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博基尼,宾利,这里豪车云集。
然而,这既不是《Top Gear》,也并非《The Grand Tour》,而是荒郊野外的一个农场。
说起农场,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首童谣:Old MacDonald had a farmE—I—E—I—OAnd on that farm he had a cowE—I—E—I—O童谣里的田园生活固然惬意,可是我对杰里米充满了怀疑。
习惯了赛车的刺激,周游世界的精彩,杰里米在没有老伙计的陪伴下,独自从伦敦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能安下心来经营农场吗?
过程果然很不顺利。
因为酷爱豪车,买了兰博基尼拖拉机,结果个头太大,干起活儿来还不如普通的“砖机”,甚至连仓库都进不去,杰里米终于意识到这里不是《Top Gear》的摄制现场。
买了无人机驱赶羊群,绵羊却根本不买账,跳的比《神庙逃亡》还欢快。
杰里米发现农场和《The Grand Tour》显然不兼容。
雪上加霜的是又遇到了坏天气,导致播种的时间严重滞后,种子存放时间过久发了芽。
被附近的农场商店痛宰一番后,杰里米开起了自己的商店,没想到利润没带来多少,却引来了源源不断的麻烦。
譬如屋顶的材质不合格,卖的山泉水不达标,农产品不符合本地原则...农场的顾问查理,似乎只有皱眉一种表情。
他每次到来的时候都会带来坏消息,不是某些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就是农产品快放坏了需要赶紧卖出去。
经营农场的一切,真的有顺利的时候么?
原来「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理想生活,全都是骗人的。
明明是「农苦,羊倦,有点惨」。
杰里米简直就是人形的愤怒小鸟,恨不得痛饮一番"no feces"的山泉解忧,点上"my bollocks"味道的香薰蜡烛解乏,或者吃一顿"non organic"的农家乐解恨。
监管人员打来视频电话,要求查看化学产品的摆放,杰里米无意中打开了一个集装箱,里面是参加过《The Grand Tour》拍摄的豪车。
他也想到了放弃,毕竟跟填写不同农作物的代码和应付检查的繁琐相比,还是在外冒险来的痛快。
这么搞下去,杰里米迟早会和农场一起原地爆炸。
深夜,万籁俱寂。
突然,一只绵羊毫无征兆的开始分娩,杰里米的牧羊人不在,他只好和Lisa赶鸭子上架去接生。
小羊成功诞生后,杰里米比驾车跑赢了宿敌詹姆斯·梅还兴奋。
每天早起喂养两只公羊已经成了习惯。
看到公羊韦恩鲁尼去世的时候,杰里米跟它的好伙伴迪卡普里奥一样难过。
偶遇一只小猫头鹰在废弃的房子里安家,就想着给它们竖立几根杆子,装上小木屋,帮助更多的猫头鹰来此居住。
哪怕装木杆的时候倒下去砸坏了围栏,也是值得的。
种下的马铃薯长出来了,在农场商店很受欢迎,种的山葵能卖到伦敦的日料餐厅。
收获的时节比赢了F1大奖赛还高兴。
那些加班干农活儿的通宵,面对阴雨连绵的无奈,和被小帮手Kaleb鄙视,都烟消云散,who cares?
杰里米赛车赢了,脸上的表情更多是对手下败将的幸灾乐祸。
但每当拿到了地里的收成,他都会露出最质朴的笑容,因为大自然是打不赢的,只能选择合作。
原来不只有豪车会让人上瘾,大自然和生命本身也令人沉醉。
一年的忙碌结束了,但查理告诉满脑子想着赚大钱的杰里米,只赚了140多镑。
一盆冷水,浇在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农场致富梦上。
年终总结的时候,杰里米虽然想到了回伦敦和老朋友一起生活(Kaleb当即表示要出车票钱),但也承认从来没有像在农场这么快乐过。
话音未落,秋天来临。
田地边的树林子换上了金黄色的大衣,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静美。
还有《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吗?
我们不得而知。
是继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重启周游世界的冒险模式,也许不仅仅是杰里米一个人的课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杰里米在农场生活一年的精彩度,绝不亚于他在哥伦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的豪车之旅。
莫泊桑的小说里写到,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大自然没有给杰里米的兰博基尼带来太多用武之地,但也在他辛苦耕耘一年后赐予了高品质的收成。
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植物大战僵尸里面除了各种可爱的植物和不顾一切要来吃脑子的僵尸之外还有一个可爱的角色——疯狂的戴夫。
他脑袋上顶着一口锅,神经错乱似地乱七八糟地啥也说不清楚,但你却特别需要他,因为要从他那里买金银花,买肥料。
刚刚看完《克拉克森的农场》,里面的杰拉德就像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疯狂的戴夫,矮矮胖胖地,口齿不清。
但他每次说话都特别高兴,说一大长串呜里哇啦地。
杰瑞米也只能顺口答音地说是啊,没错,一会见。
但这个帮克拉克森修围墙的邻居在整部纪录片中是画龙点睛式的人物。
他一边叽里咕噜地说着,一遍把杰瑞米搭的围墙踹到,来证明他的围墙不可靠;他一边呜里哇啦地开着联合收割机,指挥着杰瑞米的货车前进还是后退,最后还是洒落了一些粮食……但最后,最后杰拉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克拉克森的农场》的最后一句话,是整部纪录片中杰拉德说的唯一一句大家都能听懂的话,这句话不仅幽默而且还辛辣。
杰瑞米正在表达这一年的劳作给他带来的收获和种种不舍之情,说今天晚上他还会爬进拖拉机里面。
这时杰拉德说:“我以为要去参加派对呢。
”杰瑞米劳作了一年,赶上了大涝和大旱,种了小麦油菜蔬菜,养了羊和蜜蜂。
但算下来一年到头只赚了144英镑。
我猜测这部纪录片的成功能为他带来的经济效益是144英镑的一千倍不止,看一个蹩脚的老汉种地是很有趣。
但那些农民呢?
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呢,他们会在秋收之后有心思怀念这一年的种种收获吗?
他们有杰瑞米的名人效应,为他们的商店带来顾客吗?
他们看到受益报表之后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机械化程度如此之高,规章制度如此之完善的英国农场如是,我们田间地垄上的农民们又当如何呢?
《克拉克森的农场》太好看了。
我最开始是抱着一种「欧美人拍的农场耕作纪录片——虽然豆瓣9.6分——到底能比中央二台的乡村致富经好看多少呢」的心态去看的,现在已经快要笑疯了。
这个纪录片讲的是一个有钱的家伙(杰里米克拉克森,很有名,但在这不重要)准备退休回到自己2008年买的农场里务农的经历。
我一开始以为会和我喜欢的《富豪谷底求翻身》一样是个讲聪明人搞钱的励志纪录片,我错了。
第一集,他准备耕地,地很多,于是算了下账,买下各种耕地设备,需要65万英镑。
他的专家朋友建议下去看二手农用产品拍卖市场,但他啥工具也不认识,到了那边开始疯狂吐槽:- 这是啥,这又是啥,这他妈又是个啥。
- 我知道务农人员死亡率是其他行业加起来20倍的原因了,因为这里简直就是自杀工具大赏。
- 想象一下,你在耕着地,然后被卷进去,ok,你很快就滋养了自己的土地。
吐槽半天之后,最后在专家朋友给的拍卖指导价(一张纸)的指导下,没有花65万,只花了不到10万就解决了。
但是呢,他又买了个拖拉机——兰博基尼牌的。
所有见到拖拉机的好把式们,都说太大了。
他:不大。
所有人:大。
他:不大。
然后终于在进车库的时候发现进不去了。
又发现因为这个拖拉机是国外进口,说明书看不懂。
真正到耕地的时候,又傻眼了。
他完不成自己的KPI,就找了个当地小伙子帮忙,看起来很顺利。
结果突然下雨了,不能耕地了。
意识到完不成KPI的他双手插进头发:“农民为什么没有都得冠心病?
”第一集的最后,这货的KPI果然没完成,有些种子没及时播种,在袋子里粘连发芽了,只好在没耕的地上赶紧播种。
结果自己开兰博基尼播种的时候,没按专家朋友说的走直线、留导线,又一次全搞砸了,专家朋友很绝望。
再之后,他又遇到了连续六周的暴雨,一天都不能再下地了。
看到这儿,我觉得第一集基本就剧终拉几把倒吧,这咋还能拍到八集的?
第二集一放,我明白了。
第一集耕地播种失败之后,没再提这事儿,第二集开始讲这货去养羊了。
第二集更搞。
我现在看到第四集了,太他妈有意思了这个人。
一个英国老头种地的纪录片究竟有何魔力受到全球400多万人好评,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6分?
当然,首先这个英国老头也不是普通人。
杰里米·克拉克森是前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的主持人,著名汽车节目《Top Gear》主持人之一,亿万富翁,这些标签本身就自带话题。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还不足以吸引这么多的观众观看,并且国内评分如此之高。
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爆笑,绝对的治愈不开心。
片中没有种地不易等大道理的说教,镜头更多的是展现杰里米奇思妙想的天才商业计划在这片农场中的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的失败实验。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前一秒杰里米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下一秒的镜头就是这个英国点子王被光速打脸,然后是一顿口吐莲花的输出。
除了杰里米,纪录片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人物。
严谨的农场土地经营经理人查理,常常被杰里米的“天才商业计划”搞得无语,却又不得不秉持着专业经理人的职业精神,为杰里米的天马行空的想法进行现实的完善。
而一直生活在惠灵顿,年轻热衷于折腾自己头发的本地农民小伙卡勒布,则是在杰里米搞砸事情之后,对其一顿“友好问候”,随后又用自己丰富的务农经验帮助杰里米渡过难关。
另外,还有像是动画片中才出现的人物形象杰拉德。
由于说话的口音太重,永远像是在加密通话,杰里米把他称为安保队长。
第一季,杰里米·克拉克森辛辛苦苦,日夜无休折腾了一整年,结果6000亩土地(相当于560个足球场)一年下来盈利144英镑。
农场在播种的天气遭到了百年不遇的降雨,次年需要雨水让粮食生长时又遇了有纪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以及史无前例的全球疫情。
在搞笑之余,也反映了农民的不易,这大概也是本部纪录片的现实意义吧。
第二季继续延续了第一季的搞笑风格,以及杰里米那层出不穷的天才商业计划。
只不过,如果第一季的农场经营面临的困难是自然天气,那么第二季里则更多展现了农民经营农场面临的严苛的、繁杂甚至是不合理的国家政策,以及英国脱欧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季,杰里米已经不满足于养羊和种植,他的天才商业计划再一次横空出世。
杰里米想要开一家自给自足的餐厅,餐厅里的食物全都由农场提供,卖自己农场里养的牛,土豆、鸡蛋等。
然而,开餐厅比第一季开商店面临更大的困难。
杰里米想要开餐厅的申请遭到了地方议会的拒绝,并且连带修建停车场的计划也被一并否决,甚至商店也要关门大吉,整个农场的经营面临严重的危机。
如果杰里米想要开餐厅继续维持农场的运转,那么只有最后一次机会,就是向国务大臣申请,而经理人查理请来的团队预估,此次申请所需要花费的费用至少是50万英镑,并且还不能保证申请能够通过。
于是,杰里米放弃上诉。
面对现实的条条框框,杰里米他们只好另寻他法。
正如杰里米在片中所说,我们被逼无奈要在灰色地带生活下去。
一个农民想要在自家的农场开一家餐厅,政府允许之前,也许农民要先花费其不能承受的高额成本。
杰里米的纪录片里也展现了面临现实中政府层层严苛的申请政策,英国脱欧之后外来农产品冲击,农民生活愈发艰难的真实处境。
好在农场团队的每个人都在为餐厅计划而努力,因为餐厅不仅可以让杰里米自己的农场受益,还可以通过购买当地农民的农产品、肉类,为他们提供经济收入。
施工队队长艾伦发现农场的一个谷仓符合改造餐厅的规定,于是经理人查理向议会重新提交了餐厅改造计划。
不过他们得在议会提出反对之前,也就是48小时之内先把餐厅建好。
最终餐厅还是顺利开起来了,尽管它还有不完美之处。
但是看到食客们在充满自然风光的田野里享受美食,而这些食物全部都由农场种植和养殖的动物所制作。
不禁感叹,杰里米所谓的天才商业计划终于靠谱了一把,而受益人不仅仅是杰里米,还有那些为餐厅提供供应的本地农民。
分享读书、行路、成长、人生
虽然知道老头很好,很辛苦劳作,做任何事会有人兜底,而且也有可能是为了节目效果,他的一切想法都有可以实现的本钱,我不该在这里硬杠,并且有些地方我也觉得很搞笑很好玩。
但是就是看的过程,心里总会揪揪,看不得因为没有准备边学边上糟蹋土地,看不得因为计划不周全浪费粮食,看不得因为各种“灵机一动”给周围人制造麻烦。
总觉得,面对这么大片的农田,应该要有更加负责和脚踏实地的态度,但看完总感觉这一切只是有钱人的大型玩具,他在认真试玩,他不追求结果,他并没有热爱这片土地,并且期望得到这片土地最丰厚的回报。
不过也可能节目里呈现的他的各种点子,都有经过团队的商量和计划,只是他毫无经验,在实施过程中不尽人意,我不该苛求,但就是忍不了内心的抗拒,看得断断续续的,特别是商店那里,完全看不下去,造出这么个商店,那些来土豆的人,光洗车钱都比土豆贵了,他们的目的是买土豆吗,只不过是奔着这个节目,这个老头来罢了。
实现这些土豆的最大化利益,难道不是一起卖出去吗,非得来个商业奇想,浪费各种人力物力,把一块本来好好的土地弄得乱七八糟,还让土豆堆着发霉浪费了,还浪费了时间精力,有这时间再去好好负责经营农田不好吗,算了不说了,说到最后真有点生气。
(农村-农民-农业。
我想到的是“三农”问题在中英之间的对比)在农村的自耕田里长大的我,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算是开了眼界,由衷地感到差距之大。
1,那些琳琅满目的农业机械,原来设计得如此细致周全啊。
天啊,我想象不到的农业机械化。
生平第一次知道原来可以这样种田呢。
6000亩的农作物:小麦加大麦(其实我分不清二者的区别),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犁好地,播下种子。
而且兰博基尼不只是跑车,也有拖拉机呢!
是需要踩着几级梯子才能上到驾驶室的那种巨型拖拉机,一排又一排几十个按钮,谁记得住啊?
英国农民的技能好高超啊,要懂各种复杂的机械操作才行啊。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小农经济,还有自古至今为那些知识分子们吟诵不断的所谓“田园情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至今日,我认识的许多人仍然是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哩。
估计在克拉克森眼中这根本就是个笑话。
2,农民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需要规划和管理。
克拉克森种下麦子之后,还在旁边的草场上养起了羊,在不远处的池塘里放了鱼苗,在山上溪边种起了珍贵的绿山葵,最后在废弃的田间种满了蔬菜。
然后,从早忙到晚,伺弄这些东西。
生长在鱼米之乡的我,小时候家里在种田种地之外,也有一湾池塘养鱼,家里房前屋旁会养猪,养鸡,养鸭,拥有自家专属的一块菜地……想想儿时的每个暑假,我的日子是这么过的:一大早去山上放牛,回家后喂鸡,喂猪,洗衣服,去菜地摘菜,准备午饭,下午去田里帮忙割稻子,插秧,会提前回家给菜地浇水,准备晚饭等等。
当然由于克拉克森经营的是大农场,他使用机械,省去了不少的手工作业。
不过那种日晒雨淋,风里来霜里去,也必不可少。
不过,他是农场主,手下雇了不少人,帮他出谋划策,教他如何干活等等。
他还要填各种表格,与政府打各种交道,申请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惊叹英国对农村规模化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而且一切都是透明的,科学化程度高,相对而言,我们家乡还有一丝原始化。
回想起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永远会有这样一副画面:某次回家探亲,在二楼的房间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小山丘,村里一对父子在那时弓着背,握着锄头,一前一后,用力地刨着地,除草。
21世纪了,那种劳作的情景似乎亘古未变。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们的农村里就多了各种各样的村长,队长,书记等等,反正这些人给我们带来的没有任何实际的帮助,有的似乎只是让事情更复杂,传达负担,收取赋税等(当然现在农村税收取消了,这是欢天喜地的大好事)。
3,农民永远是靠天吃饭。
这一点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一样。
看着克拉克森拉着蛇皮袋底下发了芽的小麦种子,那一幕太熟悉了。
我不知道英国农民是如何确定农时的,估计是政府派人来帮助他们。
我们那里是看日历,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原来是为农民决定播种收割耕作而制定的。
小时候,我也经常见到大人们拉起一袋不小心因为阴雨天气提前发芽的种子,在一旁遗憾惋惜。
种子通常都是很贵的,要从专门的种子站去购买。
队长开完会回来后,便会挨家挨户地通知上种子站买种子啦。
早年家里种两季水稻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商量着今年浸哪一号谷种。
然后早稻是一定要掐准时间的,要不然的话,晚熟了就会影响二季稻。
所谓的“中稻”大概就是年中插下去的一季稻谷,通常早稻味道不怎么好,可能是因为时间仓促。
收割稻谷的时候,最忌讳的也是阴雨连绵,印象中有一年,由于水涝,成熟的谷子因为不能收割,大部分都在田里发芽了,好不容易挑着剩下的割,那点谷子打下来,后来做成的米饭都是发黄的。
所以,克拉克森的农场遇到这种问题,麦子减产,收入锐减,他那满脸的失望和心疼,任何一个在农村生活劳作过的人,都能体味那种切肤之痛,辛苦流下的汗水,在收获的季节,却遭老天爷横刀夺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那种时候,想起来真有几分想流泪。
4,种田只够温饱,挣不了钱。
克拉克森不靠农场过活,他的身体力行大多数时候是真人秀节目的需要。
尽管他精打细算,用尽一切能够用到的资源,最终几千亩地一年只有144镑的净利润。
这还不够他一天花呢。
想一想,那些经年累月在农村靠种田生活,没有任何其他技能的职业农民们,怎么办呢?
比如Kholbe, 他自己的农场,每年经营得如何,能挣多少钱呢?
一个不看书,专门干农活的21岁小伙,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耕作了三年,当然他的主要收入可以是来自于雇主为他的劳动支付的工资。
农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最终只能靠政府的财政补贴。
这竟然是个世界难题,哈哈,粮食的市场价格太低了,提高价格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困人口,吃不饱等等),唉,这笔账背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运作。
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的农业都依赖其他产业的反哺了,难怪全职农民越来越少了,活多,事多,又累又脏,最后还挣不了钱,谁会花时间来干这个呢?
5,英国的农村有大农场,可以开展多样化经营。
可惜许多中国的丘陵地带的小农民们,放不了羊,在新农村环保政策下,家庭作坊式的养鸡场,养猪场等都被勒令停办了。
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成为建筑工人,清洁工,外卖员,快递员等等。
我不知道英国还有多少人愿意留在农村。
貌似ellen, gerald他们干得津津有味。
非专业的一点感性体会,附在观影后记上。
其实这部纪录片很值得思考和研究。
百万富翁化身暴躁老农,在线显示各种农用器械……和兰博基尼,克拉克森真的太好笑了,农场点子王总能弄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很喜欢他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小布也就客气了半集吧,全能选手在线怼王还得是他,没他这个农场可开不下去!
开心查理的专业度让人惊讶,一开始以为是纯理论型也就是个顾问作用,然后才发现查理有多重要,那些不得不遵守的条约,虽然让暴躁老农很无奈,但他也明白正是这些刻板的条约保护了农民,在查理的帮助下克拉克森才能磕磕绊绊把农场开起来呀!
克拉克森的女朋友太美了,我相信她什么年龄都会很优雅美丽,她真是个情绪稳定、温柔有力量的女性,一直开开心心支持着他。
整个一季堪称各种大型农用器械科普展示,这个成本投入可以说是不计成本,虽然经历了新手期的各种坎坷、经历了疫情,但一季结束最后还是收获了整整144英镑。
这样大规模机械化的农场主,依然避免不了靠天吃饭,难怪农业需要有补贴,确实不好做啊。
btw,农场辽阔的环境太美了,隔着屏幕就让我心情舒畅。
最大的启发是,让我这个在钢筋水泥盒子里做着毫无意义工作的打工人,看到了有这么多其他的可能,有职业农场经纪人、农场主、机械承包人、牧羊人、养蜂人、牛牛授精人、农产品商店经营……大家认真生活,坦坦荡荡、体面快乐的工作在自然环境中。
花了两万英镑改进了一台牧羊无人机半小时学会了独自放羊但是结果一天羊🐑就识别了他的咋骗术请了牧羊师结果入不敷出瞬间凉凉科技可以改变生活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提升幸福感两根铁丝寻找地下管道的巫术到底是什么原理?
三只无法生殖的羊被送进屠宰场签完交解书出来被告知羊已经送上流水线触不及防 难过伤感羊也是生命没有价值这是唯一的结局接触一个以前未知的领域就会碰到很多不可思议了解一个新事物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容易和大道理
小羊出生了,天气很好。
还能想象比这更美好的场景吗?
新生命在诞生,轻悄悄地侵入这个世界,小羊蹄经过灵长类的帮助落在干草上,黏糊糊的身体贴在妈妈的身旁。
湿度适宜,温度适宜,百无禁忌。
在这小小的产房中,有一场盛大的信潮。
由一个生命到两个个体,数十分钟就可以行走,生育显得如此容易。
该感叹人类为了直立行走让分娩成为一种酷刑,血破碎得到处都是,紧密和弯曲的产道让尊严和肉体同时撕裂。
生日,诞生之日,同样是母亲的受难日。
在那一天,一部分人将沦为母羊,就好像人类社会的驯化突然失效,而刚出生的幼体根本还不算人,母亲就被无声地同化为可以摆弄的物件。
产道撕裂后突然就和伟大联系在一起了,而伟大是一种可以被冒犯而必须宽容的无尘枷锁。
我们羡慕羊的懵懂无知,同时也无法接受从命到运的显式的无法掌控。
回到内容本身,节目中的人文比例正好,适度的插科打诨和戏剧效果,让身为人类的那部分我觉得兴趣盎然。
没人不爱笑,无论是微笑,还是大笑,是会意的笑,还是苦涩的笑,这个节目都能给到你。
人类、机械和自然处于一种平衡与和谐,此消彼长,生命在人类的参与下加速与延长。
而且我发现欧美综艺总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审美在线。
广袤的农场在镜头下翻过四季,色彩、形态铺陈开像诗一样倾泻。
我突然觉得特隆的文化该是存在的,去掉一切名词,让我们用形容词和动词去描述一切。
草地是浓墨重彩的绿,羊群是灰扑扑的洁白,太阳是滚烫的明黄,麦浪在支离破碎地流动。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所有的感受都是即时而成,目之一切都是联想而得,而世间无因无果,本就无需推理。
我们不爱生活,是因为总觉得那不算活着。
感受在常时常态中被剥削,最可怕的是将改善生活的苦行美化成生活本身。
如果想要鲜活的存在,就要注重当下的感受。
对农场事务又菜又想法多多固执还爱炫耀的老头儿,幽默风趣,每次一说“顺利得很”,就出现一堆乱七八糟,啊哈* 虽然兰博基尼有最拉风最多功能的拖拉机,但跟农用具无法兼容,还不如小拖拉机👉实用才是王道* 机械化高,是因为农场太大了,人太少,活多的连机器都做不完* 克拉克森总是在怼那些屁事不干就知道bibi评论的网友\英国政府* 无人机牧羊,可以尝试,但还得是传统牧羊犬* 硬汉也会因为羊羔被宰而难受,不敢给小羊们取名字* 风景好棒* 辛辛苦苦种完冬小麦、冬大麦、油菜花也开了,野化计划也完成了,一切步入正轨,等着盈利了,结果……疫情来了* 60岁的老头跟21岁的小伙子谈论疫情,老头在担心生死,小伙在抱怨自己的理发计划泡汤……哈哈哈,年轻无畏,真是有趣的两个人* 安装一个木门也能这么搞笑,哈哈哈* 天呐 生小羊了 羊妈妈自己生出来的* 种菜也是用机器,还带防晒防泥的棚,我们的农民什么时候也能这样种菜呀,没那么累* 道理👉不要高兴得太早,永远有一堆做不完的事,比如天气不顺意* 还是没学会剃羊毛* 商店没有本土货,女主人的数学,哈哈哈,英国人的数学普遍不咋滴* 还是没学会应对蜜蜂,被蜇了……戴着防蜜蜂护服开车,哈哈哈,没忍住在镜头下处理被蜜蜂蜇的屁股😂* 一边说要轻一点提取蜂蜜,防止蜂巢被损坏,一边加速最后蜂巢比杜甫草堂还漏风* 蜂蜜罐上印着自己的头像,哈哈哈* 因为女主人把蜂蜜卖低了,他还生闷气,哈哈哈
硬核老头化身疯狂戴夫回归田园 是赚个盆满钵满还是颗粒无收?欢迎收看走近科茨沃尔德乡下 我已经笑死了谢谢
从没想过有这么搞笑由顺滑的纪录片,简直像综艺一样,又很自然有趣。英国人都这么有意思吗?一口气看完了,种地真好玩儿~
这不就挺正常的一剧么 ??梗多分高消解农活 有种综艺刻意的好笑
人是很搞笑。笑完以后想想现代农业,就笑不出来了。如果你去经营农场,你得借大量贷款,购买大型机械、设施,每年及时更新机械软件,买专利动植物种子、农化物,填没完没了的表格,接受事无巨细的检查。农业为什么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呢?补贴大多补到整个农业系统里的垄断者那儿去了。政府管个体管得这么宽,以后谁还当农民?
坚持了20min
欢乐现代转业农民。前面比较有意思,后面看着明星农场主不管不顾无论如何有人兜底的自信新念头和设计好的巧妙旁白渐渐观感微妙了起来——当然本来就是节目也不应该要求太多的。
有钱任性
没什么意思,风景不错
只看了一集,没感觉很好笑
厌女劣y罢了
任性老爷子在线种田。人很犀利,对当局三农规定各种yygq,说境外某社交平台:让左翼人士表达日益偏左的观点给其他左翼人士看的平台,命名两位种羊鲁尼和小李,细分市场分别针对年上女性和嫩妹,也是够了哈哈哈哈哈。助手和邻居们也种类繁多个个出彩。有Caleb:片子成功一半。
算是真人秀节目,而不是纪录片。项目运作的痕迹太严重,看的时候太让我出戏。不认为这片子值得这么高分。三星足以了。看到第一集的一半,弃剧。
也不能说他是倒霉蛋,只是农业的确是项硬技能啊…挺适合学英语的…还能欣赏风光。
自大自负的富翁跑去种地,违反各种自然规律糟蹋土地/资源?就,普信呗?比如:买了不合适的拖拉机为什么不换掉?第三集利用自己影响力收割粉丝?
富裕老白男的砸钱秀
虽然也算蛮有意思的 但真的太为了真人秀而真人秀了 没有BBC自己的农业节目好看
爆笑不断,老倒霉蛋也是越挫越勇,每天一个农业破产小方法
没有那么好笑啦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高
太好看了,一天就刷完了八集。虽然之前完全不认识Jeremy,但是他确实好有意思一老头,各种吐槽冷幽默外加一些(非农业)知识信手拈来,忙活半天一事无成,综艺效果浑然天成!几位素人也太有梗了,立志在秃顶前尝试完所有发型的21岁英国乡下boy和严谨端庄总是带来“好消息”的cheerful Charlie,外加一个说着完全听不懂的方言无效沟通的老伯,我真的被他们之间的互动笑死。他们身上那种对农业的热爱、专业和自豪的感情,大概就是真正的人对土地的依恋。英国的规章制度法律的健全与严谨的程度也令人感叹。强烈期待下一季!
怎么办 焦虑的我完全看不下去这种 才看了一集就感觉比油腻白老头子本人难受多了 算了 应该就是不适合我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