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真的感觉很激动,很想跟全世界分享,打开豆瓣评论犹如从我头顶浇了一盆冷水。
仔细想想后,还是想留下我的想法。
剧情确实很俗套、很理想,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但我哭了,因为对白中表达出了一些不是意淫出来而是真真正正体验过生活的人才会说出来的话。
人生如果想做好一件事,必须放下剩下的99件事,没有哪一个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是来自于既要又要。
就仅仅这个片段和吉尼的对白,让我在人生的这个节点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感谢这部电影鼓舞到了我,我想这也是这本电影的初衷。
不是为了完美,仅仅是为了唤醒一部分观众的感情与回忆!
电影的时长是九十分钟,是吉恩的故事,是庞波小姐的故事,是米兰的故事,是娜塔莉的故事。
我在电影中看到了导演的自我,像吉恩在马丁身上看到自己。
电影的转场是我看到过最出彩的,包括通过场景去具象化角色的想法与感受,都是我所见过做的最好的。
其中多次补叙,更像是角色的视角穿在了一起,一部电影是一个世界,导演是创世神,团队是主角,是救世主。
《NEISTER》的创世神是吉恩,这部电影的创世神是平尾隆之,讲的不仅仅是追梦,也是导演眼中的演员,导演眼中的导演,是导演眼中的创作,甚至我对这部电影有一定的参与感,就是因为这部影片的自我性感动了我。
对于一个窘迫的创作者来说,他的主观一定是深刻的,电影里说,创造的敌人是幸福,那么梦想不代表着幸福和成功,而是自我,自我地拍电影,自我地要求追加镜头,最后自我地站在领奖台上,说我最喜欢的,电影的时长是九十分钟。
先夸下画风,很有儿时的感觉,尤其是灵感的幻想和冲击,非常大胆和惊喜。
剧情这块,以动漫讲述电影人的荣光,是有难度的,尽管呈现上可以不受局限,但要做到艺术性的感染观众,离不开创作者的脑洞和用心,换句话说,其必须接受全方位的考验。
至于角色,我很喜欢吉恩和波庞的塑造,一个从能力上实现反差,另一个则在外表上萌翻了……电影诞生的背后极为艰辛,编剧、表演、拍摄、剪辑和服化道,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带来极大的瑕疵,这也是台前幕后者令人尊敬的地方。
以本片为例,用倒叙插入的剪辑手法来展现两位新人的发展过程,释惑和趣味并存……有句台词,大意是指没有青春活力和眼中光芒的人通常会逃避现实,却也在内心构造着世界,且深度和天赋挂钩。
我听到后是极为震撼的,那种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活不下去的孤寂和偏执,远险于在不喜欢的工作中痛苦沉沦……最后,只要找对方向,每个人都是天才吧……
本片的名字是《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实际却是一部十分出色的群像戏。
整部电影最有趣的点在于其表现出的延展性。
事实上,片中的主要角色每一个在本电影的设计中都成为了具有独立视角与视野的角色,因而即便此片大部分时间是以片中导演 吉恩的视角夹杂制片人庞波与女主演娜塔莉的视角夹杂而成,但换片中任何一个角色作为主线的承担者都具有一定的潜力,这实际上很好的体现了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如何塑造群像而又足够节制的原则。
我们可以说,电影本身就是很好的90分钟原则的实践者。
导演在面对一个故事时,如何在确定主旋律的时候配调出优秀的和弦,并给出足够的留白,往往需要一定的构思与功力。
庞波小姐,这一明星制片人在整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是对整个团队的拉起,制片人在具体的电影拍摄流程中,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位置变化,但本片中所展示的制片人位置是很明确的团队的塑造者的角色。
用两个词汇来形容庞波小姐在本片中被塑造出的制片哲学,便是远见与开放性。
整部片子打动我的并非是以吉恩导演为视角的梦想照进现世的桥段,在节奏与旋律上,吉恩追梦都十分顺滑,但正因为过于顺滑,而导致了观影体验上情绪是跟随影片的旋律顺滑的上升下降,因而缺乏真正由猝然停滞与爆发而带来的燃点。
以吉恩导演为视角的故事线具有极强的呼吸感,但如果想要打造一部带有燃点的作品,相比于由平顺的呼吸转入略显急促的呼吸,也许更被需要的是呼吸的骤停与随后而来的呼吸节奏的紊乱。
简单来说,整部片子的剧情具有很强的禅意,因而节制感带给人了一种温和的美学体验。
但热血相较这样一种精致的美来讲,更多需要接近粗犷的崇高,热血恰恰是离禅意最远的东西。
因此,电影看完,你会感到意犹未尽但同时不够过瘾。
从某种意义上,这恰恰是现代电影工业所表现出的共性,被精心设计出的热血总是缺乏真正的灵魂。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依然打动了我,原因在于即便并不热血,但一份梦想所带来的共振却是极富有禅意的美学体验。
热血意味着勇者的单打独斗,意味着坚韧而壮烈,但梦想的共振却暗示的是人类分享着的是共同的生存境遇,一个人平顺的呼吸无法打动人,但一群人,乃至所有人共同的呼吸,无论听上去多么单调乏味,却依然拥有动人的能力。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标题,因为相较于导演追梦的过程,真正打动我的,却是庞波小姐作为一个与中心离散的角色,将所有梦想串联在一起并对其释放出开放的善意的过程。
在这种意义上,克制却精彩的群像戏无疑与电影的母题相契合。
综合来讲,主线剧情相对薄弱,但一切主线剧情外的角色设计和发散的东西却如同编织成了一张网,将精致脆弱的内核包裹了起来,只要盒子足够漂亮,买椟还珠又有何不可呢?
电影本身也贯彻了他自己的理念。
好像很多日本电影都控制在90分钟的样子,看到现在有一个感受是疲惫感要轻一点。
基本上是选择了一个转折点、一个高潮的常见结构——大约30分钟的时候出现第一个转折点,同时为高潮部分埋下伏笔,在主线进行的过程中交代下暗线在推进,在大约60分的时候爆发最大的冲突。
有一点很想吐槽的,动画电影中的一些特点与戏曲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真实情况下其实大家通常不会做那些动作,但是这些夸张的表达非常生动地将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出来。
戏曲演员也会有通过唱念做打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呈现给观众。
还有就是一些非写实的画面,就像《庞波》里人物周围环绕黑气等等,很多动画中都会有不少夸张、非真实的画面,也很像戏曲中的写意表达。
反观国内很多所谓对戏曲的传承大多浮于形式,一眼可见是戏,但除了看到的这些,没什么值得深挖的,甚至很多时候脱掉那层皮,照样能做很好。
所谓“国宝”“国粹”很多时候都像是束之高阁,任何随意的改动都是亵渎,太过害怕破坏了“宝藏”却忽略了发展。
还有就是“政治”痕迹太明显了,本身就岌岌可危,毕竟合适的土壤已然破坏,还在想着政治正确。
另外有一点想说的,是一种出世又入世的态度。
就像影片中的导演,先跳脱出世俗之外,获得“孤独”,从“旁观者”视角观察世界,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回归身边的人,找回自我。
还有一些想吐槽的,写到一半又忘了,什么时候再说吧。
给电影人的爽文,剧中剧剧情,很多炫技转场过渡。
对吉恩眼睛的评价,导演忠告说为谁而拍的电影(只给一个人看),电影为谁存在(自己)印象比较深刻(好像都是说教剧情?
)。
这部对电影人的理解是沉溺幻想的孤独之人,有些人可能比较难以接受这种理解,其实比较像黑人叫自己尼哥的那种调侃自嘲的心情,但本质是热爱。
融资直播和得奖这两段真是又爽又土,但很爽。
遗憾的是剪辑狂打字那段确实有点出戏,我想这段戏让主角进入一个幻想世界会更好一点,不真实的剧情只会让电影的说服力下降。
电影我认真看了一下,除去片头和演职员表就是90分钟喔,普通观众或者不知道感受,这可能是经常和剪辑打交道的人才能有的感动,因为电影就是时间的艺术,每一帧都是一个宇宙,需要的功夫和技巧观众都是无法直观看到,最后只能通过“感觉”去侧面接触到导演的功力。
所以最后他强调了这点,我觉得很感动。
刚看完《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个人感觉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给对剪辑和电影制作是门外汉的我开了眼界,也了解到了一些电影制作的流程。
以前一直以为导演在一部电影的制作里是最有主观性的角色,现在的制片人也很重要。
能看出来电影给人一种世界上最厉害的影视基地,导演和演员及制作公司都集中在美国,特别是好莱坞的的感觉。
从主角之一的庞波小姐身上及一些镜头上能看出很明显的美漫画风。
不清楚这部电影的制作背后有没有美方的参与。
有几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电影中出现的咖位最高的几位主要角色马丁,蜜丝缇雅和乔艾都是白人,最后帮助了主角促成了电影融资的亚兰也是白人。
而追梦人主角吉恩和娜塔莉都是亚裔,且外貌较次。
影片中的电影里的主角马丁为了音乐舍弃了很多,甚至是家庭,最终他成功了。
电影外的主角吉恩同样舍弃了很多,不顾身体,最终他也成功了。
这或许会传达一种不当的人生观。
电影表达了一种90分钟电影是黄金时间,相较于更长时间的电影会更让观众感到舒适的感觉。
主角最后身体不佳却依然在剪辑影片,双手疯狂的长时间的连续不断地敲击键盘,期间没有触碰键盘之外的东西,感觉像是在码字而不是剪辑。
这是一部主角们赌上了很多最终达成了目的的梦想题材的影片,带着轻松的心态看或许会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2023.10.7
关于梦想:1.梦想啊,能让我一想到就浑身细胞都兴奋得乱撞的梦想,是什么啊?
去想明白,我为何要来这人间一趟,用一生的时间,去想明白。
2.“梦想没法生钱”,这样的话掐灭了多少萌芽的奇迹,抱着这样信念的人的一生大概过得安逸却平庸吧。
3.让我回想起,很久之前写给自己的一段话:永远怀揣热忱与梦想,永远热泪盈眶。
关于性格:1.孤独但坚毅的人内心世界是饱满的,和阴翳而猥琐的人完全不同,即使表面看起来状态都比较低和冷。
2.在思想、潮流和技巧都飞速跃进的时代,真诚、质朴、憨厚等等在现在人看来落伍的旧时代残党,我却觉得那么的熠熠生辉。
3.努力向上的人不妨再自信勇敢一些。
关于电影:1.虽然我完全不懂电影创作,但里面的很多观念都让我备受启发,技巧性镜头衔接得也很自然天成。
2.编剧、导演、演员、剪辑、观众等等是一体的,在每个场景下都应该产生共鸣。
3.最后,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第一次看完整部电影呢。
4.这熔铸吉恩全部梦想与成长的最精彩的90分钟,一分钟也不能多,一分钟也不能少,这也是吉恩作为最佳导演的最引以为傲。
5.这部电影拍得真好!
6.真的非常感谢!
「我来这里是为了实现梦想 而不是抛弃梦想」「拜托了,他们拍摄的是一部,让一无所有的人也能够展望梦想的电影啊!
」「你认为电影是为谁而存在的?
你是不是从电影中找到了自我?
你是否在自己的电影里呢?
你究竟想通过电影传达给谁?
又想要传达怎样的情感呢?
」「想要留下什么,便意味着必须舍弃此外的事物。
所谓的活着,便是不停地做出选择,选择了一方,就必须舍弃其他所有。
舍弃,舍弃,为了死死抓住仅剩之物!
」「-那么请问导演,您最喜欢这部作品的哪个部分?
-最喜欢的部分吗?
我最喜欢的是...电影时长为90分钟整」
90分钟的电影,虽不说是波澜壮阔,叙事宏伟,但,不正如普通人的平凡而又不短不长的人生一样吗?
确实,电影中的情节也许只有在理想和美好的梦境中才能实现。
在现实中,人人所要面对的是无尽的坎坷与大大小小的风风雨雨,以及那遥不可及的“机会” 。
但是,在生活中,倘若连心中最后一片充满希望和爱的世外桃源都不去坚守而放弃的话,那生活确实就陷入了真真切切的灰暗。
梦想,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奢望。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没有希望像电影中的吉恩和娜塔莉一样能遇到庞波小姐这样的伯乐,也更不会像他们在融资受挫后的绝境反击。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我们就因此而沉沦吗?
可以说,最打动我的不是结尾的煽情部分,或是亚兰打开直播的拼尽全力。
恰恰相反,正如我被某个视频判断所吸引而来的那样。
当娜塔莉试镜失败30多次,受困于高昂的物价,奔波于一周七天的工作中,当仍然不忘苦中作乐,微笑着面对明天和生活。
这或许就是电影所要给如她所代表的无数默默无闻的奋斗者的思想吧。
尽管前路未知,生活不易,但仍然在每次哭泣后抹干眼泪,重新踏上旅途。
如亚兰高中时对吉恩所说的“不要只看向地面,要多抬起头来向前看”。
孤独而又坚定的人不同于阴郁而又懦弱的人。
可能,我们在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朋友,是别人眼中的“异类”。
但,心怀信念,终能度过千山万水,即使竭尽全力依旧粉身碎骨,但,当我们回首这一路是,总能发现那一路上不同的风景。
(个人拙见 ,不喜勿喷)
喵莱坞的庞波小姐作为电影制片人,让她的助手吉恩剪辑b级片的预告。
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但十分考验功夫。
吉恩通过了考验,剪出了精彩了预告片。
同时,庞波也说出了选择吉恩做助手的原因,因为他有一双陷入绝望的不幸福的眼睛,眼中透露出创作的欲望和想象的深度。
如果人生太幸福,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思考。
而不幸正是创作的动力,难以融入社会,恰恰能够想象和创造出一个非凡的艺术世界。
和庞波小姐一样,我也不喜欢太长的电影。
90分钟的电影就像沙漠里的绿洲般难能可贵。
如果让观众盯着银屏2、3个小时,简直就是虐待观众。
所以,导演要学会用最简洁的方法表达自我。
电影是创造梦想的载体,也是塑造演员的平台。
将一个普通的充满自我否定的人,变成一个认识自我重拾自尊的明星,电影就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庞波为打工女孩娜塔莉精心写了《大师》这个剧本。
吉恩是一个无法融入社会充满绝望的制片助理,他一直在默默学习如何拍电影。
娜塔莉是一个怀有电影梦的打工女孩。
在艰辛的工作中,从不放弃成为演员的梦想。
其实他们的眼中都有光,只不过不是那种自以为幸福的满足之光,而是如暗夜星空般对梦想执着的渴求之光。
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导演,一个是菜鸟女主角,两个新手就开始搭档拍戏了。
当然,一开始不自信是正常的,一个怀疑自己没有才华,一个猜想自己没有魅力。
当菜鸟导演坐到监视器前,老戏骨和新人却没有令他失望,拍摄渐入佳境。
从表演方法,到摄影角度,再到场景设置,加演的桥段也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吉恩开始大展拳脚,逐渐显露出导演的才华。
而娜塔莉也出色的扮演了莉莉。
这部出道新手拍的戏有了冲击奖项的可能。
吉恩在拍戏时偶遇了高中同学阿伦,他虽然是高级白领,但却无法燃起对工作的热爱,虽然事事顺利,但缺乏梦想带来的进取精神。
拍摄虽然结束了,但那只是一大堆视听素材,关键的步骤才刚刚开始,精妙的剪辑能够为一部电影注入魔力和灵魂。
剪辑者是电影第一个观众,拍摄要主观,剪辑要客观,更加考验一个导演的才华。
独辟蹊径的剪辑几乎可以重构整部电影,令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瞬间变得神奇深刻起来。
遇到困难的时候,吉恩遇见了名导演彼得森先生。
明白了,作为一名导演,他不仅是剧本的执行者,场景的调度者,拍摄的统筹者,剪辑的策划者,更是电影的灵魂和统帅,决定一部电影最终要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
一部电影的制作是技术层面,而一部电影的表达则是心灵层面。
电影其实就是导演在找寻自我,形成自己对世界独辟蹊径的理解,然后表达的载体。
从进入电影行业,到成为制片助理,再到成为导演,在梦想成真的过程中,也是那个模糊而朦胧的自我渐渐变得清晰鲜明的过程。
找到“我的咏叹调”,用电影在这个世界中留下自己鲜明的烙印,大概就是一个成功导演的座右铭吧。
吉恩就是这样代入自己,通过电影发出寻找自我表达自我的追问,而这也契合了这部描写音乐家电影的主题。
由此他觉得素材并不完美,还缺少了情感核心的部分。
为了补齐缺憾,吉恩和高中同学阿伦拼命努力,筹集资金继续拍摄。
而将银行和电影公司以及普罗大众结合到一起的,不就是梦想的魅力吗?
许多电影讲述的都是得到,只有这部电影讲述放弃。
通过剪辑,吉恩意识到,音乐和电影一样,艺术和生活,只能二者择一。
纯粹的艺术容不下生活的琐碎,好的电影也无需多余的材料。
为了在短暂的时间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只有大胆放弃。
为了艺术能够真正地纯粹地表达自我,必须返璞归真,删繁就简,这样,电影才空灵且真挚,变得一击入魂,过目难忘。
此片获第49届动画安妮奖最佳长片提名。
siff,在电影节上看主题是电影制作过程的片子,自然会吸引我的兴趣。青春热血漫吧,但主角似乎是男导演而非庞波小姐,平行剪辑、动感BGM、大范围的动态镜头、励志口号几个三板斧一用让片子血量蹭蹭往上升,至于真实就别太较真了。前面拍摄居然畅通无阻,剪辑师出身的导演居然在后期剪辑里翻车,后期就他1位,人员配备还没我拍个短片多居然补拍又是众筹又是融资,初出茅庐的小子就获得最佳导演,啧啧,就是玩儿
庞波小姐的戏不多呀
实在看不下去 果咩
好久不见平尾隆之,居然还兼任了音响监修,矛盾螺旋之所以是空境里最喜欢的一部一半原因就是他的好分镜,庞波里选择把剪辑过程拍得这么热血(中二)其实也不奇怪了,虽然更好的部分在前半段文戏分镜;对于展现克服电影制作的困难方面真的太梦幻了,银行人一段更是童话得有点文艺复兴了,动画特有的萌感很充足!……看馋了,再看一遍矛盾螺旋。
太难看了😅
有学到哦,谢谢了
别说吉恩的成功来得太容易,他成功的真正方法已经告诉你了。就是真心,豁出一切。
啥玩意儿,庞博桑是个小学生吗?
电影人的感动,突然,想起那个拍了无数烂片的王晶
灌给白日梦选手的毒鸡汤。
在电影节看这片实在是太合适。确实 常见剧情 确实 套路热血 确实 纯二次元风格。但用技巧去展现技巧 加上双线并行的融洽 对于这片的受众来说就是高分佳作。缺点是 女二戏份有点水 前期平淡 结尾直接拿完喵斯卡也太过分了
节奏总有点奇怪,做成电影的动漫,他的力度不够,表达电影的动漫力度也不够
改一下郭冬临那句台词:“有这样的老板何愁不被腔壁”
虽然有关拍电影和交响的内容都挺不错的,手法也挺有新意,但这剧本实在太弱智了。不过红星电影世界的巨幕厅挺不错的。
Eiga daisuki Pompo-san 2021 Blu-ray 1080p AVC TrueHD 5.1-DIY@TTG,1:34:09.852 (h:m:s.ms),41.38 GB
又是一部以电影本身为题材的电影,真的没题材了吗。有点像《白箱》那种既有幕后探秘电影制作流程,又承载着艰辛与梦想,最后还有许多必须要成功的燃点。表达有些理想主义拉,庞波桑原型是昆汀也很好猜。我也很同意电影时长90分钟的观点,但觉得这种题材的受众体太小了,双主角也挺让人奇怪,你到底想塑造谁。
No. 7
超棒!
问:怎么完成一部电影答:用真心
为啥一定要把庞波设置成萝莉角色…天才少女是吧,就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