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视机,打开不同的视频平台,渐渐发现满屏都是玻尿酸,满屏都是俊男美女,好像长的不好看就不能上镜头。
然而实事上,大部分的明星已经站在了颜值的高峰,但是却登不上行演技的峭壁,的确,这真的需要经验和技术。
那么扮丑就一定能演出好电影?
这里我还是要有所保留的,毕竟颜值真的占了很大的优势,但是今天阿飘飘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部丑到极致,但是故事却非常美的电影。
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出来了,今天的故事是荣获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提名的瑞典电影《边境》
完整剧透,请大家酌情观看
蒂娜很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DNA里存在缺陷的丑八怪,蒂娜不会生育,她很自卑。
自卑到从小就被霸凌在她眼里是正常的,因为她丑;自卑到就算有个男人假借谈恋爱骗吃骗喝住到她家,她觉得这个很正常,因为她丑;自卑到那个骗吃骗喝的男人带来的狗都会对着她吼,她觉得很正常,因为她丑。
蒂娜从来不会抱怨,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脱了鞋子袜子,光着脚踩在长满青苔的地上,这样才能感受自己;她会脱光了衣服,浸泡在瀑布下的小溪流中,这样才能释放自己。
蒂娜在海关工作,凭借她异常灵敏的嗅觉,她闻出了海洛因,闻出了大麻,闻出了很多违禁品,甚至还闻出了一个恋童癖藏在手机里的不雅视频。
当警察问及蒂娜,怎么会发现那个储存卡,蒂娜说她能闻出对方的感情,愤怒,羞耻,罪恶,直觉告诉她,对方做了不好的事情,蒂娜成了警察局特别小组的顾问,她开始负责一起性质恶劣的猥亵儿童,虐童案。
蒂娜在工作中被认可,但是生活中依然毫无波澜,直到有一天,在海关,她遇到了一个和她一样丑的男人,她的嗅觉告诉她,对方的味道很特别,但是检查他的包裹,里面全部是虫子和日用品,既然不是包裹的问题,那就是人了,可是同事带他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又得知了另外一个惊人事实,他不是他,而是她,她具有女性特征。
这个外表像男人一样的女人,名字叫沃尔,蒂娜一个劲的认错,她的鼻子第一次出卖了她,但是沃尔笑了一下,她们一定会再见面的,很快蒂娜就发现,沃尔经常出现在她的周围,似乎命运的红绳把她们给连在一起了。
沃尔收集了很多虫子,请蒂娜吃,蒂娜觉得很恶心,但是当牙齿嚼碎这条小虫子的时候,蒂娜觉得很美妙,怪不得那么多年来,她总是觉得意大利面食不下咽,不是因为意大利面,而是因为她不喜欢吃熟食。
蒂娜第一次主动邀请沃尔来家里玩,甚至还可以以租客的身份,住在她的客房里,客房里有冰箱和床,很温暖,就是门口的狗有点吵,沃尔笑了笑,她路过狗笼子的时候,对着狗狠狠的呲了呲牙,狗变乖了,再也不敢随意叫唤了。
这大概就是蒂娜的生活,你对它不恨点,它就骑到你头上来了,终于,蒂娜打开心扉,第一次和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吐露心声,她告诉沃尔,她的长相让她困扰,她从心底里看不起自己,沃尔告诉她,不,你要记住,你是最完美的,所有嫉妒你的人都是因为你比他们优秀。
这些话让蒂娜重新审视了自己,她在海关的出色表现,她协助警方追捕凶手,这些她都可以引以为傲,蒂娜并不是一无所到只剩下自卑,她比她想象中的要优秀的很多,只是缺少一个人告诉她,而这个人出现了,她就是沃尔。
和沃尔相处的这段日子里,她发现自己和沃尔有着太多太多的共同点了,她们除了长相接近,她们的在臀部上面都有一条疤,她们都喜欢吃生的虫子,她们都惧怕闪电的雨夜,她们身上都有有被闪电劈过留下的疤痕。
蒂娜曾经向她疗养院的父亲询问,询问臀部的疤怎么来的,父亲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蒂娜在三岁前跌倒在尖锐的石头上,再问就假借头晕不再回答,蒂娜知道她爸爸隐藏了很多秘密。
蒂娜和沃尔越走越近,她知道沃尔也藏有秘密,就比如消失几天后,她把房间里的冰箱给封起来了,但是这不影响两人的交流和感情递增,终于有一天蒂娜的渣男友要离家几天,这几天蒂娜和沃尔放飞了自我。
上午她们在山林里裸着身子奔跑,阳光斜射在她们身上;下午她们在溪水里嘶吼嬉戏,溪水环绕着她们的身体;入夜她们躺在青苔上拥抱,蒂娜又发现一个惊人的事情,她不是她,而是他,蒂娜长出了男人的特侦,和沃尔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放肆,蒂娜第一次知道这种感觉有多美妙!
看着漫天繁星,沃尔告诉了蒂娜,你不是人,你是山怪,你是山怪里面的雄性,而我负责孕育孩子的雌性,放在冰箱里的孩子叫西希,是我生的未受精胎,在芬兰有一小队的族人,他们会到处迁移,他们找过我,也会找到你,如果你愿意,可以和我一起走。
蒂娜犹豫了,她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自己不是人,在人类的世界里,她有房子有车子,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她有个父亲,有相互关怀的邻居,当然还有个垃圾男友,人类的世界对她而言好像还不错,但是对沃尔就不好了,沃尔的父母从小就被做实验,虐待,毒打,沃尔也辗转了一个又一个孤儿院,最后颠沛流离,他满脑子都想对人类实行报复,而不是融入人类的生活。
报复人类?
蒂娜想都没想过,面对沃尔,蒂娜第一次产生了抗拒,但是非人类这个不争的实事摆在面前,如果跟着沃尔一起去芬兰,那势必会加入报复人类的圈子,如果放弃沃尔,那么她自己将再一次孤独的面对人类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蒂娜负责的案子也开始有了新的眉目,她靠着嗅觉找到了一个有着婴儿啼哭的公寓,但是第二次警察到访,婴儿没有了却换来一部带有血腥腐臭味的DV,面对铁证如山,凶手还一直狡辩,蒂娜想到了沃尔的话,人类啊,也许就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最充满贪欲的生物,自私到连自己的子嗣都可以祸害。
蒂娜似乎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她闻到了那么多罪恶的人,却一直找不到恋童癖的罪魁祸首,至到有一天,她看到隔壁的房子停着警车,女主人哭哭啼啼的看着空空无一物的摇篮,男主人抱着一个看着非常眼熟的婴儿,但那绝对不是他们的宝贝女儿,那是。。。
西希。。。
原来这就是沃尔所谓的报复——换子,这种未受精的胎儿可以随意捏脸,但是寿命很短。
蒂娜很矛盾,人类真的和沃尔说的一样?
但是蒂娜想起那混吃等死养狗的男友,美其名曰是谈恋爱却和另外一个女人说想你;蒂娜想到了抱她回家抚养的父亲,他现在独自一人在疗养院里;蒂娜想起了借给她锅子的邻居。。。
;蒂娜想起了和她一起工作的同僚,他们。。。
蒂娜最终做了一个决定,他赶走了好吃懒做的男友,砸了他最心爱的电视;他问了父亲她的来历,亲自去祭拜了父母的墓地;最后他走向了沃尔,跟在蒂娜身后的是带着手铐的警察,沃尔没说话,只是一直笑,她知道蒂娜再也不可能像尝试吃虫子那样尝试着和她回芬兰,她待着手铐一跃而下。
蒂娜回到毫无人气的房子,静静的坐在沙发上,这一切为什么来的那么快,又结束的那么快,门铃响了,蒂娜看到门口的大箱子里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里面竟然躺着一个有着小尾巴的婴儿,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张芬兰欢迎你的明信片,蒂娜哭了,不,她应该笑,从此以后的生活她不在孤单,从此以后多了一个山怪和她一起融入人类,从此以后她要活成自己的样子。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了,我们不能要求沃尔一起放下对人类的仇恨,也不想看到蒂娜最后去了芬兰,所以停留在这里刚刚好。
我犹豫了很久是不是应该把整个故事剧透,但是写着写着就把故事写完了,也算是一气呵成,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我十分推荐,但是电影一开始的慢节奏,加上灰冷的色调,可能让人提不起劲,但是请不要关闭电影,看下去,你会发现越来越精彩。
电影中我最喜欢他们放飞自我穿梭树林的感觉,那才是真正的他们,他们在山上尽情吼叫,这是蒂娜以前不敢的做的,她在人类世界里的活的小心翼翼,活的很累,尤其是面对那个住在一起的渣男,他吃着蒂娜,用着蒂娜,最后还带女人回家,不过还好他从来没有当着蒂娜的面羞辱她,每次遇到他带回了别的女人,蒂娜就悄悄的关上门,然后走进大自然,换了我,我真想狠狠的抽上他几个嘴巴子,叫他滚,不过到最后蒂娜还是这样做了,丢了他的电视机,我看的真解气!
蒂娜是幸运的,她的养父母对她还不错,父亲经常忘事,也许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但是他还记得他们夫妻和蒂娜度过的快乐时光;蒂娜的天赋在工作中发挥到了极致,同僚赞赏的目光也让她消除了对人类的敌意,如果她也和沃尔一样,亲眼看着父母被人折磨,自己又惨遭毒手,那么她也会手起刀落,报复人类。
人类究竟是像沃尔口中那样自私自利?
还是像蒂娜口中那样留有一息温存?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境遇都不相同,所以对这个世界的感受都不同,当然,你的小小举动也会改变你周围的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说完了大我,说说小我——请不要自卑!
我要告诉所有看影评的人,不要看低自己,你比你想象中的要优秀,那些抓着弱点不放的人,那些出于嫉妒的人,他们都是因为怕自己的弱点被发现,怕自己不如人才虚张声势,不要被他们吓到,你们真的很优秀!
好了,电影给我感受很多,我无法一一表达,也许看过之后,你们也更有体会,我是阿飘飘,我们下次见咯!
边境 Gräns (2018)
日译片名增加副标题『两个人的世界』女主人公Tina生活在瑞典北部寒冷的森林地区,最近的大城市是于默奥(Umeå)。
Tina的工作是作为边境海关检查违禁品。
她用鼻子嗅探,比仪器还灵敏。
Tina皮肤粗糙,凹陷眼,结棍鼻,厚嘴唇,任谁说都是丑陋的。
她却有一颗亲近昆虫、森林、动物的温柔之心。
Tina生活在格格不入之中,困扰她的问题其实普天下通用,“我到底是谁?
”片中有一幕,Tina梦中惊醒,与窗外忽然而至的狐狸(正是海报上那只)隔着玻璃四目对视,出神。
我被这个时刻的微妙与天然性彻底打动。
导演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赋予Tina超越常人的物种身份,脱胎自北欧传说里的“山精”(Troll)。
民间传说里,山精遍布斯堪的纳维亚各地,北欧人从小在歌谣和传说里司空见惯,甚至不乏发现山精踪迹的新闻。
这样的现实背景,令剧中人Tina生活进瑞典人类社会并不存在违和感。
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剧本『培尔·金特』(Peer Gynt)中,也描述过主人公培尔误闯山精洞穴,拒绝与女山精成婚,遭一众山精戏弄,等到黎明时分,怕光的山精才鸟兽散去。
传说中,昼伏夜出的山精,一旦被日光照射,即会变成石头。
影片中,Tina在邂逅Vore后,两人的户外行动大多在黑夜与暗光下进行,印证着传说。
作为来到瑞典的伊朗移民,阿里·阿巴西借用山精这一北欧典型边缘族群形象,对映自身移民身份与处境。
反噬主流还是与主流艰难融合,既是阿巴西,也是Tina的身份追问。
Tina与Vore那场雌雄错位的野合,透着古典自然主义色彩,欲望来自天授而非肉欲的动物性。
Vore告诉Tina山精遭受人类种族灭绝,历史上也确有其事。
17世纪丹麦国王就颁布过“山精艺术禁令”,违反者一律死刑。
18世纪的瑞典,被认为是山精后裔的“驯鹿萨米人”(Sámi),文化和语言均遭到过殖民毁灭。
在如今的网络表情包文化中,Troll也以一个略显污名化的形象流传在各种网络斗图嘲讽之中。
所以,回过头审视影片时空里,Vore勾结同族人暗地里作恶、报复人类婴儿的行为,与Tina最终选择留在人类族群中生活的选择,反抗与平衡,两种生存态度孰是孰非,并不能轻而易举一言蔽之。
那放诸世界各地一批又一批移民、难民身上呢?
更耐深思。
預告片讓我誤以為這是一部怪異離奇的愛情電影,然而事實絕非愛情片那麼簡單,它以一種不舒服的不合常理的人物引出一段奇幻驚悚的旅程。
宛若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Tina是個沒什麼自信的機場安檢人員,天生擁有過人“嗅覺”卻相貌醜陋異於常人的她,長久處在一種對自我認知保持懷疑的孤獨狀態里,不確定自己的過去和身世,在她與旁人甚至觀眾看來她都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真的有一天,她遇見了和自己相似的Vore……在我看來,Tina和Vore的特殊關係造就了兩人之間非一般的感情,但是不全然是愛情或異性吸引力,而是由於Tina從來沒有認識過相同族群的人,故此在Vore身上看到了相同感,她把對方當做重新了解自己的契機,是自我認知的一面鏡子。
這種“移情效應”促使Tina迅速對Vore放下心房,展開了一段激烈的愛戀。
另一種可能是“氣味”。
Tina可以聞到犯罪的心理味道,也可以感知到情緒的變化,所以她在第一次或第二次見到Vore時可以就大概得知自己可能受到他的吸引。
隨著男女主角(?
)陷入愛河后,劇情的發展卻朝著懸疑驚悚的方向展開了,無數個疑點和怪誕逐一發生…Tina一直對正常食物吃之無味,在Vore的帶領下也開始享受昆蟲的美味;和其他野獸動物之間的互動,似乎也展現了他們擁有的過人獸性;以及交織在感情線之中的嬰兒案件,不斷推出新的小高潮。
森林里隱藏著犯罪的氣味,身邊的人也存在著謊言的欺騙,Tina開始動搖在自己的真實身份、與困惑在善惡選擇之中。
電影沒有展示過多Vore的背景故事,而是將觀眾鎖定帶在Tina身旁,讓我們投射自己的心境在她身上,和她一起懷疑、一起思考、一起改變。
在全片營造的詭異氛圍里,主角們戲謔稱自己為“怪物”,卻比《水底情深》或《狼人》等作品中的非人生物,無論是思考模式還是情緒上的變化,都更像幾分人類;但正是因為保持如同人一般的高等智慧,才也有可能變得比人還要邪惡。
我沒有憑據,只是試著猜想,在人物設定方面,是否《邊境奇譚》里被視為古怪生物的他們,映射的是現實世界里猶太種族或其他北歐民族的情況?
一樣的人類卻不被當做人對待,天生的優勢卻無法被重視尊敬(猶太人的智商高於常人),被主流社會排擠,收到殘酷迫害。
人之初,究竟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究竟故事的最終走向會是如何,女主角到底做出什麼抉擇就等待觀眾自己自行探索了;只不過觀影后的陰森怪誕感伴隨了很久,可能是人類對美麗的定義太過狹隘吧。
Btw交配和未受精卵的設定……太奇葩又創意了。
影片的主角蒂娜(Tina)是一位海关边检员,她体态臃肿,五官怪异,甚至有些丑陋。
蒂娜有着异于常人的灵敏嗅觉,能嗅出人的羞愧、内疚、愤怒等情绪,这让她立刻就能辨认出那些心怀鬼胎的入关者。
直到与她有着相近外形的沃尔(Vore)出现在边境时,蒂娜开始变得慌乱。
她躁动不安,不由自主地被沃尔吸引,逐渐开始了对自身身份的探索。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得知蒂娜与沃尔是异于人类的山怪。
他们生来嗅觉灵敏、充满野性,而他们的种族在数十年前遭遇人类大规模迫害,仅存的后裔散落而居。
不同于沃尔生长于自然,蒂娜被人类养育长大。
在这段发现自我、重回自我的故事中,出色、大胆的声音设计将观众完全带入蒂娜的世界。
蒂娜与沃尔由于蒂娜亲近自然的天性以及她灵敏的感官,一切感受在她的世界里被无限放大。
无论是边境检查室里扰人的电路声,城市中的人声、车声、汽轮声,还是自然中的风声、水声、鸟鸣声等等,一切声音都被有意放大。
加上充满呼吸感的台词,令观众无限地贴近人物,仿佛能切身体会到蒂娜的所见、所闻、所感。
通常嗅觉是很难表现的,声音设计中听感的放大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到了这一敏锐嗅觉的呈现。
检查室里时刻充斥扰人的电路此外,声音的空间感十分出色。
由于声音呈现出无限贴近人物和现实的真实感,因此当空间切换时,听感的变化特别强烈,而精细的处理并不会让这种变化显得跳跃。
从城市到自然,从内景到外景,观众沉浸在声音空间中,紧随蒂娜的行动。
影片的声音设计紧紧围绕蒂娜的状态与情绪展开。
自幼被蒙在鼓里的蒂娜饱受身份的困扰,年幼时被欺辱霸凌,成年后因相貌丑陋、生理缺陷而深深自卑。
影片用巧妙的声音设计来表现人类社会对蒂娜的束缚和排斥。
首先是蒂娜的家,这幢依林而建的房子仿佛时刻被一股力量紧绷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随着蒂娜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声响越发强烈,如同她在与这股力量抵抗,奋力挣脱。
当她终于宣泄出了夹在两种族之间的身份焦虑后,她接受了自己,代表着人类社会束缚和蒂娜内心挣扎的声响彻底消失了,最终她任由房子破败,回归自然。
蒂娜家中时常伴随着木头被紧绷、挤压的声响另一处较为明显的设计是医院的门,这场戏是蒂娜送临盆产妇去医院。
当产妇顺利进入医院后,刹那间合起的自动门发出骇人的声响,将蒂娜阻隔在医院门外。
这时蒂娜还没有得知自己真实的身份,深陷自己生理缺陷而无法生育的痛苦中。
更不必说更为明显的犬吠,作为人类意识的外化,家犬对蒂娜的狂吠表现了人类对她的鄙夷和排斥。
医院自动门发出骇人声响,将蒂娜阻隔在外一边是人类社会的疏离,一边是自然的亲切。
为了展现蒂娜对自然的亲近,影片在声音上也做了精心的设计。
在通常的设计思路里,邻近自然的郊外是特别宁静的。
但当蒂娜与大自然相处时,大自然生机勃勃,甚至有些嘈杂,仿佛一切事物都灵动起来。
当蒂娜身处湖水中,主观听感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蒂娜与自然融为一体,无比美好。
在蒂娜探索身份、回归自我的重要过程中,吼声这一代表着原始兽性的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蒂娜与沃尔结合时,她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并非残缺,伴随着快感的吼声是她开始释放天性、冲破人类社会藩篱的信号。
在得知自己被人类欺骗多年,她终于开始反抗,将积压的怒火化作对家犬的奋力怒吼。
最终,当她发现沃尔的罪恶勾当并与他对峙时,蒂娜与沃尔此起彼伏的怒吼声将影片的情绪推至高潮,蒂娜终于将她的屈辱、痛苦、仇恨、迷茫通通宣泄。
创作者对这三次吼声做了细腻的处理,令蒂娜的本能、情绪渐次爆发,将叙事带至高潮。
蒂娜的三次吼叫展现了人物成长,将叙事推至高潮在音乐创作方面,影片中多为音效化的音乐,充斥着合成器音色,营造出悬疑、奇幻的氛围,与影片的风格极为贴切。
《边境》用奇幻的外衣包裹了众多当下的社会议题,用极富创造力的视听设计以及出色的表演共同打造出这样一部浪漫、新鲜却毫不猎奇的影片,无法不令人沉浸其中。
欢迎加入莫非影画声音交流群(请添加微信号Mofeipictures),与我们分享你对这部影片声音设计的感受,或任何你所喜爱的电影声音。
作者:Devika Girish (Film Comment)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作为阿里·阿巴西的第二部故事片《边境》的女主角,蒂娜看起来似乎有些古怪:棱角分明的面庞、凹陷的眼窝、磨平的牙齿,这引起了许多陌生人的恶意中伤。
她是一名海关官员,在瑞典一处遥远的森林地区工作,她拥有一种X战警式的超能力,能够用鼻子闻出他人的意图——对于海关安保工作来说,这种天赋是无价的;但就像所有电影中的那些奇怪的能力一样,这让她产生了一种和其他人的疏离感。
蒂娜最后发现,这一切都与她的真实身份有关——其实她是一只山精。
她是这种超自然种族的仅存后裔之一,他们曾在几十年前被人类迫害、屠杀。
这部影片极具野心的主题选取,构成了对近年来社会文化议题的寓言书写,触及了对移民的压迫,和对种族少数、性少数的排挤。
不过,《边境》没有流入造作的象征手法,或是对政治议题的直接评论。
它描摹了在社会的边界、不同的人群之间飘零的那种特别的、动人的私密经验——它也深入了那些来自失落之地的人们的内心,勾勒出那种惊惧感。
(「我不喜欢那些不用隐喻,就没法表达自己所想的人,」阿巴西在最近一次《电影评论》的采访中如是说道,他强调这部影片是一个「寂寞、寻爱的女人的故事,只不过她恰好有着很好的嗅觉。
」)这是一部很难分类的影片,糅合了神话幻想、爱情故事和犯罪类型的特征。
《边境》或许更像是一部酷儿电影: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它处理欲望的方式。
影片将欲望看作是某种宇宙力量,这种力量唤醒了蒂娜真正的自我。
《边境》从蒂娜日常生活的场景开始:无趣的、程序化的生活,即使是她的生活中最令人惊异的部分——她超人的嗅觉——也只是被称赞为某种「金属探测器」。
她身穿制服,站在海关的无菌通道中。
在她用鼻子闻着过往旅客的气味时,她的鼻子随之抽搐。
首先,她发现了一名未成年的酒徒,接着是一名衣着得体的儿童色情制品走私者。
后来,她回到家去,我们看到了她那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男友罗兰(一个由约根·托尔松扮演的蠢角色)。
她也会定期到一间养老院去尽自己的本分,看望她那已近衰老的父亲。
在他们温柔的交流中,我们渐渐感受到其中潜藏的忧郁感:或许她在逐渐失去这个老人,而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爱着她的人。
在蒂娜的这种「常态」中,我们可以体认到某种不自然的、受压抑的感觉。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那些不属于某种文化,却不得不强迫自己生活其中的人,可能会很熟悉这种感觉。
感谢梅兰德的深刻洞见和精彩表演,体察了蕴含在这一角色内部的一切,让蒂娜在勉强度日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不安的、沉默的世界观察者。
她永远得不到满足,却不能获知她到底失却了什么。
她唯一显露出活力的时刻,是当她偶然发现那个自然领域的时刻。
在那个场景中,摄影师纳迪姆·卡尔森创造了一种鲜活的、富有美感的色彩组合与影像质感。
蒂娜站在她的小屋外的某处,像一位访客一样偷窥着自己屋内的景象,这时,有一只巨大的麋鹿悄然出现在她的肩上。
接着,她突然在半夜醒来。
在在她卧室那结霜的窗户外边,有一只狐狸正与她分享这个这个温情、古怪的时刻。
在这些场景中,阿巴西与卡尔森在北欧的森林中,采掘着他们的民间神话。
我们看到事物的形体从阴影中出现,最终又消逝在黑暗中。
蒂娜谨慎地接纳了这种相遇,但它们毕竟看起来像是自己的异类——直到有一天,在海关工作时,她遇到了沃尔(埃罗·米洛诺夫饰),他的脸看起来和她有着许多同样的特征。
他的到来明显扰乱了蒂娜的生活;她嗅觉上的超能力将她导向一种极度狂乱的情绪,而梅兰德就被框在了一个洞穿人心的特写之中。
突然被惊动、被唤醒的蒂娜决定进一步探查,而她甚至发现了他们之间更多的共通点:雌雄同体的性器官;臀部上方的一道疤痕;被闪电击中后的灼痕。
「你是谁?
」她问道。
这悄然成为她此后的另一个问题的前奏:「我是谁?
」他们接踵而至的恋情,继承了许多成长电影——无论是酷儿电影还是其他电影——的基本结构:沃尔是一个无所顾忌,但不可思议的爱人,他将尚显羞怯、未经世事的蒂娜拉出了她的安全区,让她得以认识自己。
不过阿巴西对虚构细节的关注,当然还有梅兰德和米洛诺夫介于人与非人的长相,让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场景显得特别迷人、极具原创性。
他们之间最初的交流,是通过嗅觉,悄然地陷入迷狂;他们就像动物一样,用他们的鼻子「审视」着彼此,谨慎地相互接近。
慢慢地,沃尔将蒂娜逐渐引入她的自然冲动之中。
他先是拿蛆虫给她吃。
(「这很恶心」,她说道,「谁说的?
」他轻蔑地说道。
)不久之后,他们在一场雷雨中,一起蜷缩在桌子底下,四肢交缠,想要逃过追逐他们的闪电。
很快,他们在森林里享受着热情而狂野的性爱。
那场性爱场景,在这部影片在戛纳首映之后,就被广泛地讨论。
那是《边境》的高潮场景:那是纯洁的、天启式的愉悦时刻,成功地唤醒了蒂娜对自己身体和欲望的认同。
它同样也是超越常规的,我们看到油画般的裸体,以及频繁的嘶吼声与咕哝声。
在阿巴西塑造他的「他者化」角色时,这是又一个例证:他没有让他们之间的性爱拟人化,而是尝试了一种更真切的方式,重构了我们对「怪物」和色情的惯常想象。
梅兰德和米洛诺夫又一次从本质上发挥了这一场景的效果;他们展现了动物化的欲望,而不是流于戏仿或吸引同情。
《边境》改编自约翰·艾维德·林德奎斯特的小说,这位作家另一部有名的故事,是少女吸血鬼邪典电影《生人勿进》(2008)。
就像《生人勿进》那样,《边境》也深入了某些真正黑暗的领域,包含着一个(有些不自然的)犯罪支线情节。
这让这部影片的身份之谜变得更为扑朔迷离,也造就了一个观感更佳、更刺激的故事。
即使当我们发现蒂娜的真身之后,她仍旧面对着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这依然是「她究竟是谁」的问题——和她想要成为谁的问题。
「我不想伤害别人。
这像人类吗?
」她在电影的结尾,对沃尔如是说道。
阿巴西似乎想要暗示,身份这一命题,要远比单纯的性别议题、遗传学问题复杂许多。
而我们为自己设下了边界,有时候比起我们真实的特质要更加重要。
在看《邊境奇譚》的過程中一直想到——其實都是動物而已,無論是人或Troll。
我們只是剛好生活在同個星球,就像哈士奇和阿拉斯加,柴犬和秋田,有點像、但就是不一樣。
而一切歧視與不歧視、欣賞與不欣賞、美醜、好壞、對錯的界線,皆是來自於人類的定義,那些價值觀、那些約定成俗。
我們身為人類用人類的思想去看待世界,耳濡目染這些規則的我們不太會特別質疑這有什麼不對,但邊界奇譚創造了Tina這樣的角色,讓我們能重新去看待所謂的價值與約束。
真是一部很有張力的電影,總是有辦法找到很棒的撬動點。
我很喜歡對於Vore的設定,他打開Tina心裡面的一扇窗,告訴他屬於他們種族該有的真正自由世界,但藉由他所犯下的過錯,讓Tina開始思考人類設下規範之必要性,那些約定成俗,是不是讓這個世界維持整體良善發展的必要條件?
或者換個方式說,Tina、或從小接受人類教育的我們,是否就是無法忍受生存在那樣沒有價值判準的社會呢?
我們早就被教育好了,我們的解放只能是適度的解放,我們的壞只能是不踰矩的壞——這是讓人類們和平共存最好的守則,有得必有失。
《邊境奇譚》像是大型寓言故事,用誇張的手法,說出平凡人的掙扎。
到底什麼是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與「存活在這個世界」的平衡又該如何掌握?
不是每個人都有「不是人」這樣的開脫理由;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幸能收到一封來自芬蘭的明信片。
比Tina更可悲的是,我們真的是人類。
《边境》是一部熔炼了不同元素的, 烂漫的,北欧黑色电影的(Nordic),社会现实主义的,神秘力量的影片。
相信很多人在观看电影时,都为影片的荒诞和复杂所扰,难以用一种态度,一种感受和一种思考来解读《边境》。
在我看来这种复杂性却是边境最为可贵之处。
本文将放弃以简单的,统一的视角和逻辑来解读影片,相反,将提供从不同视角对影片的浅探,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1. 身份电影边境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妆容设计奖。
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丑陋和奇怪的造型一定也是在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禁去想,这个长相丑陋,行为怪异和我们不一样的女人是谁?
那么Tina是谁呢?
对于这个问题,影片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种划界的方式,将Tina和电影中的其他人以及看电影的我们区分开来。
Tina是吃虫子的,长尾巴的,丑陋的是与我们不同的“怪物”。
随着影片的进行,电影确认了我们对Tina身份的猜测,Tina 是Troll,北欧神话中的一种怪物。
可是在不断地强调我们与Tina外表和习惯的不同的时候,《边境》也像我们展现了一个和我们说着同样语言,有着同样生活方式的Tina。
“那么,我们不禁要再次发问Tina到底是谁?
是异化的人?
还是人化的怪物呢?
”回到北欧神话中,Troll是一种居住在远离人烟地区的,没有天主信仰的,被认为对人类是危险的一类生物。
这让我想到了1870年代开始出现的人类动物园(human zoo),来自未发展的偏远部落的有色人类也被异化成了和欧洲的文明人不同的“怪物。
”在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崛起的欧洲,电影不禁引起了我们对难民危机现实的反思。
更重要的是影片让我们以Tina的视角感受到他者身份所带来的痛苦,并对此感同身受。
电影提供的这种感受是超越了某一现实事件的。
不管是在蔡康永先生所说的“我们不是怪物”还是留学生在国外遭受的歧视,都应该是感同身受的吧。
2. 北欧黑色作为一部北欧犯罪电影,边境沿袭了北欧犯罪电影的黑色风格(Nordic noir)。
影片色调阴暗,压抑,时刻表现着欢迎来到永恒的北欧黑夜的致郁风格。
特别之处在于电影通过导演的安排以及演员的出色表演提供了超越视觉的感官刺激。
“闻”既推动了影片剧情的发展,Tina通过“闻”感知人的情绪发现了携带儿童色情内容的恋童癖,又为影片提供了独特的气味标记,西装革履下的猥琐,森林和泥土,潮湿阴暗的房间,蚯蚓,以及同样“丑陋的”“肮脏的”Vora。
大量嗅的特写,无时无刻不调动着我们的嗅觉器官,让我们恶心,让我们害怕。
3. 爱情Tina和Vora的爱情是本片两条重要的故事线中的一条。
这条故事线带来了影片另一个重要议题,性别。
以“正常人”的视角来看Tina和Vora都是女性,两个雌雄莫辨的人之间的爱情颠覆了传统的男女关系。
可是这种颠覆并不彻底,Tina是以一种类似于“正常人”中的男性形象出现的,她有着一根细小的男性生殖器。
这种对异性恋父权社会男女关系的仿制,在我看来是本影的一个缺憾。
我更希望对troll这样一种异化的人而言,性别是不存在的,他们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4.恋童恋童是本片的另一条故事线,这条故事线完成了对“人”和“异化的人”Troll的归同。
我们和我们所谓的他们并没有那么不同,一样的崩坏,也一样拥有善意和正直。
恋童犯罪被证明是Vora与人类的共谋,而正义的伸张也是Tina和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样混杂的主题下,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勇敢,坚毅的Tina。
所有人类的,troll的美好品质都集中在了这个异化的人身上,并且随着Tina没有被阉割的后代(保留了尾巴)的诞生留下了对未来的希望。
导演Ali AbbasiAli Abbasi 来自伊朗,毕业于丹麦电影学院,并居住在哥本哈根。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想提出一个反思,作为一个伊朗国籍,在伊朗长大的导演,Ali Abbasi以一种完全西化的故事(北欧神话)和方式来拍摄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不止于难民身份的作为他者的痛苦。
但是我不禁会想,在这一过程中导演丧失了多少“自我”?
变成了他永远不会能成为的“正常人”?
原文刊载于 微信号:北欧电影,搜索关注。
电影中,用一个样貌丑陋的女性,展现出了在边境安检口岸,生活的这么一个边缘化的人。
异于常人的外表,让她几乎已经去性别化因为样貌的关系,缇娜自小就没什么异性缘,所以即便人到中年,她也没有什么恋爱和性经验,甚至还养了一个软饭男在家里。
其实缇娜并不喜欢狗,但为了得到软饭男的陪伴,她不得不接受对方的爱好。
某些时刻,我们是否也为了融入某个圈子,得到某些人的认可,变成了不断忍受、折磨自己、讨好别人、丢掉尊严的人。
虽然家人对她的样貌并没有什么介意,可缇娜自小就觉得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她甚至可以通过人身上散发出的气味,判断他们是不是做贼心虚。
通过这项技能,缇娜从未失手,甚至在工作上屡建奇功。
某次在安检站,缇娜查获了一起拍摄婴幼儿色情照片的案件,但警方却一直找不到相关的有力证据。
除此之外,一个异性的出现,让缇娜神魂颠倒,而类似的长相,也让她突然产生了某种认同感。
沃尔一开始就明白,缇娜跟他是同一种族比起从小被父母保护长大的缇娜来说,了解所有真相的沃尔显然有备而来,他看似有男性的外表,其实内核却拥有女性的生殖系统,而这刚巧与缇娜相反。
无法忽视的味道让缇娜飞蛾扑火般地爱上了沃尔,但她没想到沃尔竟是案件背后的始作俑者,而为了报复人类,他总是会用产下的怪物胎儿,换走人类的健康孩子。
然而这些孩子,最终都成为了恋童癖们的玩物。
背景声音里,只有婴孩惨烈的啼哭警探的表情,已经说明了这些孩子遭受过怎样的折磨,而这些孩子的命运,竟都是沃尔所致。
由于从小是在人类父母爱的养育下长大,所以缇娜对这个世界没有那么愤世嫉俗,而当她发现沃尔换掉了邻居家刚出生的小孩儿后,缇娜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她知道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心人存在。
未受精的怪物孩子这些人不会因为她的外表歧视她,不会因她的出身看低她,所以她最终选择离开沃尔,甚至还想将他抓捕归案。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肯定都做过一两件为了得到任何,而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但随着阅历与日俱增,我们会慢慢长大,然后懂得什么才是自己应该真正在乎的东西。
一看就是亲生的随着父亲离世,了无牵挂的缇娜选择了隐居,她释放自己一直被压抑的本性,自由地在山林间与自然亲近,直到沃尔将孩子寄给她的那天。
成为母亲的缇娜终于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孩子的存在,让缇娜有了归属感,有了家,而她的嘴角,也终于展露出了笑颜。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觅的东西——认同、延续、陪伴,即便是最边缘化的人,都希望有个能接纳自己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不大,可以不豪华,但却是你我心中无可取代的世外桃源。
拥有乳房的“女主”在自己的种族里面是男性。
主角的房子里面住着的是他的人类男友,而这个人类好像特别喜欢自己的母狗(貌似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主角一直觉得自己在社会中是灰暗的,遇到“男主”才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男主”因为人类对自己父母做的事情,通过偷卖人类婴儿给恋婴癖报复人类。
一个是关于自身灵魂归属感,对自己灵魂认知的故事,一个是报复社会和恋婴癖的故事。
两条线在现实中交汇在一起,可我找不到在精神上交汇的点。
“女主”在得知自己的身份以及父母的故事时也愤怒过,但没有选择报复社会。
难道用男女主对人类社会的不同态度来交汇????
恋婴癖和灵魂认知有什么关系???
电影名字又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认为这片子是关注LGBTQ,或者边缘人群的,那是把这部电影层次降低了。
它其实关注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主题:寻找自我,或者更进一步讲,自我认同感。
Tina从小便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是个有缺陷的人,这个时候他和外界是完全隔离的,直到Vore出现,Tina开始问:我是谁?
才终于明白原来我和Vore一样,是“山怪”。
随着剧情发展,Tina却发现自己和Vore不一样,他终于明白,山怪也好,人类也好,都需要爱才能同他人建立连接,最终获得认同感,影片结尾,Tina同山怪婴儿建立了连接,找到了自我。
第1200个标记,后半个小时注意力已经不集中了,之前做到让我全片观感都这么难受的是《索多玛的120天》《生吃》和《霓虹恶魔》,可是这部电影比上述的要差不少,从社会边缘人入手,却又写了个非常带有奇幻色彩的剧本,不得不说像是导演想复制拉丝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走捷径,但是全片除了那一场激情戏之外都太无聊。KGN:40/100
拙劣的反向设置,刻意的动物性,purely for shock value
恶心(not in a good way)
我承认我看的很不走心看得很WTF
你们都是山怪,为什么我看的翻译是巨人,还一直期待女主暴走巨大化
找到同类很重要,但最重要的终归是个人的生命体验。
【3】奇幻壳,政治心。仅就故事而言还算有趣,探讨野兽-人类的关系颠覆,前半段的悬疑与奇诡感相当诱人,奈何后半段偏要植入所谓社会隐喻,这一层面上的作者性苍白无趣,或者说没有找到更好的植入手段。
没有想像好看,之前看推荐看到,以为有什么毁三观的题材,原来是很平庸的兽人的发现爱情故事。女主长相怪异担当进出口检查员,可以隔空和用鼻子识别一些危险人物并抓获。还有一个老爸和一个算是男友的人。某天遇到一男子很奇怪,在包里有虫子和孵化器,之后又看到一次发现让搜身但并没发现异常,发现其长的像男人但实际是女人。后来一来二去的让他来家里住。女主在回家路上遇到要生孩子的一对并送到医院,在路上突然停车原来是经过的鹿群。男主生下一孩子,这种一段时间就会死去,而被男主用来将孩子卖钱。女主也追跳到一团伙在家中发现录像对婴儿,但不知道婴儿来源,应该是男主卖给他们偷的孩子。男主和女主产生暧昧的突破自我,发现原来是真正的种族,自己父母被送去医院实验死去,男主为了报复人类偷孩子卖,后在抓获后跳海离开,女主收到他俩的孩子
打扰了,欣赏不来,而且很恶心
有點兒困 看完突然想再看一遍長牙 儀式感聯想到男人與雞
生而不为人 对不起 | 3.5星
不知廉耻就退化尾巴,满口谎言就没了嗅觉。有些人类面容姣好,却连子嗣都能吞食;有些怪物面容丑陋,却连驯鹿都要礼让。以为自己特别,不过是披上制服的凡人;以为基因缺陷,原来是别于常人的异族。哪怕人类是魔鬼,自己也不要做恶魔。吞下昆虫的婴孩不再啼哭,哪怕历经霸凌的一生,也不要去伤害人性。
光看到异想天开但没有得到满足感。
剧情重口,人物奇丑,但不得不承认是一个好故事。北欧神话的“Troll”概念以悬疑和奇幻的方式得到演绎,还有很多关于边缘人群的隐喻,难怪入围了酷儿棕榈奖...
脑洞惊人
我觉得我的基本三观,还是倾向于审美的,至于审丑。。。大概是电影节评委的嗜好。本片真的非常近距离特写的进行了完整的审丑,真的是丑到吐血,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在我这,连心理关都过不了。至于电影的内涵和立意,我倒是觉得非常扁平化,无非是人性,外表不能决定人性,异族也不能决定人性,一旦接受了圣母教。。额,不是,是善良博爱,所以,这也就是个丑陋躯壳套用了一个剧情版的与狼共舞,特殊种族都心向人类,真的我们左翼赛高啊
[边境]与当下许多欧洲电影一样,致力于探讨“身份”问题。自古以来,自我与他者、善与恶的边界就是人制定的,因此电影在这问题上的反思称不上深入。在叙事层面电影使用了欧洲童话寓言里经典的森林空间和动物动机,再度反复而不是加深了上述的二元对立。好在片子直至三分之二处都保持了一定的悬疑感和腔调,女主角的表演里也能见到许多细腻的情绪,故而不至于彻底沦为刻奇。
探讨LGBTQ群体生存出路的《边境》最终走进了交流的死胡同。所谓边缘人群的矛盾在于,他们既要争取自身的独立性又想追求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就像影片诡异的风格一面是哗众取宠乞求同情的嘴脸一面又是拒人千里傲慢不逊的姿态,这使得他们永远处在了一个不知何去何从的被动位置。
边缘弱小不是作恶的借口,北欧电影的脑洞就是看得远,好莱坞最多只是“温饱思淫欲”,它们已经思考未来的物种社会学了。
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感觉像是看了另一个版本的《钛》,Troll做羞羞事的场面真的是年度奇观之一,戛纳真是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