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个朋友一起看这部电影,三个人看的津津有味,一个人快看睡。
里面打动我的地方是校长说的那段话,怎么说的我记不具体,但是大意是,麦兜的设计虽然很稚嫩,完全不是专业水平,但是总感觉有些能打动人的地方,让校长觉得未必不能坚持实现出来。
是的,麦兜并未走其他选手同样的路,使出洪荒之力比拼高技术含量,还是想了一看似蠢萌的点,为怪兽考虑,最后甚至并没有动用武力,就让怪兽滚的远远的。
只是这么看似简单,低幼的想法,却在用简单的故事说出了很难的道理。
没什么大道理,简简单单但是打动人。
这大概就是麦兜电影的闪光点吧。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一看到麦兜大战外星人再加上3D这个噱头,就天然生出来排斥的感觉来,就会认为这片不好。
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在陪着儿子看了好多遍以后,我渐渐明白了电影的好。
里面的好多情节让我感动,那段“妈妈妈妈,眼睛爱看我”,每次想起都让我想哭。
还有校长,淑娴,M博士,将军,扎肉超人,小尼奥尼……儿子看的很欢乐,我想,他是更喜欢和我腻在一起看东西的感觉吧!
《麦兜·饭宝奇兵》继续贩卖家常暖意以及古怪笑点,但很“可惜”的地方在于,创新性的超人梦主题让这些最亮眼的精华成为配饰。
因为在这部续作里,他站得比哪一次都挺拔。
面对让人类甚至超人都束手无策的屁屁怪,他带领自己的机器人大饭宝,成功将其击退,做了一回拯救苍生的英雄。
“英雄”这个标签,总觉得很难贴到麦兜这位平平无奇的小朋友身上。
即便他再“励志”,也从未与“宏大”扯上关系。
这一部仍能看到当妈妈打鱼丸很辛苦时,麦兜就想发明鱼丸机器来帮忙,而研究激光的校长,不过是为了脱毛去痣与烧鸡。
最动人的地方,正正是其与市井、人伦的密切关联,特别是麦兜与麦太之间极其温馨感人的日常。
但这次寻常人家的生活被压缩了,视角扩至全球,再扩至宇宙。
就如一首狂想曲,总统、怪兽、超人、机器人纷纷出现,世界被连通,而背靠渔村的凡人麦兜则参与到这场宏大叙事中去。
若说《麦兜故事》中因为本土运动员李丽珊摘得奥运金牌引发了民众奥运梦,那这次帆船的重现,便成了发明家梦想的起点。
从一开始的无厘头无意义,最终开出与人类存亡相关的大作用大价值。
《麦兜·饭宝奇兵》别于以往的地方,正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使命感,即便麦兜对着大海呼喊“地球!
地球!
”的时候仍很稚嫩,但匹夫有责的精神还是展现出了不同风采。
不过即使如此,麦兜故事的本质仍在。
尤其是他设计的机器人大饭宝,其实就是一个与自己长相相似的电饭煲,功能是贴近民情的做饭、洗衣、按摩、挠痒,而一路的凯歌高奏,除了一根筋以及狗屎运,便是那种对人情味的拿捏。
而可贵的是,即便麦兜成为救世主,也并没有在镜头的聚焦下失去原初的淳朴,毕竟,扎肉超人与大尼奥弥在打怪中途向各位观众大叫“Sorry”的举动,早已成为或多或少讽刺了明星作秀的手法。
说到底,还是麦兜可爱。
“功成名就”后回到家,所作所为也不过是让妈妈过上舒服日子,而最初那些幼稚无聊的梦想,也落实到鱼蛋鸡爪这种小市民的奇趣上。
诚如片中勾起观众童年记忆的那首超人歌曲所唱,“银河里问谁能做到,唯独我天生是异数”。
而这些年来培养出的麦兜迷,仍然能在这些奇异的细枝末节中咂摸到乐趣。
不过,这部电影还是很大胆,不仅调转了大幅度以情动人的枪头,更着力展现一种陌生化。
比如画风上再次动用了混搭,有着3D模型的呈现以及超人家庭简单化的勾勒。
更重要的,是淡化了中国香港地区的特征,还让跟随麦兜多年的得巴、阿May等同学,连同春田花花幼稚园一并消失了。
熟悉的观感成为支离破碎的点缀,未必大众能够适应《麦兜·饭宝奇兵》这种新风。
(原载于《看电影》及其APP)
虽然这部没有之前好——前作通常都是五星,至少也是四星——但依然让我看到麦家碧的试图突破,也让我相信还有好的麦兜电影在前。
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采访。
很庆幸是麦家碧。
也特别感谢是她。
鱼蛋粗面的人生哲学——“麦兜之母”麦家碧专访你翻遍网上东拉西扯的豆腐块文章,怀揣宅、腼腆、说话慢等别人敲上去的标签,憧憬一见听闻多年的麦家碧,渴望好好聊麦兜系列以及最新上映的《麦兜·饭宝奇兵》。
然而相谈甚欢的大半小时,你以为你在采访麦家碧吧,其实麦家碧也在揣测你。
一个人话锋中藏一份尊敬、好奇与童趣,本就值得对方敬重和喜爱。
而且,原来她的机敏、利落、搞笑、聪慧、爽朗、随和、俏皮、少女心、笑点低、天然萌等属性,差点就要被遮掩。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一画廿数载■若从1990年算起的话,麦兜已经诞生26年了。
麦家碧:我从来都不知道的,你们说多少就多少(笑)。
我不会画了一个东西,然后说你是几几年出生的(转身面向沙发垫指点一下)。
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长大了之后有很多人理会他。
■第一部麦兜电影《麦兜故事》上映后市场反应挺好的吧?
麦家碧:其实我很喜出望外。
因为没想到在电影院上映,以为是在艺术中心,放几场给fans(粉丝)看看而已。
■当时就想继续做这个系列?
麦家碧:因为好玩啊。
譬如之前我们做书,做杂志,都是平面的,你也猜得到乐趣差很远。
做电影的话,不说看的那个,我们也多了很多玩的东西,音乐啊,节奏啊,配音啊,调度啊。
我想所有导演都是在这个时候就停不下手了。
■麦兜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是否要兼顾很多东西?
有什么要取舍吗?
麦家碧:首先就是要来中国内地做宣传。
我很怕出门、很怕上街的,上一次来就是两年前了(笑)。
另外就是什么都要多做一个简体版,电影里面的image(图像),就要多做一个。
香港的话会是繁体字,其实有点像两部电影了 (笑)。
但尽量都少一些,希望两个version(版本)一样。
■兼顾中国内地市场的话,港味是否会少些?
麦家碧:其实港味我觉得绝对不用专门避开的。
就像我们看日本电影,看欧洲电影,这些反倒都是乐趣。
“教我如何去小便”:尝新与突破■每一部电影之间不一定是连续的。
可以看作“诗选式”的编排,还是平行宇宙的呈现?
麦家碧:其实我不懂你说的term(术语) (笑)。
但没你想的那样这么有计划。
我们都是创作先行的,当然首先要有剧本。
写剧本的就是谢立文了,我想他都是相当即兴的。
就像是抓药那样,看看我们身边有什么好玩的人,聪明的人,没合作过的,或者合作过的但这次这类故事会适合的。
比如我们找了黄炳,又有3D公司,有了更成熟一点的3D技术——我们之前每一部都有一点点,但这次我们有很多。
因为我们有把握可以做动作大一点的东西,所以就可以玩超人打怪兽咯(笑)。
虽然3D技术比起好莱坞还是不太成熟,但对我们来说够用了,那就试一些速度快点的,视觉冲击大点的。
■麦兜系列的风格一直有微小的变化,比如《麦兜当当伴我心》古惑仔的风格就已经不一样,《麦兜·饭宝奇兵》不仅有3D,扎肉超人生活的环境画风也不同。
是想着怎么去处理的呢?
麦家碧:其实画风经常都是混杂的(笑)。
就是抓药的方法,看身边有什么厉害的人,比如,原来杨学德可以画那些市井的人,于是谢立文设计了这个渔村,里面就有很多这些人——借高利贷的,搞水电工程的,撑艇的阿婶。
于是故事就已经很有趣了。
每一个艺术家、画家的功力汇聚起来,就建立起许多质感很有趣的东西。
这次我们找了黄炳,他的活力就体现在外太空景上。
这个空间不知为何很大,颜色很怪,而且在里面让人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外太空了。
而我们也不认识外太空,扎肉超人的家不过是我们作出来的而已。
反正就让黄炳去玩,而他也确实玩出一个我们觉得很可爱的东西。
又譬如《麦兜我和我妈妈》,细心看的话,树是很漂亮很可爱的,很有港味的,因为我们有一个艺术家是只研究中国香港的树木、landscape(景色)的。
■那做到《麦兜·饭宝奇兵》,觉得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麦家碧:其实每一部都有不同的突破。
首先,突破了我自己所有的画风。
就是说,我虽然不用画那些不会画的东西,但是我要去接受,要看怎样才能磨合。
杨学德是显然跟我背道而驰的,但不知为何还是混了进去(笑)。
有些人接受得了,尽管还是有些很纯美主义的人会说,我不喜欢这些啊,好丑啊,好恶心啊。
但还是会越来越放开手脚,多找几个更不相似的艺术家摆在一起,看看可以不可以。
■除了画风,最喜欢里面哪些新鲜的元素?
麦家碧:Detail(细节)是喜欢的。
有很多东西,就是自己脑子里想过,但是从来不知道可行性如何。
譬如谢立文说,扎肉超人最后练成了那个“倒挂腊鸭”,我觉得好好笑啊(笑),看到后自己也丧笑了好久(笑),“倒挂腊鸭”两次喔。
很多时候不是要用口说的gag(笑话),而是动作层面的,而这都是3D可以做到的。
所以虽然一开始我很不喜欢3D,还是以前那种想法,就是什么都要很诗意啊,讲故事要很浪漫啊,但其实,讲故事也是可以打着鼓去跟你讲的。
■这次确实很不同,希望大家会接受。
麦家碧:我也明白会有一些旧粉丝死都要粉红色的猪,虽然这次猪有一点点咖啡色,因为他在渔村晒咸鱼晒成这样。
他的同学仔全部都很咖啡色(笑)。
April就更深色了,她其实是野猪(笑),而且比麦兜大一点点。
不过比起阿May,还是要小一点点。
■那这次为何阿May、得巴没戏份了?
麦家碧:是哦,因为他们是在春田花花幼稚园的。
这次幼稚园也没有了,现在是一家小学来的,就是给你一个新鲜感。
就是有这么一班小朋友,个个牙齿不齐,而且都是黑漆漆的(笑)。
■也不怕观众会很怀念这些陪了那么多年的角色?
麦家碧:那就下次出来咯。
但这些说不定的(笑)。
■这次麦兜似乎“成才”了。
麦家碧:长大了。
不过其实对这件事,我还很不习惯。
至于《麦兜我和我妈妈》那次,在造型等方面是很仓促的。
现在这次就在原初造型上再加多一点点,让他晒黑些,长高些。
■有高吗?
麦家碧:稍微高了一点点吧。
(笑)因为他的手手脚脚要长一点,还要穿鞋子,但是他还是这样笨手笨脚,转啊转啊又要转到篮球架里。
连我们配音的小朋友张正中都长大了一点点,正好。
他已经配了三部了(笑)。
■希不希望麦兜继续长大?
麦家碧:其实没关系的。
反正可以随时缩小。
刚才也跟你说了,这两年真的需要很多新刺激。
麦兜3D化后,已经完全不是我所能掌握之内的,他有些地方也是我从来没见过的。
■那接受吗?
麦家碧:有些地方接受得了,有些不能。
比如有些地方3D后会很硬,所以换回2D。
像是麦太的头发,平时我可以画几条线,然后整一些轻轻的色,但3D后她就会有一块尖尖的东西凸出来,我就想,哎呀,好尖啊,那怎么办啊?
就会把整个3D弄得比较2D一点。
这次多了很多3D,是我们本来就驾驭不了的。
反正,不是为了3D而做3D,而是有些地方确实需要一些强烈的视觉效果,而3D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手段而已。
■以后不需要弄成需要戴3D眼镜的吧?
麦家碧:不会有这种东西的,戴自己的眼镜就好了(笑)。
“春风亲吻我像蛋挞”:港味与温情■这个渔村没有明确指是中国香港还是潮汕的。
麦家碧:其实没关系,不用说死。
但要是有渔村这种情怀。
而渔村里的食肆在中国香港都会找到。
我们有首歌是叫《默记》,里面的“唛记麦记”在中国香港上OpenRise网站是全部都能找到出来吃的。
旅游发展局的项目(笑)。
■这么多金曲,是怎么想出创意呢?
麦家碧:从来都是谢立文选歌。
这次我们有钟氏兄弟唱,有刘小华唱,有小朋友唱,有何博士(即何崇志)一直帮我们arrangement(编曲),填词是谢立文。
有一首《从图图嫩多到巴尔的摩》,关于母爱的,是麦太在打鱼蛋时出现的。
很多人就问,图图嫩多在哪里啊?
其实图图嫩多是墨西哥的。
为何有这些名字呢?
我们经常乱答,但后来我证实了,谢立文就嘻嘻哈哈,“你猜不到有人拿着Google Map(谷歌地图)来作词吧” (模仿谢立文声音) 。
他可能为了押韵,找了这个地方。
■听说在做《麦兜我和我妈妈》时已经在做这一部了。
麦家碧:是啊,不想这么慢,又再搞三年,就贴着一起做。
动画组每个星期开一次会,议题就是说完《麦兜我和我妈妈》说《麦兜·饭宝奇兵》。
当然,做创作的人是很水的,不能分心太多,所以还是很慢。
真要做完《麦兜我和我妈妈》才赶紧speed up(加快速度),但也还是要搞两年。
你现在再给我半年,我还是可以继续改善的。
■《麦兜我和我妈妈》有很多温馨的市井温情,这次是想让新故事有更多空间去讲其他东西吗?
麦家碧:是的。
但是妈妈爱麦兜的深度是一样的,会去借高利贷等等啊。
■这次表现的篇幅少一些。
麦家碧:就是没打很多份工咯,一份搞定。
(笑)■这次格局比《麦兜我和我妈妈》的“上太空”又进了一步,宇宙都出现了。
麦家碧:那除了要给观众新鲜感,我们自己做也要新鲜感。
大哥,两年对着同一个故事,逐格逐格地做,是不是疯的啊这帮人(笑)?
你们几十块,90分钟就消费了我们两年青春(笑)。
那必须要新鲜。
“林荫下你的光芒”:动画乐与路■动画方面有没特别喜欢的?
麦家碧:有啊,日本就有一些。
不过也有很多是我没法应付的,比如那些很男孩子的。
我都是看小丸子。
或者一些欧洲的,英国的,stop motion(定格动画)我都很喜欢。
最近的《失常》就好好看。
■《麦兜·饭宝奇兵》的扎肉超人、屁屁怪、电饭宝都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比如超人打怪兽、《金刚》、《天空之城》和大白等。
麦家碧:我刚刚才知道什么是大白。
我没看过,只看过poster(海报),觉得form(外形)很漂亮,我还买了它那盏灯。
什么都买了,就是还没看,我应该去看的。
《金刚》是没看过的,《天空之城》是看过的。
但是当时《天空之城》最初不是在电影院放的,而是一些人在影厅凑起来,围着看share(分享)的电影。
(那时)已经惊为天人,对我来说,它是比所有好莱坞电影都要厉害的。
如果蹲在这里就是pay tribute(致敬)的话,我想所有人都pay tribute了。
不过其实有个很实际的用途,这么小,难不成你把它摆在脚那里吗(笑)?
你摆在哪里都是错的,就要摆在这里。
而且这也浪漫。
■那机器人变成行李箱这类很赞的创意,是怎么想出的呢?
麦家碧:我已经不记得了。
因为已经开了千千万万次会,很可能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人冒出一句,或者是谢立文这样说,“嘿,你就把它按来按去,变成一个行李箱那样呗”,然后3D动画组的人就花心血将它变成3D。
“这个地方再贴服一点好不好啊?
”到下次开会的时候就成了这样的一件事。
这些visual(视觉)的东西很多时候3D是帮得上忙的,比如那个它那个眼翻啊翻啊翻的,是这样翻呢,还是这样翻呢(用手比划了半天),都要试的。
■花了很多心血。
麦家碧:其实做动画从来都是一帮傻的人不停地花心血。
(笑)■那这次是否也是谢立文创作故事呢?
麦家碧:是啊,创故事,做音乐,全场指手画脚吱吱喳喳。
(笑) visually(视觉上)我们做的任何东西他都会有很强烈的意见,他就是要很准确的。
我觉得对他来说,现在都还不是最满意的状况。
我们差不多到了last minute(最后一刻),才觉得外面那个太空真的不行,就打电话给黄炳来救命。
本来是要他来帮忙art direct(艺术指导)那场戏,后来没时间了,就叫他做,结果黄炳画了几幅东西来给我们做background(背景),我们就animate(绘制)他的东西。
■就是要见招拆招。
麦家碧:但那也是乐趣所在。
“默记”:科技与旧物■你曾说过不信灵感这种事,反正就像麦太那样,麦兜有什么问题就去解决好了。
创作《麦兜·饭宝奇兵》有碰到什么困难吗?
麦家碧:很多困难。
人才不是很够,所以我们做得这么慢。
电影始终不是我们之前那种耕田式,农夫农妇两个在这里耕啊耕啊(笑)。
而是很大一帮人,这些人做动画是inhouse(自家的)的,那些人是别家的,很多东西就控制不了。
所以就要花时间,因为要reject(驳斥)回来再reject回去,而且很多东西是你想不到的,都要试。
譬如饭煲它不是直行的,而是摇摇晃晃,撞到后又转个圈,笨手笨脚的(模仿机器人)。
这个我们幻想不出来如何令一个high-tech(高科技)的超人表现得很low-tech(低科技)、很笨拙这样(笑)。
那时就买了一堆六七十年代翻做的那些铁皮公仔来研究,再跟3D动画人谈,这样就做出了现在它这种笨拙而又浪费时间的走法(笑)。
出来的效果是很可爱的。
明明是要拯救世界,却用一些很旧式的电器,而且很low-tech那样。
■当时你提过,《麦兜响当当》中,麦兜的生活哲学就像是你们夫妇俩对工业化的一种反抗。
麦家碧:我一点都想不起说过这些话了(笑)。
那这部电影刚刚相反啊,有这么多饭煲。
简直是对工业的致敬。
但是你看到这些饭煲都是旧式的饭煲,大家扔了都不在意。
还有洗衣机啊什么的(笑)。
你要我做一个很high-tech的,但其实最high-tech也就是大尼奥弥。
但再high-tech,也不知为何会有一条内裤绊倒它。
就是会有那些笨手笨脚的东西(笑)。
■那这次有很多比较高新科技的内容,是否反过来强调“科技改变生活”的意蕴?
麦家碧:其实是不是科技都不重要的,最后的ending(结局)才重要,那就是要“好好生活”。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去买一个电器,都是改善自己的生活。
改善生活有很多方法,你做运动也可以,你跟你妈关系好一点,或者你建立一些友谊,都是改善。
你看完后买一个饭煲同你妈煮一顿很好的饭,也很好啊。
■而且电饭煲是当时引进最早的那批电器,对于很多人来说感情很深。
麦家碧:对于中国人,(就是)饭啊米啊。
而且现在你一个人生活的话,很少需要自己拿一个饭煲出来。
(拿饭煲煮饭)都是一家人开饭的那种感觉。
■那这次用了饭煲的造型,特别含义是刚才说的,还是说麦兜喜欢吃,而饭煲又特别像它,且是粉色的?
麦家碧:“电饭煲”三个字好好笑。
我知道一个鬼佬被人纹身 (在左臂上比划,笑) ,好好笑,好像被人耍。
但电饭煲又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啊,你究竟是笑他还是赞他啊(笑)。
■那它的特别含义是?
不过似乎凡事找含义不是很合麦兜的主题。
麦家碧:那就是啊。
真好啊,你还会自己搞定 (笑) 。
其实光是设计电饭煲就弄了好久,开了很多次会,试了好些颜色。
但它明明是一个饭煲,不如就白色。
然而原来白色在动画世界里很麻烦,因为有很多反光位,(特别是)对于3D。
搞了差不多大半部电影才决定用粉红色。
却忽然发现,那当然是粉红色啊,还有什么色可以选,真是的,想了那么久 (笑,进房间找手机) 。
那天我跟谢立文去买水壶,应该是上两个星期的事情,他就在找水煲,而我居然发现了两个饭煲,好好笑。
(翻出一张粉盖白身电饭煲,腰上还有花)不知是否中国内地出品来的?
好低能(有“幼稚”、“蠢萌”的意思)啊(笑),是不是特意这样设计的呢(笑)?
对于它做出来的饭一定不是很期待咯。
■说sorry(对不起)那个地方,是否有很多讽刺的意思?
麦家碧:其实似乎不是只有我们玩这些串字讲sorry吧,这是很旱(即“干巴巴”)的一个笑话,但是大家依然笑得很开心(笑)。
很怀旧,而且现在的人很时兴把所有东西都放到电视上。
就是笑我们这些东西咯(笑)。
搞得这么大一件事,地球都快要灭亡了,都还是要把它变成一个娱乐事件。
■对照这种浮夸,麦兜他们相对就踏实了。
麦家碧:各有各踏实吧。
超人踏啊踏啊,就甩了一个东西出来。
我都觉得好离谱啊(笑)。
其实这里都不能自圆其说的。
无端端有一帮打鱼丸的,跟十大首富,再加上几个收高利贷的,为何加上一个电工就会变出这个东西呢?
■那是“执死鸡”(捡便宜),还是“傻人有傻福”?
麦家碧:(笑)不是啊,都很精密啊。
但after all(终究),它都不过是一个家电,都应该能处理得来的。
■电影有没一种狂想曲的味道?
麦家碧:我想笑你这个词啊,狂想曲这么旧的(笑)。
很vintage(古老)。
狂想曲,有什么电影不是狂想曲?
尤其是甩开现实生活的电影。
而动画就一定是狂想曲啦。
如果不是,我就请一个明星拍就好了(笑)。
“仲有最靓嘅猪腩肉”:再见会有时■你觉得是什么让这个系列可以一直这么旺下去呢?
麦家碧:我从来都觉得我们是在挣扎期,还不是很有勇气的(笑)。
你不去电影院看,你就不知道麦兜咯,你不买这个公仔,你也不认识麦兜咯。
就是还是很小众的东西。
■你最看重麦兜故事系列什么最重要?
麦家碧:我觉得观众是最重要的。
因为你那么努力地做了一件事,必须有一些愿意听你絮絮叨叨的。
比如你为什么要听你阿妈夜晚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因为你爱她嘛。
我相信很多喜欢麦兜的人是真的还有麦兜那一份,不是蠢,是善良、单纯,追求quality(品质),所以喜欢麦兜。
我是真心尊敬喜欢麦兜的人。
像是《麦兜·饭宝奇兵》,我从来不想界定它是一部儿童片还是大人片,虽然这次感觉上会更儿童片一点,因为这个类型是小孩子的,大人已经不相信超人,不相信怪兽。
但拜托大人也都去看咯,因为不止是在说超人和怪兽(笑)。
大人和小孩在看不同的东西。
■下一部听说麦兜要去深圳打工,然后收获了一份爱情?
麦家碧:(笑)这个我也隐隐听过,但其实谣传很多。
其实经常是几个剧本混在一起想,所以我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反正就是等着看就好了。
麦家碧:谢谢!
(原载于《看电影》)
这是一部我拉了一部分快进的麦兜……麦兜虽然是动画电影,实际上的观众群更适合那些潜意识里保持童真的大人。
早期的麦兜系列,都是粤语配音的,原汁原味,台词故事都是完全的本土风情。
然而对非粤系文化的区域来说,看的真是吃力,也完全融入不进去。
虽然有大量港片做铺垫,然而看快节奏的周星星和慢节奏的麦兜,是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前者让人一笑,后者在考验人的耐力。
随着大陆和香港在各种领域的激烈碰撞和交流,一部新的麦兜电影诞生了:麦兜响当当。
这部片子在内陆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是因为这只粉红的小猪的故事,虽然台词的蛛丝马脚里依然带着港片的痕迹,但终究是走出了香港那个弹丸之地,除了本土文化,引入更多的历史情怀。
浩瀚壮阔的长江,风景瑰丽的武当山,精妙绝伦的清明上河图……我一度思考过,麦兜响当当的剧本的诞生,是否代表着谢立文和麦家碧默认,走出他们眼中那个香港,他们能做的更好。
不过根据后面几部麦兜电影来看,他们走出来过,但还是回去了。
麦兜响当当有了一个国语版,配音请了宋丹丹和黄渤。
宋丹丹的麦太听得我如痴如醉,黄渤的旁白诙谐幽默,还有了一个软糯糯的国语版小猪——张小朋友。
他的略带沙哑的纯挚嗓音,完全击倒了我。
虽然很多人都说粤语版才是真的麦兜,但硬邦邦的粤式腔调对北方人来说实在是接受不能。
麦兜响当当的后面几部,通通去电影院支持了。
这部饭宝奇兵本来也是要去电影院看的,奈何所在地的电影院连排片都不带排片的……足可见院线对这片子前景之不看好。
所以最终只能在网上看了一遍,然而开始追这系列电影后,第一次把情节部分快进了。
这系列电影一直有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情怀,母子,师徒,过去,未来。
然而情怀终究只是一种感情,要在大银幕中呈现出来,是需要故事作为载体的。
电影院里一个多小时,你要从视觉和声效上接收导演和编剧的意图,如果故事本身都让你提不起兴趣来,又谈何情怀?
我看的这几部里,除了响当当的故事设计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其他几部一直是慢节奏的。
当当伴我心有音乐悠扬动人,我和我妈妈画面极美,来到饭宝奇兵这部时,当画面和声响一个要素都保不住的情况下,极慢的故事节奏,老式的港梗,不知道这电影在香港票房如何,但在如今的大陆电影院里,只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龅牙妹这个应该还是在致敬周星星。
可阿MAY才是属于麦兜的回忆啊。
这只香港猪不知不觉也已走了将近二十年,红到连颁奖典礼都拿来作梗颁奖,转眼出到第九部,一些评论对这个卖平凡人设像一部分自己的小猪转身变成拯救世界的大英雄感到不喜欢,唉!
这不也是你自己的?
我就不信你就没想过像大古一样大喊一声迪迦就变成奥特曼。
所以,内核从未变过,你还找得到心底那份童真吗?
仍旧是温情款款的麦兜麦太,麦兜呀呀学语中麦太教了他好几个词语,但他只会念“妈妈,妈妈”,配上童真的童声配音,一种酸楚感不由地涌上心头。
而他制造电饭宝的初衷,却是基于怪兽如何挠痒痒,如何吃饭的问题上,讲真,挺傻的,但这不就是小孩子的想法吗?
总是不遗余力地向这个世界施放善意。
而我们只是在操蛋的现实竞争中丢掉了这些,有时我看着自己身上厚厚的铠甲,着实觉得悲哀。
“童年时逢开窗,便会望见会飞大象”我真的好喜欢林振强先生这句话,那些天马行空啊!
早被我弄丢了,我只配在给我后代的遗书上写下,帮我找找我的天马行空,如果找不到,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会飞大象。
仲有好靓嘅猪喃肉,仲有好好睇的麦兜。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始于新世纪的麦兜系列,主角总是那个长不大的猪头小朋友:麦兜。
电影背景从密密层层的大角咀,慢慢过渡到一个不知名海岛,中间还北上内地学艺淘金。
这一集《麦兜·饭宝奇兵》干脆飞出了国,去保卫地球。
唱歌无论麦兜怎么变,它制造的最大错觉是电影不断在缅怀上个世纪的香港生活。
从纸包鸡、去马代的底层人民吃喝玩乐,到越来越多的新编古典和怀旧金曲。
这一集的扎肉超人(咸蛋超人),即从日本引进的奥特曼系列,在香港流行一时。
麦兜与喜洋洋灰太狼的最大不同,是它更面向成人观众群。
如果看过贴在这部电影前面的国产动画预告片,你会坚信无疑。
上一集《麦兜我和我妈妈》,我在香港 AMC 电影院看到许多携孩子进场的大人,结果哭的都是妈妈,小孩子不明所以。
《麦兜·饭宝奇兵》接了个上集的母子煽情戏,突然就奔月而去。
保卫地球这件事,做成奥特曼有怪趣味。
做成《环太平洋》那是高举高打。
麦兜接过这一棒,罔顾逻辑,简直把浮夸当做了天真傻。
电饭煲的煮饭煲汤,与机器人的实际功能南辕北辙,眉毛胡子一把抓,堪比又有了新发明的搞笑达文西。
怪兽麦兜系列惯有的啰嗦重复,更让本来也不指望看到机器人打怪兽的观众如坐针毡。
后半段的拖沓、无聊和匪夷所思,直接把影片拉低到失败了的,以北上武当学艺为幌子的《麦兜响当当》水平,与学龄儿童的睡前故事无异。
一年级小学生麦兜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虽然事件过后,周围一切什么也没有改变。
但是,麦兜成功了这件事,恐怕比家务机器人打败怪兽还可怕。
这个猪头一旦成功,就失去了他与麦太相依为命的草根属性。
我不是见不得寒门出孝子,但一下子变成了地球英雄。
这样的楷模故事,低幼得令人发指,观众有什么理由不去看好莱坞的《超能陆战队》们。
咸鱼凭心说,怪兽和它的舞蹈都做得 Q 蠢萌。
但是,这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拯救不了麦兜角色的一碗水端平。
《麦兜·饭宝奇兵》的失败还体现在那些飞来一笔的人物情节上。
隐世埋名的校长,几乎没有提示的 Miss 陈,大饭宝带来的国防部长、十大富翁等闹剧人物。
即便不说大饭宝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麦兜的单薄戏份。
电影制造的笑点,依然是来自语言梗,从 S-O-R-R-Y 到麦太埋汰顾客的三言两语。
一旦没有了来自语言的幽默美感,而是干巴巴的爆裂式惊天动地报菜名,《麦兜·饭宝奇兵》画风就彻底分裂了。
香港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这是香港电影留给世界的一句台词。
一旦涉及科学,香港电影多是抱着自嘲、娱乐和不信任的姿态,这与高度城市化的地域文化不无关系。
正如香港可以成为雷德利·斯科特和押井守动画的城市背景,却无法出产相应的严肃科幻科学作品。
因此,《麦兜·饭宝奇兵》做成现在的奇形怪状和两边不靠也没有让我太意外。
主打怀旧情调、关爱底层生活未必是麦兜系列的命门,却是一条最便捷可靠的制作路线。
一旦背离了麦兜和失败小人物的生存基础,很难相信,这个系列还能走到多远。
【刊载于《新京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偶然遇到的片子。
开头的怪兽和超人设定很搞笑,看到在山上驾驶小小"帆船"的麦兜想当发明家就决定看下去了。
很多小孩都梦想过当科学家吧!
虽然麦兜的发明看起来很幼稚很鸡肋。
麦兜,一只小猪,在人的世界里显得衰衰的。
但麦兜多幸运有麦太呵护他的心灵,支持他的梦想。
被你嘲笑过的东西,有时候反而会让你显得可笑。
多少孩子活在父母有心无意的打击嘲讽之下,多少人由于别人的嘲笑失去追梦的勇气。
当发明家,让自己、他人生活的更好,这个梦想本身就很了不起!
挠屁股,激光去痣的梗是真没想到,哈哈,晚安,
麦兜,这个IP在这些年间也算是火热的,出品不算快,有一定的水平不会像"喜羊羊"那样变成一部年货,圈钱的作品,尽管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品质没有之前的作品一样那么“容易给大众接受”。
变成一部“港味和作者的童年味”太重的作品,以至在一般人品尝这部作品是会吃到“不知所谓(味)”的感觉。
超人,怪兽,机器人,发明家,奇思妙想。
这些东西我相信是大多数“男性”小时候的理想和想象。
这次我们的“麦兜”就在他的世界中遇到了这些,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场拍给自己小时候的梦”。
作者通过麦兜的视角和世界。
把他小时候看到的所想的通过麦兜表现给所有人看。
电视里有怪兽,所以我们想当超人,超人给打败了,我们需要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机器人。
“机械原理”在小麦兜的眼里总是神奇的,那小小的家电店里的新奇家电,就成了生活在小渔村里的麦兜眼里成了高科技的产品,在他设计下的打怪机械人,就是这么一个“高科技低碳环保”的杰作。
在描写麦兜的生活的渔港里,不难看出就是现实中的香港岛屿,一个靠海为生的地方。
出入大城市要靠船,在这里生活要学会做咸鱼和做鱼蛋。
在这个平淡的小渔村中小孩的理想总是差不多,麦兜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发明家。
尽管他的发明在技术和财力的影响下大多变成一些“无厘头”的产物。
但是小麦兜的心还是不知错败的发明下去。
这种不知疲倦的心是小孩才有的特质。
正如电影里说的那样。
“他不是一个天才,但他的设计里总有一种特别的天真”这么多年过去了,麦兜没怎么变,但我们长大了,看事物的目光也不一样了。
放开心,看看电影里作者的理想或者我们的理想吧。
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也许是最伟大的。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世界和平。
但是,直到我看到《麦兜—饭宝奇兵》,被麦兜的幼稚萌到了大脑,擦出了火花。
妈妈做的一碗米饭,到底有多大力量?
米饭做好了,我吃了,做好了,我吃了,吃了三十年。
却从没有想过这碗米饭有多大力量。
这不仅是一碗米饭,也是母亲的乳汁,是母亲的爱!
在人类遇到危机,对付小怪兽时,无论是地球人的领导者,还是来自外星的扎肉超人,都试图用更强大的武力来制服他。
但都失败了!
然而麦兜用他母亲照顾他的方式,却使小怪兽从此变得舒适愉悦,也不再来地球捣乱了。
麦兜成为了一个懂得为他人提供舒适愉悦的人。
爱会传递!
从麦兜的母亲传递给了麦兜,麦兜又将爱传给了小怪兽。
麦兜很伟大吗?
也许他只是想,如果自己是这只小怪兽的话,他的母亲也会这样对他。
学会了麦兜的法宝,我们也可以去打小怪兽了!
PS,行动之前记得提醒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也住着一只小怪兽。
麦兜问妈妈,小怪兽屁股痒怎么办?
他的手那么短,够不到呀!
不失败,还有才,还有人爱,还我麦兜
4.5 这么多年来,生活在各个平行宇宙里的麦兜始终都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和美好的梦,还有对妈妈的爱。哪怕是一个饭桶,也要好好活着以及让别人好好活着。
我是麦兜脑残粉
母爱还在,只是打怪之前短暂的陪衬;伙伴还在,只是全换成了陌生的面孔;麦兜还在,只是变成了诸事皆顺无所不能的发明天才,再不是香港市井里的小人物了。其实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污有点小意思,但无法掩盖整体上的散乱空洞,这个系列里除了那部真人外最失望的一作。
麦兜已死。
麦兜×环太平洋,超人的主题曲×贝七和月光
脱离了市井气的麦兜不再是那个熟悉的麦兜,小渔村一段还算维持水准,从进入高大上的机器人大战开始故事就变得无聊了。
画风很奇特的一部,而且有点污,不太适合小朋友观影,周日下午场观影人数不超过10人,还有人中途离场
买都已不是过去的麦兜。英雄主义不适合它!!!
喜欢关于妈妈的情节,喜欢饭宝设计的小心思,不过作为一部正常说故事的麦兜电影,少了前几部的柔软和温情,还是更喜欢看麦兜的生活和与麦太之间的母子情深,话说里面这么多污到不行的设计真的不是有意而为之的吗?
明明还是一样好。。干嘛这样说猪家。。
已经失去经典味道了
麦兜,我长大了一定要嫁给你啊。
在纽约回香港的飞机上看的,哭惨了
剧情幼齿,喜欢港味的成人看了多半会失望,但更合适小朋友。尤其打怪兽的大饭宝好可爱滴。
开场的画风有点惊吓,是不是承包给了某内地公司,好在麦兜出来面朝大海大喊努力加油之后正常翻才敢坐了下来,迟到六分钟没有感到懊悔,依然笑出眼泪,从来没有人真正关心过怪兽的生活日常,马云耙耙S.O.R.R.Y,屎屎忽忽哈哈哈,一个人包场,生日快乐,好好生活。
麦兜系列中最低智兼低质的一部没有之一,低到精髓尽失的地步。香港本土情怀没有了,现实的寓言没有了,小人物的感动没有了,连麦兜身边的小乌龟和阿may都没有了!你跟我说这是麦兜??不好意思我不认识。那只电饭煲的专属日式BGM简直是灾难,怪兽的体位污得我睁不开眼。
比上一部好懂很多,依旧不适合孩子,看完感觉一阵阵心酸大概是麦兜所有系列的共同点吧。看得早场,影厅里只有我和朋友还有2对母子,其中一对刚看不久孩子闹着离开就走了,还有一对孩子哭着闹着要走最后还是被家长逼着看完了……
挺有爱
什么是无用,什么又是有用呢?和麦兜战斗的并不是怪兽,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