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顺风》中觉得最逗的桥段:戴立忍:我们认识多久啦庹哥:15年了戴:为什么这15年来,你沙发上面那塑胶膜都不拆啊庹:Cao,我这沙发怎么啦戴:没有怎么啦,就是有点怪庹:我告诉你,只要它包着的,它永远都是新的戴:新的,可是它现在看起来很旧啊,你的新的以后留给谁用?
我们买东西我们就是要用它,不是说一直保持它新的感觉而已。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好沙发吧你这个,你有看过哪个好的沙发上面还包着塑胶的啊?
庹:cao你妈的,不要批评我的没学风格喔,你这样是人身攻击。
你呢,妈的整天就穿着这个白衬衫,搞得跟外面那些搞慈善机构,那些师兄一样,切戴:就像你不穿衣服,你的衣服也不会因为你没有穿它它就一直保持新的啊庹:我的衣服怎么啦,我他妈就喜欢这样子戴:你的美学风格倒是蛮特别的,穿着背心还配一只金表庹:卧槽,这手表跟衣服又有什么关系啊,哎,你不要看不起我这块表啊,这可是劳斯乔登的啊戴:什么劳斯乔登?
庹:就是劳斯莱斯和麦可乔登的联名款戴:在哪里联名的?
庹:台北啊戴:劳斯莱斯跟麦可乔登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他们怎么联名啊?
庹:cao你妈的,不要再批评我的品味喔,小心我会翻脸啊戴:我不是批评你。
我们东西我们就是要用,不管他旧了脏了,到最后我们都会跟它有感情嘛。
但是坐在一个包着塑胶膜的沙发上面就是很奇怪,不对啊。
庹:那是怎么样嘛,难道你现在要帮我拆了它吗?
戴:可以啊,反正我现在也没有事情庹:好!
哇cao,他妈的裤子都黏在屁股上了戴:它就不透气嘛
等了半年多,终于等到钟孟宏的《一路顺风》的资源,赶紧点开,一个上午的郁闷竟然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消散了许多。
一直以为《一路顺风》会是如《健忘村》那样画风奇特、让观众爆笑不已的台式喜剧,结果发现却仍然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台式温情影片。
纳豆vs许冠文:人生除了受苦,还有未来在《一路顺风》里,纳豆只是个无所事事,经常靠偷窃过活,最后走上运送毒品道路的loser。
在“送货”路上,他碰到了捷运司机老许(许冠文饰)。
老许二十多年前从香港到台湾,曾经怀抱希望,如今也被生活磨得只剩下计较生日那天能不能吃上一屉小笼包。
这样的两个人,本来以为会一路顺风,结果不经意间碰上了黑帮的内斗,不仅没拿到钱,还差点丧命。
纳豆和老许在荒野里兜兜转转,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
正像老许曾经的人生,以为在台北有了一个家就可以获得温暖,现实却是连妻子都嫌弃他的寒酸。
对于一个拼命寻找安慰的人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此。
如果最亲近的人都无法支持你,那么你的人生还有什么?
值得深思的还有纳豆在宠物医院和兽医的对话。
纳豆:“一千五,这么贵?
”兽医:“跟你差不多大的狗都二千五,比你贵,一千五算便宜的啦。
”谁没有过“人不如狗”的时候呢?
芸芸众生,都是一样平凡的生物,而世俗高低贵贱之分却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刻薄,也越来越没有尊严。
但是,生命还是得继续,最多像老许说的那样:“过去活得怎样没有关系,还有未来啊,你可以做个好人。
”虽然纳豆和老许的故事线很像好莱坞公路片,中间乱入的葬礼也有点意味不明,但精彩的剪接还是让老许的说教变得不再如鸡汤广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信任与交流吧。
大宝VS庹哥:你不要随便批评我的审美品味啦除了纳豆和老许,《一路顺风》里我最喜欢的一对CP就是大宝和庹哥。
看了那么多黑帮、警匪电影,《一路顺风》里的大宝和庹哥是我觉得最“可爱”的两个大佬形象。
没有黑色风衣、没有前呼后拥的手下,有的只是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和穿着白背心、戴着金表的两个普通的大叔在咖啡馆闲聊的姿态。
喜欢看他们两个坐在长达十几米的绿色沙发上你一句我一句地相互吐槽对方的穿着打扮;喜欢庹哥像小孩子那样给大宝讲并不好听的笑话。
这一幕幕都像极了我跟我朋友间的相处方式,这样简单的快乐和温暖照亮了我心中阴暗许久的角落。
当然,配角小吴也很出彩。
作为老大大宝身边的小弟,小吴虽然谨小慎微,却也没有其他黑帮片中小弟的老气横秋和战战兢兢。
面对大宝的关心,小吴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虽然一句“一路顺风”让大宝起了疑心,但小吴还是为大宝是否会受到对手的报复而担心。
“一路顺风,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突然想说而已。
”应该是我看过的黑帮片里最温暖的一句话了吧?
小吴一直对大宝忠心耿耿,知道自己即将命不久矣,随口而出的四个字,简单却充满深情(并不是基情....)。
有人说过,只有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才能拍得出关乎生活和生命的好电影,期待这样的好电影可以再多一些。
小人物在一趟送货过程中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带有黑色幽默和台湾特色的公路片。
黑帮感觉比较有地痞气,不过动起手来也绝不心慈手软。
男主角小胖全程表情几乎都有点呆,感觉有点憨憨的,让人感觉办事不靠谱,黑帮老大沙发男也有同样的疑虑,可是他兄弟另一个黑帮老大沉稳男却慧眼识珠,给足了信任。
小胖也确实恪尽职守,一丝不苟的按照沉稳男吩咐的去做,即使后面中枪受伤,一身疲惫,还独自一人在没有汽车的情况下,偷了一辆机车深夜去完成取货。
待人也很憨直,在得知男二司机男宰客的时候,也没有换乘其他出租车,依然选择了继续搭司机男的车,到最后,还不忘记回来给司机男车钱,并且给他带上生日的小笼包。
沉稳男是一个很理性的黑帮老大了,看人很毒,能信任外表看上去憨直的小胖,能看出沙发男手下有问题,在为自己兄弟沙发男报仇的时候,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竟放过了其中一个,因为知道即使杀了他,自己的难过也不会少一点。
在运毒过程中,始终与货物保持距离,不产生关联,但是却逃不过命运的玩笑,由于副手的病导致车祸,身受重伤一人在黑夜的高速上自生自灭。
沙发男带着一股子地痞气,脏话始终不离口,终日窝在一个废旧的厂房里,坐在一个长长的绿色沙发上,十几年了,还没有把上面的保护膜撕掉,放在一个破败的保龄球厂房里,十分怪异,看似凶横,待手下算是宽容,一直找不到的手下,也只是嘴上骂着,结果后来遭到背叛,死在枪下,躺在那个绿色的沙发上,而不久前沙发的膜才刚刚撕掉,几乎就像是个新的沙发,成为了他的棺椁。
最为出彩也是让我最嗟叹的就是司机男,他讲话的方式是那种努力想要符合台湾腔却不是很自然,而且还很容易就被小胖给听出来了,聊天的时候喜欢碎碎念,但语速又是不急不忙的,外表看上去有点不修边幅到邋遢的中老年男人。
从香港到台湾,听别人说干出租既能挣钱,又能学台湾话,于是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结了婚有了孩子,却感觉拥有的越来越少,感觉只有这一台老旧但一直有在保养的车子是在陪伴着他。
每天都要拿一千两百台币回去给家用,剩下的才是自己的,不够的还要自己贴上,他已经很节俭,可是到了生日才舍得去吃一次一直想去的那家小笼包店,为了找到免费的车位,停的太远耽误了很长时间,家人吃完了也没给他买外带,不愿意等他回去取车,要找别的出租车打车回去。
“我就是开出租的嘛,我就是开出租的嘛”,语气中充满了哀怨,第一句能感受到愤怒不满,语气中带着怒气,可到了第二句,就有一种顾影自怜的悲伤,也带着面对现实却无从改变的无奈。
很喜欢他对于小胖的一个问题的回答,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都不该问,因为答案是几乎可以确定的,不过这也符合小胖的憨直个性,“你的车可以借我吗?
”“你问,我的车可以借你么,我的车可以借你么”,然后司机男开始了他漫长而舒缓的叙述,讲述了他从香港来台湾这二十多年的人生,看似跟这个问题毫无关系,在最后收尾处落在了这辆车上,前面的一大段话都是铺垫,“现在我拥有的就只有这辆车。
对了,你刚才问我什么?
”“哦,没事了”这种对话模式,完全能深入体会到角色的经历中,也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最后两人坐在早晨的树下,小胖专程买了小笼包给司机男过生日,影片也就此结束。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可以惊心动魄,也可以碌碌无为,这就是一趟生命的旅途,可以选择前进的道路,但是不能预知沿途的风景,可以控制的是一路上怀揣着的心情,还有秉持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平安的抵达目的地,一路顺风!
在豆瓣17年的高分喜剧榜单看到的这部台湾电影。
演员有我在剑雨里见过一次还挺喜欢的戴立忍,又是黑帮和黑色幽默的tag,就很想看。
这是18年看的第一部电影,很棒。
摄影、取景、色调、故事、人物、配乐……没有哪一样特别出彩惊艳,但都感觉舒服极了。
明明讲着贩毒黑帮的故事,拍出来却都是平凡的人生,朴素而真实。
喜欢贯穿电影淡淡的情感,不煽情不做作。
即使结尾高潮处《昴》的BGM响起点燃了过去一个多小时铺垫的所有感情,也只是让人沉浸在谷村新司的磁性男声中若有所思。
没有泪眼朦胧,没有歇斯底里。
戴立忍是个贩毒的大哥,穿着最普通的白衬衫,架着副眼镜,在路边摊吃面,看起来就是个最普通不过的上班族。
偶尔和同样是黑帮老大的庹宗华喝茶吹牛,两人坐在庹哥用了15年还套着塑料膜的绿色沙发上,就要不要摘塑料膜的问题你来我往了十分钟。
庹哥作为一个穿着白背心,带着金链子,纹着大花臂,一口一个“他妈的”,毫无斯文的大老粗,却要死死捍卫自己根本不存在的“美学风格”。
好不容易同意摘掉塑料膜后发现沙发跟全新的一样,坐起来特别享受,又开心得跟个孩子似的。
庹哥也没有膨胀的欲望和野心,在他看来什么活到一千四百岁,所谓的长生不老是可怕而有病的事情,是个现实而知足的大老粗。
他会因为保龄球没打好痛骂手下没摆好,也会因为朋友怀疑自己忠心的小弟而亲自给人家小弟打电话提醒他向戴立忍好好解释。
粗硬的外壳之下也有柔软的感情。
不同于港片里那些动不动就生死与共,誓死报仇的黑帮兄弟情。
这二人的友情就和你我生活中每一对的老朋友一样,平淡、普通,却又那么真切,让人从心里生出淡淡的暖意。
庹哥被手下背叛杀害,戴立忍伤心悲痛,但在问出背后主使之后也放走了剩下一人。
“就算我多杀一个人,我心里的难过也不会减少。
我会和红目仔(背后主使)谈,谈得拢就继续做生意,谈不拢我们就再看看怎么办咯……”他没有因为好友的死大杀四方,也没有对背后主使大打出手,他想的还是好好把生意做下去——毕竟好友不可能再复生,他的悲伤会随着时间慢慢平复,只有继续做生意,才能维持生活。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黑帮,但我知道这是真实的人生。
不会一直顺风顺水,总要学会接受。
少年的勇往直前和赤子之心,大概总有被现实的无奈打败的一天,然后藏入层层保护的硬壳之中,对极少数的人或事偶尔流露。
我们赞许被生活摧残之后依然闪光的锐利灵魂,正是因为大多数的我们都成了普通而现实的中年人。
人总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但自己过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出租车司机老许是一个让人感情复杂的角色。
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刚开始讨厌他的贪小便宜,没担当,甚至有些猥琐。
但他和纳豆关在后备箱的一席话又让我深深的同情他——背井离乡的他乡之客,二十几年来日复一日地早出晚归勤苦开车供养全家,却连家人最基本的尊重、关心和爱都得不到。
除了每天按时交回去的家用,在这个家里毫无存在感。
最心酸的莫过于去年生日好不容易全家一起去吃一顿他平时舍不得吃地小笼包,都因为停车太久没有吃上,甚至没有人给他多点一份,也不在乎他没吃饭。
最后还被嫌弃开车来太远,老婆坐了别的计程车回家。
计程车开了二十几年,国语没学好,钱也挣不到,唯一属于他的车也日渐老去被乘客嫌弃,他只能靠夜晚开车和超长的工作时间来弥补。
如今,最大的心愿是第二天生日能去吃一顿去年没吃到的小笼包。
幸好,他遇见了纳豆。
虽然载纳豆的这一程充满意外和惊险,让他担惊受怕、身无分文,又精疲力竭。
但纳豆特意等早餐店开门为他买来的那屉热腾腾的小笼包会让他这一个生日分外愉快吧。
精明市侩,饱尝人间冷暖的老许,最后那复杂的眼神和微微颤抖的面部肌肉,大约是他所能表现出的最强烈的感情了。
纳豆非常适合这个小偷小摸但又话不多、老实木讷的善良角色。
全程生无可恋的表情,看着就能笑出声。
即使半路就发现了老许坑骗他,他也还是安安心心坐老许的车走完这一路;在经历生死之难后真情流露,就算被老许嘲讽拿着“别人的照片当自己爸爸”也只会默默抹眼泪,丝毫不恼怒。
拿到钱之后多给了老许许多,还送了他一份最暖心的生日礼物。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纳豆这样以前小偷小摸,后来又参与毒品交易的社会败类必须处之而后快。
但从电影小小的私心看来,纳豆也只是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普通青年。
平庸而迷茫,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正当工作,只能做些违法的勾当养活自己。
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内心都有些善良,甚至比很多人更善良些。
他经手价值连城的毒品却丝毫没有贪念想要黑吃黑,老实本分地完成自己搬运工的工作。
他老板想来也是因此格外地信任他。
小笼包在故事里是个重要的道具。
它是老许没有出路的平庸生活为数不多的寄托和动力。
老许年少时初来台湾的梦,被风吹雨打,和老许一起看尽世事无常,沧桑变化,化作老许口中“很多日本人去吃的”也许有些贵的小笼包。
它是纳豆窥见的老许艰辛人生的缩影,也是纳豆尝试化开老许坚硬内心的一个火种。
他和老许在啼笑皆非的巧合安排中踏上了“一路向南的靠北旅途”,共历了生死时刻,交换了人生经历,共享了内心伤痛。
最后,一屉小笼包,熨帖了两个逆行在人生道路上旅人的灵魂。
这片挺好,很安静,没有多余的音乐,有音乐时感情早已到位,所以是一段特别慢热的观影过程,到沸腾时,温馨已入味。
很有台湾经典时期电影的style,有点侯孝贤、有点杨德昌。
再加上许冠文,精彩!
全程演技担当。
习惯性找中心思想,但是不明显,靠脑洞想了一点,最后说。
我觉得这个片达到了一个目的,这是韩寒追求过的目的,也是冯小刚追求过的目的:痛快地哭一场。
尤其老男人,活着活着得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但冯小刚和韩寒没做到。
都是公路戏,都是一段生活,都是台词特多,韩寒那部有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觉,没多大事儿哭不出来。
冯小刚那部也是用力过猛,又绝症又自杀的,太尴尬,一滴眼泪没有。
而这部一路顺风,不知怎么的,许冠文等几个老戏骨大段大段的独白和情景一映衬,一段故事说下来,让人想哭好几次。
我前几天看《故事》这本书说:好的剧本得把浩瀚的生活浓缩在两小时,但同时也要表现出自己舍弃的那部分,简单的说好剧本得见微知著。
韩寒那部电影《后会无期》,没生活。
说来说去都是特想当然的青春时期发生的那点事,本来就没生活还浓缩个屁啊,更别提表现别的了。
冯小刚那个《非诚勿扰》上下部就更搞笑了,观众都能替你把广告费算出来了,到处塞着心机还指望观众感动。
观众的情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故事》里提到,好剧本要用很独特的生活细节,来表达一个很广为共振的人类情感。
你电影里要没这个情感核心,或你包装上一个情感外衣,其实核心要不就是大空洞,就是和客户签的软文合同。
观众共振到的感觉就是空洞和广告。
观众不会被表面一层情感外衣糊弄到。
这部《一路顺风》就做到了这种春风化雨的过程,让几位主人公背后的故事,通过几个人互打嘴炮就让观者接收到了全部信息。
各种兄弟情,父子情,用很日常的对话就表达出来。
电影开头就能看到戴立忍和庹宗华这俩人的兄弟情,就从戴立忍调侃庹哥的沙发和手表,就看出这两人是朋友,他俩说话跟我们身边两个特好的哥们没区别,就是格外搞笑了一点。
庹哥临被枪杀前还跟戴立忍讲了个他觉得好笑的故事,搞得庹哥死了,戴立忍的心情大家心里都能感受到,逗逼的好兄弟死了,心里能不难受么,这也为了他之后的报仇做了铺垫。
纳豆和许冠文,则形成了类似父子般的情感。
这个情感怎么建立的?
一开始许冠文回去搭救纳豆,两人因为白搭的葬礼礼金,争吵。
可是,这点真的很香港,两人吃着吃着东西,就和好了。
香港无论是tvb电视剧还是电影,吃吃吃情节特别多,糖水、煲汤、叉烧饭、钵仔糕许冠文果然是带着香港身份出现的,和纳豆相处没一会就问他要不要一起找找吃的。
最搞笑的莫过于两人被关奔驰车后备箱,许冠文一个劲地讲自己以前为了找免费车位,找了很久,结果自己老婆和岳母,等都不等自己,也没给自己买小笼包的心酸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日常,就像我前几天我对我老公一个样。
但许冠文在后备箱和中弹的纳豆说出来,还说:你提醒了我,如果今天我能活,我一定要去吃小笼包。
他说完这话我就莫名戳中了。
而纳豆过去的心酸也是超搞笑台词揭露的,拿出一张照片说这个大概就是自己的爸爸,结果许冠文来一句:你是不是生过病,这个照片上的人这么高大帅,哪点像你爸爸。
不要随便认爸爸!!!
这里我脑洞开了,这是不是在说香港和台湾的关系呢,一个是无论戏里戏外都风华不再的香港老戏骨,如同走过黄金时代的香港,只剩硬撑,这是许冠文的角色。
而纳豆,则是亚细亚的孤儿,如同到处抱大腿的台湾。
被许冠文一句不要乱认爸爸!
骂的哭了出来。
现在如果大家看FB,香港和台湾经常像这爷俩一样,在他们共同怕怕的大陆强人国面前,互相勉励“撑住”。
这部电影是不是在诉说这样的情怀呢?
不过如果这样想,那戴立忍和庹哥是干嘛呢?
所以这个理论可能撑不住。
最后情节收在戴立忍撞车,纳豆还是坚持要完成戴立忍部下的任务,管许冠文借车,许冠文有说了一大段他辛勤一辈子,感觉拥有的东西也就是这个车。
许冠文最后钱都不要了,直接爱谁谁了,睡了。
这时电影响起了一首日本歌曲,据说非诚勿扰也用过同一歌曲,可是这效果,刚刚交完心的纳豆和许冠文,在这疲惫的夜晚,伴着这首歌,有种说不出的哀愁。
这里正是电影化雨的哭点。
雨后必有彩虹,这是一部暖心之作。
许冠文一觉醒来,似乎一切麻烦都消失了,更令人惊喜的是,纳豆也办完事(说实话这段细节没看明白,还要二刷一下)纳豆开着宾士给他买了小笼包,还祝他生日快乐。
电影就完在这温馨的结局里结束。
美丽的歌曲再次响起,哇,银幕里大家都活着好好的,大合照好么~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使用的手段,好手段!
立刻哭了好么~B站弹幕:莫名感动
荒废了一样的保龄球馆,被海水淹没的村落?
还有可能活了几百年的树,我都很喜欢,剧里的超长的皮沙发,我也喜欢,大概我和庹哥的美学风格是一样的。
刑逼的场景又让人学会了两个冷知识,一是不要以为说狠话,对方就不敢怎么样,甚至可能会不耐烦,在你话还没说完之前就领便当了。
二是戴着安全帽被爆头,血才不会到处喷。
拿锯子隔着安全帽开头血腥程度虽然不高,但恐惧性极强,以至于我以为自己是在看《电锯惊魂》,嗯,这才是刑逼。
看完电影,被谷村新司的《昴》惊艳(我之前没听过),忙着在手机上搜索。
好巧,映后的Q&A环节,我邻座的观众第一个提问:“为什么选用这首歌?
”导演:“……这里面的东西是很接近的,就讲几个无奈的人在他们的生命里想要做一点翻转。
这个歌词我看完之后也觉得很感动。
据我所知,因为我住(台湾)南部,在南部的一些地方,常常会在深夜的时候,有些节目会放这个歌。
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学啊,把这首歌放进电影里,送给那些生命需要抚慰的人。
”的确,电影中这首歌就出现在夜晚的车载电台里,戴立忍的脸随着车子经过的路灯时明时暗,意味不明。
另一个画面,老许开着他的老旧计程车在荒野小径上兜兜转转寻找出路,可是小径结束于海边草丛中。
老许下车,往前走几步,看着海面,无言。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那生命的荒野中,唯一的路啊。
“开了半天还是开不出去,什么鬼地方。
”这样的抱怨,只有当路还在向前延伸的时候才有意义,一旦“开不出去”的结果不带商量地摆在你面前,就只好沉默,也只能沉默。
“过日子嘛,在哪里都是过日子,没有什么这里好那里不好的。
”老许二十多年前离开香港,想趁着年轻闯荡世界,最后不知怎么地来了台湾,听人说开计程车好赚,又可以学国语,二话不说就买了车。
可是二十多年过去,结果发现既不好赚,又没学好国语。
“二十多年,不知道怎么的就过去了。
”每天得拿一千两百台币回家交给老婆,赚不够还得拿私房钱补上。
“回头一看,好像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最后确定是自己的,只有这辆车。
”纳豆问能不能借老许的车,老许絮絮叨叨地讲了这些话,忽然回过神来似的问他:“你刚才问我什么?
”许冠文到底是许冠文,精明市侩、看破世事、疲倦、坚持,都不动声色在镜框后面的皱纹里。
导演说,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看完后,“觉得这个世界更好看了”。
因为“人生不可能一路顺风,但是你只要撑下去就会好的。
”大概因此,影片最后,小笼包腾起的蒸汽中那句“生日快乐”,虽然透着点让人觉得“到底还是这样”的鸡汤感,也平淡得有点滋味了。
今天看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他说,如果一部影片开始到高潮一直都很棒,但结尾却让观众大失所望,那么它就是失败的。
而这部电影恰恰相反,前段缓缓的,后面节奏渐起,甚至它在结尾给了你一个出乎意料又极其暖心的结尾,它成功了!
很奇怪这部电影标着喜剧的标签,观看途中你可能没有感受到那么多的开怀大笑而是突然被人物语言冷不丁的被逗笑了,某些部分尤其坏蛋阿文被惩罚那一段,笑着笑着突然笑容就僵硬了,变得紧张与不安。
台湾的电影给我的感觉总是缓缓的、慢慢的,配上本土化亦或是一些叫不上来名,形容不出来感觉的歌曲,将故事给你娓娓道来,有些悠长有些惬意或许又有些紧张和感伤,这种五味杂陈交杂的情绪之下,一个故事就此讲完,在你还没缓过神时。
最后的结局我想说——亲爱的小老板,感谢你的一路倾听,我的碎碎叨叨你居然听进了心里,也化为了实在的行动。
也谢谢你的留心观察,我经历了一段虽说不上美好但也不见得差的一段,至少会让我难忘刻骨铭心的经历。
记忆中那香甜的小笼包我没想到它居然会以一种这样的方式再一次出现在我如今狼狈却也需要坚强走下去的生活中,也没想到,半老历经生活沧桑的我也能体会一次由人发自衷心的生日祝福,久违的温暖在这一刻瞬间将我内心多年的苦痛难过如微风般轻抚了一遍,仿佛一切都已被治愈了,看着你云淡风轻般的说着本来我可以早点过来的,可是为了买小笼包就排了好久的队,所以就晚了一点啦~此时我干涸的眼睛已经被眼泪浸湿,在眼眶里打着转,你掀开小笼包盖,露出饱满多汁的还散着飘香诱人的热气,你转过头对着我说了一句:祝你生日快乐,看着小笼包的我愣了一会,我们就这样坐在绿意盎然的大树底下相互笑着、笑着。
一路顺风,使我们最常用的祝福语,除了在飞机场以外的任何地方我们都会经常听到这四个字,以致于这四个字都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种习惯。
但其实,这四个字恰恰也是对一个人的一生最幸运的描述,在电影《一代宗师》里,叶问说自己四十岁之前都是春天,能有四十年的时间顺风顺水,这其实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因为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一生中顺风顺水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对电影《一路顺风》中的三个人来说,“一路顺风”更成了一种奢望。
戴立忍饰演的毒枭精于算计,手下有枪有人,但去泰国谈生意因为对方的疑心差点被剪断脖子,好容易谈成了买卖回到台湾,结果生意伙伴又在交易的时候被干掉,钱货两失。
最后开车的马仔又突发疾病导致高速翻车,重伤的他只能孤独的倒在空旷的路上。
许冠文饰演的老许,是个五十多岁的香港人,年轻的时候闯荡到了台湾,在台湾结婚生子,想着开出租车能够赚钱顺便学国语,结果一开二十多年,没赚到多少钱也没学会多少国语,与家人也越来越疏远。
苦于生计的他拉到了一单长途的活儿,以为自己时来运转,没想到却更加偏离了人生轨道,跟贩毒和凶杀案卷到了一起。
纳豆饰演的小胖,是个想要摆脱偷窃生活的年轻人,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帮人送货的招工信息,以为是走上正途的开始,没想到却是帮人运毒,就在他千辛万苦将货送到的时候,却又赶上了一场毒贩间的凶杀案,自己不但没拿到钱,腿上还挨了一枪。
《一路顺风》海报上那句话说的很有意思:他们一路向南,人生却一路靠北。
这三个人,来自不同的层次,却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了急转弯,驶向了与自己的规划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方向,电影名字“一路顺风”这四个字,更像是几个角色无奈的自嘲。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人生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要看机遇。
老许不够努力吗?
二十多年努力的开着出租车,为了省钱专找免费的泊位停车,可又怎样呢?
到头来只能每天像个野鬼一样在台北的夜色中游荡;纳豆不够努力吗?
他一心一意想弃恶从善,没想到人生却越走越偏;甚至连戴立忍演的毒枭都足够努力,豁上性命的谈判让他拿到了成色一流的毒品,苦苦算计让自己在整个贩毒过程中不会与毒品发生一点点接触,然而,一场意料之外的翻车,让一切都成了空。
生活就像墨菲定律中的那一片面包,掉在地上的永远都是沾满黄油的一面,这部电影的前一百分钟,都是这样一种让人越看越绝望的感觉。
其中,老许在奔驰后备箱里讲小笼包的故事和纳豆被人说自己父亲照片是假的这两段看得让人格外揪心,普通人的心酸悲痛,莫过于此。
一路顺风,这是多么美好的期待和祝福啊,但人生这条路怎么可能会一路顺风,我们永远在这条路上战战兢兢的行驶着,可能转个弯,顺风就成了逆风。
但人生既然如此无常,我们应该就此停下脚步吗?
影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用谷村新司的一首《星》作为回应。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人生路应该怎么走,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做别人的老师,但这首《星》的歌词会对人有所启发,至少我的理解是,只要这世上还有你牵挂的东西,那么无论人生路是顺风还是逆风,你都要硬着头皮走下去。
全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在《星》的歌声中,纳豆骑着偷来的摩托车一个人行驶在路上,空旷的路上到处是黑暗,只有摩托车的车灯发出微弱的黄光,纳豆面无表情的孤独前行,偶尔会有明亮的街灯,像天空中的繁星一样沉默的伫立着。
这场景让人感慨万千,却又无话可说。
总的来说,虽然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欠缺,但其所包含的黑色幽默、小人物的无奈、喜剧元素与血腥场面等元素让这部电影仍不失为一部不错的公路电影。
在突出命运的无常后又能回归到人性的温暖上,就像片中经历了鸡飞狗跳的一夜后,第二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
许冠文或许是我最喜欢的艺人,但此片中的老许无疑是最触动我的角色。
在今年看过的电影中,给予我最多欢乐和触动的是这部《一路顺风》。
沙发塑胶套那个桥段,让我笑得好开心,笑得完全忘我了。
我并不是觉得它好笑,只是我完全代入了庹哥的角色。
我家沙发上的每一寸都盖着布,从小就是那个样子的。
原因很简单,好清理。
有几位亲友曾用和戴立忍一样的问法质疑过老爹,甚至还开玩笑地说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裤子脏。
小时候的我是觉得有一丝难堪的。
但后来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
片中的这一段完全带出了我的回忆。
我不是在笑庹哥或戴立忍,而完全是在嘲笑自己。
好有趣啊,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看到与自己相似的形象被演出来的感觉好有趣。
我总会想着未来有一天要拆掉塑胶套,但那一天总不会到来。
就像我手机的屏幕贴膜一样。
另外,最触动我内心的是老许的两段独白。
一个是关于小笼包的,一个是关于出租车的。
原对白附在文末了。
小笼包这段在心里震颤了很久很久,我也难以清晰地理解它。
就是有一种失掉了一切的感觉,他作为家庭中的父亲、作为有正当工作的社会人的最后一丝遮羞的尊严在那一瞬间消失了。
小笼包、肉夹馍、驴肉火烧…我在吃素前也很喜欢吃。
那时我深知家里不富裕,所以如果可能便不在外面吃东西。
我只在初高中偶尔周五下午提前放学后吃,因为那时心情好。
后来家边的肉夹馍、驴肉火烧相继关门了,可能是卖太便宜经营不下去了。
不久后我连小笼包也不吃了,因为我看新闻说有的小笼包里放纸壳碎渣。
吃素后,我对吃更是没有了什么追求。
高兴时可能会吃个脏摊儿,但那是极偶尔的事。
如果是过生日想去吃点什么,可能就是以前爱吃的一家川味麻辣烫店吧,点一份完全不辣的、多加麻酱,一个人也就吃不到20块。
我会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过去。
家里有辆车,家人都极少开。
车主要是为了回老家而存在的,它让我们不需要搭其他人的车或拥挤在公交车上。
停在不收费的区域也是我家人之前的追求。
出门前会提前找好不需要交费的地方,然后走路去目的地。
手机里没有几个软件,但很长时间有个零元停车的软件。
后来被贴过几次条,缴了可能比一辈子省下的停车费都多的钱。
之后便不再想着逃停车费了。
关于用水和食物浪费,从小到大我没见过比我更在意这些事的人。
水一定会反复用,食物浪费会在心里纠结、难过很久。
家里厨房的洗池便总会有一个大桶,浴室、洗衣机边会有几个大盆。
洗澡站在盆里,洗衣、洗菜的水在被反复利用过后最终都会被汇在马桶边的大盆里,用来冲厕所。
在食物浪费方面,我尽量不多买菜、储粮,因此也不想用大冰箱。
我在别人家吃饭常会吃到最后直到光盘,会吃得很撑,因为怕他们会将食物扔掉。
不在外面吃饭也是因为不喜欢看到浪费。
在食物浪费方面,我与极其节俭的父母们有些不同。
我宁可多花钱,也不愿食物被浪费。
这些活法的选择也让我与很多人难以“共存”,我想是相看两相厌的状态。
我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会在省钱、环保方面产生多大影响。
我随便在环保志愿者方面多投入一些时间、多做些贡献,便会比我几辈子省下来的资源都多。
但我确实已经形成了这些习惯。
胃知道,肌肉知道,心也知道。
我很喜欢老许这个角色。
可能在他人眼中,我和老许一样被人瞧不起,一样没有尊严。
到了30岁这个年纪,我觉得无所谓了。
老许与小笼包
老许与出租车
三分四分徘徊,最终选了三分。分两次看完,节奏缓慢的像片尾曲,可惜也像片尾曲,不是很想理解。
一笼小笼包的温度,也是陌生人之间抚慰的极致
神马∑(OoO)?
生活有时像个圈钟孟宏是玄学家也是哲学家你听过台北有一家很好吃的小笼包么千万不可以他妈的拿人家的照片来说是你爸爸
什么跟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呀什么,剧本太硬了,难以想像。。。
感谢你陪我过生日。
除了锯子锯头那段残暴变态到不得不捂住眼,其他部分都不错
人生是这般身不由己,想在生日当天吃一顿小笼包,想在宠物医院用一下健保卡,想活到1400岁,想算对三九加二的数学,那手中流沙一般的人生竟这么难以捉摸。抽完整只烟就能活命,拥有台破车就很幸福,但往往故事里的人活不下来,生活中的我们都不幸福。惆怅夜车无法掉头,追风赶月别留情,祝你一路顺风。
我们都渴望一路顺风,但在人生的路上经常变幻无常。所以顺风时要学会把握机遇,逆风时要学会硬着头皮。
6.9无感但还可以就是说不出所以来 其实于我大多都没法说所以的(认了吧)都演得挺好 还血腥哈哈 台湾的戏一如既往地充斥人情味道即使黑帮的——相较港式的黑帮戏我就远离 可能因为曾经看过不少其实不多可能本来就不喜欢想想自己好像就是从那块踱过来的 厌了吗可能 但总觉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戴老师拱着背的样子像极了成龙先生现在的姿态
总的来说 虽然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欠缺 但其所包含的黑色幽默 小人物的无奈 喜剧元素与血腥场面等元素让这部电影仍不失为一部不错的公路电影 在突出命运的无常后又能回归到人性的温暖上 就像片中经历了鸡飞狗跳的一夜后 第二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 片中很多触景生情的地方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3.5
对话貌似很有深意,其实是絮絮叨叨,故作姿态和深沉,许的表演,层次不够
浪费我时间,不知所谓,风格跳跃,台词乱拼
看到许冠文的时候,又是一阵悸动。这种细水长流神神叨叨的公路片有了台式特有的清新,就像腐烂的人头上长了一顿小花一样。对戴的态度一直很中肯,换个角度看看,艺人能如此明确的表明立场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他们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不知道什么是明哲保身?所以,是部不错的电影。
牛逼。
这部电影在参加金马影展的时候,路演宣传各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几乎快要被媒体们捧上天了,而且也在金马影展上荣获八项提名,带着十分的期待去观看这部电影,但看完之后甚是失望,故事散,节奏乱,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要是好好剪一剪,倒是一支非常不错的小笼包广告。
剧情上差一点,但是演员完全喜欢许冠文和庹宗华和戴立忍。
有惊喜也有不足,许冠文演技+1,《星》+1,而风格混搭,叙事较杂糅,是片子最大的问题
影片在文類上呈現雜糅形態,於黑幫/犯罪片、公路片、黑色幽默片、情感片和人生哲理片之間反復橫跳,從另一個角度說即影片未囿於明確的文類規範之限制,而獲得了一種表達的自由。鍾孟宏電影的特質之一是文學性很强,該作亦不例外,其台本本身即是不錯的小說作品。許冠文從香港演出到台灣,呈現的仍是市井小民的孤獨、悲哀與深情。2022年8月21日夜於“禮崗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