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的女孩

The Final Girls,惊叫少女(台),最后的女孩

主演:泰莎·法米加,玛琳·阿克曼,亚当·德维尼,托马斯·米德蒂奇,阿莉雅·肖卡特,亚历山大·路德韦格,妮娜·杜波夫,劳伦·格罗斯,安吉拉·翠姆博,克洛伊·布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幸存的女孩》剧照

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1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2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3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4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5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6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13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14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15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16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17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18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19幸存的女孩 剧照 NO.20

《幸存的女孩》剧情介绍

幸存的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文静少女麦克斯(泰莎·法米加 Taissa Farmiga 饰)和妈妈(玛琳·阿克曼 Malin Akerman 饰)相依为命,她的妈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B级恐怖片演员。虽然妈妈一直希望闯出名头,但是却命运多舛,始终名不见经传。在一次失败的试镜过后,麦克斯和妈妈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而妈妈也在这场灾难中去世。三年后,母亲的忌日当天,一群好友约上麦克斯去影院重温妈妈的经典营地恐怖片。可是观影途中突发意外,大火引起莫大的混乱。当麦克斯再度醒来时,发现自己和好友竟然穿越来到了母亲的电影之中。 随后的九十多分钟里,他们将随同逝去的母亲一同经历可怕的营地血腥大屠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二次人生我,莱昂纳多芝加哥法则天国还很遥远致命来信千金驾到1998搭车人2:我在等你来老妈乱入夏令营不如海边吹吹风大时代风云录阴阳美人棺十字区的最后国王第二季库尔斯克风流才子翻转天双面骗子虚假警察第一季画梦师传奇完美主人足迹大叔的爱:归来末日地堡第二季爆款诞生控制卫士马莲花开我们的重制人生摇摆冷聚变天堂90分钟老虎来喝下午茶甲A风云之辣球

《幸存的女孩》长篇影评

 1 ) 一部创意新颖的不恐怖的温情片

在家里比较无聊,看到了某网站首页推荐的此片,对于进入电影中沉香救母……不,是麦克斯救母的剧情比较好奇,果断下载,结果确实不失所望。

刚开始泰莎法米加饰演的麦克斯一出场,一张美丽国乡下标志的小脸,尤其是后面散发的样子,完全一张纯洁邻家女孩的样子,给人一种天生的保护欲。

而当拥有这种被保护欲的女孩,拿起“变态”的大砍刀,成为The Final Girls 时,那种反差感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泰莎法米加主演选得好,接着看剧情。

从穿过荧幕后穿越进母亲演的电影里,想法新颖且意外的符合逻辑关系。

92分钟一个轮回,“要走下去,否则就会困在原地。

”有呼应且不唐突。

中间电影人物看似智障人物一样的行为,剧情的推进,一切都在你的想法之外,唉,想一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符合正常逻辑,整体完全脱离现实缺禁得起推敲。

剧情新颖却符合逻辑关系,这是第二个亮点。

最后说说这部片的定位,给它定位成喜剧、恐怖,我觉得并不是很准确,我更觉得应该是剧情片。

因为说喜剧吧,笑点真的不多;说恐怖吧,恐怖的镜头啊、变态毁容的样子啊、杀人的镜头啊……啥啥都没有……但是,整部剧都贯穿了一个事情,就是母女情,中间穿插了闺蜜情。

这是母女情

这是闺蜜情母女情和闺蜜情就不展开说了,展开说就是整部片子的剧情了。

整体比较好,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

 2 ) 被玩坏的恐怖片套路

要说起恐怖片的套路来,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日本的瑜伽轮滑女鬼和掉进面缸的小孩系列,伽椰子和贞子几乎是亚洲恐怖片的代表性角色。

不过话说也是,不论是韩国恐怖片主打的心理惊悚,还是泰国恐怖片专注的多样化类型,来来往往层出不穷的角色里,还真就属日本的恐怖片里这些不讲因果不讲轮回的女鬼最是吓人。

而在注重写实的欧美恐怖片界里,比起亚洲恐怖片偏重于心理的惊悚,欧美恐怖片更喜欢视觉化的刺激,鲜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诞生了杀人狂这个重要的欧美恐怖片类型。

《月光光心慌慌》、《十三号星期五》、电锯杀人狂等题材的变态杀人狂电影相继出现,尤其是德州电锯杀人狂近几年都还推出过新作。

这些同样是不知道来路背景,见人杀人见鬼杀鬼,同样不讲究因果报应的杀人狂大约是唯一可以跟日本女鬼一战的欧美恐怖片角色了。

《幸存的女孩》从海报就透着一股浓浓的向80年代的恐怖片致敬的意味。

黑色的边框和曝光过度的寡淡配色映衬下,正中间站着青春靓丽的美女,背景一团黑乎乎的男性杀人狂,手中高高举起的大刀表明着危险的靠近。

恐怖片大多都以女性为主角,男性为主的恐怖片比较少见,这是因为在刻板的印象里女性是柔弱的代表,将女性,尤其是美丽的女性放置于黑暗、肮脏、恐怖的环境之中,就如同将美丽的花朵放置在暴雨中任由其被无情的摧残,从中产生一种毁灭的快感。

这种残暴的心理是杀人狂类型电影存在的心理基础。

女主角的妈妈就曾经是这样一位靠着杀人狂恐怖片走红的小演员,只是时过境迁,人到中年早已过气的她现在连个龙套角色都搞不到手,那个被杀人狂追杀的角色成了她唯一被人记住的角色。

事实上恐怖片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火,迸发出许多像猛鬼街、驱魔、屠杀僵尸等类型,到最近的温子仁独挑大梁,恐怖片的衰落几乎是全球性的现象。

即使在2010年以前,欧美还有《电锯惊魂》、《死神来了》这两个系列撑场面,2010年后几乎没有正统的大热恐怖片再出现。

电影开篇有点像是家庭剧,灰蒙蒙的天气,找工作受挫的母亲心情很不好的和女儿在车里交谈,一番争执下后又相互道歉,原本你以为接下去可能是母女齐心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画面时,突然一出车祸猝不及防。

接下来当地的一个电影院组织了一场女主的母亲演的那部恐怖片的粉丝怀念会,重新放映那两部恐怖片,女主和朋友们相约去看电影,结果电影刚开场,影院就发生了大火。

情急之下,女主拎起一把斧子砍开幕布和朋友们逃了进去。

如果说之前女主母亲遭遇车祸只是这部电影不按套路出牌的预告的话,从女主走进银幕开始,电影就开始完全甩开了胳膊开始玩弄观众了。

女主的母亲主演的那部恐怖片是个标准的杀人狂电影——清纯的处女主角、放荡的金发大波妹、下流的精虫上脑的蠢货男,不论是什么年代拍的恐怖电影,只要主角是一群年轻人集体去野外度假,你就肯定能找到这三类人。

而且你也能轻易的能通过这种角色定位看透这些人的死亡顺序——越淫荡越蠢的角色死的越早,也就是说性开放程度和智商高低对角色的死亡早晚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于是,在女主母亲的那部电影当中,金发大波妹死的最早,女主母亲在和蠢货男苟合后也立马歇菜,活到最后并解决了杀人狂的是一个满脸写着性冷淡的冷酷女。

在提前知道剧情大纲的前提下,女主一行人原本准备按照电影的发展见机行事,也以为她们属于电影之外的角色,不会被杀人狂杀死,结果最熟悉电影剧情的一个geek男上来就被杀人狂砍了。

看到这里时,隔着屏幕我似乎都能感受到编剧得意的坏笑——知道原本的剧情走向又怎么样?

唯一知道剧情的人上来就死了!

于是,剧情从这里开始瞬间掉入让人无法捉摸的场面。

而之后就在众人寄予唯一希望的那个酷女露面了,就在众人欢呼雀跃的时候,这个女人一顿飙车就被炸死了,于是我就跟女主一行人一样,集体懵逼。

《幸存的女孩》在开场半小时内,就完成了告诉观众杀人狂电影套路,又亲自将套路玩死的整个过程,一路顺畅,让人看得稀里糊涂。

当然,如果仅仅是想拍摄一部揶揄恐怖片的电影,那到了这里剧情已经很难进行的下去。

然而本片高明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与恐怖片无关的动因来继续对剧情进行推进,那就是女主对母亲的爱。

正因为女主对与母亲在电影中重逢的不舍,使得女主在整个过程中爆发出了强烈的战斗欲望,亲自协调指挥所有人对杀人狂进行猎杀。

而在猎杀过程中也是各种不走寻常路,譬如那个金发大波妹,本来逃过一劫的她在众人的调教下显得还有一习用武之地,结果上了战场临门一脚她却还是掉了链子。

编剧在这个角色上来来回回耍了观众好几次,使足了坏。

在队友们挨个倒下之后,女主和母亲活到了最后,原本你以为他们只需要把杀人狂解决之后就皆大欢喜时,杀人狂却怎么也死不了。

原来电影名叫final girl,也即最终只能有一个女孩可以活下来。

于是女主的母亲眼含热泪,带着对女儿的爱在旷野中起舞,主动选择了自己被杀死的安排,让女儿成为了那唯一一个活下来的final girl。

在这一刻,原本紧张的反击杀人狂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剧情,瞬间转变为了一位母亲为了保全自己的女儿而做的牺牲,即使是在一部电影的电影之中,母爱的伟大都丝毫没有减少。

最终,成为唯一活着的女孩的女主满血复活杀死了杀人狂后,在字幕里孤零零的站着。

也许你以为这场恐怖的电影中的电影冒险之旅终于要结束,女主就只能孤独的一个人回去时,醒来的女主却发现之前那些死去的朋友竟然又都活了。

所以,到底他们在电影里会死还是不会死?

结果事实证明他们一会死一会活,编剧就是这样贱兮兮的玩弄着观众——你以为你了解恐怖片的套路了?

就是要这样玩你们。

就在女主一行人为死而复生乐开了花的时候,忽然一声巨响,杀人狂居然又杀了过来!

他们抬头一看,字幕大剌剌的写着 杀人狂2 !

没错,如果你以为编剧要玩坏的套路就只是要杀死杀人狂皆大欢喜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

因为杀人狂也要复活!

因为这是续集!

而且一开始电影就告诉了你这个杀人狂电影有2部,影院是两部联播!

而编剧也料到你们一定早在各种不按寻常路出牌的剧情中把这个重要的信息点给忘了!

最终,画面定格在第二部开场,至于后续剧情会如何发展,就只能期待下一部啦!

《幸存的女孩》虽然是低成本制作,但看过之后却发现了各种惊喜——它既是一部玩坏恐怖片套路的电影,也是一部感人的母女亲情的电影,同时又是一部怀旧的青少年烂片电影。

编剧并没有试图去费尽心思的创造新的恐怖片模式,而只是抽出恐怖片中常见的套路进行各种破坏和恶搞,但又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亲情的元素,避免了影片落入太过尴尬的境地。

虽然本片一直在恶搞揶揄恐怖片套路桥段,但电影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出恐怖片的生存套路——活下来的女主依然是恐怖片里标配的清心寡欲的战斗力爆棚的女性角色。

所以套路真的能彻底跳脱吗?

确实不好说。

要拍好恐怖片确实不容易,但像《幸存的女孩》这样逆思维而上也还是能顿时鹤立鸡群的。

 3 ) 借鉴了很多其他影片

借鉴了很多其他影片,影片创意不错,非常可爱的喜剧恐怖片,闯入电影中开启上帝视角与妈妈并肩对抗杀人魔的故事;最近的恐怖片貌似都喜欢站在观众立场以上帝视角进行叙事和吐槽呢!

泰莎依旧好漂亮,Nina还是一贯的表演方式。。。

影片最后还留了个续集的料,那就继续加油吧!

虽然导演有点创意,但是恐怖片不像恐怖片,喜剧片不像喜剧片,再加入矫情的母女情感戏,无聊得很。

 4 ) 意外惊喜

最近真的是B站带逛的节奏,以至于我几乎要忘了以前我是用什么途径看电影的了。

开头就是stage6的标志,我真挺佩服这家小成本电影公司的,好片烂片什么都有,而且是那种好的好到可以上豆瓣top20(忠犬八公的故事),烂得可以烂到淋B且深不见底的那种电影公司。

女主角美恐小妹很甜美很耐看,可惜有点面瘫,尤其最后本来应该感人至深的场面表现好像温开水,音乐也不怎么给力,场面应该更煽情一些的。

妮娜本片女性角色颜值最高,但是演技嘛,感觉还是在看吸血鬼日记,在本片一堆美剧演员里不算出挑,也不算拖后腿,就是那股浓浓的校园白莲花气息一直挥散不去,以至于她要演碧池角色的时候也有一种无辜的感觉。

男主角亚历山大小哥真是身高腿长长的好,可惜除了维京传奇,接连主演的电影都是小成本制作,其中还有和本片名字非常相近的final girl这种大烂片,真担心他以后的星途,所幸人年轻的很,23岁,以后的路长着呢。

硅谷小哥好可爱,眼睛又大又美,皮肤看着也好,演的还是nerd这种很容易刷好感度的角色,本片他分担了不少搞笑剧情,有一部分是真的很搞笑,能感觉到编剧是花了心思的。

影片里比较违和的是基本上所有角色都太有觉悟,除了傻女孩之外几乎没有人在关键时刻贪生怕死,一众戏中戏人物更是一下子就相信他们是在电影里,要换我肯定是不信的。

剧本作家挺会玩,利用戏中戏的设定制造笑点,例如强制闪回和慢动作,还有最让人忍俊不禁的脱衣杀,感情反派是个FFF团资深团员,这一点就像林中小屋一样扇恐怖片老套路的脸,只有处女才能活到最后什么的。

难怪本片的类型是喜剧和恐怖,在幽默的前提下本片其实不怎么恐怖,只是有些惊悚而已,就这种程度完全可以PG13。

评论写着写着发现右侧的影片海报也挺好玩的,就是上世纪末青春恐怖片的质感,这梗玩的好切题。

比较难得的是这是最近很少有的让我很想知道下一幕会是什么剧情的电影,中途甚至很想快进看看结局究竟怎么样了,对于本来以为片子很差的人来说本片确实是意外惊喜。

 5 ) 恐怖电影生存指北

一部小成本的恐怖片,《幸存的女孩》很生动,之所以生动,不代表着它有多么的优秀,但却有足够的神经。

因为《幸存的女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背后,有着所有俗套恐怖电影的鼎力相助。

电影采用颠覆和恶搞的方式,撕下了美式恐怖片最后一块遮羞布,让观众的氪金双眼清楚的看到那些曾经在影史长河中摸爬滚打的恐怖片如今的窘境。

但是作为一部恐怖片或者称之为反类型恐怖片,该片在颠覆和恶搞的层面上并没有走得太远,反倒有些意犹未尽之感。

美式恐怖片规则成风美式恐怖片作为最古老的片种,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叙事手法已被挖掘殆尽。

就像《名侦探柯南》一样,多少年后,依然是那个味道。

当柯南一次又一次的用相同的手法搞定不同的案件时,恐怖片们也在重复着自己的旧日的辉煌。

《德州电锯杀人狂》、《13号星期五》、《大白鲨》、《猛鬼街》、《异形》,这些70、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恐怖片套路已被一遍又一遍复刻、放大、直到流行。

如今的恐怖片,好似《摩登时代》中卓别林的生产流水线,完全机械化的运作,生产出来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却随着工艺流程的一遍遍加快、工程周期的缩短,制作成本的缩水,而导致这些产品的品质越来越具备“豆腐渣”风格。

这是一块早已连骨头都啃得所剩无几的鸡肋,却依然舍不得丢弃。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先生这句名言激励着恐怖片们,是时候该扭转乾坤了。

如今为了打破恐怖电影这样的既定模式,不少恐怖片都采用打破传统常规套路的方式来树立自身风格,主要有两条路线可走,其一就是恶搞,以搞笑的形式将恐怖片中惯用的桥段进行一个逆向的转化,让观众看到一丝新意,其中代表作就有《惊声尖笑》系列和那部完全颠覆恐怖片套路的《双宝斗恶魔》。

另一条路线就是内部挖潜,将恐怖电影那些既定套路刻意的放大至一个规则化的游戏圈内,令角色出演RPG完成恐怖电影生存指南,这样的作品新世纪后只有两部,《林中小屋》与这部《幸存的女孩》。

穿越联姻恐怖的反类型该片拥有一个非常狗血的设定,穿越题材,几位恐怖电影粉丝穿越到恐怖片中,别看设定狗血,但片中在戏中戏的模式下,主角利用恐怖片固定的桥段逃出生天的故事走向,就非常具有新意了。

本片的模式与《林中小屋》很像,都是将恐怖电影的套路用夸张的手法放大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世界观的游戏规则,让角色沿着游戏规则完成故事线,相当于一部悬疑电影提前告诉你凶手的计划,让你在凶手行凶之前将之绳之以法。

这也是穿越电影的特质之一,参照《回到未来》的模式,提前知晓答案,让角色处于初始时间线中去打破原本的既定结构。

由此可见,《幸存的女孩》新意便在于此,利用穿越题材嫁接到恐怖电影俗套设定的戏中戏的设定上,让一个非常俗套的故事幻化极佳的新意,使得该片结合了《双宝斗恶魔》和《林中小屋》的双重优势。

打破规则,要作战不要做爱片中主角穿越进去的电影叫做《浴血营地》,喜欢恐怖电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该“电影”的原型是著名的《13号星期五》,其中戴面具手持大砍刀杀人的比利,原型正式大名鼎鼎的不死杀人狂杰森。

1980年的《13号星期五》是80年代营地郊游恐怖片的鼻祖,当年在80年代初曾经风靡多时,并且出现过《血腥死亡营》、《炼狱》、《黎明之前》等跟风之作。

这样的题材不变的模式延续到新世纪后,也有《致命弯道》、《隔山有眼》等著名作品,其内容也是几乎千篇一律的“换汤不换药”,几人驱车前往郊区度假,然后……此处省略一万字。

大概这种叙事方法是恐怖片编剧们最惯用的一种方式了。

《幸存的女孩》就是利用营地恐怖片的固定模式成为生存法则,将“恐怖片完全送死手册”进行逆向转化,成为了“恐怖片求生指南”。

有意思的是,该片对恐怖片的既定模式进行了夸张的演绎,恐怖片中的人物形象标配5人,分别是骚、猛、呆、傻、纯,在本片中几位角色故意演出个性的一面,生怕观众不知道他们就是恐怖片的模式化人物之一。

同时也让穿越而来的主角们与前者们有着几位鲜明的对比,令人本片在人物塑造上完成了最近本的任务。

另外做爱必须死、落单必须死等千年不变的定律在电影里都有详细的展现,而与之对应的就是主角在熟知规则下的各种不做爱、不落单。

反类型,可惜不在点子上然而问题就来了,作为一部反传统的恐怖片,《幸存的女孩》没有找好定位是其最大的问题。

电影戏中戏的原型是《13号星期五》,后者乃是一部非常典型的Splatter*类恐怖片。

但本片却没有沿着原型的风格去完成,反而走了一条青春主流电影的路线。

电影清新的风格和毫无恐怖可言的情节让本片在这个题材之下显得非常另类,加之导演水平有限,片中以恶搞的形式戏谑了恐怖片的套路,但这些戏谑却不好笑,反而显得很聒噪。

同时还加入《回到未来》等穿越电影中子女与上一辈相会的段落,令本片在后半段显示出美式主流家庭片的质感。

Splatter:属于西方剥削电影的一个类型,splatter是喷血的意思,基本概括了该类电影的形式,四处可见血浆的喷洒,脑浆迸裂,内脏和断肢满天飞。

Splatter指的是专门为了突出血腥刺激而拍的电影。

所以说《幸存的女孩》是一部有着非常新颖设定的反传统恐怖片,但电影并没有将“反传统”进行到底,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部打算制作一部反类型的恐怖片,但也丢不掉美式主流电影那些卖点元素,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混合体。

相比之下,《幸存的女孩》与《双宝斗恶魔》和《林中小屋》的差距就凸显出来了,后两者是反传统的恐怖片,本片则是建立在打破恐怖片模式基础上的作品,但并不是恐怖片,而是一部美式青春片。

那些抱着看一部恐怖片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但话又说回来,打算看一部反类型的电影,《幸存的女孩》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毕竟恐怖片还是小众题材,母女情怀和小清新才是主流元素。

 6 ) 要一直走下去,否则就会被困在原地

惊悚的地方直接跳过了,完全不敢看。

片中有两个设定很让我惊喜。

简介中就有说道女主角是穿越进电影里的,看的时候就会一直想她是怎么穿越过去的。

一开头发生车祸的时候就会想是不是就穿越了?

结果没有。

女主角闺蜜开车也漫不经心的,第二次以为要穿越,也没有。

不过看起来开车的确要小心点,注意前方的路总是必要的。

最没想到的地方就是女主角在看电影时片场起火,他们知道幕布后有通道准备从那出去时,用刀划破幕布穿越了。

好新颖的设定,放的那部影片就是女主角妈妈主演的惊悚片,这是其一。

二是只要女主角妈妈开始念回忆杀,杀人狂就会不由自主的回到回忆中而无法伤害他们,作为拖延剧情的利器是再好不过了。

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场景时还以为是破坏剧情受到的反噬,很搞笑的是进入回忆后所有人都会变成黑白色。

女主角在补习功课时听到的“要一直走下去,否则,我们就会被困住了”似乎是剧情的隐喻。

如果不上通往营地的车就会一直被困在原地,无论走多远都是迷路。

当女主角到片尾完成后醒来,发现在医院里。

然而杀人狂又出现了,因为他们进入了续集。

片尾的花絮很搞笑,如果有续集,应该会有更多新颖的设定吧。

要一直走下去,否则就会被困在原地。

我觉得应该是主题意义吧。

 7 ) 观后感

这部电影首先讲述了一个女孩和几个朋友去电影院观赏女孩已故的母亲的一部讲述杀人狂的烂片,看到一半后电影院起火,他们不得不跑到屏幕下面,无意中穿越到电影的故事,剧情恐怖还有点搞笑,最后电影中母亲饰演的角色为了让女孩杀死杀人狂,自我牺牲(电影中必须只能剩下最后一个女孩才能杀死杀人魔)让女孩杀死了杀人魔,只剩下女孩和女孩男友。

后来才发现是一场梦,朋友们都还活着,但杀人魔也还活着,这部电影也会有续集。

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制作还是特效都十分好,结尾也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出母爱的伟大,是一步值得观看的电影。

 8 ) 必须加入,也必须继续

偶然发现自己一年前收藏了一篇推这部片的微博,上豆瓣来看,发现才六点几分,有犹豫,但对设定感到十分好奇,还是看了,应该说有惊喜。

亮点很明显:穿越进老电影,尤其是穿越的方式太棒了,不能更形象;疯疯癫癫的电影中人有一定人设上的优势;听见旁白和进入回忆这些其他电影也有玩过,但强行利用回忆杀这点很赞,虽然强行的方式有点勉强;最后,母女间感情的泪点无疑赚取了许多人的眼泪,令整个故事有了内核和血肉——失去母亲的女主角进入母亲演过的电影里,得以偷得和母亲再相处甚至企图解救她的机会,但把一个角色从电影里带出来是否有可能?

再深究下去,南希到底能不能算女主的母亲?

女主角的内心在这种机会和冲突之下不断剧烈地产生变化,最后被迫面对再一次的失去,然后继续往前走,在这个时候,经历过电影中一切的女主才真正从母亲离开的痛苦中走出来,获得救赎。

进入电影后,必须按电影中的世界观来进行——比如必须加入,否则车子就无限循环地出现;比如必须继续,所以摄影机360度旋转了好几圈他们都没跑掉;比如FINAL GIRL必须是处女,这种不成文的规定;比如脱衣服就能引来比利这种毫无逻辑的设定,毕竟当年比利受残害并没有任何性意味;比如FINAL GIRL必须是一个人,虽然片名写着GIRLS。

我尽量不去纠结南希砍伤比利之后为什么不补刀,也许只要不剩一个FINAL GIRL比利就会无限站起来,我也不去纠结是不是FIANL GIRL的咒语之下,男主还活着就可以,更加不去纠结女主一开始还捂着伤口站不起来,南希一死她就满血复活,外加格斗技能满满,也许她是突然感受到了来自主角的光环。

这些我没搞明白的地方,带给这个电影的就是一种无厘头感,虽然搞不明白,但是好像不纠结也没关系这样的感觉。

条条框框的不成文规定推动剧情发展,无厘头的发展解决问题,就是这么任性。

最后,我想说一句,我喜欢比利出场前自带的BGM。

 9 ) 将“穿越”带进恐怖电影中

恐怖片一直是电影中比较热门的题材,大多以血腥、暴力、惊悚为主。

《幸存的女孩》却诙谐幽默,甚至有些无厘头的搞笑,集结了喜剧与恐怖元素,吓到你笑出声!

这部电影IMDB评分不是很高,但亮点胜在有新意,总体来说还是值得轻松一看的。

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以俊男靓女为组合十分养眼。

女主泰莎·法米加在首播的FX连续剧《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中饰演Violet Harmon,和艾玛·沃特森合作主演电影《珠光宝气》。

同年,继续出演《美国恐怖故事》第三季,在剧中饰演一位年轻女巫。

男主亚历山大·路德维格九岁时开始演戏,因在迪士尼作品《巫山历险记》中饰演男主角赛斯受到人们的关注,出演过《维京传奇》。

女配妮娜·杜波夫与艾玛·沃特森共同出演了爱情影片《壁花少年》,并凭借《吸血鬼日记》中角色多次获得美国人民选择奖——最佳女演员奖。

男配托马斯·米德迪奇,一直活跃于演艺圈中,参演了众多影视剧作品,代表作品有《硅谷黑历史》、《华尔街之狼》、《奇男待嫁》、《内裤队长》等剧作。

剧情简介:女主和妈妈相依为命,她的妈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B级恐怖片演员。

虽然妈妈一直希望闯出名头,但是却命运多舛,始终名不见经传。

在一次失败试镜过后,麦克斯和妈妈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而妈妈也在这场灾难中去世。

三年后,母亲的忌日当天,一群好友约上麦克斯去影院重温妈妈出演的恐怖片。

可是观影途中突发意外,大火引起人潮混乱,他们决定割开电影幕布离开影院。

当麦克斯再度醒来时,发现自己和好友竟然“穿越”到了母亲的电影之中,五脸发懵。

(不得不说这个穿越方式真实的耿直,划开幕布就走进电影里……)

然后电影剧情发展开始变得戏剧化,因为他们对这一部恐怖电影的剧情以及角色都非常熟悉,就像打游戏开外挂一般游刃有余,但最坑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设定只有一个人能活到最后,于是他们开始求生之路,希望能找到回到现实世界的方法。

《幸存的女孩》的创新之处在于“穿越”,不是时间上的穿越,而是穿越进恐怖电影里,第一次看这种题材的电影会觉得很新颖,打破恐怖电影的固定模式,猜不到下一幕剧情的发展,剧情一直在反转。

电影还嘲讽了一波恐怖片编剧惯用的方式,一些狗血的设定“只有处女才能活到最后”、“不能单独行动”等等。

这部电影最新颖之处在于反套路,主角们一开始就知道剧本并展开反击。

最搞笑的地方是凶手出场会自带BGM,还有强制回忆杀加莫名响起的画外音以及各种奇怪的死法。

不过最温情的地方是女主重逢已经去世的母亲,与她之间的相处有点煽情。

电影结束拍摄的手法也很有趣,貌似还有第二部,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果带着“一看就是一部烂片”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DBD蓝光标记

 10 ) 虽然戏中戏什么的,但是放心不烧脑

这个电影的剧情我还是喜欢的,首先是戏中戏的设定,有新鲜感,而且最后还发生了合理性的逆转,总之请看——而且是耐心的看完,越到后来越精彩。

这片虽然戏中戏什么的,但是放心,不是烧脑的那种,请放心食用(啊???

推荐指数:9剧情指数:8恐怖指数:3视觉满意度:6(我觉得这个选项多余了,不过有几个场景挺美的,加了这项)

《幸存的女孩》短评

《无限恐怖》的电影版,只是剧情好弱

7分钟前
  • XFire
  • 较差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8分钟前
  • 夏目吾冬
  • 推荐

B级,戏中戏,缺少恶搞趣味

9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较差

B级片外衣下的浓厚母女情,电影多好呀,可以好好告别一次了。

12分钟前
  • 推荐

self-conscious, self-mocking horror flip! 太有意思的小片。taissa 一头长发美到没朋友。

17分钟前
  • Emanuelle
  • 推荐

女主有一股欧美人中少有的清纯感。不是太搞笑。240901//

18分钟前
  • 从小看电影
  • 还行

套用剧中老妈的一句台词概括就是:不要去演二流恐怖片

20分钟前
  • 海宁
  • 还行

相比于同样拿电影为话题的《戏梦空间》来说,本片无疑更接地气,也更有趣一点,误入电影空间,与杀人犯斗智斗勇,然而最终逃不过大纲的限制,虽然有些慢镜头,回忆杀确实是刻意插入,但也确实是有趣的。

23分钟前
  • 雨苔思音
  • 推荐

泰莎法梅加电影里比照片好看太多了

24分钟前
  • 马尔科维奇
  • 推荐

轻松小品

29分钟前
  • 毛病小精灵
  • 还行

恶搞得并不过瘾…结尾还是蛮有趣的

32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在当下的恐怖片市场里,这个创意可以说是顶级了:穿越到妈妈生前主演的80年代青少年虐杀B级恐怖片里面,跟随角色走一遍电影并成为最终幸存下来的人。这个故事框架既保留了80年代美式虐杀片的复古槽点(有性行为的全部要死,最终存活必须是处女等),又可以加入现代化的解构和调侃(闪回、慢镜头、出字幕、续集等),既复古又前卫,既恐怖又搞笑,相当具有现代性。可惜的是,这样好的创意,成片的呈现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既没有做到青少年虐杀片的虐杀爽感,又没有像《惊声尖笑》系列、《林中小屋》那样将解构和反类型进行到底,导致最后恐怖不足、搞笑不足、爽快不足、惊险不足,煽情倒是煽过头了看得人很难受。其实我第一反应是用《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的方式演绎80年代美式恐怖片,然后用打破第四堵墙的解构将其打碎,风格会更强。

33分钟前
  • Anima
  • 较差

讲真这么棒的设定 你拍的这么烂?

35分钟前
  • 唔唔唔唔
  • 较差

好玩的搞笑。

39分钟前
  • 伊恩
  • 较差

farmiga家的妹子眼睛都超美

44分钟前
  • 紫色腚片儿
  • 还行

行吧

47分钟前
  • lomo36
  • 还行

想到贝克街的亡灵

51分钟前
  • 368
  • 推荐

创意给满分

55分钟前
  • 梁臻頤
  • 推荐

BUG比较多但是在电影院穿越进老妈主演恐怖电影这个创意真心不错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回忆杀可以看到画面中的年代立体字幕这个点我可以笑一星期哈哈哈哈哈哈

60分钟前
  • 残烟夜灯
  • 推荐

蛮有意思的

1小时前
  • 大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