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12年12月4日) “欢乐并不能教会我们什么,然而痛楚、苦难和障碍却能转化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同时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于当下时刻的至关重要。
”(语出自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似乎为了达到某种心智上的必然成长,或者从突降灾祸中重拾往日的自信,法国影片《锈与骨(De rouille et d'os)》毫不留情地分别给了男女主人公沉痛之极的试炼,所幸,在一番遍体鳞伤后他们都过关了,这比那些同样经历生命的苦痛却始终一无所获,从而白白受苦的人好运了许多。
无疑导演雅克·欧迪亚试图讲一个好故事,于是他颇有耐心地营造了一些有力有度的细节,以细腻之处默默体现着苦难的转化力量。
对敏感的女主角斯蒂芬妮而言,过去的她冷艳高贵自信美丽,在“鲸吻”之后,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久违了的自信和斗志,此间的转化,她来得苦涩又绵长。
而对驽钝的男主角阿里而言,他的转化铺垫较长最终却来得猛烈,因为非如此不能激活他那颗毫无责任感的顽童心智,在片中的多数时间里,他都是懵懂的,只凭原始而莽撞的本性存活着,当他以拳头疯狂地敲击冰面,当他抱着孩子狂奔时,这种转化终于在经过漫长的潜伏期后发酵了,继而在医院等待的走廊上最终完成。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这个量不好估算,只有在质变的刹那,那种突发的窒息感才会告诉你,成长在须臾。
影片虽注重细节,但在节奏上毫无拖沓之感,雅克·欧迪亚似乎真的是一位善于叙事的导演,那些耐人寻味的剧情和看似信马由缰的画面,让起承转合在自然而然中闪现出一种溢于言表的飘忽感,仿佛预示着某种不确定性,又仿佛在表明活着就是一场冒险,如悲剧发生前,斯蒂芬妮站在池边驯教虎鲸表演的画面,有点晕黄,有点恍惚,仿佛当头棒喝前的懒散和眩惑。
再如阿里带着萨姆在冰上嬉戏,周遭的雪色美景让画面充满了凄清冷冽的美感,还有一种寂静空旷的味道,仿佛猝不及防前的宁静。
该片没有对美丽的消亡和厄运的降临采取回避或柔化的处理方式,也没用廉价的同情姿态来“可怜”片中人,它的视角始终是对等的,这种叙事态度值得肯定,因为面对人生中的不幸能做到不悲情不煽情的导演并不多。
在灾难面前,该片选择了直面,如它的镜头直接对准了那被截掉的双腿,包括那起初恢复的不够理想的横断面,甚至在性爱画面中也不回避这种残缺。
片中斯蒂芬妮在戴上假肢后,衣装的变化显得很有意味,由松散长裤到性感短裙的这个转化过程,似乎也体现着她内心建设的过程,仿佛夯土一般,每接受一次重击,土层才会更坚实。
然而再坚实的内心建设在爱情面前也失去了力量,当阿里接受别的女人的邀约离开时,斯蒂芬妮便被自卑深深俘获了,仿佛她已不是那个前一刻还酷酷地仿佛机械战士般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她,这场心理戏,玛丽昂·歌迪亚拿捏十分到位,那瞬间表情的微妙变化,眼中的受伤和落寞,那睫毛的轻轻晃动,都让观众对其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因《顽固分子》一片而引人注目的马提亚斯·修奈尔也是饰演阿里的适宜人选,他的眼神和肢体语言无时不刻不传递出阿里的心智层面。
如果说,困境之前的男女主人公如芸芸众人一般,迷失在人群中,在各种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中过着自己的生活,但当破碎的生活迎面而来后,他们在成长的同时,获得了重生,当然,这个成长和重生都来得惨烈而生动。
影片最生动的地方大约在于斯蒂芬妮的释然,当她终于能回到海洋馆探访故旧时,面对着在水中畅游的虎鲸,她很平静,隔着玻璃,单手拄拐的她做着驯导的手势,虎鲸随着手势翻动。
此时,导演很聪明地给了斯蒂芬妮一个背影,观众无法看到她的表情,但在那一刻,却能真切感受到她那份可以接受生活中所有好与不好事物的平和心境。
(杂志约稿)http://nicolew.blog.hexun.com/82181825_d.html
很庆幸赶在电影院下线之前看了本片,这是那类看完后会让你许久不能平静,需要去消化的电影。
当然,作为欧洲制造,法国人特有的浪漫和细致在本片里无处不在,每一个镜头的角度,每一丝阳光,和每一个人物特写都十分到位,看多了Hollywood的粗线条不讲究后再看本片真是一种享受。
电影始终很安静不靠配乐去煽情,全凭演员的对白和表演来传达,但是每每音乐想起,都是让人心碎的片刻,我喜欢这种用演技和剧本的内容去震撼观众的方式。
Marion Cotillard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天赋,(蝙蝠侠3里她死去时的糟糕一幕终于可以不被我诟病了)在本片里她的表现确实无可挑剔。
我想本片要表达的就是生活里面对种种不易时需要拥有的一种态度,生活残忍地逼着我们去面对现实,虽然有太多不幸让我们每个人无比忧伤,但只要我们还活着,任何打败不了我们的痛苦都会让我们成长和更加强大。
磨去身上的锈,抚平彻骨的疼,当阳光打在脸上,我们起身勇敢前行。
男人落魄时遇见一个漂亮的女人,这通常没有发生故事的可能。
可很快这做驯兽师的姑娘被虎鲸咬去了半截腿,也沦入落魄一族。
她想起为自己打架过的保安,打电话给他。
男人看着这个比自己还惨的女人,带她去海边游泳,海水如此令人惬意。
他重新开始拳击,重新开始赢得比赛。
她去看望自己训练过的虎鲸,她在阳台上自己的想象中继续指挥表演,她去医院装上义肢。
男人怜悯这女人,做她的陪同、朋友,也做炮友。
而他再次春风得意时,在酒吧泡妞如鱼得水。
女人带着对他的依恋和委屈问我是女友还是炮友呢?
男人为了救掉到冰下的孩子,以拳击冰,孩子救了回来,男人的手掌骨却碎了。
女人打来电话问候,他一直说不要挂断。
两个失去了重要的骨头的人,互相温暖着。
最终男人还是回到比赛场,拿到冠军,女人带着孩子,笑意盈盈看着他。
电影的细腻的镜头无限美好,水花、阳光、人物的表情流转。
多少辛酸都消融在暖融融的镜头中。
电影不去拍受伤的人物的痛苦,恢复时的挣扎。
我当过病人,也照顾过别的病人,知道这一切的不美好,一个病痛的人会极力伤害身边照顾自己的人而取得自己是重要的存在的证据。
长期的病痛使人变得内心偏执,不顾尊严,面目可憎。
一个病人发烧流汗使整个床铺湿透屋子氤氲在酸腐气息时也并不是电影中那样轻描淡写,女人自嘲原来是自己臭了。
电影中,男人在闲暇的时候带女人玩,给她烧水喝,女人很坚强,不哭不闹,所有学习用义肢走路的桥段统统取消。
男人经历了多少痛苦重新打拳的故事也统统不要。
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因为命运遇到一起,两个坚强的人重新好好生活,渐渐深爱上彼此的浪漫故事。
希望人世间万事皆如此,坚强面对世界,无论生活进入什么样的轨道,都能偶然遇见那一个惺惺相惜的人。
毕竟,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又是一个有大海的电影。
印象最深的就是女主角再次面对鲸鱼,那个画面有种说不出的平静与震撼。
我第一次见到鲸鱼,是在青岛的极地海洋公园,有个可爱的白鲸主动跟我们合影,第二次就是在斯里兰卡出海,一望无际的海面只有几艘船,突然看到了一头大鲸鱼跃出水面喷水!
随着时间流逝,生命总会有别样的精彩。
其实这部电影更像是在描述男主角的成长。
刚开始这个带着小孩,却又玩世不恭,如此乱来的父亲,实在是让人无语。
但好像时间总是默默的教会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
女主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腿,莫名的和男主产生了微妙的联系。
在女主自强拜托阴霾的同时,男孩也学会扛起责任,照顾女主,照顾孩子。
也许是时间,也许是生活,也许是责任,总有一样,能改变一个人,让他成长。
好吧其实标题比较扯。
我是想说,只有像Ali这样说话不经大脑、凡事不计后果、图样图森破的大男孩,才能让一位从天堂掉进地狱的落魄女人走出阴影。
这男人明显就是长不大的孩子。
做出的种种奇葩事,也只有十五六岁的小男孩才会当作骄傲的标志。
比如他第一次见到Steph送她回家时,Steph逼问他为啥觉得她不是去跳舞的,他直截了当地说:呀因为你穿得这么暴露,像个卖身的。
然后也不顾方才说出这一番像是挑逗一般的话,在人家楼下说:我能不能上去用冰块敷手啊?
Steph拒绝的说辞“家里有人”就像是借口。
不过幸好她让他上去了,才有机会让他留电话,才有后来的一切。
但是我们来看看这个脑残男又做了神马奇葩事——人家明明是有男盆友的人,他竟然当着男盆友的面说:我给你留了电话,有需要<省略>约炮省略>的时候叫我哟。
——你就对你的性功能如此自信么!
果然还是说话做事不经大脑啊……就是这么一个一条筋的人,当他说出“咦你要是不知道自己还行不行的话不如我们来试试咯”,我们在空荡荡的电影院笑出声来。
我猜steph也是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真是天马行空的逻辑,另一方面大概也很高兴,即使失去了双腿,自己还是很有魅力的嘛——至少还有这个男人,一点也不嫌弃自己。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sometimes naive的人,面对一切,凡事平等,从不judge。
她给他打电话时他礼节性地问道:你还好哇?
她问:你不知道我的事吗?
他说:知道啊,电视上都看到了。
一副聊天气的样子。
没有同情,没有小心翼翼,没有一大通安慰。
大约是这种置身事外却又淡如水的关心,让她决定踏出第一步。
影片里一直在省略Steph做出各种决定时的犹豫挣扎。
比如她怎么就让他来她家了。
比如她怎么就决定出门了。
不过我们知道,脑残男Ali是个一根筋的家伙。
他对于自己的性能力很骄傲,总能做出无法用常规解释的行为,有时候很幼稚,但大人总是没法拒绝小孩的任性,何况这个小孩有一张呆萌的脸,和一身让怪阿姨流口水的肌肉。
对于我这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看见失去双腿的Steph,能够克服心中的自卑,重新回到阳光沙滩海浪里,除了惊讶,就是赞叹。
当她站在阳台上,用力挥舞双手,作出曾经指挥鲸鱼的动作时,背景音乐渐渐响起,那是那天出事时的firework。
大光圈镜头从下往上贴近她的脸,她的健在的双手,她略带笑容的脸,和满足的表情。
阳光,风,发丝,还有模糊的身后的高楼。
她在阳台上,好像一个不存在的地方,站着,舞动着,一如她自己。
我偷偷抹掉眼泪,暗暗决定回来要给这电影写篇东西。
另外还有几个感人的场景。
我猜大家也都这样。
Ali去打黑拳时,Steph总是在车里默默看着。
当他被黑人打倒在地时,镜头却从他的角度,以贴近地平线的角度,缓缓转向车门。
拳头打在身上脸上,全部放慢了速度。
周围人的呐喊、渐渐隐去。
那扇期待中的门好像永远也不会开,但是这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人,依旧固执地看着,直到那双机械腿终于出现在他眼底。
虽然Steph一句话不说,一个表情也不显露,只是站在那里,在人群的外围微皱眉头,冷漠地看过来。
但他的确真真实实地依靠着那个人,即便她一言不发,也是力量的源泉。
而Ali的经纪人潜逃后,Steph替代了他,成为Ali的新经济人。
她找到了与他更贴近的方式,让这个男人更加依赖她的位置。
他们的相处方式俨然已经成为附骨而接寄生连体,互相拥抱,互相取暖。
她需要他的肢体,他在生活上对她的照料,还有尊严;他需要她的吻,她的爱,她对他在精神上的支持,以及事业上的帮助。
他们越来越不可分割,所以他才会在最后,泣不成声地说,不要离开我。
虽然是直到最后的那段旁白才知道,Rust and Bone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而Ali究竟成长为怎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其实倒并没有那么重要。
那双睁开的眼睛,那句“我爱你”,已经足够揭示他顿悟的人生和今后的珍惜与幸福。
落魄的拳击手阿里,带着五岁的儿子山姆投奔自己的姐姐。
这是一个失败的男人,落魄到在火车上要捡他人剩下的食物,甚至在数码店里偷窃相机。
辗转到姐姐所在的城市后,阿里得到一个仅可容身的储藏室,一份夜店保安的工作,再加上一辆闲置已久的古董电瓶车,可以接送儿子读幼儿园。
生活似乎看到了一丝安定下来的曙光。
粗俗,直接,刚硬,阿里活脱脱一头分泌着雄性荷尔蒙的野兽,借着职务之便,和夜店的姑娘约炮。
而当阿里第一次看到来夜店的史蒂芬妮,他的目光便没有离开过身材性感衣着暴露的她。
她在他看场的店里和人打架受伤流血,他帮她解围。
阿里是个一根筋,在送受伤的史蒂芬妮回家的路上,阿里一根筋地对刚认识的女主说:“你看你那穿的,就像个妓女。
”借着手腕受伤需要冰敷,即便史蒂芬妮百般不情愿,阿里一根筋地硬是去了她家。
在离开她家时,他不顾人家男友在场,一根筋地对史蒂芬妮说,:“我留下手机号,有需要联系我。
”
作为一名虎鲸训练师,史蒂芬妮在一场表演时出了意外,被虎鲸咬成重伤。
醒来时已经躺在病床上,膝盖以下的双腿截肢。
从光芒四射的女神到躯壳残缺的废人,而一直貌合神离的男友,也在事故之后不知所踪。
似乎生命中的美好,都已离她而去。
她困在保险公司提供的康复宿舍里,苟延残喘,像个活死人。
阿里不再夜店当保安,去了当超市收银员的姐姐所在的公司当守卫,每天巡逻仓库,闲时去健身房打打拳,约约炮,依然过着吊儿郎当的生活,接幼儿园的儿子上学放学更是经常忘在脑后。
出事许久之后,史蒂芬妮想起了阿里,给他打了电话。
阿里开着小破电驴来了,看到的,是独自一人,窗帘紧闭,遮天蔽日,笼罩在绝望深渊里的史蒂芬妮,形容枯槁,身体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阿里看不下去了,要带她出去散散心。
史蒂芬妮不肯,但最终拗不过一根筋的阿里,被推着出了门,去了沙滩。
阿里怂恿史蒂芬妮下水,她怎么也不肯,抗拒所有美好的事物已经是下意识的举动。
阿里不管她自顾自下水去了,和煦的阳光洒在史蒂芬妮的脸上,哀莫大于心死的她,有了重新拥抱世界的渴望。
阿里抱着她下水了,在最初的慌乱过去后,史蒂芬妮很快便如鱼得水,娴熟地游了起来,多么痛快,对生活的热忱,在这一刻,重新嵌入她身体的每一寸。
接下来的剧情就变得顺理成章,阿里和史蒂芬妮关系愈发亲密,阿里延续了“一根筋”的本色,要帮史蒂芬妮试试她的“那地方”还能不能用,于是二人顺理成章地做爱。
这一时期他俩的关系,让我想起《两小无猜》里的朱利安和苏菲——“朋友就像眼镜,戴上显得聪明,但也很容易被划伤,还有让人伤神,幸好有时候我们能遇上真正酷的眼镜。
”他们不似情侣,更似战友。
阿里认识了马沙,后者是个帮各个超市的高管私下安装监控监管员工言行的家伙,同时私下里也是个到处拉人打黑拳的中介人。
阿里为了赚快钱,在马沙的介绍下去参赛,而他每次都会带上史蒂芬妮,有她在,阿里的出拳似乎更加凶狠凌厉,亦更加的不甘言败。
而史蒂芬妮,也在阿里细水长流的陪伴和“检查”中,生活平添了几分希冀。
她会默默地在天台,温习曾经训练虎鲨的动作;也会和曾经的朋友们重聚一堂,相谈甚欢;还会回到曾经的水族馆,与曾经深爱的虎鲨隔着玻璃深情凝视。
但这种微妙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阿里带史蒂芬妮去酒吧,把她扔给马沙,自顾自的撩妹,和史蒂芬妮说了一声就带妹子ONS去了。
史蒂芬妮情绪崩溃地熬过一夜后,找阿里摊牌——“我们是什么关系?
”阿里无言以对。
生活的拐点接踵而至,阿里的姐姐因为马沙的监控,而被公司辞退,理由是偷懒,以及私自抽烟,随后,监控员工的违法行为被发现,阿里被姐姐扫地出门。
他选择了一个人偷偷地离开,杳无音信。
日子静静流淌,再次回到亲朋视野里的阿里,接到姐夫开车送来的儿子一起过圣诞节。
没有礼物,没有庆祝,阿里带着山姆去结冰的湖面玩耍,不料浮冰碎裂,山姆溺水,回过神的阿里死命地用拳砸着冰面,终将儿子救起,但已危在旦夕。
报警,送医院,留在事故现场的,是血肉模糊的痕迹。
在抢救室外,阿里度秒如年。
经过抢救,医生们终于从死神手里抢回了儿子。
监护室外,接到了史蒂芬妮打来的电话,从她情深意切的关怀中,巨婴阿里,真正的,向过去告了别。
故事的结局,是阿里告别了乱糟糟的黑拳世界,回到了聚光灯下的拳击场,赢下了比赛,也赢得了崭新生活的门票。
“人的手掌有27块骨头,猿人更多,猩猩有32块,一根手指5块,人类是27块,如果你断了一只手,当它开始痊愈时,钙质会让骨头重新长出来,而你的手会变得更加强壮,但如果你的手掌碎裂,骨头就永远也长不齐全了。
在每一场战役,每一次出拳前,你都要记得这一点,你要小心翼翼,但在某个瞬间,疼痛会回来,就像针一样,就像碎玻璃。
”说出这番话的阿里,身后站着的,是撑起他世界的两个人,相依为命的儿子山姆,以及同样相依为命的灵魂伴侣,史蒂芬妮。
——————这部剧里的歌迪亚,让我想起另一位饰演历经剧变的女性,《她》中的于佩尔,那个被强奸后顽强隐忍,自己亲手找出真凶的女人。
两个法国女人,用迥然不同的演绎,诠释了真正的英雄主义——看清了生活真相,甚至是被生活狠狠掴了一巴掌后,却依然热爱生活。
我得承认在家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没法专心的从头看到尾,一会儿看眼手机,一会儿暂停上厕所,又或者去喝水,再或者打开窗户透透气。
这次也一样,可能也是因为在看之前看到电影时长两个小时心里就在打鼓,恐怕这回又不能专心看完了。
事实上也真的略微三心二意,在结束前十分钟还停了吃了晚饭,嗯,就是这么任性。
我想说这部电影的镜头和叙事的手法我喜欢的不得了,镜头的细腻和真实让我觉得这才是电影本来的样子。
在看完整个电影不到三十分钟的现在,脑袋里记得的是女主角闪动的后颈、躺在病床上侧脸留下的眼泪、独自在阳台上比划着训练虎鲸的动作、sam略带胆怯又纯真的眼睛、男主角拼了命的砸着冰面,和在病房时大手和小手的重叠,以及那句终于说出口的Je t'aime。
我丝毫不懂得电影里的镜头,看到有人说文艺片大多用这种镜头来处理影片,那么我只想说,深得我心。
男女主角直到影片的最后才真的剥开了那层纸,不咸不淡的往来中其实早已累积了深厚的感情,而说是深厚,就是那种平平淡淡却谁也再也离不开谁的牵挂,从炮友开始的一段关系,到最后的真心实意,也真的是叫人的心微微笑了一下。
或许有些男人就是这样,只有在最脆弱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是真的在自己的心里,最想听到的是谁的声音。
看到有朋友说在电影里这两个人的关系是平等的,互补的,不在意也显得那么温暖,对,奇怪的也是这样。
美满的结局,小男孩的回头显得那么懵懂又欲言又止,我想他也在想,爸爸其实是很爱我的。
最后,题目用了片尾曲wash,就这样洗干净吧,peaceful.
从各方面来说,都有些早泄,每当你觉得快高潮的时候,它又收住了。
从结局来说,这是一部励志电影,但是西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已经被拍得模式化了——父亲对儿子那粗暴的爱,底层人民那波涛汹涌的家庭关系和易碎的梦想,残酷社会的几番残酷考验,真的就只能这样了吗?
虽然我们对好莱坞的三段式剧情论已经有些厌烦了,但是稀稀拉拉的散架子也不能证明叙事技巧的高明和清新脱俗。
请注意马里昂-歌莉娅在在醒来后发现自己残疾以及再度入水的表演,充满丰满的细节和丰饶的面部情绪塑造。
其实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结尾那提升内涵和这里的“碎骨论”——突然想起小学语文老师在无数堂语文课上嘶吼的作文秘诀——记得点题!!
如此松散的叙事风格,突然来这么一招,感觉好像常年吸鸦片的病秧子,抱了美人归,然后洞房花烛夜吃上一粒大力丸,最后……挂掉了。
失去双腿的她,打通了他的电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我感觉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普通人了,一个离婚了,投靠姐姐的,她的姐姐也是一个及普通的人,生活也是及普通。
和一个失去双腿的人成为朋友并相爱,他觉得这有很正常,真的,甚至在他和酒吧里的一个女人怎么了以后,面对她的质问,他的回答真的很孩子,虽然是做了不好的事,似乎真的没有罪恶感。
当他带着儿子在雪中玩耍,发现儿子出事了,他是那样的拼命。
总之,她很坚强,并且走在了他的前面。
他呢?
貌不惊人的阿里曾经是一名风光无限的搏击选手,自从受伤之后他便失去了生活保障。
穷困潦倒之际,他带着儿子山姆投靠姐姐,并在当地找到一份保镖的工作。
某晚,阿里结识因别人发生争 执的美丽女子斯蒂芬妮。
斯蒂芬妮是一名虎鲸训练师,然而这个衣食无忧、日常为光环所环绕的女孩却在一次例行表演中被虎鲸夺去双腿。
经历了不同人生的男女,彼此的命运意外交叠在了一起……
真心觉得男主完美啊!肚腩震颤的画面我都觉得完美啊!
失去是成长最好的老师。
2.7 全程一直在想截肢這到底怎麼拍的... 片子故意輕描淡寫,但真的看得好不爽。
我觉得看电影简介就可以了。因为简介看着比真实的影片似乎更好。一个从始至终没有表情变化的男主看的人想抽他。
删掉了玛丽安的床戏,好像这部片子少了灵魂一样。
Cotillard可以再拿一座奥斯卡,其他就没什么了。
男猪脚全程都是个混蛋,哪有啥救不救赎成不成长的。不过也全靠他那身腱子肉我才能有动力快进看完全片。玛丽昂演的不错,但从电影本身烂糟情况来看明年奥斯卡女主角稳拿这种话还真心不靠谱。
蓄势待发哟。。待发。。。
7.5分 不一样的爱情故事,最直接的震撼人心。Firework放在这部电影里特别合适,特别好听。
这是一部扯蛋的电影 男主就是个胸大无脑发达的人渣!看不出成长救赎之类的从何而来 话说开始觉得法国电影好矫情了
我以为会很残酷,结果是小清新-。-
三星半。有伤痕的人当相濡以沫。从头到尾叙事重心时刻变化,这种不确定并上暖暖的色调似乎预示着残缺的美好,但这种琐碎之下没想到结尾有一个爆点。男女主都演得很棒,还是比较喜欢说法语的歌迪亚
期望太高了。故事很平淡,内容就那么一点,被导演过于放大,显得冗长。男主的主线感觉开了一个头就无关地扯到马里昂的故事上去了,然后讲着讲着主线又开始了,马里昂的故事线又停了。
一个残疾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的爱情故事。亮点:细腻无上限,玛丽昂·歌迪亚的演绎异常动人。PS:逆光大光圈镜头,真的特别拉低我的智商和理性。
女主表现不错……巨讨厌男主,打女人、直接把儿子头往桌子上磕的暴力男恶心吐了。最后是搞了个happyending?你信他爱女主吗,我反正不信
大概认真看了的话是更好的。女神没了腿还是女神。底层小人物的苦。
不同于好莱坞感情戏的简单粗暴,法式文艺浪漫爱情永远洋溢着淡淡的温暖。两个人的感情一点一点慢慢滋长,或许像《神雕侠侣》蕴涵的哲学一样,当两个人都不完美,才会有更纯粹而平等的爱情。ps:我玛丽昂不化妆也一样漂亮!
开头的父子故事,加上后来居上的闺蜜变情人故事,再裹挟着主角与亲戚和社区的丰富矛盾,让《锈与骨》的故事焦点也在空间扩张中有些失控,不再能像《预言者》那样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监狱空间中,去精雕细琢角色的性格轮廓和情感走向。
整体比较商业化,但细节又处处透着文艺的枝桠。陷入低谷的两人互相扶持,顺便带着家庭责任、理想欲望等附加品。一些固定镜头很有诗意,很多关键情节处理得云淡风轻,很喜欢。男主的成长最明显,对待孩子生硬缺乏保护,义无反顾的黑拳冒险,好在生活像骨头一样会自愈,只有小心翼翼期盼疼痛不要回来
太喜欢女主 于是极端地认为她才是全部的看点 而就算男主频繁大篇幅出现 在记忆里也不过只是出来打了个酱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