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建设的主要阵地,而表现农民情感生活、社会问题甚至是文化特征的“乡村电影”一度是热点,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前还陆续出现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喜盈门》等话题之作,不过近年来乡村电影已经被不断的边缘化,偶尔出现的一些作品也呈现出跟以往很大不同的面貌,就如《那山那人那狗》与《石榴树上结樱桃》这两部作品,呈现出几乎完全不同的乡村情。
无论是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还是陈力导演的《石榴树上结樱桃》都是根据同名小说作品改编,只不过前者的小说原著由彭见明创作于八十年代初,虽然也带有父子俩之间的代沟、乡村里的愚昧淳朴与琐事、乡村的交通不便等现实问题,但带有着浓郁的乡土味道与人情味。
而霍建起的改编则将乡村的唯美、乌托邦进一步的放大,父子俩之间固然在送信的路途上还有着一些隔阂,但特别是通过儿子背着父亲淌水而过的那一幕将父子情的融合表现了出来,更何况影片还通过静止的纵深镜头将蜿蜒曲折的乡村山径、草丛中忽隐忽现的田间小道、村口的狭长光洁的石头小路等带出,充满着诗意的唯美,也衬托出乡村的乌托邦景观。
但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是二三十年前,创作于前几年的小说原作《石榴树上结樱桃》本身就关注乡村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选举、计划生育的问题,而陈力在电影改编时也将这两点作为两条主要叙事线索串联起人物的命运。
如果说当年根据李一清小说《山杆爷》改编的《被告山杆爷》表现的是农村宗族传统在当下法制社会所面临的冲击,那么,《石榴树上结樱桃》已经进展到村长的竞选固然有着一些背地里的手段(不违法),但还是较为光明正大的投票选举,只不过是候选人要在选举之前如何的笼络人心或者是中伤对手。
乡村在《石榴树上结樱桃》里已经不再是那个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而是充满着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更何况,传统的、美好和谐的人伦关系(如《那山那人那狗》里的父子情、夫妻爱)在《石榴树上结樱桃》里也被淡化甚至是有点畸形,特别是影片的女主人公孔繁花与她的丈夫张殿军之间的关系设置——张殿军是一个倒插门的女婿,且妻子又是家乡里的掌握有村长大权的女强人,他从登场开始就已经是一个不太讨好的角色,如他见自己的亲生女儿时女儿不仅是害怕他,甚至不认得他,而他在家里也几乎是唯唯诺诺的;即使是在外面,他也是一个不得志的工人,甚至因为参与讨薪闹事而借机躲回家里,这样的一个男性形象,还有他跟妻子、岳父、女儿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美好关系。
八九十年代的商品化、城镇化大潮带给了乡村深刻的冲击,从《那山那人那狗》到《石榴树上结樱桃》,便可以明显看出这传统的乌托邦的消逝……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按2007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6%,到2011国家统计局再次发布数据,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数量首超农村,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多那么一点,但抹掉零头也能理解为在中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农民。
那么中国的农民有什么样的形象呢?
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还有哪些特点呢?
纯朴、善良、勤劳、坚韧;同时又狭隘自私、自欺欺人、落后保守、小富即安,还有那么一些过时的封建思想。
而这些,我们其实都能《石榴树上结樱桃》中的人物身上中找到。
梁文道有一次在某一期的《锵锵三人行》中和窦文涛、许子东说中国的农民纯朴是一个为世所逼的状况,不一定是纯朴,其实都有一种农民的狡猾。
窦文涛看起来有些不认同,许子东认为是城市的现代化进让农民暴露人性弱点。
《石榴树上结樱桃》展示的正是一个城乡不断融合发展的今天新农村中新农民角色转变的现状。
一场本应该严肃的村级选举被弄得像一场政治闹剧。
村长、前村长、团支部书记、治保主任、会计、学校校长、村医,再到那些弱势却狡猾的村民们,看起来闹哄哄,其实没有一个人是省油的灯,每个人都想着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只是看谁的算盘打的更好,农民们被刻画的有血有肉、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与很多喜欢把乡土题材展示的的沉重的电影相比,《石榴树上结樱桃》展示的农民们显然要开朗的多,这也使得影片有了一种真实到荒诞的感觉,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通过戏谑和自我反讽来解构和展示现实的现代农村社会。
《石榴树上结樱桃》看起来是一场闹剧,实际上却流露出了创作者对转型与发展中的中国农村的沉重思索。
前有莫言的《红高粱》,后有陈忠实的《白鹿原》,经典小说频频被改编拍成电影,通过电影特有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深受观众的喜爱。
而《石榴树上结樱桃》作为2013开年第一部搬上大银幕的经典小说,由北京谷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现实题材黑色幽默喜剧即将登陆大银幕,该片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李洱的同名小说,描写了在权力诱惑面前,人们的自尊、良知受到考验,以一种戏谑爆笑的方式展现一个女人的斗争史诗。
中国电影近年强势的现实回归,即便自娱自奖自乐本土,也乐有所情影有所本。
《失恋33天》的走红当然并非不可解,说穿了,就是“接地气”三字而已。
说起来容易,这却恰恰是当下中国电影最稀缺的品质。
作为一名普通大众,我们不需要“在云端”,我们需要的是“接地气”的现实。
在大银幕上,像《石榴树上结樱桃》这种“接地气”的影片实在久违。
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由师春玲、宁理、缪婷茹、张刚等主演,是一部卓具创新精神和黑色幽默的电影。
讲述女强人孔繁花参选村长过程中,一个嬉笑怒骂的荒诞离奇故事。
女强人孔繁花积极筹备竞选,她以女性特有的包容与泼辣,运筹帷幄,从容地周旋在领导以及其它传统与新兴力量的各个代言人之间,却在经历各种“化学反应”之后,产生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有着强烈讽刺而意味深长的笑点。
影描写了官庄村能干的女村长孔繁花积极筹备竞选下届村长,她召回了在沿海打工的丈夫做“捉刀人”替她写演讲稿并出谋划策。
繁花充分利用了一切民主与非民主的策略,从容地周旋在村里传统与新兴力量的代言人之间,以为已将一切尽在掌握。
但这时,计划外怀孕的村民姚雪娥突然失踪打乱了她的计划,并使村里原有的政治格局失去了平衡,为有志入主村委会的各路“英雄”创造了契机。
一场追逐与逃避、控制与反控制的“竞选游戏”由此展开。
在这场富于现代意义的的农村基层竞选战中,一切活动都是伴随着招商引资和寻找失踪的孕妇姚雪娥展开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最终使结果显现出令人惊讶的走向和对任何自以为是者的嘲弄。
这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炉的影片,以明快的节奏、靓丽的画画、有趣的故事、出色的表演,向人们展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材生活画卷,是一部轻松愉快又包含深情的喜剧,实现了对乡村黑色幽默电影的一次回归。
这部影片不止裤裆里的那点事儿,涉及基层选举与计划生育等社会热门话题。
竞选期间女人的腰带、私吞公款、自以为是“装孙子”的传统文化建设问题都轮番上演,领导开会大谈国际问题,颇有权倾天下的架势,无一不契合着当下的社会热点和人们心中隐秘的欲望。
观众也纷纷被这些充满生活趣味的黑色幽默挠到痒处、戳到痛处。
喜剧电影是一种针灸的艺术,抓社会热点就跟找穴位一样,穴位找准了,针一下去就浑身发麻,穴位找不准,扎得浑身是眼儿也没有用,除了疼就没有别感觉。
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最大的看点便是台词,其中河南式英语“welcom…喔靠。。
喔靠”的巧妙设计,“笑果”不俗,而选举过程中各式人等各出奇招,“把克林顿裤门扒开”等露骨台词让人惊讶。
影片延续并放大了原著中的黑色幽默,并通过诸多细节、台词让人物更接地气。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谷天文化出品的又一部有腔调的电影,去年上映的徐浩峰导演的那部《倭寇的踪迹》就足够让人兴奋,这两部电影的制片人叫李锐,虽然我不认识他,却通过投资的作品看出来,其人有品位有眼光。
他投拍的作品制作不大,但胜在选题独树一帜,作品内涵隽永又耐看。
按下《倭寇的踪迹》不表,本贴就来扯扯将于4月2日上映的现实题材作品《石榴树上结樱桃》。
《石榴树上结樱桃》把视角聚焦到中国基层村民自治组织选举,新锐导演陈力以非传统的现实主义黑色手法,将一个村长选举事件拍得仿佛美国总统竞选,各方人物粉墨登场,平静的河面暗流涌动,影片最终呈现一场阳光选举,同时又深刻揭露当下种种社会问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播种希望种子,在真实与荒诞之间讲述了一个幽默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影片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李洱的同名小说,描写中国最底层的权力场。
不论是外国总统还是中国小乡村村长,也不论男人和女人,在面对权利的诱惑时候会有冲动和追逐。
跟由大卫-芬奇领衔导演的正在热播反应美国权力场游戏《纸盒屋》的主人公弗兰西斯一样,《石榴树上结樱桃》中主人公村长孙繁花为谋求连任施展手腕运筹帷幄。
本以为能顺利当选的孙繁花却碰到一系列棘手问题,村民意外怀孕,邻村来抢外商祖坟,竞选班底另有算计,丈夫魔障了……虽然只是村长但孙繁花有魄力有胆识,口才和演技都是一流,震慑耍赖村民张口就骂,拉拢竞选班底又无比亲民,干起工作不分昼夜风风火火,把“官场”鲜活的女强人形象呈现在银幕上。
《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台词生动诙谐,情节生活化又不乏戏剧性,一改同类题材宣教式或沉闷式的形式和节奏。
孙繁花和雪娥对骂斗法,治保主任口头禅的“我靠”,小学老师讲课句句提“三观”,乡长耍官腔,校长有高度地文学地拍马屁……鲜活底层人物,幽默的情节,戏谑与反讽,展现农村官场众生相,让观众忍俊不禁。
《石榴树上结樱桃》以朴实的镜头记录和反应生活,民主选举、计划生育、平坟、环保,招商引资……影片几乎涉及当下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是发展中中国的一个缩影。
在追求娱乐至死的今天,拍摄现实题材影片又能找到新的视角,还能让观众有乐趣地看下去,实属难得,当4星给创作者以鼓励。
石榴来自西域,樱桃原产东瀛,同样都离开自己的故乡扎根于中国的广大农村的土地中。
但石榴树上是不会结樱桃的。
但是人心会,下什么种,不一定结什么果。
故事以孔繁花的政治生涯和家庭生活的荣辱兴衰作为主线,无数与之紧密相关的有各种利益关系的人物陆续粉末登场,在整个故事所产线的极普通却又暗潮汹涌的乡村政治中各自起到了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或好或坏。
人性都是自私的,这本小说的很彻底,很赤裸的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
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本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做了一些不太光彩或不太地道的事情,虽则未有触及法律及道德的不应该,但在情理上都不太能说得通的事。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但有争斗,就有输家赢家,各凭本事了罢。
很显然,繁花是这场政治角力的落败者,输在太自信,自以为做了这样那般尚算聪明和地道的事儿就万全了,胜券在握了,太高估了自己,也太小看了别人。
致命的是,她估错了敌手,看错了人。
书中有的是有名有姓,有型的人物,他们在左右故事的走向;但真正决定着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是那些连名字都没本提及的村民,他们才是造就出一幕幕戏剧,闹剧,喜剧,本剧的始作俑者。
一个人的心,很难琢磨,更何况一群人的心了。
而人的存在,一直就伴随着不可避免的纷争。
因为,人心难测啊。
书的内容我就不过多的形容了,我认为确实值得国人好好读读,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农村的问题其实就是中国问题的缩影,农民问题就是中国国人的问题。
我读完此书突然想到了村民选举的问题,这一切的“石榴树上结樱桃”的荒诞故事都是为当村长,为了“服务”人民。
但是也就是从这些荒谬的过程我发现,为什么村长的选举没有参选人登记的要求呢?
本人没有去查村民组织法,但是我从小说的种种冲突和圈套的设置上看,起码官庄没有选举候选人登记制度,也没有公开的助选程序,以至于让有心计的人慢慢的设置圈套,拉拢人心,并且把公共利益“计划生育”“环境问题”“招商引资”变成算计现任“政府”和绑架公众的武器!
书中的“小红”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忠心耿耿,但是野心勃勃的家伙:)我想如果可以完善选举制度,那么小红想参选就必须提前登记公告吧,然后是公开的助选吧。
这样怎么又会发生现任村委人员合谋颠覆村长的荒诞故事呢?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广大的农村农民民仍旧是“微波背景”他们仅仅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不论是生育也好还是乡办企业,都可以成为圈套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站在宏观的角度这都是在牺牲公众的利益。
其实这本书反应的中国现实问题真的很多很尖锐,但是都被作者巧妙的换了一种方式表达,可能这就是“石榴树上结樱桃”的本意吧,荒诞但是真实。
(最后还是希望读者们自己去品味吧:)
陈力导演、实力演员师春玲、宁理和美女新人缪婷茹联合主演,改编自李洱小说的现实主义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就快上映了,影片聚焦中原一村的村级选举事件,描写村干部与村民在选举前夕的一系列荒诞趣事,把中国最基层的官场刻画得深入肌理,是影坛少有的扎根现实之作。
影片以一出传统剧目《龙凤呈祥》拉开序幕,给人赏心悦耳的清新享受之余,也一举揭开了影片的寓意——“官场如戏场”,花旦白脸唱主角,开局亦算有章有法,立意名确。
果然,随着男主角的视角,这位在深圳闯荡失败的建筑民工回乡,见证了老婆兼现任村长孔繁花左扑右挡,上面讨好乡长,中间与治保主任等竞争对手勾心斗智,下面恩威并施拉拢乡里的选举过程,因为丰富的人物层次,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整台戏“唱”下来果然有中国官场的复杂戏剧效果。
在现实中,村子有着两面性,一方面不过是个芝麻绿豆点的官,另一方面却关系着整个中国的基础,对接着亿万农民的民生大计,这样探到底的官场比起那些动辙市省委区委,央企国企的大领导圈子自然更多的亲切感和可代入感。
《石榴树上结樱桃》就是这样,村长孙繁花和计划生育破坏者的斗智,邻村村长关于外商祖坟的争夺,村长丈夫的“工程师”身份,一次又一次的把中国官场的生存之道落到银幕上,让人感受着乡级领导、特别是女领导的酸甜苦辣。
比较有趣的几场戏是怀孕女姚雪娥站上房顶骂大街,女村长逼着治保主任去找人的强势手腕,两大村长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虚以委蛇,还有那个说话有领袖风的乡长,善工心机的校长,变态的张老师,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官场群像画,其字字珠玑的语言,也让不关注当代文学的观众感受到了李洱的创作力。
影片的结局是凄凉的,女村长被美少女助理取而代之,村长丈夫受深圳事件的余害失去了灵魂,整日念叨着养骆驼,但影片的心态是乐观的,那荒诞又滑稽的选举大戏,烘托出群众的无奈和自娱自乐的精神。
生活就是这样,官场如戏场,他们在表演精彩纷呈,无缘官场的人们坐在台下,也有自己要唱的戏,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这样最好。
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展现了是中原地区一个普通农村的选举过程,中间还穿插了计划生育、造纸厂的环保、农民外出务工、外商投资等等现实问题,在前半部幽默的氛围下一步步将观众引入后半部严肃的问题。
孔孟文化的符号在李洱同名小说原著的支撑下,电影就有了很好的文学基础,影片中有太多可以探究的文化符号。
譬如电影中官庄村,这里的两个大姓,一个姓孔,一个姓孟,孔孟是儒学宗师,同时也是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儒家文化的源头。
作者选取孔姓和孟姓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就是想展现给读者一个传统文化的形象。
这部影片表面上可以看做是对中国当代农村的展现,但内里还是当代中国的人物群像描写。
片中主要人物:村长孔繁花、他倒插门的丈夫张殿军、治保委员兼妇女主任孟庆书、以及村团支书孟小红。
影片主要围绕的是新一届的村长选举,现任当然想连任,下级自然想竞选升级,竞争在所难免。
影片很聪明地把选举和村中的各种矛盾夹杂在一起,各种矛盾事件的处理液成为村长职务竞选的筹码。
村长竞选的筹码农村中的村长竞选非常精彩,候选人们各出奇招,为的就是吸引选票,暗地里还有下套的,也有使阴招的,但影片竞选的获胜者是谁都想不到的。
看这部影片就会发现,即使进入了21世纪,计划生育还是农村的老大难问题,每家每户都要有个男孩,所以孔繁华是个女人,没有弟弟哥哥,只能招个上门女婿,在农村,这种习俗带来的好处就是生了儿子跟母亲姓,倒插门女婿都是没有地位的,所以孔繁华丈夫张殿军常年在深圳打工。
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问题,但村民姚雪娥私下怀了第三胎,这让村长和治保委员很伤脑筋,打胎和保胎兼职就是魔道斗法,稍不留神就棋输一着,这时候才不得不感叹一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母亲吃很多苦,孩子是一定要生下来。
能不能让姚雪娥自动去打胎,成为村长候选人们的竞争目标。
时代的小缩影《石榴树上结樱桃》主线是村长竞选,导演选取几条支线,环保问题、计划生育、闲散劳动力等等,影片中一直若隐若现的造纸厂问题,还有村委会处理村中闲散劳动力的做法,都是在给观众展现当代农村的生活状态。
其实导演所要表达的意图很明确,作为我们今天仍然有接近10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城市人和农村人的隔阂依然很深,大部分城市年轻人完全不了解农村生活,农村青年进入大城市打工或者念书之后,也逐渐告别农村,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仍然是我国民众的主体,忽视农民和农村生活是不对的。
通过这部电影,导演描述的官庄村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小缩影,影片中的各种问题在中国各地农村都会遇到,电影用很幽默但不失真实的手法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
仔细深入了解下去,其实,农民就是中国人,城市人只不过是住在高楼里的中国人,和农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影片《石榴树上结樱桃》从过一个基层选取,揭示了当代国人的生活百态。
电影描写了官庄村能干的女村长孔繁花积极筹备竞选下届村长,她召回了在沿海打工的丈夫做“捉刀人”替她写演讲稿并出谋划策。
繁花充分利用了一切民主与非民主的策略,从容地周旋在村里传统与新兴力量的代言人之间,以为已将一切尽在掌握。
在前半部各种幽默和闹剧之后,后半部带给观众的就是现实的思考,影片中成功塑造了村长孔繁花这个人物,严格来说,她肯定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是一个很精明强干的人,很复杂,但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只是过去的影视作品喜剧简单的二元对立,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石榴树上结樱桃》这里的孔繁花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村委会也是个官场,也有各种算计,她每天小心翼翼应付各方面的事务,但也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孔繁花这个村长角色在过去的影视剧中不多见,至少提起村长这个职务,大多数人还是会想到中年男人,而不是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年妇女,这一点让影片国外很受推崇,至少外国观众很赞同女性成为领导干部的设计,影片中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敬畏孔繁花三分,从女强人角度而言,孔繁花做的还算是成功。
影片中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问题,但村民姚雪娥私下怀了第三胎,这让村长和治保委员很伤脑筋,打胎和保胎兼职就是魔道斗法,稍不留神就棋输一着,这时候才不得不感叹一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母亲吃很多苦,孩子是一定要生下来。
能不能让姚雪娥自动去打胎,成为村长候选人们的竞争目标。
中国官场中的学问,实在是深不可测,太多玄机和变化,明暗规则,以至有一种文学被单独分类出来叫做官场小说,例如《人间正道》《青铜市长》《国画》《沧浪之水》都写出了为官之道的精髓,影片原著,知名作家李洱创作的《石榴树上结樱桃》也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而生动的描写、极富特色的语言都给电影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特别是女主角孔繁花的个性,掌控局势的强大内心和手段,精于权谋中又不失善良,懂得生活的状态颇为可爱。
在《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这种“笑过就忘”的喜剧电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十几亿票房的中国电影巿场,之所以对《石榴树上结樱桃》这样一部注定票房惨淡的“小众电影”怀有强烈的兴趣,除了它的农村现实主义题材需要关注之外,更在于影片作为一部“学院派完败的典型案例”,值得拿出来探讨。
影片讲述了农村基层干部选举的故事,对于农村题材,国内影视作品呈现两极化倾向,要么是一味暴露农村贫穷、盲荒与落后,用充满奇观化色彩的情节迎合国内外观众,特别是国外评委;要么是极力美化、粉饰,用主旋律的调调赢取政治上的美名。
影片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至少做到了不丑化也不美化,但并不意味着这是部成功之作。
影片改编自河南籍作家李洱的同名小说。
记不起谁说过的一句话:中国近几十年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足可以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提供素材,但遗憾的是,并未能诞生出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未能诞生出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鲁迅那样伟大的作家。
有的只是如余华、莫言那种有技巧且聪明过头的作家,也包括李洱。
尚未读过原著,但看过影片,大致能感受到小说的面貌:一部企图借农村基层干部选举事件展现当下中国农村社会现实的作品。
影片导演一再强调原著小说大量的对白以及过于弱化的戏剧冲突造成改编上的难度,但这完全不能成为影片叙事一塌糊涂的借口,更不能为导演自身对中国农村社会现实缺乏深入思考的理由。
“繁花政治失败,只能回归家庭”这种轻巧的处理方式,或许有回避审查上的不得已,但更多的是避重就轻、浅尝辄止,乃至使本片看上去更像是由各种被导演事先打上标签的人物上演的一场轻浮闹剧。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导演作为一名理论出身的电影创作者,可能最易犯的毛病是:主题先行,理论先行。
影片还未拍,可能就给自己预设了各种框架各种分析。
另半路出家者,技巧又极不过硬,必将是场灾难。
从影片的叙事技巧来看,导演本意是想通过一种戏曲舞台化的方式,讲述这场基层政治斗争。
我们看到开篇用了一段与剧情并无关联的戏剧演出,暗示下面的叙事方式,并力图用戏曲配乐渲染营造这场政治斗争的荒诞色彩。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导演缺乏掌控能力,特别是叙事技能,以至前半段靠大量闪回、定格、旁白手法进行叙述,不仅起不到基本的推动情节发展作用,且大大破坏了观众整体感受,后半段在让影片讲述人繁花的老公莫名其妙疯掉后又莫名其妙地换了另一种叙事法,先不论闪回定格旁白这种只有叙事能力极差的初学者才会用的手法,视点的极度不统一,叙事手法的极度不连贯,是另一大硬伤。
这属于典型的野心太大、能力太差,拍出来的往往就是这样的东西(这片基本上称不上作品,缺乏成型的表达):对题材缺乏驾驭的能力,对农村社会现实缺乏深入思考,对电影语言缺乏基本的掌控。
导演只差没拿大喇叭对着观众一句句解释影片内容了,电影之所以是电影,而非话剧等舞台剧,就在于电影除了用对白、人物表演等手段进行叙事外,它还有其独特的“镜头语言”,摄影与剪辑,它强调用镜头组合方式去构造出“有意味”的时空。
在拍摄本片前,只有话剧执导经验的导演陈力,恰恰缺乏的是对“电影语言”的掌控能力。
我们看到本片从头至尾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场仅仅只是将舞台搬到户外而已的话剧,空间仄逼而局促,摄影角度极为生硬、单一,毫无灵气;大量的闪回定格手法,反而弄巧成拙,大大破坏了影片本该有的含蓄韵味:你表达得越直白、越满,留给观众的想象余地就越少,艺术上就失败。
作为国内导演的处女作,又是理论出身,本不该抱太多期望,但仍旧想对导演说得是:除了野心之外,需要天分,更需要的是平常心。
不要期望自己的处女作一问世就成惊世之作,只要不惊到观众就好,不是人人都能成塔尔科夫斯基,更不是你拍带点黑色幽默风格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就能成为库斯图里卡(陈力在观影会上谈到自己最推崇的导演是南斯拉夫的库斯图里卡)。
对于农村现实主义题材,我怀有极大偏爱,我希望此类题材在独立电影路线与主旋律之外,找到一条更健康也更营养的路线。
影片本身艺术价值不值一提,但考虑到影片的现实意义,以及希望更多导演去拍现实题材更多观众去关注现实题材,我希望能有更多观众去看它、更多人去讨论它。
尽管对于“苦逼”的国内观众,有一千个理由,需要娱乐,需要去买笑,需要借由观影去放松,但仍旧需要给思考留一个空间,哪怕只有一个理由。
否则大小银幕全是王晶黄百鸣式闹剧、快乐大本营式愚剧,那么,不仅仅是影视行业创作者的悲哀,更是我们观众的悲哀。
娱乐可以有,但不能是全部,也不应成追捧。
我更希望我们追捧的是:思想,以及自由表达思想产物的权利。
发表于:《文学报》第45期
原书语言已经够生硬了,电影台词更生硬
模糊失焦的画面,在并不清楚的背景交代中,染上一层强烈的超现实感。内核真诚的故事,就像一列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带我重回儿时记忆。
一般
搞不清到底是在挖苦还是在歌颂农村建设啊,以我所见吧,还是无聊了些
没看过原著小说,但电影令人失望。本来农村题材电影不够多,可以吸引人,可惜该片差强人意呀。情节不连贯,而且没有高潮,重心不突出。农村的故事和电影可以做得很好呀,期待着好作品。
有不少幽默的地方。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毛主席像前讲鬼怪了。
品相实在太像电视剧了,连配音口型都没对上,不亦乐乎地跳轴(我没看错吧?)还好剧本改编没出乱子,故事是不错的,计划生育和基层民主,电影没有把问题简单化。姑且把交代不清之处怪在审查头上。偷懒看什么电影,还是老实读小说吧,嗨。
刚看完,太差了,感觉导演毫无灵气可言,白瞎了一本不错的小说。这种导演以后还是不要干这行了,实在是不适合,不知道投资商为啥这么傻逼用这样的导演,据说5万票房。
女村长人物形象塑造饱满,电影风格朴实。
农村的破事
没乡村爱情好看 原谅我知识浅薄 不懂深层含义
不知所云,导演黑农村呢?
渣制作的典型啊。。。这么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可惜了。。。
什么乱起八糟的玩意,说好的外国人呢!!
很有意思的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状况的黑色幽默影片。片中的计划生育,招商引资问题都是当今农村面临的实际,塑造人物众多但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又可贵的不落于“歌颂典型”的俗套,谁都有自己的小心眼,算是把中国农民那点事演得像中国农民的一部诚意作品,其中也不乏各种“学习庄孙子”之类的讽刺幽默
5,陈力控制不了这么有趣的故事
因為過於現實而顯得荒誕。台詞非常不錯,演員也很讚,為什麼分數這麼低?
男主叫石榴树,女主叫结樱桃?
没事先了解电影的坏处啊 一般我都是看到我感兴趣的名字才下来看的 很少失误捏 结果 看到这部 我就 我认为 既然看了就要把它看完 对不起 我破戒了 实在是看不下去
这么有趣的一本小说拍成这样,暴殄天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