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正好触到了我一直以来想写一点关于身材和肥胖的东西,一直没有落笔。
这次正好是个机会,可以写一写一个胖子的观后感。
瘦的人其实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会长得那么胖,也不能理解人怎么可以毫无节制地吃成猪的样子。
因为不理解,就会厌恶,或者本能地躲避。
其实很多人在没意识到这是歧视的时候已经在歧视了。
比如我小时候英语不错,觉得背单词是件很容易的事。
老师发下来一篇作业,要背下来的单词大概30几个,我可能看几遍就会了。
但是有的人天生就是不擅长背东西,那些单词就是记不住,背了忘,忘了背,很痛苦。
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想,一定是他笨,或者是懒,不然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记不住?
但后来发现有些人,很勤快,也很努力,但还是记不住。
我就不再瞧不起那些努力而仍没有进步的人。
印象很深有一次,我问我爸,为啥有人考了难么多次英语四六级还考不过?
那么简单不是应该一次就过吗?
我爸很不屑的说:那是因为你英语好,如果考个高数四六级,你试试。
我马上就闭嘴了,难易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
胖,不是一种病,我觉得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心理上的缺失。
外界的不认同,或者自己需要一个途径或者发泄口,就寻向了食物。
毕竟和很多事情比起来,吃是很容易的。
吃吃就胖了,没有自控力,又开始变得越来越丧。
就像瘦的人喜欢运动,运动之后感觉很清爽,然后坚持运动越来越瘦。
我是一个胖子,根据BMI指数,我属于肥胖了。
虽然脸长得比较小,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但我还是一个胖子。
不过我始终觉得,如果一个人25岁以前胖,或者怎么样可以归咎于原生家庭啦,或者是外部歧视啦等等环境原因;那是因为还没能力改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一个人25岁以后都长大了,仍然肥胖,那什么原因都不是原因,就是自己的原因。
要么馋,要么懒,要么又馋又懒,饮食不健康。
我现在换了个思路,不再声讨那些难听的绰号,或者是成长过程中因为胖被伤害的经历。
我想把胖和那些标签分离。
有时候胖,其实真的就是饮食和运动没管理好。
节食并不能变瘦,减掉的只是水分。
人一旦开始正常饮食了,马上就会胖回来,并且会反弹的更厉害。
拔罐减肥可以瘦,但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把人身体的阳气都耗没了,人就会变虚弱。
还有人不能长期控制,都是低热量的饮食,会让人感觉低落,所以每周要有一顿高热量的欺骗餐。
要瘦主要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晚上减少热量的摄入,并且要运动,来提高代谢率。
运动一开始觉得很难,坚持下去就没那么难,形成习惯就更容易了。
不要想着一下子就减肥成功,或者一下子就暴瘦,那都是不切实际,而且不健康的 我现在还是个胖子,不过我会健康饮食,并且每天坚持运动。
当我不想着一夜暴瘦的时候,我每天都有平常心去吃,去运动,自然而然一个月就瘦了10斤。
中途也没耽误我偶尔中午吃一顿炸鸡,披萨或者火锅。
这样坚持下去,变成瘦子只是时间问题。
不要急。
目标是冬天的时候减到100斤以下。
好想抱抱那个胖胖的小可爱,其实有时候胖子真的很难,很不容易的。
一个爱的眼神,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逼她成为“更好的自己”更重要。
你为什么减肥?
那些掷地有声的理由其实都不是理由,而是一个契机。
真正想变瘦一定是没有理由,自己想改变,才会真的有改变。
所以我不再迷信一夜暴瘦,也不相信健身房的私教推荐。
因为真正想改变一定是内因起作用,而不是为了谁,或者为了什么。
不要幻想瘦了生活就有什么飞跃,并不会。
瘦子的烦恼也不少,只是没有肉多这一项而已。
抱抱,明天会更好,好啦我要去吃菜了
看完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小宇妈妈的话:“难道就没有想过小宇这样会活的很辛苦吗?
这么乖的一个孩子,你给他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然后再让他失望。
”大娟只是想小宇可以快乐一点儿,所以鼓励他做自己,因为没有对他人生负责的义务,大娟可以让小宇快乐的穿着裙子走在阳光下。
不知道等到二十年后大娟看到小宇像她一样艰难的获得社会认同时,痛苦的挣扎时会不会后悔。
开始小宇说妈妈看到他异装很难过我以为是他的行为不被妈妈接受,但是妈妈的话让我戳心的意识到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可以随心所以的做自己吗?
妈妈为了保护小宇,只能让他从小开始装作“正常”,适应社会,这样以后就可以活的不那么辛苦。
大娟的痛苦来自周围人的嘲笑,无时无刻不在的 body shame 让她无处藏身。
以瘦为美,以胖为耻仿佛是刻在大众的心里,一个人丰满的身材好像是他懒惰,不求上进的证据。
这是为什么呀?
像我们这样的胖子只能无力的控诉社会审美的单一。
我研究生期间从89斤胖到了125斤,在我125斤的时候,身边所有人都说我太胖了,要趁着年轻赶紧瘦呀,瘦点儿好看等等等等。
可是有趣的是在我原来89斤时没有人说我瘦呀好看呀,好像瘦是天经地义,胖是十恶不赦。
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本科的时候瘦是因为穷,生活费来源于打工收入,我每天把伙食费控制到10元以内。
研究生的时候,我有了补助可以随心所欲的吃东西了,我每周都出去大吃大喝一通,我长的每一块肉都是我快乐的见证。
所以我不想瘦回去。
我只想说我的身材我自己决定,我想瘦就瘦,想胖就胖,关你什么事。
我胖起来不是因为我没有自制力,就是老子喜欢。
我希望可以洒脱的活着,但是多多少少免不了受到外部的影响,我还好意志坚定内心铜墙铁壁,但是没那么坚定的人呐不就被这世界吵的改变自己。
人人都想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时代的呐喊,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
讲述了一个两百多斤的女孩子减肥失败的故事“每个人都想知道维持美好身材的秘密,其实美丽没有什么捷径,对于幸福的饥渴是我前进的动,在艾克森,我们结合有效的饮食控制及运动管理,我知道我的幸福,让我们一起朝着更美好的自己。
”
超市里放着关于减肥教程的广告视频,在一条高速公路上,镜头由远拉近,正在跑步的女孩回过头来,一笑生花。
超市的另一头,阿娟在疯狂的扫货,买了成堆的布丁。
一个女顾客就在向收银员抱怨:“你们这布丁怎么都没有了啊?
”同时若有所指的瞟向正在结账的阿娟以及满堆车的布丁。
阿娟只当作不知道,还善意的给了派布丁给女顾客。
将出超市门的时候,减肥中心的人拦住了阿娟,希望阿娟报课程。
阿娟委婉的拒绝,但对方还是很热情。
“你可以认识更好的自己嘛。
” 销售课程的小姐和善的笑着,还是坚持的把传单塞到了阿娟的背包里。
阿娟是一所幼儿园的食堂厨师,每天都会买大量的食材和零食给小朋友们。
跟正常人稍有不同的是,阿娟的体重有105公斤。
她忙活一上午给孩子们做好了午饭,等来的却是“大恐龙”的外号;
下班坐公交回家,遇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她本想让座,却被群嘲“你还是坐下吧”;
阿娟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工作也在一起--她是阿娟工作的幼儿园园长。
但阿娟的妈妈和阿娟不一样。
她很自律,也很瘦。
在每天早上的早餐前都能坚持做半小时瑜伽。
邻居见了都说“根本就不像是有一个快三十岁女儿的人。
”
在三十岁生日那天晚上,阿娟做好晚餐,拍了照片给妈妈,却被妈妈放了鸽子。
妈妈回答:“少吃一点,越吃越胖”
阿娟没有了过生日的心情,想着出门散散心,却在体育场遇上了在打球的小朋友。
莫名遭到邻居小孩的辱骂。
夜深,阿娟怀着糟糕的心情睡去,明天大概会更糟,又兴许会好一些。
可是这些又有什么所谓呢,阿娟已经这样很多年了。
第二天,阿娟收到了妈妈的生日礼物—减肥课程。
尽管阿娟并不想去,但是母亲钱都交了,那就去吧。
减肥中心里,阿娟和一群“大码”人群听着减肥导师减肥课程,听着导师拉着大家一起培养信息的呼喊声
“更好的自己”“重新做人”“我做得到”阿娟有点出神,心里并不以为然。
参加减肥中心的课程并没有带给阿娟太大的心里触动,身材没有太大的改变。
走在路上还会被人审视的看,小朋友们也继续叫她“大恐龙老师”。
长时间的被评价抨击,阿娟已经麻木了,并不是很在乎这些。
直到受到了一次骚扰。
伸出咸猪手是隔壁邻居高伯,因为他认定了阿娟因为身材问题而自卑,并且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阿娟轻而易举的摆脱了高伯,但在挣扎之中,高伯摔下来楼梯。
救护车来了,高婶也来了,质问阿娟怎么回事。
阿娟说了实情。
高婶却大怒:“拜托,他眼睛又不是瞎了,怎么会去摸你!
周围的邻居都在围观看热闹,高伯的老婆在持续叫嚣。
阿娟无力申辩,只是深深的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委屈和难堪。
但阿仁的出现解救了阿娟。
阿仁挺身而出,站在众人面前,以证人身份驳斥了高婶。
给百口莫辩的阿娟解了围。
阿仁是阿娟小区附近的阳光快递的快递员但在阿娟看来,他哪是阳光快递的快递员,简直就是快递阳光的快递员。
在给她解围之前,阿娟就时常偷看阿仁。
阿仁永远都是那么阳光,也是少数在公共场合不避开自己目光的人。
正直又温暖,敢怒又敢言。
阿仁出手相助,不光是因为他正义感爆棚。
他以前也是个肥胖症患者,因为身材从小被欺负到大,后来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于是痛下决心减肥,这才瘦了下来。
他为了安慰阿娟,还带着她一块去送货,趁机兜风散心。
他们两个在车上开始讨论因为胖而被人取的外号:“黑猪”,“水肥猪”,“大恐龙老师”欢笑着,消解了肥胖带来的阴郁,一路上,两人因为小时候的扎心遭遇惺惺相惜,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又过了几天,阿娟涂上了口红,穿上精心挑选的衣裙和阿仁一起看电影。
电影院外,阿仁说着自己之前肥胖的糗事,然后鼓励阿娟。
阿娟虽然嘴上说着“你这个人也太正能量了吧”,但是阿仁的话还是进入了心里。
“改变世界太难了,不如改变自己快一点。
”
正是因为阿仁,阿娟第一次产生了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
她清理掉家中的垃圾食品,主动去上减肥课,打算变成更好的自己。
跑步、节食。
一段时间过去了,结果不但不减反增一斤多。
减肥机构的老师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刺入阿娟的身体里,她心里打颤。
她怀疑自己不是因为喝了一杯无糖饮料导致的。
培训机构开始建议她做胃部手术减肥。
阿娟发现模范生男孩小宇的异装倾向,小宇请求阿娟保守秘密,两人也发展出一段惺惺相惜的跨年友谊,阿娟一连几天研究幼儿园的新菜谱,叫来阿仁和小宇帮她试菜。
结束后阿娟无意间发现阿仁减肥成功的秘密——催吐。
每次吃完饭,阿仁都会躲到四下无人的地方,用手催吐。
长期的手动催吐,胃酸反涌,导致阿仁的手背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疤痕。
阿仁看到撞破自己秘密的阿娟,兀自的逃跑了。
平时孩子们叫她“大恐龙老师”,阿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近来的遭遇使得她心烦意乱,当小女孩要来摸她的肥肚子找小baby时,她敏感的神经被刺痛了,大生呵斥孩子们。
小女孩吓得哭起来。
尴尬的事情发生后,快递员换了,换成了一个老头。
在饭店和阿娟遇见。
喝醉的同事,无底线的调侃“你女朋友呀?
胃口很大啊”阿仁却着急的否认说道“只是相熟的顾客。
”阿娟落寞的离开,感觉到了深深的背叛。
那个高喊着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的阿仁,也不过是不能面对肥胖罢了,尽管因为自己曾经胖过而对自己好,但本质上还是会因为自己难堪。
让阿仁难堪的不是肥胖的阿娟,而是曾经肥胖的自己。
阿仁归根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能面对自己的弱者,只是卑微的屈服迎合于世界。
回到家,阿娟看到母亲幼儿园新印刷的菜单,上面的自己却被一个卡通形象代替。
妈妈认为把阿娟的形象印在菜单海报上,会影响效果。
阿娟和妈妈大吵了一架。
“你真的有在努力吗?
”妈妈的话彻底打碎阿娟的心,自信和尊严。
“是不是只要瘦了就好了。
”阿娟去接受了缩胃手术。
食量变小了,但依然没有瘦下来。
还失去了引以为傲,赖以生存的味觉。
阿娟崩溃了,她深夜闯进减肥中心,一通乱砸。
减肥机构的形象代言人身材很棒,面容姣好,一直会出现在阿娟的潜意识里,总是对她说一句话:“要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可是,阿娟感觉到减肥机构欺骗了她。
醉意中,两人扭打在一起。
阿娟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她把所有的愤怒变成了拳头与力量。
母亲最后理解接纳了她,当看到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大快朵颐的时候,她会心地笑了。
阿娟接受了自己,她决定与肥胖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最后阿仁又重回她的身边。
小宇的异装倾向在妈妈眼里是异类的存在,带小宇看了很多医生,最后在幼儿园活动的时候 小宇勇敢的展示了自己,他爸爸妈妈就带着他搬家了,离开的时候,阿娟让阿仁帮她送快递,是小宇异装的头发, 阿娟追上了小宇。
我自己的人生自己会做主,您过好自己的不就好了为什么对别人的人生还要指手画脚呢“如果你和世界不一样,那就不一样”
“那么你觉得让别人选你,是因为你便宜吗”,男教练说出这句话后,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反鸡汤文学还得是湾湾!
明明是一个励志故事,但是阳光很少,风雨很多,身材肥胖受到别人冷眼,还要遭受猥琐老头的欺负,就算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但是因为外形原因还是备受白眼!
以为真心遇到一个阳光帅气又励志的男孩子,但是他也是为了不回到那个受伤的世界也在催吐减肥。
一个有着自己性格的小孩子,因为世俗不能做自己。
结尾虽然很难过,但是又很真实,减肥哪有这么顺利,心想事成哪有那么容易,付出了努力就有很高的回报吗。
最后勉强达到和解也是因为“打了一架”和妈妈朋友。
我感觉心理的描写和转变突兀且不够充分。
但这部电影确好像让我看见了我好朋友的视角,虽然现实可能没有这么多明显的恶意。
但提醒自己还是要注意表达体贴别人的内心,不要对别人指指点点包容一些,也算这个电影有意义的一面。
小男孩的结尾也是,故事没讲完的感觉。
朋友的催吐最后也没有交代😰
2019年,在疫情未来临之前,在我国宝岛台湾的火热季夏,有这样一部小众的影片悄悄上映。
它是导演谢沛如的院线处女作,却一举获得2019年台北电影节国际新导演竞赛观众票选奖,并入选2019釜山国际影展亚洲电影之窗单元。
影片女主角“其貌不扬”,却一战成名,不仅斩获2019年台北电影奖最佳新演员奖,同时也入围了第56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这部小众影片就是《大饿》,它通过讲述一位胖女孩减重的经历,深层次地揭露出社会各界对“肥胖人士”的偏见,扛起“反歧视”电影的大旗。
故事中女主角的名字叫做阿娟,她30岁,体重105公斤。
她擅长厨艺,在妈妈的教育机构当一名厨师。
因为身材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遭到了很多歧视,例如小朋友们都叫她“大恐龙老师”;邻居李老头对阿娟“袭胸”,围观群众却嘲讽她不配。
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对阿娟感到“羞耻”,认为她的“胖”是因为她不努力,不上进。
在阿娟30岁生日时,她满心欢喜地期待妈妈的生日礼物,却等来一套减重课程。
《大饿》截图在减了十公斤后,阿娟进入了“平台期”,受店员怂恿,她进行了“胃绕道”手术,但手术的副作用让她失去了味觉,作为一名热爱美食的厨师,失去赖以为生的味觉,是极其残忍的。
阿娟在痛苦中挣扎,反思自己手术的正确性;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中,渐渐接纳了自己的身体。
最终,阿娟战胜了符合社会期待的所谓“美好的自我”,重获新生。
这部影片对“胖子”所处社会处境的刻画与展现十分细致,从“大恐龙老师”、“猪头”的称号,到“她不配被袭胸”的道德质问,这些侮辱性的词汇,是我们社会对“胖子”群体的刻板标签,充斥着冰冷的恶意与虚伪的道德。
在当下,每个“胖子”行走在路上,不仅会承受陌生目光的羞辱,还遭受到关于品行与生活作风的猜疑指责。
这种外貌羞辱与品性指责,是“服美役”潮流下价值观的沦灭。
所幸,这部影片打破了传统“减肥类影片”的刻板情节设定——不是所有的胖子都是“潜力股”,也不是所有“胖子”瘦下来就可以成为“万人迷”。
《大饿》截图减肥是合理饮食,健康作息,慢慢接纳自己身体的过程。
瘦不是评价身材的唯一标准,健康才是。
同样,“白瘦美”也不是评判女性的唯一的指标。
美是多样性的,真正的美丽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一颗善良又坚定的心。
如果你是一个胖子,请同自己的身体和解。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胖子,请多给他们一点关心。
春天来了,多吃点健康的绿菜和新鲜的鸡蛋,去户外晒晒太阳吧。
一年好事由春始。
春天,是昂扬着蓬勃绿意的季节,也是是重新认识世界的季节。
最后所有女孩们胖也美,瘦也美因为我们本来就很美。
姜映娟是一名体重105公斤,30多岁还没有嫁出去的大龄女子。
除了菜做的好,仿佛人生没有任何优点。
生活在看法重重的世界里,她的人生没有一丝丝凉风,生活在热辣辣的夏天里,看似温暖,实则苦痛。
那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电影——《大饿》一.冷嘲热讽的环境映娟的妈妈是幼儿园园长,身材高挑。
体重105公斤的她,在妈妈眼中是失败品,生日那天做了一桌子的菜等着妈妈回来,结果妈妈只回了微信,少吃些,会长胖。
第二天,妈妈补送生日礼物,结果是一份减肥中心的报名表。
映娟唯一的成就感就是做饭,希望妈妈能够在幼儿园的宣传单页上印上自己的照片,结果妈妈担心家长认为小孩子会吃成她那样,即使口头答应,也换成了卡通人物的头像。
妈妈的否定她,认为她是一个失败品,带不出去的失败品。
领居高伯高妈,假意关心,长这么大了,还这么胖,30多岁了,可要小心。
言语里都是优越感似的挖苦。
一次姜映娟独自回家,却遭到高伯轻薄,映娟在反抗中把高伯推下楼去。
高妈不仅不感到愧疚,而是大声指着映娟鼻子骂,“你也不看看你是什么东西,长得多恶心,我家高伯会看上你”。
不仅是大人,连小孩子也嫌弃她,映娟在篮球场吃炸鸡啤酒,篮球不小心掉落旁边,她好心捡起还给小朋友,却被小朋友一阵戏谑,谁长大要娶她当老婆。
幼稚园的小朋友都叫她大恐龙老师。
她的环境里,没有人能看到她的价值。
二.若有若无的初恋映娟没想过会有一天被人喜欢。
这一次,小朋友朝着她扔了好多鸡蛋,她正愤怒无助的时候,快递员小吴出现了,他轻轻拿走映娟衣服上的蛋壳,宽慰她,给了她笑脸。
大家冤枉她故意推倒高伯时,他冲到她面前保护她,帮她说话。
他带她送快递,快递车上小吴坦白,他曾经也是一个大胖子,映娟经历过的,他一遍遍的都经历过。
他和映娟在车上互相比着曾经拥有过的外号,死肥猪,大恐龙,猪饲料,忍者神猪……他宠溺的对映娟说,她是第一个做他车的女孩子,映娟笑了。
她决心为小吴减肥,也第一次画了口红。
减肥到痛苦处,她做了一桌子菜,给小吴吃,小吴吃的很高兴,映娟要减肥,死活不吃,他还喂她吃,叫嚷着不吃饭的减肥最不健康。
饭后小吴回家,太着急,忘了拿手表。
映娟送出去,发现小吴正在用催吐的方法,保持身材。
原来他是如此在意自己的外表。
这以后映娟没再见到小吴。
小吴消失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映娟。
不久,映娟在街上遇到喝醉酒的小吴,他堵住了小吴,想问个一二三。
这时小吴喝醉酒的朋友出现了。
他指着映娟说:“她是小吴女朋友”,小吴下意识的慌忙解释,不是这样的,她不是他的女朋友。
一脸撇干净的样子。
映娟心碎了,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吴爱映娟吗?
显然不是,他对映娟好,只是希望拯救曾经的自己,曾经自己得不到的异性关注,他希望在映娟这里补起来,他想拯救映娟,不过是想拯救曾经的自己。
所以他知道映娟要什么,很快俘虏了映娟的心。
但他依旧介意外人的目光,当映娟被人投来曾经侮辱过他的那种目光,他感同身受,为了避免这种侮辱,在熟人面前摆脱映娟,离映娟远远的。
小吴最可怕的地方是,有些人最终会变成他最恨的人。
不过人性如此,人都渴望美好的东西,漂亮的美貌,丰厚的财富,优越的家境,良好的三观,和蔼的性格,耀人的学识,大部分人都喜欢,而且喜欢的不得了。
三.和最好的自己打一架映娟为了小吴减肥,每天跑步,节食,一星期后,还胖了1.5公斤,气的健身教练破口大骂,有些人没办法喝口水都肥。
像极了努力过后的我们,一点收获都没有。
小吴假装不认识映娟后,映娟,决心做最后的努力,缩胃手术。
手术失败了,映娟不仅没有瘦下来,还失去了味觉。
她最引以为傲的厨艺也没有了。
绝望到顶点的映娟,拿着酒瓶,打碎了减肥中心的玻璃,恍惚间,她看见了梦中那个最好的自己——美丽,温婉,自信,但她大声的辱骂着映娟,“就是你不努力,所以我才见不到大家,你这个死肥猪,你今天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一拳重重的打在映娟脸上,映娟这次没有退缩,而是爆发她所有力量和最好的自己绝命搏斗。
她使出最后的力气,绝命一击,大喊一声:“去你妈的最好的自己”。
终于映娟打败了她。
最好的自己不过是大家对美好的看法,对映娟应该做到的定义,最好的自己说的话,不过是周围的人经常对映娟说的话,你要变美,变好哦,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才会有更美好的生活。
映娟为那个美好的自己,他人的定义,丢失了自己。
她那一击,让她彻底摆脱了别人的看法。
四.别人的看法不重要,你自己怎么看才最重要最近流行一句话,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按照你最喜欢的生活去活。
王安石一生为官,想要在官场有一番建树,虽然最后以失败落幕,但那是他最喜欢的生活。
陶渊明不想当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一个一生为仕,一个淡泊名利。
哪一个错?
都没错,不过是选择不同。
你喜欢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好好的挣,人家说你铜臭就不要听。
你爱美,就好好收拾自己,人家说你绣花枕头你也不要管。
你想当全职妈妈就不要怕,只做妈妈不丢人,你想当职业女性也别怕,女人想创造价值不奇怪。
我们每个人生活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到的境界未必是达到的境界,说了这么多,我也不一定做的到,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和映娟一样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映娟因肥胖而自卑,你可能因为外貌,贫穷,学历不高,家境而自卑,承认大部分人和我们一样普通,或许会好受些。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不必在和他人的看法如此较真。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对肥胖充满了歧视。
我们知道我们不能改变周遭,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当我们违背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同时也丢掉了自己。
这部电影好像是在看我自己,我很喜欢美食也喜欢研究美食,家里也会换着花样的做我想吃的。
所以从七八岁开始胖,一直高中毕业毕业190几斤。
从小受到过嘲笑,欺负就连老师也会欺负我,虽然我已经习惯慢慢表现得也不在乎这些。
其实内心一直都很自卑,我认为食物是最能给我安全感也不会歧视我,吃东西也成了我发泄的方法。
到大学以后才开始一点点减肥,曾经剪掉六十斤,当然是通过节食等一系列不健康的方法。
减掉的肉也带走了我的快乐,我开始变得焦躁,抑郁这一切知道现在还围绕着我,看到食物的那种罪恶感,让我不断抑制自己,爆发了暴食症。
进行暴食催吐,复胖,节食的死循环,现在体重150斤的我还在噩梦里。
当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是哭惨了,实在是真实的写照。
我希望这个社会对我们多一些宽容,可以不喜欢但请不要伤害我们。
这部电影懂得人自然看得懂,看不懂的人请绕行。
在此重申:可以不喜欢但请不要伤害我们。
#大饿#看完大饿结局之后有点失望,觉得最后女主和自己和解跟小男孩异装的事完全是两码事在混淆概念。
你200斤就已经是过度肥胖了,伴随着的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的风险,且不管外界因素,这已经危及到自己身体健康了,你在这儿假装和解个什么呢???
在电影中段女主的状态很好,事业有搞头,爱情有苗头,心理健康,减肥动力十足。
但是后面发现被亲妈除名宣传单,被男主撇清关系,开始自暴自弃心态扭曲急功近利最后发展到结尾。
女主从始至终不是为自己的人生而改变,就连去减肥训练营都是被妈妈报名的。
当女主向她妈嚷嚷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我一个胖子都要看吐了,你他妈又不是一天吃成胖子的,你在这儿做什么青天白日梦急功近利一夜暴瘦呢?
但是女主这个问题应该有心理因素吧。
另外电影里外界舆论环境确实应该受到抨击,我觉得任何没有打扰到他人的【健康】生活形态都值得被尊重,不管是那个异装的小男孩,还是200斤的胖子。
不管是同性恋,丁克,还是有色人种,世界应该具有包容性。
但是剪辑版也没反应这个出来,单就女主那条线来说,感觉整个电影的格局也没有预想的那么高,那个什么奖也懒得说了。
最后,暴饮暴食绝对是心理疾病。
P&L
吃播为了红,人前吃得香,人后吐到哭。
女人为了美,开眼角动鼻梁整下巴,只为追逐别人的一句:漂亮。
胖人为了瘦,节食、运动、报减肥班、做手术,只想成为“最美的自己”。
为了大众眼中的好、美、瘦,我们忽略自己的真实意愿,只为和别人一样,但这样做真的好吗?
电影《大饿》或许能给你一个答案。
剧中的姜映娟(蔡嘉茵饰)重210斤,30岁,被学生称为“大恐龙”老师,做得一手好菜,却依旧摆脱不掉胖带来的歧视。
阿娟性格温和,是一个乐观的胖人,但因为胖,她成了被取笑、轻视的对象。
生日当天,母亲爽约没回家,第二天回来却送了她一份礼物——减肥课程,并说:“你现在不减,以后更难减。
”
似乎胖人什么都不做,只因不是大众眼中的瘦,他们就错了,他们就应该减肥,不能随意吃喝。
正如本片的片名《大饿》,让胖人感到大饿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饿,还有心理的饥饿感。
人在满足他人期待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饿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减肥造成的这种“大饿”不仅是阿娟的痛苦,也是每个胖人的痛苦。
他们是被大众标准束缚住的“胖人”,体重没有超标,却因不是大众眼中的“瘦美人”,一再逼迫自己减肥,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胖”是他人眼中的原罪胖就是没有自制力,胖就是失败,胖就不能玻璃心脾气差,似乎胖本身就是一种错。
胖人的世界看不见善意,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恶意,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便可能伤害到胖人敏感的心。
漂亮的人,性格不好,依旧有人喜欢,但胖人却要学着改变自己的性格,让人喜欢。
阿娟性格好,善良、乐观、温和,与小朋友相处愉快,擅长做美食,但因为胖,她的优点被忽视。
阿娟为小朋友打饭时,与小朋友闲聊开玩笑,像朋友一样相处,母亲看到后却指责阿娟:你跟他们玩,以后怎么管得动他们。
阿娟提出要帮母亲制定小朋友的菜单,却又被母亲说道:“你把自己吃成这个样子,哪位家长敢把菜单交给你。
”
阿娟不服气地争辩道:能力和身材是两回事。
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阿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她胖,在厨房煮菜是一件没出息的事情,阿娟现在的生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母亲认为的负责是,三十岁的阿娟应该去减肥,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煮一辈子的菜。
对阿娟而言,煮菜是一件开心的事,她也享受这样的快乐,但不被母亲理解。
似乎这个世界,大家都对胖人失去了耐心和平常心,胖人的好心也容易被误解,被欺负,说了也只会换来别人的不相信。
公交车上,阿娟好心为老奶奶让座,却被说:“小姐,你还是坐着吧!
”
家门口,阿娟拿出钥匙开门,却遭到邻居猥亵,反抗过程中导致邻居滚下楼梯,却被邻居老婆嘲笑道:我老公眼瞎了,才会看上这死肥婆。
似乎胖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无论你做什么,怎样做都是错。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胖人必须要承担起胖所带来的折磨。
因为胖,找工作被拒,逛个超市购物,被别人指指点点,走在街上,也会有人在背后偷笑,出门坐个车,也会被用胖来开玩笑。
似乎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三种,男人、女人、胖人,胖成了一种群体代称,没有性别之分,他们不敢拍照,没人一起玩,要想融入他人,必须减肥改变自己。
胖人也想正常生活,但最后也只能被外界环境逼着去改变,去减肥,去变瘦,去成为大众眼中更好的自己。
阿娟,千万胖人中的一个缩影片中的阿娟为了不再让母亲失望去减肥,到了艾伦减肥训练营时,艾伦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减肥?
有人是为了不再被工作拒之门外,有人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只有阿娟是因为母亲让她来就来了,她不想再被母亲当成一个失败品,不被看好。
阿娟说完后,换来的是大家的哄笑,艾伦却说减肥是为了,不再让别人选你,是因为你比较便宜,不再因为胖被低估工作能力。
这确实是胖人的内心所想,他们不想再受到歧视,不愿再经历穿衣服被说不适合,吃东西被嫌弃胖,坐公交被嫌弃占位置。
戏中阿娟的痛苦遭遇很真实,胖人的敏感自卑演绎得很好,这不只是演员是胖人的原因,而是导演谢沛如也曾是胖人,并且深受此影响。
《大饿》是谢沛如替胖人的发声,也是为曾经的自己发声,她希望大家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胖人。
青春时期的谢沛如胖过,而且胖成为了她的一个阴影。
那时的她因为胖,被别人称为“阿肥”,并因此失去自信,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讨喜一些,她会故意做一些好笑的事情,让同学认为她是一个好亲近的人。
即便后来谢沛如瘦了下来,胖的阴影一直伴随她,让她非常在意自己的体重。
生活中,像谢沛如这样在意体重的人并不是少数,特别是女性。
对于女性而言,减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追求瘦和美。
艺人为了上镜好看,刻意控制自己的体重,每餐不敢多吃。
普通人,为了追求明星们的瘦,为了维持大众眼中的“好女不过百”,减肥节食,只为了瘦。
似乎,我们瘦下来就能成为更美好的自己,谁也不知道这种风气怎么形成的,但瘦就这样成了一种大众审美。
阿娟为了瘦,节食运动,做胃绕道的手术,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失去了味觉,再也做不出美味的食物。
快递员吴永浩以前也是胖子,后来瘦了下来,阿娟曾问他怎么维持瘦的,他说靠个人魅力。
但在不被人知道的角落,他努力催吐,把吃掉的东西吐出来。
吴永浩看着是一位阳光热情的人,但内心却充满负能量,他认为改变自己迎合世界更容易。
我们为了追求大众期待的样子,失去自我,为了成为他人眼中的正常人,减肥、变瘦变美,但这个标准谁也不知道怎么来的。
活出真实的自我,很难胖没错,瘦没错,你想被他人认同没错,但歧视不处在标准中的人就有错。
瘦是美,胖是丑,这是谁制定呢?
瘦与胖本该是人不同的状态,而不该是被嘲笑的原因。
我们经常在真实的自己与他人期待的自己中纠结,矛盾,在追逐他人认可中丢失了自己。
其实我们更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但能真正活出真我的人很少。
我们处在在这个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大众观念的影响,很难忽略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阿娟之所以能在最后勇敢拒绝成为“更美好的自己”,是因为她为减肥做了很多努力,能做的都做了,却为此失去了味觉,无法吃到最爱的食物,她怒了,和想象中的瘦女人打了一架,并喊出那句“去你的更完美的自己”。
如果你以为《大饿》是在讲一个人怎样减肥变瘦的,那就错了。
它探索的是我们到底该为什么去减肥。
如果是为了他人心中的“瘦美人”,成为大众期待的人,那我们没有必要去减肥。
如果是体重超标,严重影响了自身健康,那不需要别人说,我们也必须去减肥。
但现实却是,我们为了追求他人的认同,刻意折磨自己,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
听到别人说自己胖了,便想法设想让自己瘦下来。
也有人为了瘦,忍着减肥路上的折磨和痛苦,但就是做不到大家期待的“瘦”!
所以,当你看到别人减肥无果时,不要说还不是你没自制力才胖的,也不要说,你那么胖了还吃。
如果有人要你像他期待的那样,你也完全可以说一句,去你的更好的自己。
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如果只能这样,坦然接受便好。
《大饿》结尾时,阿娟坐在路边,听着路过的人议论“来这减肥的人都是没自制力的人”,另一边,一位微胖小男孩开心地吃着食物,他还没有意识到胖会让他面临世界的恶意。
电影中,阿娟放弃了减肥,不再追求完美的自己,看似是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但依旧改变不了他人的看法,她能做的仅是善待自己,戏外的我们也是如此。
我们无法阻止他人的看法,但要更爱自己一点,对自己宽容一点。
当你胖没能耐时,大家会嘲笑你胖,但当你有钱有权时,你的胖就成了你的个人魅力。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无法改变他人的看法,但却可以去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并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努力,不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我们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追求更好的自己,也可以勇敢拒绝别人要求的完美。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妥协而充满善意,它只会因为你强大而充满善意。
看这片子相当理解的一件事是,胖子如果为了外界其他人其他事而开始减肥那真的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一切支撑信仰都可能在下一秒坍塌,很虚拟,只有为了自己才是健康的发展啊ಥ_ಥ蓝头发异装小男孩的情节被删了,只能猜到大概情节,教人接纳本来的自己吗?好弱啊。。至于小吴,我好像突然能在生活里找到对应的人了欸。。。。。我是不会再去抠吐了的!!。。
人们多多少少都有不想面对或者面对了也解决不了的事,想不被打扰的活着成了难题,明明没有伤害任何人,为何主动释放出恶意的人不做检讨?有个影评说的挺好,外卖小哥妥协,女主挣扎,小孩子懵懂,明天问题能解决么?不知道,但终归自己能和自己和解。
爱吃的人都是爱生活的人,胖子比任何人都爱生活。
异装癖小男孩这条线还蛮感动的 生而为人真的都不容易
浪费了这个题材和人设,还有这么好的片名,因为预告片太精彩所以期待了很久,但全程面瘫脸看完。编剧和导演绝对没有胖过,很多东西都停留在很浅层的、普通人对胖子的想象层面上。
不要在意他人眼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要有理解你的人互相支持。异装癖小男生加分。
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这个世界最毒的鸡汤。当下的自己并没有对不起这个世界。
虎头蛇尾
肥女减肥失败记。
胖何罪之有
东亚女性在白瘦幼的主流审美下活得太艰难了。从轻松愉快的基调入手,慢慢揭开边缘人在成功学阴影下挣扎的阴郁现实,明明很努力了情况却怎么也不见好转的那种沮丧太真实了,想和女主一起坐在马路边上大哭。3.5星。
台湾人民真是脑子有问题
电影在教你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大陆把小宇异装癖的线全部删掉了。
这个调调还是很喜欢的
嗯 肥胖的我 也超级想把瘦弱的我胖揍一顿
勉强跳着看完,烂尾了
比较差,之前挺期待的。看的还是80分钟阉割版。讲的东西都很浅,每条线都没讲好的感觉。
其实胖真的是没有自制力,容易引发其他疾病。自身感悟。。。为什么明星得重病的比较少,因为人家节制有度,吃原生态的食品,而馋猫恰恰爱吃添加剂酱料味。胖绝对比瘦危害大。和审美无关。
凭什么要和别人相同,虚伪的社会和人,装作很关心别人的样子,其实从来不为别人考虑,心里只有自己,自己满足了别人是切胃还是压抑自我关我屁事
无意看完的一部片子 听君一席话 如听一席话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