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员太出彩。
凯特知道自己杀死四个无辜的人时的抽搐与崩溃(震惊绝不是面瘫脸)
“菲比弟弟”菲力在办公桌的暗箱里摸索磁带的急切、拿到磁带时长久的停顿
看电影的过程如同暗流在内心涌动,静默中自有其深沉。
演员的一呼一吸都扯动着人的神经。
2.没有配乐,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好的配乐。
旷野间的做爱,直升机越来越远,情感到了极致的高潮,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情绪感强的电影,如果没有把握让配乐牵动观众的神经,和人物故事融为一体,配乐便不如沉默。
个人认为导演在这里很聪明。
3.必须单独夸凯特。
凯特年轻时和现在的气质完全不同,现在带着一丝温柔的电眼曾经却是掩饰不住的叛逆与坚毅。
疾走天堂也可以看出一些蓝色茉莉的影子,崩溃时的脆弱和略微神经质,除了祖师爷赏饭吃不知道说些啥。
最难能可贵的是凯特能够为了角色剃头(虽然这对于高中就剃头的大魔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居然!
剃了头!!
还是好看!!!
4.结尾不太能接受。
前面凯特跑出来已经表面自己愿意为了无辜害死四人受到惩罚,后面又不停地一次又一次逃脱。
最后我都以为两个人要跳出来自首了结果跳上了直升机溜了???
凯特你开飞机的技术是在飞行家里面学的吗?
时隔多年,再回头来看着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这电影时,还是个傻气的大学生,电影镜头里所有美的景致,男女主角义无反顾剃光头发,在机枪扫射中飞奔的坚决,在心里回响很久。
当时还会安慰自己,这是电影,绝美的景色有,绝美的逃离有,但不在现实,这电影不够残酷,结局如果是两个主角都被弹孔穿透才符合绝望美。
可是,多年后再回过来看,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它还是那个心底,爱情的模样,生活的模样。
夜里看完《天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在蓝白红三部曲之后计划的新三部曲《天堂》《地狱》《炼狱》的首篇。
基氏的宗教情怀自不用多言,我凝望着《天堂》里这对亡命天涯的男女最后一个镜头随直升机升入无穷的天空里,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而是神和人的故事。
凯特扮演的女教师是人类代表,相信一己之力,相信自己在做“对”的事,当知道自己安置在毒枭办公室的炸弹意外炸死清洁工四人的时候,她颤抖的嘴唇,大颗大颗跌落的眼泪,观之心碎。
这是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罪的瞬间。
而年轻警官菲利普是神,只要相信他,他便可以带领你走出红海。
是神先爱上了人。
我很喜欢看两个人一起逃回女教师家乡的片段。
两个人剃了一样的光头,穿白色体恤,牛仔裤,坐在教堂门口的喷泉台阶上吃冰淇淋,看一场陌生人的婚宴。
他们越来越相像,气息相通。
因着人原本就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神终于等到了人接纳他的爱,真正信入他。
旷野上的大树在夕阳下好美,一如最初的那棵善恶知识树。
(先记下一些想法,以后补完)
这是《疾走天堂》男女主的一段对话“我们要去哪”“我要你带我去你生长的地方”“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菲力”“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1978年5月23日”“什么时间生的?你知道吗?
”“早上八点”“我知道我那天在干嘛”“我很清楚,那天是我生日,那天也是我第一次领受圣餐”“我打扮得像个新娘”“穿着我妈做的白色洋装戴白纱” 他们一起坐着火车,来到翡莉的家乡,这是他们在火车上进行的一段对话,火车上空荡荡的,就坐着几个人,窗外面是农庄,田野,竟然是金黄色的,很像是丰收之后的田野,但他们明明还穿着短袖。
Bgm很柔和,一种宁静纯洁的感觉,可他们明明是在逃亡,这时候是他们第一次开始认认真真地认识对方吧,女主开始认识男主,知道他的名字,我觉得这段话非常浪漫,想起来一首诗,“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一种超脱了世俗名利等外物的纯粹的浪漫……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爱情?
一个暂时作为女主翻译的警官爱上了想要杀死毒贩却意外夺走四条无辜生命的女主,男主帮助了女主逃跑,甚至,帮助她枪杀了毒贩,只是因为爱情?
爱情?!
真的有这样的爱情吗?
金黄色田野,宁静的农庄,神圣的教堂,举办婚礼的一对新人,剃掉全部头发的男女主,以及他们身上的白色T恤,男女主的眼神,简单的构图,纯粹又干净的感觉,真是一种美啊。
原来天堂不是一个地方,这里,天堂是两个人对视的瞬间跌入,是他果断而周密的释放,是她毅然决然的坚持是他们简单到透明的爱情。
《疾走天堂》名曰疾走,全片却是难得的静谧。
故事起于一场犯罪,转折于一个意外,因为一场特殊的语言交流,诞生了一见钟情的契合;两人由此谋划了利落的复仇,开始了远离喧嚣、释放原罪的逃亡。
从开始的剑走偏锋,到后来的转折、跌宕、沉溺,结尾收于高潮,情节一路富有张力却不失韧性。
这一次,凯特收敛了女王气场,一扫铅华,沉淀情感,扬抑张弛,收放自如。
她演绎的菲莉帕有坚持、有良知、有深情,却也单纯也直接,也理想主义。
在一个有所经历的女人眼中,你尚能看到纯真干净,能不怜惜?
我甚至沉溺了。
菲利普就是被这样的眼神一击即中的,他不脱稚气却坚持自我,虽然看起来有些局促笨拙,却思维灵活,推理严密。
他们的爱,没有电影一贯的激烈,却很彻底地颠覆了世俗,还原爱情的本色,深情而安静。
在干净到没有瑕疵的镜头里,男女主角诠释着最通透的感情,就那么不着痕迹地,让你相信,让你感动。
cate啥也不用说的最高演技,从第一次流泪开始就感染到你就是她,跟着她的情绪,她的表情从震惊到不自觉地心痛和愧疚,眼泪夺眶而出,作为一个教小朋友英语的老师,和看着孩子因问毒品而死,警察局不管她挺身而出宁肯自己戴罪也要保护孩子们的正义勇敢之举,在得知失误死亡名单中甚至还有两个孩子,她的情绪演绎的自然生动,那种穿透打动你的表演让人察觉不出来她是在表演,仿佛你就是她,在她面前,或是你就是她,而她完全表现出和你一样的情绪,你和她一样眼泪夺眶而出,更为她的表演而感动,可见她把自己深入在角色情绪里多深,仿佛回想起来,如果你是她那你的反应都没她那么层次感分明又自然。
小哥和她头靠头躺在冷冰的水泥地上睡觉,慢慢睁开眼睛,凝望着彼此,不动声色的爱情或是感情漫延,点点滴滴在你的心头,感动。
小哥低着头听cate叙述,然后希望她说不相信什么,其实潜台词更是,不管你不相信什么,也请相信一件事,那句坚定欲说又有些胆怯的三个字,真是和cate一样眼泪哗啦啦,这种时候,这三个字太让人感动,cate心里知道他对自己的好感不想拖累又不忍伤害又觉得自己不值得他这样,眼中还是有被他的纯净神圣震撼但心里又知道可能甚至希望是别的原因,害怕他会因为爱情,但他还是说出来,而深深感动,那泪水,天,我也哭得不行。
那一刻的光影,背着男孩说那三个字时,暗影,但还是看得到他金顶的目光,那暗影更衬托出男孩暗藏在心中的秘密终于有些胆怯又坚定的说出来的暗恋心理,后面打光在cate脸上,尤其那眼眶中深深感动的泪水,在四下无人的教堂下,真是圣洁美到高潮。
更是感叹,真是,意大利男性不是滥情到死,就是痴情到死。
这也就真只有意大利男人能干的出来了。
这是真的。
一个细节是,他被她一击即中的那个夜晚,他一直不敢松开他手,回味着他电光石火的那几个瞬间。
他握着她的胳膊,镜头给二人脸部特写,cate美如星辰,小哥痴情的脸呆呆注视,所有的嘈杂都消失,只有二人的脸部交换对应,还有一个两人脸部特写,交换对应,是在阁楼第二天cate下楼梯,小哥在上面深情凝视,cate抬头仰视,二人眼神再次交映,潜台词就是,小哥:我深爱你到不能自拔,你知道吗?
我多想你知道。
cate:为什么这样做?
难道是爱吗?
不过二人都没有解释,两人这个镜头脸部特写再一次直接拉近两人的感受直接冲击,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感受。
只不过上一次主要感受的人是小哥,这一次脸部特写着重在cate的感受上。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男孩决定帮助她等待回复的那天,他一早就在警察局的长椅上坐着直到天全亮阳光洒在他脸上,那首著名的音乐出现,弱化全部审问还有其他声音,全是以男孩焦急等待恢复的忐忑不安的心境为主旋律,意味着他什么也听不见,只等待着盼望着想等待揭开谜底般等待着只属于他和她的暗号,他甚至有些激动,想快些知道结果,她愿否踏上和她一起的逃难旅程,和他在一起,他安娜不知心中的激动和忐忑,一直等着。
这支背景音乐一直持续到他小心忐忑的等来他欣喜若狂激动的带子,按捺不住一天焦急的等待在回家的车上马上放出来。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去打电话,她坐在一旁看着别人幸福婚礼家人朋友美食美酒阳光幸福,她知道这可能都和她的未来无关了,对于她来说是对绝望的刺激,委屈,还有怎么会变成这样的无力,她唯一能感受到点阳光的只有小哥,她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放佛又被丢到水里等待溺死挣扎,她呼吸不上来,只有看到他回来,她的眼神由看到救命稻草到委屈,到你去哪了我一刻也不能和你分开,到可以呼吸的安心的表情,到真正两个成为一体共命运,失而复得的表情都被她自然的演绎出来,真是太细腻。
再有自然是他爸爸问她,她爱不爱时,她的表情,她先低头,心里在挣扎,当然是深深感动的,这份远远超过任何爱情,爱,的纯净的感情,这样自然和你成为一体,这个世界上唯一理解相信着你的感受和一切的人,从帮助翻译到cate第一次流眼泪,他都感同身受的被她感染,了解她的感受,开始相信她,他在她身边默默做了所有,不求回报,保护她,为她可以付出所有,默默上演了对最纯粹爱情的完美诠释,这份让人震撼的爱情cate(她说她出轨过一次,估计都没想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估计都觉得受不起,自己还有否资格去爱他,他在她心里更是神圣的,她当然也是想如果说不爱是不是能不牵连她,可是在面对小哥如此赤诚伟大的爱面前,在他默默让她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之后,给了她可以相信东西,她唯一能对这份爱的回报大概就是也坚定的说出自己内心不考虑任何现实的纯净的爱,不是吗?
以及好得不能再好的剧本。
导演和选角都太牛!
最脸红心跳惊心动魄的爱情,凯特31岁时美得无边无际怪不得纯情的意大利少年一眼爱上。
人间四月天导演出来说说盗用人家原声给版权费了吗????
cate美得不能再美,爸爸来时的那段对话真是太感人了,真是浪漫至死真爱至死不渝的意大利!
也理解了为啥好莱坞一般女主生活感情不顺的都跑去意大利找真爱去了。
最后在落日下,托斯卡纳丘陵田野上,在树下爱情的升华,这取景,美飞了。
结尾更是又凄美有回味无穷,寓意深远,充满哲理,首尾相辉映,绝对可以堪称经典。
spiegel那首音乐点滴沁入人心,真是太适合不说却到处弥漫俩人间的感情拉扯或是发生在心里的爱情,恰如俩人之间的感情和真善美的诠释。
《人间四月天》里只有在徐志摩和林徽因俩人的时候会用,当时看就觉得太赞了,俩人的情绪全在里面了,真是简单的音符表达着外在简单却在心里流淌的情绪,太美妙太动听了,果然波兰产大师编剧和作曲!
这部电影的如一块入口回甘的巧克力,丝滑细腻,简单隽永,秒杀所有到处跑宣传的电影。
只是这部戏几乎找不到任何宣传首映访谈啥的,照片也没有,俩主演都是好莱坞的,又是基大师的去世前最后一部作品,美国居然也没有首映访谈啥的???
原来爱情最美的样子是和你一起亡命天涯。
这部剧片大概讲了凯特和菲利浦,两人从逃亡的故事,他们在教堂里面为无辜的人忏悔,剃光了头,继续着他们的亡命之路。
后半段很美很美!
除了简单的对话外没有多一点的声音。
一样的名字一样的生日,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神态,一起走来,又一起离开..…在影片的最后,他们偷走了景观的直升机,直升机在天上越飞越高,越飞越高,故事也到此结束。
结尾虽留有余白,但结局我们也能猜到大概,可我更想,结局是飞在了桃林里,是在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或是更远更远的地方,过着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天堂!。
日子虽然很苦,但是爱情很甜,有你在,去哪里,干什么,都好。
让我想起了当时看过的一部小说《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这部小说也很催泪爱情。
我有一双臂膀,于这世界,却给不了你一个拥抱。
我有一束目光,于这人间,却不能投向你的身旁。
我有多少心疼,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就像凉生和姜生一样,相依为命的爱情。
有类似于风筝》安拉格·巴苏执导,赫里尼克·罗斯汉、芭芭拉·默瑞主演的爱情逃亡《风筝》,他们都为了爱而奋不顾身。
不同于爷爷奶奶他们这一辈的爱情,只是简简单单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是一日一粥三餐四季。
凯特和菲利浦的爱情很惊险,在惊险中又存在着平淡,他们不急不缓的走着,不忙不顾的爱着,影片中火车在行驶的镜头和两人在树下相依偎的画面,平静悠扬韵味十足。
逃亡的每一步,每一个瞬间,都是通往幸福的路。
但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整部影片的语言对话不太多,但是“大魔王”的演技着实令人惊艳,剃了光头的那一段,真是爱了。
很简单的牛仔衣服,光头,愣是看出了的惊艳的感觉。
虽然影片就现在而言是脱离现实,我们所了解的爱情逃跑计划,最接近的大都是两个人的私奔故事。
故事情节确实令人羡慕,估计看过的人也有自己想去体验一下的想法吧。
因为它留给我们的爱情,是那种得不到的,实现不了的,越感同身受的人才越可怜。
但心中的美好,是不会泯灭的。
(仅个人观点,如有不对,望斧正)
1996—2006,Kieslowski逝世10年了。
他所编剧的《Heaven》在5年后由《罗拉快跑》的导演Tom Tykwer拍摄完成,而我又在今天才看到。
这是一场迟来的爱恋……电影开场不久,我就知道自己将被俘获。
迷幻突兀的模拟飞行场景,男孩清脆利落的语句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和低沉的背景音乐,意大利语的吐字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悦耳之美。
在大部分时间里,Cate Blanchett扮演的女人神情冷漠,杀意凛然,没有生之滞腻。
然而当得知自己误伤四条人命,而仇家依旧逍遥法外的时候,她终是苍白的崩溃了。
醒来时,望见他关切的面容。
目光迷离,她像初生于世般的问道:“Where am I?”……“Who are you?”男孩爱上了她,说不清从哪一刻开始。
这是Kieslowski式的温情,超越了理智与疯狂的界限,让我想起《爱情短片》里的小邮差,那沉默、坚决而又彻底的情感。
他双拳紧握着入睡,仿佛攥着她无助的手臂……醒来时湿了床单。
他对父亲说,我恋爱了。
女人叫Philippa,男孩叫Filippo,两人的生日都是5月23日。
他们从素不相识,到相知相守,际遇像是宿命,巧合如同天意。
没有冗余的铺陈,没有思想争斗,他毫不犹豫,甚至是理所当然的抛弃了自己的警察立场,帮助她逃走、杀人……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挥而就。
复仇完毕的女人变得分外安详,她带他去了她生长的小镇。
在教堂里她忏悔自己的罪恶,而他只是静静的听完,然后说“I love you.”,女人望着她,眼眶濡湿,喃喃道“I know. It’s just…It’s just that I want the end to come soon.”男孩带她一起去理了光头,那清纯的侧面让我惊艳,是我曾经以为只有Sinead O’Connor才当得起的浩荡的美丽。
两人穿着最简单的白T-shirt和牛仔裤,走在古老的广场上,空旷的田野间……进退间感觉如此协调。
绯红的黄昏里,他们站在那颗孤寂的大树下,两个小小的黑影,除去衣衫,融合成一体……像是太初无言之美,原始得近乎神性。
最后的情节如此戏剧,可不真实得过了分,反而成就了另一种真实。
他们抢了警方的直升机逃跑,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蔚蓝的天际……谁又能说,那不是天堂的归宿?
结合了Tom Tykwer的张力节奏和Kieslowski的哲学叙事,影片随处流动着漫不经心又浑然天成的细节。
几乎贯穿始终的钢琴和提琴伴奏,舒缓而低沉,令人想起《蓝》,想起《两生花》,那暌违已久的感动……一切的降临和发展都是那么自然,我不能不爱这故事,爱上那些流淌在空灵乐声中的细腻影像,他对生命脉络的凝视和怜惜。
穿越时间和空间,一切永恒的悖论与无解,是他温情脉脉的哲思和悲悯……他让我的生命如此安静......
2022.07.19
在意大利,一个叫帕翡莉的英国女人来到了一栋办公大楼里,走进一个叫“优康电子”的公司,趁人不背在董事长办公室的纸篓里放了一颗她自制的定时炸弹。
然后走出大楼,在公用电话亭给优康电子在外间屋办公的女秘书打了个电话,把她支走,接着又给警察局打了个电话。
一声巨响,大楼被炸。
警察很快在帕翡莉家里逮捕了她,因为她打给警察局的电话是实名自报家门。
警察局侦讯室,帕翡莉要求用母语英语应讯,恰好旁边年轻的书记员菲力懂英语,于是同时兼职了翻译。
没想到审讯刚刚问了几句话就卡壳了,这个帕翡莉竟然不知道她的婚姻状态,原来她丈夫在离婚期间去世,审讯官问明细节,定义她算是寡妇。
接下来审讯官宣布帕翡莉涉嫌一桩办公大楼爆炸案,夺走四条人命,其中两个女孩。
闻听此言,一直很淡定的帕翡莉一下子惊呆了,接着情绪失控,掩面而泣,让屋子里的人惊呆了。
接下来帕翡莉的供述和警方认定“恐怖袭击,颠覆政府”大相径庭,完全不是一回事。
她爆出一直给警察局打电话,要求抓捕她丈夫的同学,一个叫温狄的毒贩子。
案件似乎另有隐情。
警探坚持按照恐怖袭击询问,检察官却若有所思,偏偏这个时候帕翡莉晕倒了,审讯被迫中止。
帕翡莉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书记员菲力关切的握着她的手,注视着她。
其实菲力认识这个英国女人,她是他弟弟学校的英语老师,同学们对她评价很高。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没能忘掉你的容颜”,人的缘分有时候就是这一眼定缘份。
就这一眼菲力爱上了这个女人。
接下来事情变得神秘诡异起来,帕翡莉一直在实名电话和信件举报,警察局居然一点记录都查不到。
她留存在家里的备份居然也不翼而飞。
菲力发现审讯结束后,皮局长领着毒贩子大模大样从审讯室隔壁房间出来。
种种迹象表明,皮局长局是内鬼,在帮助毒贩子,帕翡莉有危险了,菲力决定出手帮她。
没想到刚一出手,就被发现,暗中塞给帕翡莉的录音机被皮局长监听到,于是一个恶毒的杀人灭口计划就此形成。
时机一到,出人意料,菲力临时改变了逃跑计划,帕翡莉没有逃出警察局,而是躲到了警察局的阁楼上,成功逃脱警察的布控和追捕。
原来菲力的父亲曾经是杜林的警察局长,这个阁楼是菲力小时候的“秘密基地”。
帕翡莉同意逃走的理由不是逃避责任和惩罚,而是要杀死毒贩子。
为此俩人潜入警察局皮局长办公室,骗来毒贩子温狄,用皮局长放在抽屉里那把装了消音器的手枪将他杀死,又悄悄的潜回阁楼。
期间两个清洁女工上楼来洗手,两人差点暴露,帕翡莉机智的躲了起来。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波澜不惊,却又险象环生,引人入胜。
把意大利男人骨子里的浪漫表现的淋漓尽致。
菲力和帕翡莉躲到一辆送奶车上顺利逃出警察局,半路上还欣赏了一把送奶车司机和一个女店员偷情的刺激。
在去往帕翡莉生长地的火车上,帕翡莉才知道了菲力的姓氏名谁。
菲力的出生时间是1978年5月23日,而帕翡莉的出生时间是1971年5月23日,菲力整整比帕翡莉小了7岁,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现在帕翡莉似乎知道了菲力为什么要舍身救她,冥冥之中仿佛天注定。
帕翡莉清晰的记得,在菲力出生那天,她打扮的像个新娘,第一次领受圣餐。
在出生地,一切如故,帕翡莉想起年轻时做过的蠢事,种种叛逆行为,以及对妈妈和姐姐的伤害,对丈夫的背叛和愧疚,更有背负4个无辜人的负罪感。
尽管菲力说出“我爱你”,对人生绝望的帕翡莉还是心灰意冷,去意已决,一心了断此生。
菲力毅然决定陪帕翡莉走到底。
帕翡莉算是彻底领教了意大利男人对爱情的疯狂和义无反顾。
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人不好好帮助纳粹德国打仗,不是意大利人无能,意大利男人更不缺乏勇敢,而是意大利男人把浪漫的爱情放在第一位,什么崇高理想和征服世界的野心通通见鬼去。
意大利男人一心只想“征服”他心仪的女人,为了心仪的女人他什么都不在乎。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那首驰名世界的短诗《自由与爱情》,在意大利男人面前大概率的应该改成“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与爱情故,两者皆可抛。
”
2002年的电影《Heaven》(又译《疾走天堂》)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由Ton Tykwer完成。
故事的主要公是一个迫于无奈而愤起行使民间正义却不慎结束四条无辜生命的英国女犯人,另一个是在审讯期间充当翻译的意大利警察。
在警察Fillippo爱上了同时也是自己弟弟英文老师的Philippa之后,他协助Philippa枪杀了毒枭,并与之逃逸。
如果我先看到情节简介或者海报,我大概会将之归为滥情片或者烂大街的警匪片,我很庆幸并非如此。
在不设防的状态下,我先目击了影片的最后部分:当荷枪实弹的警察们包围了柔和阳光下平静的小农庄时,两个被通缉的人跳上警方的直升机,驾机离开混乱的现场,离开惊慌地射击的人群,离开明媚的小村庄,直升上那一小片无云的蓝天,在寂静中愈飞愈高。
我以为它将要在空中爆炸,但没有,银白色的飞机只是愈飞愈高,缩小成一个微渺的点,直到融入那一小方天空,消失不见。
这样的背影让我想起1992年Michael Jackson的Dangerous Tour世界巡演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站时传奇的收场。
舞台上的MJ换上太空服、戴上面罩、背上“氧气筒”,吊着威亚腾空而起,飞越了尖叫着的人群,追光灯捕捉着他的身影,他在空中划过一个转角,转入舞台背面,把掌声、呐喊以及亢奋的人群留在了身后。
在这场被称为“电视转播史上的奇迹”的演唱会上,有无数激动的歌迷为他昏厥,但他,在我看来,是落寞的。
在最高潮的时刻,他迅速而孤独地离开了舞台,没有挥手致意,没有回头张望,更不用说安可,简直像动画片里的惯有收尾:“叮”地一声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抛下原地的我们。
动笔之前想将题目定为“逃逸的姿态”,但这样的离开显然不同于“逃”。
逃离,大多有一种抗拒,而他们的却只是将一切决绝地抛诸身后,转身离去,这叫做:弃绝。
如张岱者,是逃离,于西湖畔自观人生最后的烟火,不过寻一个旧梦罢了。
而圣埃克絮佩里的迷航,带着他笔下飞行员的悲剧色彩,投入人类的大地,义无反顾地拥抱结局,便是弃绝的写照了。
将原本自身陷入的一切抛弃,弃绝从一开始便有“割裂”性质的悲壮。
新好莱坞始祖级老片子《邦妮与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便令人唏嘘。
在这部开创了雌雄大盗经典模式的旧作结尾,邦妮与克莱德在车中相拥而亡,警方将愤怒与耻辱的子弹倾泻于两人身上。
两人先是抛弃了所谓“道德”,而后抛弃了亲情,最后是整个世界。
镜头从被射穿的车窗内向外拍摄远处的人们,惨烈地揭示了:活着的人依旧活在被自己整得千疮百孔的世界之中。
名为《Heaven》的影片也未给观众一个美好的天堂。
它以学警Fillippo驾驶模拟直升机开始这个故事。
直升上“高空”而遭遇“空难”的Fillippo被告知直升机不可飞太高,于是他便问:“那我可以飞多高?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结尾直升机消失后以字幕出现:“HEAVEN”这也许是某种美好的暗示,但也可能是一场悲剧的隐喻。
弃绝,这种离开的姿态,于我们而言,以其震撼而令人不住远观,但不忍近赏,更无法置身于此。
九月十八日
好莱坞编剧靠边玩蛋去,世界文学的中心在欧洲,一千年不变。
爱情也许就是一瞬间的注定 情节也许不是那么的精妙 导演所要表达的静止且恬静的情感还算到位 难得一见光头的凯特 布兰切特
基耶编剧加上提克威导演 突如其来的爱情 “你是凶手也好 是浪迹天涯也好 我一辈子也跟了你去” 放置炸弹时的冷静坚定 知道误杀之声嘶力竭的哭泣 逃亡路上两颗心的慢慢接近 在美丽意大利风光和缓慢的镜头语言下情绪堆积起来 幻化成大树下两道结合的身影 最后近似无声地上升到天尽头 天堂疾走
提克威拍风景还是没得说的。但是跟基耶斯洛夫斯基相比而言缺乏了一定的深度。不过我向来是不很能弄懂这类片子的。
犯罪公路。。。爱情片
跟友人很彻底的吐槽过了,就不细说了。实在很想问打高分的人,是不是眼瞎…
大树下相拥的画面蛮漂亮的,两个人竟然会开直升飞机太牛了!
4.5/10。想到哪儿拍哪儿型电影,人物行为逻辑毫无章法。女主在家找到个炸弹就直接往反派垃圾桶里扔,炸死无辜的人了才知道哭了;男主抓了会儿女主的手就发春梦遗带人越狱了,工作家人是一点都不管了。两个人为什么要剃头也没说,两光头升天的结局属实把人看乐了。
不是义正言辞说干掉毒贩就自首 无法承受四个无辜受害者吗 这后面怎么去乡村打野炮了呢 相较起来还是更喜欢labor day多很多
根据基耶斯洛夫斯基和皮耶谢维奇创作的天堂、炼狱、地狱三部曲改编 某种程度也算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编剧遗作
一对亡命鸳鸯,挑战制度的不完善,最后开着直升机升到天堂。凯特布兰切特是真的美,即使光头;两人树下剪影很美,即使在打野战;男主也很美,即使有点呆!
开始不错的现实题材绕到最后莫名的爱情戏码。
这都什么破烂故事啊?因为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编剧遗作,所以居然也能被捧上天?摸摸良心吧,摸摸。
以犯罪、越狱为主线,随着逐渐发展,会迫切想知道到底要怎么面对全国通缉。然而故事节奏依然缓慢,带着不真实的平静,会发现故事核心并不在逃亡,而是在两人情感关系,在生死之间呈现出亦真亦幻的迷离,会让人发问纯真美好如何能存在于地狱般的现实世界,直到化在蓝天里,才叹息美好只能存在于天堂。
基氏的原作让提维克也难得这么深情安静。奇妙的爱情、罪与罚、救赎等很多可说的东西,不过首先这是个爱情片,凯特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飚演技的角色,与那小伙第二次合作。
亡命天涯的爱情故事总是这么动人。ps:cate blanchett那时候有点儿胖欸。他们为什么要把头发剃掉,这样不是更加引人注目吗
什么鬼故事,脱离生活脱离现实,又是文青的无痛呻吟
感谢资料馆,让我再次体验了三排的字幕。。。
你身陷囹圄我要帮你周转逃出,你要杀人我要帮你布局递枪。法国人的爱情啊。
6.0/10 分。2022.12.12,初看,蓝光。实在难以认同这个狗血的琼瑶剧。整片就是: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的爱上你,为你疯狂帮你逃狱帮你杀人,一起升天。。。导演是德国人,编剧是波兰人。这要是让美国人看完后肯定要破口大骂,搞炸弹容易还是搞枪容易,既然不怕坐牢,意大利还买不到枪?直接上去开枪就好了,然后自己报警,需要搞这么狗血的炸弹爆炸吗?没钱?我们美国人民送你一把,不,送你一打。。。浪费了这么好的两位演技派演员,全片唯一的亮点就是树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