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绞刑师

The Last Hangman,Pierrepoint (UK) (new title) (USA)

主演:蒂莫西·斯波,茱丽叶特·斯蒂文森,埃迪·马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最后的绞刑师》剧照

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7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8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9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0

《最后的绞刑师》剧情介绍

最后的绞刑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尔伯特·皮埃尔珀恩特(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饰),英国最著名的绞刑师。他冷静、不苟言笑,又极其讲究自身的职业道德,堪称“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第一绞刑师”。这个职业需要身份的秘密、绝对的冷静以及精准的计算。职业性的果断和迅速,为他创造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然而这个本该是秘密的身份,却因为执行对纳粹的死刑,使得皮埃尔珀恩特成了公众人物。 皮埃尔珀恩特从不把他的职业与生活混淆,也很少考虑这个行当的残酷性。直到1950年的一天,他亲手为他的朋友詹姆斯·考比特(埃迪·马森 Eddie Marsan饰)“送行”,导致精神几乎崩溃。这成为了皮埃尔珀恩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于1955年写信辞去了绞刑师的工作,结束了这段处死608名死囚长达22年的生死行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就算是爸爸,也想做婚礼上的玛戈特玛利亚边境金沙南溟奇缘之爱情树前任与圣诞破碎狂野不羁曼哈顿计划第一季优雅女子相棒シリーズXDAY北极光恋爱禁区阿修罗场:虎毛之战完全救赎第二季留校联盟22年后的自白异世界魔王与召唤少女的奴隶魔术Ω火拳快影洪水再临我想住火星西游记归来染成茜色的坂道一个国家的诞生潜行吧!奈亚子F范马刃牙第二季进击的皇后不识君母亲

《最后的绞刑师》长篇影评

 1 ) 我们能从死亡里挽回什么?

阿尔伯特从门外的窥视眼目测犯人的体重身高,快速精准计算出所需绳索长度。

等到行刑,他开门走进死囚室,犯人站起来迷茫不安的看着他,他把犯人反手缚住,说一句“请跟我来”,带犯人来到绞刑架前。

从上衣西装口袋掏出白色头套给犯人带上,迅速走到一侧推下机械杠杆。

“碰”的一声,犯人脚下的活动挡板打开掉落下去,脖子上的绳索使他的第三节脊椎断裂瞬间死亡。

没有争扎、没有喊叫,一场完美的绞刑。

阿尔伯特创下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他骄傲的对助手说:“其他人(绞刑师)再也没有机会了”。

因为许多人都无法容忍靠这一行当来赚钱,当问及阿尔伯特如何能够做的这么好。

他如此回答:“每当我走入死囚室,我就将阿尔伯特这个人留在了外面”。

并且他还试图给自己一个是政府要杀死他们,不是我们的心理暗示用来切除人类对死亡的正常感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巨大机器中的零件,机器要运作,他这颗小齿轮也不过是随之而动。

而阿尔伯特那句:“每当我走入死囚室,我就将阿尔伯特这个人留在了外面”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走进死囚室的并不是他,那么走进死囚室的又到底是一个什么可怖冰冷的物体?

即使阿尔伯特被派去德国绞死臭名昭著的纳粹战犯,这一看上去的正义行为对于他来说也只是另一份工作。

助手历数即将要绞死战犯的罪行时,阿尔伯特冷静的说,“他们做过什么事,和我们无关”,在他眼里这些人并无区别,他和死囚之间都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仅仅只是死亡,除此之外都毫无意义。

由于被要求一天里绞死13个纳粹,为了提高效率,他甚至还设计了一个同时可以绞死两个人的绞刑架,一如既往的旨在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不过一旦褪去绞刑师这层坚硬的表皮,阿尔伯特的另一面就显现出来了,他精心帮死去的犯人擦洗身体、换衣就像在进行一个神圣的仪式.当被告之少了一口棺材,其中一个战犯要草草下葬时,他在放满了尸体空旷的房间里愤怒的大吼:“这个人已经用死亡洗清了自己的罪,理应获得尊重!

”从德国回来后的阿尔伯特受到报社的大肆宣扬变成了一名公众人物,绞刑师身份的曝光让他开始不安,原本作为绞刑师的他只是一个隐秘的与正常生活毫无关联的怪物,但现在这两者却开始连接起来,他再也无法将那只怪物仅仅只停留在死囚室中,而是要忍受可怕的怪物无时无刻与自己在一起。

阿尔伯特开始萌生退意,用他从死刑赚来的钱与妻子开了一个酒吧,希望能够借此摆脱要靠去做绞刑师来赚钱。

这一晚阿尔伯特就向他最好的朋友科比特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酒吧已经打烊,妻子正在角落里收拾。

“我甚至几天晚上向上帝祈祷,”阿尔伯特手持雪茄,对坐在自己对面的科比特说。

此时科比特痛苦的皱着眉,鼻子上还残留着血迹。

“我最佩服的就是你的处事之道,能承受的那些压力。

”科比特嗫嚅道。

刚才他被前女友的男友狠狠教训了一顿,被打的像条狗一样卷缩在地上,却一直哼哼着自己对前女友的爱,她的做法让他伤心欲绝。

“你的工作没有人能理解。

”阿尔伯特深深的吐了一口烟,眯起眼睛用肥胖的大指拇挠着下巴,“这并不容易,也有一些事在我脑海萦绕,我宁可不想。

”突然直直盯着科比特的双眼说“我可以将它们隔开,但它们老是要出来,寻找时机等着我防卫疏忽”…… 至始至终《最后的绞刑师》里都不存在自我救赎这一设定。

即使在科比特犯下他杀死前女友的罪行,阿尔伯特不得不亲手绞死自己最好的朋友之后,他还是继续着这份工作。

绞死科比特的当晚,阿尔伯特从酒吧里喝的烂醉回到家,在妻子面前扔出剩下的几个铜板哭着说:“我绞死了我的朋友,就为了钱,肮脏的钱!

”他匍匐在妻子脚下哀求着让她抱抱自己,但妻子却带着一种受了巨大伤害的表情紧紧的靠在墙上对阿尔伯特的哀求置若罔闻,梦呓般说着:“我们现在不谈论你的工作,永远也不谈。

”当天晚上的梦中阿尔伯特第一次打败了代替他自己走进死囚室的怪物:科比特头套着白色面罩像个稻草人被架在田野上,一如科比特当初等待行刑的时刻。

阿尔伯特跑过去,把头套取下抱着他离开了“绞刑架”……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基于需与求而存在。

当绞刑师也变成职业之一,其中传递出来的冷酷信息无非是这个世界上有人需要被杀死。

庞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绞刑师一职的成形。

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其他职业都是在进行创造,即使是屠夫,也是屠杀牲口之后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品。

但绞刑师却是纯粹的毁灭。

一种更甚于死亡的死亡,是现代社会一条终端的流水线。

一个人在阿尔伯特的职业的“操守”下在7秒半便了却生命,就好象工厂里工人们被要求越来越快的给一盒罐头合上盖子。

绞刑与给罐头合上盖子从本质上看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它们都是在同一现代性的要求——无情、快速、精准下完成的。

而且实施者与被实施者同时沦为完全冰冷的失去生命的物体。

重复机械的完成这一步骤。

瞬间呈现了一朵极致的科技之花绽开与枯萎的过程。

严格来说阿尔伯特并不是一种制度或者现象的受害者,因为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来讲,绞刑师所处死的是犯下罪行的人,从法律和道德上阿尔伯特都不该有内疚之情。

但是这种“职责”依旧对他作为人的本质产生了损害。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应该只有巨大的机器、法官、规矩、流水线、五分钱的硬币、罐头、身份证、数字等等这些东西,而且还存在着一种更为重要的柔软的存在。

也正是这种“柔软”使得艺术家们忍饥挨饿却依旧前仆后续的画出一幅幅与进步无关的作品。

他们割掉自己的双耳,躺在阴暗的地下室里,只是为了证明这种更为重要的存在而存在。

电影最后打出里阿尔伯特的自传一句话,“除了复仇,死刑不能解决任何事情。

”在我看来,死亡不过是一种终结,它当然不能解决任何东西,死者已逝,伤痕业已种下。

在死亡中什么不能挽回,唯一能真正够拯救世人的除了神之外只剩下艺术。

 2 ) 废除绞刑的英国最后一位绞刑师

看完入殓师马上就看了最后的绞刑师,非常相似的题材,同样是无限接近死亡,同样是送最后一程,同样是常人无法认同的职业,但最终都需要尊重和温柔。

主角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首席绞刑师,有幸对二战德国48位战犯实施绞刑,但最终他支持多年后英国废除绞刑,因为他认为绞刑除了复仇什么意义也没有。

这是个常人无法承受的职业,而他成为了这个行业的骄傲,所谓行行出状元,他做了经典的示范。

忘记在哪部影片中看到,体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是否废除了死刑。

好像宗教间都有类似死亡后上天堂或地狱,亦或是永世不得超生之类的说法。

死刑应该也带有点宗教意味在里面的吧,比如西方死亡是一种救赎,而东方死亡是一种惩罚,诸如此类种种。

当然,很多国家离这一步还很遥远,英国在这一点上真的很文明

 3 ) 窒息

关于老头的一切沉默,冷静,一丝不苟...只是把它当作自己的职业然后认真工作直到杀死自己的朋友才幡然发现这些都是和他一样的生命,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废除死刑所以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死刑,原来死刑除了报复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死刑的电影,波兰的杀人短片,大卫·戈尔的一生 ,死刑绝不是为了惩罚罪犯。

 4 ) 《最后的绞刑师》

该死的冰雪季快点结束吧。

刚刚看了《最后的绞刑师》,主演蒂莫西·斯波——我们都喜爱的《哈利波特》里的罗恩的那只邪恶小老鼠斑斑,哈哈,我刚百度了下小矮星彼得才知道它叫斑斑这可爱的名字的。

这个肥胖的,下巴颏和脖子没有明显界限的秃顶老男人,他长着屠夫一样的面孔,却有着孩子一样单纯的表情。

他那肥胖的鼬鼠一样无辜的面孔本身就是电影。

灰绿色潮湿的石砖墙壁里,那些职业绞刑师很擅长根据犯人的体重和脖子强度来确定那六英尺三寸的绳子是否需要适当增减——以免把犯人脖子坠掉或者痛苦挣扎时间太长,这都不好看。

——事实上,他们真的很擅长。

安静点的囚犯还好点,最怕那些不停絮絮叨叨大声祷告的,你知道的,快速又短促的呼吸,“god forgive me,god forgive me。。。

”任何绞刑师都会忍受不了想赶快结束他那该死的受诅咒的生命——即使在让人心生怜悯的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前。

“please!。。。

wait,wait。。。

”就没了声音,真是很畅快又残忍的一件事。

白色头套和悔恨绝望的泪水(沾湿了地板上受诅咒的六角星划痕),这些他习以为常,他像剥猪皮一样小心的扒掉囚犯的外衣,替他们擦洗(奶白色刺鼻的洗涤剂),检查自己近乎完美的工作“第三椎骨完好,他几乎没有感觉到痛苦,干净而漂亮”。

回家后他会仔细的记录自己每次的时间,不断追求完美——终于创造了7秒半的国家记录,“在死刑史上前所未有”。

他为自己是如此“专业”而骄傲。

阿尔伯特。

绞刑架,吊环,粗绳,手动扳手,是他的舞台,演奏最美妙的钢琴曲,一切行云流水,这里是阿尔伯特,史上最伟大的绞刑师,NO.1,特定领域的艺术。

——任何犯人生前做过什么,有什么罪恶,都不是重点。

他们在死亡之后挂在绞架上,都是无罪的。

innocent。

就像艾薇儿那首歌一样。

他意外的得到尊重和赞扬(因为处死那些“纳粹猪”),后来又意外的被谴责为“杀人凶手”(因为要废除死刑的呼声),他困惑的面对这些议论,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任何专业以外的事情。

——他安睡的像个婴儿。

但是又怎么可能安睡呢?

他手指颤抖的点燃雪茄,坐在木梯旁听酒窖上面死刑犯母亲凄厉的请求,恻隐之心足以动容。

直到有天他需要去处死那个“公鸭嗓”的好朋友(他背后隐藏着一个和大多数囚犯一样可悲肮脏的故事)——在确定六英尺几的时候他犯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迷糊,他躁动不安。

嫌弃冷沙拉,大声咆哮,抽烟。

“如何处死一个朋友?

”问候,他颤抖的说“我会照顾好你,你会没事的”,可是又怎么可能会没事呢?

一起喝酒大笑的老朋友,最后还要对他说声“谢谢。

”——他完成了自己最残忍的一次专业行为。

“死刑除了复仇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他没有好兄弟,他是一个人,从来就是。

多年后他换了个干净的发型,看到一个年轻女人(另一个死刑犯)对他最后的微笑。

当天晚上做梦,梦里面他的朋友像一大片莴苣田里呆滞的稻草人——被自己亲手漂亮处死的老朋友。

我看到我们的斑斑哭泣的像个孩子,他只是需要一个拥抱,需要一句“你不是一个坏人”的认可或者安慰。

成千上万的灵魂曾经在自己的手上流过,这一刻终于一齐朝自己袭来,任何人都无法承受。

他决定辞职。

我又看到了斑斑的笑容。

实际上是小矮星彼得的。

他一直是我们的哈利波特电影里不可或缺的小配角,这次演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主角,真是很精髓啊。

他总是会下意识的用手指轻敲路过的每一寸栏杆,他喜欢那些空洞的声音,嘣。

嘣。

嘣。

无聊的像是去观赏一场沉闷死气的绞刑——它或许还耽误了你喝下午茶的时间。

 5 ) 废除还是不废除这是个问题

当年我还图样图森破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当时听说有些国家废除死刑时简直无法理解,这无疑是对受害者和其家属的二次伤害呀!

废除死刑也就说最高刑罚是无期,但无期就意味着可能会受到减刑甚至会是保释。

如果我是家属(朋友)见着伤害过自己亲人(朋友)的人重获自由,那人是否悔过不说,但心里终归会是一团堵。

但在看过《杀人短片》后,电影里面完整再现了整个死刑的执行过程,凶手在死时表现的无力实在震撼了我,受害者在凶手面前是被以凶手个人的意志所杀,也就是是一对一(或者几对几)的较量,但凶手在法律面前是1对全的较量,感觉法律是以公众意志完成了对凶手的杀害,这种公众意志就是正义,不知是电影中还是某人的评论中有这句话:“法律难道不是冠以正义之名的屠杀?

”因为这部电影波兰5年都没再执行过死刑。

而这部电影(《最后的绞刑师》)从一个行刑者的角度来叙述,当别人问起他如何能忍受这压力时他说:“当我进入死刑犯房间的时候,把自己留在外面。

我必须有两个自己,否则我会崩溃。

”然而人毕竟是有情感的,在亲手处死了自己的朋友后他崩溃了,他觉的自己甚至不如那些罪犯,“罪犯杀人是因为嫉妒,愤怒,欲望......而我杀人是为了什么?

”他对自己的妻子咆哮。

最后他选择了辞职,他是英国最成功的绞刑师,也是英国最后一个绞刑师。

在看完《杀人短片》后一直在思考死刑究竟该不该废除,但以我的脑子和经历思索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方面法律是必要的,死刑在除了复仇还有其必不可少的震慑作用,是活着的人的精神上保险,也是对有犯罪念头的人的警告。

但有时法律为了公平,显的过于冷血了, 大多数情况下法律只看实事,死刑也使得许多人没有忏悔的机会,他们的死就是最好的赎罪,这个观点还真有几分复仇的意味。

王尔德说:“每一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一个罪人都有未来。

”那么死刑是不是把罪人的未来pong的一声关上了呢。

最后摘录《十诫:杀人短片》开头的一段:“法律不应该仿效天性,而是要改良它。

法律是人类的理念,用以规范私人间的关系,时下的我们和生活方式都是法律运作的结果,不管我们是遵守或违反它,人类是自由的,他的自由是以不妨害另一个人的自由为范围。

惩罚,惩罚是一种报复,尤其当它以意在伤害罪犯而不是防范犯罪时,但现行法律可带有报复意味,它真的是为无辜的人着想吗?

立法之人真的很无辜吗?

”和《七宗罪》很像,导演提出问题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那么废除还是不废除,这是个问题。

 6 ) 小时候我常常在想监狱的理发师总剃同一个发型是一个很嗨的活儿

1 男主角albert很臉熟,身形矮胖,鷹鉤鼻子配著往後縮的那種下巴,總有點怒目圓睜的樣子。

這種臉臉熟仿佛是很多電影裏都有這樣一個長相的配角,開始並不能判斷出他臉上的這種木然的表情是驚恐還是老實,無情或者狡猾。

他有時是助紂為虐的地痞;有時是沒有頭腦的夥計;有時是精明刻薄的管家。

2 片子一開始的色調和節奏我就很喜歡。

藍灰冷色調,英國腔,沒有多餘的廢話。

3 Albert在對第一個犯人行刑的時候像是迅速果斷的冷血動物,但是第二次他在為已經絞死的犯人清洗身體做善後工作的時候卻表現出耐心和仁慈,並對不堪忍受善後工作、認為應該拍太平間的人來做這些的助手說,為什麼!

她已經付出了代價,現在她是innocent。

這句話讓我很受震動。

我覺得albert是個很有愛的人。

4 我忽然想說,愛不僅是一種僅限於血親或者愛人之間的情感需求。

愛也不僅是那種拯救或者飼養小貓小狗的情懷。

甚至誇張一點說,一個人愛自己的孩子也可歸結為本能和自私,並不偉大。

或許真正的愛是平等寬容地看待每一個人。

咦,好像宗教裏宣傳的就是這種東西嘛。

5我覺得死刑並不合理,但好像走到一個可以廢除死刑的社會還需要點時間吧。

或者沒有死刑之後就會有人動用私刑。

6 他那好朋友一開始我就猜到最後要死。

一臉衰樣。

不過那句話albert說的好,這類婚外戀故事最後總是走向骯髒。

好像是這個意思。

 7 ) 教科书似的传记电影

英国《最后的绞刑师》刻刀般地塑造了一个绞刑师的职业生涯,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可以达到的职业高度。

这个腿师,冷静、理智,心理素质好,生活态度正确,因而可以把绞人的活儿干得很绅士干得别人无法超越。

我其实并不艳羡他出神入化的技术,却仰望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他仔细清理每具死囚尸体,“他们已经付出了代价,现在是清白的,值得尊重”;即使在菜鸟时代他都冷静自如,却在绞死朋友时慌乱失措,并因此坍塌了价值观;他干了20多年绞刑,退隐后却反对死刑,“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这是一部教科书似的传记电影,精巧、凝练,很有价值。

 8 ) 被职业埋葬的人生

 “阿尔伯特,只要你还活着就不会得到好运。

我曾经对你父亲这么说过,现在跟你说同样的话”。

 在阿尔伯特即将踏上绞刑师的人生之路时,她的母亲不无痛心的说道。

真是一语成谶,这就是他的命运,只不过那时的阿尔伯特根本听不进去。

当心心念念的职业唾手可得,他怎么能听得到来自于母亲的劝告?

毕竟绞刑师是父辈遗留下的传统,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一入职场深四海,从此幸福是路人。

然而,最初,或者后来的一段时间见里他曾经因为自己的职业而幸福过。

 刚接到监狱录取的信函时,虽然对知识助手耿耿于怀,但他内心中有小小的自豪,淡淡的喜悦,因为他传承了父辈的衣钵。

 他能够在14.5秒绞死一个人死时,他骄傲而开心,他说“我的确为自己感到骄傲,我确定没有比我更快的了”。

谈到他自己在事业上的成绩时,他幸福。

那时的他说错了一句话,比他更快的人是他自己,后来他能够在用7.5秒钟结束一个人的生命,神话般的存在。

正如他自己所说“死刑史前所未有,其他人是没机会了。

” 他向妻子述说蒙哥马利元帅的话时,他也是开心的,他觉得他是特殊的,他有本事被别人赞赏。

 不能否认,他为职业成就而高兴而自豪理所应当。

从影片中我们知道,他上手得很快,他睿智,他沉着,他冷静。

我必须承认,阿尔伯特在行刑时的淡定完全掩盖了他的矮小肥胖,做起绞刑师的他魅力无可挡,别人也无法超越。

 然而,当职业毁了人生是多么可怕,要知道职业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工作没有了,我们可以寻找下一份,而有些东西没有了,便再也寻觅不到。

最初的阿尔伯特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是英雄太糊涂,只是未到反省时。

 最初,甚至后来的很长时间,阿尔伯特都觉得工作和日常生活并不相关,他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并且一直坚持。

 “我还是阿尔伯特,你还是查理,我们和以前一样。

”他认为职业不会改变生活。

 “每当我走进牢房时,就把阿尔伯特留在外面了,我从来不会把这两者混淆。

人们总想是否能够通过参与一种生活而改变自己,却付出了血的代价。

我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过这种想法”。

他坚信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品质,影响不了一个人的内心,可是,真是这样么?

 他对死者有一直有一种尊敬,认为人死后就清白了,与生前的一切罪恶再无关联。

他一直坚持亲自帮死者清理身体,一直相信死后便要有最起码的尊重。

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在德国行刑时因为少了一个棺材愤怒嘶吼,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一直在努力把职业与其他撇开。

就算是他亲手杀死了那些人,他仍然从心里种尊他们。

 生命的悲哀在于,有些事并非我们坚持便能朝着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

阿尔伯特再冷静,再出色,其本质亦是一个平凡人,血肉之躯,一日三餐。

 因为平凡,所以无法免俗。

 因为职业,他没有时间陪妻子,无数个夜晚孤独的女人痛苦的独守空床。

当他想和妻子亲热时,却被妻子找话题绕开,因为她心里有障碍。

家庭被职业边缘化。

 因为职业,他讳莫如深,外人不知道他究竟在忙些什么,妻子也只能疑心猜测,等她终于明白,只能彷徨不安地等待丈夫坦白,而这一天她等了好久好久。

职业掩盖了他的坦白,他沉默,他孤独。

 因为职业,他被捧上了天,然后又被甩入地狱。

政府公开了他本应该秘密的职业,他彷徨,他忧愁,鼓足勇气才能勉强接受人们英雄般的赞美,他不想要这些。

他成了反死刑者们攻击的靶子,他终日痛苦,向谁诉说?

职业终究毁了他的平凡,他已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阿尔伯特终于开始动摇,他的不安开始写在脸上。

他想要倾诉,却无对象。

 跟朋友谈话时他终于坦白, “这并不容易,也有一些事在我脑海里萦绕,而我宁可不想。

我可以将他们隔开,然而他们总是要寻找到我疏忽的时机,然后出来。

我在德国做了很多事,大多对我毫无益处,太多了。

我现在真得厌倦了”。

 只不过,他始终矛盾,他接着又否认,对朋友否认,对妻子否认,对助手否认,他甚至向自己都否认。

他向所有的人说,他可以摆脱那些事情,他可以像新生儿一样安稳入眠。

那些时刻,我们可以刻骨的感觉到,他真得已经彷徨,他被职业刻上了烙印,永无宁日的被骚扰。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最后一根稻草,那就是好友的死去。

确切地说,阿尔伯特亲手结束了他朋友的性命。

他一直觉得职业无关私生活,而那一刻职业和私下里的生活重合,他杀了生活中最好的朋友。

他们曾经一起喝酒玩乐,他们曾经一起放声高歌,他们曾经患难与共。

结局却是:一个把另一个结果。

 阿尔伯特彻底感受到了死刑的肮脏,他崩溃了。

想要与妻子诉说,妻子同样歇斯底里,不愿触及;想要出门,碰到的全是批判讽刺。

他失去了相信自己理念的勇气。

 痛苦与纠缠真实地摆在阿尔伯特面前,他了解绞刑师这一职业不再单纯,他和生活息息相关。

职业让他骄傲过,更多的却是痛苦。

 彻底印证他母亲的话,他只要活着就失去了好运。

 最后的最后,他辞去了一度让他心驰神往的工作,并写下了令人深思的话语 “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

” 职业确实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却真真实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如果一个职业的存在令所有人都痛苦挣扎,那么它还有继续存在的意义么?

譬如:绞刑师

 9 ) 残酷的职业

电影中的绞刑师皮埃尔珀恩特是真实的人物,英国的职业绞刑师,22年处决了450人和200多战犯。

关于人物作为绞刑师不能与犯人建立任何社会的、思想的、身体的关系,所以皮埃尔珀恩特拒绝与犯人的眼神或是语言的交流,不去了解或关注犯人的过往和反应,只关心犯人的身高体重、脖子的耐受度、绞绳的长度,无视犯人的请求和忏悔,迅速的绑缚、快步领路,拉动杠杆,打开地面翻板,最后确认犯人的正式死亡。

他干净利落地动作是冷静还是冷酷?

绞刑室就在监禁室的门后,犯人在他们还没回神的时候已经被执行了死刑。

绞刑师还需负责死尸的清洁工作。

他就犯人的脊椎来赞叹工作完成的漂亮。

皮埃尔珀恩特作为绞刑师的优秀不仅因为他对绞索的判断精确到英寸,执行时间只需要七秒半。

他追逐绞刑的效率和速度,充满职业自豪感,都使观看的我感受矛盾。

主角笃定、稳当、冷静的行为究竟是值得赞扬还是贬斥?

他认为犯人已经用死亡付出了犯罪的代价,此后有权利得到作为人的尊重,无论是得到清洁还是得到棺材。

以专业看待,皮埃尔珀恩特无疑是优秀的,但其职业的内容又是毁灭性的,死亡是不可逆转的,造成这种结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值得去赞美。

就像片尾皮埃尔珀恩特所言“死刑除了复仇外,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在绞死他的朋友时,他紧张无眠,略有失常,举动也和往日冷硬的作派不同,亲和温柔许多,但走的仍是那条死亡之路。

绞刑再温馨再追求人道,也不可能是仁慈的。

在他回家后希望从妻子那里寻求安慰不得时情绪暴发了。

对于这样得来的收入他有了负罪感,尝到了血腥肮脏的味道。

他不再能物化绞死的犯人,当他们成为活活生的人时,皮埃尔珀恩特的职业行为没有了立足点。

当皮埃尔珀恩特的名字和职务被公布后,英雄到凶手的称谓变化的也很快。

被相拥着祝酒歌唱,被围追着诅咒辱骂,都是因为他职业带来的。

当公众把职业结果针对个人时,这种荣赞与伤害也被扩大了。

而配角的表演更烘托了绞刑师职业的残酷。

对于绞刑师的职业,从开始惧怕而无法执行的绞刑师,妻子的疑虑,助手的谈论,军人的质疑。

既然无视人性的杀人是罪行,再重复这样的行为又怎么称得上正义?

比如军人。

处死纳粹战犯时,死刑台下观礼军人们的不自禁的低头,条件反射的收紧下巴、缩眼角甚至闭眼。

在空旷的仓库里两个男人谈论着死亡。

绞刑是经历过战争和开枪射杀过敌人的中尉也无法忍受,皮埃尔珀恩特却能按部就班的完成。

绞刑师作为职业竟比战场上的军人更残酷。

比如安妮,皮埃尔珀恩特的夫人,一头金发,轮廓线条锋利,电影中她的特写前后对比明显。

单身的她在小店里对着皮埃尔珀恩特眼神明亮,笑容轻柔温和。

而成婚后她大多时间眉头紧皱,眼眸晦暗,提到丈夫的工作时露出尴尬的笑容。

与提什和其情妇相遇时挤出的敷衍笑容。

皮埃尔珀恩特因绞死友人伤怀时,她回避丈夫职业时隐忍的痛苦,听到广播里对丈夫公开评论万人唾骂时,终于忍不住满面泪痕,抽噎哭泣。

安妮两次谈到缓刑,一次是埋怨由此减少了丈夫的收入,一次是劝说丈夫离开绞刑工作。

从侧面来表现绞刑师的职业给家庭带来的伤害。

比如始终红衣的杰西,提什的情人,她在皮埃尔珀恩特夫妇的酒馆中当着绞刑师的面蔑视鄙夷他双手沾满鲜血的肮脏。

电影中并没有她被杀死的镜头,而是通过绞刑师的助手和提什在狱中及皮埃尔珀恩特回家后的传述来间接表现。

比如金发女犯露丝•埃利丝,电影里死刑犯中唯一露出微笑的,这也是行刑镜头中唯一俯拍的。

也是皮埃尔珀恩特首次主动与对方有了眼神接触。

之前他面对提什还逃避目光。

关于场景镜头切换干净利落,毫不故弄玄虚或花哨卖弄。

尤其喜欢电影中场景的纵深感,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场景作为地点的提示,还烘托了电影的氛围人物的情绪。

最重要的场景自然是监狱中的刑室。

电影开场抑拍面部冷峻的绞刑师从穹顶下的阶梯走到镜头前开始向应试死刑师的几位男子介绍监禁室、死刑室和死刑执行的过程。

有挂衣勾的大堂、囚禁犯人的监室和生命终结的死刑室空间都不大,四五人站着都很局促,不过演员们的站位很讲究,加之光线明暗处理,冷色调呈现,无论是一字排开还是分四角站立,都会有一个人在镜头中走动,而不使镜头呆板。

铁门关闭时沉重的声音,椅子在水泥地上拖动的声音,人员走动时皮鞋摩擦地面的声音,绳圈绑着重物坠落的声音,还有死刑师没有感情色彩的说话声共同营造了庄重肃穆的氛围。

应试者短促的笑声和轻浮的调侃从而显得突兀,形成了反衬效果。

而安妮工作的杂货店是另一重要场景。

皮埃尔珀恩特从街上推门进入,安妮站立的柜台后有两扇门,一边是开了些缝的门,另有个年轻女店员倚在旁边,往里是条走道,尽头有绿色的墙和红色的桌子;另一边是拢着的玻璃格子门,里面是间小办公室,男店主在里边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店子的空间十分狭小,沿街的玻璃展柜还摆放着瓶瓶罐罐的糖果,在店内还能看到时而经过的行人。

一个房间中有四个人在进出,镜头里保持两到三个人,而未产生拥挤的感觉。

不得不说布景实在高明。

另有皮埃尔珀恩特夫妇经营的酒吧。

当皮埃尔珀恩特从监狱回来,进入黑暗的房间,放下公文包,几步过转角后,可能通过放置着各类酒瓶的玻璃酒柜看到客人喧闹的场面。

绞刑师脱下西服后有个细节,他拎起一件女式皮草披肩观察了一下。

电影似乎暗示,这是他为了家人的生活,坚持工作的动力之一。

接着皮埃尔珀恩特推开门进入酒馆经营场所。

与他之前说过,“进入绞刑室就要把自己放在门外”相呼应,这里也是他转换角色回到鲜活世界的门。

但是仅仅一扇门真的能隔开这样的认知吗?

或者这不过是自我的安慰。

皮埃尔珀恩特梦境里的田野。

绿得渗人的菜田里,黑帽白衣黑裤的稻草人面上套着白布罩,那是他亲手绞死的朋友提什,活着时曾和他一起演过两人搞笑剧。

提什稻草人的造型,张开双臂的模样与他在酒吧中唱歌时展开手臂的姿势一模一样。

而之前在皮埃尔珀恩特开车去往监狱的路上,田野前方就立有一个稻草人。

梦中他怀抱着倒下的朋友,沉重的不仅仅是身上承受的重量,还有心灵上的哀恸。

还有一些小场景,像是皮埃尔珀恩特被邀请前往处理纳粹时,他在门厅下车后,镜头里走廊层层的廊柱,还有隔着吉普车和街道的房屋,从里开门走出军装男子。

这样的细节处理使得镜头更有纵深感。

关于道具电影中还有一些关键性的道具,门、信函、记事本、绞刑工具等等。

门——监狱里隔绝生与死,酒馆中拦断喜与悲,街道上屏障放纵与约束……信函——首先是“工作通知”,这是皮埃尔珀恩特的绞刑师职业的开始;接着是“绞刑通知”,这是他家庭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一个人死亡的预告,是两夫妇希望得到也是精神痛苦的来源。

电影结束时,皮埃尔珀恩特打印出的辞职信,则是对死刑的否定。

记事本——皮埃尔珀恩特把他每次执行死刑时的相关数据摘抄其上。

这也是他夫人对他职业的怀疑,对他工作的厌恶。

当他绞杀自己亲密的朋友后仍坚持要作记录时,这是他对死亡执行者由最初的骄傲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在狱中,皮埃尔珀恩特西服口袋中露出白色尖角的织物,那是绞刑行刑时罩在犯人头上的头套。

却成优雅形式的一部分。

但终究还是死亡的障目之物。

电影中没有特别奢华的道具和背景,可能和导演执导电视电影的经历相关,整部片子很有舞台剧的风范。

关于音乐在皮埃尔珀恩特为执行纳粹绞刑作准备工作的时候,华尔兹音乐用的是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赞美着春天与生命主题的音乐中,画面上呈现的却是绞刑台、绞架,与纵身腾起的舞蹈相反直坠而下的身体,僵硬死亡的鸟儿,尖利的铁爪,荒凉的后院,风中残破的蛛网,垂死乞怜的战犯,旋转的镜头中黑色刑架上高悬着一对白色吊索……死亡的残酷结合着欢快的曲子,这时没有盎然生机,只有生命终点。

还有提什的歌唱。

先是与皮埃尔珀恩特合演搞笑剧时俏皮的歌声,而后是与情妇分手后嫉妒失意的歌声,再后来是在监狱中凄凉悲哀的歌声。

最后两个场景不同提什唱得却是相同的歌曲,就像只哀伤的黄莺鸟到垂死的黄莺鸟。

虽然是以死亡为主题,电影中没有一个血腥的镜头。

《黑暗的舞者》中对死亡是用浪漫手法表现,本片则是现实手法的体现了。

我更喜欢这类风格的电影。

主角蒂莫西•斯波在《哈利•波特》中饰演虫尾巴,怪不得我开始看时,怎么都觉得眼熟得不行。

演员胖胖圆圆的脸让我想到希区柯克,他总在自己的电影里客串旁观者角色。

这也是我喜欢的导演之一。

 10 ) 除了复仇以外,死刑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的绞刑师》

片名:《The Last Hangman》(《最后的绞刑师》) 年代:2005年 国家:英国 导演:Adrian Shergold(亚德里安•谢尔高德) 主演:Timothy Spall(蒂莫西•斯波);Juliet Stevenson(茱丽叶特•斯蒂文森); Eddie Marsan(埃迪•马森)Albert Pierrepoint的父亲和叔叔都是行刑师,他自己子承父业也成为一名行刑师,与父亲和叔叔不一样的是,他显得更为擅长和专业。

Albert能够凭借从猫眼的窥视,就能目测出犯人大概的身高体重,快速精准计算出所需绳索长度。

行刑用的绳索需要根据犯人的体重提前一晚悬挂适量重物,以保证行刑时绳子的最佳状态。

等到行刑,Albert开门走进行刑室,把还处在迷茫状态喃喃自语的犯人转过身反手缚住,说一句“请跟我来”,犯人茫然跟随来到绞刑架前。

Albert从上衣西装口袋迅速掏出白色头套给犯人带上,快步走到一侧推下机械杠杆。

犯人脚下的活动挡板打开掉落下去,脖子上的绳索让死刑犯的第三节脊椎断裂瞬间死亡,整个处置过程一气呵成,每一个环节都精确到完美的,囚犯甚至来不及反应、挣扎或呐喊。

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Albert创下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他骄傲的对助手说:“其他人再也没有机会了”。

当被问及如何能够做得这么好,Albert如此回答:“每当我走入死囚室,我就将Albert这个人留在了外面”。

他很骄傲自己从事的职业,但是在他的眼里生活和职业是分开的,留在行刑室的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工具,两者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因为行刑的高效,Albert被派去德国绞死纳粹战犯,这一看上去的正义行为对于他来说也只是另一份工作。

每一次行刑时,助手照例告知即将要被绞死战犯的罪行时,Albert冷静的说,“他们做过什么事,和我们无关”,在他眼里他只负责把他们送上绞刑架,这些人是谁或者这些人犯了什么罪,对于他来说并无意义。

由于被处死的纳粹战犯太多,Albert被要求一天里绞死13个战犯,为了提高效率,他甚至还天才般设计了一个同时可以绞死两个人的绞刑架,一如既往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和极致。

工作时像是一个完美工具的Albert,有时也表现出极具人性的一面,每一个被他处死的人,他都精心帮助擦洗身体、更换衣服如同一个神父面对正常死去的人。

在对战犯执行死刑后,当得知少了一口棺材,其中一个战犯只能用布裹着,一向很少表露情感的他甚至在房间里愤怒的大吼:“这个人已经用死亡洗清了自己的罪,理应获得尊重!

”从德国回来后的Albert受到媒体的大肆宣扬变成了一名公众人物,载誉而归的他让妻子为他从事的职业也感到无比自豪,他自己在开心的同时,身份的曝光也让他隐隐觉得不安。

他虽然引以为傲自己从事的职业,但是却认为作为绞刑师的他与正常生活的他应该毫无关联,现在这两者却开始重叠。

Albert开始萌生退意,用他作为绞刑师赚来的钱开了一个酒吧,希望能够借此摆脱去做绞刑师来赚钱。

借着绞死纳粹战犯的英雄身份,酒吧的开业就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来棒场。

但是风云变化莫测,战后反死刑运动声势浩大,原来的英雄身份此刻却饱受非议,每一次执行死刑之后,监狱外抗议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Albert的心理压力也在日益增大,而且造物弄人,Albert一天走进绞刑室,猛然发现要被绞死的刑犯正是自己的好友。

从这个职业受到质疑时所饱受的压力终于在处死好友时,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曾经一起喝酒玩乐,他们曾经一起放声高歌,他们曾经分享很多的快乐和痛苦,结果他亲手把绳索套到朋友的头上。

在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下把绞刑执行完成后,走出行刑室的Albert没有摆脱作为工具的自己,回到家中终于崩溃,泪流满面瘫倒在妻子面前,想要妻子分担难以诉说的痛苦,妻子同样歇斯底里,不愿触及这样的话题。

原本干着一件自己引以为傲的工作,今天突然觉得它无比肮脏。

曾经为自己骄傲的妻子,原来也不能面对死刑的残忍。

 这个职业让他骄傲过,现在却是痛苦,朋友的死让他开始反思死刑。

他辞去了一度让他引以为傲的工作,并写下“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

”作为一名职业的绞刑师,这个绞死过608个人的绞刑师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的罪恶1965年起英国不再执行死刑,英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文明的时代,英国人不再认可死刑的合理性。

至2003年,英国法律已经完全取消死刑。

死刑已经作为历史名词消失在英伦三岛上。

欢迎关注法律电影公众号“大抵浮生如梦”

《最后的绞刑师》短评

亲手葬送生命比死亡更加可怕,如此优秀的题材却拍的那么平庸,失望

8分钟前
  • 等到火焰变蓝
  • 还行

清冷但不冰冷的故事。优秀的电影就是电影结束了,思考不会停止。

10分钟前
  • 卢娜
  • 推荐

英国传记电影一贯的平实而克制的风格,从剧本来说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演员,特别是男主角的出色发挥,让影片有了打动人的力量。男主角好象经常在一些电影里跑龙套,这次演主角,表演细腻,沉稳,真实,厚重,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演员,正是他的出色发挥让这个最多三星剧本有了四星的表现!

14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难以相信这么无聊。。

15分钟前
  • 湖狸
  • 较差

这位角色的内心被塑造得过于强大,以至于在影片大部分的时间里,几乎看不到他的煎熬和纠结。虽是好题材,但影片处理得过于平淡,对观者的代入感较弱。好在配乐加分,总评:三星半。

17分钟前
  • 麦兜
  • 还行

死亡,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21分钟前
  • 饕客琛
  • 推荐

小钊推荐.2014.4.17日又要去三亚。这还是去年去天津答辩时在飞机上看的好片,想想真是太久没看电影了,时间都去哪了?

26分钟前
  • 且听风吟
  • 力荐

一个处于历史环境下的小人物的非“正常”职业,随着历史政治风云的翻转变迁,即会成为掌控他命运的关键钥匙。他们曾经获得的和即将失去的,都会随之加倍。http://www.douban.com/review/2893954/

29分钟前
  • Carla
  • 推荐

作为一个对死刑废存毫无坚定的立场的人,我始终对两者的选择或者妥协的说是平衡不能肯定,对于一个有恻隐之心却没有足够坚定的人,没有比这个话题更沉重的了……

34分钟前
  • 种鱼的猫
  • 还行

居然看了部小众电影,不过也在西方国家这种生死一刻的人性光辉才更加彰显,在中国,或许,享受这种主宰生死的感觉。

38分钟前
  • about:blank
  • 还行

主题很霸气,执行一般而俗套,也就电视电影水平,2.5星吧

42分钟前
  • 庄常飞
  • 还行

就像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没有办法去定义他的对错,因为下达命令的也是人类本身。死刑对于罪犯来说就是一个终极的惩罚,至于执行手段也是近代才开始考虑人性的。

43分钟前
  • tricky_V
  • 还行

唯美主义,电影本身,甚至从开始的字体,肮脏的职业如同舞蹈般优美;手术般精准;工业化的管理和效率。尊重!不论他身前是谁,他的生命为他偿还了所有的债。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他人,不论他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在死后一切归零。

44分钟前
  • 猪头山太子
  • 力荐

千古艰难唯一死。可与《绿里》对照,但比《绿里》好出半星。蒂莫西,爱你~

46分钟前
  • 张天翼
  • 力荐

可以对绞刑内心再深入刻画些~~

47分钟前
  • 五花马
  • 还行

终于看完了,剧情倒是不出乎意料,毕竟是半纪实电影,所有剧情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整片那种完全客观、中立的去讲一件事情却是让人叹为观止。所有在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其实都是当时社会进程上不得不出现的人物,跟本人无关,只是你出现在了特别的时点上,不知这是这些人幸运还是悲哀。

52分钟前
  • 披荆斩棘
  • 推荐

如果我是他老婆我会说:你不是坏人。

56分钟前
  • 牛奶盒子烂掉了
  • 推荐

最后一个被绞刑的女人是亮点

58分钟前
  • 今日立冬
  • 还行

当他为几十年的好友行刑的时候,他的好朋友自主的将头深入绳圈,他轻声说 不不不。仿佛在与好友一起共同安装一个摩托车配件,而他在耐心的教这位老友“先不慌放这个零件”。好像是轻松地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最后一件。这段相当焦灼心酸啊!是个很会演的英国胖子

1小时前
  • 夏媄媄
  • 推荐

他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

1小时前
  • 空谷幽兰徐小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