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美和好厉害。
看得我脑袋好疼的一部电影。
她好会写本子好会拍。
台词、叙事节奏、空间和光影都极其精密。
太喜欢ゆれる-摇摆这个主题了。
证词、想法、被认为的真相、可表达出的语言、两人的关系都是无时无刻不在摇摆当中的。
所有真正想的都不被表现,言语是思想的外沿。
作为意象的是摇摆的桥、漂流的鞋子、摇动的汽车与光影。
兄弟两个都是出于自己意愿为对方相互保护与掩盖,反而更深地伤害了对方,因此猛的放手是一场纠结羁绊的解脱。
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在过更好的生活,恨意与爱意缠绕双生。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佯装坚强,越是装坚强,破碎就愈发伤害巨大,这是开头法事时点出来的。
真木阳子本身是一个自我毁灭的开始。
她妈妈根本不在乎她的生死,希望她是被害的而非自毁,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未来。
她对乡村秩序的消极反抗,是哥哥想做却不能实现的。
哥哥温良表相下深刻的暴力欲望,用父亲这个角色作为镜像表现出来。
哥哥是一个剧烈的摇摆,完美负责的男人与一个暴力或自毁的魔鬼只在一念之间(检察官说得好,向你的受害人不断伸手,本身就是你在有意加害),在事发后的摇摆却很细腻。
香川照之真是无敌变色龙。
虽然...但真厉害啊。
小田切让帅得我头疼。
最大的玄妙就是哥哥到底杀人了没有,其实从弟弟的视觉看过去,可能他看不到事实的全部,他看到的是有他内心相信哥哥是否无辜,一开始,他以为哥哥有罪,但是处于保护哥哥,拼命为哥哥辩解脱罪,但是他心底是认为哥哥推了,在哥哥道出“你从不相信任何人,你对任何人都要怀疑”的时候,弟弟恼羞,在法庭上指认哥哥是凶手。
弟弟很自私,他怀疑哥哥的动机,坏人只会把周围人想象成伤害自己的人的思维。
最后,他彻底了解到自己的自私,相信了哥哥,才会出现哥哥清白的影像。
最感动的,最后一幕,哥哥,我们回家吧。
眼泪都标出来了。。。
早川稔和早川猛是一对兄弟。
稔的女友智惠子也是猛的青梅竹马,她后悔当初没有和猛在一起,于是在稔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猛和智惠子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三人观光旅游。
稔和智惠子在桥上发生冲突,智惠子不让稔扶她,在一瞬间智惠子从桥上坠落身亡。
究竟孰是孰非?
对于哥哥稔来说,他不会伤害智惠子,但是比自由和真相更重要的,是尊严和父亲以及弟弟的接纳,他虽然对莫须有的罪过矢口否认,但是缺乏坚定的洗罪决心。
而弟弟出于内疚,很渴望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救出哥哥,四处奔走,力图证明这只是一场意外。
稔说自己不怎么受女人欢迎,可以从他对智惠子的把控不力看出,其实他如弟弟猛所说,是个十分善良真挚的人,也许只是偶尔的失控,对于女友的性命又怎会轻忽。
哥哥觉得弟弟的奔走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杀人犯的亲人,导致了猛的反转,他明明目睹了桥上所发生的一切却又在法庭上说,自己并未见到桥上发生的情景。
稔被判牢狱七年,七年后他和弟弟猛重遇,微微一笑泯恩仇。
对于稔而言,剥离生活的本质和真相并不是最重要,他看重的是兄弟间的感情,在他的认知系统中父亲和弟弟就是他的一切,猛会处处敌视顽固不化的父亲,而稔却顺从父亲。
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养成了稔某种情绪化的内在性格,外在和顺却也无法掩藏内心的虚空。
对于猛而言,他可以萍水相逢,做一夜的花花公子占有智惠子,却也因稔的态度而埋没了真心。
他有他的欲望,也有他的桎梏,他相比温厚的哥哥更多的是任性和恣意,倥偬之间的一晌贪恋化作乌有。
猛的摇摆和顾左右而言他伤害了稔。
稔在电影末尾的那个微笑才是他的本质,他的所有的热力和欲望都在生活的蚕食倾轧下毁损,有些不幸的人耽溺于舔舐伤口,有些人也会拖沓了前行的步伐。
而稔其实更为心平气和,他的舍得以及自由与否都不是人生的难题,他只希望猛和父亲能感知他的情,他的依赖。
猛是一名摄影师,七年后在杂乱的影像中——发现小时候同游吊桥时哥哥的温柔,自然的本心渐渐复苏,而不是沉沦在记忆的懊恼和悔恨之中,热泪盈眶就是情感和力度的证明,荆荆棘棘统统斩去,名制之后的真淳开始进行统一之前杂乱纷扰的自己,再也不让情绪将自己碾压侵逼。
这是一部真挚到不留盲点的影片,导演编剧颇为真实的刻画,使得此片有了某种诗化现实主义的特色。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猛,心念高蹈愤世,纵逸任情;也可能是稔,坚忍无奈之中也要以温和的方式求取心的共鸣,只有在这样的人格统一体中才能渐渐参悟人生的本质。
但愿灵魂不再孤凄。
“你的感觉和你的命运同样可怜,但愿我从来不知道你这个人。
”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做潘多拉的女人,这个集阿佛洛狄忒的美貌、赫尔墨斯的机制狡猾以及阿波罗的多才多艺于一身的女人却拥有一个神秘的魔盒。
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之后会有什么呢?
日本女导演西川美和的《摇摆》中在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之后,我们看到了罪恶、嫉妒、奸淫、偷窃、贪婪、怀疑,然而这一切恶之花所结出的果实到最后不过是让我们明白了人生只不过是一座摇摆不定的天平,什么狗屁理想、执着信念、至死不渝都是扯淡,面对各种选择题时,谁没有动摇过?
故事开始于离家多年而回家奔丧的东京摄影师阿猛。
在家乡的小镇上,父亲拥有一间加油站,现在是哥哥阿稔在负责,而跟两兄弟青梅竹马的智惠子也在加油站里帮忙。
影片中的哥哥阿稔淳朴、善良、认真并且值得信赖,他选择了小镇加油站的平淡生活,而反观弟弟阿猛,他颓废、叛逆、放荡不羁,两人虽为亲兄弟,但个性迥异,但兄弟俩唯一共通的地方便是他们都爱这个叫做智惠子的女孩(虽然“爱”的时态不尽相同)。
正是兄弟俩的个性迥异和两地相隔才维持着彼此的秩序(平衡的天平)。
然而阿猛这次回家奔丧与智惠子的不期而遇,动摇了兄弟之间彼此的秩序(失衡的天平)。
一次三人到溪谷游玩的时候,在溪边拍照的阿猛看见哥哥与智惠子在吊桥上的争执,随后便是千惠子坠桥身亡。
故事发展到这里,按照以往家庭伦理剧的模式来看很有可能即将以一个充满着悲剧美学的结尾来收场,然而在《摇摆》中,西川美和要告诉我们的是,这只不过是故事的开始。
影片中的吊桥犹如一座天平,以千惠子作为支点,兄弟两人各据一端,从而使之平衡。
直到支点渐渐往弟弟一方移动,天平于是开始上下摇晃,最终致使整座天平失衡,而摇晃着两兄弟的,究竟是谎言,是爱情,还是亲情?
其实对于在吊桥上发生的“谋杀案”,观众以阿猛的视角来看,整件事情始终是处于一个模糊地带。
就在阿猛过吊桥之前,智惠子曾向阿猛表达了她想与阿猛重归于好,跟着他去东京,但习惯自由的阿猛无法给智惠子一个肯定的承诺,他过了吊桥来到小溪边拍照。
智惠子想过去,来到吊桥中间时才发现桥摇晃得厉害,而此时一向有恐高症的哥哥阿稔鼓起勇气主动来到桥上想扶起智惠子,却遭恼羞成怒的智惠子呵斥,羞愧慌乱的阿稔愤而推了智惠子一把,智惠子跌坐在桥上,根据后来在法庭上阿稔的供词,他马上跟智惠子道歉,并伸手要把他扶起来,谁知智惠子不但不领情,反而越发地往后退,最终翻落下吊桥。
而此时阿稔已经抓住了智惠子的手,这个隐忍谦卑的男人此时此刻内心的天平已经被弟弟的归来以及恋人的移情别恋剧烈地摇晃着,一瞬间的邪念让他松开了手。
《摇摆》的重点不在于到底是才是真正的伪君子,而是人们怎样去维持自我这座天平的平衡以及失衡后的种种境况。
影片的名称“摇摆”隐晦地揭示了全片的主题,于是一对兄弟和一个女孩之间诡秘的关系,通过小田切让与香川照之精湛得对手戏,激荡出人性底层的丑恶,然而在影片的最后,导演在人性的暗夜中还是给予了我们一个温情的开放式结尾。
这样一个由爱生恨、爱恨缠绵所导致的悲剧故事,若我们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而不是以一副道德家的嘴脸来看的话,会发现影片中兄弟俩内心天平的失衡具有普遍意义。
阿猛与阿稔相比,言语中始终表现出一种优越感,无论是长相还是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上,他都要高于自己的哥哥,然而阿猛却始终把自己的哥哥作为自己所崇拜的偶像。
在每个男孩的成长历程中,始终会有一个现实偶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他们或许不像电影中的英雄那样高大英勇,但在每个男孩的心目中这个现实偶像是必定会存在的,而这个现实偶像则大多数是自己的兄长或者邻居家的哥哥等等。
但作为阿猛来说,他虽然知道哥哥与智惠子的关系亲密,心里也希望哥哥能得到幸福,但作为男人的本性来说,这种嫉妒却是不可遏止的,发自本能的占有欲实施之后又会使他陷入深深的自责。
而反观阿稔,淳朴、谦卑、善良的性格使这个老实的男人一直都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小镇里,他也有过炽烈的幻想、也有过远走高飞的冲动,但是最终他还是安于现状,因此他看到生活随性、放荡不羁的弟弟归来时,内心其实是有一种羡慕甚至嫉妒的情感在里面的,尤其当弟弟介入到自己与智惠子之间的关系时,内心天平的“摇摆”更是剧烈地运动起来。
对于整件坠桥事件来说,弟弟对于哥哥的袒护一方面出于兄弟之间的感情,而更重要的是出于弟弟的自责,从某种程度上说,智惠子的坠桥身亡是由自己对于智惠子的拒绝所间接引发的。
而在法庭上,当哥哥内心的天平完全失衡后,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表现出邪恶的一面时,弟弟心中的现实偶像顿然坍塌,对于一个有过偶像的人来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心中的“神”变成“魔鬼”,于是弟弟原本的自责此时便开始幻化成一种报复,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报复,两人间的道德天平才可以保持着某种平衡。
两兄弟之间的这种天平两端的关系,导演在片中使用了各种“隔阂”的意象来表现。
三人出游时,阿猛在溪边拍照,阿稔则在吊桥上,两人之间隔着一条河;阿稔入狱后,阿猛去探监,两人之间隔着一道玻璃墙;影片最后那个温情的结尾,阿猛隔着一条马路呼喊着哥哥的名字,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这更是隔阂。
这种充满隐喻的“隔阂”除了表现出两兄弟间渐行渐远的关系之外,更是突显出两人内在关系的混沌与不安。
导演用了一个温情的结尾来结束这个开满了恶之花的故事,或许是想让我们在这个人性的暗夜里看到些薄暮之光,这样一个温情的结尾我猜想肯定会赚取不少廉价的眼泪,然而事实真的如影片最后哥哥隔着马路对弟弟的莞尔一笑那么简单吗?
支离破碎的关系和失衡的天平难道就靠着这一点点彼此间的简单认同就得以修补吗?
我想起了《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弑父娶母的真相后,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歌队唱道:“你的感觉和你的命运同样可怜,但愿我从来不知道你这个人。
”对于影片这个玩味的开放式结尾,我们不知道隔着马路哥哥对弟弟莞尔一笑后到底将何去何从,然而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他最终还是会踏上那辆长途班车,因为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除了各种恶之外,还有一座摇摆失衡的天平。
片子很有一种静谧的气质,却无处不藏着矛盾冲突。
隐藏在各自内心世界的东西只有彼此去感受。
如果不再信任,如果你的心动摇了,你的眼睛也会被你的心所欺骗。
就像那个著名的佛经故事,晃动的不是旗帜而是你的心。
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前前后后通过弟弟猛的视角叙述。
从一心保护哥哥到最后自己作证把哥哥送进监狱,罪在何方?
无法去信任的人到底是谁?
最后审视自己内心的猛寻找到了答案也找回了哥哥和自己。
两位主角的演技都不错,尤其香川照之。
抽象的篇名 变化的回忆 看到后面似乎有点明白?
不断动摇的大概是猛对家人的信任。
正如哥哥所说 他总是在怀疑一切 即使是对哥哥也并不信任 他隐瞒了与智惠子幽会的事 也露出了破绽。
人总是这样,看到的不是真相,而是自己相信的样子。
大概是出于“做贼心虚”,他心里认为哥哥因为他与智惠子之间的关系心存怨恨,于是他看到的是哥哥把智惠子推下桥的样子。
其实哥哥在法庭上说的就是真相吧。
开始他是想要保护哥哥的,假装什么都没看见,第一时间找律师。
但他探监时问哥哥:你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要过桥?
这大概伤了哥哥的心,这句话暴露了猛对于哥哥供词的不信任,是基于自己哥哥是谋杀的想法提出的。
猛在法庭上说要找回原来的哥哥,其实是哥哥故意激怒他,希望通过这件事找回他们从前亲密信任的关系,也是对自己罪过的救赎。
对于哥哥的爆发有点小吃惊,当时以为真的是哥哥谋杀.那次是真的发泄,作为顺从者心中压抑的不满、委屈(所以也在猛幽会回家后说了那一番看似无意的试探的话)。
但猛在作证时说,自已一无是处,不像哥哥,也是出自真心吧。
他眼中的哥哥,善良、温和,让同事信赖,努力维持家里的平衡。
他对智惠子不是真爱,真的是出于对哥哥的嫉妒吧。
虽然猛总是顶撞父亲,但抛开家庭、独自生活在东京的他,也是有所愧疚的吧。
最后的结局很温馨,哥哥的笑不带一丝间隙,他看到的就是好久不见的心爱的弟弟,幸福满满。
猛说,哥哥我们一起回家吧。
(此处对比前面剧情,猛:我明天就要回家了;勇:这里才是你的家啊)两人至此都获得了救赎。
字幕总是晚出现 看得好累XD 还是那句话 小田切让好帅。。。
香川照之的演技好棒 好吧 小田切让也是还是有很多细节的
日本电影《摇摆》观后感摇摆的吊桥,摇摆的人心,摇摆的人性。
哥哥是弟弟的道德模范,不过是哥哥被道德所束缚压抑而已!
压抑久了会爆发出完全相反的一面。
人性被道德绑架后,才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善良与自私,在是非的诡辩前都显得力不从心。
亲情和爱情,在阴暗的人性中都显得苍白无力。
真相与谎言,在消散的事实后都显得微不足道。
善良更容易受到伤害,谦诺更容易缺乏自信,礼让更容易畏缩不前。
善良被伤害压抑后便会爆发伤害。
《摇摆》影评看完这部《摇摆》,真的再次被小田切让的颜和演技深深折服...其实说实话,看这部片的时候挺煎熬的,我觉得好文艺,感觉日本的一些老片都是这样,淡淡的。
我看这种片真的坐不住,像《跨越栅栏》一样,不过这也是这类片子的优点,淡淡的讲出整个故事。
但是这部片最惊喜的是结尾,最后香川照之的那个那个微笑。
我觉得这个结尾太成功了,诠释了如何以几秒钟的表演改变一部电影。
也正是这个结尾,让我直接爱上了香川照之这个“可怕”的演员。
在车站停下回头的那一刻,那个面无表情的样子,那个眼神,看的人心里发麻,当露出那一抹微笑的时候,已是全身鸡皮疙瘩。
就这短短的几秒钟,就让我觉得,这个演员了不起!
这一刻也意识到演员表演的力量,原来一个演员短短几秒钟的表演,可以彻底改变整部电影的感觉,突然又有了新的理解。
说实话,到最后故事结束,我还是没有明白到底是哥哥故意推人,还是弟弟捏造事实。
我觉得最了不起的就是,哥哥和弟弟的内心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极其复杂的。
就拿哥哥来说,既是善良的,同时也是黑暗的、懦弱的....法庭那几场香川照之的表演也是相当精彩,各种情绪层出不穷,角色内心的深度深不见底,各种细节处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片子越到后面真相反而开始变的模糊了,到底是哥哥做了,还是弟弟陷害了哥哥,到最后已经找不出答案了。
不知道是我理解的问题,还是确实变的模糊,但我觉得这已经不重要了,在那一抹微笑出现的时候,这一切都变的那么无关紧要了。
其实不管真相是怎么样的,都离不开一个原因,因爱生恨,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都是如此。
那个女孩跟两人之间复杂的情感是根本原因,桥上发生的一幕只是导火索罢了。
再说一个看到的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日本这类型的片子,基本很少出现配乐,而是都在用很简单很朴实的声音。
比如女孩掉下去的时候,用的就是简简单单的河流声。
在结尾的时候,在小田切让看着影片痛哭流涕彻底爆发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配乐,而是简单的放映机磁带转动的声音。
真的是太爱了这一点,不止配音方面如此,还有很多镜头也是,特别朴实简单,特别干净,真的是爱了。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开头说的,文艺片的特色哈哈哈哈哈哈,着实是有点难顶,两个小时看的汗流浃背、心烦意乱、屁股都坐不住了哈哈哈哈哈。
当然!
这是我的问题啦!
最后真的再次为香川照之和小田切让打call!
真的厉害,特别是香川照之,了不起!!!
本来是冲着小田切去的,结果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香川照之。
不是小田切不够好,只是香川将角色诠释的太出色,以致于我在看完片子之后很久脑海中仍能浮现出他的每个眼神。
类似于香川这样与偶像全然无关的演员,能在竞争激烈的日本演艺界生存下来,自是具有深厚的功底的,也只有在这样的电影中,才能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
片中的哥哥是个比较复杂的角色,在他看似唯唯诺诺的外表下,是被压抑的愤怒,在他的爆发于冷漠中又藏着对弟弟的感情。
这样的电影,总是在平静的节奏中让你看完后才醒悟自己得到的什么,这样的演员总是在你惊叹于他的表演后才发现错过了什么。
这是部名字很玄妙的电影。
没有汉字,ゆれる读起来的感觉就有些摇曳的感觉。
我向来不是艺术的人,电影若没有跌宕起伏,那么至少也得有些吸引我的名头——我喜欢小田切让,所以我看这部电影。
此片貌似还有个名字叫《吊桥上的秘密》,虽然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强了点,仔细想想,还有那么些味道。
守住的和遗失的,就是在那摇摆之前失去了界限。
早川猛是离开家去东京闯荡的人,早川稔则是留在家中守候的人。
对比造成了天平上的失重感,就像那个摇晃的吊桥,承载着的是动荡的灵魂,于是即使是老实的温柔的大哥也会出现情感失控的时间。
整个片子慢慢的清清的,每一个人都在挣扎,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在摇摆。
如果有所谓的是非,似乎不到最后的时间都无法判断。
猛说从不记得跟爸爸一起去过那个河边。
他忘记了。
不管记忆本身是否可靠,人还是会在某些时间内试图忘记和试图编造...那瞬间的失落与获得这部电影貌似有个光明的结局。
稔的那一抹微笑。
也许七年的牢狱对他来说也是种救赎。
(话说这怎么也是故意杀人罪,就七年?
)小田切让还有活色生香的某些镜头,我喜欢……有小田切的电影,除非惨不忍睹,我决定都给五星。
影评这东西,又如何能客观呢
哥哥本性是善良但敏感的,弟弟和准女友厮混的事他通过几句话测出来了,很气愤但强力的压抑住了,内心自卑又不敢打破常规的哥哥想假装一切如常。
第二天仍旧正常出游,准女友猜测哥哥知道了她和弟弟的事很害怕,加油站长期枯燥压抑的生活她早已有了厌倦之意并后悔当初没有随弟弟离开,经过前一晚她想要追随弟弟离开,奔上了桥证明自己的勇气,哥哥是有恐高症的(最后的回忆短片可以看出他紧紧的抓着弟弟过的桥),哥哥在桥上追上了女孩,女孩不让他触碰她,自尊心受挫和愤怒一起爆发了,于是两人起了非常严重的冲突,女孩倒地并一步步躲闪不让哥哥触碰至失足掉下,最后哥哥是想救她的,从哥哥手臂上深深的抓痕可以推测,如果哥哥是故意推她下去抓痕不会这么深这么长,很可能是最后用力拉她才造成的。
另外,影片的最后有一段回忆哥哥当时拉弟弟的镜头,和他拉女孩的镜头中手势是一样的,这种手势是救人的。
哥哥气女孩更气弟弟的摇摆不定,探监时哥哥突然反常暴怒并啐弟弟就是一种压抑下的情感爆发,哥哥真心喜欢女孩,但哥哥自卑又发现了弟弟和女孩的关系就更加难受,弟弟摇摆不定不确定和女孩的关系对哥哥是一种生生的折磨。
现在女孩这样死了,哥哥很气,气弟弟气女孩气自己。
弟弟的摇摆对哥哥的最大杀伤是体现了弟弟对哥哥的不信任,哥哥真心对弟弟,但弟弟从没信任过哥哥也从没信任过任何人,从一开始倾其所有的找律师救哥哥就只是救而已,心里始终充满的是否定的怀疑,直到当庭指正哥哥是凶手,哥哥反而坦然,因为他明白这个才是弟弟最真实的想法,他爱这个弟弟也愿意用坐牢为这件事赎罪。
最后哥哥出狱了,看到弟弟时的那一抹自然而真诚的笑,让人感动,弟弟能来证明弟弟终于明白他是清白的了,希望以后也能继续信任。
这要是作文,应该是标准范文那种。镜头细腻,节奏都是对的,探监那场一分为二的戏,气氛处理的尤其好。香川叔,也是依然很厉害。看过好几部,不应该叫变色龙了,他是橡皮泥,塑造角色的能力满分。
画质太低庭审地方断了之后看得很不上心的缘故吧,没有很喜欢,但是整个故事我喜欢。人心的摇摆是永恒的。对错太单纯了。结尾以为不太明啊→_→
去年看的好像,印象不深。
关于家庭,记忆和真相。物喻手法还是延续了蛇草莓,因气氛压抑和大段法院场景而略显沉闷,不像蛇草莓那样笑点层出,但对于表现主旨很有帮助。用镜细腻,最后香川照之的微笑会是经典
现代罗生门… 但拍的我不喜欢 有点无聊
2007/4/4 朗豪坊
法庭戏实在是长,完全是导演出给两位演员一份试卷,香川照之答得好,小田切让就有些怯场了。在内心的摇摆里似乎一路错过了许多人生的奥义,导致去到结尾时越锁越小,只能是兄弟情了。
记忆与真相 与家庭之间的连接太弱了,并没有因为是发生在家庭中,让记忆之不可信与人心摇摆的主题变得更加深刻或者与众不同。
帅的人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系列?可以几年后回到家乡立刻勾搭上原来的青梅竹马,可以说翻脸就翻脸,也可以说失忆就失忆...
香川照之演技真的让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一部讲手足兄弟的宁让他演绎的神情满满。照之叔驾驭什么角色都很入木三分,反观主演小田切让就演技稍逊许多,但是酷劲儿十足,这是一部有内容有内涵很深情的电影,看完也不知是不是应爱这位哥哥
2024.7.20。记忆的两次反转,被坠桥事发时目击者惊诧的反应盖住的真相终于还是不得澄清。其实翻看儿时录像恍然大悟与哥哥出狱的巧合还是有些多余了。最后呼啸的车流呼应吊桥下奔腾的河流。//悬念与信任危机,是西川美和一贯的表达方式和主题。细节方面突出:滴洒到稔裤子上的酒,与猛沉默对视的鱼眼。整体感觉逊色于[蛇草莓]和[亲爱的医生]。
4.5,胜过金棕榈。 @中国电影资料馆 avec xah
一次“意外”死亡,引发的对家庭关系与社会变迁的剖析。早川家两兄弟因生活环境与社会身份的不同,一点微小的怀疑(关于小时游玩溪谷记忆)最终被无限放大造成悲剧。死去智惠子的摇摆是两种环境/身份消涨的外显。在都市事业有成的弟弟,其对周遭的信任其实非常脆弱,一旦嗅到一丝不安全感,信任便倾刻消散。缺憾处在于,观众始终被限制在弟弟的视角,剖析似乎一开始就倾斜于天平的一侧。7.8/10
总觉得哪儿莫名其妙。小田切颜最高,香川演技大好。
日本片看了不到15部,小田切让的占了一半。永远无法抗拒这种糟乱的邋遢之美。
西川美和的笔尖是锋利残忍的,镜头却是柔和缓慢的,这种反差确实很有特点与态度。自由不是任性,追求理想不能建立在他人永生束缚之上。手持镜头的抖动是对角色动荡、怀疑的内心的映射,饰演哥哥一角演员的表情在法庭时冷寂到阴森可怖,但最后对视的微笑却有一种温情存在(当然这侧面说明哥哥仍没收获自由),这足以印证其演技精湛的事实,法庭戏戏剧张力很强劲但台词并不讲究、严谨,父亲角色塑造较为浅薄、模糊,最后对其疑似“洗白”我持怀疑态度,可他在文本中又尤为重要。
很多电影都是以一个微笑结尾 这里的微笑又是一个成功
低于预期。剧情好悬浮,律师是叔叔,证人是弟弟,人物动机很多时候靠观众脑补……哥哥的绝望愤怒和弟弟的叛逆怀疑一样莫名其妙。
猛烈地凹人生,真累
当年写过长长的影评。香山叔和JOE,还有美女导演和音乐,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