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Macbeth,Macbeth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阿历克斯·哈赛尔,博迪·卡维尔,布莱丹·格里森,科里·霍金斯,哈利·米尔林,迈尔斯·安德森,马特·赫尔姆,摩西·英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麦克白的悲剧》剧照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7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8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9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0

《麦克白的悲剧》剧情介绍

麦克白的悲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以华盛顿饰演的麦克白为主线,他被三个女巫说服,认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苏格兰国王。他和野心勃勃的妻子麦克白夫人(麦克多蒙德饰)一起,开始把预言变成现实……结果是大量的鲜血、背叛和死亡。格里森饰演国王邓肯,米尔林饰演邓肯的儿子马尔科姆,霍金斯饰演麦克达夫。布鲁诺·德尔邦内尔([醉乡民谣])担任摄影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守塔人加斯顿赌博默示录:破戒录篇有一天我们会告诉彼此一切热情花招过去将来时预科生的贩毒网络托里和洛奇塔朽木莫滕船长与蜘蛛女王雷樱心慌方2:超立方体嫌疑犯X的献身绿林大冒险为了女儿,我说不定连魔王都能干掉。婚外情事第三季我的爱与星辰救夫越狱记棺山古墓视觉监狱八子我的甜心正太怪异城市阿不拉的三个女人春天里的琴声你邻居的妻子星梦手记汝海风云摇滚卡斯巴杀人犯

《麦克白的悲剧》长篇影评

 1 ) 不是问题的问题

或许为了求新求变吧,这次拿起导筒的是不知道暂时还是已经分家的科恩兄弟的乔尔·科恩指导,演员则请到了超强实力派丹泽尔·华盛顿,以及导演的老婆,也就是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故事的先锋性实验作品,4:3的构图,黑白美学硬光摄影质感,每一帧画面都透露着特立独行,去对撞流传经典的《麦克白》故事。

当然这带来的不是问题的问题是,这部电影注定也是会成为在故事上没有新鲜感的配比,最终还会回到观众的选择上,如果你喜欢《麦克白》的故事,看他!

如果你沉浸在摄影美学中,看他!

反之亦然。

 2 ) 电影不是舞台剧

黑白的画质,还以为是老旧的片子,一查,原来是2021年的片子。

因为之前看过《蜘蛛巢城》,所以内容大概基本熟悉。

本没有新鲜感,却又遇到单调的场景,大把大把的舞台对白,甚是无聊,勉强看完。

女巫只是普通的催化剂,麦克白夫人才是谋杀“荷尔蒙”“提鲜剂”。

女巫炫酷的表演后,全身而退,可惜麦克白夫人把“荷尔蒙”发出去之后,却沉浸在自己血腥的幻梦中无法自拔。

她本不是患得患失的人,却变得优柔寡断,全片完全看不到她这个人物性格的变化。

大把的台词无法改变人物的形象。

只能说舞台剧改到最后,还是影视化的舞台剧,缺乏电影的那种紧凑、扣人心弦。

唯一的亮点:女巫的出场,让人惊掉下巴。

 3 ) 《麦克白》的悲剧

《麦克白》原著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完美的戏剧(废话,不然怎么能被称作“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不同时代对其的解读也足够多,而且相当多的解读是极具“创意”的。

曾看过的比较好玩的解读是高中语文老师曾在课上提到,《麦克白》在某些时期被解读为昭示“封建君主必然灭亡”事实的戏剧,配合“打倒孔老二”,上演得不亦乐乎(坏了,“不亦乐乎”也是孔老二的话///)。

科恩版的《麦克白》从标题似乎就表明对原著的解读是宿命式的:你已经知道这是个悲剧,只需等待悲剧发生即可——这种解读方式很容易想到拉康对《失窃的信》的解读,三次看信对应三次女巫的显现,因为对拉康的阅读数量还不太够,暂时不展开...谈些好玩的:

“什么锅配什么盖”

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畏惧流言蜚语,但却不知道为何畏惧”——它似乎否定了流言蜚语对我们的伤害,但在当代,我们所目睹的网络暴力显然会造成一些无可挽回的情形(比如刘学州的死),这句话似乎在想要强调:流言蜚语真的能够伤害到我们本身吗?

说的具体一些,难道刘学州的死仅仅是因为网络暴力?

他所经受的来自父母的暴力,他所经受的来自体制的暴力,这些难道就没有为刘学州的死造成一点点的影响?

当然有!

那么他们呢?

与其说我们不知道为何畏惧,倒不如说不知道畏惧谁:真正畏惧的事物从来不会被揭开面纱,这就是语言的暴力之处。

切身体会也告诉我,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对我的情绪真的很难有多少影响,真正对我情绪有影响的是那些不太熟悉、却似乎有着关联的人,比较生动的例子就是朋友圈的那些人,他们的话真的很容易伤害到我(怎么变成吐苦水勒!

我就要说,发朋友圈的都是傻逼)——当然,前任对我情绪影响最大,换位思考就是,我的出现对前任的影响也难以忽视,所以,不联系最好!

在林中的对话很有意思,导演在“老旧的”剧本中注入了一些“新东西”,女权主义,当然没那么明显,而是以“男性也可以表露感情”来反映的,不过这句话同样蠢...“你可以不像个男人一样”,“你可以像个男人那样去感受”:语言的缺陷暴露无遗,这两处“男人”似乎是不同的,但又似乎完全一样,这会让男性观者很迷惑,我到底像哪样?

——如果观者会思考这个问题,那就太好了,虽然表现手法是有问题的,但引人思考就很好,而且,男人应该怎样,这无疑是一个比较前沿且热门的话题。

在此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男人怎样都可以,没有应该一说,更进一步的,放弃男人这个身份,拥抱一些自由。

这张图也很乐,我不知道男主说出这句话时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前后两句话是完完全全的反讽,更是对由黑人来扮演麦克白这个角色的巨大讽刺...我不明所以欣赏下这部电影的绝美画面罢,为数不多值得称道的

 4 ) 观影笔记

1.转场做的很自然,变虚的镜头和配乐,相似的纹理切换,保留了黑白的这种简洁性。

2.回廊的光影很美,很冷峻。

构图太好了。

3.转场干脆利落,极致的简洁,舞台剧一样的光效,人物独白。

人物在巨大的建筑里,有种奇观效应。

4.最后的乌鸦飞过麦田神来之笔,悲怆轮回般氛围的营造给我震撼住了。

所有人的欲望,挣扎,不甘全都是在命运的手掌中掌控着。

 5 ) 老年麦克白的欲望

男女主和女巫真是好演员。

女巫太棒了,女巫值一百颗星。

女巫是好演员被以超常的方式放在了超常的位置,光芒四射。

男女主是好演员吧,效果就呵呵。

除了这三位,其他的演员呢,就是你在一部莎剧里能遇到的各种平庸之辈和各种坏演员在这里都能找到,甚至某人一张嘴你就能对号入座:哦,原来他是这一种坏莎剧演员。。。

但是这部还是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想法,所以还是开篇评论。

新想法来自麦克白夫妻的年龄。

男女主演员的年龄都65+了,如果是以前,我会把演员带入3、40岁的角色当中去,但这次看的时候,渐渐接受了如果麦克白夫妇真的是老人,会是什么心态呢?

这种体验大部分来自麦克白夫人的表演。

她第一次出场就非常成熟,成熟到消弭了其他麦克白夫人在得到消息时会有的激动,直接进入了一个决绝的状态,这让我很难把她当作一个三十多岁、内心充满激情和野心的角色来看。

而麦克白本人,一直看到杀班科,我都基本没看到他有什么弑君的欲望……就完全没欲望啊……而且就丹泽华盛顿这张正义的脸,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以前我对麦克白夫人的理解其实很肤浅,我总觉得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两人,是渐行渐远的交叉线,也就是麦克白夫人始终陷在弑君的深渊里,不管后来麦克白的罪行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她始终在纠缠弑君这件事,并始终试图把麦克白的精神状况也解释为他承受不了弑君。

这次麦克白夫人的表演突然让我意识到,麦克白夫人始终都了解麦克白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她看到一个被自己打开锁链的具象的暴力,一步步做了什么,而这些事,和做了这些事的暴力本身,是她不能控制的。

麦克白夫人梦游的时候,仿佛牵着一个小孩,这难道不是生死未卜的班科之子?

难道不是无辜被杀的麦克徳夫之子?

麦克白夫人既痛苦又痛悔又不甘痛悔,所以才紧紧抓着弑君这件事不放,因为只有这件事是她能控制的。

这一版的麦克白夫人令我更加悲伤。

麦克白的话,我比较喜欢他后半段的表演,前半段感觉就像被绑住了似的,你是在梦游吗……麦克白本人因为演员看上去并不像奔七的样子,所以老年麦克白的感觉其实一开始并不强烈,但是因为这种整体的表演风格和性冷淡的构图,让人产生一种没有什么欲望的麦克白骤然登上王位,不惜一切代价要紧紧抓住的印象,所谓少年怕得不到,老年怕失去。

两人的台词功力都很棒,所以经常会不知不觉沉入台词中,也不大计较表演风格这种事了。

然后我最喜欢的一个支线故事,马尔康试探麦克徳夫,又又又又被删掉了,躺平。

不过来说就这两位的话,删掉就删掉吧。

很喜欢乌鸦的运用。

黑白片不黑白片的,就那样吧。

 6 ) 看似有价值实则平庸!

当代创作黑白影像在我看来,通常都是失败的,这部作品也不例外,过分明亮是数字黑白影像的大忌,我不知道这种黑白的视觉意义在哪,至少在这部作品里黑白影像的意义被这种为了黑白而黑白的创作减损,并没有承载黑白电影的艺术美感,这部作品证明,摄影有时候会成为影像的天敌。

题材普通,表达有些特别但没太多新意,念台词式的表演让我无法容忍,戏剧性电影的精髓我觉得导演并没有把握到,并且在充分表达情节和人物时废话太多,戏剧电影不能如此创作,导演层面,我头一次如此质疑科恩兄弟这个金字招牌,为了节奏而忽视艺术的改编,在我看来毫无意义。

我不喜欢这部作品!

影像60分当代技术型的黑白影像和上个世纪艺术型的黑白影像在电影体验感、电影纯粹性和电影的艺术美感几乎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这种泛滥的黑白创作,我是持绝对的否定态度。

剧本65分导演65分表演70分科恩嫂并不是十分适合这个角色创新0分作品分52分内容系数0.5影史分26分看似有价值实则平庸的作品

 7 ) 电影版的话剧,话剧版的电影

2021美国剧情片《麦克白的悲剧》,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定级R,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7.6,IMDb评分7.4。

电影版的话剧,话剧版的电影。

本片的影像风格让我想到了《灯塔》,太像了,同样是黑白片,同样是4:3画面比例,同样是要构建极具风格化的视觉效果。

本片是我第二次看电影版的莎士比亚《麦克白》,之前是2015年的英国版,彩色,宽屏。

本片是美国版,黑白,方屏。

莎士比亚戏剧非常适合舞台表演,但说实在的,不适合改编为电影。

本片虽然是电影,但是正如我影评开篇的第一句话——“电影版的话剧,话剧版的电影”。

全片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没有真正的外景,是一部摄影棚电影,并没有用电影这一表现形式来给舞台剧注入新活力。

本片几乎就是将舞台剧拍成了电影,连实景话剧都称不上,人物以外都是舞台剧式的布景和道具,投资很小,成本很低,很省钱。

主要的成本在于男主女主的片酬。

虽然本片的口碑评分还可以,但我的观感很平淡,没给我带来什么情绪波澜。

莎士比亚华丽的台词放在电影里很别扭,角色们一个个是自言自语式的话痨。

话剧因为观众是远距离观看,所以话剧角色要突出内心独白,而这种形式放在电影特写镜头上就非常别扭,角色唠唠叨叨,成了话痨。

丹泽尔·华盛顿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影帝影后级的重量级演员,但是在表演上没有亮点,在表演上没体现出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掌控能力和强大的台词功底,或者说二位并不适应这种舞台剧式的戏剧改编电影。

2015英国版还算有一点战争戏和动作戏(虽然比重很小),而本片则是标准的剧情片文艺片,只有片尾王子与麦克白决斗算是一点动作戏。

本片让我想到了一些词汇——恶有恶报,罪有应得,做贼心虚,最毒妇人心,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几词汇按照剧情发展排序为——最毒妇人心→做贼心虚→恶有恶报→罪有应得→多行不义必自毙。

每次看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电影,都会惊叹于莎士比亚无穷无尽的华丽修辞,我经常会想莎士比亚是怎么构思出那么变化多样的修辞,不愧于世界戏剧大师,修辞文笔无人能敌。

 8 ) 命运,是相信还是反抗

何为命运,如果回归现实,没有女巫,如何发现自己的命运,或者寻找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是各种各样的测试 还是读过的书、遇见的人、走过的路。

如果过往决定命运注定是悲剧or喜剧,那是否还要反抗?

(一)女巫【麦克白的命运本身就是悲剧,还是因为相信命运造就了悲剧。

】第一次出现麦克白和班柯击退挪威军队,归来途中遇见女巫,她们依次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

因为班柯的好奇,女巫告诉他“他虽比麦克白低微,但地位居于麦克白之上;虽没有麦克白幸运,但却比他幸福;虽然不是君王,但他的子孙会世代称王。

随着麦克白从葛莱密斯爵士成为考特爵士,女巫的预言成真了,未来命运轨迹昭示着他可以坐拥苏格兰成为国王,但却无法传给自己的儿子,短暂的权利最终还是燃起麦克白心中的欲望,在麦克白夫人的怂恿下,杀死国王,女巫的预言成真了,但这只是一部分,短暂的欢愉背后更多的是嫉妒和惶恐。

麦克白杀死国王后就进入了命运的轨迹,从此之后不再犹豫不决不再妇人之仁,他变得残忍,也变得惶恐,因为即使刺杀班柯和他儿子,但班柯儿子依旧逃走,死去的班柯化身想象中的鬼魂,折麽麦克白的灵魂,有些疯癫了。

他决定再去找女巫。

第二次出现女巫又告诉他三个预言:1、留心麦克德夫。

2、没有一个妇人生下的人可以伤害他。

3、他永远不会被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向邓锡南高山移动。

因为新的预言,他突袭麦克德夫的城堡,杀死他的妻儿和仆人,逃到英格兰的麦克德夫和太子马尔德汇合,家人死去激怒了麦克德夫,最后他因为不是足月刨腹生的,就杀死了麦克白。

至于树林移动,是因为士兵利用树枝隐蔽。

最后死亡时,女巫第三次出现。

(二)如果【如果有如果,命运是否还是命运】 第一次预言:成为考特爵士是因为战争胜利,忠心耿耿,如果麦克白继续坚持下去,而不是被权利诱惑,采取谋逆,他的快乐是否会多一些,命运又能否让他成为国王。

第二次预言:残忍的杀害麦克德夫一家,并且坚信自己不败。

有点可悲,麦克白只是选择性的相信他想相信的预言,况且他还忽略了其中的逻辑关系,过于自信。

如果预言都可以相信,那他势必无法杀死班柯的儿子,无法永远当国王。

故事的前半部分他在反抗自己相信命运,后半部分在反抗命运相信权利,果然至高无上的金钱和地位可以让人反抗一切,牺牲一切,包括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良知。

老婆劝他杀国王,他有点怂

老婆死了,他麻木,“人迟早总要死的”(三)麦克白夫人 剧情的推动者,如果了一堆如果,才发现夫人是核心。

有野心,镇静,又美丽。

麦克白对于仁慈勤政的皇帝下不去手,但麦克白夫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丈夫实现命运的安排,不断逼迫和诱惑麦克白实施刺杀,并且最后在麦克白杀人后“呆了”,也是麦克白夫人善后,这个可怕的女人hhhhh

 9 ) 戏剧成为电影的魅力

有幸能够在上学期间课程项目组组织观看了这部电影,所以在这里打卡在爱丁堡的第一次免费IMAX超前点播观影体验。

CINEWORLD裸眼3D体验真的一本满足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故事中,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从三女巫那里得到预言,称他某日会成为苏格兰国王。

出于野心和妻子的怂恿,麦克白暗杀了国王邓肯,自立为王。

在自责与幻想的折磨下,他很快堕落成为一名暴君,不得不通过持续的狠手来保护自己,打压敌意与猜忌。

大屠杀与内战使得麦克白与他的夫人变得自大、疯狂,直至最后二人灭亡(来自维基百科) 个人认为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完美地将舞台剧融合进了电影的风格中。

黑白摄影凸显陈旧与苍凉、转场细节令人赞叹、光影配合折射人物心理、乌鸦女巫的造型令人惊艳…当然,将舞台剧搬上银幕,两种艺术形式的火花便碰撞出来。

首先是台词,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虽然在电影院没有字幕根本听不懂),(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台词经典而恢弘,尤其是屏幕上巨大的“TOMORROW”彰显那“虚无主义者的独白: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 (来自维基百科)如此,黑白的影像更加凸显了麦克白灵魂的虚无;其次是表演,作为观众能够比在观看舞台剧时观察到更多演员的面部细节、欣赏到更多电影特效;舞台布景方面也尤为精彩,演员穿着古代服装但是许多场景却似乎来到了现代,工整的几何构图和场景铺陈令人赏心悦目;最后,也是最大的亮点,即这部电影类似京剧一样,仅用三两人的冲突和对话便给予观众一场战争的体验和压迫感,表现手法真实不造作,观众透过有限的空间和角色却能够感受到战争的磅礴和屠杀的残酷。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一方面(据说)是科恩兄弟和A24制片的特长(用小表演来展现大场面),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舞台剧和电影结合的魅力:1.将戏剧背景的设计通过电脑技术更进一步提升,为观众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2.保留戏剧对白的文学性,让观众通过电影细节更深切地体悟文学;3.将戏剧的时空局限性与跨越性融入电影,在无限的电影里体验有限的戏剧带来的无限想象力…非常美妙的体验。

 10 ) 2021 纽约电影节

科恩嫂人很有意思,在问答环节讲述了自己14岁的时候在学校演过Macbeth,而之后多年试镜失败,直到64岁终于演了自己的麦克白夫人。

科恩相比来说比较严肃,两人在一起真的是性格互补的感觉。

电影因为莎士比亚式的台词有些晦涩难懂,但黑白画面和有些魔幻感觉的3D场景设计又超越了戏剧传统的形式,形成了一种区别于戏剧文本的抽象感和想象空间。

将电影形式和传统戏剧舞台相结合,总体还不错。

《麦克白的悲剧》短评

7.0/10 大银幕。不喜欢,不满足。很明显它提供的仍是戏剧情境,而非电影情境,光打的再细致也是舞台光,诸如投下一束顶光,人物在光域中心念白等等,这些都属于戏剧魅力。渐隐为黑场自然也就相当于合上幕布。况且大科恩在4:3、黑白摄影、极简主义的这套组合拳里也并没有给出更多惊喜。大科恩的这部和库泽尔的15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学思路,库泽尔当年则是把重心全部放在打磨视听以及色彩实验上,个人来讲我还是最爱库泽尔版《麦克白》所创造的美学路径,我也认为库泽尔在他所构想的系统之内其影像层面上是更为大胆的。2021.12.28号@pcc

8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唯一亮点是布景

10分钟前
  • 狗撸撸
  • 较差

这部也期待了很久,但看完心情复杂……首先没有想到会让我觉得很无聊!诚然我有很多喜欢的地方:摄影机无疑像是把戏剧舞台搬上银幕,白屏的开头和黑幕的结尾也别有用心,电影里的符号、造型、演员、场景和氤氲且黑暗的氛围也是我喜欢的。但就是啊,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得很到位,例如这个偏装置艺术的后现代城堡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还有演员使用古英语但仍然十分现代的口音,有一种同古典戏剧内核剥离的违和感。(3.5/5)(@Angelika)

15分钟前
  • Algiersea
  • 还行

拍不了就别拍。

19分钟前
  • IRAPERDITIO
  • 很差

创新是有的,极为罕见地把边缘角色罗斯塑造成了一个阴谋家,继而给几场重要的戏(班柯儿子的出逃、麦克白夫人的死)增添了暧昧性。服化道上极简甚至还有表现主义的影子,转场的效率极高。麦克白拍到今天太多珠玉在前了,但这一版我看下来还是挺畅快的,大科恩这次单飞还算可以。

24分钟前
  • 深邃
  • 推荐

女巫是最大亮点,想到麦姐Frozen的MV,其他的视觉风格实验其实英国剧团常在舞台上玩,并不惊艳,也可能是期望过高了。7/10

25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PPT电影越来越多,表演好奇葩,每个人都放佛在演自己,年纪轻的演员更加令人出戏,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毫无信念。虽然下面的话政治不正确,但是片中黑人来演无所谓,但好几个黑人的头发也很hippop,出戏感太严重了吧,拜托,化妆造型上稍微尊重一下历史吧,别让政治正确泛滥成灾,毫无底线。

27分钟前
  • SpyLiu
  • 还行

质量上乘的莎翁。科恩嫂的角色觉得真丰富

28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摄影太突出了

32分钟前
  • 阿高等到了
  • 还行

表现主义但是黑人版麦克白,简称「老表麦克黑」。莎翁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以及,麦克多蒙德的脚还挺好看的……

36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几个卡点看得鸡皮疙瘩 夫人神经质扭头音乐的变奏 麦克白捡起皇冠随即被砍下头颅 还有悬崖上一个史诗侧写一个对称框景

39分钟前
  • D
  • 推荐

去看书了

43分钟前
  • Franz_kafka
  • 很差

看得昏昏欲睡,太多黑人政治正确了。

44分钟前
  • hmiljyn
  • 较差

The lines are incomprehensible.

49分钟前
  • Messi
  • 很差

为了停车迟到了5分钟,进去已经是三个女巫的部分了,然后才出片名。自己觉得片名都没错过应该能看懂——结果一句都听不懂。忍不住在包里看手机搜豆瓣评论,才发现纽约的朋友们也集体表示台词听不懂。那我就放心了。最后冲过去跟Carter Burwell表达了半天自己对暮光配乐的喜欢,没等他说啥我就走了哈哈哈哈哈。。#三十多了,无厘头一如既往。#

53分钟前
  • 👋
  • 还行

视觉美学其实没那么突出 因为那些长焦特写明显要你看的就是演员表演 可是!这是电影啊!表演再精彩也是要和镜头互动的……而且正方形构图本来就不太能体现电影美学。。。。

55分钟前
  • LAVIE
  • 还行

纵深空间

58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黑白冷峻的舞台剧风格,比恐怖片更恐怖。「To bed. 」PS. 如果都是纯英音我可以给5星。

60分钟前
  • HiddenWitch
  • 推荐

艺术气息和舞台剧和形式过重 大段大段晦涩飘忽的对白 就很沉闷了。

1小时前
  • Seuysiro
  • 较差

三星半。开头迷雾中浮现幽灵般的面孔,旷野倒影中三位一体的女巫感觉很对,王宫部分表现主义的灯光构图营造了灵魂监狱的空间,将麦克白和其他毒物一起置于巨大的锅底,命运女巫俯瞰的视角选择也有意思,树叶和乌鸦的变形让人想起希区柯克和疯癫的梵高,缺点在于几位主角的表演似乎都不在一个频道,和电影调性最吻合的反而是现代舞剧/腹语术画风的女巫。

1小时前
  • 猫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