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
Japón,生命最后之旅(台),生命之光,Japan
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
主演:Alejandro Ferretis,Magdalena Flores,Yolanda Villa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德国,荷兰,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2
简介:一个画家来到远离尘世的小山村,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画家借宿在山顶一个年迈的老妪家里。那被岁月摧残的面容,丝毫没有减弱老婆婆的生命力,在这荒蛮的山野间,枯槁的身躯仍在灿烂的绽放着。结局是充满震撼力的:那个无力的生命最终无法被结束;而那些生机勃勃的,却突然终止于意外事故中……这似乎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生命原本就..详细 >
静观中的超验史诗,俯瞰生命之须臾,寄予天地之怆然,仅凭最后一镜雷加达斯便足以名留青史
三星半,模仿痕迹略重,结尾长镜头是亮点
4.5 宁静而致远,悠然回荡在结尾的意外,看,那是上帝来了~
想死的没死 ,不想死的,已经死了,人生如火车轨道,一路,向前延伸……
3.5。除开一贯的苦修主题,雷达在他的首作当中展示了他完美主义的强迫倾向,我们看到的是尽可能的多,不管是在尤以最后一个旋转长镜头为代表的摄影,还是拖泥带水的剪辑甚至粘稠到失序的叙事节奏当中我们都看出雷达妄图在电影中展现更多的野心。说实话如果雷达早个几十年拍他的这些电影到现在也是个大师级人物了,但现在他只能通过让人眼花缭乱的炫技来掩饰他对电影本体理解的过时、匮乏和缺失。
我逃不去哪里
主观镜头、超宽画幅、神性与人性,相比“墨西哥三杰”,我一直都更偏爱卡洛斯·雷加达斯。前20分钟美轮美奂,结尾运动长镜头大气、随性,笔走龙蛇,很少能看到如此饱满的影像诉求,结尾天地不仁,死亡终是尽头。
看片名脑海中就想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过并没有涕下。最佳摄影,最佳导演。
中年画家离开喧嚣城市来到偏僻山村寄宿老太家,想寻找内心宁静并自杀。她信仰基督耶稣对他照顾有加。他对自杀犹豫迟疑,受原始生命本能感染,恢复尘世欲望(手淫/比基尼美女梦)甚至要求和她做爱。气质神似塔可夫斯基:旋转长镜真实时间,主题参考阿巴斯:欲死之人重拾希望,神圣仪式感死亡巡礼结尾。
在天地悠悠之间,人的意志的作用几近于无。
宽幕电影,节奏舒缓,有点像阿巴斯风格。公马骑母马、画家叠老人,呈现方式粗犷凌厉。最后我猜测是老太太在铁轨上策划的车毁人亡。整体感觉是一部野性加诗意的电影。02:14:22,mp4,2.56G,SRT外挂中文字幕
#桃花岛观影团#来到苍然天地间寻死,却不敢扣下扳机,性欲羁绊无法内心平静,与老妇做爱不能万念俱灰。老妇人悲悯众生,以死亡追寻天父;画家苦觅几巡,得爱人重回。何谓生?何谓死?坦然赴死比苟活难,无视生命较认真生活易。上帝在哪里?不在抬头三尺,在低头心间
一个寻死前还不忘记满足一下特殊癖好的中年文青。
一种去中心的尝试?宽银幕真正变成了现实的遮罩,没有任何任何可以成为视线的中心点,随意在景框中出入。结尾最佳。
固定机位长镜头、手持跟拍、移位,融入人物特写和群像侧面,加上景色近远景,颇有诗意。画家迫切地需求性爱,这份目的有相应的答案吗?他的求死与渴求性爱是违背的。结尾一路长镜头展现上帝赐死一车人,仿佛是注定的,却也是无因的。2021-12-29重看。直升机航拍掀起山顶飞沙走石这样露怯的手法应该尽量去避免,人工降雨亦然要慎重。其实影片讲述的生死之外的话题——剥削。侄子的剥削,众人的剥削,甚至是看似一副好心肠前来寻死的画家也逃不掉。大家都在剥削这位孤独的无助的善良的老者。只是在常人的庸常表现之外,借用画家的良知来反思来批判。结尾用一场大死亡来做出宗教般的天谴惩罚,无论好坏老弱皆亡。终究面对死亡,谁都是一样的,这样残酷的本质才亮相给你看。
很沉闷的片子,后半段不太习惯,但最后的结局有些超乎想象。但有些做作的感觉。
雷加达斯处女作,大师的雏形。这得对电影的本质领悟的多么深刻,才能拍的那么好。
360度的摇镜一再出现总会让人不适
最后的长镜头真的好强好强,能成九代单传的戛纳亲儿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野心巨大底蕴丰厚,其实后面的几部略有些算计,这部虽然粗糙各种抖动过曝但是非常真挚
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