现实中的情侣爱人相处起来可能会比电影中三对儿还抓马,还鸡飞狗跳,但人们还是在寻寻觅觅,不爱不罢休。
还是爱吧,即使会出现很多头痛的破事儿,但爱与被爱还是很美好的,不能放弃。
爱情像美食一样需要自己亲自去“品尝”,才能得到正确答案,无论何时,敢于做真实的自己,爱也会很美味。
《爱很美味》影版是剧版原班人马出演的,剧情算是延续剧版结局的展开,但电影情节设计的很巧妙,无论是否看过电视剧都不会看不懂或是有割裂感。
这是我看过比较好看的表达女性题材展现girls help girls的片子,整体结构和节奏很棒,导演很巧妙的紧抓女性职场、婚姻等等社会热点和痛点,主角的台词特别棒,简直就是我的嘴替,幽默而有趣,也没有太多的狗血和苦情,所以带入感很强。
漂亮女孩方欣,温柔却内心强大,始终有自己的坚持。
事业女孩夏梦风风火火敢想敢拼,始终独立清醒。
创业女孩刘净乐观积极,面对挫折困难,敢于直接面对,不轻易放弃。
应该说,三人之所以能成为好朋友好姐妹,是因为都有着相似的灵魂,那就是做真实的自己,不怕失败,不会逃避,永远积极主动,三个人在各自的支线上都努力活出最美好的自己,又彼此相交,互相斗嘴也互相帮助,包容彼此的缺点。
当然,比较可惜的是美食和情爱元素在后半段有些淡化,所以与“爱很美味”的呼应稍显不足,而且片子细节上还是可以处理的更有张力一些,让人物更加立得住、接地气一些 ,可能会让观众的代入感更强。
总得来说,电影很值得看,尤其是女生会很喜欢,很有共鸣,有不少经典台词,整个剧情有趣不狗血,观影体验舒适放松,比想象中好,值得一看。
真的很想对陈导的新片产生好感,尤其是在听了和深焦做的那期播客后,对陈导的创作路径和他对自我的剖析都觉得他是一个清醒自律知进退的人,他其实已经认清自己的实力懂得换个赛道去追求商业上的成就了,因此从《盛夏未来》到这一部,《秘密访客》的失利他也早在片中自嘲过了,陈导确实捕捉到了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大大小小的情绪波动和生存处境了,正如他也在播客中大量提到他所认为的宜居城市所带给他是生活节奏,成都的乐活松弛,他讲得都还蛮生动的,或许陈导以后可以走伍迪艾伦式的城市观光路子?
2021年看剧版的《爱很美味》时还是挺惊艳的,惊讶一个国产剧没有俗套地讲情情爱爱,而是大胆地表达性,还有剧中从事影视行业的夏梦打破第四面墙,吐槽现在的影视剧创作,这是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看得很乐呵。
电影版的《爱很美味》延续了电视剧的风格,一言不合就开车,有让人忍俊不禁的笑料,吐槽现在的影视行业。
剧中夏梦吐槽咕噜咕噜的影视都是给小孩看的,应该就是指B站。
如果这两个小时的内容是第二季的前四集,那我也就不吐槽什么了,可他们偏要拍成电影,那我可就得提高要求了。
先说结论:作为电视剧还可以的,但要说是电影还显得诚意不够。
最近也重看了柯南的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这才符合我对于一个剧场版的预期,你得先写一个比电视剧高一个档次的剧本,然后才能拍电影版,而不是从一部剧里截两个小时剧情出来就跟我说这是电影。
《爱很美味》给我的感觉就很平淡,没有大活,就像是剧里罗KK的朋友对他的吐槽:你快开个大啊!
三个女主的故事线,刘净的那条最拉胯。
作为电视剧里的主要演员姜山木在电影里出场的时间非常短,刘静的富二代朋友宋超更是一个镜头都没有,给人的感觉就是演员没档期来不了,然后就加了主厨这个人物来丰富刘净的故事线。
还有刘净的姥姥和姥爷,我记得电视剧没有,应该也是新加入的角色。
看到刘净没有给姥爷做红烧肉时姥爷失落的表情,我就在想不出意外要出意外了吧,果然,电影还是落入了俗套,姥爷匆匆入组,匆匆离开,这段剧情想表达的东西在其他影视剧里已经表达了很多了,没必要重复,对电影主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说到电影主题,还真很难总结电影的主题,编剧还是没摆脱电视剧剧本的思维,把剧情写得太松散,主题不够凝聚。
我只能通过电影的海报去推测电影的剧情,海报倒是做得主题明确,在一个影厅里,后面的观众都是成双成对,只有这三人是独自美丽,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应该是刘净说的台词:女人就不能没有爱情吗?
看得出主创是受够了现在影视剧里这些情情爱爱了。
女人的最终归属就必须是男人吗?
主创对这个影视剧里向我们输出的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以往的电视剧里,女人都想有个家,男人都是比较想逃离婚姻的那一方,而在《爱很美味》里却反过来,男人(张挺)变成想结婚的一方,而女人(方欣)即便是已经怀孕了,还是不太想走进婚姻。
在另一部电影《爱情神话》里,也有这种性别倒置,老白跟李小姐发生了一夜情,按惯例来说应该是女方要求男方负责,《爱情神话》里却变成老白才是那个更想结婚的人,这是这部电影的先进之处,新时代的女性已经可以不依附于男性,依附于婚姻了。
《爱很美味》好像抓住了女性逃避婚姻的趋势,但也仅仅只是抓住了这个趋势,流于表面的抓住观众喜好,并没有提供更深入的见解。
立意是好的,奈何剧本跟不上这么好的立意,剧情有很多弊病,比如张挺买珠宝这里,我以为店员要误会张挺拿着戒指要跑,编剧直接就把张挺写阳了,还给关起来,前面铺垫了张挺的各种焦虑行为,我以为怎么也得出点大事,到了结局他却突然懂事不作妖了。
三姐妹在年会跳舞时吵起来我也很困惑,发生了什么?
我也没上厕所没错过什么剧情啊,矛盾还没激化,情绪都还到位怎么就会吵起来了?
莫名其妙的。
最后三姐妹的和好也很突然,编剧可能是想表达“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意思,但表现手法过于粗糙。
夏梦只要承认自己会玩游戏是装的,然后罗KK就会变得很乖巧懂事,这鸡汤见效也太快了吧。
没有了一步步的铺垫,就着急地奔向结果,这个故事难以让人信服。
影片为了有一个上扬的结局,结尾匆匆让剧情好转,显得有些刻意。
虽然观众是看爽了,但剧情的逻辑却经不起推敲。
《爱很美味》写得最好的剧情是方欣跟上司谈心那一段,方欣以为上司能跟自己共情,结果却是,一个女人的家庭工作同时顾全是建立在牺牲另一个女人的基础上的。
可惜这里没有再给这个冲突煽风点火,只是轻微就带过了。
电影可以深入的切入点很多,比如罗KK为什么跟夏梦前男友玩得好,就是不待见夏梦呢?
是不是厌女呢?
明明可以触及到更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电影偏偏要解释说是因为不信任。
立意上野心勃勃,剧本又写得小心翼翼。
我还是觉得创作者在思维上要高于观众,是要能启发观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地生产符合观众口味的作品去迎合观众。
什么都想讲,最后就会像什么都没讲。
坦白说,有遗憾,电视剧里那些小机锋小味道还在,可是把姐妹八卦从小屏幕原样搬到大荧幕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开头致敬《小时代》让人眼前一亮,说明导演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一部什么片子,也清楚自己的受众是谁,当初《小时代》四部曲被万人骂,可是也造就了小妞电影的盛世,不由得让人想到《欲望都市》拍了六季才出电影,四个女主角的服装仿佛不要钱似的可劲儿造,婚礼、大秀、夜店、爬梯以及世界各地的盛景,从纽约到墨西哥到迪拜——“小妞”上了大荧幕就必须靠一场场的服化道时尚盛宴撑起来才行,否则台词再精彩,八卦再抓马也都容易流于单薄。
这样看来,《小时代》尽管剧情被狂喷,但是郭敬明舍得砸钱的策略是对的。
当然,今时不同往昔,《爱很美味》只是一场小妞文艺复兴的萌芽,出现在观众对于霸屏的阳刚老男人审美疲劳的后疫情时代,制作规模和成本都远不能和《小时代》比,受众更是有限、垂直、精品又珍贵,出于这种大局观的考量我要给它打五星(实际四星),但我不明白的是,在电视剧里尚且有夜店大戏、时尚活动、戏中戏这种“大场面”,怎么到了电影里反而不如了?
居然可怜到只能拿个公司年会做文章?
还有我不想看什么争版权玩游戏的桥段啊!
就连刘净餐厅都不露真容,爱很美味的美味只剩个荷叶红烧肉?
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失望,失望到导演再拍六季外加两部时尚大电影才能原谅的程度——这样我才能接受现在这部《爱很美味》是个粉丝向电影,光听李纯张含韵王菊聊两小时八卦也乐意。
陈正道导演团队熟悉的,面对每个人生活中真实的【困境】,与我们需要像少年一样相信的【勇敢】。
爱很美味,本就是一个真实得像是发生在我们身上一样的故事。
在我看来,每个人只有“性格”,没有“人设”,看了一些对电影版人设失望的人的评论,莫不是对女性的要求太尽善尽美?
爱很美味是成长故事不是完美女性启示录。
放过她们也放过自己会更好一些。
电影的slogan,已经说明了一切“不完美的我们,最完美的姐妹”。
这部电影相比剧版,是输出了在面对自己不完美的勇气的。
2023看到的最有力量的院线电影。
祝IP越来越好!
4月15日,根据电视剧《爱很美味》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携手原版创作团队集体回归,并续写他们的故事。
看过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该剧主打的就是“女性友好”而今搬上大银幕之后更是延续了之前的角色及其情感路线。
刘净的梦想餐厅经营并不理想,这沉重的打击迫使她思考理想和现实该如何平衡。
她到底是该继续坚持热爱还是该另谋生路?
还有男友的“开小差”又该如何处理?
想必答案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方欣升级为“职场妈妈”,而“新手爸爸”张挺则表现的过于紧张。
孕期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着巨大的艰辛和无处不在的挑战,而“后院失火”又是未曾预料的。
对方欣来说,她就像哈姆雷特需要在生存和灭亡中做艰难抉择一样,考虑“家庭or事业”。
自带霸总人设的夏梦则是要学会平和自我价值和外界平衡。
这些问题是电影主人公的,也是当代女性生存过程中大概率会经历的。
所以对这部电影有着无比的期待,希望从电影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希望从故事中得到肯定或否定。
期待电影的上映,想站在旁观者角度去评判这“一地鸡毛”
女性视角下的社会摸爬滚打历程,经历事业、爱情与家庭实现自我成长,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更注重刻画三位女性的内心与情感,以细腻的笔触写下温柔而浪漫的生活散文。
电影拍得很真诚,少有的不扣主旋律而展现疫情对普罗大众的影响,罕见的不矫揉造作的爱情电影,稀缺的讲出现代节奏下女性的工作攀岩冲浪。
刘净傲娇冷艳,方欣可爱活泼,夏梦强势大方。
从青春到入世,这三位的性格类型涵盖了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日常中熟悉的三类人设,各有优缺,但都闪闪发光。
讲她们的故事,其实也是在讲我们自己,所以电影很能与观众共情。
有时间去看看剧版,也许能收获更多的美好。
爱很美味 (2023)7.2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陈正道 许肇任 / 李纯 张含韵
我很喜欢剧版《爱很美味》,今天电影版上映了,我带着很高的期待去看,看完却觉得五味杂陈:好好一个IP,怎么拍成电影,就糟糕成这样了。
在原来的剧中,三个女主,都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就像我们身边会有的那种女生,你很想关心她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进展。
张含韵饰演的方欣,是那种从小会被人说是「花瓶」的乖乖女。
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都顺风顺水,拥有一个外人看来完美的婚姻。
但没想到,疫情期间,因为大白的「流调」,她意外发现了丈夫出轨同小区的一个女业主,完美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后,方欣重回工作岗位,认识了一个情投意合的面包师。
正当他们的爱情有了进展之后,她却又被新公司调动,要去上海常驻。
他们刚刚开始的爱情,即将面临异地恋的考验。
此时,她又得知,自己意外怀孕了。
她要如何面对爱情和事业的抉择。
又是否有勇气,再次开始一段新的婚姻,进入母亲的角色?
王菊饰演的夏梦,和方欣完全相反。
因为长相不出众,她从小就知道,想要获得什么,只能靠自己努力争取。
活成了女强人的她,在工作中,也成了同公司的男友的上司。
但因为过于强势,让收入不如她,能力也不如她的男友自卑心作祟。
两人最终无法逾越男女地位「倒错」带来的别扭,不愉快地分手。
分手之后,夏梦很快喜欢上了一个欣赏她的健身教练。
但再次「向下兼容」的爱情,能否走出不一样的结局?
李纯饰演的刘净,是个美食达人。
但为了满足父母期待,她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了不喜欢的工作。
没想到,在疫情中,她被公司裁员。
不想让父母担心的她,天天假装出门上班。
在剧的结尾,她好不容易,终于告诉了父母真相,说服父母支持她,追求自己的梦想——开一家餐厅。
爱情方面,她也没能如父母的意,喜欢上了一个带着10岁女儿的单亲爸爸。
面对爱情和事业上的双重挑战,她能否能在男友、父母、继女之间,游刃有余?
这三位女生,会如何应对各自生活中的挑战,她们的友情,又将有什么样的发展,是观众对电影最大的期待。
但导演和编剧很「绝」的地方是,竟然能完全避开观众们的所有期待。
正常人都会关心的剧情发展,在电影中通通没有出现。
相反,他们把重点放在,制造一些很无厘头的「冲突点」上。
为了制造戏剧性,没有困难,刻意制造出一些困难,让这三位女生去经历。
比如说,刘净和单亲爸爸的爱情,本来有很多看点。
但电影偏偏选了一个最烂俗的情侣矛盾:刘净发现,男友在用「约会」软件,于是产生了误会。
但她没有找男友说清楚,也懒得去吵架,而是自己也在「约会」软件上,约了一个陌生男人,来报复男友。
Excuse me?
这是一个智商正常的女人可以想得出来的操作吗?
这么「抓马」的情节,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这就算了,剧中爱她爱得无法自拔的男友,到了电影里,发现女友生气后,竟然完全不来哄女友,整个人间蒸发。
最后,两个人吵了一架,就草草分手了。
刘净也迅速走出情伤,和「约会」软件上认识的男人,发展出了新的暧昧。
看完电影,你会感觉自己「被耍了」:如果这份爱情这么廉价,可以说丢就丢,那我们磕了一季是为了什么呢?
你只好怀疑,这么潦草的处理,是不是因为约不到演刘净男友的男演员档期,所以随便编了一个故事,让他早早领盒饭?
还是资方强行要塞进一个新男演员,所以只能让原男友「be」?
总之,从正常逻辑来考虑,你怎么也想不通,这对情侣的感情,怎么会这么「塑料」。
即使是为了照顾没看过剧的观众,要加入新的故事线,刘净的这几个操作,也让人费解。
还有夏梦,原来在剧里,是一家影视公司的副总,能力出众,事事要强,气场强大。
但到了电影里,她却成了一个对工作敷衍了事,啥也不会,只会让男友帮忙用自己账号打游戏,来讨好客户的职场小白。
排练年会节目,倒是比谁都上心。
要去和客户谈IP,她连作品都不看,就跑去一通输出,然后在一番非常不专业的操作之后,还要质问客户:你不就是因为我是女的,所以不给我版权吗?
看到这里,我真是尴尬症都要犯了,明明自己对作品毫无了解,却要拿性别说事。
这真的是一个职场女强人会干的事吗?
还是编剧为了挑动观众的情绪,随便找了一个「性别歧视」的标签,来给电影制造话题呢?
看剧时,你会觉得创作团队很用心,没有随便用那些争议性的话题,而是贴近生活地去创造具体的角色和故事。
但到了电影里,你会觉得导演和编剧,是先设定好了标签和主题——我们要讨论「性别歧视」,因为「性别歧视」有话题量;然后再去编造冲突点——你不给夏梦版权,就是歧视女性。
这种先有论点,再去编造论据来自我证明的创作方式,只会让人觉得牵强。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人物,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像是集体降智了。
比如说,方欣的面包师男友。
在剧中,她是一个体贴入微的暖男,知道方欣对很多食物过敏,就经常亲自下厨,给她做饭。
但到了电影里,他的智商和情商,却下降到了二百五的程度。
得知女友怀孕后,他「产前焦虑症」发作。
每天晚上不让女友好好睡觉,叮叮当当地用锤子修屋顶。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两个工作了近十年的都市白领,竟然租不起一间不漏水的房子。
这就算了,发现屋顶漏水,他也不去找楼上的住户解决,而是每天自己用锤子修。
把女友吵醒了,他还不觉得自己做错,一本正经地说:房子太潮湿了,对孕妇不好。
难道不让孕妇睡觉,不是更不好吗?
这是一个智商正常的男人能干出的事吗?
看这种弱智的情节设计,你会觉得自己的智商也受到了侮辱。
在剧的结尾,方欣因为要去上海常驻了,本来面临着爱情和工作的两难选择。
但到了电影里,这个挑战也被轻描淡写地略过,说是公司把她派到当地谈项目,所以不用和男友分居了。
在可能产生冲突和戏剧点的地方,不去认真打磨,一笔略过。
在一些毫无必要的地方,却又刻意制造冲突,增加戏剧性。
用这种偷懒的方式解决问题,只会让人觉得没诚意。
当然,也不能说这电影毫无优点。
如果作为消遣,它可以让你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
电影中对女性议题的讨论,也延续了剧中那种举重若轻的风格。
比如说,方欣作为孕妇,在职场上遇到的内卷和排挤,很会让人产生共鸣。
还有一些点缀其中的金句,也让你感觉很对味,比如说方欣对姐妹们说的:「这个时代批评一个人太容易了,我不想听你们在这自我批评。
」电影把女性互相欣赏,互相扶持的那种亲密感,拍得很好。
可以看出,导演是想延续电视剧的风格,用一种很「轻」的方式来讲述女性故事。
但是因为这个故事过于「潦草」,让这种轻显得浮于表面。
让人觉得像在电影院里,看了一出2小时的电视剧一样,还是你不能倍速的那种。
我们之所以喜欢看女性题材的影视剧,是因为这些作品,说出了那些生活中真实存在,却被很多人忽略了的女性困境。
但如果绕过这些真实存在的困境,用一些刻意制造的冲突来堆砌,只会让电影本身显得轻浮。
这样的作品,或许会让剧迷心甘情愿地买单。
但要引起更广泛的共鸣,和对女性议题的深入讨论,还差得很远很远。
有点受不了男导演极力揣测和意淫女性的各种内心情感,排出来的都是不同品种的“小时代”而已。
高配版小时代
剧版还行,电影版完全是抖音拼凑,看完不记得说的是什么。约炮神器?王者荣耀?年会跳舞?什么玩意儿啊!东拼西凑支离破碎没有重点不着边际。
剧拍成电影的所有问题这部里都有 但最大的问题是 居然拍出了《小时代》的感觉
信任是堵塞的马桶,一旦试探就会变得一团狼藉。焦虑是渗水的顶板,一旦撬开墙皮就会滴个没完。谎言是偏差的子弹,一旦开枪就可能会中伤自己。爱情是最难理解的熵增定律,不能像交友软件轻松匹配。生活是充满反转的分子料理,不会像网红探店随意点评。姐妹是就算你嘴上说没事,还知道你不行留下来陪你。
对《爱很美味》剧版的热爱便是它打破了传统都市爱情喜剧的套路,真正脱引而出,展现出三个主角的魅力以及友谊。电影版由于篇幅受限,不免让人怀疑是否能起到相同的效果。结果居然是不亚于,甚至是超过剧版的最终成品。“俗套”有吗?有的。“陈词滥调”有吗?有的。但是好吗?好看吗?对!好看的!这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在诙谐幽默的同时,也不忘点出一些社会中的困境与问题。
【C+】三星半,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小半情节量的剧缩减为两小时,因此虽然风格与思路都沿袭了剧版,但不得不加大了戏剧性桥段减弱日常戏份,使得其大量矛盾冲突都显得生硬和刻意,甚至人物些许ooc,也更无精力再去叙述任何像样的主题,最后的年会戏基本上更是已经跳出故事逻辑,成为了一场“表演秀”。不过陈正道仍然展现了的能力,能将爱情片拍的这样有潮流性,娱乐性,又有生活质感的导演,目前整个市场确实没有别人。整体而言,电影也仍是轻松愉悦热闹诙谐的,对粉丝的给予是足够的,但也仅此而已。
没有剧版好看。有些剧情推进得比较生硬和套路。
市场角度看,这片子走流媒体效果会更好,总比现在炮灰好。
好在影院只有我们两个人,边看边发语音弹幕,无聊时还能看看手机——是我平时最讨厌的影院行为,但这部电影是真的,不好看!
确实是纯粉丝向电影,本粉丝看得非常开心,和后排观众的吐槽结合起来每一个小点都在爆笑。也确实不像个电影,更像电视剧第二季,虽然丝滑流畅有哭有笑,轻松愉快没什么负担,但看完出来也就是7.5左右的分数。最触动我的反而是夏梦和方欣不同的职场困境,一个是兄弟会式的潮人社团(有没有让你想起暴雪的那些指控?),一个是非常girly girl的干练精英群体卷生卷死。他们都没做错什么,就是有意无意地在排斥你,夏梦作为现充/女性的格格不入,方欣因为自己怀孕而“被保护”,那种无所适从感真的很能共情。另外有个bug,在疫情期间应该不能办那么多人的年会吧?前脚密接被拉走,后脚不戴口罩开趴体,真的很割裂啊😂
各个通讯录都有各个通讯录的《小时代》。
很喜欢这部剧,导致我对电影的期待有点高,看完之后多少有点失望,只能说勉强及格吧。原班人马,电影的调性基本和剧版一致,但是故事衔接真的不太行,像是在看一个不断卡顿的PPT似的,像是开不好车的我给不准油门让车跑起来一突一突的往前蹿。不知道是不是剪掉的太多,连贯性真的不太行。有些人物设定的也太单薄了,虽然是女性向的剧,男性角色可以弱化,但是不能让人觉得这男的存在没必要。他们的存在,至少要做到推进剧情,故事转折,或者是表达观点等等吧。比如,王菊那个角色的前男友,为什么出来呢,我不知道。
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王菊真的很出彩,我妈也喜欢她。故事套路中也没有很套路,不过感觉更像网络电影而不是院线电影。另外看到记录了yiqing防控还是觉得挺魔幻,又近又好像很遥远的感觉。
最后跳舞那段有点想哭。虽然有些地方有点理想化,但还是给我带来很多正面的情绪价值。一直拍下去!
其实不错吧,但是SP这种东西在中国果然还是太超前了,本来剧看过的人就有限,电影直接拍后续估计想看的都看不明白人物关系
喜欢电视剧,抱着期待去看的,结果很失望。电影版,不太行。
《爱很美味》的成功,在于它能精准描摹到当今都市青年生活与爱情现状,用轻盈的姿态探讨女性在事业与恋爱中的种种困境。电影版延续了剧版的优点,一切还是熟悉的味道。陈正道对这类Chick flick题材已经信手拈来,而这些接地气又紧跟当下潮流的细节,其实都源于编剧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和团队间一次次的交换秘密与心事的成果。尤其喜欢整个系列几个修罗场的描写,在抓马悬浮与生活的荒谬间达成一种平稳的自洽。比如年会舞蹈那场戏,将三姐妹积累的矛盾在舞台上爆发,看似不合理,但套用在《芝加哥》选段中又异常和谐,这正是创作者的聪明之处。
这是个啥?电影拍出了电视剧质感???这最多上个网大吧?陈导恰饭还是得走点心吧口碑攒起来难垮下去可是很容易的……
我很喜歡劇集,但是不等於我會喜歡在電影院里看劇集,整部電影在電影感上的缺失讓我耿耿於懷,而故事也講得不夠完整,更像是為了鋪墊劇集第二部的插曲而已。無論是“愛”還是“美味”展現得都不夠,對於女性議題的討論也時不時自相矛盾一下,講得都不如劇集自如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