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s like a boring life-i hope it last forever话痨,抽象台词,抱怨,死亡,希特勒,还以为是伍迪艾伦的片子。white noise这个片名本身就挺存在主义的。自我标榜存在主义者的人们焦虑的是:死亡无可避免,尽管它还遥远。于是在对死亡的追问和恐慌中,人的一生变成了白噪音;又或者是先把自己的生活活成白噪音,以此来驱逐对死亡的追问和恐慌。这两种面对方式,前者是女主(恐慌到抛弃身边人去性交易治疗死亡恐惧的药丸),后者是男主(对带来死亡的毒气团完全不上心,一心吃自己的炸鸡)“影片从形式上的三段结构到主要的情节素材都是小说的原本照搬,但这也不免只能让讨论滑入取舍平衡与模仿超越等种种虚无的价值判断中去,而破坏两种媒介各自独立完整的魅力。”
用多种类型元素包裹的婚姻生活,当然也有疫情时代下对死亡的恐惧,能看出鲍姆巴赫这次想寻求突破,用荒诞的剧情催生出焦虑共鸣,但无论是希特勒研究还是被毒气笼罩,以及导演标志性的碎嘴,最后混合出了一种怪异感,说到底还是用力过猛了。
我还是挺喜欢的,不能因为鲍姆巴赫没拍过黑色幽默就对他过于严格吧。虽然这个文本可能确实更适合PTA或者科恩兄弟,甚至查理考夫曼。
不够离谱荒诞 对疫情的侧写又有点太实在//在大多数情况下 病毒只是加重了我们本来就在经历的各个年龄段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危机 死亡比以往以更迫近的姿态逼近我们的生活 阴霾之下没人能好过//近年有时看美利坚中产的个人焦虑 就很想让他们来国内住一段时间试试 看这些焦虑能不能再多翻出些花来//德赖弗和鲍姆巴赫的适配度好高
3.5 @Concordia
3.5。毫无疑问是鲍姆巴赫利用自己所擅长的中产家庭题材对于后疫情社会的一种回应。尽管用了很多导演舒适区外的手法包括类型元素来增强电影感,但感觉原文本可能更适合舞台剧改编
不如喂狗。
八字不合 鲍姆巴赫搞不了天蝎座德里罗
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看理查德·凯利的《魔盒》和《南方传奇》?
糟糕,和女妖的问题有点类似(虽然观感上是不同的方向)急于表达信息导致镜头语序混乱(开头展示家庭)但随后又纠正这种混乱,尝试回到井井有条的灾难-反应的类型程式当中,灾难结尾继续以混乱结束草草翻篇开始大段的感情书写。整体就是不搭,像揉起来又刺手的纸团。
NYFF opening night妈呀这辈子也没有一天之内一部电影看两遍,幸好第二场Adam Driver也来了。第一遍看风格杂糅奇奇怪怪,第二次看一旦接受设定,就好多了。Danny Elfman也来了,居然vibe跟蔡志忠一摸一样
#LFF20 Baumbach感觉不太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期待《婚姻故事》之类的纽约都会故事必然会落空。幽默得有些干瘪,怪诞又不足。Don DeLilo或许更适合PTA拿去拍。
Probably my favorite Noah Baumbach film since Frances Ha. 无时无刻的危机感和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混乱,麻木了人对死亡的恐惧,但仅仅是暂时性的。整部电影其实挺好笑的,荒诞感十足。适合搭配我想结束这一切(2020) 一起看。
#LFF2022#鲍姆巴赫驾轻就熟的题材加上两位御用,这部没怎么依赖对话挺好,后半段力挽狂澜了下,不过现在的片怎么都开始喜欢走超自然路线了 @Royal Festival Hall
毫无办法 太喜欢超市了
太难看了,难以想象和《弗兰西斯哈》、《鱿鱼和鲸》、《年轻时候》、《格林伯格》是是同一个导演,他发生了什么,哭。因为对他以前片子的五星喜欢,坚持看完了,很不舒服,很生硬,想到了棉棉说的西方的硬,拼凑感强烈。前半部分勉强能看,后面谁关心你是不是药物陷害加依赖啊。高潮事件设计得极其无聊。看看结尾十分钟的超市MV得了。怀疑鲍姆巴赫是不是新冠后遗症了,灵气尽失。
5.5。與其說是敘述語調的陰陽怪氣,不如說是高成本並未帶來影像的豐富與議題討論的深度,甚至有些對著文字配畫面的即視感。
新年第一片。感觉这个文本更适合的体裁是小说,拍成电影有点浪费钱,及内容。
要素实在过多表意不明,各种冷战时期的元素影射当下,撞车,狂热,超市,希特勒,猫王,毒气,airborne,撤离,军方,隔离,dejavu,药物,秘密实验,恐惧,暴力,死亡,恐惧死亡,信仰,电视机那块有柯南伯格的味道,猫王的经典在背景响起,家庭是错误信息的摇篮
德里罗80年代小说中刻画的现代工业文明给传统家庭带来的恐慌,改编为今日社会的电影似乎丧失了产生恐惧的点,即使是鲍姆巴赫操刀也没有好的办法。
-sounds like a boring life-i hope it last forever话痨,抽象台词,抱怨,死亡,希特勒,还以为是伍迪艾伦的片子。white noise这个片名本身就挺存在主义的。自我标榜存在主义者的人们焦虑的是:死亡无可避免,尽管它还遥远。于是在对死亡的追问和恐慌中,人的一生变成了白噪音;又或者是先把自己的生活活成白噪音,以此来驱逐对死亡的追问和恐慌。这两种面对方式,前者是女主(恐慌到抛弃身边人去性交易治疗死亡恐惧的药丸),后者是男主(对带来死亡的毒气团完全不上心,一心吃自己的炸鸡)“影片从形式上的三段结构到主要的情节素材都是小说的原本照搬,但这也不免只能让讨论滑入取舍平衡与模仿超越等种种虚无的价值判断中去,而破坏两种媒介各自独立完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