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末日:觸摸亡父的臉龐(原載於<<時代論壇>>1232期,2011年4月10日出版)<<美麗末日>>(Biutiful)的主角Uxbal可被視為一個像耶穌的人(Jesus Figure),活在今日俗世,脫離了神聖聯繫之後,步向死亡。
這戲也在探討一個有宗教意味的問題:若人失去了信仰,面對苦罪的宿命,哪裡仍有盼望?
在巴塞隆那,Uxbal的癌症已到末期,化療只能勉強拖延着。
他是個踏實的好人,即使整天幹着犯法的勾當,他總皺着眉頭在想怎樣使其他人都過得好,解決問題、協調衝突。
他留着亂糟糟的長髮,滿面于思,奔走於各方之間,卻隱瞞着自己的病情。
兩個孩子還小,還是如常照顧、教導;酗酒的妻子早已離家,是否要讓她回來?
兄長說安葬亡父的墳場要拆遷,是否接受賠償了事?
Uxbal嘗試把一切都安頓好,卻總是力不從心。
特別是他賴以為生的偏門工作合作多年的華人伙伴帶着一群中國黑工,他們在地下工場製造的冒牌貨品要找非洲的非法移民在街上售賣,當中要以金錢疏通警察;另一邊廂有地盤工頭嫌有工會保障的工人薪水太高,要Uxbal找中國黑工來代替,Uxbal就從中斡旋「講價」。
他還有天賦的通靈能力,能知道剛死去的人未了的心事,代為轉達家人。
無論在信仰抑或法律來看,他幹的明明是壞事,但怎麼看也是個好人。
這種感覺來自他那充滿憐憫的眼神,也不知是否同時在可憐着自己。
他當然不像救世主,因為他完全無能為力,甚至弄巧成拙。
從非洲偷渡來的小販朋友終於被警察抓到,要被遣返,Uxbal也幫不了忙,只能盡力安頓其妻兒;更煩惱的是前妻,現在看她好像改掉了惡習,為了孩子將來有人照顧,也試着跟她和好,怎料江山移改,她打孩子,Uxbal再也不能容忍了;最悲哀的,是他見那群中國黑工睡在潮濕陰冷的地下室,就給他們買暖爐,怎料他為了省錢買些不合規格的燃氣暖爐,半夜熄滅後把滿室工人都毒死了,當中還有在吃奶的孩子,Uxbal悔恨不已。
但他仍像耶穌,而非耶穌。
耶穌是軟弱中顯出能力,Uxbal則是盡了能力後仍是軟弱;耶穌愛罪人,自己卻不犯罪,Uxbal則是一個愛罪人的罪人別忘了很多人都不懂愛人。
還有一點,Uxbal的通靈能力,你可以說是一種「交鬼」行為,但他的能力只能發揮在人剛死之後,傾聽亡者未了之心事,像那要向父親坦承偷了手錶的孩子。
就像耶穌,他聽亡靈告解,使人和好,與其說那是「鬼」不如說是生命的殘餘但他不能使死人復活。
那懷着嬰孩在睡夢中死去的女黑工,也是Uxbal孩子的褓姆,他希望能喚回她的靈魂,向她懺悔,靈魂卻已遠去。
我們見證到一個心懷善意又勉力為之的人之軟弱,這是當人脫離了上帝之後,好人無能於當義人之困境。
Uxbal走在街上,想着自己快要死去,對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將來、他人的境況通統無能為力之時,他想到禱告,卻不知向誰禱告。
神不是不存在。
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戲裡多處出現耶穌和瑪利亞的聖像,卻隱沒在背景中,人們視而不見,繼續在其中行淫偷盜,這決不是宣教士可以解決的福音問題。
Uxbal 同時面對着能力和道德上的困境,他自小失去父親,或許成長的背景中注定了這個善良的人不能擺脫「結構性的罪惡」。
在「沒有一個義人」的前設下,Uxbal 善待客旅(非洲偷渡者)、愛護鄰舍(照顧非洲朋友的妻兒)、寬恕(嘗試接納前妻)等等也不能帶來救贖,但他沒有自暴自棄或怒火中燒,憂傷的眼睛裡折射出一顆包容、忍耐的悲憫心腸,把對世事的看法逆轉過來。
<<美麗末日>>結集了常人認為醜陋討厭的事情:黑工、偷渡者、貧窮、癌症、同性戀者、少數民族、酗酒,還有死亡。
Uxbal活在當中,卻能發掘出尊嚴和美好的可能。
死亡是最可怖的,但在戲裡卻構成了最感人的一幕:Uxbal父親的棺材被移出來,火化前開棺拿出陪葬品。
屍體經過防腐處理,Uxbal兄長不敢看,Uxbal卻伸手觸摸父親的臉龐最可怕的東西成了他最渴求的事物,因為他從來沒有親眼見過父親的樣子。
Uxbal和耶穌的最大分野在於「與父的聯繫」。
導演給世俗人的建議是:Uxbal不只接納那些不可愛的人,也對自己的挫敗和死亡學懂寬容地面對,風景不轉心境轉,這大概是一種審美的救贖。
http://axinlove.com/2011/10/biutiful/《Biutiful[美错]》罪by @xinl.ve 111011Movie Rating:9。
好的好老師帶你去天堂,不好的老師帶你去住套房。
一看这句话马上脸露笑意的人,恭喜你被《全民最大党》荼毒不轻。
做个题外提醒:2011年10月7日,正值帝国人民欢庆国庆、两岸共待辛亥百年,以及台湾期待双十“国庆”等重要时间点,日本友人波多野结衣和大槻响,不远万里地前往台湾参加《全民最大党》。
废话不要再说,回看前面带你上天堂的老师真是好老师?
这个感觉就譬如某汽车广告,唐僧师徒四人挤在一辆车里要去取经。
而话又再说回来,带你住套房的老师还不好?
行政套房、总统套房,套房前潜在的定语描绘了多么奢华的生活,未曾想到班房也是套房语义的一种。
祸福相倚否极交替,白纸黑字的好歹让人难以捉摸,更不用说看不见的手操弄的命运。
beautiful到biutiful只是笔误之差,Uxbal(Javier Bardem[哈维尔·巴登]饰)的好心变成驴肝肺,甚至办成坏事。
《Biutiful[美错]》的各等人物,当他们消灭一念之仁,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时候,生活里的问题仿佛还能得到逐步的解决,但是当他们以最底层的生命、最卑微的灵魂,试图改变冰冷世界的秩序,试图给比他们境况更悲惨的人施以援手的时候,电影之中的他们,变成了拯救溺水者的牺牲品。
受Uxbal帮助的中国偷渡者,丧命于Uxbal的取暖器下。
死后的躯体不得安息,被想毁尸灭迹的人物抛进大海。
电影被视为艺术而非仅仅是大众娱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总是有一群导演在借助光影的技术,传递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从叙事风格明显的《Amores Perros[爱情是狗娘]》、《Babel[通天塔]》到如今的《Biutiful》,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将他在形式上的锋芒收敛,回归于言说电影人物。
依然还是多线人物的故事,彼此之间也存有交织,但并行发展的人物、情节之间,既不是壁垒森严的一幕幕情景剧,又并非糅成一团的一个主线故事,导演的镜头架在一个远近刚刚好的位置,可以看到最为关心的Uxbal,又可以关注中国、非洲偷渡客的群体。
对这些个体、群体的命运,导演借剧中人透着善意和关怀。
濒临人生末期的Uxbal在某刻修复了与妻子的关系,逐渐容忍小孩的反复无常,个体的生活看似正向着曙光转机的道路前进。
偷渡客们也正在凭着灰色、黑色的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
容忍人加诸于人的黑暗,青山依旧在的微弱前景还是给人以渺茫的希望。
现实一如本片选择的冷色,努力挣扎向上的命运统统遭遇着被吞噬的后果。
狰狞冷漠无情的现实巨兽,并不想给人带来童话故事的美好结局。
夫妻、父子、雇主和黑工、“小偷”和警察,原本不算牢固稳定的关系,在外界一丁丁的刺激之下,分崩离析。
轻浮浪漫主义的期望会从慵懒的沙发椅子上站起来骂娘,冷漠的现实主义看客虽然接受悲剧更接近现实,也不免感叹、追问这个世界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为什么当人向善之时而突然来盆冷水浇灭热情?
信仰要让人各安天命之时常常会交代它的信众们,无论是怎样的人生苦难,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
之所以让你今世经受此磨难要么是天将降大任于你,要么是你为来生的幸福在供奉执着,又抑或着是前世或今生必定犯下了某些罪孽,上帝施罚于你。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不是好莱坞的导演,Javier Bardem也并非拯救地球的英雄,剧中人等不到光荣之路上的繁花似锦。
前世来生太过虚幻,命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有罪。
吴念真童年时候碰到的相面师,把求签者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字都来摆弄一下,其中总有人会命犯太岁或者彼此相克,那家族中有人近期连遭厄运也是有出处可言的。
连Uxbal的小孩因为一时的淘气,一个人被丢在家里,没能出去旅游,《Biutiful》中的成人谁的手上没有沾上剥削别人的污秽。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争论着人的“原罪”,好似是否带有“原罪”成为人是否顺从上帝旨意的标准。
而,有关人的“本罪”则是本片中的各人在自私自利(不乏同情的表示其中各人的小我是为生活所迫)之余,被他们心中偶尔出现的善意带来的恶果毁灭。
甚至让人不惜感叹,自顾不暇的时候对他人狠一点,把坏人做到底一点,也就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
问题是如本片之中的Uxbal一样,人过不了能感受他人痛苦的一关——这种体验谓之“仁”——也就过不了个人的良心一关。
潦倒之人会施舍给无家可归的乞人一些,穷人也在表达爱心参与慈善,如此这般的世界让人留念,也才让《Biutiful》中的诸人不愿离去。
本片的720p版本在110分钟时出现了轻微的比例变化,见图。
Biutiful.2010.720p.BluRay.x264-7o9x
在《巴别塔》和《21克》中有上佳表现的墨西哥导演冈萨雷斯的新片《美错》实在是部太沉重的片子,让人两个半小时都喘不过起来。
在巴塞罗那阴霾的天空下,Javier Barden扮演的Uxbal在天堂和地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游走。
他只有一两个月的寿命,每天面对的是狭窄混乱的小公寓和不谙世事的一双儿女;和他的职业是虚幻得不能再虚幻的与死人通灵,却接触最现实的底层生活——中国和非洲的非法移民;他在生与死之间、在现实与虚妄之间、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在爱情与情欲之间游走。
巴塞罗那冰冷的天空仿佛一张大网罩住了这些显露和隐藏的人们。
灰色、蓝色,就是没有暖色。
巴塞罗那在冈萨雷斯的镜头下仿佛是人间地狱一般的存在,遥远的圣家堂,明媚的地中海?
那和这群人没有关系。
明明是支离破碎的情节,却有生的悲哀、死的恐怖、性的混乱,以及偶尔闪现的、一瞬间的亲情和不知道是不是爱情的东西撑起了这个故事,让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毫不冷场。
本片线索很多。
Uxbal的“正职”是与死人交流,告诉他们活着的家属他们需要的东西,并安抚他们平静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这个职业使他能看见死去的人栩栩如生,也使他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除此之外,他帮助中国的非法移民找到工作,说服贪污的警察网开一面;劝说塞内加尔的偷渡者在这里住下来,他目所及处都是人间最悲惨最变态的景象,可是无能为力,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周旋于这些人之间,甚至从他们身上挣钱。
他这种拉皮条式的职业与通灵正好相反,一个是高尚的,一个是卑贱的;可是这两种职业又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抚慰不安的灵魂。
他本心的善良让他无法完成这些工作,这种冲突在他为中国的非法移民买了六个煤气暖气,却导致二十五个工人一夜之间全部一氧化碳中毒身亡这一惨剧发生时达到高潮;当老板打开破旧的仓库大门,看到的是死尸、呕吐物、死去的孩子和女人,赤裸裸地惨剧呈现在导演的镜头下。
这样的打击让他觉得即将而来的死亡也不能解决他的罪孽,而当他移出父亲的棺木,看到了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父亲的容颜时,那种久违的亲情又让人觉得潸然泪下。
他的生活让人想到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
”这是个矛盾的人,矛盾的城市,矛盾的社会。
即使影片结尾——那个与开头完美衔接的结尾也让人感到无言的沉重:在生里,他无法照顾好自己的一双可爱儿女,在死里,他只能重新抚慰自己的灵魂。
冈萨雷斯比在《巴别塔》时又更上一层楼,虽然还是片段故事的结合,但那种明显的多线叙事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圆熟的线索融合和情节对称。
Javier Barden的演技令人赞叹,其难度比Colin Firth的乔治六世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我过于注意字幕(本片全片西班牙语,在美国上映时采用了英文字幕)而没有来得及关注他的细微变化;两位中国演员成泰燊和罗晋在里面用普通话演出,戏份不多,与电影的基调还算搭界;电影色彩则一如冈萨雷斯之前作品一样的灰暗和冰冷。
这个导演有风格,有进步,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waking王小心所有,更多请见http://www.wangxiaoxin.net
美错,看完了。
有点闷有点沉重一片子…最近不是很想看这种电影,比较想看一些节奏感强,故事线索清楚,视听语言就能带来愉悦的片子。
与大部分外语电影里中文演员的台词水平都很差不同,这片子里中文台词还是有水平的。
这种电影对我来说是不好进入,但进入后就能匹配好电影的节奏了。
一些强情节或感受到共鸣的地方会让我更容易进入,例如这里面医生告诉主角癌症的段落。
苦难无比诚实,可人人自欺,或欺人。
质感像很早期的电影,但却是2010年的,这是不是伊纳里图从多线索到现在这种风格的过渡之作?
太安静了,安静的就像我们知道要降下大雨。
就像我们知道没有屋顶。
看到美错这个译名,我还以为原片名是beautiful mistake或Beautiful dislocation,没想到是Biutiful,片中被错误拼写的beautiful,我这才确定美错翻译的好,准确,有质感,有韵味,Biutiful是看完电影才会觉得好的片名,美错是没看电影也会觉得好的片名。
6.5分。
最近在看哈佛的幸福课,其中一些观点和这部影片不谋而合,确实是一部很深刻的片子。
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迫不及待的给出满分了。
片长接近3小时,但我却安安静静的看完了。
影片的表现手法功不可没,这种接近摄影感的拍摄手法让人全程都投入在主角的世界里,令你一再怀疑自己是否就是主角。
整部影片的主题虽然严肃,但画面却一直让我觉得很有美感,特别是最后父子相遇的那一段。
在父亲面前,这时的主角就好似他的孩子,只是一个渴望父爱的小孩对于社会和各个人物刻画的细致和真实,使得这部西班牙影片在一个中国人看来也没有任何的文化障碍。
确实,一些深层次的本质是人类共有的。
其中的一些道理值得深思,一些情景值得回味。
如片名,一些错误也许是美丽的,但一些美丽也可能是错误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沉重,但现实某些时候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看完影片后应该会增加你的幸福感,因为会注意到那些珍贵却一直被自己忽视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些其实才是幸福的根源)如果你看过情迷巴塞罗那,再来看这部影片,你就会被Javier Bardem 的演技所折服PS:找个靠谱的伴侣很重要,并非漂亮或有钱,而是对你和家庭负责。
非常沉重压抑现实悲惨无奈的故事。
butiful从一开始就暗示这是一场错误,一场悲剧。
片尾算是没有结局的结局吧,很多问题只是展现在片中并为得到解决,正像乌西巴尔被迫即将结束的生命一样,有再多的遗憾在所剩无几的有限的生命里无法一一交代,结局也许对让不忍想象悲剧延续以及活着的人的痛苦的观众心里好受一点,但这仅仅只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终究是现实……“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相同的都是面对生活的那份无力感,然后熬过黑夜睡醒一觉,还是要穿好衣服起身。
不同文化群体的相遇。
有摩擦、有理解,也有更多的无可奈何。
片中警察劝告Uxbal说:“你怎能依靠一个快饿死的人。
”可其实这里的每个人都处于饿死的边缘,唯有互相依赖——尽管别无办法——才能过得去。
而“过得去”是我们普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还能够作出回答的底线吧。
是最近看过的片子中时间最长的片子了。
一个人在太短的时间里要面对死亡,也许更害怕的是不知如何应对那些放不下的东西。
在那么一个底层的近乎每天都要绞尽脑汁的世界里,慌乱的去安顿好一切,然后想要安心的走,好难。
好像唯一简单的变成了死亡。
片子色调一直是压抑的蓝灰色,这种色调总让人有种随时都会有悲剧产生的感觉,预示性特别高调,所以看起来反而平和。
片中那段同性恋情节,很没必要,让人觉得是多此一举的赶潮插入。
感叹人命如草菅,在那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生存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不明前路,也毫无退路,然后一个潜存的必然意外轻易的夺走了所有的希望。
我喜欢哈维尔这个演员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厚重的呼吸声配合他极具传神的眼神,能感受当时人物肯定觉得周围即便是空气都是无奈而疼痛的。
是美,是错,还是一切残缺的选择,最后面对死亡,我们只能用尽所有的力气放手。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这次回归传统叙事还是成功的。
其实这样一个关于社会某一层面异常丰富的环境、状态、人物,完全可以还是按照他驾轻就熟的多线型表现方式,当然这样必然以主人公弱化为代价。
这次他更多把笔墨放到了一个人物的塑造上,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多少也使得配角人物的故事缺少某些交代稍显刻意。
看来他在剧本取舍上还是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有时,我看见了地狱的图景。
通灵师的设置很好,也很忧伤。
喜欢开头和结尾,喜欢这个人的历史,还有他的祖先。
他和他的哥哥合计着将他的父亲从墓地里掘出来,当那具涂了防腐液的父亲尸体出现时,诗意是不可抵挡的。
其余的时候,这部电影则芜乱而肮脏,恐怕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戏剧故事,来拉动这一整套黑暗的现实。
好的故事应该是这个个人生发开来的,它应该和这个人的人生发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由他看见。
如果仅仅是看见,又和电视里的那些新闻镜头有何分别?
想起了那些名人和他们的伴侣。
当那些人先期离世,他们遗留下来的那些伴侣呢?
那些伴侣成了某一类的匿名者,他们被巨大的悲伤摧毁,成了无声撤离的垃圾。
那些半死的人,比如一个癌症晚期患者,多多少少已经接近于一个鬼魂。
静下心去看。
在经历前半部分有点瞌睡的絮叨缓慢中。
被缓缓的代入了电影里。
开始看着他的眼睛。
心开始有所动容。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深刻而复杂的人生。
一个父亲。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
尽其努力。
坚持种着他的苹果树。
不管末日何时来临。
身体可以动的。
心不愿开始冷漠。
他是一个孩子。
他想看见自己父亲的尸体。
看着年轻时的父亲。
他从未谋面的父亲。
一断沉寂接近死亡的感情微妙的复苏。
轻轻摸着父亲的脸庞。
似乎就可以感觉到他的爱。
流入自己的体内。
似乎自己在变小。
一个可以全力依靠父亲的孩子。
他是一个父亲。
有两个孩子。
用幽默的方式满足孩子们想吃的食物。
努力的攒钱。
无比小心的谨慎的把一叠一叠的钱藏起来。
放好。
再放好。
他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用其普通的爱去保护他的孩子。
一个家庭的欢愉。
还是出现在这部充满无奈与灰暗的场景中。
妻子的絮絮叨叨。
一家人吃着融化了的冰欺凌。
光线明亮着。
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欢笑声。
多么美好的背景音乐啊。
那么短暂。
却也是那么的真实。
留在树上的苹果。
总是看起来那么诱人。
卫生间里。
女儿的发现。
一个拥抱。
有些画面哭不出来。
泪全流在了心里。
他是一个丈夫。
面对狂躁不安精神跌宕的妻子。
仍然不能彻底冷漠。
在看着他妻子躺在床上。
说自己的脖子稍微一动。
就感觉头会掉下来的那一幕。
看着他。
轻轻的抚摸着他的妻子。
简单的安慰着。
感觉到。
两个人的相遇。
起初的欢愉。
后面的狰狞。
都在利用着时间让彼此靠近。
这种靠近不是本能。
有一种被时间的强迫之感。
两个人。
有了一种关联。
失去爱情。
哪怕失去了亲情。
这种微妙的关联依然会存在着。
一直存在着。
他是一个朋友。
电影看着看着。
我都开始怀疑。
人之初。
的确是性本善的。
信任两个字的力量太过于庞大了。
似乎可以把人从冷漠和自私的那一边拉扯回来。
被信任给予的希望。
是一种妥协吗。
更是一种对自己真实的面对。
背着孩子的她选择了回来。
是因为信任。
我以为会是一场彻底的为我。
没想到出现了一抹美。
不知道是不是错的美。
虽然写不好。
但是。
这部电影。
的确让我的心为之一动。
这样静静的看完。
暗涌一般。
沉浮不定。
身体像沼泽一般,眼睛像果冻,头发仿佛着了火
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巴塞罗那,压抑沉闷得让人心慌。Javier Bardem的演技成了最大看点。
还记得上次感觉好是什么时候吗?与下部的鸟人相似的魔幻现实关于男人的死亡,希望明年的亡魂再构成和阿里加多线叙事后新的个人秀三部曲。巴塞罗那的阴影太虐的边缘人物,贯通历史又有今天欧洲至全球化问题。手持摄影配乐声效剪辑好多神来之笔,用电影语言还原艺术跟生活比却不值一提的感觉,百子湾胶片
闷且冗长。不过父亲与子女之间还是产生了一丝感人化学效应。
实在没看完。。
魔幻现实主义,宇宙照看不了众人,早就不是城市里最隐蔽的秘密。西班牙人、塞内加尔人、中国人,在全球化的流散之下,那贱如蚁命的99%,怎么游也游不出苦海。就和在身体里蔓延的癌细胞一样,这哪里是一个情深意重的本地人所能挽回的悲剧。形式很美的片子,内里却一片冰凉。
一般吧,剧情拖沓了点,穷人、偷渡者生活得各种苦各种悲哀,中国好基友是亮点,在大马路上露天电影看着怪不好意思的。
大哥演的没得说 但剧情有些确实不了解怎么想的 同性恋确实没必要 去歌厅也没啥意义
看了以后才觉得最佳男主没给Javier Bardem绝对是个大错误!
底层人听到的就是那喝西北风的声音,还能够自我解嘲的一笑呢
无家可归的城市游魂,悲悯与残忍的双面镜
如此苦难深重的人生啊。巴塞罗那的阴暗面啊。那个美丽的城市,隐藏在暗夜里的底层的生活。
苦逼人参。
化療沒脫髮,到死不消瘦。
一颗星给挚爱的贾维尔巴登,一颗给原声,其实她老婆演技也很赞.
这就是导演强烈个人风格的表达,很像21克,沉重而难懂。
3.5 当爸的负担很重的说!
太美,以至于看睡了数次....
伊纳里多几部命题电影里,《通天塔》最佳,这部最差
克制、有力、細膩、深刻城市的破碎與孤獨,溝通之不可能,美好願望與殘酷現實,靈與肉,解脫與執著,基本都有涉及,情感的把握恰到好處好久沒看到這麼觸動自己的電影了,半天緩不過來悲欣交際獻給狂躁時代,五星推薦ps,盛贊電影配樂,聽得我在電影院裡一陣陣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