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女主演技是硬伤。
剧本的话,有些线索挑的太明显,比如哼歌、擦玻璃、某些台词等,也可能是我看这类日影有点多的缘故,感觉这类日影模式化太刻意地回扣主题也会略显尴尬,观众太容易明白了,同时缺失了复杂性。
哼歌和擦玻璃都可能是对于过去生活的重现,但这个重现要体现什么呢。
留恋或者反思都不是,或者说都不知道为什么。
某些台词的设计也是这样,重复出现的意义何在呢?
有点摸不清楚。
男主和女主的人设也有点单一。
从前到后的转变很模式化、很“典型”,剧情设计上就显得刻意了。
虽然女主一改温柔面目这一点是很亮眼的,但有因为太强调她的不幸和脾气,最后就太过了,一直对她脆弱的一面没有很好的铺垫,最后的最后才流露出不舍,那个吻来的注定但又突然,看到那里的时候就能明白这时候一定会有一个突然的吻吧。
最后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即使大概明白导演想说什么(冷漠、不幸的无解,以及在这种条件下梦想和爱意何以可能),但感觉上作为艺术创作而言给人带来的观影体验是有点不顺的,或者说不自然。
形式感固然重要,但如果想要显得真实,还是要把人刻画的稍微丰满一点。
导演想要表现人活得辛苦,在重重外壳下流露对他人的依恋,但男主的感情实在是刻画不够,前半段啰嗦,后半段也不明白他探索人生意义最后落到了哪里,男主是有情感的(从他对小男孩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但最后他对于女主的态度不明不白,而最后他的解法似乎跟女主也没关系,女主对他的救赎也不是,爱或者信仰都不是,单纯的乐观也太说不过去,如果说是一种梦想的回归那又和剧情、主题不太协调(怎么就回归初心回归本质了?
这是人生虚无的解法么?
难以揣测),最有可能的是女主对男主的态度唤醒了爱从而让男主把女主当作圣,完全可以如此解读,但显然最后的跳跃太大而前面没有铺垫,也是表达上的问题;女主的人格也应该更复杂一点,不应该是前期全都在自我防御或性格本质的愤怒抵抗和桀骜不驯,后面突然转变态度献上初吻,再无情的人也不会在面对绝症患者的时候还那么横,后面也太柔情了和前面的人设反差过大,对女主的感情刻画也不够。
一个在重压下时常愤怒又无力的的人,的的确确会有更加复杂的个性,很多细节上应该表现出依恋,而不只是前面对男主一味地激将。
也不只是靠最后一个吻和几句想要留住男主的话,依恋应该是一直存在的。
全篇对人生虚无和冷漠的刻画倒是足够的,但对于虚无后人生意义要归于何处,以及在这一背景下爱意的存在方式,显然导演不是放任观众自己去想的,而是给出了一幅绘画作为答案。
那么就很有必要探究导演想要表达的那个想法以及对这个想法的表达是否成功。
我认为最后这一步是有待深化的。
看完卫生间的圣母像想写一篇影评我接触的感情,有一些相似的体验。
美术是田园宏的梦想,是他最热爱的东西,当被前女友问起我跟美术你更爱哪个的时候(这就有点像我跟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田园宏犹豫了,拒绝了回答,他拿他最爱的画笔来描绘他最爱的女人,(影片中描写田园宏绘画的镜头总共三次,前两次是在画他的前女友,最后一次是在厕所绘壁画圣母像。
)而片中小病友拓人的去世,托人母亲请求田园宏为拓人画幅画像的要求却被他拒绝了。
绘画一定是田园宏的挚爱,只有他的挚爱才能被他的画笔描绘。
大学毕业后田园宏放弃了绘画,当前女友在向他夸耀现在的成就时,田园宏表情漠然,女友愤然离去, 路遇前女友与界先生时,界先生也被男主的漠然与无谓激怒,在前女友和界先生眼中,绘画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与自己的成功与名利有关,是一种入世生活的态度,而在田园宏眼中绘画是自己的挚爱,同样也要表现自己的爱与信仰,前女友的离去带走了他的挚爱,他不知道美术还能描绘什么,因为没有了意义,所以放下了画笔。
就像有些歌只能唱给一个人来听,人走了再唱那首歌就没什么意义了。
影片中田园宏打开柜子找出前女友的画像,那幅未完成的画放在了最上面,可以理解为那是他的停笔前 的最后一幅作品,同时未完成的画作也表明了这段感情的结局。
男主是个念旧情的人,因为热爱拿起画笔,因为情逝放下画笔,因为深情与渴望描绘了爱与救赎。
当被医生诊断为胃癌时,田园宏反应平淡,其实这是电影描绘下田园宏一贯的状态。
一个人梦想已逝,生活就变得没有了意义,没有意义的生活就像是半桶血的生命,生与死间浑浑噩噩,向死而生,向生而死。
住在医院的病人们,生命被赋予了盲目的乐观与虚假的意义,这也是世俗生活中唯一的救命稻草,而却又在积极的盲目的乐观与虚假意义中死去,在生命面前我们显得那么的无力。
电影中拓人母亲对田园宏解释医院里面不允许对孩子们讨论谁的病情,谁去世了只能说出院了。
这就如同小时候我们听童话故事,直到长大后才接触到真正的社会一样。
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顺从。
小野强大的心理能量给田园宏带来的是一种生命力,对生命的渴望、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要么去死要么好好活着,从无精打采拖地的工人中田园宏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以前与现在虚度的光阴,对工人的责问其实是对过去的悔恨。
小野的陪伴让田园宏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是圣母的怀抱给予了他真正意义的生命,于是田园宏重新拿起画笔,来表现爱与生命,来表现抗争与生命的净化与升天。
人生真是辛苦。
十几岁的高中女生,要为暴躁的母亲做饭,要帮痴呆的婆婆洗澡,穿过讨论着恋爱话题的女生们,孤独的奔跑在无人问津的操场上。
二十几岁的城市游民,丢失了爱人,遗弃了梦想,被无人欣赏的才华和挥之不去的贫穷扼住喉咙,成为麻木无知漂浮在城市上空的幽灵。
三十几岁的单亲妈妈,独立支撑家庭,孩子身患重病,也必须强颜欢笑,将希望寄托于宗教,终日期盼并不现实的拯救。
五十几岁的公司职员,没有家人,得了绝症,整天无所事事的游荡在医院里,用色色的事聊以慰己,活在被人需要的幻觉里。
每个人都在沉重的人生里仓皇逃避。
在被一纸诊断书预判了死刑的男主角打乱命运线之前,大多数人都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的看看活着的每一刻。
当厄运降临,预期中的鼓励,祝福,鸡汤通通都下了线。
昔日的恋人不会回心转意,深藏的画作依旧无人赏识,切除的癌细胞卷土重来,就连深夜静静擦个窗子也被兜头泼了一桶冷水。
真是残酷又真实的世界啊。
哀伤的母亲留不住孩子存在过的痕迹,衰弱的中年男人至死无人关心,缺爱少女心中刻着未完成的苦涩恋情。
在这个没有希望和答案的故事里,也许充满禅意的顿悟才是真谛。
感受到生,只是一瞬间的事,是蝴蝶振翅,游鱼入水,是森林里悠悠然的虫鸣,是泳池里湿漉漉的初吻,是卫生间里挥洒自在的画笔。
放下才能前行,直面所以坦然,学会爱,才能被爱。
虽然明白导演需要那种完全真实纯粹的表演,但也想过同为自带绝望气场的男人,森山未来岂不是要比主唱更有表现力。
直到片尾曲出现,主唱的歌声响起,像霎时穿透无尽黑暗的一缕光。
坐在马桶上靠着遗作的男人安详的闭上眼睛,如同被圣母揽在怀中的耶稣,这一刻,他成为点醒众人的神邸。
圣母为何没有悲伤,因为活着的人们终将向死而生。
写完这些,才发现自己真是矫情的一逼,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在自己想要死的时候,有个妹子牵着我的手,说:一起。
我觉得和百元之恋的内核一样 但百元之恋要比这部好看 个人喜好 只挑我印象深的地方说了男主在擦玻璃遇到前女友的时候 说自己要结婚了 前女友问真的吗 男主回答说骗人的 两个人都有不甘心 擦玻璃时遇见的屋子里面即将开个人画展的前女友也好以一副随意的口吻说着即将要结婚的谎话的前男友也好 关于两人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导演给了答案 之前两人是同学的时候有一幕 前女友只裹着床单在床上 姿态撩人的醒来 看着在画自己的男友撒娇让他过来 我当下脑补的画面是 男生二话不说脱掉上衣走到床边吻女友 然后画面拉远 可如果按我脑补的发展这就是个爱情青春片了吧男主擦玻璃时遇见前女友 前女友说的是 你还在擦玻璃啊 前女友撒娇叫男主回床上去 男主无动于衷 后来女友把自己包起来 男主用冷淡的口吻说看不到了怎么画啊 男主是个有才华的人 可是成功的往往都不是有才华的人 好多著名的画家 多少都有些心理或者性格问题 一个人如果简简单单长大成人 娶妻或嫁人 愁着柴米油盐 过着小确幸的生活 他想的会是 工作怎么转正啊 房子买在哪好啊 艺术不艺术人生不人生之类根本跟他无关 到底是生活经历给了人与众不同的艺术灵魂 还是本身拥有艺术灵魂让这个人的生活与众不同 这真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啊后来前女友和男主在街上相遇 旁边那个男的 是个什么介绍人之类的 前女友说是因为有他的帮助 自己才得以开了画展介绍人说要看男主的画帮着推广 男主说不用 我可以得到那些只是我不想韩剧里面的话 人如果失忆了 会忘了最深爱的人 我觉得这是大脑在保护身体 大脑在跟身体说 你现在生病了 太开心或者太痛苦都不利于恢复 所以我先帮你把那部分回忆锁起来我们太爱一件东西 所以反而变的不敢靠近 像是少年时期的爱恋 紧张了又紧张 心快要跳出来了也不一定能说出那句“我喜欢你”男主应该是这样吧 太爱画画 所以遗失了画笔在电影的画面里 男主大多数都是消极 逃避的态度在活着得知病情后去酒吧买醉也好 选择手术也好 转院回老家也好一切看起来是积极的 但其实不过是因为身边人努力的脚步带着他走了几步 本质上跟你朋友赚大钱了 最近吃的好 你跟着他最近也吃的不错一样 不是你用你自己的钱买的 所以其实男主自己没用自己的力量跨出一步直到…… 嗯 是的 男主决定留在东京的家里 下面说下我们的初中生女主 他和男主是通的 心灵上 电影里面给我们呈现的是 没有父亲 做饭还被妈妈说“怎么每天做一样的 自己出去赚钱都累死了 还要天天吃一样的饭菜 ”照顾头脑不清的奶奶 本该是在操场上和其他女孩子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八卦的年纪 她却一个人疯子似的跑想让自己就这样死掉 可我一点也不担心她 她会很好的长大的 她买金鱼放在泳池里和它们一起游泳 她懂得别人看不到的男主的软弱和逃避 并大声的告诉他那是不对的 女主还青涩 还没长大 可即使这样 女主也做的很好了 所有其实女主是个坚强的女孩子亏了有女主 男主最后明白过来了 燃烧自己似的画画 画的是圣母怜子图 画中圣母的脸就是女主 他自己最后在圣母的怀抱中安然的睡去了关于男主的病友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把年纪 靠着拍拍女生裙底胸部这种轻微的色情来麻木自己 来探病的只有公司的同事 还是在背后说他坏话的同事 还自认为对公司很重要其实他自己应该是知道的 他对公司不重要 这个人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也是逃避 用无聊的色情和自以为在公司很总重要的事来麻木自己 也是个受伤的人 还有那个男孩的母亲 在男孩去世后哭着说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活下去 其实挺简单 擦干眼泪 好好活下去 那才是对你爱的人最好的表达 我也不觉得小男孩很可怜 我不信命 但我信命中注定 在那么小的年纪的了癌症就是这个小男孩的命吧 人终究要死 别急 谁也逃不掉 小男孩生前的日子很快乐 相信着自己会好起来 天真乐观 孩子们的朝气电影最后的结尾 看得时候觉得有些矫情刻意 现在回想起来到不是了 男主对着病友的镜头说 我觉得我现在是活着的这句话其实是导演想表达的一切人生来不易 每个人的人生都要自己面对 在天灾人祸面前 人类更是渺小 电影里有一幕 男主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去夜店买醉清晨在夜店外的马路上醒来 然后回头 一个人被车撞了 每天有无数的新闻 大的小的 我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 每天都有人离开或是到来这个世界 然后这辈子都跟自身的欲望战争它控制你或是你看开它 人一出生就是条通往死亡不归路 任谁也停不下这脚步所以 好好活着就好 说起来简单 可做起来太难这是我们每个人要找到的答案 活着 好好活着 电影里面男主最后找到了 女主是已经在试着努力 病友好像要开始寻找 而那位母亲则还在痛苦之中 但也还是会好的 她经常去教堂 基督教也好佛教也罢 即使理解不了 它也会告诉你方法 所以那位母亲也是一定会好的 所以电影里面的人 各有各的位置 各有各自的路 也算是圆满
《卫生间的圣母像》:温暖的传递文/阿湫整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全来自男主的颓、废、丧。
颓是没有动力去做事情,废是做不成事情,丧失做事情得到不好的结果。
男主就是一个丧尸一般的人。
原因或是生活压力对他梦想的碾压,或是人际关系上的失败,活得不如意,不如得过且过。
这样活着犹如服下慢性毒药,毒药在体内一点一点地侵蚀身体,直到某刻达到极限点才分崩离析。
而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是解除这毒药最佳良药。
男主得了绝症,起初他是难以接受的,不想承认一夜之间成了病人。
在影片中他夜间逃离医院,继续参加洗刷工作,擅自跑到别人商店前刷玻璃最后与店主大吵一架,都可以表明他的执拗,怎么可能呢?
他一定是在心里默念了许多遍不可能,直到身体不适,出现自己无法阻止的疼痛以及大小便失禁,他才知道自己病得多严重。
本来就灰暗的人生此时再次笼罩了一层浓灰。
然后他身边就出现了这三个人:患病的男孩、性格直爽的女孩、色大叔。
患病的男孩让他知道生命之脆弱,今天还好好和自己说笑的人,转瞬之间就消逝不见。
性格直爽的女孩让他知道,比自己还不容易的人都在活着,他也要努力活下去。
色大叔让他知道,生活并非无趣,留心观察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新乐趣找上门来。
男主一开始是一个人,拒绝别人的好意,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孤独感笼罩他,他也习惯了。
患病男孩不厌其烦地向他示好,他原是不适应,男孩给他的蛋糕被他丢进垃圾桶,要是男孩没有搞图册的顺序也就不会发现他的一片好意被扔进垃圾桶,直至他话语带有哭腔,男主这才慌了,他是毁了一个内心纯净男孩的好意啊,这一件事像一击棒槌打醒他沉睡已久的感同身受的情感,于是他赶忙让人重新买了一副,送给男孩。
是这么多天以来,男孩对他的好,终是让他领悟,还好不算辜负有心人。
男主的爱情也不顺利。
和女友分手之后至今仍然没有女朋友,和他沉闷的性格有关。
在医院遇见朝一男人吼叫的女孩,没想到这下被盯上了,女孩和他断断续续地交往这是后事。
女孩也是被生活压得蛮累的一个人。
应该是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母亲忙于上班,外婆有些痴呆,她要上课,也要照顾家里,累,太累。
已经厌倦了。
于是出现女孩恶作剧的场景,买鱼倒入游泳池,在泳池中和鱼起舞。
在体育课跑步,以为用力过猛会死,结果只是累倒在地。
这些疯狂的举动,是她对平庸生活的一种声讨,她想要自由,想要解放。
还记得她骑着单车,迎向阳光那一幅画面,美得令人屏息。
男主完成圣母画像一直是色大叔在陪他。
色大叔看起来是极为不靠谱的人,一天到晚相机不离手,他这样是有理由的,偷拍。
凡是有女孩的地方,他都会出现。
得了病还不安分,想来也挺可爱的。
没想到,男主在画圣母像的时候,他的相机成了记录者,最后男主的一句话引燃泪点。
他说,我觉得我还活着。
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意义地活着,是遇见这三个带有温度的人活着。
原本冰冷的躯体,被注入了一股股暖流,从此焕发生机。
想活下去的人不甘心死去,想死去的人却活的健健康康。
但又不能这么简单概括。
想活下去的人死前能坦然面对死亡,想死去的人最后虽然说要死去为什么这么难,但还是选择艰难活下去。
人活着,渐渐长大,哪里有一天是容易的。
都28岁了,却还是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
典型的日本片,一看就好有日本导演的风格,头一次接触这个乐团的主唱。
因为长泽在ins上推荐,就跑来看。
一开始想,一个擦玻璃的跟圣母像能扯上什么关系,圣母像为什么要放在卫生间。
脑内脑补的画面是男主在刷牙,然后透过镜子看到了在卫生间摆放的圣母像=。
=突然被告知自己即将死去,什么也不做只剩3个月的生命。
不甘心不愿意妥协。
很奇怪诶,还遇到一个每天都愤世嫉俗的女中学生。
不愿意承认事实,从医院逃跑,再晕倒被送回来。
工作的时候,来不及跑厕所而拉在裤子上,掩饰过去,回家后,脱掉脏衣服,下一步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茫然站了一会才动起来。
后来由着小男孩还有看到女主奋力骑车的身影,顿时对这个世界又重新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好好活下去。
后面小男孩手术失败去世了,男主回到乡下疗养,看着生机勃勃的景色,一边哼歌一边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
之后在夜晚的泳池也大吼了出来,第二次的情感发泄,虽然知道自己一定会死,但是心态不一样了。
虽然都是安安静静,但一个是无所谓,对自己的不自信消极的态度,到即使事实如此,但不妨碍我改变心情,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的感觉。
特别喜欢男主坐在画好圣母像的卫生间里,被以女主为原型的圣母温柔拥抱的画面,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以下两点我记忆深刻:1、医院的小男孩去世了,小男孩的母亲恳求男主画一幅小孩子的画像做念想,男主虽然内心不忍但还是以“自己只会临摹”这个理由拒绝了。
前面男主不管是在画前女友的果体还是补偿给小男孩的图集,都是在有实例的情况下画的。
小男孩死去了,他一开始从小男孩那里获得的希望和勇气也没了。
但是最后卫生间女主的圣母像却是原原本本靠自己脑内的画来做的。
2、游泳池的金鱼随着女主一次次下水游泳,随着一次次镜头的出现,数量越来越少,直到最后男主去世,最后一只金鱼死掉了。
我现在,感觉我是活着的啊。
活着和死去哪一件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另外,欣赏男主前女友画的男人,第一次出现是男主去前女友画展却没有看到人,他提醒男主说前女友不会来了,穿着短裤配黑长袜加皮鞋……女主说的也没错嘛。
再,男主回到老家疗养在林子里面,画面真的特别好看,截图当壁纸。
最后,ED picnic 好听> <
為了洋次郎當然要奔跑起來因為我錯過了開場十分鐘左右。
導演說:「劇本的男主角是28歲,想找不是專業演員的人來演,我們針對這個條件在全國作篩選。
」什麼?
所以洋次郎被選上只是因為他28歲嗎(笑)當然不是。
雖說出演的是病人的角色,但不覺得洋次郎根本就本色演出嗎頭髮、衣服、聲音,現實就像是頹廢藝術家的感覺(嗎)根本什麼都不用動,人上就好。
導演說:他的世界觀什麼的很厲害所以。
當然,一拜主唱大人。
女主角也是海選來的,剩下最後四個的時候,導演讓她們分別和洋次郎演對手戲,結果是杉咲花和洋次郎之間最有默契。
能和洋次郎演戲想必不是什麼閒雜人等游泳宛如一條美人魚,在水裡能睜開眼睛這兩項技能好吧,和洋次郎接吻什麼的就算了。
二拜主唱大人。
導演說:「游泳池那場戲沒有Re過,是直接來的。
最辛苦的是工作人員吧,燈光、音控師啊一直問我等下主角會到哪個位置,我一概都回答『我不知道。
』」三拜主唱大人。
這部電影,如果是RADWIMPS的FANS,怎麼可能不給五星。
花癡完了主唱大人,來講講劇情吧。
前面錯過的十分鐘我捶胸頓足之後會再補看,不影響對故事的理解。
內容我也不多加贅述了,就只是自己的看法。
我一直在想,之前日本的漫畫或電影,如果男主角是病人,女主角一定非常善解人意,對男主角耐心的開導,上至「不能讓死去的母親難過」下至「你也要為現在愛你的人活下去」這之間的台詞一定會出現。
可是這種定番在這部沒有,我要舉雙腳認同。
就像片中男主角問醫生:「你能體會被人通知快要死的感覺嗎?
」醫生回答:「不,不知道。
」就是這樣的感覺。
退一步來說,就算有一樣的經歷,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他又不是笨蛋,怎麼可能不懂那些道理,現在溫情已經過時,我們需要的是像暴風雨般的存在。
女主角,在醫院大吼大叫也完全不害臊,對剛遇見的男主角說「我們一起去死吧」,又或者對男主角生氣地說「你去死吧」,還是一個箭步衝向前把所有無奈的話語都堵住,對男主角說「這是我的初吻所以你要負責,為了我活下去。
」如果要喚醒毫不在乎的人對生命的渴望,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瞬間的顫動。
就像是,對已經習慣黑暗的眼睛突然給予光亮。
「人沒有那麼容易死的」女主角這麼說。
但是為什麼,本來有機會出院的小男孩,就這麼死了呢。
但是為什麼,手術之後,我還是會死呢。
不過這一切都沒關係了,看到蝴蝶,想起了為什麼要畫畫,看到你,就想起了活著的美好。
不再覺得死亡有什麼好覺得沮喪的,雖然到現在還是很後悔,但是活的長和活得精彩完全不能比較於是在廁所裡面拾起畫筆,即使是那麼不堪的地方,聖殤的神聖也閃閃發亮就像是青春的你和將死的我一樣的對比。
亂七八糟的感想文真是抱歉。
只好轉述一下導演的回答觀眾:「上映之前聽說佐藤健的戲份很重⋯⋯」導演:「他看過這個劇本之後說無論如何什麼角色都可以,一定要演,結果剛好只剩這個清潔工的角色,其實誰也沒注意到那個人就是佐藤健(笑)剪接師還跟我說『演清潔工的那個年輕人很不錯』,說了是佐藤健之後都超驚訝的,沒台詞的戲非常的難,他能來演真的太好了,不過我想如果是木村拓哉的話情況應該會不一樣吧。
(最後一句重複兩次)」觀眾:「蝴蝶有什麼寓意嗎。
」導演:「是男主角繪畫的初衷,原本在更前面出現的作為呼應,怕太難懂,又想說移到最後,發現這樣太好懂了,最後就是現在這樣吧。
(笑)」觀眾:「金魚放到泳池有什麼意義嗎,洗窗工人這個工作也有什麼意思嗎。
」導演:「其實是因為我之前當了八年的洗窗工人,一看到這個故事就想說一定要把自己的這個經驗寫進去,因為那個時期也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
金魚放到泳池⋯⋯不覺得很漂亮嗎。
(笑)某種意義上代表女主角希望男主角不要活的那麼頹廢吧,像這些金魚一樣,就算放到泳池可能兩三天就會死亡,但在死之前能自由自在的游泳,不是很好嗎。
雖然很多人看完評論幾乎都會寫說『虐待動物』就是了(笑)」最後,我想說導演也太可愛了吧,拿到了簽名合照加握手(握手真的非常意外)有力的雙手讓我對大叔怦然心跳(喂)從此成為導演的小迷妹。
我很喜欢导演这样的拍摄手法,不做作的,真实的,直击心灵的,用简单的组合,成为了最美的画面。
“畅游在金鱼池里的少女” “在夏日蝉鸣中哭泣的男人” “卫生间就像活着的圣母像”没有一个是没有触动着我的。
生活中每一个小人物我们所不在意的,其实如此的鲜活,他们也是人,他们也在努力的活着,努力的甚至产生了天真的想法。
我们承受不了死神的眷顾,我们只能祈求神明。
但是这样的祈祷是有用的吗?
每一次孩子们天真快乐的笑容,就像一把把刀子戳进我的心里。
我相信洋次郎所扮演的角色也会想“为什么这样,还要去活下去,还要去努力的做无谓的挣扎”因为已经的无用的,什么都改变不了,而我们的挣扎更像极了表演。
既然是表演,为什么不再精彩一点?
去点燃自己完成心目中的圣母像。
去释放一切,做那些傻事,去和金鱼游泳,深夜去帮别人刷玻璃。
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着什么东西,洋次郎最后寻找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对于他是满足的。
而活着的人剩下的其实才是更加剧烈的痛苦。
死亡何尝不是他们的解脱呢?
当大叔把相机挂在门上的时候,就彷佛时间都定格了,定格在那个充满笑容,用笔挥洒出生命的人最后的表演了。
活着永远都是和痛苦作斗争,而这样的死去,才是我期待的吧。
之前我从来没有写过影评,2017我的愿望之一就是看几十部好片,写影评。
正巧我在B站看到可以看这部《卫生间的圣母像》,决定要为它写一个影评。
野田洋次郎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手。
结识他是和许多新粉一样,在听了RADWIMPS乐队为《你的名字》做的曲和歌,叹服于乐队的才华。
其中的四首歌歌词和音色让我折服。
一看,都出自洋次郎。
“天呐,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才?
”我一边感叹着,一边移步音乐软件,找到他们所有的歌,听着洋次郎的世界观,听着乐队高超的演奏,喜欢上了他们的音乐。
我不是很懂音乐,也不是电影的权威。
但我喜爱,所以喜欢。
之后从哪个途径知道了他的电影作品《卫生间的圣母像》,便观看一下。
首先要给四星吧。
因为对于我来说,这电影的叙事不是很明了,我看了要捋一捋才明白,可能是我智商不如人吧。
(以下包含剧情,没看过的请撤离,但我想也没几个看) 洋次郎在里面扮演一位多生活失去了热情的画家园田宏。
他在一开头就对害怕上吊篮的工友说:“没事,掉下去最多一死。
” 我想他就如同一个被生活牢笼囚禁的蝴蝶。
热衷于画画,但放弃了,为什么?
我想因为生活。
他感受不到生的气息。
在岗位上,他晕倒了。
去医院检查,独自回家,面对空洞的房子。
取化验结果,医院要求家属一起去。
但他找到自己的前女友伪装成自己的姐姐。
但谈话时满满的尴尬,前女友不干了。
由此,女主登场。
一出现自带气场(话说她怎么就在医院了?
算啦,不管了)所有盯着她的眼睛都移开。
只有男主依然看 女主的校服1万日元,园田只赔了1千,让她当自己的妹妹。
取结果:胃癌。
生命只有三个月。
他依旧是颓废的脸,当说要叫父母时,他神情似乎十分慌张,直截了当的拒绝。
他不想让父母来,大概是怕自己的一切被他们担心吧 。
而女主,在得知他的病之后,劝他:一起死吧。
园田就载着她,通过了条隧道。
但好像他还没要去死,被女主骂成:没骨气!
之后,他去了酒店“尬舞”。
虽然这一段的舞蹈很是尴尬,但仔细琢磨里面有深深的无力感。
死期将至,一个对生活没有热情的人,尬舞是最好的发泄。
之后他与伴跳的酒店女亲吻。
园田宏的表白很特别:跟我回家,我给你画像。
他是热爱绘画的,他的擦玻璃工作好像也和绘画相似。
也是这一点,让他选择了擦玻璃吧。
他自己也对工友说:我们就像虫子一样。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第二天,他在街边晕倒,父母去了医院,他们劝他:回家吧,在东京没实现绘画梦想,也没什么意义了。
但他拒绝,可见对于梦想,仍有期待。
在医院,他结识了旁边床上的病友:横田,一开始就抢园田的饭。
男主开始接受抗癌治疗,横田把他带到两个小孩子身边。
他们,同为癌症患者。
玩打针抽血时刚结束男主就要呕吐。
他们说是抗癌药的副作用。
然而他们知道,正是因为他们在吃,才懂得这些药的副作用。
这里出现了一个地方:医院里的学校。
再说男主,在厕所里痛苦的呕吐。
横田递给他一张艳照,让他转换心情。
男主先笑,后来渐渐变成要哭的感觉。
对于这种生活,他是不接受的吧。
于是,他在夜里逃离了医院。
回到自己家,依旧难受,在厕所里,他发现了一只在天花板上的蝴蝶。
这蝴蝶,会引出一幅壁画的。
第二天,他工作时,发现出现了第二个副作用:拉肚子。
因为这个,还把厕所弄堵了。
加班修理时,前辈让他回家了。
然而,回家后,他换了身衣服,在大街上挨家擦门店的玻璃。
甚至在擦窗户时,半夜要收工的店主拒绝他擦,夺走了他的器具,园田大吼,泼了那店主一头水,起冲突被打倒在地。
看出来了男主的无力。
这一闹,他又被送回了医院。
整天郁郁寡欢。
病痛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无论这个人对生活充满热情,还是失去了信心,也一并要么丧失生命,要么夺回来,有了新生。
而死期将至,希望渺茫,原本就颓废的画家变得有些冷漠。
横田带他去了医院学校。
园田对着医院学校的留言树 在那里,横田另有所图。
归途中,横田自顾自的展示他偷拍女老师的照片,引得园田愤然离开。
之后,一个小孩子闯进了他的生活:拓人。
来送蛋糕和涂色图片。
男主不领情,直接扔了。
但这时候孩子折回来,说送错了,想让他还回来。
园田方了。
说自己不能涂色,便扔了,被蛋糕弄脏了。
孩子就非常难过的离开了。
然而之后,孩子给园田一张愿望卡,主动承认了错误,给了园田个台阶下。
园田决定赔偿。
委托女主买了画纸和画册,开始补偿。
给他的时候,这里又出现了个人:拓人的妈妈。
园田去楼顶坐着,想横田公司的后辈要了跟烟,横田的生活也不如意,或许这些色色的东西能让他从病痛和孤独中脱身吧。
横田出院在即了,与园田在天台上谈心,这里的话,可以认真思考一下了。
可这就是世界,就是人类,我们貌似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但却依然要恐惧一些东西。
其实也没有绝对的食物链顶端,如同斗兽棋,唯有鼠可克象。
我们的使命也是自己或他人赋予的吧。
后来他们去了教堂,终于,看到了圣母像。
可是孩子去世,便不会同耶稣一般复活升天了。
拓人接受手术后,离开了人世,拓人的妈妈拜托园田画张拓人的画,园田大概是怕他伤心,拒绝了。
一出病房,拓人的妈妈就失声痛哭,园田去看情况。
那一刻,我想他也很伤心吧。
出了病房,他又遇到了女主,女主要他带她,园田拒绝了。
女主直接把自行车推到在地。
其实连一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的愿望都不能答应的人,又如何有心去与一个孩子玩乐了呢?
或许女主只是想让他开心起来吧。
他独自去了食堂,一张纸撕那本画册,看到了拖地的清洁工(这里客串的演员很重磅的样子,可惜我不熟悉日本的演员),开始进行“思想教育”
男主检查后被告知,情况不乐观。
他选择了回家修养。
就是这美不开眼的小村庄。
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他的父亲的支持,在此刻表露出来。
有一段,园田在绿野里哼曲,哼着哼着哭了出来,这里是洋次郎整部剧的演技爆发。
下面这一段,是他回到乡下又回到东京还是他会乡下之前呢?
我搞不懂,但我偏向于他又回到了东京。
他和女主在游泳池游泳,那些女主买的鱼少了很多。
上岸,两人小戏了一会水。
但当园田要回家拿药时,女主拒绝,把他推下了水。
当女主问他是不是还没接受要死的现实时,园田终于吐露了心声。
这时,女主用自己的初吻鼓励男主活下去。
这甜蜜,如同救赎,又如同道别。
男主回到医院(或许是走之前回到医院),发现横田又回了医院,进行放疗,依旧以拍女照为乐。
两人一起回了园田的家,终于,剧情进入高潮阶段。
园田开始在家里的卫生间作画。
画画中,横田第一次拍了除女生外的其他东西。
但我想,不止。
画作完成后,园田坐在马桶上,身后,就是那如圣母一般把他拥在怀中的女主。
女主看见后,大叫:画了这些,人不在有什么用!
而这电影,留下了很多没有交代: 女主是否真的能直面生活,直面一个让十几岁的女生担负着压力的家庭。
帮痴呆的婆婆洗澡 而孤单的横田,将相机挂在了卫生间的门上,他是否通过放疗,能延长他的生命?
已经失去了孩子的拓人母亲,会怎样继续生活下去呢?
我们无从知道。
有一段男主陪女主买了鱼去学校的路上,他们偶遇园田前女友和她的朋友(男友?
),他们的冲突戏很是有趣。
我认为我们每个爱好最后都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服务,早就失去爱好的本身意义。
最后,男主对横田说:“我感觉我还活着。
” 这很晚吗?
不,不能算晚。
我们呢?
是否也要在生命尽头发现自己还活着呢?
现在,发现咱们活着吗?
热爱的事,要靠生命完成。
生命尤在,不要将灵魂丢了。
将热爱的东西放在心底,面对苦难的生活,别忘了我们的热爱的东西。
拥有热爱的东西,拥有牵挂的东西,才能叫做活着吧。
结局并不美好,男主死了,小女主又回到未遇到男主前、不被人看见的悲伤中…只是我没有像以前一样难过、为其悲哀,不知是在哪个片段,哪个环节被默默治愈到,感觉男主的离开也不是那么惨淡,至少我觉得他给到了小女主一些些的关怀和温暖。
他会记得她的,她也像卫生间的圣母像一样,守护过他,爱着他。
金鱼被放进泳池后响起的一段bgm里,我整个人都平静了。
28岁的男主被迫面对死亡,消极治疗,选择逃避现实,比起长期化疗却不得救,这可能是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更容易接受的吧。
我想,女主的出现,是静静告诉我们,即使鱼缸里的金鱼在泳池里不用多久就会死,但是起码也感受过畅游"大海"的滋味,追求美好的快乐。
在水下,耳朵充斥着池水的吐噜声,但身心是自由的,它还可以跟着鱼儿一样潜游到最后。
我们都一样,人生的尽头都是死亡,或长或短,或快或慢,或老死或病死又或是千奇百怪的意外…而生活还总爱摆弄可怜的人,小男孩还没长大就死去,大叔来来回回的治疗和痊愈,男主的手术成功后又复发,这让剩下的日子更加痛苦,绝望…… 人总是矛盾的,有时候也会搞糊涂自己。
我内心是希望他们最后能过得好一点,开心一点,但是又想着,一个知道自己将死的人,我们怎么还能要求他们为了我们去假装快乐,假装坦然接受呢?
一个不甘心死去的人,真的能微笑面对死亡吗?
我没有接触过,如果有,大抵也是心灰意冷后的破茧重生吧。
女主的出现,是对男主的最后的治疗。
从一开始的暴喊一起去死,到后面的献初吻强行挽留,直白的情感总比保守的体贴来得痛快,这是否让男主暂时就忘了病痛?
不一定,但他争吵那一刻,或许会放下了不少面对死亡的恐惧。
还好影片没有过份地渲染死亡的悲伤,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加深刻、脱俗。
男主最后为什么要画女主的圣母像,我有点看不明白,是因为女主对他的将死,跟圣母对孩子那般平静,淡然接受吗?
周日的中午,泡上一杯咖啡,悠悠地看着一个人的电影,不投入更多的感情,就像看着人生的百态,你不哭,他们就不会知道你有多难过。
生活还是要积极点,假装笑一笑,也许快乐真的找上门来了呢。
平淡的表面之下仍然还是平淡,就算加进了一个暴躁的少女,也搅动不了这潭死水。
前半段实在太慢。。。后半段还不错~只是有时候觉得霓虹人的情绪很捉摸不透,说的话,做的事,总觉得莫名其妙==
攥紧世界的衣袖。
病嬌男女的互相折騰好冗長,令人昏昏欲睡,怎麽能這麽高評分
3.5 因为太喜欢泳池金鱼那段 我可以打四星
尽情奔跑、恣意摆动身躯,那是我不曾体验过的青春,临终前片刻的清醒,可叹且动人
人生其实还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活
他们会觉得我还活着
不好看,但总体还行。挺喜欢女主杉咲花的。
好多遗憾和不甘呐,所以美。海报搞得像街拍,赞
莫名恐怖
五星给ピクニック这首歌 不如说就是想去理解这首歌而去看的电影。 看的时候没哭出来的眼泪在这首歌出来的时候全部都流了下来 “这个时候感觉自己活着”的我,和“想知道死的方法”的你 那个晚上的泳池大概对我们来说就是全世界也说不定
很日系很脱力。向阳的忧伤,青春和天分都无法阻止突如其来的死亡预告,到底什么能证明活过的痕迹?
= =
什么鬼
…这电影除了bgm,一无是处
理解不能
氛圍不錯。
毫无逻辑
活着那么平静,创作那么平静,死亡那么平静,只有她如此激烈。我一直知道那幅画会是关于她,但看到最后还是被深深撼动。 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