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如果你看到自己,请不要叫醒“他”,就算叫醒"他",叫醒自己的自己会消失,也一定要告诉"他",就算是再深不见底的窝囊废,也要在有限的时空里,张牙舞爪的过无限的生活,因为人生没有结束,故事没有说完。
1974:2004年,喜剧悬疑冒险动画电影《心理游戏 | マインド・ゲーム》一部脑洞大开的动画电影天马行空一般的剪辑还有着我接受不了的画风也许放在当年还会好一些吧现在看起来着实是欣赏不来
剧情其实挺有意思可能是因为另有一条隐藏线的缘故着实可以把所有的人物都串起来不管是好还是坏就像这些人有着缘分一样注定相遇
时不时穿插进来的照片般写实的脸让画风更加猎奇起来加上贯穿始终的色气也让故事变得少儿不宜了
但是如此放荡不羁的画风之下又有着非常非常细腻的心理描写确实不愧于电影的名字心理游戏当然了可能叫做心灵游戏更贴切一些吧
这是一部巨大工作量的电影内容丰富的让人发指如果想细细品味甚至可以每一帧去观看这个作品不光是做了很多工作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人物画风虽然挺浮夸但是不少细节的小东西又画的好精致(捂脸)最后的鲸鱼出逃很是犀利不光是非常的紧张而且是信息量超大
你们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一切的都是菊爆主角时死亡那一瞬间的臆想?
其实根本没有后面的故事呢?
--我是心灵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菊花少年的心灵之旅
这个电影看得我眼花缭乱。
本来动画里人物基本都是看发型和服装认的,这部戏里每个人物的时间跨度都好大,看的我好累啊。
这就是所谓的谜题电影吧。
是我看过的最不想琢磨是咋回事的谜题。
有的时候我感觉在看《匹诺曹》,有的时候是《滑动门》,有的时候是《蝴蝶效应》,还有点《罗拉快跑》的味道。
眼花缭乱啊,累。
日本动漫总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赋予动画片儿各种各样的寓意。
并且这种寓意常常是惊骇人的。
这一点跟欧洲派或者美国独立制作影片有点相同。
它总是以一种摧枯拉朽之势将你原有的平静心态给完全打乱,彻底的怀疑人生,否定自己。
然后在某个临近结尾的节点上猛然的峰回路转,给你一丝儿阳光,于是,咱就又瞬间开朗灿烂了。
这话说得糟践自己一点儿就是他妈贱一个字。
你说没事儿给自己那么当头一棒干啥,难道非要那样彻底的“死过一回”,否则不足以明白生命的美好真谛么,,,仿佛还真就是这样!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阴暗的雨夜,一辆与全片风格极为相似的汽车在雨夜里泊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和车窗划水一来一回的烦闷节奏,一个红衣女子的身影出现了。
她就是女主角。
一个大胸部的妙龄少女。
不过显然车里的人不在意这女子的胸部到底有多大,因为就在这女子一晃而过的时候,车里的人开始行动了。
然后便是追逐,镜头也跟着频繁晃动。
如果看到这儿,您以为这会是个类似警匪片的故事,那么你就错了。
之后的发展会大大出乎你的预料。
首先,在正式故事开始之前,作者先给了您一段仿佛全无关联的片断。
这当中有异国风光、黑帮仇杀、两小无猜、校园纯情、浪漫邂逅、天人两隔,总之看起来啥跟啥也没甚关系,让人一头雾水。
至此,我已经有点儿不耐烦的劲儿了。
我不喜欢被人闹糊涂的感觉。
更何况片中的画风也并不具美感。
就像一开始的那样,阴阴的潮湿的感觉,愁闷的音乐,偶尔回忆的阳光照耀一下,但仍旧冲不淡这股类似发霉的气味。
稀里糊涂一阵音乐录影带似的片断过去之后,故事又闪回到了刚才的段落。
于是乎,一对久违的青梅竹马相遇了。
女主就是一开头飞也般逃跑的女子,另一个就是男主,一个应该面目清秀,却有着衰鬼般气质的男子。
两人的不期而遇让大家都充满了惊喜、怀念和遐想。
不过,因为男主角是衰鬼的缘故,所以一切也就仅止于遐想。
没办法,衰鬼的共同特点就是想得多做得少,这是个行动派的世界,你跟世界的潮流背道而驰,又怎么会不衰呢。。。
两人一路谈笑,回到了女主家经营的小酒店。
这期间,衰鬼得知了另一个对他来说的噩耗,那就是眼前的初恋情人就快结婚了。
结婚的对象也很快出现在他眼前,一个黑黑壮壮,挺有魄性的男子。
明眼人一看就了,这种人不见得是最爱,但绝对是好老公。
女主的选择应该是正确的。
就连衰鬼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好吧,人家既然幸福,自己就闪远点儿吧,作者很形象的把画面一下拉长,将一人和一对儿的距离拉得好远。
可就在这时,《命运之路》的情节开始出现了。
片头车里的那两个阴暗的男人出现了,一瘦一壮,瘦的气质跟衰鬼有一拼,不过好歹多了点戾气,壮的那个照我看就是足球流氓吧,还是偏精神科的那种,一个人在那儿使劲捏一足球,最终捏爆。
直到捏爆了皮球,咱才明白,原来壮归壮,说到底还是个衰鬼。
他的女朋友让一老头给拐跑了,而这老头就是女主她们姐妹俩的爹,当时也在店里,不过这会儿已经躲桌子底下去了(不用说,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窝囊废,你丫有种当老三泡人家的小女朋友,倒没本事出来说话了,还得让自己俩弱不禁风的女儿去面对这一切,强烈鄙视之!
)。
找不着正主儿,精神科足球流氓开始发飙,举着枪耍横,就连跟自己一起来的搭档(如果可以说是搭档的话)也不鸟了,最后他想要强奸仇人的女儿,也就是F cup的女主大人。
我们必须得说,女主大人还是比较牛×的,至少跟身旁这帮衰鬼比起来,勇气可嘉。
在正牌男友已经挂掉一半的情况下,她开始低声哀求曾经的青梅竹马。
而她的青梅竹马如今怎样呢,很不幸的跟女主她爹一个德行,正缩地上扑在那儿抖呢,脸上的表情也毫无创意,一张衰到极点的脸。
好不容易挨到他心理斗争了一万遍,准备难得惩一下英雄的时候,很可惜,这个构想还没开始实施,丫就挂掉了。
是真的挂掉哦~因为他见到上帝了——一个造型百变的小丑似的人物。
我相信西方人在看到这个上帝的造型后一定会吐血至死。
但在我这样一个兼具反宗派反偶像思想的东方泛神论者来看,这个上帝的形象倒是相当完美的。
至少他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你的心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神也就是什么样的。
所谓心乃一切之主。
你怎么就知道神就应该和人一个长相,而且还是完美的人。
这样的话,您把世间的其它万物生灵置于何地?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神他老人家给我们的衰鬼男主指了一条普世之道,那就是“死去吧”。
目标——一个红色儿的类似异次元空间的方位,去那儿意味着消亡。
Disapear!
多么可怕的字眼!
人类宁愿相信有鬼也不愿意相信Disapear。
凭嘛我就要Disapear!
老子我还没活够呢!
就算活够了我也决不接受Disapear!
这是万千老百姓的最原始的心理,也是偶们男主此刻的唯一信念。
跑吧!
反方向就是一个蓝色的异次元空间,没指示牌说明那里是什么地方,总之不用消失就好,而没准还能重新活。
丫猜对了!
第一棒槌至此结束。
短短的三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屏幕前的我和影片里的男主共同经历了一次“生死”,也挨了这片子里的头一棒子。
临到快死才知道想活,才明白生活的美好,才知道该怎么活得有个人样儿。
这样的教训难道不是棒槌么……丫回去了。
还是老地方,旧情人的小酒店。
同样的雨夜,一样的场景。
枪口指着自己的屁眼儿。
身后是青梅竹马的哀告。
经历过生死一线间的人果然就是不一样,丫这回真的雄起了。
仿佛久已疲软的阴茎猛然竖了起来,让周遭人另眼相待,也让自己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不习惯。
不过这种不习惯只是一瞬间的,毕竟活回男人样儿的感觉太过美好,没功夫让自己不习惯太久。
所以,后来的情形可以想见,局势立时逆转,持枪的变成了趴下的。
一起进来的阴沉鬼也只能乖乖在枪口下交出车钥匙。
于是乎,男主帅气的领着自己的昔日情人还有情人她姐一块儿踮儿了。
临走不忘教训下姐们俩的窝囊老子。
这一刻,真是他妈帅啊!
不过很悲惨的是,帅不了多久,他们就一同喂鱼了。
还是条大鱼,大到什么程度呢——鲸鱼。
被鲸鱼吞掉不知道是种什么感受。
就我猜想吧,应该是没感受。
因为鲸鱼太大,你都感觉不到自己已经置身鱼腹。
搞不清状况的还以为自己漂到了哪个不知明的海岛或者海洞呢。
男主他们仨就是,因为自己不仅健在,而且不远出还能看到破旧的老船。
直到有人——一个住这儿三十年的白胡子色老头,告诉你,您丫现在正在鱼肚子里蹲着呢,并且看到从鱼嘴处汹涌而进的海水和鱼虾,您才算真正相信这个苦闷的现实。
不过,说是苦闷,对于看片的我来说却是全片最美好的一段。
大概也是因为我有鲁滨逊情节吧,反正看到这种荒岛余生类的内容总是有种莫名的亲切。
用最原始的方法泡汤洗澡,在鱼肚子里享受真正传统的料理手艺,用手边仅有的材料享受人生创造快乐,这种积极的态度即便没有阳光也能灿烂得起来。
要说第二棒槌,这应该就是了吧。
很温柔的一棒,但打得你心服口服,从此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但,再美好也是监狱。
谁也不会因为牢里的伙食好,就放弃自由自在的人生。
除非丫真的是饿惨了没有生路。
而我们的主角们(这时已经变成了四人),有理想,有爱情,有希望,即便那个在鱼腹里待了三十年的老头吧,总还是想在有生之年见见阳光。
所以,出逃的计划再次启动。
话说这一段超现实的表达方式,让人又想起了之前男主头一次从上帝那儿逃回人间的情景。
或者也可以说,鱼腹是男主的又一次中阴身。
而从中阴身重回阳光下,一如转世为人。
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这样在生死线上折腾的经历啊。
就算有,也通常归为不幸的一类。
但对于男主来说,却实在是大大的有幸。
有一句有名的话是怎么说的来着,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生死线之前是苟延残喘,生死一线归来后就是从容了。
从容的正视自己的内心,从容的迸发自我。
这种从容,即便并不如影片最后那样是个胜利大逃亡的结局,也至少能够淡定的赴死。
老子至少追求过了,至少努力过。
你丫有么……至此,三棒槌全部打完。
梦也就该醒醒了。
画面又是一刹那回到了影片最初的那刻,阴沉男和足球流氓坐在车内,一个红衣女子的身影一晃而过,足球流氓追出,周而复始。
难道刚才只是南柯一梦,那么是谁的梦,梦里的人又是否是现实中的那些一一对应。
还有很多细节耐人寻味,比方说阴沉男自始至终珍视的女式手表,是否带有活好当下抓住当下的潜台词……偶不得而知。
总之,偶的感觉,这基本上是给作为观众的我的兜头一棒。
这又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另一部经典《魔鬼代言人》的结尾处,两者很有类似的感觉。
片尾,再度放起了片头的那段录影带似的连续不关联画面。
不过,这时,画面已经没有开头那般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原来,它已将画面的每一段渗透到了故事当中。
而这些也正是片中主角们心中最珍贵的部分,也或许是最感伤的部分。
这电影是在大一所在校区的动漫社放映活动上看的,刚到那里的时候本着还有一年就要毕业的怀旧心情,加上自己还留有自己专业专教的钥匙,就想走去看看。
想来以前刚念大学时,拿到钥匙后很兴奋,每周末的大早上都一个人跑去专教背四级单词,独占整个教室,背累了就站在窗台边俯视楼下无人的中庭,顿时意气风发,真心认为自己在这四年里必有所成就。
现在到了熟悉的楼层却已然忘了是哪一间教室,而我拿钥匙一一试了一整排教室,没有一间能打开,仿佛以前牛逼的自己就关在这里某一间教室的角落里,而我被锁在外面无所适从,自嘲跟顾城的《小巷》里写的一样,“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
幸运的是之后不久,就有幸看完了本片,虽然不敢说完全看懂了,却深受感动,这不是一个很棒的故事,但它有一个很棒的叙事手法,导演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让故事从头暴走到尾,欢乐无比,又在中间穿插了许多虽不明但觉厉的象征描写,使其充满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文艺味儿。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片大抵主要讲的还是一个坦诚面对自我认真面对生活的故事。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这是一个被用滥了的命题,我们中的所有人都没有时间腰带,都没有办法回到过去重来一次,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只有面对自己,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吧。
在生活的樊笼里找不到目的,浑浑噩噩地生活着主角们,直到到了鲸鱼肚里才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才知道不论是钢筋混凝土的都市还是鲸鱼黑漆漆的肚里,其实都有蓝天。
全片我最喜欢的两个镜头,一个是跟上帝赛跑,一个是从鲸鱼肚里脱出,这两个镜头虽说都没有台词,后一个更甚至长达10分钟,但我就是喜欢这种奔跑的跃动感,或许这种奔跑着迎向生活的姿态最让我大受感动吧。
过去的钥匙打不开未来的门,曾一度想将钥匙扔到校园里某个角落里的我又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回钱包里,当做一个幸运物,它虽不再能打开任何一扇门,但能让我在接下一年迷茫的时候稍稍提醒我想到我还看了这样一部片子,想到要坦诚,要努力,想到男主在赛跑跑过上帝之后对自己说的,试着再相信自己一次。
看《心理游戏》至此是第四遍,中意它的理由有很多。
首先中意它的绘画。
类似汤浅政明的其他作品,全片充斥着简单的线条和形状、不自然(甚至有些狰狞)的表情、夸张的透视比例、跳跃发散的故事线、画面交错着抽象和写实,以及高对比、高饱和的色彩…刚开始看起来似乎有些眼花缭乱,但又有什么比这样光怪陆离的叙事更能配合如此光怪陆离的剧情呢?
这些用语言难以描述、三次元片场也很难做到的画面,绘画做到了、动画电影做到了。
我尤其喜欢其中一段抽象的,对于性的描写:性是彩色的、流动的、横冲直撞的、打破规则的、原始的、不断加速冲向顶峰的、自毁般的、像潮水、像电流、像爬虫、像宇宙。
然后中意它所描述的生活。
全片常常闪烁着生活中短暂的场景和画面,一切似乎都是奇迹——因果的奇迹。
它让我感到生活似乎就是这些瞬间和奇迹的集合。
影片后半段逃出鲸鱼肚子的场景中,大家能够在水上、在鱼类身上踩稳,这里是利用了学校讲过的水面张力;脚腕跑得太猛骨折了,是因为小时候该喝的用来补钙的牛奶都偷偷倒掉了。
那为什么下一秒又长好了呢?
是因为妈妈后来又悄悄把牛奶加到汤里了;救过的狗狗也来报恩、善待的鱼儿舍身相救;主人公阿西踩在小虫背上前进、攀着分子和原子前进、被蝴蝶抓着头发前进、屁股喷火前进。
画面又开始跳转。
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上人来人往。
四季朝暮、生老病死。
我们脚下每一块地板都是专门规划着建造的、吃下的每一份食物也是经由无数人的手和汗水得到的、而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由出生一点点长成现在的模样。
阿西的眼中又出现了蓝天。
平行时空里不同的人生在眼前随机播放着。
那里是现实、是包罗万象的无限可能。
这就是逃出鲸鱼肚子的意义。
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迷茫的时候,可能还会看第五遍!
无厘头风格依旧明显,通过对世界的反驳来反驳自身,鲸鱼的世界不过是小一些的人类的世界,也需要经历喜悦、恐惧、狂乱、平复、释然、享受这些阶段。
逃离并不是必然于光明相连,它更多的是与一种可能性相连。
于是,将哲学的思绪引入,如拉康的“原质”与“对象a”,即我们认为的“真实”仅仅是依赖于我们本体经验、主观所能感触到的“真实”。
因此,当西有机会再重新选择之时,他所看见的“混乱上帝”,实际是他的“混乱本心”,在下定决心后,上帝的形象就变成了猎豹,就变成了他打破一切的勇气。
在这种意象之下,通过图片和符号的快速展示,是为了混乱的心绪所产生的表达,没有实际的意义,却能带来焦虑与不解,还有一种压迫感。
或许这些也是导演希望观众获得的感受,也点出作品本身的《心理游戏》。
而我更倾向于这是一种“疯癫”的表述。
在首尾呼应的回环里,世界没有什么变化,每个人依旧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着,与他者的联系在自认为安全的范围之中。
无数这样结构的社交圈相扣,从宏观上展示了世间的多元与广阔,但在微观层面,依旧是分裂与冷漠的。
这或许是世间的常态,总是熙熙攘攘总与冷冷清清相对出现,从而构成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生活状态。
画风是真的不喜欢啊,忍过前面25分钟开始有了转机,出现一些让我有共鸣的台词,比如自由自在的时候会有的想法:
比如感到恐惧的时候会有的想法:
电影80分钟的时候,当众人得知鲸鱼正在慢慢死去,男主西的一大段发言实在是太让人振奋了:
“外面有大千世界 有许多人过着不同的生活”"有难以置信的好人和坏人""有彼此完全不同的人共同创造的世界!
"“成功还是失败 是好还是坏 那种事根本无所谓!
”“我想要回到那个世界啊!
”“因为我知道 即使我没有才能”“即使我很逊 很悲催”“可是我想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人生啊!
”“是在这里终老而死 还是赌一把运气?
”“用我们的力量去试着超越?!
”我想这部电影是想说,不管怎么样,也要努力的活下去啊。
世界很糟,但我依然愿意用力的生活,去经历这一切。
死亡的空虚与遗憾使人恐惧,重生欲望强烈到使人鼓足勇气去重新选择生活(反杀并逃跑)。
而现实困难重重(被吞进金鱼肚),遇到挫折时放弃逃避选择感受,对感受的选择来源于老爷爷这个由于相同际遇天降的连结引导(鲸鱼肚子中的生活,用体验重拾被压抑的欲望和理想),获得部分欲望的满足后在自我中完成新信心的建立(动画大篇幅对潜意识中对自己欲望满足想象的表现),越来越不被压抑的个人感受到了他人的心情又产生新的连结,连结和感受交错相生来完成一个个欲望的满足的过程和欲望的再生(决定冲出鲸鱼肚回到现实)这样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循环。
永远对不断地选择即勇往直前充满动力和决心,自由意志最大程度地发挥(不断冲出鲸鱼肚),虽然伴有短暂的阻碍而停留后退(弥对未婚夫的回忆倒是向前冲时被绊倒;西过去不喝牛奶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被妈妈改变,老头子被过往而产生的同性爱慕欲望牵绊绊倒被动物朋友救等),但所连结的一切都有可能在特殊时机拉你一把,逐渐就达到了你想要的那个真实。
过去是弥被卡主的脚引出的后续,现在弥赶上了车而引出的后续,不同选择的对比。
Your life is the result of your own decision,so this story has never end.
开篇通过手机短信输入反映出影片主旨: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
剧情:西一直胆小怕事,隐藏自己的情感,直到曾经喜欢的女孩要嫁于他人,直到在酒馆女孩差点被强、直到自己被崩。
西遇到上帝,知道自己是个废材。
终于,他这次开始没有听上帝的话,自己做出选择,向虚无的另一边奔跑,他通过了上帝的第一次考验,回到人间。
这次他决定反抗,杀掉暴徒,与女孩和姐姐一起逃亡。
在黑社会追杀下,西车祸应该是再次死亡了。
上帝说:这么快又回来了?
西说还不想死,于是西又回到现实。
这里非常短暂,只有两句台词,甚至没有画面,简直是神来之笔。
镜头切换到三人在鲸鱼的肚子里,西劝服大家克服恐惧,乐观积极的面对黑暗,当然西三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处境。
遇到的老爷爷在这里困了三十年,其实他是黑社会眼镜男的父亲。
三十年的寂寞岁月,曾经痛苦,重要的是找到了消磨时间并充满乐趣的方法,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有意思。
三个人最后在鱼肚子里面玩得high到爆。
然而大鱼老了,快死掉了,这样三个人也要被憋死在里面。
西说,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纷扰,善恶难分,却还是要回去,和不同的人一起建造它。
其实结尾似乎是开放结局,并未明确展示出西等人是否逃生成功。
虽然演了各位主角的精彩人生,最后回归老人的含泪的双眼,似乎只是想象。
强大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想象力丰富。
亦实亦虚的面孔、鲸鱼肚子里的大房子、不断变化成各种人各种形状各种动物的上帝之形、逃出鲸鱼肚子的速度,和脚踏各种事物的灵感。
垂死挣扎逃生时对以往的各种回忆,缓驰鲜明对比,可谓冲击性极强。
逃生后三十年事件的闪回令人感觉到人生的曲折。
首尾相连、前后照应把整个零散情节穿成一串,让你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然而首尾情节并不一样,首:弥被夹到脚、年轻的眼镜没和女人坐火车走掉了(大概因为自己黑社会的身份)、眼镜和阿津成为黑社会。
尾:弥没有被夹到脚、年轻的眼镜和女人坐火车走掉了、阿津没有成为黑社会,这就造成了后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如果我有时间腰带的话”。。。。
人生是否会不一样?
然而现实的人生只有一次机会!
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首尾部分的闪回是夹杂日本近代史的,战争、奥运等大事件和各位出场人物的人生历程。
本片节奏很快,特别是首尾部分,看一遍也许不够哦,需要返回去对照!
由里而外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故事本身的发展都极不平常;这种极端的影像表达怕是成不了大众的菜,例如我。自己也是翻了好几篇影评,才略微明白了片中一些想法和一些细节,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再看吧。反正我是不太确定。
真心没看懂 也不想再看的动画 平凡简单的我看不懂嗑药导演的世界 夸张的色彩 癫狂的画面 混乱的叙事 还有无处不在的性暗示 真人的世界已经混沌不堪 请不要再亵渎动画的世界
行吧,我知道这部作品很nb,只是我老了,脑子转不动了,我想导演并不需要让影片这么意识流……
看的有点累,尤其是前后两段快速剪辑的蒙太奇部分,对于太过为难人的影视技巧总是抱有抵触心理,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异类到很大胆的一流动画。
勉强及格。汤浅的想象力奇崛,不但是同一帧画面里容纳精致和涂鸦的怪异画风,开场烤肉店里连念十遍白痴台词还遭枪杀等桥段和巨乳设定,十分日式混球风格了。男主的纯恋举止和后来的春宵苦短一脉相承,我最喜欢汤浅的地方,就是他用狂放恣睢的手段,反衬内向少年心中的巨大热忱,也是日式热血的一种典型了。本片立意其实很好,开头结尾信息量丰沛的凌厉剪辑、死而复生的男主,似乎在假设:即便时间残酷,也无法抹消生命张力的勃发,简直是催人奋进了。叙事上的诡局不知是否在呼应大卫·芬奇的同名电影。但这片子的剧情主干,是主角一行人落入鲸肚后的经历,相比前半小时的奇思妙想,这段绝望——奋进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未免一板一眼兼效率低下,开场和片尾出现那些一闪即逝的碎片信息,也未能和主干串联成一个完整故事,难道剧本是半成品?
3星半,不过就是罗拉快跑吗,画风太烂,音乐不好。主题虽说有深度,不过还是墨迹。。。。。。。。。悲剧,看过影评3分钟内决定改5星。。。。。。。。牛叉货不是一遍能看懂的。。。。。。。。。
画面 想象力 都是汤浅的拿手好戏 没啥可说的 都属于顶级 至于故事么 呵呵 嗑药完了看后再来想吧 前半段节奏故事线都还挺好 结局就如同从鲸鱼腹中脱出那段超长的奔跑一样暴走了 另外男主的配音听着神烦 大阪妹子挺好
上帝的变身 做爱时的男女变身 逃出鲸鱼口的狂奔 kuso 恶趣味 fullofshit 。。。纷乱的意识流暴力视觉画面变换流 乱是优点也是缺点 新世纪的躁动与凌乱 个人自由意志的无限膨胀化 游戏化人生
终究是很难接受的画风
很多值得仔细研究慢慢推敲的画面情节,数不尽的小细节放在了影片的每一帧。但..真的不符合我的口味。
不喜欢如今的日漫果然是有道理的......
【早看补评】这种抽搐和凌乱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好像在读一个精神病人的日记
就知道会有人去解析片头和片尾的那些快闪片段,这个手法能加分,此外就一般吧,这画风是暴走废柴的style吗?中间一些段落还有点日本普莱姆特的感觉。
块茎!爵士乐!choice of stoner!
drawing is a disaster. The movie is about mind, but it's not elegant, and not dramatic or romantic either
eh。蒙太奇太多了又毫无意义。创意倒是很满。追车戏有mad max那个意思
适合处于感受不到生命愉悦状态的人来看,这团时刻在爆炸的能量包充满着生命力和对其的歌颂,也最大限度地向我们展示了动画表现力的功能上限,但缺乏深刻性与矛盾性,丝毫无法触动我。总之更适合需要类似能量包的人
汤浅政民的处女作长篇。鲸鱼肚子里那个身体作画和粪便故事太有趣了,意识流发挥的部分太长了,想象力丰沛,展示篇幅大了会影响到叙事节奏。后期《四叠半》、《春宵苦短》、《宣告黎明的露之歌》阶段的这部分节奏就刚好合适,天才的精进之路。
这画风,确实如同嗑药一般
晦涩的要命,我觉得搞成这样并没有什么意义,也不理解为什么非要人一帧一帧截下来去推理发展顺序,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