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了《初到东京》的电影,被吸引着了,倍赏千惠子的淡定从容,棋子把俩个人、仨个人、四个人……连接了起来……爱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人生最基础的还是生存,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你才能去追求你的爱好。
还有一个隐喻,就是当一个爱好到了强迫症的程度,就变成了厌恶。
固执应该也是一种自我的强迫……
似乎是倒春寒吧,这几日,特别的清冷。
走在路上,也不禁瑟缩起来。
真是奇怪,明明脑海里知道是《初到东京》这个名字,但是还是忍不住想说成《迷失东京》,也许是因为《迷失》在记忆里比较深刻吧。
因为是点映,所以豆瓣上还没有评论,不过使馆刚上给予的分值可并不低。
围棋之于日本,一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吧。
所以,他们会在争论一个到底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的争端之时,也先让他把棋下完。
而说到围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部《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以及张震演绎的《吴清源》,如今又一部和围棋有关的戏来到面前。
任谁也不会想到吧,那个困苦的卖菜老太太竟然是隐居已久的围棋大师五十岚,一个几乎所有的下棋的人看到她都会起身致意的真正高手。
这才是大隐隐于市吧,一个每天背了自己种的的蔬菜到东京来卖的干瘦的老太太和一个围棋世家的大师居然是同一个人。
其实导演不是没有做铺垫的,从影片甫一开始,五十岚大娘帮吉流君捡拾棋子就可以看出,这是个对围棋很熟悉和敬爱的人。
片中有不少对棋子的特写,无论是黑子还是白子,都在阳光下闪着幽幽的光,是别样的美丽。
下围棋的吉流和不下围棋的翔一原来才是真正的主角,可叹我一直还以为有如《迷失东京》一般的异乡恋情才是主线,有点离题。
吉流的吻出现的突兀而散乱,田原的这个角色说实话也有点多余。
影片前面关于旅馆和澡堂的镜头也有点生硬,也许导演是想表现初到东京的男孩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东京的市井生活,但恕我直言,那几个镜头的选择太刻意了。
村祭一段是我所喜爱的,异乡的游子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加入到村落的欢乐中去。
孙子终于叫出口“奶奶”这个他可能很久以前就刻意用“老太婆”来代替的词语,祖孙二人虽然还是没有眼神交流,但是共同望向电视上转播的围棋赛事的关注场景已经说明了一切。
在其实是五十岚大娘为吉流争取来的决赛上,吉流不慎失手,而电视机前,同样的日本围棋天才少年翔一走出来一步好棋,但——棋局曳然而止。
直至出现另一个令人悸动的场景,不知道翔一已经离去的吉流,和五十岚大师复盘了决赛中他的棋。
五十岚大娘只是说,为了感谢大家的关照,我们来下一局棋吧。
相信不少观众都有点疑惑,在人死不能复生的这种悲伤地气氛中,居然还要下棋。
直到后面的旁白,我们才真正领悟没有比下一盘棋送翔一走更好的办法了。
五十岚翔一,一个曾经显赫的围棋世家的天才少年,永远地离开了。
值得庆幸的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下出了一步好棋。
一直以来,翔一和五十岚大娘为吉流的奔波和付出,其实是在圆未竟的那个梦吧,特别是最后五十岚来到棋院,一众须眉皆白的围棋高手也纷纷起立,向她致意,那个时候,那个瘦小干枯的乡下卖菜老太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衣袂飘飘的一代宗师。
她对吉流说,加油吧,翔一也会在远方的家中为你祝福的,对于那个不能再下棋的少年,他们彼此明白,却谁也没有说。
世事如棋、人生亦如棋。
整部电影以很平静的方式诠释了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心中那份固执与坚强一直都存在我们内心深处。
虽然没有很波澜起伏的剧情,但是看完之后内心十分沉重。
不仅有感触更多的是感动。
它诠释了日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更加让我了解日本人内心的生活。
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异在他乡时,是不会有人帮助你的。
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帮助,要想遇到这样的机遇是很低的。
主人公是一个中国青年,他和五十岚婆因为棋子的掉落偶遇。
因为这次偶遇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因为他们的相识五十岚婆和他的孙子翔一原本僵硬的关系最终得到了缓解。
因为吉流的围棋使婆孙多年不碰围棋的定理打破。
其实五十岚婆是个固执的人,她不像我们表面看上去那样不爱他的孙子,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能看出她只是把对孙子的爱体现在了中国青年身上,当她听到孙子受伤的消息时,她有多紧张。
当孙子和吉流一起回到家的时候,她表现出的是感动和安心。
其次是翔一对他女朋友奈赖的固执,他怕回去工作的时候连累到他女朋友。
最终狠心的让自己女友离开自己。
看完之后感触很多。
故事的最后五十岚婆把翔一的骨灰分了一些给奈赖,我被这个场景感动的不行。
真的感动到不行。
他们的眼泪表达了他们对翔一的爱。
最后的最后,当老奶奶看见挂在棋艺学校的那盘没有完成的棋,从中看出她对孙子的那份期盼又回来了。
我只能说我看完之后真的很感动。
因为想在电影院看一场淡淡的电影所以选择这部并非大热门的片子。
看完后一时感觉很多,有感动,特别是五十岚太太,丈夫儿子孙子都走了,但她仍坚强地活着。
回到她爱的围棋世界。
她最后仍向主角隐瞒着翔一的过世,更像是对自己的慰藉。
但是整部片子感觉太杂乱,重点是什么,留学生初到日本的困惑,人物对生命的认读,还是在日国人的生活,感觉像是一份火锅,什么都沾点又不够完整。
不过对男主角感觉不错,这个大概是个人的偏好了。
日本电影总像日本菜一样,色调柔和、青翠、动人,令人赏心悦目之余,有一种心里被挠得发痒的感觉。
吉君初到东京,遇到好心的五十岚老太太,生活渐渐地安定下来。
虽然清苦,却也依旧在报平安的电话里说出了每个游子必说的,一切都好。
不知道为何,总觉得穿着和服,举着红伞的五十岚老奶奶,很美,岁月根本没有在上面留下痕迹。
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看破。
以至于她在听到奈菜子说起孙子翔一的病情时,她说了一段很淡然的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
”这不是一个中国式老太太能说出的话,我无意于区分两种情感的好坏。
毕竟对于这个民族,喜欢和痛恨,一直是并存的。
他们待人的谦卑,以及说起历史时的健忘,总让人爱恨交加。
幸好,日本电影总归有一个好处。
那么,就是清新的配乐,和着品茶谈天的时光。
被青翠的画面带起,一切都美得极致。
特别是奈菜子收到五十岚奶奶留给她的一部分翔一的骨灰时,五十岚奶奶一直感谢所有乡下亲朋时,那一刻,奈菜子的眼泪,和五十岚奶奶的隐忍,都令人深深动容。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都在等待结束。
只是这个过程里,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彼此。
说是励志片 里面的困难在真实的留学生生活里算不上什么困难 实际的留学生又有万分之几的机会可以这样的顺利生活下去
能看到都是巧合,去影院看晚秋,票已售完,只得将就。
但我相信没一个作品都不会是废物,当然还包括很多没出版的。
故事和中国关系不大,也无关多少围棋与张鋆宁。
讲的是一个女人绝世而独立的故事,一个日本围棋世家的没落,不是无才,而是,一个个离世。
故事切入点很独特,甚至都独特得难以置信,算励志吧,与爱情无关,与友谊与亲情有点关系,有特长,你总会发光的!!!
百老汇电影中心首映式,导演兼编剧跟部分演员都到了场,。
很遗憾的听不到有价值的交流,只有花边新闻记者和托儿拿到麦克风,问了些关于“某女演员浑身上下有没有一个地方不美?
”以及“某女演员是多么文艺的一名才女”之类的问题。
满怀期待的我的最终感受是——对不起。
各种的对不起。
首先,这部电影跟围棋无关。
请围棋爱好者止步。
导演兼编剧、男主角不懂围棋没关系,但如果角色被设定为追求一个围棋人生的棋手,那么围棋必然会在人物身上烙下痕迹——半点儿也没有。
本片的围棋指导孔令文先生一定感到很委屈。
只有当观众提出关于围棋的问题时,被晾在一边儿的他才被拖出来当挡箭牌,并且介绍词只有一句——聂卫平的儿子。
甚至没有提及他是日本棋院的职业棋手和段位。
他同围棋一起变成了导演的装饰品,像一个LV包,换成PRADA也行。
如果把剧中围棋的部分换成篮球,请姚明来作指导,对全剧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不过孔令文本人也被激进的观众指责为为金钱出卖自己,也出卖了围棋。
其次,剧本逻辑差,漏洞百出(其实是首要,只是作者太激动了)。
电影节奏混乱,像是一个语言能力不太好的人非要坐在你对面对你讲两个小时的故事。
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在电影即将“高潮”的时候,突然放慢节奏,让演员站在海边吹风不断重复一些嚼烂了的话以及漫长的某女演员的面部特写,这是插播广告吗?
难以忍受难以忍受。
另外,对人物的塑造过于缺乏技巧。
男主角的一位女同事,爱恋男主角后被发现作援助交际,而遭冷落。
最后只留下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就跑了。
据导演解释说是想说明很多中国女孩子在日本作这一行。
实在是太莫名其妙,太牵强,也太刻意了。
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本片在细节上对日本的表达非常地道,常常会有让人惊艳的画面以及画面构图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日本演员表现出色。
女主角倍赏千惠子老师跟超级烂演技男主角对戏,遵循着驴唇不对马嘴的剧本,竟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物,这样的敬业精神让人动容。
而中泉英雄终因剧情的坏逻辑而无力回天。
很遗憾的,十几年酝酿终成一把钝刀。
我觉得导演兼编剧的你,对完成自己一直的梦想,没有尽力。
很日式,无论从画面(本片的摄影拿过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还是对白还是节奏还是人物关系,就是那种粘粘糊糊又让你觉得如果不粘粘糊糊又能怎样的感觉。
导演的个人体验感远超故事感。
当一部电影的情绪感远超故事感,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就像一个少女皮肤白皙地可以看到每一根毛细血管,吹弹可破到极点的嘴唇或许并不适合激吻。
整个故事还是觉得有点糙,尤其是把一次围棋赛作为线索,觉得不够担当。
尤其是一个中国人棋强的少年,初到东京,用围棋的胜利来抹平死亡这样的话题,似乎有点日本人特有的娇态美学。
这个剧本是导演十几年前的电影作业,带着那个时代强烈的印记和故事本身的局限性,但故事讲的够地道,也是全片最好的部分,够慢够柔够闷但是够舒服,大多日本片都这样吧。
至于男一,赞。
秦昊完全用一张文艺脸把全片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文艺片。
至于倍赏千惠子,不愧为老戏骨,用表情和仪态就可以推进故事前进。
她在戏里演的角色,个人角度很不喜欢。
我不喜欢太强硬的女人,我实在搞不清她究竟爱孙子还是爱围棋。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有着温情的外表,内在却是日本社会根深蒂固最娇态的一面。
推荐一看。
尽管前面在情节和逻辑上就有许多的硬伤,但直到老奶奶刚出现为止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
中国人拍在倭国的电影,没有完全模仿日本片镜头如绘画般细腻的特色,而是节奏、画面、音乐都随着情节的推进而错落变化。
但是到了后面情节越来越失控了,硬伤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情节也走向俗套,而更让人不满的是前面铺垫的一些疑问最后根本没解释清楚。
所以最后这片彻底毁了。
另外,片子里面的围棋只是一个工具性的作用,完全可以改成其他如拉琴,写小说诗歌等东西。
而如果换成日本人拍的话,一定又会把围棋的戏拍得细致无比吧。
PS: 尽管是情节需要,但也不得不说日本老奶奶和中国的确实有很大区别啊。
虽然同是慈祥和蔼,但日本人始终保持一种理性,所以老奶奶会对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说“各人有各人的路”。
PPS:女主狠像苍老师的有木有。
女人的美貌固然是令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常常是因此伤了别人而又耽误了自己;男人的执着固然是值得肯定和尊敬的品质,但常常也因此逼苦了自己而又拖累了别人。
安静,细腻,从头到尾就像水一样无声地流淌过去了。
倍赏千惠子演的真好,秦昊说日语敬语的时候好萌,张钧宁简直就是在用演台湾偶像剧的方式在演电影,不能再挑个好点的演员嘛
本想给四星,因为倍赏千惠子女士的演技很棒。
其实算是励志篇吧~ 看到五十岚婆感觉很厉害 一个人好不容易 死了丈夫儿子 最后唯一的孙子也死了 好在看到吉流和五十岚婆最后再见面的时候 突然好感动~ 这就是缘分啊!在异国他乡的一种亲情感
中规中矩的励志片,除了片长都很日系,中间有段音乐貌似抄的坂本龙一的《末代皇帝》。张钧甯很靓。
偶然的机会才看到这么一部优秀的中国电影!色调,节奏,配乐,完全的日系范儿!剧情和感情的表达也都特别到位!可见主创对于日本文化研究很深。
倍赏千惠子演得真不错,秦昊的那粒嘴角上的痣我不喜欢
倍赏千惠子奶奶五星,秦昊不增不减,剧情和导演负二星。忘记自我表白和安慰的主题,忘记因梦想急切而脱离现实的情节,这片子其实只是表达一些复杂难言的情绪。又及,“侠隐”真是中日两国的传统主题之一啊。
能不能叫《围棋的故事》啊?根本就跟海外游子的故事没关。男主角根本就是张信哲和张智霖的合体。
既然给《春娇与志明》、《晚秋》都打了2颗星,那给它只能打一颗了。。。
下午一定要写吐槽!!!!!!!!!!
好好的一部励志煽情戏被不合理的剧情给毁了……但是配乐跟风景还有五十岚老太太绝对顶呱呱……
包装精美的垃圾。浪费了一帮好演员。当观光片看可以~
棋痴导演?不知道想表达什么。PS:张钧甯太美!田原太风骚!
卡司太强大,倍赏千惠子绝对戏骨。
田原骚情张钧甯更适合偶像剧。。。我知道这是个通过这段经历改变了一个淫的故事~可是太过莫名其妙导致一点都不touch~
201205也不知道怎么会喜欢看这部电影的,现在想想其实没有什么看点哦。氧气推荐!20230719,无意中又看到推送以为没看过,观看过程中想起了刘烨的那部(那山那狗那人),后来看影评说本来是找刘烨的😄
喜欢翔一和奶奶
今天上午的电影院放映厅,就我一个观众; 实在是没想到得分这么低,这样的电影本来就不需要什么“点”,平淡就是最好的,说做作的人,我选择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