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儿之名

Au nom de ma fille,以我女儿之名,Bamberski: The Kalinka Case,Kalinka

主演:丹尼尔·奥特伊,塞巴斯蒂安·科赫,玛丽-乔西·克罗兹,克里斯特尔·科尼尔,利拉-萝丝·吉尔贝蒂,艾玛·贝松,克里斯蒂安·米厄特克,塞尔日·费拉德,弗雷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16

《以女儿之名》剧照

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2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3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4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5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6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3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4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5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6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7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8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9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20

《以女儿之名》剧情介绍

以女儿之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法国的一个真故事改编,1982年7月的一天,男主得知了女儿的死讯。他的女儿只有14岁了,在去世之前在德国和妈妈、继父一起度假。不过很快,她的死亡状况出现了疑点。生父为了女儿的真实死因跟法国法院和德国检察院纠缠了30年,但德国一直不肯引渡女儿的继父到法国进行审判,最后还是生父把他绑架到法国,才得以审判。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蝴蝶结警告丛林的孩子奇门遁甲弑神之英雄觉醒挚爱家书无声的证言第二十六季电视报道记者~连接新闻的女人们~汉时关甜蜜蜜三天命运的十三个交叉口吸血鬼后裔第二季地狱宁静太极旗飘扬游戏之夜黑吃黑非常岳母女仆滑头鬼之孙零·泪·雪把我关起来喜丧永不妥协强袭魔女:501部队出发!巨额来电小鬼特工队碎片人生成名第一季三峡好人丝黛芬妮

《以女儿之名》长篇影评

 1 ) 一位父亲用生命为女儿写了30年的情书

去年,国内虐童事件频频被曝光。

我们开始关注关于幼童、未成年的灰暗地带。

然而,公众的关注只是一种开始,那些经历过未成年性侵、虐童的家庭之后的故事呢?

没有人能想到他们经历了什么。

杉姐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是一部足以让人心头震颤的作品。

见证了一个父亲为被强奸女儿奋战的30年——《以女儿之名》(我的女儿卡琳卡)豆瓣评分8·2,评论数没有超过3000。

番茄君告诉杉姐,这部电影的热度不够,很有可能你写完文章,没人看。

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杉姐想把好电影推荐给你的冲动!

毕竟,有些文章的存在不是为了流量。

电影改编自一起轰动一时的法国案件,杉姐下面讲到的这个故事,是一段完全不虚构的真人真事。

故事开始于1974年,妻子向丈夫介绍女儿卡琳卡同班同学的父亲科拜医生。

这位科拜医生外表出众、身材高挑。

格调不俗,和卡琳卡的母亲经常谈论音乐。

还热情地向卡琳卡的父母发出聚会的邀请。

这位科拜医生无论言谈举止、生活情趣、还是人格魅力都比男主卡琳卡的父亲更胜一筹。

两个男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卡琳卡的父亲忙于工作,与妻子聚少离多。

很快,卡琳卡的母亲疯狂的爱上了科拜医生。

而这一切,也被明眼的父亲发现了。

妻子表示自己并不爱科拜医生,只是一时难以抵抗,并衷心希望以后还能做他的妻子。

丈夫也非常宽容的捧起了妻子的手表示原谅,条件是全家人离开现在的居住地。

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但丈夫还是撞见了去酒店与科拜医生乱来的妻子。

两个人的婚姻就此结束。

女儿卡琳卡与弟弟全都由父亲抚养,留在法国。

母亲则和科拜医生住在德国,过着上流人士的生活。

8年后,14岁的卡琳卡和儿子去母亲那里度假。

父亲也找到了新的爱情,趁此机会与恋人去海滩度假。

没想到,前妻的一通电话再次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女儿卡琳卡死了。

坐在女儿墓碑旁的父亲呆若木鸡,整个人就像死过去一样。

科拜医生把女儿的死因解释为中暑。

但父亲始终心生疑惑。

因为需要遣送遗体,女儿需要被尸检。

父亲每日等待着从德国寄来的尸检报告,报告寄过来了之后他马上找到了一位德语翻译。

翻译的结果是让人震惊的。

女儿卡琳卡的身上有淤青、死亡当天注射了处方药物铁剂、兴奋剂、强心剂、降压剂。

更骇人的是,女儿私处有明显损伤,并且有性行为痕迹。

尸检报告最后给出的结果是:无法判定卡琳卡的死因。

一个14岁的女孩忽然死亡,私密部位还有损伤的情况下,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怀疑是否有被性侵害吗?

父亲马上找到了生物学的教授来分析尸检报告,教授非常确定的告诉他,当时的性行为很可能与女儿的死有关。

教授还奉劝父亲,这是一场无证可取的官司。

最好的办法就是:烧了这份资料然后忘记它。

但父亲无法遗忘,为了女儿他选择了铭记这份痛苦。

父亲跑到德国去上诉,但是法院给出的回答是,案件已经结束,无法上诉。

父亲跑到了大街上发传单,希望能得到舆论的支持。

结果是,父亲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抓走了。

父亲再次拿起法律武器,这次他找到了一位得力助手,一位律师。

律师提议开棺验尸,再次取证。

结果是,卡琳卡的生殖器官全部被摘空了。

自己取样不成功,他们就和德国相关部门沟通,希望得到第一次验尸时的取样。

结果是,卡琳卡被因为注射而陷入昏迷,结果被自己的异物呛到窒息。

法国法庭因此判处科拜医生监禁15年,虽然这已经是减半的的处罚。

但这是一个父亲用了痛苦的13年,换来的对坏人的惩罚。

13年与15年几乎是一段相等的时间了。

然而,科拜最终因为德国方面的施压、法国不想惹麻烦没能来法国服刑。

父亲只能再次求助舆论。

结果仍然是科拜逍遥法外。

终于,在卡琳卡被奸杀后的第15年后,父亲接到德国记者的电话。

科拜因为强奸16岁女病患被告上法庭。

父亲坚持要亲眼看到科拜被法律制裁。

被强奸的女病患在法庭上陈述了自己被强奸的经历。

父亲仿佛看到了女儿凯琳卡被强奸的现场。

呕吐不止。

德国法庭判处科拜监禁2年,但因其有悔改之意,判处停止事业2年缓刑。

科拜再次被释放。

但这次之后,科拜2年内都不能在德国境内行医,他只得跑到周边国家。

父亲利用这个机会, 跑遍了德国边境的每个邮局,给他们寄送科拜的国际通缉令。

这样,科拜就可以在没有德国保护的情况下被引渡到法国服刑。

父亲切实跑遍了每个边境邮局,科拜也确实成功被逮捕。

但他最终没被引渡到法国。

此时的父亲已经几近疯狂,他向总理写信,请求动用整个内阁的力量逮捕科拜。

向律师申请状告全部贪污渎职、懦弱无用的法官。

一个疯狂的父亲,为了女儿想把全世界都告上法庭。

这种心情有多少人能理解。

如果不是穷途末路、绝望到死,又怎么会有全世界都背叛了自己的感觉。

那位法国最怪异也最仗义的律师终究熬白了头发、敖干了斗志,决定不再参与卡琳卡的案子。

还有离婚后始终陪伴在父亲身边的那位女士,她没有前妻的美貌,但她温和、睿智、且忠于他。

但这位女士终究留下了空空的衣柜,决定不再回来。

陪伴在卡琳卡父亲身边的10几年,她们每次的庆祝和约会都与这位女士无关。

父亲虽然是个好男人,却无法答应这位女士再生一个孩子的请求。

两个人在一起时父亲经常是沉默的、痛苦的。

只有卡琳卡的案子有进展时,他才疯狂的像个小伙子。

有一次,父亲甚至因为案子有了新的进展冒着大雨来敲她的门。

因为父亲难以想象的坚持,陪伴在他身边的律师、恋人都成了有故事的人,以至于有人提出这里的每个人物都可以再拍一部电影。

卡琳卡的母亲,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过多的表达过自己的内心,她自始至终认为这是卡琳卡父亲为了复仇对科拜医生的诬陷。

所有的盟友都离开了他。

按照法国法律,在卡琳卡死亡30年后(即2012年)还不能将科拜医生绳之以法的话,此案便过了追诉期,届时科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逍遥法外了。

在这样一个退无可退的时刻。

父亲想出来了一个最愚蠢也最有效的办法。

他雇了两个黑帮,把科拜绑架到了法国。

为此,他花了约23000欧元,请来几个科索沃人实施计划。

绑匪把科拜打晕后,马上报警说这里有一个被法国通缉的强奸犯。

2009年,科拜在法国被判刑15年。

恶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父亲也因面临着教唆绑架罪被判处15年。

至此,一段30年的恩怨告终。

这时的父亲已经是一位72岁的老人。

30年来他没有正常生活、丢掉工作、气跑了恋人、律师......30年来他精通了法国法律、德国法律、国际法。

整部影片十分克制,本该大煽特煽的地方都尽量的缩短了时间、拉远了镜头。

这就是父爱的深沉啊!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文森特·贾洪精心挑选的每位演员都与原型十分相似。

(卡琳卡、父亲、弟弟)不光父亲的形象相似,就连陪伴在父亲身边的那位伟大的律师也做到了神还原。

入狱前的父亲再次来到女儿的墓地。

站在墓园内的父亲前景是栏杆,正如镜头中的暗示,30年来他生活在自己的牢笼里。

他像完成作业的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对女儿说了这段话: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但我丝毫不后悔而影片的最后,镜头再次回到父亲当年目送卡琳卡登机去德国的画面。

成为整部电影让人泪崩的高潮段落,忙着打官司的父亲一直没有时间流露自己的感情,他把自己活成了假面人。

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说出“我很想你”这句话时,一个父亲的无限温柔在压抑了30年之后凶猛又缓缓的倾泻,杉姐一时间被这股力量震撼到哑口无言。

原来在父亲的心中,女儿从未离开。

为了守护女儿的笑靥如花,父亲用了30年的时间写下这封情书。

所有坚持的时刻、不放弃的时刻、绝望的时刻,都深深侵染着这位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女儿是父亲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私情,女儿是父亲在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软肋。

王朔曾在书中,写过这样的话,你会发现所有的汉子,在面对女儿时都变成了慈父。

你从宇宙的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

每个瞬间都是一幅画,美好的,死亡那一刻也是如此。

——《致女儿书》小时候的我们很浪漫,每个女孩都想离开家门、穷其一生想找一位守护者。

但很多时候,我们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永远视你为公主的人,只有自己的父亲。

只要你有需要,他永远为你而战!

不管是帅气的当年,还是白发苍苍的现在。

(杉姐又把自己写哭了)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平台《电影烂番茄》,作者:杉姐,转载和作请豆邮或者微信公众平台(《1895电影评论》(id:aizai1895))留言

 2 ) 每一部悲剧电影,最怕看到的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生活有时候往往比影视剧所展现的内容有着更彻底的绝望、更无助的悲伤。

我们期待在电影中看到幸福的结局,坏人会被绳之以法,绝境会有人并肩作战,乌云散去所有主角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单独扛起所有的苦与难,抱怨的话无人诉说,只能在深夜的被窝、厕所的隔间哭过之后,再继续前行。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法国电影《以女儿之名》讲述的是十四岁少女被禽兽不如的继父侵害,并被残忍摘去了生殖器官只为掩盖罪行,少女的亲生父亲奔走三十年,终于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故事。

在目睹妻子出轨之后,丈夫安德烈选择离婚,将一双儿女养在身边。

妻子则选择了和一位在德国很有名名望的医生科拜结婚并迁居到德国生活,孩子会每隔一段时间送到妻子身边来培养感情。

在女儿卡琳卡十四岁这一年,她照常和弟弟前往母亲家里,然而让安德烈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没能再等到可爱漂亮的女儿回到法国叫他一声爸爸,而是女儿冷冰冰的尸体和德国警方草率敷衍的尸检报告。

尸检报告称女儿身上有多处淤青,死亡当天被注射了大量药剂,死前有被侵犯的痕迹,然而给出的结果却是无法判断卡琳卡的死因。

悲伤欲绝的父亲没有过度沉浸在伤痛之中,他并不相信科拜医生所说的女儿只是死于中暑,他拿着尸检报告去找专家求证,果然,专家认为卡琳卡的死亡与性行为有脱不开的关系。

尽管专家建议父亲不要再追查他可能无法承受的真相,但安德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女儿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

他跑去德国找到卡琳卡的母亲,说起女儿死的蹊跷,可是她却并不相信,还称女儿一直在房间中怎么可能会死于性侵。

这一下子点醒了安德烈,让他开始怀疑同在一屋檐下的继父科拜医生。

科拜给女儿注射药剂,并且出现在尸检现场,他就是杀害女儿最大的嫌疑人!

安德烈为了查明真相,花费一年时间向德国法院申请重新尸检,然而德国法院以证据不足和已经结案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安德烈没有放弃,他在街头发放传单,希望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利用舆论让法院重新受理,可结果却是他自己因扰乱秩序进了警察局。

安德烈回到法国,委托擅长跨国案件的高级律师,又自学法律,向法国高等法院提起诉讼。

科拜医生躲在德国不接受问话,卡琳卡的母亲也是站在科拜医生一边不肯出庭,律师提出不如开棺再次验尸以获取罪证。

这次的验尸结果表明卡琳卡的生殖器官居然全部被摘除了!

原来科拜医生出现在尸检现场就是为了毁灭罪证!

他就是凶手!

经过安德烈的多方调查和努力,法国法院终于受理案件,判处科拜医生十五年监禁,德国方面却施压,想要掩盖丑闻,而法国也不想陷入外交困境,别说将科拜医生绳之以法,就连法庭他都没有出面。

而此时,卡琳卡已经死去十三年了。

在卡琳卡去世的第十五年,科拜医生因涉嫌侵犯十六岁的病患而被告上法庭,与女儿相似的年纪和遭遇,令安德烈悲伤气愤到呕吐。

科拜医生这样的人间渣宰就算是物理阉割再终身监禁都不过分,德国法庭却只判处他两年徒刑,居然还缓期执行!!!

安德烈不放弃,在科拜医生再次引渡失败之后,他认识到德国法国法庭的不作为,于是卖掉了公司,雇佣打手将科拜医生暴力带回了法国。

终于,科拜医生在法国被判处执行十五年监禁,而安德烈也因绑架和个人执行司法正义判处一年。

至此,迟到三十年的正义终于到达。

这是一部父亲的抗争史,他是战士,为死去的女儿而战。

三十年间,他自学法律,精通德国法律、法国法律以及国际法,他抛弃了正常人的生活,身边的朋友、律师甚至恋人都相继而去,他却一直不曾放弃和停歇。

影片没有刻意煽情,就像是父爱一般,将沉重的感情内敛起来,克制而隐忍,所有的感情积聚,直到最后一刻才终于爆发出来。

影片的最后,已经七十二岁的老父亲来到女儿的墓前,说道:“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在父亲的眼中,他的女儿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一直活在他的心里。

正义最终没有缺席,可那却是一个父亲,用三十年的挣扎苦斗换来的。

法律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拯救犯罪者,而是为了保护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让受害人不会平白受害。

迟到的正义不该让我们欢欣鼓舞,因为它本来就不应该迟到!

 3 ) 傻母不配为人母

傻母如果不婚内出轨,后面的事情不会这么发展下去!

(听说现实中,子女的抚养权竟然是判给婚内出轨的母亲,导致死者多次被禽兽继父性侵!

)傻母竟然连禽兽医生在她的饮料里加了安眠药,导致其熟睡,方便禽兽医生和邻居偷食都不知道,都没有怀疑的吗?

女儿被害当晚,肯定也是熟睡了,竟然还沦陷在禽兽医生的甜言蜜语中,真的是不可饶恕!

禽兽医生的女儿也不是东西,小时候和死者关系那么好,长大了遇到小时候好姐妹被害,疑点重重,竟然还相信父亲,还一直资助父亲!

 4 ) 倾其所有,不畏把全世界告上法庭

《以女儿的名义》,电影改编自一起轰动一时的法国案件。

14岁的卡琳卡在德国继父家中死去,继父科拜向警察解释说他继女是因为中暑去世的。

然而,卡琳卡的身上有淤青,死亡当天注射了处方药物铁剂、兴奋剂、强心剂、降压剂。

尸检草草进行,科拜甚至还在现场。

一个14岁女孩忽然死亡,法医看到女孩儿私处有撕裂,血痕及白色液体,却没有详细检查,只在尸检报告中说死亡原因可疑。

父亲拿着尸检报告跑到德国上诉,但法院给出的回答是,案件结束,无法上诉。

最可恨的是,就这样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卡琳卡的母亲居然还认为继父是无辜的,是卡琳卡父亲为了复仇对科拜医生的诬陷。

卡琳卡父亲到大街上发传单希望引起重视,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抓走。

这位父亲再次拿起法律武器,律师提议开棺验尸,再次取证发现,卡琳卡的生殖器官全部被摘空。

取证不成功,他们只能跟德国相关部门沟通,得到第一次验尸时的取样。

结果是,卡琳卡因为注射而陷入昏迷,结果被自己的异物呛到窒息。

法国法庭因此判处科拜医生监禁15年,这已经是减半的处罚,德国却为了一个强奸犯施加压力不引渡。

后来,科拜因为强奸16岁女病患被告上法庭。

德国法庭判处科拜监禁2年,但因其有悔改之意,判处停止事业2年缓刑。

这位父亲为此在德国所有边界的邮局派发逮捕科拜的国际通缉令!

然而,科拜在奥地利被逮捕,却又被释放了。

这个疯狂的父亲,为了女儿想把全世界都告上法庭。

卡琳卡死亡30年后,还不能将科拜医生绳之以法的话,此案便过了追诉期,届时科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逍遥法外。

最后,父亲无奈只能雇人把科拜绑架到法国受审,科拜被判15年,父亲因教唆绑架罪被判缓刑一年,绑匪被判一年。

这位父亲说,“我感谢绑架者,因为他们代替司法完成了这件事”。

30年来,这位父亲精通了法国法律、德国法律、国际法。

在人权至上的欧洲,30年的努力却只能通过绑架凶手来获得正义,这是父亲的胜利还是法律的可悲?

这种理智的极端,饱含了一名父亲的丧女之痛,也表现了他隐忍而深沉的爱。

这部影片非常克制,没有丝毫煽情,拉远了镜头,客观陈述着这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伟大的父亲花了30年的年华和精力,没有正常生活,丢掉工作,儿子和家庭的不理解,最仗义的律师和温柔的女友都纷纷离开了,终于以女儿的名义打赢了这场战役!

 5 ) 这场战役,我为你而打

当司法无法维护我们的权益时,普通公民可以作何选择?

于是有人站起来说,那我就做一个父亲可以做的全部。

《以女儿之名》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问,一答。

原著《Pour que justice te soit rendue》是邦贝奇先生自己的作品,14岁的女儿卡琳卡在异国被杀,从1982年到2009年,他用半生时间去寻求一种正义,一个审判。

书籍出版后,他被称为“papa combatant(战士爸爸)”。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从父亲的角度,由开始的疑惑到中途突破种种困难的抗争再到最后走投无路的极端绑架。

有一幕让我浑身生出寒意:“好人”坐在去警局的车上,而“坏人”却被送往医院,两辆车分道扬镳。

明明是“好人”,为什么会落得这个结局?

我们该去怨恨谁?

警察的不作为?

官员的互相包庇官官相护?

还是整个司法制度的冗杂,司法体系的不作为?

这是电影留给观众的思考之一。

而另一个更深刻的思考是,主人公邦贝奇先生作为普通公民,在二十七年的时间里,他熬白了头发,熬花了眼睛,他发过传单去过相邻所有边界写过无数封信,他撞得头破血流失去所有,他绝望过,愤怒过,他甚至绑架完罪犯没有处决他而是报了警,他始终恪守着公民责任,他希望用法律换以公道,他在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司法正义。

可司法又是如何答复公民权益的?

判了15年,罪名是过失杀人,强暴罪没有成立。

我想到了龙应台先生在《野火》里说过的苏格拉底的故事:苏老头被判死刑时对劝他逃狱的朋友说,雅典政府以“妖言惑众”判我死刑并不合理,但我逃狱就破坏了雅典的法制,那就等于以其人之恶还治其人,我自己便也错了。

因为两恶终不能归为一善。

苏老头最终吞了毒药。

龙先生说,法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使齿不尖牙不利的渺小个人也获得保证。

可是,当制度无法保护个人的时候,我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邦贝奇先生毫无疑问是勇敢的。

他也是幸运的,遇到了热心的翻译,遇到了虽然疲惫不堪但仍愿意与他进退的怪律师。

在做父亲的这条道路上,他没有退缩没有妥协,他打了一场二十七年的仗,为了女儿。

我想到了那些最近常在热搜上的幼儿园家长。

我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更希望邦贝奇先生的故事可以鼓励到他们。

因为真相永远是客观的,它不容许被篡改,也不会消失,我们有知道真相的权利,即使手无寸铁,即使需要很长时间,即使前方铁壁铜墙,为了真相的抗争永远光荣。

而更多人,事件外围的我们应该去变成“翻译”“律师”,用发声去帮助为了正义和真相去抗争的人们,用水滴汇成江河的力量让每一个“战士爸爸”决定站出来的那一刻,便有了力量。

最后,当一个制度无法保护个人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最大的保护不是亵渎制度,挑战制度,而是改变制度。

这是邦贝奇先生的选择,也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6 ) 永不妥协!(影评,Au nom de ma fille)

回首走过的30年,尽管路途崎岖不平、牺牲了漫长而又难熬的岁月,但是正义终究得到了伸张。

——《以女儿之名》法国电影《Au nom de ma fille》(以女儿之名)作品类型:传记主要演员:Daniel Auteuil(饰演父亲André)、Sebastian Koch(饰演继父Dieter)、Marie-Josée Croze(饰演母亲Dany)故事概述:由14岁女孩Kalinka的离奇死亡,所引出的漫长故事上映时间:2016年3月16日在法国上映

本年度,第一部令笔者动容的作品!

导演Vincent用不足90分钟的影像完美诠释了“父爱如山”这四个字,深沉、伟大、煽情!

太棒了。

接下来,个人结合剧情内容,详尽叙说一番本作的诸多亮点。

I,真实题材改编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本片内容取材于真实事件,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造型、剧情桥段设计、对白语录编排都是尽可能贴近原貌。

每一个场景、每一次对话、每一处细节,都是那么真实、亲切。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II,演员精湛演绎1,Daniel Auteuil作为男一号,父亲André的形象深入人心。

①对于女儿的关心与爱惜;②听见女儿死讯时的失声痛哭;③搜集资料、调查真相时的兢兢业业;④锁定罪犯时的恼羞成怒;⑤追逐嫌犯时的不屈不挠;⑥正义得到伸张时的释怀;⑦重回墓地、看望女儿、兑现诺言时的欢愉之泪...这么多细节,Daniel很好的把握住了,很好的演绎了出来,很好将父亲的情感传递给了荧幕前的观众。

2,Sebastian Koch男二号,饰演变态医生,诱奸、性侵多人,间接导致Kalinka死亡。

这个角色的难度比较大,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内心与外表的反差比较大。

①外表谦谦君子、内心花花公子②外表体贴关怀、内心犹如蛇蝎如何完美再现一个十足两面派(人面兽心)?

考验演技!

3,Marie-Josée Croze女一号,饰演死者的母亲。

这个角色看似难度不大,但是真正演起来并不简单。

尤其是在把握情绪转变方面(从坚信Dieter是无罪,到迷失方向、怀疑人生,再到认清事实、内疚不已),需要一定功力。

III,简单直白叙事叙事方面:倒叙+顺叙影片在叙事手法方面,运用了倒叙与顺叙相结合的手法(如:开场时顺叙,老迈的André因为非法拘禁他人被捕;随后“倒叙”介入,时间轴拉回到了30年前,1974年的摩洛哥...事件的大幕开始拉开)。

互相交错的叙事模式,为作品增添了不一样的风味,使得原本平铺直叙、过于平面化的故事线呈现出了立体质感。

剧情方面:简单利落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没有烧脑的剧情线索,影片以最本质的镜头语言诉说着整个事件始末。

1974年,(Dany与德国医生Dieter之间的)婚外情终结了“André与Dany的婚姻关系”8年后,1982年7月9日,前往德国(继父与母亲家)度假的女儿Kalinka,意外死亡。

在一系列不正规的尸检后,案件以“中暑身亡”草草收场随后的几年,心存怀疑(不满于德国司法的官僚、法国司法的无能)的André开始自行调查...1985年,在正义人士的帮助下,重新尸检正式启动,André看见了一丝希望,可是现实是无情的,验尸官发现死者的私处缺失了,这就意味着“线索再一次被中断了”1988年,又经过了几年的奔波、努力后,机会又一次出现,法国的相关部门终于拿到了第一次尸检样本,真相浮出水面,Kalinka的死因确认,所有矛头同时指向继父Dieter在强有利的证据面前,德国警方仍然一意孤行,拒绝引渡罪犯。

在无计可施的前提下,André雇人于2009年10月将Dieter绑架回了法国,正义的审判终于到来...

IV,诸多观后感慨①感慨父爱的伟大!

30年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将杀女凶手绳之以法②感慨“知人知面不知心”!

德国医生Dieter的变态行径,让人不寒而栗③感慨“爱情冲昏头脑”!

Dany盲目爱上Dieter,不仅给好男人André戴上了“绿帽子”,还搭上了女儿的性命,“缺失理性的爱情”看不见未来④感慨“欧洲司法”的仁慈!

对凶手的仁慈,就是对死者的残忍。

Dieter诱奸、杀人最终获刑15年?!

这是法律的无能,还是宽容的悲哀?

德国法院拒绝“引渡罪犯”,这是保护主义?

还是“人权意识”过剩?

还是“约定俗成”(与法方)?

⑤感慨“如花少女”凄美凋零!

14岁,如花似玉的年纪,随风凋零,可叹,可惜⑥感慨媒体的正能量!

如果没有德、法媒体的介入,迫使事件持续发酵,或许此案又会像诸多“悬案”一般,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但是!

正是由于记者的采访、报纸的披露、电台的报道,案件最终得以告破,真相大白于天下

《以女儿之名》,一部真实、不做作的影片,一部内敛、深沉的作品,一首描绘父爱的绝美诗篇,一首赞美“永不言弃”的镇魂歌!

导演★★★★☆(真实还原事件真相,不夸张,很现实)演员★★★★★(三个主要角色演的太入戏了,尤其是Daniel Auteuil饰演的André Bamberski,令人动容)剧情★★★★★(有别于往常的法国影片,香艳魅惑,此剧以情动人、意义深远)视效★★★★☆(法国作品的画面质量绝对有保障)音效★★★☆☆(配乐虽然若即若离,但也算正常发挥)推荐度★★★★☆(一次很成功的真人真事改编,力荐)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7 ) 孤勇者

他这一生都毁了因为女儿的过世他会觉得是因为和妻子的感情危机导致魔鬼继父有机会触碰到他宝贵的女儿他这一生都在执着是为女儿找一个真相也是在为自己找一个安慰和解脱他这一生都在经历离别妻子的离开女儿的离世一年年身边所有支持他帮助他上诉的人的告别怀孕的法官 特立独行的律师 ……到最后只有他还有他心爱的cécile,在她离开的时候,我甚至在期盼,只是单纯地无法接受和他一起没有光的日子,接受不了一个不肯分给自己几分心思的男人,而不是背叛我多怕他再次被背叛30年的日子 很多个年份的变更其实怎么会不知道他在执着什么呢他在执着不只是真相 还有他内心的爱、悲和痛我还是希望并一直坚定:死刑必须存在无论他是否被限制适用但他必须存在否则 生灵难祭“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8 ) 以女儿之名·彻底心碎

我好痛苦。

看完这个片会对法国和德国的司法系统彻彻底底失望。

一个男人为他的女儿辗转法律体系三十年,三十年啊😭我快哭的受不了了😭所有人都劝他见好就收,放弃吧,但他从来都没放弃,从来都没有。

那么明晃晃的证据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尸检结果,下体消失的尸体,她们的证词,法院却打死都不立案,甚至说Andre是疯子,还有,还有前妻的不理解,现女友无法等待再也不愿和他在一起。。

每一次法官的判决,法院的冷漠,司法系统的无视,都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怎么能如此冰冷,Andre向法律寻求援助,法律却选择包庇强奸犯。

为什么这条维权之路如此漫长而痛苦,为什么好人就一定要付出这么多才能换来一点正义,甚至雇佣了绑架犯才能做司法系统本该去做的事。

我哭的泣不成声,我为30年都换不来的正义而哭,我为Andre唯一感谢的是陪他一起在这个案子里30年的律师和绑架犯而哭,我为其他未成年女性当庭作证却只判那个混账两年还缓刑两年而哭,才两年啊!!!!!

我在电脑面前听见这个判决我震惊的无所适从,我想冲上去把那个混账活活打死,Andre雇佣绑架犯把那个贱货打了两下就判了一年,我实在是不懂这个世界了,我真的心碎彻底,这个世界是这么的冷漠不堪,真的,为什么?????

为什么啊?!!!!!

Andre在维权过程中甚至自己学透了法律,被陪他的律师说都不需要他了。

我的心真的好痛,我的精神歇斯底里,我的怒火积在胸口。

整整三十年啊,最后甚至连强奸罪都没有成立。

如果可以我也真的想去当私法制裁者了。

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我不说了,用Andre最后的话作为结语。

There...I kept my promise never to give up.This battle,I fought it for you.And despite the difficulties,the years of sacrifice,I have no regrets.Today,you'd be forty-four.I miss you.我的心真的痛的受不了了。

 9 ) 全网热议的“货拉拉事件”,让我想起了这部真事改编的良心好片

最近一则新闻震惊了很多人:“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

生命的逝去固然可惜,而因平台缺少监控,女孩的离世几乎死无对证。

这才是人们愤怒的原因。

对女孩的父母来说,不仅要承受失去爱女,可能余生都要因那无人知晓的死亡真相饱受煎熬。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一个关于女儿离奇死亡,父亲追凶30年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以女儿之名 (2016)8.32016 / 法国 德国 / 剧情 传记 / 文森特·贾洪 / 丹尼尔·奥特伊 塞巴斯蒂安·科赫

1974年的摩洛哥,男主安德烈原本是个事业有成的商人。

有自己的公司、相爱的妻子达妮和一对可爱的儿女。

这宁静的幸福,在科拜医生的出现后被打破了。

科拜医生是安德烈女儿卡琳卡同学的爸爸。

他在卡琳卡车祸时伸出援手,获得了安德烈一家的好感。

谁料,情场高手科拜很快俘获了达妮的心,演变成一场老套而不伦的婚外情。

发现妻子出轨的安德烈并没有大发雷霆,反而大度地表示愿意离婚,成全妻子和科拜。

达妮虽表示愿意回头,可最终还是没能抵御科拜的死缠烂打。

忍无可忍的安德烈只好出动律师,结束了这场婚姻。

离婚后,安德烈带着一双儿女在法国生活,达妮和科拜住在德国。

适逢假期,双方商量好让孩子们去德国与妈妈小聚,顺便度假。

安德烈亲自把孩子们送到机场,目送他们离开。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趟度假之旅,却成了父女俩的诀别。

不久,安德烈接到一通电话,说女儿卡琳卡意外身亡,放下电话的安德烈痛哭失声。

当他再次见到女儿,是在停尸间里。

几天前还健康活泼的女儿,现在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安德烈抱着女儿流泪不止。

然而最蹊跷的是,女儿的死因含糊不清,没人能给安德烈一个确定的回答。

科拜认为死因可能是中暑。

一旁的达妮也附和着说那几天很热,卡琳卡一直待在游泳池。

他们甚至还强行解释,说也可能是几年前那次车祸的后遗症。

科拜说:叫卡琳卡起床的时候,就发现她已经失去意识。

身为医生的他尝试了各种急救方法,包括注射刺激她的心脏。

现在能揭开女儿死因的只有尸检报告了,安德烈等了很久,才拿到一份德文的验尸报告。

报告显示女儿手臂上有淤青,还有注射痕迹,但科拜说那是为卡琳卡注射的补铁剂。

此外,科拜承认为了抢救卡琳卡时,还施打了兴奋剂、强心剂和降血压剂。

尸检报告认为这些药物的选择相当诡异。

尸检还发现卡琳卡下体有撕裂伤,阴道内有粘液,明显是有过性行为的迹象。

但报告的结论仍说无法判定确切死亡原因。

安德烈越想越觉得有问题。

他把女儿的尸检报告拿给医学教授看,医学教授很震惊,他认为卡琳卡的性行为可能就和她的死亡有关。

他还建议安德烈忘了这份报告,因为真相很可能带给安德烈无法承受的痛苦。

愤怒的安德烈来到德国质问科拜和达妮。

为什么给女儿注射那些药物?

为什么科拜也要参与尸检?

科拜一推干净,声称自己是医生,至于注射的药物是因为急救时太慌张。

而卡琳卡的母亲还站在科拜一边,斥责安德烈无理取闹。

身为父亲的直觉告诉安德烈,科拜一定对卡琳卡犯下了不可告人的罪行。

安德烈来到德国慕尼黑中央法院,要求重新调查卡琳卡的死因。

德国检察官却说案件已经结案,以缺乏证据为由,断然拒绝。

尽管尸检已经提供那么多线索,他们就是视而不见。

安德烈不顾语言不通,站起身怒斥德国检察官:你才是那个想保护杀人犯的人。

走投无路的安德烈,只好每天在德国街头发传单揭露科拜的罪行。

他希望得到舆论的支持,扩大影响力,结果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藐视法庭”“诽谤科拜”被警察逮捕。

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公司也顾不上了,安德烈甚至开始自学法律。

科拜找来一位擅长跨国案件的律师,准备在巴黎法院跨国控告科拜。

律师建议开棺验尸,找到卡琳卡被性侵的证据。

开棺后,令人发指的是卡琳卡盆腔内的器官,以及外生殖器官都被摘除了。

盆腔内是空的,没有任何残留。

显然,这是科拜在上次尸检时,把关于强暴的证据全部销毁了。

第二次尸检也终于确定了卡琳卡的死因,因为科拜当晚给她注射的丧失意识的药剂,导致卡琳卡在昏迷中被呕吐物呛死。

之后的日子里,安德烈一直没有放弃为女儿奔走伸冤。

转眼来到1990年,此时距离卡琳卡遇害已过去8年。

要起诉科拜,需要达妮的配合调查,但执迷不悟的达妮却拒绝配合。

连调查人员都忍不住反问:为什么一个母亲会拒绝帮助调查自己女儿的死因?

尽管此时的科拜已经抛弃达妮,和一个更年轻的女人结婚生子。

可达妮仍然坚持认为科拜不是凶手,这一切只是安德烈在报复当年出轨的事。

之后,安德烈辗转多国,奔走13年之后,这起案件终于在法国正式开庭。

本来根据法律,科拜至少要被判30年。

可由于科拜生活在德国,迫于政治压力只好把刑期减半,只判了15年。

奔走十几年才换来这15年,也是来之不易。

判决是下来了,但法国判决的结果根本无法在德国生效。

而且德国不愿意引渡科拜,逞凶之日遥遥无期。

后来,安德烈听说科拜最近因强奸16岁女病患,已经在德国被捕。

开庭当天,安德烈也来旁听。

听着受害者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经历,也是先被注射了不明药剂,意识清醒但无法动弹的情况下遭到科拜的性侵。

安德烈仿佛看到了女儿被害当天的情景,他忍不住跑到洗手间呕吐出来。

然而,如此恶劣的性侵案,竟然只判了2年。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一片哗然。

安德烈知道,只有把科拜引渡回法国,才能让他接受应有的惩罚。

他把国际通缉令送到边境周围的邮局和车站。

希望科拜出现时,第一时间实施抓捕。

终于,距离案发17年后,1998年,科拜在奥地利被捕。

同样是迫于政治压力,奥地利并没有将科拜引渡到法国服刑,而是把他放了。

再次陷入绝望的安德烈几近疯狂,他每天在家写信给检察官、司法部长、总统、总理,希望他们尽快抓捕科拜。

此后的8年间,安德烈关掉了公司,来到德国寻找科拜的下落。

终于被他找到了科拜的住址,此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24年。

最终,走投无路的安德烈找了几个壮汉绑架了科拜。

一路闯过边境线,进入法国境内,这才让科拜得以接受那15年的刑期。

安德烈传奇的追凶经历,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记者争相报道他的遭遇,这让他获得了空前的舆论支持。

科拜终于被送进监狱,虽然只有15年的刑期。

但这场为女报仇的战役,却打了30年。

影片结尾,安德烈带着鲜花来到在女儿墓前悲伤地说:“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

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

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

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我不太认同那句广为流传的“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在这个案件中,如果不是这位父亲30年的坚持和努力,谁会真正关心少女猝死的原因呢?

真实事件中的安德烈天下最悲伤的事恐怕莫过于此,小心呵护着养大的孩子惨遭杀害。

最可恨的是很多时候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难以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眼睁睁看着他逍遥法外。

真实事件中的卡琳卡、科拜和达妮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不幸的故事总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但做父母的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可能会穷尽余生、倾其所有,只为给孩子讨回公道。

所谓“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世间能少一点这样的悲剧。

*本文作者:RAMA

 10 ) 我遵守了我的承诺

“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电影《剩者为王》里,老戏骨金士杰有一句台词是,“30多年前,正是她的到来,才让我成为一名父亲”,因此,当她离开的时候,父亲还是父亲吗?

《以女儿的名义》回答了,倾其29年多父亲都选择了采用法律许可的方式,“今天,你就44岁了”,父亲还是父亲,因为卡琳卡一直都在他的心中,屹立不倒的山还是山,那些准备好的教导(坏人最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正义会迟到,但永不缺席)一直都在。

你一直都是父亲。

“我很想你”这大约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

其实你从未离开,44岁快乐!

《以女儿之名》短评

最近刚好读到这个真实案件的文章,特别震撼,什么样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坚持这三十年。三十年,为了一个正义,牺牲了自己整个后半人生,有时候幸福和痛苦就那么一瞬之间。有些人选择忘记,有些人却选择了坚持。最后的判决还是让人觉得极度不公平,该到的正义还是没有到。有时候特别厌恶欧洲那套用在罪犯身上的人道主义,罪犯坐牢跟住五星级酒店一样,受害人的身心谁又来关注呢?不过是东郭先生的“善良”

8分钟前
  • 管他冬夏与春秋
  • 力荐

“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倾尽全部为女儿打一场战役,为了正义而失去的一切太过沉重,但这就是平民的无奈。

12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推荐

毕竟不是每一位父亲都是飓风营救中的连姆尼森。毕竟,所谓完备的法律体系也只是为了一些阶级适用。有时候,以暴制暴,更好。

1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寻求正义三十年(除了从人物外貌展现时间流逝 人物之间应该发现新的更深的矛盾与冲突)

17分钟前
  • 血色馈赠
  • 较差

又是一部题材先行的电影,不能因为“真实事件改编”就完全无视剧作上呈现的平庸与问题,不苛求技法,但这如流水账般的沉闷讲述真的不如去翻翻原始新闻,人物情感太薄弱,与其前面花篇幅去讲出轨,不如多点戏份去充实下父女情,现在整个过程完全是为了“事件”而事件,无法入戏。

22分钟前
  • 24city
  • 较差

电影拍得太过流水账,30年的坚持总该抽出期间的爆发点和折磨来放大表现,正如片尾所述现实中这个人渣才被判15年毫不解气。

25分钟前
  • qkdummy
  • 还行

🤢

26分钟前
  • 速度外正
  • 很差

2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哎爸爸好伟大 当法律无能的时候 真的要气死人 还有女孩的妈妈 也太恶心了 出轨不说吧还死不要脸不承认事实说什么女儿的死是时间到了 怎么会有这么辣鸡的母亲...

28分钟前
  • 日落可以慢半拍
  • 推荐

对比飓风营救,稍显拖沓;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和事件。and娶一个智商在线的老婆是多么重要。

30分钟前
  • Van
  • 还行

三星半,7分,父亲对女儿的爱,思念和疼惜造就了他30年的坚守和执着。一贯欧洲电影的调调,闷闷的,但是情节很抓人,没有故意煽情过分激烈的高潮情节,但是无声的力量也很震撼人心。

32分钟前
  • 雨路
  • 还行

这不是克制是流水账 真实事件震撼

36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还行。法德的,不是很舒服片子。

41分钟前
  • 漂泊682159
  • 较差

30年的漫长作战被剪成凌乱的碎片,本应该成为持续的线却成了断裂的时间点,这个事件令人动容的地方并不在于父亲在几几年做了哪些努力,而是父亲在多少年里一直努力一直坚持且备受煎熬。人物单薄,情感关联脆弱,整部电影除了拥有事件原型的加持之外毫无力度可言,如此苍白无力的一部电影。另:旁观者永远不要阻止别人追讨一份血债,即使他的行为在别人眼中近乎偏执疯狂,因为他才是永远的当事人。

42分钟前
  • 好多绿
  • 较差

真实事件改编,所以看的时候会有更多代入感。在这个时代,女孩子要想安全无虞的长大,更多的是靠侥幸和幸运。看完电影又看到“养父性侵女儿三年”的新闻,真的想极刑慢慢折磨死那些变态。

4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部分角色的设定好刻板印象😅

47分钟前
  • Ykerman
  • 还行

如果让韩国来拍摄这部片,大概会煽情很多,渲染父亲为女儿讨回公道的艰辛与不易。本片的情感很克制,一直压抑着,对我来说不够动人,共情不深。剧情设定有点逻辑上的bug。女儿惨死,亲妈和兄弟居然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全靠父亲一个人去与司法斗争30年…父亲的女朋友对“讨公道”这件事都比血亲上心

52分钟前
  • 慢吞吞的小君仔
  • 还行

14岁女儿被奸杀后,父亲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追寻公义、最终将凶手绳之以非法的故事。因为是真人真事,拍得非常节制,感觉就像在看法国版的“秋菊打官司”。倾其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父爱,拒绝煽情好评。

56分钟前
  • 别打扰我看俊凯
  • 较差

好故事,叙事平淡,一点都不符合快意恩仇的电影逻辑。

60分钟前
  • tiangelei
  • 还行

这个受不了

1小时前
  • dorath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