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佩服日本电影,尽管到了2022年,还能拍出这样细腻且有年代朴实感的电影。
真的很希望国内也能百花齐放,能够讲述我们国人自己社会千姿百态的故事。
又是一个夏天,这样的季节仿佛很能发生点什么故事,炎热、喧嚣、绚烂,这是一个生命力达到极致的季节。
很多儿童少年电影的故事开端都设定在这个季节,自然不过了。
日本这类电影很细腻,搭配岛国宁静、潮热的风景,有许多场景都像是画作一般美。
很喜欢小本他们俩在寻找回力镖岛时,一个转弯出现的大片银光灿烂的海面,两个少年行走在海边的公路上,一下子把人拉入到那样的夏天里,让人心醉。
小久和小田的家尽管条件有所差别,但是都充满了生活气息,阳光被反射进房间,小孩子们嬉戏玩闹,彩纸铺满了桌面,是如此惬意且放松的午后,孩子们的快乐真的很容易感染到人。
回到故事本身,其实就是两个少年的相遇与相知,在一个短暂的夏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游泳、钓鱼、做鲭鱼寿司,童年的友谊在细节里生根发芽,这是一份成年后难以获得的纯真感情,可以男主人翁即便在成年后,也能反复回味,让这段美好治愈自己的当下。
这样的电影就如同导演编织的童话,少年们的父母都如此爱着他们、支持着他们,尽管在外时偶尔会遇到危险,但是关键时刻,仍有美丽的大姐姐和帅气寡言的大哥哥相救,在处处给予善意的时空里,孩子们只需每晚平安回家,睡一个香甜的梦,即使最大的满足。
前几天刚下单了铁甲小宝的卡布达和蟑螂恶霸,神经病一样在淘宝童年店逛到凌晨五点,看魔鬼司令,新三角箭,急速眼镜蛇,也买了几只软塑料的老虎,狮子,斑马……这部电影就很像我的童年,我也有过转学的朋友。
第一个叫薛博,应该是这两个字吧,对他的记忆没有那么清晰,他也许是在一二年级就转走的,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放学,我在等妈妈来接我,(如果还需要妈妈接我的话应该就是一二年级了),等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看一个卖鸟的老人。
他的笼子里我记得都是野生鸟类,有斑鸠和麻雀,或许还有喜鹊,我特别想要。
但是妈妈一般接我都比较晚,老人家看学校没什么人了,就要走,我要他别走,我说等我妈来了我就求求她买一只,但是老人还是走了,大概觉得等我也不会买,后来妈妈来了,就骑车带我朝着老人离开的方向去追,肯定是没追到,这条路和我家方向略有不同,需要绕回去,经过路边的时候碰到了他,他在家门口的钢架旁边玩,和我挥手打招呼,我也和他打招呼,我记得当时挺快乐的,我妈看得出来我们俩是好朋友,我还记得他和我打招呼的时候碰到了头,他使劲笑着揉揉。
就这一个镜头,我甚至不记得我们的其他任何事,等第二天来学校上学的时候,就听说他转学走了,这个镜头也就成了我记忆里唯一一个镜头了。
如果说还有证明我们是好朋友的,就是我们也是幼儿园同学,因为我家里的相册有一张合影,他穿着格子衬衫,眼睛很大,头发长长的,四个人的合影,我们俩站在一起。
一次很偶然的镜头,竟然记了这么久呀。
还有一个好朋友,他叫徐江超,是我们结拜三兄弟里的老三,小时候他头圆圆的,就很像刘关张里的张飞,我在儿童版三国里知道豹头环眼这个词,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他像张飞。
他总是穿一件浅蓝色毛衣,有股牛粪的味道,也是一二年级的故事。
那时候中午爸妈没时间接我,我就在学校附近的小区一个幼儿园老师家里午托,吃了饭睡一觉,下午去上课。
有一天,他邀请我去他家里玩,因为周末两家离得太远,所以我们约了中午去他家,放学后我飞奔回老师家,饭还没做好,我记得等待是很着急的,我的急切还引来了老师问我是不是很饿,我说是,急急忙忙吃了饭,我撒谎说作业没写完,要回教室补作业,就跑下了楼。
我记得他爸爸开一个三轮车,载着他姐姐,还有几个小朋友,可能是他附近邻居家的小孩子,学校门口已经没什么人了,现在想来还是很感动的,当时大概更多的是很不好意思,那么多人在等我。
到了他家里,记得他家里有好多奶牛和制作奶制品的工具,他吃过饭带我看他的光盘,《冒险王》,印象电影里有个穿白色西装的人,打来打去。
再后来,我有写过一篇作文,大概是因为他学习太差,经常被叫家长,我记得那时候他在第一排,老师让我在班上读,意思大概是我们是好朋友,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才能有个美好的未来啥的吧。
我记得他趴在桌子上哭了。
但是我俩依然都不是好学生。
大概五年级吧,他转学走了,还是不上了,我印象不深了,他借给我的柯南光盘还没有来得及还给他。
到目前为止,我都特别喜欢勇敢的小孩子,虽然很小但是也被重视的友谊让人感动。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很喜欢《伴我同行》,我也有扮演过勇敢者的角色,保护过别人,我很庆幸有这样的回忆。
其实这样的童年故事,更多时候是被故事里那个更敏感的小孩子记下来的。
上次回老家,本来可以见两个十几年没见的朋友,但是我时间有点紧,当然这是借口,心里想的是,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就留在心里也是好的,见面也许会让美感彻底消失,当然也有可能让故事继续,下次吧,再回去希望可以见见他们。
一直不吃甜食的我,刚刚喝了一口可乐,吃了一块糖。
好像很久以前和自己达成的和解一样,再次认同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心存美好的人。
只是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心理的善良会走出来,也不知道。
在很多人眼里,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用价格对比,可以用效率评价。
那么爱马仕和离别时送过来的橘子(大叔偷偷拿回去了两个),哪个更贵呢?
就像《解忧杂货店》,不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可是这不能替代在飞往新加坡的夜航里,度过的安静夜晚。
村上春树一直在陪跑,可是《难吃的鳄梨》让我从悲观到对生活有一些向往,就像游戏一样。
不怕,才是面对命运最好的状态。
“长崎的海好美啊!
”感情充沛的老师,茁壮成长的弟弟,替你挨揍的朋友,挺身而出的女神男友,能与孩子共情的父母,把孩子的心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离别时的鲭鱼罐头,跑到站台都不喘的奇怪大爷和蛋糕上面被及时贴上的半价标签。
当然没有什么能和爱相比,但是带着尊重的关心更加难能可贵。
乌托邦里的少年,你把长崎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
也给了我勇气和那些自私自利却很重要的人告别。
“长崎的海真美啊!
”#想念#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 #好好告别的勇气#命中注定 #遗憾是常有的吧#宿命感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遇见 #感受#鲭鱼罐头 #日本电影#电影 #夏日#长崎
友情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归属感,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把对方当朋友的同时也感受到对方把自己当朋友。
每个人都有归属感落空的时刻,反之亦然,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或者没意识到。
友情故事其实挺难讲的,看过好些就是讲着讲着就开始强行升华。
友情没有爱情那么稀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稀松平常的东西,不是说不珍贵,只是真不应该是什么难懂或者要去细细理解的感情。
本片就是,两人暑假成天瞎晃荡,看见朋友被欺负替他出头,因为小误会闹点别扭……这电影看得时候我是不停地回想起来自己那些和剧情相似的经历,当然还有十几年没见都有点想不起来长什么样子的儿时朋友们,想不起来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主要是当时根本没想那会是最后一次见面。
很多桥段设计应该能和很多人引起共鸣,我小时候暑假经常和小伙伴去水库游泳,有次是差点成阿飘了,后来那水库真淹死人给围起来了我们也就再没去过。
朋友告别之时互相呼喊直到听不见对方的声音,有这个经历的人就应该更多了,然后分享食物啊,计划一起做什么事情又没做成……这些就应该更普遍了,有儿时玩伴的人看这部电影肯定会想起来点什么的。
角色设计上主要想多说一下的是竹本,这种硬气有个性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小学期间应该是很受欢迎的,怎么在日本那边因为家境贫困就被疏远,这应该真的是文化差异,或者是我小时候和朋友们真的都很穷没这种概念,犹记小学三年级放学四人被高年级拦路敲诈,四个人一共掏出来五毛钱的场景。
看的版本,片名叫《追海豚的长崎夏日》,感觉更贴切。
同学看到破破烂烂的房子开始嘲笑,第二天回学校嘲笑讲给同学听。
跟我小时候如出一辙,一同学到我家看到破破烂烂的家具,第二天就回学校跟同学讲了。
连带着同学兜圈,始终不肯告诉他们家在哪里都一样。
后来我曾经为了不带同学回家,还骗过他们某某地方是我家,还爬上楼梯蒙蔽他们。
从那以后即使还是有同学肯和我玩,我还是一直小心翼翼地防着他们,生怕再受伤害。
所以这辈子都没有朋友,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交朋友的能力。
小久问小竹为什么会和他玩,因为那天看到破烂房子只有他没嘲笑他。
小久爸爸明知他们要独自远行,还是选择放手,是我估计做不到。
自行车摔烂了,想起大理自行车爆胎独自深夜推自行车走几公里的我。
路上被混混欺负,幸亏有人相助才脱险。
两个小孩居然直接游泳到岛上,还游回来,中途差点抽筋溺水,幸亏被一姐姐救起来,还弄吃的给他们吃。
这个姐姐和从混混手里救他们的哥哥又认识,刚好开车送他们回镇上。
就一路太多巧合,错过一个都可能遭遇危险。
小竹爸爸是渔民,估计遇险过世了,居然有四个弟弟妹妹,全靠妈妈一个人养活,妈妈只能拼命工作,却在一场交通意外中丧生。
兄弟姐妹只能各奔东西。
味增青花鱼罐头寿司,想来应该不好吃,却是两人友谊的见证。
虽然在一起玩了一个暑假,却还能说出“我不确定他肯不肯和我做朋友”这样的话,是自卑到卑微的人能说出的话。
要离别了,小久把积攒很久想要买望远镜的钱拿出来,买了味增青花鱼罐头送给小竹。
“我们是好朋友”他对他说,瞬间泪奔。
果园老爷爷拿了一袋橘子,说是酸的,其实很甜。
那些平谈质朴的情感,往往最打动人。
小久的爸爸妈妈虽然不是有钱人家,也常常拌嘴,但是感情真好啊。
那年夏天他们跋山涉水没有看到海豚,他在墙上画了他们各自骑着海豚,就像小久说的,小竹或许真的不是想看海豚,只是单纯地想跟他一起玩。
他们做了几十年朋友,即使几十年后才又见面。
希望DD也能有一辈子的好朋友。
相片里小竹爸爸穿的蓝色连体衣,所以小竹去回旋镖岛碰到的那个穿同样衣服的男生是小竹爸爸的同事,把帽子扣他头上时说的那句“别认输”也许是小竹爸爸给他的“父爱”的传递。
小竹想去回旋镖岛而且轻车熟路是因为以前经常和爸爸一起去吧。
在儿时能拥有一位勇敢到说做就做的朋友是很多人羡慕的事啊!
可是喜喜悲悲后,小久奔跑去车站时,真是让我停不下对他们未来的消极幻想,他们还和对方有联系吗?
还是那样亲密吗?
这样的问题在后半段不时蹦出来戳我一下。
他错过了小竹的火车,他们再没有了联系,交完稿后,小久去了小竹工作的寿司店,久别重逢不过是一次见面,这之后小久走在回家的堤岸上,带着释怀又惋惜的笑,晚霞映出眼眶亮莹莹的泪水。
而在离别的车站一遍遍喊过的“下次见”让我联想到的却是他们点头寒暄的生疏,虽然还在联系,心却因为距离和时间的撕扯有了无数间隙。
一个充满遗憾的友情故事的结局没有把社会刺冷人情麻木掺杂进去,不是对观众的仁慈吗?
仔细想来,为什么这个故事在小久的梦里编排辞藻,设计开头,指尖却迟迟未落,某次失意后才看到的鲭鱼罐头其实一直在家里不算冷落的位置。
“每当我看到青花鱼罐头,就会想起某个少年…”这个故事从哪里开始是小久的续写,还是说美化或者篡改,各自相信自己想要的结局就好了。
这是关于和山河湖海的孩子交朋友的故事。
小久在一个吵闹但有爱的家庭里长大,而竹本家境贫寒,父亲早亡,乐观善良的母亲打好几份工维持家庭开支,再加上还有4个弟弟妹妹,竹本格外早熟且不乐于社交。
就这样,一场小小冒险开始了。
冲着回力镖岛的海豚,两个少年在夏天踏上旅途,小久说“可能回力镖岛本来就没有什么海豚,他只是想找人陪他旅行”。
一路上呢,少年翻山越岭,遇到不良少年也遇到乐于助人的情侣,经历了在水里抽筋的小插曲,蹦蹦跳跳说说笑笑,这就是少年的夏日生活很喜欢在海边扔沙子那一段,和“下次见”,还有一起在小家里吃自制寿司。
“我觉得你可以成为很棒的寿司师傅“你一定能成为作家”。
少年的误会总是莫名其妙。
“还不确定是不是朋友”是竹本的保护盾,却伤了小久的心,而在母亲去世后两位少年打破冷战,橘子林老头也带着大大一袋橘子来送别小久。
我很喜欢这种夏日少年冒险故事,它与《菊次郎的夏天》算是同类题材,少年的夏天会发生精彩的爱,很喜欢日剧的细腻情感。
前面节奏和氛围真好,搞笑的男主一家,父亲虽然是个糙汉子,没有啥大本事,但粗鲁又温柔,还很热血,支持孩子们去远处玩耍!
竹本又酷又贴心,阿久傻乎乎的很好骗!
日本的儿童题材片拍的确实都不错,有着属于孩子自己的性格,有点羡慕自己没出生在这种温柔的家庭!
两个少年骑着车在下坡时大声喊着,童年被治愈了一些!
阿久太可爱了,委屈巴巴的表情,跟竹本相互治愈!
小竹给他做鲭鱼罐头寿司,那种幸福的表情太真实了!
借助小孩子的世界也体现了大人的生活,小竹妈妈一人带那么多孩子,还很积极乐观,但又受到命运摧残!
阿久父母一直在拌嘴,但是又显得很甜蜜!
很落后的车站却又美的出奇
电影鲭鱼罐头(又名追海豚的长崎夏日)是一部属于夏日的影片,每一帧画面都有治愈人心的美丽,又能勾起遥远而悠长、一段终生难忘的童年夏日回忆。
故事发生在昭和时代刚刚结束,平成时代的开端。
没有智能设备,没有花样繁多的娱乐活动的年代,人们过着属于他们的静谧生活。
两个性格大相径庭的少年在这个夏日相遇,温柔内敛与自由奔放组合在一起竟是如此契合。
在盛夏的蝉鸣与浪涛声中,他们义无反顾地追着属于他们的幻梦。
翻过那座叫嘀嗒岩的高山,海面上有座叫回力镖的小岛,岛上能看见海豚——怀揣着这样的幻想和期待,两个少年踏上了他们的旅途。
原来,回力镖岛上根本看不到海豚。
而这一路是如此曲折而充满着戏剧性,邂逅了不同的人,也得到了许多温柔的款待。
这场旅途同样为他们的故事提供了契机,成了他们友谊的开端。
后来,小久才知道,原来对方并不是真的想要看到海豚,而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人生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期盼能够遇到成为挚友的人。
短暂的相遇惊艳了整个夏日。
在这个夏日的末尾,小竹家中遭遇变故,两人最终分离。
“下次见啊!
下次再见!
”两人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对话,用他们的方式向对方告别。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但每当看到鲭鱼罐头,就总会想起那个充斥着鲭鱼寿司和橘子香味的夏日,总能想到某个奇怪的少年。
多年以后,当他们都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段美丽的友情依旧维持着。
“那个少年和我,现在依旧是好朋友。
”
提到暑假,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部或者几部影视剧作为自己的记忆点,一旦被提起,便能很快想起来那个暑假里的一些人一些事。
这部电影的“高分”多数来自源于观众对自己暑假的怀旧,作为一部电影,它的叙事及意义远不及《菊次郎的夏天》那样带给我们新奇和震撼。
或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了菊次郎的先入为主,观众不觉得它在叙事的巧妙和故事的深度上比前者高明。
但是,我觉得它起码算得上是一部诚意之作。
电影的故事十分简单,以男主久田的视角展开叙事,一个鲭鱼罐头,让他想起了一个昔日好友。
想起来了那个难忘的暑假里一次记忆深刻的历险记。
关于记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复出现或有相似特征的事件,会被记忆剪成碎片,辑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又自洽的故事,这正像是一部电影诞生的基础。
它巧妙地融合了不同人的经历,不同人的故事,最终形成了一个,大家都有类似经历的电影。
电影的风格明快,几乎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即使是家里生活条件艰苦,与遭到同学竹本一起遭到排挤,但是这些事情和人,早已在成年的久田心里,得到了和解。
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便是两个少年的告别,互相喊着“下次见”,岂不知世事难料,一句简单的告别承载了太多的含义。
既有对“此前”友谊的肯定,也有对未来友谊的希冀。
两个小小的人儿,因为一次经历,结为好友,互相许诺。
告别是电影中常见的主题,它是一个故事的结束,也是新的故事的开始。
从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望着银幕的那一刻开始,他的脑海中早已浮现出了另一个人的画面,这个人很可能不是电影中正在讲述的人物。
时隔多年,再度重相逢,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电影中的故事结束了?
还没有。
但是电影散场了。
没什么亮点
像小学生作文一般的烂俗
少年人的感情只是懵懂,但并不混沌,影片把两个小主人公微妙矛盾的心态表现得很好,因为珍惜,所以情怯,更不敢轻易把“我们是好朋友”诉之于口。好像这段友情是借来的贵重玩具,小心翼翼捧着,不敢玩得太尽兴,生怕哪天就要还回去。其实影片没必要安排中年之后依然是好朋友的happy ending,他们的缘分即使在火车站分别那一刻戛然而止,也足够美好了。因为第一次脱离大人的旅行,第一个付出真心的朋友,某种意义上形塑着他们未来的人生啊。
从第一句“下次见”开始爆哭,其实也没太想明白为啥会哭成这样= = 大概是电影里的世界太温柔美好了吧,纯真的友情、有爱的父母、壮阔的大海、郁郁葱葱的自然、有序干净不算太喧闹的邻里环境、人与人之间质朴的礼数和恰到好处的温柔与爱,傍晚紫红色夕阳下田野边喝到微醺的父亲唱着歌蹬着脚踏车的后座,暴躁的母亲在门口迎接给到的大大拥抱,一切就像不完美却很有安全感和最初的快乐体验的童年一样,对人生对世界最初的期待模样,已经永远失去,却也在心底永恒地守望着T^T 人生啊,真是美妙又孤独啊。(想去长崎……
太幼稚了,欧洲已经出《亲密》这种级别的作品时,日本还在玩这小哥俩好的情节,即便是儿童片也不需要这么天真。
那些物质条件艰辛的苦日子,回忆起来总是闪着光彩;所有经历都不会白费,哪怕是发生在遥远童年时的旧事,也会持续地陪伴和哺育着我们。整部影片有种小学优秀作文般的浅显与淳朴,但其实也暗藏着很多时代背景下的难言之隐,这就是所谓的老少咸宜吧,孩子们只会看到简单的一面,大人们能看到复杂的一面,但还是决定去做一个单纯的孩子。
只喜欢夏天,好哭但好蠢。视点不明确,故事线混乱,镜头叙事的无意义,像是一部工业化流水线商业片
8.5刷新了我对豆油搞文艺装深沉的认知…原来豆油们还如此热爱童真和自然…很久没看过这么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的片子了,从表演到剧情设计都平庸的不能更媚俗,剪辑节奏和声画处理完全一塌糊涂 日本电影照这个路子下去跟我们一样烂简直是指日可待……!
除男主一家人的场景外 其余非常工业感
3.5
【C-】像货架上某些宣称自己手工草本纯天然,一看配料表添加了几十种化学元素的网红食品。把n部“美好童年”电影的代表元素大杂烩般地融在一起,看不到一点真挚,全是刻意。
2023年年度观影十佳第三部。幼时的友情总是坚不可摧,看完觉得自己好幸运。身边最好的几个朋友,也都是从发小阶段过来的,二十多年了,亲密无间,不需多言,一个眼神就能各自体会。看《鲭鱼罐头》时,自己小时候去江边戏水,去林子摸鸟那些画面纷沓而至,从繁忙的生活里短暂的抽离,很放松。
真的跟罐头一样…
日本人拍童年和夏日我是服气的,近些年看到的最棒的夏日童年电影。那些电影节都选了些啥啊,文化和经验真的是有隔阂的。在这个虚弱的时代,这片子可以有4.5颗星星。
很干净的忆夏童年,四平八稳,缺少一些华彩。
小时候会做寿司长大就成了寿司厨师,小时候作文写得好长大就成了作家,爸爸死了那妈妈也死了吧,这样的编剧是不是在写小学生作文?
节奏太平了,真的看得快睡着。
画面有很美的怀旧感,但故事显然没有铺陈好。
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下次见”,尔后的涕泪俱下更多的是为自己没能信守这句承诺。每个人都有闯荡回力镖岛的夏天,然而能够让回忆延续进现时的毕竟是少数吧。有共鸣点不过呈现一般,摄影取景眼光毒辣很厉害。
拍过一万次也不妨碍这种情节再被拍第一万零一次,这次是中游水平。但实在搞不懂添加成人版头尾有什么必要,给大家看看小男孩长大能有多丑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