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绿,绿到原谅。
强烈建议先看原版(日版)然后再来看韩版,槽点多到爆炸,电影开篇女主向我们展示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辣白菜汤配米饭,之后没米没面的情况下居然打算挨饿?
你是来参加变形记的吗?
之后我们的大姑妈登场,眉梢眼角活脱脱展现了一位在菜场早市摸爬滚打的大妈形象,尖酸刻薄的话语让女主甚是欣慰(PS:话说韩国电影很喜欢在电影电视剧中设立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物)。
原以为乡村生活开始了类似日版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导演果然没有让观众失望,闺蜜登场,两人之后每一幕对话分分钟然我感觉下一秒就要开启银幕撕逼,儿时的玩伴男配出现的时候,我一度想要去医院看眼睛,韩国男星帅的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挑了这么个形似藏狐的人。
片中男配形象
多形象,可爱吧!
其实,本人对电影里的任何演员都没有意见,只是认为韩国的翻拍很失败。
也许你以为吐槽完了,不可能!
说实话个人觉得这个电影不应该叫小森林,应该叫都市女性在乡村,女主每一道菜无一不是减脂瘦身餐,炒意大利面,开始只是觉得菜色很素,就在装盘的时候一把鲜花撒入盘中,嗯?
什么操作。
之后的木鱼花饼,为什么看着那么像铁锅铁饼子。
女主和妈妈一起吃西红柿的时候觉得女主妈妈就吃的很真实,反观女主,西红柿那么多汁液,她究竟是怎么做到转圈吃还不弄脏衣服的。
其实吃什么无所谓,您别吧唧嘴呀。
其实仔细想想韩国没有多少自己本土的特色美食,你打算走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路线那也是一种选择,可是就在女主酿好米酒和男配吃的开心的时候,闺蜜看着屋中二人而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这是什么鬼啊!
是要开启三角恋爱了吗?
看到这里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全场演技最佳→五狗同学。
看完韩版再次建议回去看原版洗眼睛。
以上仅个人观点。
2014年,森淳一导演根据五十岚大介漫画改编的电影《小森林:春夏秋冬》静悄悄的上映,缓慢的节奏,清新的留白,没有人物冲突的剧情,让这拥有四季章节的大电影竟然成为当年的现象级影片,效果为之惊艳。
在《小森林》系列大获成功后,邻国韩国最前抢注改编权,要把这部用美食展现人文情怀的电影本土化,来一出《小森林:舌尖上的韩国》。
其实,不管是哪个国家改编《小森林》都无可厚非,因为谁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美食与风光;如果功力可以,甚至可以超过原版《小森林》!
原版《小森林》,是我至今为止一直在循环播放的下饭电影,通过女主市子所展现的吃相,满足了每个观众的“口舌之欲”,让现实生活中的泡面也会变得格外美味。
市子做的食物够多元,够自然,够丰富,荤素得当,营养均衡,食材贴近现实,让观者能够更直观的去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桥本爱饰演的市子,在吃时,基本看不出表演痕迹,她很认真的咀嚼每一口美味,细细品尝,从鸭肉刺身到野蒜意大利面,从咖喱鸡肉饭到双色蛋糕,从自制果酱到刚采摘的番茄,市子在劳作之后大口大口的补充营养,感觉是对食物最好的尊重,微妙的好味道会给她带来一丝淡淡的微笑,吃出的幸福感由内而外,观者也能够看出来她真的在吃。
而同样是吃,韩国版《小森林》我感受不到食物与人之间的联结,从《小姐》中走出来的金泰梨,虽然长相精致清新,但灵气有余文气不足,她身上的都市纤细软妹气息过于强烈,矫情多于感受,并没有桥本爱那种乡村女孩的结实感,在吃相上更是灾难,和食物有强烈的距离感,毫无食欲的表演堪比赵文瑄版的《孤独的美食家》,完全看不出来她很饿,完全看不出来她爱吃,完全看不出来她喜欢做美食。
原版《小森林》是以美食贯穿影片的电影,也通过美食,市子开始理解母亲做料理的苦心,不辞而别的用意,市子也在一道道菜当中成长起来,更加独立,也更加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韩版《小森林》里主线也没有变,食物看似五花八门,可万变不离其中的大白菜和万物皆可天妇罗,各种白菜做的料理,炸大白菜叶子,大白菜熬面片汤,白菜做的顶级炒年糕,炸花天妇罗,鲜花意大利面……哦,整部电影调料与食材搭配的极为怪诞,还素的不行,要我一度认为导演是不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专业主攻大白菜百搭学?
韩国小森林的“美食”看的我胃酸发作韩版《小森林》用再微距的镜头,再饱和的调色,也拍不出来食物的美感,也成功让我在观影过程中胃酸发作,是真的胃酸发作了……看着满屏幕的大白菜,让我想起童年遭遇全球经济危机,那些年被天天吃大白菜炖土豆支配的恐惧。
原版《小森林》最让人回味的角色就是市子的母亲福子,高大美丽拥有异域气息,她就像一个身世成谜的女侠,一个人在偏僻的小森林自给自足,独自抚养着女儿市子;福子从来没抱怨过生活,没提过市子的生父是谁,没有因为孤身一人而自怨自艾,她的朋友是外国人,通过各种旁人的人物侧写,又可以看出她博学却不张扬;在对市子半开玩笑的成长教育中,能展现出她的幽默与睿智,她总是默默的用巧手制作出堪比饭店的美味,花样百出,创意与好味道并存;在市子眼中,母亲也很“小气”,从不随便把美食的秘密透露给自己,连土豆面包这种难掌控的料理,都让市子自己去猜,去尝试,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市子,让她能够独立坚强;福子也始终与女儿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让她未来的出走更像情理之中,并不不显意外。
韩版《小森林》文素丽饰演的市子母亲,气质很好,但是过于有慈母气息,这种气息使观者感受到她对女儿极度依赖,对女儿的温柔关爱,让日后的不辞而别显得极为突兀;台词中说教成分过多,为什么强调让女儿扎根乡村的理论也显得生硬刻意。
原版《小森林》中的市子不矫情,干农活的时候像模像样,像番茄的苗一样野蛮生长;市子也很倔强,倔强到她不愿意输给任何男人,所以导演专门减弱了其中的爱情场景,让前男友的戏份一带而过,决绝的不再为自恋的超市小哥做便当,就算佑太与市子有暧昧情愫,也被拍的恍恍惚惚,点到为止。
电影最后,市子再次离开小森,奔赴城市,找到了真爱,镜头也没有给这位准老公正面特写,而是继续呈现市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可见创作者的角度非常超前,非常尊重女性角色。
韩版《小森林》加强的偶像剧节奏,让整部电影就像偏离轨道的卫星,主题越飞越远;女主惠源的整个乡野生活,都是头号忠犬载河陪伴左右,还有忠犬的备胎恩淑+一只001真狗……三人一狗在小村里,一年四季打情骂俏,塑料姐妹互相猜忌,三个人都不像干过农活,却都要表现出自己多熟悉作物;在看到如浪般的短评:柳俊烈欧巴饰演的载河好帅,好酷等等等,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对不起,我没看过《请回答1988》,我实在get不到柳俊烈的“帅”,在《小森林》中,他的颜过于印象派。
不过就算说了这么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就喜欢韩国版的感性化,看不惯原版的故事留白,都无可厚非。
不管翻拍有多少瑕疵,韩国版的也不是全都一无是处,比如慧媛的姑妈就是满分,从妆容到姿态,都能一下看出这是一辈子扎根乡村的人,还有神来之笔田园犬五狗,让女主一人生活的夜晚不再战战兢兢;这些都是超越原版的细节,不过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明显想把《小森林》弄成快销品,加入了更让人接受的人物设定与情节,不过这样的情节,只会让故事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段,而不是值得回味的心路历程;没有体现出《小森林》本该有的敬畏自然,尊重食物的风骨。
如果食物说日语,人说韩语,要怎么对话?
[小森林]出了韩版。
日版,是森系文(吃)青(货)的圣经。
韩版,依然是小镇姑娘从大都市回到故乡,门外有地,屋里有锅,今天长出的菜,今天就上了餐桌。
但这次,姑娘不是冷冷清清的桥本爱,而是[小姐]里那个野丫鬟金泰梨。
相应的,日版里那种深山老林的仙气,变成了韩版里拉家常一般的市井烟火气。
甚至你们的狗焕哥,为金泰梨饰演的惠媛,抱来了一只狗子,名为五狗。
因为在它这辈排行老五以此类推,写这篇文章的我叫姜一人。
乡亲随手就扔来一只鸡,当礼物。
“飞来横鸡”韩版是个农家乐。
可惠媛吃的,还是日版的日料。
依然是糖水栗子、意面、面片汤……①吃胡萝卜,就会变成胡萝卜人,不是父母养大的,而是食物养大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材和烹饪的方式,塑造了市民性格。
被辣椒养大的性子烈,被鱼米养大的慢悠悠。
东北人做菜爱勾芡,哪怕是一盘清炒蔬菜,也要来一大勺淀粉,做出的菜浓稠。
他们对人亲热。
哪怕是陌生人,也是“亲爱的”。
江南人的饭桌上,都是一小碟一小碟,菜色可以多,但分量绝不能大。
他们总给人留下“精致”的印象。
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宁可冷淡,不愿过界。
吃日本菜和吃韩国菜长大,气质是不同的金泰梨,是韩国菜养出来的那种姑娘,有点甜,烟火气十足,有点大咧咧,又不失小女生的可爱。
你跟我说她是吃日料长大的?
亲切的金泰梨日料清清冷冷,一小份,养出来的,是桥本爱那种姑娘,棱角分明,安静。
冷淡的桥本爱比如刺身,深海的海鲜,冷藏冻结了时间,像它们刚刚出水,再用刀,果断片成薄薄一片,上桌,也是在冰块里。
这可能是最贴近大海的一种用餐方式。
可能比食客与同类的关系,还要贴近。
电影里的食物也是一样。
煎炸的食物,一个是一个,连多余的油也不要有,没有汤汁把大家混在一起,每个都独自待着。
配上绿叶菜,更寂寞
红薯干也一片一片,连水分都不来作陪也都是刚从地里长出的新鲜。
市子(桥本爱饰)话不多。
但每一份食物,都是她从泥土里收获,亲手切好,再亲手放进锅里,亲眼看着菜汤咕嘟咕嘟。
这份关系,无比亲密。
而和人的关系,淡淡的。
乡亲大婶来,她做听众,心思,却还是和她手里的食物耳鬓厮磨。
吃货,不是缺心眼,只是对食物深情
日版里,连猫也是不理人的
而韩版的狗,却和惠媛特别亲市子常常一个人吃饭,而惠媛却总是要找朋友来陪的。
吃糕
吃年糕
喝米酒同样是和乡亲大婶说话,惠媛也不再是旁观者。
面对尴尬提问,尬笑回应金泰梨说,她这个角色和日版不一样,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待人也更亲热。
这才是韩国元气少女啊。
拍日版[小森林]时,桥本爱说,自己本来挑食,但拍这部电影时,因为做法太好吃了,很多原来不爱吃的东西,也爱吃了。
而金泰梨说,别人拍这种美食电影,很多都是演的时候嚼,停机了再吐掉。
但她是把每一份菜吃得连渣渣都不剩。
挑食的桥本爱,和狼吞虎咽的金泰梨,大概就是日料和韩国菜的差别。
②吃部队火锅,才能长成金泰梨韩版的结尾,点出了日版没说破的中心。
惠媛读着妈妈出走时留下的信:爸爸去世后,我没有带你回首尔,是因为我想把你种在这里。
在泥土里长出的人,才有根从前的料理,是从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正是它们养大了惠媛。
但妈妈的种植方式不太对。
她拿日料种下惠媛,惠媛要寻根,大概要漂洋过海去日本,成本有点高。
不少人说,韩版里的食物看起来没食欲。
但我觉得,没食欲倒不是重点,毕竟各花入各眼,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重点还是,无论是金泰梨还是整部韩版电影,都是从韩国土地上长出来的,而不是日本的土地。
炒年糕那段就极好。
韩国炒年糕甜辣,吃得停不了口。
可这辣,毕竟不是四川的辣。
而是大学门口夜市的那种辣。
破例放太多辣椒,两个姑娘便辣得气喘吁吁,相对着,像两只互相生闷气,不停哼哼的斗鸡。
载夏(柳俊烈饰)一进门:呀,你俩吵架啦?
一定是韩式年糕加辣才有的情景相对的,那不勒斯意面这种日式洋食,就不适合出现在韩国农家的餐桌上了。
撒了海量花瓣的意面
甚至还有槐花天妇罗太日式,太清冷了。
[小森林]改编自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
而漫画的由头,是五十岚在老家的生活经历。
他在岩手县自给自足,顺便还产出漫画然后才有了[小森林 夏秋篇]、[小森林 冬春篇],只不过场地搬到他父母的老家东北。
即便已经非常本土接地气了,日版剧组仍找了美食家做顾问。
因为整部电影,其实是人与食物的交流。
人透过食物,去了解土地,人通过陪自己十几、二十年的胃,在回忆中了解自己。
如果食物说日语,人说韩语,要怎么对话?
韩版就是这样鸡同鸭讲,人与食物的互动,根本失败,所以才不得不减少菜的戏份,增加人与人的互动,所以才不得不用妈妈的信,点明主题。
韩版请的顾问,是“食物造型师”,让食物好看。
怕是把原著的美学,太表面化了。
沙拉,首尔吃不到?
汪曾祺写高邮的鸭蛋,吃法是敲破一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扎进去,红油冒出来,蛋黄通红。
自然不是翘着兰花指、配着紫苏叶的雅致。
但还是美,美得光是看文字,都流口水。
对自己土地上食物的欣赏,绝不是摆盘好看就能体现的。
高邮的汪曾祺,也犯不着写对杀猪菜的深情。
市子吃着看起来性冷淡的食物,自己也冷清。
惠媛冲破了食物的阻力,长成了另一种样子。
但是啊,韩版[小森林],就应该咋咋呼呼地围坐着吃部队火锅,炸蔬菜饼,滋啦铁板上压着鱿鱼,喝杯玛格利米酒大叫:还是乡下爽啊!
-文: 姜不停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期初并没有多大期待,本来就是想吃午饭的时候看点什么东西下饭。
如果不是因为手机看腻了也不会打开电脑找电影看。
想着找一部轻松的,不把注意力放在上面也行的,可以随时断掉,留着以后再看的电影。
找了一圈貌似我的电影库里只有小森林合适了,于是就看了,但是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仅没有关闭 一次,甚至鼠标都没有东一下,就这样,半个下午的时间消失了。
故事的开始是惠媛在风雪中往向前走安静又轻快的音乐,干净的雪景画面,很快就让观众安静下来沉浸其中。
自然的声音此时此刻是那么的突出,风声、树叶沙沙声、远处的狗叫、树梢的鸟鸣、身下踩到的积雪构成了自然的协奏曲,或许此刻闭上眼睛,离开影片给予的画面才能真正看到那一方世界。
(未完待续...)
今天襄阳大降温,从早上七点,雨开始出现,越下越大,到晚上也没有要停的意思。
对比昨天的温度,我一天没出门。
最近休息可以不去采买了,因为冷可以安心在家无所事事。
简单的做吃食。
这种生活背景特别适合小森林的故事,因为小窝对我来说就是我的小森林啊,可以放松,和自己待着,做简单的美食。
晓敏过年送的菠菜太好吃了,简单放蒜放盐,清甜柔嫩。
昨天熬的参鸡汤,特别适合寒冷的温度。
从冰箱里拿出前天下班去超市买的豆芽,配上香肠薄片简单的一个小炒。
相比日剧的小森林,,我喜欢女主活泼有生气的声音,喜欢她上串下跳的形象,相比日剧更有活力,她内心一直在冲突,嘴上总是说马上就回首尔,回来只是想逃离,但却越来越理解了土地的魅力。
我喜欢这种慢慢探索寻找答案的故事,应和我目前的状态。
我也希望在混沌和失败中逃离,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重新发自内心的微笑。
真的好累,紧锁的眉头,无意识抿着嘴,没有什么可以开心的,每天被各种事情缠绕,我也想去乡下,住一段时间,也许我心里的这些不安也会被乡间的风吹走,心会被阳光和山峦填满。
最后一个镜头,半开的拉门,意味着妈妈回来了,这对我来说,也是渴望体验的。
诚然,日版是出尘气,韩版多了很多烟火气,但我仍然觉得值得一看。
相比于日版注重“风物”,韩版更注重“人情”,并且留白更少。
我倒觉得主要瑕疵在于有的地方不必像素级翻拍,还有就是菜品本身要结合韩国时令气候。
当然由于韩版时长有限,不可能表现出日版4小时的余韵的。
这也可以理解~
并且韩版对于人情的勾画有点可爱~女配男配都算亮点。
金泰梨在导演的镜头下清新脱俗简直不输桥本爱,根本无力抵挡啊!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相比于传统文人的田园梦想,小森林有着更深的意义,爱情、亲情、倔强都化为了四季口中食。
这也是两个版本共同的特点了,年轻人与乡土的关系,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建议顺便看看《哪儿哪儿神去村》和“乡村振兴战略”)
btw,虽然角色很好但还是建议忽略狗焕的违和镜头!
毕竟我一看到他就以为是正峰弟弟!
最后,如果本剧引入国内的话请千万别拍成李子柒那样的小清新意淫剧……那样真的很傻逼……(参考深夜食堂悲剧)——(图片全部来自本人截图拼接,拒绝转载)
韩语版讲述的是宋慧媛从首尔回到小乡村美城里开始生活的故事。
在日语版中,小森的美景和美食在市子的旁白中娓娓展开,大量的旁白展现的不仅是市子的心情,更多的是对自己内心和对这个世界的观感,从而在全片弥漫成一种奇特的感觉,很美好。
而韩语版,减少了旁白,加入了很多跟女主角宋慧媛相关的故事性情节,反而跟“”美景、美食、美好的生活“背离了开来,是一次失败的改编。
通俗一点儿说,日语版很好看,小森景色好,市子漂亮,一众配角颜值高,美食引人入胜。
韩语版完全相反,美城里就是个青黄不接的小村,主角呆整脸,配角难看死了,食物sucks。
以上。
PS:怎样才能让点赞数高啊配几张截图
韩版,宋慧媛骑自行车回村。
日版,市子回到小森。
宋慧媛
市子
韩版女配
日版女配
韩版男配
日版男配
韩国电影「小树林」本来奔着男主去看的这部电影,结过被女主圈粉。
看这部电影感触最深的是,发现长大是对过去在家庭和学校习得的认知进行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
成功不只一种,认真对待生活,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活得顺心舒服,也是一种成功。
女主选择离开冷冰冰的城市,回归农村,这并不是逃避,她懂得怎么种植庄稼,也明白农耕生活与大自然的祸福关系,更懂得如何把自然环境的馈赠做成美味的食物。
她也知道回到农村并不是完全的领土,要面对‘热心邻居’、‘七大姑八大姨’对自己学业生活的问长问短,未来的日子里肯定也少不了闲言碎语。
纵使生活有很多不便之处,她还是选择了想要的生活。
房屋漏雨,女主有修补瓦片的本领。
父辈的观念是拼劲全力要让子女离开农村,觉得去城市坐办公室是一种成功。
农村和城市各有各的美,对于一个不懂得生活的人,农村和城市也只不过是换个地方过日子,没有质。
成长是去找寻适合自己的人、物、工作、生活。
大家认为合适的可能并不是适合你的,不必为了迎合别人而忘记内心真正的需求。
竞争环境下为了存活,不一定非得拼死拼活,搞得自己遍体鳞伤。
走慢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没有男女主角那么漂亮,生活也没有导演记录,但是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我一点也没被治愈。
也一点都不想吃电影里的食物。
在日版小森林以及原著漫画中,有一个潜在的推进节奏,在这个节奏里,何时吃喝何时劳作,都能恰到好处的让现实的皱褶,在一食一饭,劳作日常的弧光中,获得舒展。
让整个电影包裹在疏离但柔软的质感中。
女主是逃避到小森的,她对小森林的态度是疏离的,对生活的茫然让她感觉城市没有归属感,而母亲出走的小森也没有,回到小森是一个再次逃避后再直视的过程。
这样才能有之后的下决心离开和再度归来的坚定。
新版既破坏了节奏又破坏了质感,让人觉得所有人都轻飘飘的浮在半空中,根本没法相信他们是喜欢小森的。
另外 这个闺蜜人设真的看的我 分分钟想跟她撕逼。
日版没有看!
不喜欢日餐,不喜欢米饭是冷的,不喜欢鱼肉是冷的,看似摆盘清新,实则腥冷。
没有温度。
韩版第一餐很将就。
生活就是这样啊,你不知道米缸里还有没有剩米,你不知道园子里的菜是否新鲜能吃,但要活着啊,日子已经很悲催了耶,要吃饱才能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啊!
过日子天天大鱼大肉食材丰富的大富之家不少,但大多数家庭是每天算计该买什么菜,要考虑孩子的营养,老人的健康,丈夫的口味,自己的厨艺等等,最主要的是口袋里的钱究竟能买些什么。
自己拥有菜园和院子是当今社会无比奢侈的事情了。
除非你生活在农村乡下,或是有那样的一个环境你可以继承,我想我们大多人都是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格子里吧。
偶尔花盆里长出颗野草也得拔掉,没那么多空间和营养供它生存。
女主不是如同向日葵般无比灿烂的女孩,也不是如同仙人掌般坚韧的生命体。
她也是脆弱无比,自尊心超强,活得悲催又无奈。
谁又不是呢。
受了伤,回家乡,自我治愈一下,很对呀。
就算鸵鸟了又怎样。
不然还能怎样。
老天会派天使来吗?
两个自小认识的小伙伴应该出现的,人在迷茫的时候需要旁观者点醒一下。
女主不是逃避,是回家乡充电的,是回来吃饱的。
她需要借着什么喘口气的。
这世界除了家除了父母除了食物除了睡觉没什么能给我们休整的机会了。
我喜欢那道面片汤。
朴实的面片汤,有温度,能吃饱,够了。
冬天需要温度。
身心都需要。
其实,我对女主家的炉子发挥了无限想象力,好希望她能烤一次地瓜。
冬天,用那个温暖的小炉子烤几个地瓜,无论自己吃还是小伙伴们围坐一起啃地瓜,那个感觉应该不错吧。
那道辣炒年糕让我很有挑战欲望!
吃完肯定巨刺激巨爽!
哪天真的要和闺蜜挑战一下!
制作过程不难,但我脑袋里的执念就是想与闺蜜一起吃,不知道是不是被剧情影响太深,管他呢,到时候一定要实行一下!
佩服女主母亲的勇敢与洒脱。
看似不负责任的离开,实则她尽力了。
一个人将女儿带大的她承受了多少别人怎么能体会。
女儿成年了,要上大学了。
我想作为母亲她真的想喘口气了。
该给予女儿的教育该给予女儿的温暖该给予女儿的食物该给予女儿的人生道理,她都尽力了。
女主在家乡独自生活了一年。
一年真的够久了。
逃避或是充电都够用了。
蓄的力足够再回那个冰冷的钢筋水泥世界厮杀了。
羡慕她,有这样一个地方作为逃跑后的避难所。
我真的有被治愈到。
看的时候可不是带着什么对比态度,我只想看一部电影。
一部韩国的叫小森林的电影。
不是看过日本原版,带着复杂对比态度来批判一部电影的。
我有自私的喜好。
不喜欢规矩死板的日餐,喜欢有温度且朴实正常的人间食物。
这是一部你觉得烦了,觉得老板该去死,觉得男朋友该被雷劈,觉得导师是王八蛋,觉得同事是人渣时可以用电脑放着随意看看的电影,不用太较真,毕竟我们还得生存活着,但向往美好没错,想当鸵鸟也没错,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小森林 (2018)7.52018 / 韩国 / 剧情 / 林顺礼 / 金泰梨 柳俊烈
韩版,女主并不讨喜的外表,但食物依然诱人,道理讲得更通俗了一点
我是先看的日版 所以觉得翻拍贼难看 也有可能是文化差异确实比较大 每个国家都有一部小森林
加了不说教的友情,真好。每天都有闲暇给自己好好做饭,一睁开眼全是绿色,该多幸福啊。
韩国人是真的没得吃。
比日版真实多了,和桥本爱比起来,拙朴的金泰梨才更像是土地里长出来的女孩子。柳俊烈的那只红苹果,太美了。
想跟柳俊烈一起到乡下去种田!
태리妹紙啊❤️~難得韓翻日翻得這麼成功,個人甚至更愛這一版。開頭閃回女主的首爾生活時,因為有過一模一樣的經歷,委屈到落淚。不似觀影,更像是接受一場心理治療,在城市疲於奔命的我也時常感到“飢餓”,然而我要回到哪裡去呢?丨2018.3.30,CGV용산二刷
虽然是翻拍,在最该展现本土风情的食物部分,竟只是照搬原版日式料理……大概这个国家真的没什么原创性的美食了。看着原版仿佛能呼吸到满屏溢出的氧气,韩版感觉就是久旱的黄土高原终于迎来了稀稀疏疏的春天。整体拼接痕迹太重,季节过渡生硬。
淡而无味,以回忆失踪的母亲为线索讲述了女主角回到乡下的故事,做的每一道食物都带有母亲的影子。中国版我只能想到李子柒,茶味甜点应该会很受欢迎吧,茉莉花茶奶冻。
本来中规中矩的翻拍,硬是被几位主演的魅力让影片提升了一个层次,金泰梨应该是韩国演艺圈极少数自带一种纯真的烟火气的女演员,演出了自己的风格,狗焕和文素利的表演也很精彩,相较于日版,提升了故事性,小清新又接地气。缺点大概是最重要的美食展现实在太简陋了,这些韩国料理简直让人毫无食欲啊
所谓“电影感”比日版强很多,甚至加入了“三角恋”…果然食物上韩国实在没的可展示,几乎都是咸辣口儿,你看做来做去最后都得要辣酱出场(来自在韩国生活五年多的怨念…)。最后金泰梨仿若看到妈妈的眼神,我还吐槽“果然还是逃不过韩剧狗血的窠臼”,不过好歹且算是个“留白”,及格吧。
跟日版比,韩版的更注重关注人本身,人的社会属性带来的各种恼人的压力等致使一部分回归田园,身体累但心轻松,虽然食物在日版里让人更有食欲,但韩版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对生活的理解……结合最近的生活,我想再一次问自己:心甘情愿的孤独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讲真,韩国料理并没有让人胃口大开。和日版也就是原版比,治愈效果明显降低。而且把母亲的戏份和特点削弱太多。夹杂了太多的感情戏码,尤其是女主和闺蜜以及男主,男主还有前女友……不乱吗?
和日版比节奏快了一些,一部就包括了所有的季节,美食部分相对少一点,韩版更侧重和朋友之间的故事和互动,气氛也更加活泼。在大荧幕上看金泰梨真的好美好有气质,还有我柳哥也是很帅气哈哈哈~女主的妈妈也超有气质!春天看这部电影确实挺治愈的~
原版是被都市生活抛弃也厌恶的小镇姑娘努力生活的一年四季;韩版是爱情顺遂、生活甜蜜的民宿生活,食物更像是甜蜜生活的某种点缀,大段感情的书写更像是“凭空捏造的爱情乌托邦”,矫揉造作,内里变了,壳子再精美也是败笔。
拍的很美
跟日版比差太远了。看完以后我又把日版看了一遍。但是演员选的不错的。
韩版的故事性更强了,但是对于农作烹饪的成分我觉得是少了,因为花了更多的笔墨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描绘上。选了在立夏这一天看,是想收获多一点对于生活的感激,对即将全面到来的夏日的欣喜,但结果是,我更想翻出日版来好好看一看。沙拉说,烹饪的过程漫长但解压,我想真的是。
因为很喜欢日版的“小森林”才看的韩版,然后韩国版从剧情到演员再到食物都比日版有很大的差距。片中出现的美食不多,且完全让我没有食欲。。。只有乡间的景色不输给日版。韩国版把日版里比较淡的爱情线给放大加重了,然后也给了母女线一个明确的结局。看完不禁期待起中国版了(如果有的话)。
添加了韩式电视剧罗哩叭嗦的传统风味,女主角可以自己自言自语很久,连快递员几分钟的台词都让人觉得厌烦。料理毫无诱人的点,韩版真是把日本简略的内容全部加倍夸大,完全不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