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调天后

Florence Foster Jenkins,走音歌后(港),走音天后(台),跑音天后,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弗洛伦斯,Florence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休·格兰特,丽贝卡·弗格森,西蒙·赫尔伯格,内芙·加切夫,妮娜·阿里安达,大卫·海格,克里斯蒂安·麦凯,大卫·曼金,豪尔赫·莱昂·马丁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跑调天后》剧照

跑调天后 剧照 NO.1跑调天后 剧照 NO.2跑调天后 剧照 NO.3跑调天后 剧照 NO.4跑调天后 剧照 NO.5跑调天后 剧照 NO.6跑调天后 剧照 NO.13跑调天后 剧照 NO.14跑调天后 剧照 NO.15跑调天后 剧照 NO.16跑调天后 剧照 NO.17跑调天后 剧照 NO.18跑调天后 剧照 NO.19跑调天后 剧照 NO.20

《跑调天后》剧情介绍

跑调天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是20世纪早期美国女高音歌唱家,以糟糕的唱功和绝佳的娱乐才能,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影片中作为威尔第俱乐部的赞助者,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通常只为她的会员歌唱,并且她的表演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柯思梅·麦克穆恩应聘成为佛罗伦斯的钢琴伴奏师,却在陪同她进行声乐练习时发现她唱歌跑调,麦克穆恩认为这将辱没他的声誉,但在佛罗伦斯的丈夫圣克莱尔·贝菲尔德的劝说下,他继续留了下来。经过声乐练习,佛罗伦斯愈发有自信,她灌录了唱片,开了独唱会,随后她决定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独唱会。在后台看到众多名人到场的佛罗伦斯紧张不已,在贝菲尔德和麦克穆恩的鼓励下她登上了舞台,但她的演唱引得台下的观众唏嘘不已,这时曾经嘲笑过佛罗伦斯的史塔克夫人站出来让大家为全心全意歌唱的佛罗伦斯喝彩。第二天,纽约邮报登出了关于佛罗伦斯演唱的差评,并被佛罗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丁香花开的兽道古见同学有交流障碍症人生若如初见相会在昨天幸福的兔子猎仇者镇魔司:苍龙觉醒山海经之赤影传说意外制造公司星河长明杀手十三:阴谋忠诚思想很危险未来的未来逃逸追踪冬季战争能耐大了第一季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游牧警探:绑票疑云少男奶爸第五季凹凸双雄青春之路窈窕淑女第二季我也是花到你身边一夜疑云嘿,蠢贼印度小姐小偷演员天才小提琴家

《跑调天后》长篇影评

 1 ) 下次看片前,还是应该看看评分……

一个半小时被“跑调高音”时不时折磨下,还是挺恼人的……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对于有钱人来说什么才是真实的。

是他周边人给他营造的虚幻的假象?

还是他翻开报纸那一刻看到尖酸评论?

亦或是观众们哪怕不是用女主想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他的喜爱?

对于stClair来说,他到底爱的是女主的钱还是人呢?

前半段我甚至一度以为男主是女主花钱雇来的群演(半夜打车回家到真正喜欢的女人的住处),但是他表现得那么完美,小心翼翼的维护了一套完美的世界给了女主。

也许从世俗的角度上来讲,女主角的歌声实在是很刺耳,整个过程当中听了很多遍也确实是并不那么优美。

所以我很难想象最后字幕出来的时候提到的Florence居然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歌手——而且看起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有钱人的世界果然很厉害,想开独唱会就开独唱会,还可以雇群演;想灌唱片就灌唱片,还能让电台播一整个周末。

他自己的鉴赏能力?

也许这并不是导演要考虑的问题。

也许是她真的热爱音乐,我无从分辨。

只是这样虚假的世界维护起来成本太过高昂,无论女主对艺术是怎样的追求,在最后都败给了现实,可惜。

患病梅毒50年,也许就是音乐(和金钱)的力量,支撑她走到最后。

吐槽完,不得不说,英国大叔哪怕一脸褶子,也真的很绅士。

 2 ) 如果你是台下的观众,你会喝彩还是喝倒彩?

台上幕布缓缓拉开,女歌唱家走到台前,一开嗓瞬间惊呆了你,五音不全,高则破音,低则闷响。

你会跟身边的人一起大喊“Bravo”,是说出真相大喊难听,还是默默离场?

喊”Bravo”的人,有的抱着看喜剧的心态,认为Florence就是在搞笑,有的是佩服她的勇气,比如那位为她发声的太太,有的是屈于她的名声和钱财,纯为阿谀奉承之举,比如那位声乐教授,最多的,应该是带着无所谓的态度,随大流地站立鼓掌。

而大喊难听的人,真实直接地反应出他们的想法。

说真话的人反而成了少数,被淹没。

他们喝倒彩,出于对歌声的无法忍受,出于期待并未得到满足,出于觉得被欺骗。

默默离场的人,就是那群,满心失望,做不到喝彩,也做不到喝倒彩的人。

而那位纽约邮报的记者,选择了默默离场,在第二天的报纸里说出真相。

他认为大众应该知道真相,也是出于一种觉得被欺骗的心理或者这个问题应该换个问法,Florence是否值得被赞扬。

从她的角度出发,她希望满足自己唱歌的欲望,用歌声犒劳亲朋好有,卫国战士无可厚非。

因此,这是一种“敢于登台,敢于在大众面前演唱”的勇敢,而不是“敢于面对自己的五音不全,并以此娱乐大众”的勇敢。

因此,作为一个歌唱家,她并没有可赞扬之处。

她值得被赞扬的,更应该是她对音乐的忠诚,和对音乐事业的支持。

既然这么平淡无常,那么,现实中的Florence Foster Jenkins的故事为什么会流传,甚至被拍成电影呢?

个人认为更多是因为猎奇。

在维基百科上她是这样被描述的,“一方面她将自己与其他著名女歌唱家相提并论,而另一方面,她深谙自己在歌唱方面的先天缺陷。

”,这样一位矛盾的歌唱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是,在电影中,并未看到蛛丝马迹,表明她在内心深处其实是知道自己的缺陷的,不然她也不会再看到纽约时报时如此错愕,以至于大病不起。

如果她知道,看到这样的报道,应该起码会有一丝淡然。

现实中的Florence Foster Jenkins, 的确是勇气可嘉,令人敬佩的。

但是电影中的,只能说乏善可陈了。

 3 ) 2021/1/19 跑调天后

2021/1/19 DAY-5《跑调天后》“Music has been, and, is my life. Music matters. "Music does MATTERS!!!大艺展结束后李老师跟我们说的话: “音乐不像美术或其他艺术,它给人的是一瞬间的感动,也许正因为这样,它才更具魅力。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唱合唱了,也要保留那么一点点对音乐对艺术的热爱。

” 有关音乐的一切都会带给我很多很快乐的回忆,我希望我的生活活得像在音乐剧里一样(是个很奇怪的想法,我承认我是个怪咖;关于这件事又突然想到一个点:如果某一天跟我讲话讲着讲着我突然唱歌的话也不要觉得奇怪,可能因为那首歌刚好就代表我的心境之类的。

/这么讲还是好奇怪,还是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好了)。

可能这也是Jenkins想要的,因为很喜欢音乐,即使唱不好也要呆在音乐圈里吧(又是后悔没去音乐系的一天;可恶,只要我还是合唱圈的人我就没有离圈子太远)。

“我们宁可没有饭吃,也不能没有音乐。

”“…It’s not even a choice for us.”(很好我的听译下降了。

直接难过)“But as Beethoven said, a few wrong notes can be forgiven, but singing without feeling is not.”拿浴缸装土豆泥,够drama。

“People may said that I couldn’t sing, but no one can said that I didn’t sing.”这是Jenkins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医生问她的丈夫为什么身为梅毒患者的Jenkins能活这么长时间时间的时候,她丈夫说:“Music. She lives for music.”突然就被戳中了。

这个真的可以成为活下来的好理由。

想起来我和邓丽君建立起来的奇妙连结了:记得小时候我妈总会在我发病的时候很愧疚地跟我说 对不起把我生成现在这个样子,然后总是跟我说邓丽君就是因为气喘死的(这个故事居然成为我小时候活下来的信念:为了活下来唱歌??

这也是个很神奇的经历)。

到现在邓丽君在我心目中都是一个很奇妙的存在。

人生目标是活过42岁?

众所周知,我是个病人。

我觉得向我的朋友们坦白这件事情有时候都会认为是给他们带来一种无形的负担,所以我宁愿生病的时候一个人呆着,等最最难过的时候度过就好了。

我对我现在能活着感到很幸运,对于一年可以接近死亡边缘屈指可数的经历来说,工作突然就不算什么了。

[很好再次偏题了……]甚至觉得这不是一个评影专栏了,而是一个像感想一样很私人的个人连接。

你可能会产生共鸣,可能不会,但是我只管写就是了。

 4 ) 另类解读版的《国王的新衣》

这部电影,分类为喜剧,但因为提前看过一点剧情介绍,我的观影过程,其实是在担心的状态中度过的。

不过电影自带一种哀而不伤的气场,每每当你觉得编剧要煽情了,编剧总会适时安排一点小笑点,小吐槽,或者干脆来段Florence女士的歌声,瞬间你就笑崩了。

朋友看完问我:你觉得她自己知道自己唱得不好吗?

这也是我想问的问题。

但这位天后的想法好像生来就不是我等凡人可以妄加揣测的,她的身体不好可她依旧过着随心所欲的日子,在能不能唱歌这件事情上,就如同她弥留之际说的:“They may say I can‘t sing, but they can't say I didn't sing." 他的丈夫对她,到底是爱还是金钱的依赖?

看了前半部分,我会说,绝对是依赖,就算是爱,也是对金钱的爱。

但看到后半段,反而没那么肯定了。

Florence自己知道丈夫出轨吗?

她说自己在丈夫去打高尔夫的那一天总是特别的想念他,也许潜意识里她已经有所察觉了。

可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这部电影好看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对人性中这些灰色地带的一种宽厚,它不急着告诉你这位传奇的女士的人生中发生过了什么,也不去判断这些事情是不是对她产生了什么负面的影响,电影讲述的是她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她还想做什么,她是活在当下的人,努力的从每一天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和希望,于是她的生活充满激情,也因此感染了其他的人。

再说回故事本身。

就是一群人给一个人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关于梦想的假象。

这种故事如果现实批判性多一些,就是又一部《楚门的世界》;如果把这位天后定位为一个乐痴,那倒是可以拍成《霸王别姬》或者至少《莫扎特》那一类,但故事终于不是那样的走向。

它只是一个简单的两段式的小品,前半段是《国王的新衣》,而女主角只是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可怜人,但进入后半段,我们看到的是她用她的简单和对音乐的热情征服了更多的人,报纸杂志的赞美之言也说出了部分实话,她的音乐确实是另类的,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当一群人告诉国王他穿的衣服最好看,而只有那个孩子脱口而出国王他什么都没有穿的时候,也许那个孩子没有了解,人们只是想安慰那个国王,或者国王也喜欢那个没穿衣服的自己。

诚实,有时候并不意味着最大的善意,我们的生命那么短,有时候适当的谎言,反而能让我们活的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是好事也说不定。

 5 ) 可以看一看

虽然剧情都能猜到吧,但是还是很受感动,表演超级棒,跑调的那一段笑出猪叫😂😂😂但是也只能给3.5星,按说作为一个年少就有极高钢琴天赋的音乐家不可能听不出来音准问题和节奏问题,她却从始至终一副懵懂无知毫无察觉的表现,让我觉得逻辑有巨大的问题。

As soon as I found that she was bal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I can tell where the plot was going immediately. It still moved me so much by her enthusiasm on music and the support from her husband and other friend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ress was excellent and incredible. But there is something illogical: It is hard to imagine a professional musician like her didnot even realize that she is out of tune.

 6 ) 人生如戏,爆发演技

不,她的丈夫并不爱她。

没人知道历史上的人物原型是什么样,但根据这部电影的铺垫,St. Clair并不爱她,原因如下:1. 他和所谓“情妇”关系很好。

“所谓情妇”是说,如果不站在弗洛伦斯的视角来看,明明这一对才是正常夫妻,各方面都很正常,有共同爱好和社交圈,一起吃饭睡觉,弗洛伦斯那根本是工作关系。

2. 实际生活中,在弗洛伦斯死后,St.Clair 和一个叫 Kathleen的人结婚了。

虽然没有证据说K某在实际生活中一直是St.Clair的地下情人,但电影选择把他的情人叫做“Kathleen”,意味着电影故事结束后,St.Clair和他的情人破镜重圆。

或者说是修成正果。

这怎么看都是真爱啊。

3. 电影用种种细节给我们展示St.Clair在弗洛伦斯面前装成另一个人。

他的本质是热爱爵士舞的大俗人,但在弗洛伦斯面前是个禁欲、高雅、动不动满嘴跑莎士比亚的英国贵族。

假得让人全身发麻。

戏精成这样,连5%的真我都没有,还谈什么真爱?

4. 弗洛伦斯看到的St.Clair根本不是他的真实人格,所以几乎完美无缺,事事尽心,百依百顺。

两个人从来不发生矛盾,从来不吵架,出了事都是St.Clair带着周围的人哄骗应付她。

这叫谈恋爱吗?

这叫哄富婆。

5. 弗洛伦斯要求St.Clair晚上留下来,St.Clair 在她身边和衣而睡。

-以下有剧透。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人物改编。

上世纪40年代,纽约有个富有的老太太叫弗洛伦斯。

她继承了大笔遗产,没有家人和子女,生活中只有一个“丈夫”——比她小N岁的St.Clair。

弗洛伦斯热爱古典音乐,经常赞助不赚钱的音乐会,在这个圈子里声望很高。

她自己也喜欢唱歌剧,自己开了个社交俱乐部,在里面登台演出。

这里面只有一个问题:这个弗洛伦斯啊,她唱歌实在不怎么好听。

因为她是个大好人,也挺有鉴赏力,这个俱乐部也捧出不少有才华的人。

所以她有很多朋友、著名音乐家、附庸风雅的有钱人来捧场。

大家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弗洛伦斯其实是懂音乐的,只是她有点汞中毒,加上年纪大了,加上大家都哄着她,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唱歌跑调。

特别是St.Clair,把整件事情包装地像模像样。

尽管他从来不住在弗洛伦斯家,而和一个“情人”住在一起。

周围的人都知道St.Clair另外有家,但是大家都不告诉弗洛伦斯。

大家都觉得弗洛伦斯这么老,大概快死了,让她生活在童话里到死吧。

但是阴差阳错,弗洛伦斯灌了一张唱片,仅仅只用来送朋友,也给她打开了知名度。

她又觉得二战中的士兵太辛苦了,为了慰劳他们,决定在肯尼迪大厅开一场独唱会,请士兵们来听。

这次演出中,泡泡戳破了,观众哗然。

负面评论登上报纸,弗洛伦斯看到以后病逝。

但是她觉得毫无遗憾。

-看到一半,我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这被分类为“喜剧”。

明显的笑点只有梅姨唱歌跑调。

第一次还挺搞笑的,场景设计也刻意搞笑,可再往后就不好笑了,我见过唱歌难听的人多了,从来没觉得很好笑。

只能把本剧理解为“黑色喜剧”。

前半部分是挺黑色,虽然画面温暖喜庆,人物可爱,然而难以掩盖整个故事讽刺的基调。

钱无所不能,有钱就能实现梦想,古典音乐家为了钱陪一个唱歌跑调的老太太玩,英国贵族后裔整天说着恶心兮兮的情话傍大款,暴发户参加滑稽可笑的音乐会附庸风雅,前线打着二战呢一群纽约富人搞这些乱七八糟。

这是个“皇帝的新衣”式笑话吧……然而后半部峰回路转,表面上要谋财害命的St.Clair突然真心维护起弗洛伦斯的声誉,以前也笑过弗洛伦斯的人突然大声指责现在嘲笑弗洛伦斯的新观众。

神秘的手提箱里不是什么感动人的秘密,而是一份长长的遗嘱名单。

新加入的钢琴师本来是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现在被加入遗嘱名单,成为皇帝的共犯。

这是什么发展啊?

这是什么强行HE啊?

更大的可能是,创作方受到某些压力,最后时刻修改了结尾。

这样硬扭的结果是,观众最后十分困惑,把一部本来至少7.5分的电影拉到7分以下。

不过我还是想给它找补一下。

这样强行温暖的结局,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电影中的)St.Clair固然是谋求遗产而来,但不妨碍他入戏太深,代入角色。

就算人生如戏,演员也可以在自己的角色中给其他角色真情实感。

就像《甜蜜蜜》中的张曼玉,傍上黑道大哥曾志伟完全是为了荣华富贵,并且心里一直想着以前的“好朋友”黎明。

但曾志伟死的时候,终于成了人人羡慕的“有钱寡妇”,却由笑转哭。

他们聚集在弗洛伦斯周围,都是为了钱。

弗洛伦斯又何尝不知道。

只不过她实在太爱唱歌了,她在梦中不可自拔,最后带着众人在这场戏中沉浸式演出。

他们真把自己当成弗洛伦斯的爱人、专业歌手的伴奏、歌剧名角的追随者……所幸这场梦随着弗洛伦斯去世,很快结束了,每个人都完满完成了自己的演出任务。

 7 ) 用笑容包裝的哀傷

很少能這樣看了同一題材的兩部電影。

美版比較偏真人真事,也感覺出嘗試要往喜劇路線靠攏。

但始終不能覺得它是喜劇,所謂「有喜劇天賦的富豪」,只是人們嘲笑她歌藝的亮麗藉口。

法版改編幅度比較大,也更深刻。

闊綽的Florence很寂寞。

歌唱是她生活的意義,也用財力建構了音樂社交圈。

法版裡,全部的人都嘲笑她;美版裡,一些耳朵不好的闊太太似乎對她有真摯的友誼。

寂寞的Florence渴望愛。

法版裡,丈夫對她早已沒火花,反搭上受她贊助的朋友,對她更多是憐憫。

美版裡丈夫給她很多愛,似乎真的關心她,但一直覺得他是為了遺產。

法版瑪格麗特很少有丈夫陪伴,寵著她音樂喜好的反而是大管家,服侍她也保護她,讓她快樂。

但美版的Florence孤身一人的氣氛更強烈。

這位天生缺乏音感,又鍾情花腔女高音演唱的女士,在她首場盛大公開演出後一個月病逝。

梅莉史翠普歌喉本來就好,美版裡都是硬要唱壞,但不能辜負她的才藝,迴光返照中她仍堅信自己的歌聲很美好。

法版的凱瑟琳佛洛則是不會唱歌,她演的走調感覺更真誠。

 8 ) BY BBC

我在墨尔本上学, 离我住的不远的地方有个小电影院。

flo是在那里看的。

电影院很小且便宜,但排片很牛。

很多电影大电影不放(可能放了不挣钱),但是从那里能看到。

不知道为什么。

举例子,没有超人大战蝙蝠侠,美队, 和MA15. 有daniel Blake,Flo。

原因不知道。

可能这才是小影院的市场。

说这个的原因是为了交代关于电影背景是个不挣钱的,非大商业化的,不是举家去看的,小成本电影。

人人心里都有自己对电影的标准和看法,并且以此去看待一个电影的好坏。

所以好坏没有绝对。

我的标准是, 看完之后,还会是不是的想起某个剧情,某个对话,或者正在看的时候,决定特别有感触,事情好想也发生在我身上一样,就是好的。

起码这类评分都很高。

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生活的主题原来是这样的。

导演把你带进了他的世界,他把要完全呈现给你了,你感受到了。

一定去看Whiplash, Lala Land。

先打个铺垫。

1, 英国的东西都很有意思,小动物有路虎,捷豹。

fashion icons。

电影也很有特点。

英国人拍的电影很细腻,往往是从小处见真情。

不是靠场面大,全靠演技。

一个眼神,一个笑。

以小博大。

靠细腻来表达内心,这不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吗,表达人类的情感。

表达内心无以言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

这点就非常了不起(歧路父子情,when did you last time saw your father),从生活中发现美!

并不是说只有打打杀杀才是戏,吃喝拉撒更是戏。

生活往往比戏更精彩。

生活中充满了惊喜和惊吓,情节比电影更出奇。

可能是他们的这种国民性格吧。

这个电影,FLO FO, 也是一样,拍了一个平凡的女人,老女人,名老女人。

白云大妈。

唱歌难听的人很多,我唱歌也很难听,但导演有野心去为她构造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一个属于她自己的音乐世界,只属于5个人的世界。

08年有纪录片叫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A World Of Her Own、同期Marguerite。

故事情节波澜不惊,好像前列腺病人的尿不尽一样。

试图去搞一个华丽丽的旧纽约的镜头也很阳痿,但是只用演员的功力刻画出了性格各异的人物,达到了饱满的效果。

HUGH GRANT,英国人心目中标准的浪货,去看briget jones baby。

St. Clair Bayfield, 他的相公兼经记人,实际上并没领证,只是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他和她的对话,所以发现他有小三,不要心慌,正常。

mr mcmoon简直是表情帝,不,是表情包。

真不知道为什么,全电影院的人都傻乎乎得笑他的表情。

感情戏份比较多 。

这点跟美国人就不一样,他们的擅长是用一个很傻逼的故事情节,再用逼真的细节去填充。

例子比如,美队群殴,为了打而打,ANTMAN出来cosplay了个奥特曼。

2, 英国人还有个毛病,和一切BBC 拍的东西一样,就是他们在拍之前先假设你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大概。

所以可能看得时候不能完全明白,完事之后东可能要再去查一下背景资料才恍然大悟。

也有可能是是文化差异,不太明白他们的潜规则。

或许,你得先大概知道这个跑调的名老女人是谁,到底是何方妖孽,你才能体会到他们拍的多好。

她是哪个寨子的,唱什么山歌这么出名。

下面是一首诗概括flo的个人私生活。

FLO爹是个大富豪,房子地皮少不了。

少时钢琴弹得好,手部受伤停止撩。

老爸老妈离了婚,一心跟男私了奔。

穷的来到了newyork,又把钢琴教一教。

中年亲爹死翘翘,她和她妈解了套。

有钱能使鬼推磨,从此想把歌唱好。

四十才算出了道,又被人说跑了调。

电影讲的的确没有把整个前因后果说全,还是要看书再了解下。

上次在书店里看见了原著,等我买了看完之后我读完再改一下影评,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去读一篇dogshit。

感谢这部电影,还有BBC的很多电影,举例子傲慢与偏见,唐顿庄园。

通过她的嬉笑怒骂,我们看到了她的人生中的很多好的和不好的事。

听到了,她剪短但真挚的遗言,或者宣言. You can say i can't sing, but you couldn't say i didn't sing. 我奶奶没有上过学,高等教育,但是我很敬佩她,很有智慧,生活,人与人之间,人群道场。

会教会更多。

让我们知道了,有很多人在同时和我们自己一样,小人物,大人物,都会经历着一样挣扎与绝望, 无助和彷徨,哪怕是生活中一件再小不小过的小事。

 9 ) 真相不重要,你说的话才重要

妈妈是个敏感自卑的人,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好,永远羡慕别人。

看中了衣服,总是询问我们的意见。

其实我们的审美差异这么大,长辈喜欢的,年轻人不喜欢;年轻人喜欢的,长辈不喜欢。

衣服买回来,穿在身上走到我们面前,问我们一句:“怎么样?

”我想,我说不好看,她每次穿衣服都会想起我的评价,然后一边穿着一边嫌弃自己。

而如果我说好看呢,她充满不确定性的内心可以多多少少收获一些肯定和鼓励。

两相权衡之下,我总是盛赞好看,挑一个点加以细说,让她真心相信我。

我们总喜欢向身边最信任的人询问意见,大多数时候,我们真的是在打听真相吗?

还是寻求一种支持?

以跑调天后这么热爱音乐的个性,靠着对音乐的热爱来抗击病魔,真的想听她最爱,最依赖的另一半告诉她真相吗?

观众嘲笑又如何,我只想知道最重要的你永远支持我,永远会和我在一条船上。

试想一想,女朋友问男朋友“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这样的千古难题时,真的是想知道男生的实际想法吗?

不过是想知道在男生心里的重要性罢了。

问“最近我是不是胖了”的时候,也不是真的想知道真相,只是想知道——不管多胖,你能一如既往地爱着我。

问“我好看还是那个女生好看”的时候,只是想知道,你是真心地喜欢我这种类型的女生。

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最在意的你,是什么想法。

只要是你说的话,我都愿意全心全意地相信。

(额,其实愿意听的仅限于为了哄人而撒谎的话。

真正撒谎的时候,第六感是不会放过你的。

)所以台下的观众笑又如何呢?

我有愿意坚持一生的热爱,又有你在我的背后,这是莫大的幸福,足矣。

 10 ) 有些无法获得的天赋可以用爱情取代

几乎对于所有人,唱歌跑调的Florence Foster Jenkins都是一个上了年纪、傻乎乎的富婆,没有自知之明,倒有着一腔不知道从何而起的热情。

人们或奉承或讥讽,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圆个场面。

只有她那个“夜夜偷欢”的丈夫,竟然就真的把她捧在手心里,永远把她看作一个少女心爆棚的亲密爱人。

于是,如果这不是一部打着喜剧标签的电影,观众大概都在等“情杀骗遗产”的桥段了。

可惜,这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还真的就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丈夫是精神伴侣也是真爱,哪怕没有办法在生理上依偎,心理上他一直都和自己的“小白兔”爱人紧密相连。

对于一个没有天赋却依然充满梦想的人,走近这个梦想首先需要很多钱,但在此之余,必须得有一个无论何种情况都会尽心照顾他/她的伴侣。

钱可以收买观众、收买专家、收买评论,不过,如果有个人真的无论对方有没有天赋都愿意全心夸赞,用深爱的眼神凝视那个只在他/她心中完美的爱人;那么,梦想早就已经实现了。

正如Florence最终释怀的那句话——人们可以说她不懂唱歌,但是,他们不能说她没唱过。

《跑调天后》短评

梅姨说排练时先练顺了正常版,再琢磨Jenkins的跑调版。Simon Helberg, 好一个性格演员!居然忘了你其实叫Howard。另外,休叔是本色出演吗?在电影院又笑又哭的下午,很美好。感谢!

9分钟前
  • Yijun
  • 力荐

过去之伤痛,不改当下之天真。

13分钟前
  • 夏日梧叶
  • 推荐

三星全给这则真实故事吧,或许事实本身就是如此戏剧化,却并非我所能接受的表达。不过,觉得休.格兰特在片中那段舞蹈要比《爱乐之城》的好多场戏都好看

15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挖的情节洼地太多,几乎一个没填…因为删减版…

17分钟前
  • 琐稀怎么了
  • 较差

梅姨和Hugh固然可爱,但各方面表现都太平均了...斯蒂芬·弗雷斯这次有点扑!

22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斯特里普的表演逆天,故事讲的也很讨喜,但归根结底还是小且平庸。丑角女性英雄作为主角,也许正是女性电影极度边缘化的真实写照。

27分钟前
  • 西木的风
  • 还行

只希望我人老珠黄的时候还有人叫我小兔几。

32分钟前
  • 果朵朵
  • 较差

美式韩剧么?浪费我人生的俩小时

35分钟前
  • Laisses tomber
  • 较差

改编自真人事件。Jenkins的歌声是一个事件,丈夫的极力呵护让Jenkins没意识到自己的歌声是多么要命。听众拼命忍住不笑,又为这样一种勇气而感动。对艺术评判标准的思考令人动容。

36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梅姨演得真好

38分钟前
  • Février
  • 还行

活在自己世界里面high是够high了,但是喜剧不够喜剧感人也不够感人,以至于最后看完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42分钟前
  • 流浪R
  • 较差

3.5 前有Catherine Frot 演绎太好,然而梅姑也好棒。同法版一样,前半段太喜,后面让人感动,法版感于女性的执着,而这部则是爱情。我仿佛看到了休格兰脸上的老人斑。

43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大量使用动机后置的写法模糊了名利和爱意,用喜剧群像控制观众与人物的距离和态度,是比《玛格丽特》更明智的改编思路。

45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她唱过!此青不老。

49分钟前
  • 常在我心
  • 推荐

格兰特这么老了吗…… | 改编自真人真事

54分钟前
  • 阿莱
  • 还行

盲目的崇拜和爱情都好可怕 如果我是这样 我希望爱我的人能告诉我

56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较差

只是有钱而已,就闹成这样?

57分钟前
  • 小温柔
  • 较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能力如何有钱就可以搞定一切,关键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它真的很无聊,想搞成喜剧又要强行煽情,非常尴尬!

1小时前
  • 镇山驴纸
  • 很差

也许只是螳螂捕蝉的戏中戏,不只何方神圣在观望着我们这些观众,谁嘲谁笑是个考验。以前觉得梅姨应该主动放弃提名,晋身表演名人堂,这次觉得她应该拿奖,演得实在太好了(哦,刚想起来还有于佩尔阿姨,那就算了)。连Hugh Grant都献上了他生涯最棒的表演,两人对手戏情浓过雾霾。

1小时前
  • Nightwing
  • 推荐

很多人可能没读懂梅姨眼底的悲伤和她的乐观。最喜欢她听到为士兵点歌的节目随后跑去录歌,兵哥哥打来电话说很感动,而最后她的朋友们为她站起来的那刻,顿时觉得她的原声就是天籁。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这才是音乐的意义。说真的,有多少人能毫无畏惧地做到完完整整最真实的自己呢?以及Howard赞

1小时前
  • 雪里拾多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