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少(刘德华 饰)是一个潇洒风流的电脑公司高层,Kinki(郑秀文 饰)是里面的小职员。
她深受感情困扰,男朋友不够喜欢她,不肯与她进一步发展,每当她的神经质发作便会到处清洁。
人善被人欺,同事也经常欺负她,华少看不过去,每次都帮她解围,但也渐渐喜欢上她的善良。
华少教她诱惑她的男朋友,说印度语,(展现高价值,神秘), 摸头发,摸脸,咬嘴唇,用脚踢他脚,诱惑的相当有效,她男朋友被她迷住,都同意住一起了。
而Kinki却明白了他不爱她,于是和她分手了。
华少的前女友看不过眼,便要华少介绍男朋友Kinki,华少心里喜欢Kinki,但意识里还是不愿意承认,特意选了个最难看的。
结果华少的前女友临时换了个兰桂坊认识的帅哥Roger(黄浩然 饰)给Kinki认识,Roger对Kinki一见钟情,喜欢她的单纯善良,Kinki也欣赏Roger的摩托车技,双方一见投缘,马上去飙车了。
Roger其实是哈佛大学退学创业的IT新贵,雅虎杨致远的翻版,华少无论在哪方面都相差甚远。
他很失落,于是他想去学飙车,结果摔地之后再也抬不起车。
这时一群飙车手围着他打转,他终于承受不住了,爆发了:你们只会打着马达嗡嗡嗡,抢别人的女朋友,你们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阿!
原来Kinki也在他们之间,她终于明白华少是喜欢她的,下了车,向华少飞奔。
对Roger说:不见了,这辈子再也不见了。
这里让人感动,为了不让对方伤心,于是就放弃了自己喜欢的。
华少在公司被人陷害,Kinki帮他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一本杂志,发现Roger是IT新贵,扭头就去找Roger。
华少深受打击,也开始清洁起家具来。
原来Kinki是向Roger求助,希望他能帮助华少度过难关。
Roger去发动了她所以的亲人,朋友,同事让Kinki跟她结婚,Kinki打电话给华少求助,船在华少赶到前已经开出。
一天华少在公司的大堂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情结很老套的片子,Roger这种钻石王小五也比较夸张。
但Kinki的善良,华少的纠结与自卑,都十分的真实,会触动很多人的回忆。
虽然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7,但就像一个网友说的那样:每一个打10分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这一部《孤男寡女》是2000年香港本土的票房冠军,之后2001年刘郑二人再次合作的《瘦身男女》再次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我想真正让这两部都市喜剧如此得到观众厚爱的原因,或许就是镜头之外默默流淌的温情。
《孤男寡女》中的华少和那部被奉为经典的《天若有情》的男主角华弟在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无疑这是编导的刻意为之。
熟悉刘德华,或者说熟悉那个时代香港电影的观众,听到电影中的明仪那一句“哇,天若有情啊”自然会会心一笑。
那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代,那是一部留给太多人深刻记忆的片子。
许多年后我都记得吴倩莲光着双脚行走在马路上的凄美,而当年华弟为了她砸破橱窗的那一场戏,更成为后来人不断模仿致敬的重要桥段。
《孤男寡女》中华弟为了明仪去学摩托车的那场戏,几个利落的镜头诸如翻身上车、戴头盔、戴手套等,端的是当初华弟的潇洒,带给观众许多关于过去的感怀,可是镜头从华少的背影处移到了车尾的“学”字,反转的搞笑意味便倾泻而出,不知怎的我竟然看出一些伤感来。
不过虽然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草根,但今日的华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为了婚纱可以抡起垃圾桶砸烂玻璃橱窗的肆意少年华弟了。
今天的华少,只能为了一笔20万的订单频频弯下腰身做讨好状,在老板讽刺的时候接过一句“我真的很贱啊”;今天的华少,他能为心爱女子所做的事情仅仅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帮她挡酒,在灯柱下吐得累了喃喃一句“女人有的选择,男人没那么幸福”;今天的华少,他仅仅只能在办公室流言下,把流言源头的同事抓出来道歉却阻止不了更加难听的流言的产生;今天的华少,只能在心爱女子可能琵琶别抱的时候掩耳盗铃般地买走所有的杂志……可是在这些无能为力的镜头之下,华少对于明仪的脉脉温情却蔓延而出。
我喜欢华少对着空空的桌子模拟约会明仪的别扭,喜欢他一次又一次用不同的语气神色重复那句“明天一起去吃饭,穿漂亮点”的慌乱,喜欢他得到肯定回答后“哦,是啊”的木讷……即使这是一次帮明仪介绍男友的预谋,即使这一次华少还不明白自己的心之所系。
我个人以为,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无疑是神来之笔,十分的余韵悠长。
看着镜头缓缓从华少和明仪拥抱的剪影拉远至办公室外一大群为了寻找文件乱作一团的同仁们,颇有一种“纷繁俗世我只愿与你相拥”的浪漫。
这样无能为力却默默付出的华少,或许才是今天的香港所需要的。
就像是2001年为爱卑微的肥佬肥婆一样,因为爱而变得无所不能。
因为卑微地去爱,一个200磅的大肥婆可以在短短的几个月靠着吃蛔虫、喝泻药瘦到不到100斤;一个本无忧虑的肥佬为了攒够肥婆减肥的钱可以去街头给人当肉靶……他们的爱情因为卑微所以倾其所有豁出去地付出,他们的爱情因为卑微而伟大,也因为卑微而无所不能。
他们曾经是肆意飞扬的少年华弟,可是生活终究是要继续,是要归于柴米油盐的平淡。
经历过SARS、金融危机后的香港人,或许终于发现,他们能够拥有的大概只是一份平淡隽永的感情,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陪伴他们看废墟的人而已。
只可惜,《瘦身男女》里安排亿万富豪Roger这场戏却充满了找戏来做的硬滑稽,虽然增加了喜剧感也为后面两人的拥抱加多了感动的分,可是这一情节的设置却破坏了原来电影的温和与美感。
电影中的女主Kinki平时脑子都比较正常,但有一个死穴,只要遇到感情问题,脑子马上会短路,会为感情问题而失控。
Kinki被男友伤害了,她发疯的方式不是呼天抢地骂街、吼叫或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安静地默不出声地进入不可自拔的清洁模式,把眼前的一切东西擦干净,开启打扫卫生模式,看见厕所刷马桶、坐在车里扯纸巾擦车窗玻璃。
遇到感情问题,她没心情上班,会请假休息不工作,狂购物买衣服买鞋,失魂落魄地从商场买到战利品,回到家提在手里的东西却只剩包装盒,新鞋和新衣服什么时候全部掉在路上了她都不知道。
Kinki的这种失常引起了男主华少的注意,他对Kinki说,“对付你的渣男男友,你对他百依百顺,越迁就他,他就愈觉得你没挑战性,也不稀罕你,女人一定要矜持和自我一点。
”,Kinki听从了华少的话,狠狠地教训了渣男男友。
孤男寡女的华少和Kinki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对彼此产生了好感,一句I need you 让两个人变得完整。
爱情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原来一个孤男寡女,一句I need you 让两个没有爱情孤独的人变得完整!
——电影《孤男寡女》影评
真的是老电影了,没想到杜sir拍爱情片也这么好看。
而且开创了港式小妞片的一个模式。
我觉得港式白领风的爱情片还是别的地方拍不出来的,港女也真的是特别,用现在的阳光看,恐怕都要被骂作。
但是郑秀文就是演的作的可爱,刘德华演的也不是什么霸道总裁,他虽事业还算顺利但也有不得已的苦楚,拜金的女友,天降的富二代。
都市里两个灵魂的相遇大概就是如此吧,细节动人。
“好多死对头以后都会成为情侣”“我宁愿去死”好吧,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在这个凡事无绝对的世界,说这么死的话简直是自找罪受。
华少是,奉劝看电影的,学着点。
-你喜欢她?
“你想到哪去了,神经病…神经病”别喝果汁了,一看你那动作,很明显欲盖弥彰。
如果你被男人甩了你要怎么办?
疯狂购物?
大吃大喝?
酒吧买醉?
都不好,一点都不懂得爱惜自己。
买东西刷爆的是自己的卡,苦头在背后,以后每月看账单都哭死你;大吃大喝变胖子也就算了,说不定还得个脂肪肝直肠癌,干嘛糟践自己啊?
买醉最傻了,糊里糊涂被人灌醉带走强暴怎么办?
要我说最好就像kinki那样刷马桶搞清洁,不伤身又把地儿搞干净。
-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那傻大姐的kinki运气也挺不错的,平时粗大头捡芝麻丢西瓜也就算了,坐个出租车还被坑,送个文件还扭到脚,不过傻人有傻福,一不小心就遇到超级富豪了,但这真是电影才有的桥段,简直是童话里的灰姑娘。
-职场上你总要说很多言不由衷的话,明明不想阿谀奉承,但还是被迫拍马屁,陪酒吃饭;在这个谣言满天飞的世界,明明只是单纯出个差,你传我我传你就变成了上床保养,异地求欢,真狗屎。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你对他好,他就觉得理所当然,你不理了他反而求着你。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但卖女求荣就不对了,养个女人不是为了她将来能拿回多少钱,这不是长期投资,讨厌很多父母把子女当成摇钱树,电影之所以是电影,因为它不会拍续集给你看生活的赤裸,例如kinki父母会放弃终极金龟婿吗?
--你也做过傻事吧?
为了爱的女孩,你可能不会像华少一样把附近所有杂志都买了然后扔垃圾桶,但你可能会为了女孩学吉他,或在女生宿舍楼下大声表白,另外,如果你随便说句话都不自觉提起她,那不用否认了, 这就是爱了。
--PS:香港电影总有个场景是男人进浴室洗澡,水顺着古铜肤色皮肤流下,看到男人精瘦的腰,男人擦了下头发后却要刷牙,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
疫情在家,忽然迷上了老港剧,接着是香港电影,认识了杜琪峰韦家辉银河映像,在看了几部色调灰暗的黑帮片后终于翻到了这部爱情喜剧,花了一个半小时看完,又坐在这里写下这篇不会有读者的影评,聊表敬意。
电影上映的那一年我刚出生,等到我看得懂电影的时候,香港电影早已是江河日下。
家乡的电影频道总喜欢播放那些国语配音的老港片,我一度很不理解父母对那些画质粗糙演员雷同风格相似的电影的喜爱,听不惯粤语歌,看不惯粤语电影。
但事物的辉煌必有其道理,回过头来再看当年的成龙、周星驰、周润发,依旧是合格的商业片,让人哭且让人笑,甩开后来层出不穷的国产烂片几条街。
说回电影本身,20年前的刘德华居然能显出几分青春,一查年龄已经39,只能说刘德华不愧是刘德华。
20年前的郑秀文倒是货真价实的青春靓丽,行走的衣架,印度餐厅那场戏,我看了都觉得心动。
从前不理解港女的审美,皮肤褐黄身材干瘪,直到看到了年轻的郑秀文,尽管我一直没分清楚她和杨千嬅。
有神经质的职场小员工和有车有房的风流上司,听起来是个挺俗套的爱情故事,但填充的细节让故事落了地。
小员工尽管神经质,但任劳任怨,关键时刻靠谱,因此一直没被开除。
上司尽管有钱又风流,本质上还是个高级社畜,前女友跟着有钱人跑了,自己要在客户面前点头哈腰,饭局后在路边抱着电线杆狂吐,多少职场人的辛酸。
笑料不足以让人开怀大笑,但观影过程中时不时的会心一笑已经足够。
最为脱离实际之处莫过于半路杀出的超级钻石王小五,但不过是个戏份不多的超级工具人,用于衬托“我爱你不爱钱”的都市童话爱情。
刘天王一直被人诟病演技,但演爱情喜剧绰绰有余,能耍帅,也能演得出一个销售经理的卑微纠结。
在下属面前发火,在客户面前低声下气,还有后来擦马桶的神经质,吊打多少年轻男“演员”。
优酷的弹幕一直说,现实里谁会选华少,只会选罗渣,但现实是大家连华少都遇不到。
他暴躁,但是善良,见不得下属被欺负被传谣被渣男劈腿,这份善良对女性简直是一击必杀。
郑秀文饰演这种神经质都市OL太过合适,明明瘦成了平板却依旧可爱,连鼻头的雀斑都显得可爱。
最后华少没有治好明仪的病,反而自己病了,在家里狂刷马桶。
其实大家都有病,格子间里八卦纷飞,人心被困在此处,怎么能不生出病来。
现在更是如此,没得个心理疾病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但好在华少遇见了明仪,明仪也遇见了华少,他需要她,她被他需要。
众人争抢着满地的文件,只有他们两人紧紧相拥,片尾曲响起,一出爱情喜剧自此落幕。
听说这部电影是当年的票房冠军,银河映像向商业的妥协之作,但妥协得颇为成功。
刘德华和郑秀文的CP感不能浪费,乘胜追击推出了《瘦身男女》、《龙凤斗》,评分都不高,但都挺好看。
可惜后来郑秀文得病,直到十年后才又合作了一部《盲探》,纵然是刘天王也扛不住岁月,何况郑秀文。
杜琪峰向来是个商业理想两手抓的人,赚了钱就去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哪怕像《柔道龙虎榜》一样票房惨淡。
我倒希望他能多妥协几次,给大陆影视注入一些新血液,可惜北上之后的电影部部令人失望,只有一部《毒战》值得一看,像《单身男女》这样的爱情轻喜剧水平也大不如前,高圆圆+吴彦祖+古天乐的组合简直糟糕透顶,虽然我很喜欢古天乐,但他的花心贱男还不如当年白面小生时候的角色。
这是2000年的电影。
我在2016年7月的尾巴上,看了这部影片。
这是一部有笑点无泪点的爱情片。
刘德华和郑秀文都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影星。
如今看惯了网红脸,郑秀文略显单薄的脸在我眼前展现出另一种美丽来。
<图片1>爱情符贯穿电影始末,同时将两个毫无干系的男女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好的爱情?
我想大概是,我什么都没说,但是你知道我最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百分之百地了解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相处几十年的夫妻,末了也不能完全百分百地了解对方的一切。
只是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之间的默契度会越来越高,你能替我做越来越多的选择。
而命中注定的两个人,应该就是在短时间内和对方的契合度达到高度的一致。
爱是两个人之间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
我爱你,我需要你,就像鱼需要水生物需要空气一样。
同时,被需要让我感受到你对我的爱。
郑秀文前男友是个脚踏两只船的人。
他并不想要一个稳定的伴侣以及一段稳定的感情。
他可以同时对两个女人说“我爱你”。
他的爱,是多么地廉价啊!
爱本应是它的唯一性、排他性才变得珍贵、美好的。
当郑秀文经历了这般的感情挫折之后,她需要有一个人爱她需要她。
所以,她在爱情符里写了“I NEED YOU”。
那位女子遇见爱情破败的惨状——商场碰见男友正手挽着手陪着另一个女生逛街。
她的失魂落魄、惊慌失措,入木三分。
到家后,所有袋子里的衣服都掉光了。
如果现实世界里,我们也能这么真性情地去活,去爱就好了。
后来影片男主人公喝醉酒也吐槽,我不能像你一样,不想喝就能不喝,想辞职就辞职。
所有的业绩都是靠酒喝出来的。
是啊!
尘世间的我们都不能活得潇洒洒脱,总是被四面八方无形的绳索捆绑了身心。
其实,我好想跳进书本里,变成一个个铅字组成的潇洒人物。
可惜我不能,明天还是得上班。
女主的家人是一群活泼可爱的人,女主自己就是一个坦诚率性的人。
喜欢就是喜欢,难过就是难过,言行一致。
而当男主喜欢上女主的时候,言行不知不解地就向她靠拢了。
所以都说”相爱的两个人会变得越来越像“。
女主失恋了。
女主的家人还是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说着自己的话。
当你难过的时候,你本就没有必要要求你的小世界都为你悲伤。
他们一切如常,这难过,反而更容易被时间稀释。
从表面上看起来,家人可能显得不那么通情达理。
可是他们了解你,他们其实心里都知道怎么是治愈你最好的方式。
始不知,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真的是低到尘埃里去了。
如若真的是需要低到尘埃里的爱情,大概不是我想追求的吧。
本片是2000年6月出品的,由杜琪峰、韦家辉这对黄金搭档指导。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自己只是个孩子,跟老妈一起看的。
她看得津津有味,而我吵着要看周星驰。
无意间今天又看了这部片子,却感触良多。
如今已经老去的刘德华在这里出奇的年轻,小时候不喜欢的郑秀文,现在看来却充满了味道。
影片很搞笑,尤其是当男女主角失恋或吃醋时,他们通常会不停地干活,檫桌子、刷马桶。
郑秀文扮演的Kinki ,平时看起来愚钝、笨手笨脚的却又那么的善良可爱。
她很瘦,不聪明却招人疼,她平日说话不敢大声,总是低着头,双脚崴到也要把东西送到。
但同时她又是有主见的,当她发现华少喜欢自己的时候,她对着那个追求她的Roger 说“不见了,永远不见了”;当所有人劝她嫁给Roger 时,她追随了内心的想法,她喜欢的是华少。
那是个执着而强大的内心,尤其是在知道对方是个亿万富翁以后,更是显得尤为珍贵。
你或许认为她是个死脑筋,认死理,但正是这种“傻”感动了我。
郑秀文将这个外表木讷,办事笨拙同时又对爱情执着的女孩刻画的入木三分。
可惜当时我太小,感受不出来;现在明白了,昔人却已老去。
是她生的太早还是我懂事太晚呢?
刘德华,我最喜欢他的一部影片便是《暗战》,导演依然是杜琪峰。
他很帅,我承认,帅到有时他的演技会被忽略。
他扮演的华少干练、精明,却也可爱十足。
当他和女主角一样刷着马桶时我真的要笑喷了。
影片中有一段,致敬了《天若有情》,既是杜琪峰的回忆,又是刘德华的青春年华。
刘德华拍这部戏时39岁,郑秀文28岁,两个相差十岁的人将这段爱情展现得如此自然而又美丽、令人向往。
它美丽,因为现实中不会有,请问当一个亿万富翁(而且长得很帅)说爱你时,你会去注意一个年薪20万的白领吗?
我不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更不会勉强别人,可能我的爱情观有些悲观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
人们只喜欢自己或身边所缺少的,生活中缺少这样的爱情,所以我对它倍感珍惜。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片子会这样起名字。
事实刘德华演的老板夜夜笙歌,KING-KI从头到尾也有男朋友。
比较注重这个片子的细节,我觉得也是亮点之一吧。
其中印象很深的是KING-KI在SHOPING MALL疯狂采购,SAMMI弯着双臂,挂着十几个购物袋踩着高跟的靴子疾步狂奔目不斜视,新败的衣衣边走边掉,而她丝毫没有察觉……镜头从楼顶照下去,很有感觉,觉得SAMMI很瘦弱,刻意弯着双臂挂着购物袋更显得KING-KI的疯狂……实在是喜欢这组镜头。
另外一个场景是SAMMI穿着红色的衣服去见她的男友,边约会边在电话里听刘德华的指导,有点暧昧有点挑逗。
还有电影中镜头对着天花板排风窗旋转,同时切入流言蜚语的切切私语声……这些都是我看了这部片子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镜头。
不太喜欢最后KING-KI遇到的很帅的那个钻石王小五……有点假,有点流俗了。
不过整体而言还是很喜欢。
简而言之,很港片比港片还港片
在个人电影排行榜里,个人认为最好的都市片是——《孤男寡女》。
是的,就是华仔和郑秀文拍的那部。
实在不好意思,还选了部香港片。
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片子,也没有最差的片子,全赖看片时的心情。
跟着一起去看片的人如果志趣相投,就是王晶片都有劲,说不准一高兴就打个六颗星了…这部片子如果删去黄浩然的话,实在没有什么毛病(也许全部都是毛病),淡淡的故事,淡淡的结局,结尾时的那首淡淡的《享用我的姓》。
只是从拍的诚意来看,虽说还是小职员的故事,但杜琪峰(此片风格上完全看不出来有银河映像的影子),华仔演得很投入,郑秀文也算是最本色的演出。
年少得志的有为青年,再上傻傻的城市白领女性,心无城府的好友,无可救药的感情。
喜欢这部还是在读书的时候,那里还没上过班,只是发现当时的上班很好玩,,后来才发现任何东西都不是耍帅就可以的…家乡小地方的电台因为没有出播放版税的压力,每天晚上都会放一些好片,或一些艺术气质的片子。
好处就是虽然都是好片,但个人绝不会想到去租的,被迫看还差不多。
真正要说电影启蒙,是从那个地方开始的。
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完一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似乎是最美满的事。
有些片子,固然知道结尾,但看了两个小时,无非是等一个会心的微笑,或大团圆结局。
当时的大多数导演还没走非主流,自然也不会让人失望,杜Sir当时也不例外。
现在给电影评分,不是说要多大的场面,而只是要有打动人心的几个场景,即使整部片子都乏味,也可记住。
《孤》片的最后是模仿了《天若有情》的桥段,华仔曾经在那部片子里辜负了吴倩莲,一个遗憾留了10年。
在这部片子里特别给自己一个机会,比较有意思。
一个骑摩托的华英雄拯救了现实中不会骑摩托的华仔。
可惜现在郑秀文再也不唱歌不演戏了。
傻女人因为失恋不再娱乐了,天后也不当了,跟王菲一个样。
难得见到刘德华拍得入戏、睇到演技嘅一部电影,本片无值得批判嘅大漏洞哈哈哈俾五星!睇到好多人赞郑秀文衣品,有种十几年过去都唔老土嘅感觉,的确~开创咗第一代嘅港女style 可爱 迷信 潮人 大懵“D女俾你地沟晒啦!仲想我点吖?”
★★★☆:单身男女怎么能和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比?老杜以前拍的爱情片,片好看,歌好听。枉我以前还把古天乐和吴彦祖看做未来港片的希望,结果一年又一年,不管什么片都是那两张表情僵硬的脸,相比之下显得刘郑二老,多么自然可爱。
8,银河映像的爱情喜剧还是最早的孤男寡女在我心中水准最佳,杜琪峰由此片挖掘出了刘郑之间具有吸引力的银幕cp魅力,特别是郑秀文,神经质、略带疯癫、外柔内刚的性格特质跟她个人完成了深度绑定。银河映像的浪漫爱情喜剧都很具有动作片的银幕动感,这片既是如此代表,对《天若有情》摩托车戏的致敬忍俊不禁,在静态关系当中寻找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动能,这种感知力恰是杜sir最擅长的。
尽管是爱情片,依然延续了杜琪峰与韦家辉影片中常见的宿命主题,通过一个护身符,二人的命运自此被看不见的红线紧牵。都市白领爱情轻喜剧,所有人的脑子里几乎都只有谈恋爱这一件事,甚至还有个怀了双胞胎的同事,不过可以从中看到香港当时的繁荣程度,办公楼、网络、摩托……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环境中,用恋爱大过天歌颂生活的美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又有一种想回又回不去的怀旧感。对《天若有情》的呼应,也是在有意地让刘德华的作品,亦或是让香港电影史构成一个可以被收集起来讨论的整体,还在说明就算经历了多少时代的动荡,爱情依然弥足珍贵。
我居然又翻出来看了一遍。。。
郑秀文总演神经质的女人,害我不得不讨厌她
新千年轻喜剧发端
很早的刘天王的片子,明白为什么他不能获奖了,影片中,郑秀文的感情历程拿捏的恰到好处,与天王一比,高下立判,他当时确实只会耍酷,不会演戏
杜琪峰在电影多次提到自己拍的那个《天若有情》,真是凑表链。其实只值三颗星,加分是看到了千禧年的深圳和香港,罗湖火车站,历山大厦,中环地铁站,尖沙咀半岛酒店,海港城和轮船,场景好熟悉啊,跟现在还是差不多
十年前也许这个片子还行,但现在看很多套路老套,浪子回头金不换才不是真理,对这个happy ending木有感。
不是最帅的刘德华,但一定是最可爱的郑秀文(之一)吧。现在看来,二十年前的作品两性意识还是不够前进的,虽然感触不多,也有点难入戏,但整体气质还是轻松的。
多处对应。一些小设计不错,比如德华帮秀文与男友约会,秀文情绪变化时的失常与求来的签。后面浩然的角色设计有些“飘”,他和秀文的家人也是这样。结尾不错。
从瘦身男女,龙凤斗到盲探再回到这部。这对是拍了这么多部仍然不会有厌恶感。结尾傻逼逼的,“感情线上”好加分
3.3星。香港都市轻喜剧。男女主还挺有cp感的
虽然没看过《天若有情》,也丝毫不影响杜sir的自我调侃的趣味,十分轻挑的风格,和后来的《文雀》相得益彰,既保留娱乐元素的看点,杜韦风格也凸显。本片作为银河映像第一部大卖的商业作品,也确立了银河映像商业与独立两条路线的创作思维。作为具有差异性的电影作者,杜琪峰在秉持个性创作的同时兼顾整个商业规范,为97之后的香港电影带来鲜活血液,简直撑起了香港电影半边天。而后老杜的鲜浪潮也在不断扶持新人、努力发觉下一代的香港电影人。唉,杜sir真是为香港电影操碎了心啊。
都市爱情男女系列,还是那时候的杜琪峰老道,情与爱,帅哥美女都有了。
比一般好一点。比尔·黄 《感情线上》很耐听。
比起瘦身男女 感觉故事性整体差了一截 特别是后半段跟散架了一样 看不出在讲什么 结尾也是莫名其妙 最大的亮点应该就在华少远程指导kinki怎么撩骚渣男 白色羽绒服脱下后那一袭红衣 那时候的郑秀文真是有种难以言喻的美感 清冷又撩人
上帝,不要再让郑秀文忙忙叨叨的了。
2023年重看,天花板空调通道传播八卦留言的设计依然很经典啊,老板的端水甩锅也还挺真实的,就是男二Roger的设定很奇怪,互联网新贵,初次露面是经在酒吧认识的女人介绍参加相亲,后面又给婚姻明码标价(这个可以理解但为啥对象是女主),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是个工具人。郑秀文真的太适合这种神经质又真性情的角色了,一焦虑就擦擦擦的设定印象很深。和《天若有情》的联动也有意思,明面上有及时出现助力男主追爱的华弟造型摩托车手,暗地里还有男二豪宅就是Jojo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