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狸梦见乌鸦《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以下简称《纳尼亚2》)作为迪斯尼暑期重炮的第一弹,虽说美元过亿,票房可观。
但是相比于第一部那能让老板做梦都会笑醒的纯利润,这部顶级的大制作到目前来看只能是不赔不赚,最多也赚点有限,比去年同期的《加勒比海盗3》缩水不少。
《纳尼亚传奇2》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是还难以称之为精彩。
由于本片是改编自文学作品,这也许或多或少的限制了其自由度的发挥。
相反,看看同样改编自文学巨著的《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系列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战绩,《凯斯宾王子》在可看性上逊于前两者的劣势,恐怕不是“改编作品”这一点就可以搪塞过去的,关键还得从影片的本身找原因。
电影的时长似乎大于两个小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原著的精华加入其中不是一件易事,不过本片的改编剧本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电影的故事清晰、叙述简练、两条主线详略得当,所以说在看片时感觉轻松自然、不觉得混乱,片子的剧本要记头功。
但是电影在这个流畅的故事中略显平淡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本片高潮不多,基本上前一半时间里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沉闷,除了城堡夜袭战和复活白女巫未遂等少数几个吸引眼球的地方之外,最后的大决战在我们苦等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才姗姗来迟,有些令人意犹未尽。
不光是大场面的欠缺才使影片平淡,造成的这种状况的原因还要“归功于”电影的流水账式叙述。
四兄妹与凯斯宾王子两条主线缓慢推进,各自都没有太多的激情之处,当他们偶然相遇之后,彼得与凯斯宾的“一山不容二虎”之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剧情冲突不够深入,只是简单的几笔带过。
本片的结构有点像电视剧,整个局面四平八稳,偶有一点波动但不足以形成波澜。
《指环王》可以做到精彩十足,关键是在于“深入人心”,本片则除了人物比较饱满之外,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淡无奇。
本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刻画人物,由于几年的时间,片中的主人公已由原先初来乍到的孩童成长为更加成熟的青葱少年,所以他们世界观的转变成了一大看点。
彼得的“至尊”领袖位置变得更加突出,而且更加英勇好战,当然也毫不例外的撞上了“骄傲的将军”这一堵墙,夜袭的失败让他从云端回到了地面。
最后大战与凯斯宾的冰释前嫌到并肩作战体现了“王者归来”之势。
埃德蒙由于在第一集里受到了诱惑的驱使险酿成大错,这一集中显然成熟了许多,虽说有时还略显毛糙,但关键时刻还是果断出手,破灭了白女巫复辟的希望。
苏珊相对变化不大,但作用依然很大,是四兄妹中的一个调和剂。
小妹露西基本没有变化由于年龄最小,三年的跨度还不足以改变其童话幻想的态度,使其与三人之间有一定了隔阂。
然而也就是她的童心才使狮王阿斯兰复出,赢得了大战胜利。
而作为新人的凯斯宾王子的确深入人心,这个“哈姆雷特”似的人物与其他电影中王子形象别无二致,其风头虽然盖过了四兄妹,不过还没能从他们手中抢到足够的戏份,这与海报上独占篇幅的大头贴形象有些不符,略感遗憾。
另外几个配角人物中,了“罗宾鼠”的造型相当“卡哇伊”和爱玩冷笑话矮人都给我们留下不错的印象,其余的免提。
《纳尼亚传奇2》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挑战观众的想象力。
片中出现好多场景和“人物”都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恐怕与时下多如牛毛的魔幻题材来了个大撞车。
片中的好多场景纷纷有些眼熟的情形,尤其是最后的大战中,投石器、树人、水魔等一系列本片的卖点都是“指环王时代”的产物,而那个颇为抢镜的“罗宾鼠”更是导演对《史莱克2》中“靴子猫”的直接移植。
也就是这些YY《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的“拿来主义”的复制品,让观众在欣赏时犹如嚼蜡,没有深入人心,缺乏想象力造成了观众缘不如《指环王》等玉珠的深厚。
但是原著的局限性不得不造就了本片的华而不实,目前魔幻片的泛滥恐怕是罪魁祸首。
本片这种局面让人想到了去年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后者同样是又由于平淡无奇的故事和缺乏想象力的特效而饱受众多影迷的诟病,但这部魔法师电影好歹在票房上大有作为,而本片如今这种不上不下的境地则是本身的定位所造成的。
托尔金曾经嘲笑过《纳尼亚》系列有些幼稚,狐狸没有拜读过C.S.刘易斯同学的原著,不过从第一集中动物善吐人言,从衣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等设定来看,这部作品还是偏向于儿童文学,当然也就能吸引一批小观众拖家带口的前来捧场,票房大卖也就不足为奇。
而到了第二集,更多的人类角色的露面和一些战争场面的加入使得本片的童话意味在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偏向了魔幻史诗的风格,级别也有第一集的PG升级至PG-13。
如果说还要把它作为一部儿童文学的话显然有些夸张,片中君王某朝篡位的阴谋,夜袭战中的伤亡惨重的局面等都不是给小儿童准备的。
而且第一集中白女巫的帮凶牛头人、矮人等长得不怎么样的角色纷纷叛逃到了正义一方,原有会说话的动物也凤毛麟角,也让第一集中的正邪双方人物对比大打折扣。
另外这些人物的形象同样没有给人印象深刻,夜袭战中牛头人力扛铁门的画面不会让我们联想到“英雄”,只有些“炮灰”的意思。
但如果把它定义为史诗作品也有些勉为其难,最后的大决战很是精彩,但是气量不够,把《指环王》中随便一场战斗拿出来,这场战斗还是有些小儿科,而最后狮王阿斯兰关键时刻出现的大逆转也不足样让人信服。
虽说《哈利波特》后几部黑色气息越加严重,但是好歹人家还有奇特的故事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战友们。
本片虽说主题也够黑色,但自身的定义不太明确,既算不上是童话也难称史诗,同时也失去了两方面的部分观众,本片的这种尴尬之地也就是造成本片的票房不那么出色的原因。
《纳尼亚传奇2》的导演依旧是第一集的安德鲁·安德森,这位从梦工厂叛逃的迪斯尼的动画片导演在第一集中的表现中规中矩,但这一集中也暴露了他驾权大场面不足的缺点。
这小子关键是没有从不错的改编剧本中抓住原著里的精髓所在,所以片中看完之后回味不是很深刻。
本片最大的卖点毫无疑问实在凯斯宾王子身上,王子的扮演着本·巴恩斯有着惊艳的表现,并且帅的一塌糊涂,让我们看到了明日之星的冉冉升起。
其他四位小演员的演技比起上部来说有着很大的提高,虽说不及《哈利波特》的小巫师们给人印象深刻,但是这部电影也的确是这帮小家伙一手撑起一片天。
彼得和埃德蒙扮演者眉宇间已露出英俊之相,小露西依旧如第一集中可爱。
倒是苏珊的扮演者有些“另类”,也许是狐狸的审美有些问题,但是当电影演到苏珊去吻凯斯宾王子一幕时,整个剧场一片唏嘘,恐怕就不是狐狸一个人眼光的问题了。
让我们引用《大话西游》中瞎子的一句话:“帮主,眼光太差了吧!
”《纳尼亚传奇2》作为一部续集产品,就目前来看算不上失败,有些地方甚至还超越了第一集。
不过要想名垂青史,以本片的质量还是不够,纳尼亚系列还要拍下去,魔幻世界的冒险还是要继续,只能希望本系列的主创人员能够在今后的几集中越做越好,把这套老少咸宜的经典名著更加完整的展现在大银幕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a9ew.html
这是一部据说有7部的长片神话故事,在这一集里,动物战队在和人类战队的搏斗中,因为植物战队的参加,使人类带领的动物兵团以少胜多。
神话好像就是这样神奇的样子!
嗯,我是来力挺这部电影的。
虽然晚了几年才看,但也给我很多感动。
所以第一次写影评,赘述过多还请谅解。
首先想说我感动的几个地方:1.Lucy第一次见到阿斯兰时,其他人不相信她。
Ed问她,“为什么我没看见?
”Lucy说,“因为你没有在看。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多人抨击基督徒说,你们的神在哪里,你证明给我看啊。
可是即使是见到过阿斯兰的Ed,Peter,Susan仍然会看不到阿斯兰,因为他们没有在看。
同样地,一份真实的信仰,是像Lucy那样,用心去看,才能看到。
、(似乎在原著里,也很强调他们四个人对于看见阿斯兰的相信与否。
)2.他们在商量如何攻打那个台什么人的时候,Lucy很冷静地来了一句,“你们现在好像只有两条路,要么死在这要么死在那。
”她还对开始骄傲的Peter说,“你别忘了上次最终是谁打败白雪女巫的。
”这个道理对我们来说像是一个警钟。
现代社会讲究所谓自我价值,自我实现,人都是希望自己被别人仰视,被别人夸奖的,无论你在哪个年龄段,你不得不承认,人总是容易骄傲的。
说白了,就是“自义”。
很多人可能会说,自义有什么不好,被别人夸奖有什么不好。
我只是想简单的说,我们太自以为是了,就忘了神,忘了我们的一切不都是神丰盛的赐予吗?
忘了神,就自以为是神了。
(关于有神论无神论的问题,回到感动的第一点中,这个问题范围太广,不予详细讨论……= =)骄傲,不只是小孩子需要克服的,而是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的。
顺便想到一点,原著作者CS路易斯老先生的一部作品中谈到骄傲这个问题时谈到,骄傲是因为自卑。
那Peter为什么自卑?
还记得刚开始吗,Peter和同学打架,怎么也打不过,到了纳尼亚,他因为是国王,他就开始逞英雄了,就骄傲了。
但是纳尼亚世界的规则,并不是逞英雄那么简单的。
3.那只牛最终被门压倒,许多纳尼亚人被关在里面时,我心那个痛呀。
这个,我还真没想到什么与信仰搭上的地方,就是单纯的心好痛呀好痛呀。
其实也挺佩服纳尼亚人那种“为了阿斯兰”拼命的精神的。
另外,凯斯宾王子如果没有搅乱计划,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牺牲了?
这一点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求高人指点。
4.看到后面,双方激战,纳尼亚人那个弱呀,四个小屁孩带领一群单纯善良的纳尼亚人去打又邪恶又强大的一群老男人。
就算知道结局会是好的,也替他们着急了,怎么办呀怎么办。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在面对困难时,常常觉得,“这次要死定了、怎么办呀怎么办呀”或者很悲观,看不到未来。
当你面对的“敌人”很强大很可怕,表面上已经快要弹尽粮绝的时候,别忘了,神是我们的力量和帮助。
之所有会有这个感悟,是因为我最近就在面对很多自己很不知所措的囧境,并且我知道这场仗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继续说这部剧,凯斯宾王子和Peter都差点被白雪女巫诱惑,因为人在面对困境、软弱及利益诱惑时,只要是有力量的能帮助自己的,不管好坏,都拿来用吧。
而他们是被 跌倒过、被阿斯兰拯救过并且原谅的 Ed救了。
最终Lucy找到了阿斯兰,这时候,我还天真地想,阿斯兰怎么帮助纳尼亚人呢?
它不过是头狮子,说不定被各种箭刺死呢。。。
= =没想到,树啊、水啊这些大自然的力量最终帮助了他们。
我脑子里出现了那句经典的经文【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在纳尼亚里,树、水、江、河不都是有生命的吗?在我们的世界里,这些不都是神的创造吗?
既然是受造物,神没有能力让各样的事物来帮助我们吗?
看到河水翻腾着过来时,我想到了旧约中以色列人过红海,神是如何让江水分开让以色列人通过,然后再把敌人淹死的。
最终这部剧影射到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对神的小信,以至于在生活中常常把神看得太小,把敌人看得太大。
5.最后感动的是那只可爱的小老鼠。
最后他的尾巴没了,让他很失态,他很着急,他很要面子。
阿斯兰原话我不记得了,但大概意思就是,小老鼠要那根尾巴不能仅仅是为了面子什么的,而是更好的带领那群小老鼠?
还是什么,总之,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
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与 得失 做斗争,有形的也好,无形的也好。
我们总是患得患失。
那么问问,自己,得到是为了什么?
失去了又会怎样?
比如成绩,得到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吗?
如果这样,神也许不会让我们得到。
比如财富,上帝很公平,你能控制多少财富,上帝就会给你多少。
而如果我们被财富、面子这些所牢牢控制的话,我们的生命会很可怜,不是吗?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小的感动和所想所感。
另外想说的是,为什么作者偏偏选了四个小毛孩做故事的主角呢?
看到他们在打战时,不觉得很好笑吗,一群所谓大人,在和几个小毛孩进行一场战斗。
大片什么的,不都是几个很有能力很强悍的人在打看着才给力吗?
我认为:第一,这是部童话。
第二,这不只是部童话,耶稣说,我们只有回转成小孩子的样式才能进天国。
看剧里那些所谓的大人,越大越盲目了,越大越骄傲了。
第三,关于“拣选”的思想。
很多人说,主角长得不好看啊、第三部里的那个表弟那么笨那么XXOO也能像主角一样进行奇幻之旅啊。
在神看来,祂拣选你,不是因为你多有能耐,你多漂亮,你多怎么样,而仅仅因为祂爱你,祂拣选了你。
圣经里很多先知,摩西、耶利米等,他们都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只是因为他们是被拣选的。
【彼前2:9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嗯,确实如很多评论者说,剧情老套、女主角不够漂亮、特技也没有什么什么大片华丽丽,如果你来这部剧里找这些的话,那么你确实会很失望,但我从简单的童话故事的老套桥段中看到了深刻的信仰含义,也令我惊叹,CS路易斯能把深刻的信仰意义嵌入这样的童话中,确实感动到我了。
最后,我也明白为什么这部剧的评分才六点几分。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剧,因为我相信着,“纳尼亚”的“存在”,我也看到了“纳尼亚”中的“阿斯兰”。
你看到阿斯兰了吗?
在一个饱受侵略和欺凌的土地上,凯斯宾王子召唤回了传说中(其实是在地球上)的国王们(帕文西兄妹)。
他们如同救世主一样降临到纳尼亚,但面对敌人依然手足无措,损兵折将。
纳尼亚是个有点类似伊甸园的世界,即使有了亚当之子来做国王,其实也还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有一个精神领袖,就是阿斯兰。
而作为至尊王与耶稣十二门徒老大同名的彼得,在这一部的开始也放弃了对阿斯兰的信仰,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救民于水火,但他失去了很多英勇的战士,最后又面临围剿。
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阿斯兰身上。
他对阿斯兰的信,只是在现实中一次次碰壁后才不得不相信,并不如从头至尾都坚信阿斯兰的小妹妹那么坚定。
所以,只有小妹妹能看到阿斯兰,也只有在小妹妹勇敢的踏上了寻找阿斯兰之路并找到了阿斯兰后,阿斯兰才显露了他的神迹,拯救了纳尼亚。
狮王阿斯兰就像基督徒眼中的上帝,他存在,但只在信徒面前现身。
他可以创造很多神迹,但并不插手他的王国。
即使在漫长的一千多年中,他的子民被侵略,被屠杀,他也只是居高临下的看着。
因为他的子民们对他的存在产生了动摇,他的子民没有向他寻求帮助。
阿斯兰显灵,不是等来的,而是寻找来的。
听说,基督徒与上帝的沟通,通常是从“God I need your help”开始。
因为相信,才会需要他的力量,才会寻求他的帮助,他才会聆听你的话。
彼得曾问小妹妹,“为什么我看不到阿斯兰”,妹妹说:“也许你的心不够诚。
”不过即使是这样,即使纳尼亚有许多马怪牛怪和“鹿人甲”,有矮人和老鼠剑士,但这个世界的国王仍然是帕文西兄妹,因为他们是亚当之子,因为上帝把人类创造成了万物的灵长,而他们最终还是皈依了象征上帝的阿斯兰。
片尾阿斯兰送台尔马人回地球的祝福,更像是上帝对信徒们的祝福,因为这些凡人选择了相信他的力量。
所谓信我者,得永生。
正如同片尾曲唱的那样:I' ll come back, when you call me, no need to say goodbye.最后说点别的,这部片子我蛮喜欢的,有视觉效果,更有情节,中间还不时穿插一些笑料,整个片子看下来心情很愉快。
就是这部里面大哥的性格有点欠扁。
http://blog.hjenglish.com/banhanzhaoyu/archive/2008/06/07/narnia_prince_caspian.html
昨晚总算看了向往已久的《卡斯宾王子(Prince Caspian)》——《纳尼亚传奇II(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小说之前就读过。
跟小夏一起“做作业”,在电影上映前互相督促着读书,我读英文版,他读法语版。
进影院前,我们俩都胸有成竹,知道应该看到些什么。
从影院出来,经过一晚上的思想、梦境,我渐渐领会了电影编剧的用意。
或者,是我自己的理解。
小说里面的兄妹四人从火车站上被号角召回纳尼亚之前,并没有彼得与其它孩子的斗殴,更没有艾德门德的帮忙,当然,也没有报摊上小男生对苏珊的倾慕。
他们回到纳尼亚后,整整一章都是他们在自己曾经的城堡里寻找过去,和寻找食物。
之后他们解救了矮人Trumpkin,他再用了一章来细述卡斯宾王子的背景故事。
彼得一行在Trumpkin的带领下踏上与卡斯宾王子会合之路又用了好几章,路上他们失去信心,不相信露茜见到艾斯兰。
在几次遇险后,才顺从心灵纯洁、对艾斯兰深信不疑的露茜的带领,这样,他们才相继看到艾斯兰——艾德门德第二、彼得第三、苏珊和矮人最后。
他们到达卡斯宾的驻地时正是关键时刻,黑矮人带来的巫师正要唤出白女巫,洞内卡斯宾等人与他们展开斗争。
彼得和艾德门德及时加入杀死了黑矮人和巫师,彼得的自我介绍很简单,也很有信心:“我是至尊王彼得(High King),我来不是要夺你的位,是要帮助你取得王位。
”之后的战斗也没有那么艰苦,他们已经见过艾斯兰,他们有信心战胜敌人。
故事最后他们必须回到伦敦,大家已替他们准备好来时穿的学生制服,换好衣服后他们从艾斯兰凭空造出的门里离开纳尼亚。
电影却是另外一种描述。
彼得相信自己的力量足以对付向他挑衅的其他男孩。
而艾德门德看到兄弟遭人欺负毫不犹豫马上帮忙,却被彼得指责。
彼得自负地说,我一个人对付得了,不需要你帮忙。
而苏珊在报摊上碰到有人对她倾心,心里总有些得意又不愿表露——她更重视属世界的事了。
回到纳尼亚,找到卡斯宾。
他们变得软弱了。
彼得毫无信心,认为只能靠自己。
而他和卡斯宾,更象两个没长大的孩子,甚至在关键时刻还在为谁应该听谁的而争吵。
而这正让黑矮人钻了空子,他和两个巫师甚至唤出白女巫,仪式只差亚当之子(Son of Adam)的一滴血就能完成。
白女巫的魔力是难以抗拒的,卡斯宾无法抗拒,彼得赶到了,却也无法抗拒。
这时,白女巫现身的冰墙突然从中断开,就象第一部中白女巫手中的魔杖一样——艾德门德从背后用剑击碎了冰墙,碎冰崩裂,重新现出墙上艾斯兰的雕像。
艾德门德说,我知道,没有我你也能赢得了。
唯有露茜,始终相信艾斯兰。
她本是个软弱的女孩,却时时显出坚定与坚强。
她相信自己是亲眼看到艾斯兰,而并非“以为”自己看到艾斯兰。
艾德门德曾经背叛,但他因着艾斯兰的拯救,也总是以信心而战。
从他在偷袭米拉兹城堡一役走投无路时从屋顶背朝后跃下,就可以看到,他这么做,只凭着信心。
彼得在经过白女巫事件后,也明白了,必须回到艾斯兰,只有相信艾斯兰才有胜利。
他将寻找艾斯兰的任务交给苏珊和露茜,带着艾斯兰必然会来的信心回到战场。
这时他不再软弱。
最后找到艾斯兰还是露茜,更确切地说,当露茜去寻找艾斯兰时,艾斯兰就来到她的面前——“寻找的,必寻见。
” 桥头,千军万马突然止步,只因为露茜出现。
她微笑着向剑鞘伸手,只掏出一把小小的匕首。
可她是无敌的,因为出现在她身边的,就是纳尼亚的创造者艾斯兰。
战斗到此时已经不必再进行下去,艾斯兰的怒吼唤醒了河神,巨浪卷走的就是杀死米拉兹的一位将军。
恶人死于恶人之后,到头来也不会落到好下场。
片子结束时拧在一起的树分开形成一扇门,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比空中凭空出现门更有想象力。
整部影片有些很不错的地方,其实更多是在突出人物性格。
彼得打架不求援、主张偷袭城堡、指责卡斯宾破坏计划,都显示出他的刚愎自用,在白女巫前犹疑也是出于软弱;苏珊一直没有信心,她更多注意到的是卡斯宾王子,这是她把个人魅力看得太重;艾德门德总在危急时刻出手相助,隐忍而稳重,并且全心信任自己的兄妹和同伴,聪明又不乱阵脚;露茜单纯而善良,坚定又满有信心。
白女巫一节也更突出人性软弱一面,虽然与原著相差很大,我却并不反对。
而偷袭城堡一节,更凸现了彼得等人因为没有信心,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战斗,结果只能是失败和惨重的代价。
当然,原著里卡斯宾的老师也没有坐牢,所以为了偷袭而让他坐牢,也能理解吧。
不足之处在于纳尼亚原住民的形象塑造。
矮人、会说话的动物、牛头人、人马等等的形象似乎不如第一部里面那么鲜活,更象是《指环王》里的怪兽,与想象相去甚远。
如果是为这种“怪物”的自由而斗争,说服力好像不够强。
而且,影片中其实蛮好适时出现童话风格的地图,让观众有个大体认识,会更有利于“讲”故事。
有时觉得,这些故事如果是用动画片的形势来搞,也许会更好看,哪怕是连续剧我也会看的。
至于这部影片,我决定给它4星作为表彰。
不知会不会再接着拍,如果会,下一部会是哪个故事呢?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如果说《纳尼亚传奇1》为我们描述的是主耶稣基督为罪人受死、复活,做了挽回祭的话,那么《纳尼亚2》告诉我们更多的则是:存心忍耐,等候我主,他必成就…… ◎故事中的故事 这位名叫“凯斯宾”的王子,从小就活在故事中。
他邪恶的叔叔米洛兹勋爵很懂得运用说故事给孩子听的力量,来达到他自私的目的。
在他的故事,他本人是合法的国王。
然而,他的故事全都是谎言。
凯斯宾还小的时候,米洛兹便费尽心机要凯斯宾跟他一样,相信这个故事。
而这时,米洛兹的儿子出生了,他谋权篡位的最后一个条件已经成熟!
于是凯斯宾的性命危在旦夕!
在老师协助下,他只能逃离,身上仅仅带着就是——”故事”,不是米洛兹说的那一个,而是老师说的关于纳尼亚王国的事迹。
神奇的是,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岂没有吩咐你吗?
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 因为你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 ——旧约《乔舒亚记》:一章9节 触动人心的思考: 对我们来说,什么故事对我们的人生已经足够?
是因着数学考了不及格,而被老师痛打到手掌肿起的记忆?
抑或是,在回家的门口,是童年某天上午骑着脚踏车,在堤防上追逐日光的趣事?
故事带动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心底装载什么样的故事,就自然成了那故事的主角。
凯斯宾认定自己是纳尼亚王国的王储,他便以这样的使命迎向他的人生。
即使米洛兹天花乱坠的给了他一个既简单又愚蠢的故事,他没有接受。
他知道人生可以很简单,但他得先找到他自己的位置。
朋友,在你的人生中,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
你接受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你有听说过主耶稣的故事吗?
你知道主耶稣也透过故事来帮助人并传扬真理吗?
主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更丰盛的生命。
——新约《约翰福音》十章10节 ◎信心的抉择 凯斯宾王子赶路逃亡的时候,不小心摔下了马,这时有两名矮人和一只能言兽随即前来把他带走。
他们决定帮助凯斯宾,但发现已刻不容缓,因为米洛兹王已经展开追逐之战。
而被神奇号角召唤回纳尼亚王国的彼得、埃德蒙、苏珊与露西,却在一瞬间,穿越森林,被召唤回纳尼亚,一起来帮助凯斯宾重建王国。
一伙人拟定了一堆作战计划,但却没人有实战经验,而眼看战况每况愈下,损失惨重。
依靠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这时候孩子们才相信了露西,决定去寻找纳尼亚最伟大的狮王——阿瑟兰,因为这荣耀国度的恢复非得他亲自领军不可。
没想到四个孩子跟阿瑟兰曾经有第一手的接触经验,却在阿瑟兰现身时,他们仍看不见他,也不相信唯独能看见阿瑟兰的露西。
触动人心的思考: 我们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每次能看见阿瑟兰的就只有露西?
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她留给了阿瑟兰位置,而其它人在心里没有留位置给他。
不过爱德蒙却不一样,由于他在上个故事里已学到够多的教训,也学会心怀谦卑,愿意追随露西所看见的。
注意到没?
其它人还在选择观望,直到箭如雨下、不得不逃窜的时候,才肯相信并追随早已看得一清二楚的露西。
面对阿瑟兰,我们是露西,还是其它眼瞎的人?
你是否愿意在心中留一个位置,让主耶稣住在你的心中?
你是否愿意学习谦卑、顺服,让全能的主带领你一生的道路?
主说——“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
” “谦卑得像小孩子的,在天国里是最大的。
” ——马太福音 ◎等待与仰望 纳尼亚人大概就是我们自己:那些残留在内心的幻想与纯真的世界。
当我们抛弃了纳尼亚选择了人类的国度,于是就由着竞争与厮杀做了王。
大孩子不再相信露西看到阿瑟兰,不再相信来过的阿瑟兰还会再来,于是大孩子们在一起听凭自我,听凭着自己人意和血气,为了寻仇而刚愎出战,牺牲了臣民。
于是,只有露西独自跑到森林里找回了传说中威猛的狮子王阿瑟兰。
当露西问阿瑟兰:你为什么不像从前那样出现呢?
阿瑟兰说,一样的故事不会出现第二次。
在迷失流离的纳尼亚,阿瑟兰一直在,不是阿瑟兰没有回来,是因为没有人去寻找他。
这位叫阿瑟兰的狮子就是主耶稣基督,为丧失家园的人而巍然驻足于寻找的路上,它的威严与权柄,为等待与寻找的人存在。
《雅各书》五章7—8节的话:“看哪!
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
”这等候的功课确实是操练信心的好机会,使我除去一切私心杂念,专一仰望神,全心等候他的时候和拯救。
等候比前进困难的多,因为等候需要忍耐,而忍耐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在等候中,多么容易急躁,或是说一些不当说的话啊!
等候一天、两天还容易;日子久了,内心就会焦急,甚至要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好像蝴蝶从茧里出来的日子还未到,人们就用手剥它出来一样的愚蠢。
其实等候也是神光照我内心、靠他除去隐藏的罪恶的良药;它更是尊主为大的表现:藉着等候神,可以重新得到属天的能力。
明白了这些方面,内心就十分平静了。
《基督山伯爵》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你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等待又算什么?
“你们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你一切所行统统要认定他,他在你路程指引你不走差。
” ——《箴言》三章5节“主啊,我等候你,甚于守夜的等候天亮,甚于守夜的等候天亮。
” ——《诗篇》◎权柄与荣耀 所以,看到当天真的小女孩终于领着亚瑟兰出现,亚瑟兰雄浑的吼叫唤起河水吞没了敌人时,不由得想起了先知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上,红海吞没了追赶以色列的埃及人。
而那升腾起的湖水化身的巨大形象,分明该是上帝慈爱而威严的面庞!
阿瑟兰又让纳尼亚国的老鼠首领恢复了尾巴,又让怀疑的小矮人惊恐于它的嘶吼。
阿瑟兰的出现,使纳尼亚不再颠沛与崩溃,被迫害的王子夺回了王位。
国度,权柄,荣耀,这一切都归与阿瑟兰(我主)了!
◎生命的道路 凯斯宾王子对抗米洛兹的战况既激烈又血腥,历史似乎面临关键时刻;但对阿瑟兰来说,这却未必是最要紧的。
当地居民正被一成不变的生活所奴役,成天做着无聊的事。
居民们只听过这样的故事: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工作与学校。
阿瑟兰的到来,拆穿了这个假故事:”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 你们为何花钱买那不足为食物的?
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
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
”(摘自圣经以赛亚书五十五章1-2节) 阿瑟兰如此大声疾呼,然而,村中没有几个人愿意听,不过, 他没有放弃,对阿瑟兰来说,拯救那些愿意听的,远比打败米洛兹来得重要。
最后,阿瑟兰竖起一扇门,凡是觉得自己不属于纳尼亚的,都可以从这扇门走出去。
他提供大家两项很好的选择:跟纳尼亚的野兽和睦相处,或者回到 他们原来的地方。
而一切信赖阿瑟兰的,都能享受到故事最重要的结局:“快乐”。
可悲的地方就在这里,人就算是有故事、有经验,还是胜不过心中那个顽强的我行我素,许多人仍是选择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而不是阿瑟兰所祝福的快乐。
“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
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
” ——诗篇十六篇11节 触动人心的思考: 所以,不是有了故事,每个人都可以像凯斯宾王子一样,积极前进迎向人生。
换句话说,除了“米洛兹”之外,你还有个顽强的老我与骄傲的自我需要对付。
如果你是凯斯宾王子,你会如何选择?
是原来的地方,还是祝福之地呢?
如果阿瑟兰也给你两个选择,你又会选哪一边呢?
主耶稣应许赐给我们每一个人拥有平安与喜乐,你希望得着那“满足的喜乐”吗?
电影中细述了凯斯宾王子如何胜过自己的秘诀,你若羡慕他,一定会想效法他,也一定会细心 观察他如何做出充满信心的决定。
“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 ——《约翰福音》三章16节
昨天去看了纳尼亚传奇2。
看热闹还好,情节有点拖沓,内容有点黑暗。
怀疑是和很多孩子一起看的,在最后彼得和阿斯兰取胜的时候,影院里竟然响起了掌声。
完全没顾得上对手方其实是同类,只要是有死伤总归不是好事。
跟1相比,这部电影长大了,没那么多单纯的情节,通篇都显得有点小黑暗,特别是当牛怪顶着城门的身子轰然倒塌,门里边困住无数的纳尼亚人的那刻,觉得情节就像投名状里射杀被困城内的俘虏那样血腥。
虽然有小老鼠的插科打诨,可惜只能局部调节而已。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电影的影射。
阿斯兰的存在相信会让很多人迷惑,一个似乎无所不能却无动于衷的家伙,力挽狂澜。
所以电影给小孩子们看的寓意就变得很矛盾,如果说彼得的一系列战斗表明为了一个目标毫不松懈地努力下去就会成功,那么阿斯兰的存在似乎又让影片变成了如果虔诚地寻求强力帮助会有更好的结果。
翻译下来,好像四个孩子所谓的国王和女王,不过是个幌子,是神的最忠实的奴仆,尤其以露丝最为忠实,阿斯兰才是无所不能的神。
在中国,这叫真龙天子。
不过中国政教合一,纳尼亚政教分离。
能引进这样的片子在国内,还给小孩子看,真是广电局的大胆尝试啊。
还有一点是,电影中包含的倒塌和水漫的特技,放在这个时候看,简直是现实版的5·12。
所以,人是不能跟自然抗衡的,当树都动起来的时候,纳尼亚才有灵气。
而现实的生活,比如污染的河,阴沉的天空下来的沙尘,非物质世界的死亡让这样的灵动太稀有了。
某一年假期的周末夜晚,无意中在翡翠台看了粤语配音版的《纳尼亚传奇》,其后得知它还拍了两部续集,强迫症于是发作了……据说它还要拍第四部,我衷心希望它最好还是不要再继续续集下去了。
和1相比,2里面主角们的敌人由女巫和女巫的怪物们换成了人类。
怎么说呢,人类真是比别的所有生物都要可怕。
他们侵略抢夺、弑杀亲人、放冷箭暗算对手、起异心会背叛、血口喷人嫁祸他人,女巫和怪物们则相对单纯得多,起码怪物手下不会有背叛女巫的念头。
被叔父谋害的凯斯宾王子逃进森林遇见纳尼亚们,他承诺要把土地和自由还给他们,这不是因为他够善良,只不过走投无路了,迫切需要这群生灵为自己卖命。
半人半马和奇奇怪怪的动物们空有蛮力,能飞天又能下水,但又怎么斗得过狡诈的人类?
所以两次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亚当之子和夏娃之女身上。
但是我们的主角太纯良,他们至糟糕也不过有点自负,有点惟我独尊。
正不能胜邪,在四位好人类的带领下,这群海盗出身的反派们次次都将他们逼到死角,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了。
这时候地动山摇,树妖水妖纷纷出动,一口气歼灭了千军万马,实在显得主角们之前的挣扎可笑。
狮子才是大boss啊,枉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还在打生打死,又是决斗又是使诈,都不及人家平地一声吼来得实际。
有评论说狮子寓意上帝,信它者得永生。
可不就是这样,彼得们能在纳尼亚称王,全赖阿斯兰授权与默认;台尔马人侵占纳尼亚几百年,称王称霸如入无人之境,还不是因为阿斯兰懒得出来收拾他们。
彼得他们虽然被记进传说,又被刻在墙壁,被山呼万岁,但到底还是狮子的几只傀儡,在上一集是消灭女巫的一个催动按钮,这一集借他们告诫大伙你们不能对我产生动摇要不然就死定了。
至于炮灰凯斯宾王子,我只想说,你虽然是逃出来的,但到底还是台尔马人呀,怎么投靠了纳尼亚之后就不讲一点情分了?
居然挥起剑来毫不犹豫把族人军士给解决掉。
人类真是最强大又最渺小的存在。
trailer里有一句,似乎是all you know about is change似乎是给Obama做广告啊……
国外魔幻题材的故事,似乎都喜欢一个套路,就是故事情节上在前期可以天马行空的乱搞,电影导演也配合着作者的思路,想方设法的吧场面搞大,到高潮时形式总是一边倒的有利于邪恶势力,再加上一些惊险刺激的特技和剪辑,总让你觉得正义的一方会在下一秒玩儿完!!
但是故事的基调是不变的,如果正义就这样倒下,估计也就没人看了。
所以编剧、导演无论把剧情搞得多么紧张,场面搞得多么大,即便弄得快无法收场了,也不怕。
因为故事发展到最后,总会出现一个救世主,带领着一股人类(或者兽类)无法抗拒的的力量(怎么玄乎都可以,可能是洪水、树人或者死灵),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掉数以万计的敌人,以风卷残云之势瞬间将战局扭转。
从指环王到纳尼亚传奇,无不是这样。
就像港片中警察总是在故事结尾才赶到一样。
或许,作者是为了证明,自然界才是最伟大的。
人类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
看的眼睛特疼……Peter还是萌少年啊,可是为毛他举着剑大喊“For Narnia”的时候我没看第一部的时候激动了==人无再少年啊真是。Tilda那场戏真是太惊艳了,气场强大到爆棚~中段的时候王子Ben怎么看怎么像废柴==还好秀色可餐~Ed长开了,不过总感觉有黑暗气质==
内容我就先不赞了,说一个细节:到另外一个世界有很多电影都拍过,但是通过列车飞速驶过完成时空交接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
每次看到凯宾斯王子都出戏到蒲巴甲身上那可真心……纠结……
比第一部还是要强些的。土著御侮+王子复仇的主线,可惜土著并没有产生自己的像样领袖,至于寄希望的对象,王子比哈姆雷特更不靠谱,主角团倒是比第一部时有长进,虽然很有限,决战时好歹有点主角范了,然后被狮子开挂救场的蠢结局统统抵消了。
呵呵 还是不好看
Everything you know is about to change forever.
姜还是老的辣,阿斯兰叔叔叫出来的都是老爷爷级别的了
特技是没得说了,但是故事嘛,有点困,没有第一集好
相比第一部出现了树精灵、水元素,呃……还有手电筒
十年后二刷,一点印象也没有当新片看了。故事发生在前作的几百年后,纳尼亚已然改朝换代(期间解锁了不少新物种,尤其是谐星担当老鼠剑客雷佩契普),台尔玛人代表的新人类几乎把纳尼亚原住民赶尽杀绝,逼得前作里还互相攻伐的两派纳尼亚人要联起手来对抗人类,其中还加入了哈姆雷特式的凯斯宾王子复仇记(凯斯宾这个角色同样要串联起人类和纳尼亚两大群体)。重头戏仍旧是前作式的平原大决战,中段加入了一场偷袭敌方城堡的动作戏,CG效果延续了迪士尼的水准。阿斯兰继续是精神领袖+机械降神的设定,因此势必要在最后才出场免得破坏正反派之间的平衡。四个小孩子这种故作成熟的演技也看得人没什么好感,尤其是拖油瓶Susan,相较于战力担当两兄弟以及精神力量担当Lucy,她在电影中真是全程拖后腿,这种毫无魅力的角色写出来不知道干什么。
User Rating: 7.5/10 (16,920 votes)
四个小孩还是觉得小女孩最可爱,一部就一场战争,风景才是亮点。
剧情很弱,特技很强。
刘易斯和托尔金果然是好基友,都赞赏信仰的力量,也控诉工业对自然的破坏。(纳尼亚第二部和指环王第二部,可以一起看)在理想的结局里,贪婪狂妄的人类工业必将迎来自然之怒。(这又有点像阿凡达的结局)
烂到一定程度的烂片,还恶心了哈姆雷特。
这部实在弱智:国王和女王归来,并不能拯救他们;王子在最关键的时候,也SB的放过仇人;.......最终还是要等那头叫“阿斯兰”的狮子来救一切..........印象深刻的是露西和那只老鼠
看得纠结死了。。。。坚持看完了~~没有白坚持。。。片尾曲蛮好听的
傻逼主角!!!气死我了!!!这个导演为什么要这么改编啊!!!!一群傻逼啊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会互相指责!!!
世上本没有兽,野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兽
小朋友们长大了,导演对演员演技的指导也比前作显得成熟了不少。剧情也更曲折一点。Ben Barnes还是蛮有古典气质的,show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总的来说Andrew Adarmson拍史诗题材的电影还是太稚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