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预言第一季

Dune: Prophecy Season 1,沙丘:姐妹会,Dune: The Prophecy,Dune: The Sisterhood

主演:艾米丽·沃森,奥莉维亚·威廉姆斯,崔维斯·费米尔,乔迪·梅,莎拉-索菲·波斯妮娜,马克·斯特朗,杰西卡·巴登,艾玛·坎宁, 约什·赫斯顿,杰德·阿努克,克里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沙丘:预言第一季》剧照

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1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2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3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4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5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6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13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14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15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16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17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18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19沙丘:预言第一季 剧照 NO.20

《沙丘:预言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寻找Sister Jen

眼熟Jodhi May出演过《南茜情史》《绅士杰克》,她将Empress Natalya诠释出独特的气度。

Emily Watson饰演的Valya Harkor 如此少的镜头,如此丰富的人物特质,毕竟群像剧,但我的私心似乎还呼唤着更多关于她的镜头,她的角色有趣有深度。

Sister Jen的人物思考方式让我有点喜欢这位年轻有为的姑娘,“真相”、“科学”如果作为定义可以被主观观念支配的概念时,它既是模糊的,不同于它表面给人们带来的积极信念感,模糊的既是可被歪曲事实的,而一个可被歪曲事实的具备积极信念感的词对于操控缺乏基本逻辑和常识判断的人,就像对待蚂蚁那么容易。

Olivia Williams 她有很吸引我的特质,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Chloe Lea大眼妹分饰三种人格,可以感觉到她扮演其中二人的思想成熟和人格意识,非常有意思,也许考虑到商业价值,参与制作人和编剧多,水平有起有落,剧本深度没有继续下去,但也有令人满意的逻辑构架,不知道有没有原作,所以,无法预料第二季怎样,挖的坑打算怎么填呢?

 2 ) 沙丘

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沙丘》第一季宛如一幅宏大深邃的沙海画卷徐徐展开。

影片以其精湛的视觉呈现,将阿拉吉斯星的浩瀚沙漠、神秘沙虫以及独特的香料开采场景逼真还原,仿若把观众拽入那个遥远而充满未知的宇宙角落。

故事层面,它细腻地铺陈了保罗·厄崔迪的命运转折与成长之路,家族纷争、权力博弈、宗教隐喻等元素相互交织,编织出复杂而迷人的叙事网络。

虽因原著体量庞大而仅为开篇,节奏略显舒缓,却也扎实地构建起了沙丘世界的根基,为后续传奇埋下伏笔,让观众得以一窥这一科幻巨著影视化后的独特魅力,满怀期待后续篇章如何续写辉煌。

 3 ) 作为普通人,很喜欢图拉

很多人说最后一集不好看但,我是俗人,我喜欢看!

对我来说,第六集情节紧凑,心情好几次跟着跌宕起伏摇摇晃晃了。

还有年轻和老年的选角真要夸一夸,太合适!

(年轻厄莉亚好像是《去她妈的世界》的女主吧!

一开始都没看出来!

真美啊!

)好喜欢图拉和瓦莉亚的故事线(其实我还想看王后的故事)国王下线还有点伤心,挺同情他最后的心理感受,做了一辈子皇帝,突然发现一切都是海市蜃楼,权力、地位、儿女、家庭、甚至爱情都是棋子。

但唯一能抓得住的是自己生命的掌控权(人最悲哀的是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掌控吧,所以很敬佩琼瑶阿姨的做法)还有母子相认,突然想起妈妈再爱我一次,哈哈哈。

该说不说,这段两个人的演技真的好棒,他说arrest的时候,那个眼神反复品味。

另外,我认为瓦莉亚和图拉的成长线,尤其是图拉,她的气质真的符合在黑暗里斗争的主题。

她其实更容易让我代入的角色,因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很少有像瓦莉亚那样,能有那么强的意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是以那样不择手段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是像图拉那样,有一种被命运推着走的感觉,但这并不代表她懦弱,反而这样的人她的内心或许会更"黑暗"更强大。

因为在我眼里,厄莉亚那样的人她信念很强,不容易被左右,她反而比较"单纯",可以心无旁骛地搞事业。

但图拉却感性更充沛,她的道德感可能更强,那么在完成事业的路途上,势必会遇到"良心"和事业相龃龉的情况。

那么先看结果,很明显,她们的事业一步一脚印地落实下去了,所以不难想象图拉在遇到内心龃龉的情况后是怎样地斗争过。

因而我也相信她的内心更加坚定强大,踩着荆棘做的鞋子跑完马拉松的人,其意志力是不容小觑的。

比如在厄莉亚自燃时,图拉能很正确并有力地从旁协助厄莉亚战胜病毒。

再加上她和儿子的这条线,其母性的体现,也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了。

莫名其妙说了好多,其实就是单纯想催更来着。

突然有感而发。

总之,想看第二部!

没有剧版,影版第三部也可!

 4 ) 观《沙丘》之感

《沙丘》的叙事节奏沉稳而大气,它并不急于推进剧情,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讲述者,缓缓地将这个宏大的故事展开。

这种叙事方式虽然可能会让部分观众觉得节奏稍慢,但却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了一种凝重、深沉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沉浸在这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沙丘世界中,细细品味每一个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变化。

它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深邃宏大的世界观、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以及沉稳大气的叙事节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电影体验。

它不仅满足了科幻爱好者对于宏大宇宙设定与精彩故事的期待,也为电影艺术在科幻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树立了新的标杆,让我们对这个系列的后续作品充满了期待与遐想,相信它将在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科幻电影经典殿堂中的璀璨明珠。

 5 ) 历史和预言,那个更为真实?

what holds more truth, history or prophecy?历史和预言,那个更为真实?

这是这部作为沙丘主线故事发生1万年前的前传电视剧的第一句台词,也同时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姐妹会的使命:做出预言,并且动用一切手段使之成为现实。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姐妹会的第二位圣母:Valya Harkonnen,她一生都在为实现预言而努力。

抛去沙丘的故事本身,我们的人生,是否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

这很可能是真的,我们的信念的构成了我们自身。

身体,感受和未来都不是完全随机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利用它做出一些改变了:比如在游泳的时候,不间断地游而不停下是很难做到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累了,更多情况下是出于对溺水的恐惧,,克服了它,大脑就可以调整我们的身体,进而坚持更长的时间。

人生常常被恐惧,焦虑,紧张,愤怒所控制,但《沙丘》给出了摆脱它们的答案:“恐惧是思维的杀手。

恐惧是引向彻底毁灭的小小死神。

我将正视恐惧,任它通过我的躯体。

当恐惧逝去,我会打开心眼,看清它的轨迹。

恐惧所过之处,不留一物,唯我独存。

 6 ) 在刚看完同为HBO出品的《企鹅人》后来看《沙丘:预言》,不免让我萌生了些低于预期的失望感,还有一丝丝迷惑感…

不用一季讲好一个完整故事的剧不是良心剧。

这剧多少是沾了点原著和电影系列的光,才让我坚持看下去的(毕竟还是很好奇各方势力和家族最后的走向的)。

然而,当我把它和前段时间刚看完且同样都是HBO出品的《企鹅人》进行对比后,就会发现《沙丘:预言》真的低了好几个水平。

先不说只有6集的体量却讲述了多个势力和人物,有些让剧情走向和人物描写顾此失彼,各方的智力和战力水平也极不平衡(没错我说的就是无脑皇帝和挂逼士兵)。

当我看到只剩最后两集却还在冒出新设定和新人物时,我就知道这部剧打一开始就想搞多季叙事路线,而没想一次性讲完整故事。

这部剧基本和企鹅人的叙述节奏差不多,也是在完结第一个高潮事件后开始展开主角的心路历程回忆过去,但是企鹅人更加讲究一个细水长流和对主要角色的着重刻画。

沙丘预言在补完了哈克南姐妹这两位主要角色的过去之后,后面这俩姐妹也和其他各路角色一样成为了叙事工具人,基本上就是被设定和危机推着走的。

各个角色的动机其实都还算明了,但是命运走向却有些略显混乱、草率和随意,主要还是因为故事本来就没讲完,就总给我一个种——我预期是会有这样的剧情发展,可最后却成了那样的故事走向(倒也不是让人惊艳和欣喜的转折,而是令人困惑和不解的转折)。

最后的结局也很迷。。。

好在整体艺术风格还算是承接了电影版(大差不差,但还是差点意思),再加上有原著打底,还是期待一手第二季的发展吧。

在此,希望第二季可以抓住叙事重心,摸清楚到底谁才是主要角色去刻画,不要再东一下西一下地讲故事了。

你就那六集的体量,人家企鹅人故事没你复杂也没你人物多,人家还用八集呢,望珍重。

 7 ) 01

看第一集的过程中,比较满意的是电视剧能把沙丘电影里的元素一五一十、原汁原味的保留,就比如经典的防快不防慢的保护罩、对于厄拉科斯的描述、王公贵族的服饰等。

除此之外,本剧出场的家族还是电影里那些熟悉的姓氏:哈克南、科里诺、 厄崔迪、 史塔克(bushi),第一集一开始公主就要和其他大家族联姻, 而且又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权力争斗故事,权游的感觉瞬间就上来了,属实是科幻版权游。

 8 ) 中规中矩

受限于电视剧的形式,史诗感不够,比较好的几处就是几段城市镜头和宇宙镜头;打戏也没怎么展现,就第六集有一段,沙丘很特别的一点就是关于使用科技对战斗的限制,电视剧没有关注这部分,挺可惜的;几处一群姐妹走路和下飞船的镜头不错,有沙丘独特的感觉了,但对比电影在光影上还是欠缺了一点;电视剧并不是做不成史诗感的理由,权游的史诗感就很不错。

看来还是经费不到位,要是经费到位加上牛蛙导演全程主导就好了,可惜换不得。

整个的剧情叙事结构设计也不如沙丘电影,沙丘电影可以利用史诗镜头来叙事,电影的每一个关键角色做的每一样事情都是有用的,不会给角色设计一段无意义的剧情,但沙丘电视剧明显剧本水平还不够,无意义的行为,无意义的剧情时不时都要来几段,前三集每一集都有一段男欢女爱,莫名其妙。

演员水平也会占一部分,如果看电影,会感觉像丽贝卡弗格森和蕾雅赛杜两位老师饰演的姐妹会成员都各有特点,给人的感觉跟剧里的不一样。

大部分剧情表现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普通,类似的剧情设计在科幻剧里见过很多了,最近几年的《星际迷航》《基地》《浩瀚苍穹》还有现在还在播的《羊毛战记》,特别是《基地》,这两部剧共同点太多了,既视感很强。

第一集吸食香料的设计就很普通,没有一点想象力,电影从来没有直接展现过香料是怎么食用的,香料并不完全等同于drug。

 9 ) 分集短评集合

ep1:7/10,剧情进展飞速,简直是故意和牛蛙逆道而行。

我很想看姐妹会创立的过程,结果直接三句带过。

故事似乎向着权游的方向发展,希望能把权谋写得精彩一些;第一集的展开还凑合吧。

视听语言不说和维伦纽瓦、格雷格·弗莱瑟、汉斯季默比,就这个画面中人物与特效背景的分隔感,很难让人信服这是大制作啊。

选角简直灾难。

 10 ) 《沙丘:预言》细节解析(第一季更新完毕)

首先请原谅我使用的译名可能与电影、小说和本剧官方中字都不一样,因为我读《沙丘》系列小说和看《沙丘》系列影视剧时,看的都是英文原版。

我几乎没有完整读过《沙丘》系列小说的中译版。

当我写文章需要用中文译名时,会查阅新华社《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的译名规范或参考历史典故,比如我会把“Atreides”翻译成“阿特雷迪斯”,因为在第四本《沙丘》小说《沙丘神帝》第1章,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就明确指出这个家族是古希腊神话人物“Atreus”的后裔。

这个人物的中文固定译名是“阿特柔斯”,而“亚崔迪”、“厄崔迪”等译名都无法体现出这层典故,所以我决定采用“阿特雷迪斯”这个译名。

这样,就导致我的译名与所谓的“官方译名”可能不一致。

本剧的主线是原创故事,发生在小说《沙丘学派》三部曲的故事之后27年。

目前没有任何一本《沙丘》小说涉及这个时间点。

所以在本剧,只有当剧情闪回到27年前,才算是对原著小说的改编,而主线故事对《沙丘》老读者来说也是全新的。

下面正文开始:第6集

正如上一集细节解析提到的,在小说里,图拉把自己怀孕的事告诉瓦利娅是在《沙丘领航员》第79章。

当时姐妹俩找到了世仇沃里安·阿特雷迪斯和威廉·阿特雷迪斯。

然后瓦利娅大战沃里安,图拉大战威廉。

结果图拉不敌威廉,被威廉一枪击中肩膀。

就在威廉准备处决图拉时,图拉告诉众人,她怀上了威廉的哥哥奥里的孩子。

瓦利娅根本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作为真言师,她知道图拉说的是真的。

按照小说《沙丘姐妹会》第21章的记载,姐妹会内部母亲与孩子不得相认的政策正是拉奎拉本人制定的。

促使她制定这一政策的缘由是她自己的女儿阿莱特(Arlett)生下女儿多罗泰娅(Dorotea)后,拒绝与多罗泰娅分离,还要带多罗泰娅离开姐妹会,去找她的父亲。

拉奎拉这才不得不制定这一政策。

“Prana”和“Bindu”两个词来自梵语,在印度教里的意思分别是“气”和“明点”。

按照1965年第一本《沙丘》小说附录的设定,这两个词分别指对肌肉和神经的绝对掌控。

虽然小说里没有明说,但最早为姐妹会发展“Prana-Bindu”技能的很有可能就是瓦利娅与图拉姐妹。

在小说里,哈科南三兄妹都是格斗高手,从小习武。

而姐妹会在拉奎拉时代并不注重肌肉训练。

萨尔瓦多皇帝强行分裂姐妹会后,瓦利娅意识到姐妹会不仅需要强大的心智,还需要强大的战斗力来保护自己。

因此,早在拉奎拉去世前,她和图拉就已经向沃勒克九号行星的姐妹推广格斗术。

正如第1集细节解析提到的,巴特勒圣战结束后,原本以为被消灭的全能者之鞭病毒碰到行星罗萨克的异常生态环境,变异出了致死率将近60%的新毒株,哪怕服用香料也不管用。

拉奎拉本人感染病毒后,喝了丛林深处一处秘密石灰岩天然井的井水,居然康复了,还获得了对身体细胞的控制力。

接着,一直嫉恨她的罗萨克女术士领导人蒂西亚·森瓦对她下毒。

拉奎拉居然神奇般地从分子和原子层面化解了毒藥,还获得了祖先记忆和音言能力。

她用自己体内的抗体研制疫苗,消灭了罗萨克的疫情。

所以基兰·阿特雷迪斯(Keiran Atreides)的父亲应该就是第3集原创角色艾伯特(Albert)。

到目前为止,《沙丘》影视剧里没有出现卡拉丹以外的阿特雷迪斯家族。

而在小说里,阿特雷迪斯家族的发展颇为曲折。

根据短篇小说《帝国宫廷》(Imperial Court)的记载,哈维科继承皇位后,来自卡拉丹的威廉·阿特雷迪斯被哈科南家族杀死,导致卡拉丹仅剩下一些阿特雷迪斯家族的远亲。

来自开普勒的卢克·阿特雷迪斯(Luc Atreides)将威廉的遗体带回开普勒安葬。

至于保罗的祖先是卡拉丹阿特雷迪斯家族的远亲改姓,还是开普勒的阿特雷迪斯家族迁徙到了卡拉丹,暂时没有小说解释。

多罗泰娅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她生前的追随者。

在小说里,埃丝特-卡诺(Esther-Cano)戏份最多,贯穿整个《沙丘传说》三部曲。

她是当时最年轻的纯血罗萨克女术士,多罗泰娅的得力助手。

多罗泰娅离开首都期间,由她担任萨尔瓦多皇帝的真言师。

多罗泰娅死后,埃丝特-卡诺经过再教育后依然拒绝向瓦利娅效忠,于是被处决。

阿韦马尔(Avemar)出自《沙丘传说》三部曲第二部《沙丘门塔特》第8章,是埃丝特-卡诺的学生。

杰西(Gessie)出自《沙丘传说》三部曲第一部《沙丘姐妹会》第81章,只喊了一句口号。

本集确认西奥多西娅是特卢拉克斯人的实验品,所以她应该是最早的面舞者之一。

与小说里那些成熟的面舞者相比,她变身似乎是一件很痛苦很困难的事。

在小说里,一万多年后的那些面舞者都能轻松瞬间变身。

在《沙丘学派》三部曲里,不管是文波特控股还是姐妹会,都不约而同认为时任皇帝萨尔瓦多必须下台,帝国应该由他的弟弟罗德里克(即哈维科的父亲)及其后代统治。

但姐妹会的阴谋其实失败了。

当时,在拉奎拉的授意下,苏克医学院院长兼萨尔瓦多的私人医生奥丽·若马在萨尔瓦多的维生素营养液里放了绝育药。

结果东窗事发,若马被处决。

这件事成为萨尔瓦多解散罗萨克姐妹会的原因之一,也促使苏克医学院研究了一套预处理流程,确保苏克医生绝对忠于服务对象。

在小说里,真正把罗德里克推上皇位的是文波特控股。

第1集细节解析提过,当时萨尔瓦多将香料开采业收归国有。

因此,当萨尔瓦多去阿拉基斯视察香料开采业时,心怀不满的文波特控股董事约瑟夫·文波特把他喂了沙虫。

“不结盟世界”(Unallied Worlds),也叫“不结盟行星”(Unallied Planets),早在巴特勒圣战前就已存在,是指那些没有被思维机器占领,但也没有加入贵族联盟的人类殖民地。

后来鼎鼎大名的阿拉基斯、卡拉丹、特卢拉克斯等行星一开始都是不结盟行星。

在小说《沙丘领航员》里,瓦利娅上位后,对多罗泰娅的追随者没有采取本剧这么极端的手段。

她是先对这些人再教育。

如果其中有谁在经过再教育后依然顽固不化,才会被处决。

所以,本剧很有可能解释了著名的姐妹会“迎恐祷词”(Litany against Fear)的由来。

迎恐祷词全文如下:I must not fear. Fear is the mind-killer. Fear is the little-death that brings total obliteration. I will face my fear. I will permit it to pass over me and through me. And when it has gone past, I will turn the inner eye to see its path. Where the fear has gone there will be nothing. Only I will remain.虽然迎恐祷词的原始版本早在巴特勒圣战前就已存在,但完整版被认为就是源于姐妹会。

到了一万多年后的保罗时代,迎恐祷词的使用者早已不限于姐妹会成员。

很多人面对恐惧时,都会默念迎恐祷词,克服恐惧,集中精神。

这就是《沙丘》宇宙最主要的星际旅行方式——折叠空间(foldspace)。

巴特勒圣战前,人类和思维机器的星际旅行方式是很慢的,平均100光年的距离大概要航行30天。

巴特勒圣战爆发那年,著名科学家蒂奥·霍尔茨曼(Tio Holtzman)发明了单人护盾,可以阻挡快速物体穿透(比如子弹),但不能阻挡慢速物体(比如刀剑)。

圣战爆发二十多年后,霍尔茨曼的得意门生诺尔玛·森瓦(Norma Cenva)以护盾的霍尔茨曼效应(Holtzman Effect)为基础,发明了空间折叠引擎,使飞船在眨眼之间即可航行100光年。

第5集

这种飞船原本是为2021年的《沙丘》电影创作的,但后来没被正片用上,这次被《沙丘:预言》用上了。

在电影幕后概念画册《The Art and Soul of Dune》里,这种飞船被标注为“邓肯的太空船”(Duncan's Spacecraft)。

看来剑术大师的这个持剑礼延续了一万多年。

在小说《沙丘传说》三部曲中,巴特勒圣战期间,企图用病毒灭绝人类的,其实是人类的叛徒。

这个人就是约雷克·瑟尔(Yorek Thurr)。

他效忠思维机器是为了换取长生不老的基因改造。

圣战大牧首易卜劣厮·吉尼奥一度将他任命为贵族联盟秘密警察组织“圣战警察”的领导人。

易卜劣厮死后,约雷克·瑟尔政治斗争失败,只能回到同步世界,被全能者任命为沃勒克九号行星的统治者。

正是他向全能者提出,可以研发一种病毒来灭绝人类。

圣战末期,独立机器人伊拉斯谟和同样叛逃到同步世界的特卢拉克斯基因科学家雷库尔·范研制出一种感染率接近70%,致死率达43%的逆转录病毒。

它能感染肝脏,把睾酮、胆固醇等各种荷尔蒙转化成肝脏无法代谢的合成代谢类固醇。

病例就算被治愈,也会留下肌腱破裂的后遗症。

距离同步世界最近的联盟行星帕门蒂尔(Parmentier)成为第一个投毒点。

几周内,帕门蒂尔一半人口死亡。

当时在帕门蒂尔绝症医院工作的两位医生正是拉奎拉·贝尔托-阿尼鲁尔和莫汉达斯·苏克——他俩日后分别创立了姐妹会和苏克医学院。

正是拉奎拉和莫汉达斯最早把这种病毒称为“全能者之鞭”(Omunius Scourge)。

也正是拉奎拉最早发现阿拉基斯的香料美琅脂能大大缓解感染这种病毒后的症状!

香料这才成为人类社会最热门的商品之一。

随着香料的大规模运用,全能者之鞭疫情终于得到缓解。

据统计,全能者之鞭总共导致贵族联盟损失三分之一的人口。

其实小说暗示全能者之鞭并未被真正消灭,因为香料只能缓解感染症状,不能真正杀死病毒。

但小说里并未提到全能者之鞭能引起人体自燃。

这句话出自1965年第一本《沙丘》小说,在第二部分“穆阿迪布”和第三部分“先知”都出现过一次,是弗雷曼人的一句谚语。

这两句话出自《沙丘传说》三部曲第二部《机器征讨》(The Machine Crusade)第一部分“公会前177年”,是弗雷曼人创始人“虫骑士”塞利姆(Selim Wormrider)说的话。

所以德斯蒙德·哈特是图拉·哈科南与奥里·阿特雷迪斯的儿子!

在小说《沙丘学派》三部曲第三部《沙丘领航员》里,瓦利娅与图拉姐妹终于在科里恩找到世仇沃里安·阿特雷迪斯和威廉·阿特雷迪斯——威廉是奥里的弟弟。

四人两两之间扭打在一起。

瓦利娅对战沃里安;图拉对战威廉。

在第79章,威廉一枪击中图拉的肩膀。

就在他举枪准备射击图拉头部时,图拉告诉众人,她怀上了奥里的孩子。

其他三个人全都一脸震惊,瓦利娅根本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作为真言师,她知道图拉说的是真的。

接着,图拉请求威廉和瓦利娅放过彼此,结束这场世仇,为此,她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但瓦利娅并不愿意放下,而是继续殴打沃里安。

到了第81章,科里恩当地的拾荒者女王科尔拉(Korla)介入这场冲突,命令瓦利娅放沃里安走。

瓦利娅表示沃里安可以走,但她会追杀他到天涯海角。

而且,她的手里有了阿特雷迪斯的血脉,“这个孩子属于姐妹会”(It belongs to the Sisterhood)。

小说最后没有提及这个孩子的命运,甚至没有提及他的性别。

这也成了整个《沙丘学派》系列留给读者的最大悬念之一。

很高兴《沙丘:预言》填了这个坑。

第4集

根据1965年第一本《沙丘》小说附录的设定,立法会最高委员会(High Council of the Landsraad)是立法会的核心集团,也是帝国的最高法院,解决家族与家族间的争议。

最高委员会与皇帝会任命一位“变更法官”(Judge of the Change)。

他的裁决只有皇帝在场时才有可能被推翻。

本集变更法官的扮演者是约翰·诺兰——著名电影人诺兰兄弟是他的侄子。

亚苏家族(House Yasu)出自《沙丘百科全书》第273页。

韦尔尼厄斯家族(House Vernius)大概是除了科里诺皇室、阿特雷迪斯和哈科南三大家族外,《沙丘》书迷最熟悉的家族了。

他们是小说《沙丘序曲》三部曲的主角之一,在小说《沙丘之保罗》和《沙丘之风》里也都有很重的戏份。

制造业星球伊克斯(Ix)就是他们的封地。

但其实,在《沙丘传说》和《沙丘学派》这两个讲述帝国成立前后的小说系列里,韦尔尼厄斯家族没有出现。

他们主要还是活跃在保罗时代。

在《沙丘》宇宙,有些家族和母星的名字不同,比如阿特雷迪斯家族来自卡拉丹、哈科南家族来自兰基韦尔、韦尔尼厄斯家族来自伊克斯等。

有些家族和母星的名字相同,比如里切斯家族的母星就是里切斯,哈格尔家族(House Hagal)的母星就是哈格尔。

一万年多年后,也就是在小说《沙丘序曲》三部曲第一部《阿特雷迪斯家族》里,皇帝埃尔鲁德·科里诺九世(Elrood Corrino IX)的第二任妻子伊薇特(Yvette)就来自哈格尔家族。

当时立法会最高委员会的变更法官贝恩·奥贾里(Bain O'Garee)也来自哈格尔。

皇上,您谦虚了。

在小说《沙丘:科里恩战役》里,哈维科的祖先可不止与泰坦战斗这么简单。

从某种角度来看,正是他的祖先消灭了泰坦。

当时贵族联盟官方已经宣布巴特勒圣战结束。

残余的人工智能被围困在行星科里恩。

但作为圣战中的第三方势力,以阿伽门农将军为首的泰坦和新人脑机(Neo-cymek)依然是人类的威胁。

在沃勒克九号行星(即后来成为姐妹会总部的那颗行星),帝国开国皇帝费坎·巴特勒的父亲昆廷·巴特勒(Quentin Butler)不幸被俘,结果被泰坦活体取脑。

他的脑子被装入一个机器身体;他被改造成了新人脑机。

泰坦一直想摧垮他的意志,让他为泰坦服务。

但昆廷一直没有就范。

最终,他秘密联系上儿子费坎。

贵族联盟这才知道昆廷还活着——至少脑子还活着。

最后,又是沃里安·阿特雷迪斯,孤身一人来到泰坦和新人脑机的老巢,与昆廷里应外合,消灭了全部泰坦。

在这过程中,沃里安杀死了父亲阿伽门农将军,昆廷则与最后的泰坦同归于尽。

在小说《沙丘传说》三部曲里,伊克斯原名罗代尔九号行星(Rodale IX)。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罗代尔”这个名字逐渐被省略。

而原本代表数字“九”的“Ix”成了这颗行星的正式名字。

1200多年前,罗代尔九号行星是第一个被思维机器征服的人类行星。

当时罗代尔九号行星的统治者是无能的泰坦薛西斯(Xerxes)。

他赋予本地人工智能过多权限,导致计算机网络控制全球。

随后,一颗接一颗人类星球被计算机智能网络征服。

伊克斯是思维机器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因此被贵族联盟解放后,当地依然保留了浓厚的工业文化。

帝国成立后,伊克斯与里切斯逐渐成为工业制造业最发达的两颗行星。

在小说《沙丘序曲》三部曲里,甚至连宇航公会的那种巨型远航机(Heighliner)都是伊克斯人制造的。

但在小说《沙丘学派》三部曲里,也就是本剧所处的时代前,公会飞船仍然由公会自己建造。

索拉里(solari)是帝国货币单位。

根据第一本《沙丘》小说附录的设定,帝国成立四百年时,公会、立法会和皇帝才协商确定索拉里的购买力。

香料的价格一度高达6.2万索拉里/克。

“门塔特”就是人形计算机。

圣战26年,随着对人类研究的深入,独立机器人伊拉斯谟(Erasmus)相信任何人类经过训练都能拥有与思维机器一样的智慧。

全能者不相信,向伊拉斯谟提出挑战,要它训练一个邋里邋遢的9岁人类奴隶。

伊拉斯谟答应了。

伊拉斯谟给这个奴隶取名为吉尔伯塔斯·奥尔本斯(Gilbertus Albans),开始像父母一样管教这个孩子。

十年后,伊拉斯谟给吉尔伯塔斯做了长生不老的基因改造,让他像沃里安·阿特雷迪斯一样能活几百年。

经过几十年的培养和训练,吉尔伯塔斯已拥有杰出的记忆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计算五十阶导数。

为了把他和其他人类相区别,伊拉斯谟为他发明了一个新词——门塔特(Mentat),兼有“导师”(Mentor)、“门生”(Mentee)和“精神活动”(Mentation)的意思。

科里恩的沦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伊拉斯谟要保护吉尔伯塔斯。

当时吉尔伯塔斯爱上了一个女性人类奴隶,与她一起被关进科里恩轨道上的集装箱,成为“人盾”的一部分。

为了救儿子,伊拉斯谟决定牺牲整个思维机器文明——关闭集装箱的自毁机制。

这样人类舰队顺利通过人盾,发起对思维机器的最后一战。

把儿子救下来后,伊拉斯谟要求吉尔伯塔斯活下去,把门塔特技艺传授给人类,给人类留下思维机器的印记。

吉尔伯塔斯则取出伊拉斯谟的存储器,随身携带,混入其他人类。

帝国成立后,吉尔伯塔斯在伊拉斯谟的秘密辅助下,在行星兰帕达斯(Lampadas)创建了门塔特学校,教人类如何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到帝国83年,学校已有200多名教师和4000多名学生。

由于要求严格,哪怕在最优秀的学生里,淘汰率也超过35%。

很多姐妹会成员都接受过门塔特训练。

由于外界都知道姐妹会在记录人类遗传数据,但姐妹会又必须保守计算机的秘密,因此她们就对外宣称,她们是用门塔特姐妹来记录人类遗传数据的。

巴特勒运动后来发现吉尔伯塔斯·奥尔本斯是机器人的“儿子”后,将其斩首。

但门塔特学校一直没有关,至少延续了1.5万年。

其实,不管在《沙丘传说》三部曲还是在《沙丘学派》三部曲,都没有提到有人把帝位企图传给沃里安·阿特雷迪斯。

但是,《沙丘姐妹会》确实提到,沃里安出现在首都街头时,受到万人空巷的欢迎,人气远远高于皇帝。

这让皇帝担心他会威胁皇权。

“巴沙尔”(Bashar)是军衔,大概相当于将官。

在《沙丘传说》三部曲里,贵族联盟的武装力量,比如萨卢萨民兵队(Salusan Militia)、联盟联合舰队(League Armada)和圣战军(Army of the Jihad),都采用西班牙语序数词作为军衔:Primero,甲等官,相当于将军。

Segundo,乙等官,相当于上校。

Tercero,丙等官,相当于少校。

Cuarto,丁等官,相当于中尉。

Quinto,戊等官,相当于中士。

Sexto,己等官,相当于下士。

贵族联盟官方宣布圣战结束后,把圣战军改组为人类军(Army of Humanity),用旧帝国的军衔取代了上述这套一目了然的军衔。

新军衔包括:Burseg,伯塞格,相当于元帅。

Bashar,巴沙尔,相当于将官Bator,巴特尔,相当于校官。

Levenbrech,莱文布雷希,相当于尉官。

Immenbrech,伊门布雷希,相当于士官。

上述这套拗口的军衔至少延用了1.5万年。

“已知宇宙帕迪沙皇帝”(Padishah Emperor of the Known Universe)是帝国世袭君主的头衔全称。

其实在《沙丘学派》三部曲里,哈维科前面的四任皇帝,即费坎、朱尔斯、萨尔瓦多和罗德里克,还没有用过“帕迪沙皇帝”这个头衔,只是被简单地称为“皇帝”。

小说里已知的第一位“帕迪沙皇帝”是“哈西克·科里诺三世”(Hassik Corrino III),大约活跃在公会2000年左右。

“Padishah”一词来自波斯语,字面意思是“统治者国王”,就是皇帝的意思。

“血仇”(Kanly)是帝国《大联合协定》(Great Convention,相当于帝国宪法)规定的各家族矛盾冲突解决原则。

“血仇”鼓励矛盾双方实施“刺客战争”,即斩首行动,通过暗杀对方领导人来平息矛盾,这样可以避免伤及无辜。

对于违反“血仇”原则,造成无辜平民伤亡的行为,帝国有权实施惩罚。

在小说《沙丘序曲》三部曲第二部《哈科南家族》里,埃卡兹家族宣布与莫里塔尼家族(House Moritani)进入血仇。

没想到莫里塔尼家族悍然对埃卡兹宫殿及其所在半岛实施地毯式轰炸,宫殿被毁,十万平民死亡,阿曼德·埃卡兹大公(Archduke Armand Ecaz)与三个女儿侥幸逃生。

鉴于莫里塔尼家族严重违反血仇交战规则,皇帝决定对他们实施惩罚。

他派遣一个萨德卡(Sardaukar)军团占领莫里塔尼家族的母星格伦曼(Grumman)两年,同时建议宇航公会向格伦曼的进出口贸易加征关税,收到的钱用于埃卡兹重建。

“Kanly”一词来自土耳其语单词“kanlı”,字面意思是“鲜血的,仇恨的”。

所以侍祭西奥多西娅(Acolyte Theodosia)是一个面舞者(Face Dancer)。

在介绍面舞者之前,首先要介绍《沙丘》宇宙中生物科技最发达的人类族群——特雷拉克斯人(Tleilaxu)。

特雷拉克斯人的母星特雷拉克斯(Tleilax)位于萨利姆星系(Thalim system)。

1300多年前,领导泰坦推翻旧帝国的特拉洛克(Tlaloc)就来自萨利姆星系。

从巴特勒圣战前到帝国成立后,特雷拉克斯还不叫这个名字——当时这颗行星叫“特卢拉克斯”(Tlulax)。

早在巴特勒圣战前,特卢拉克斯人(Tlulaxa)的生物科技就已经冠绝人类文明。

他们拥有器官农场,能培育几乎没有排异反应的各类人体器官,卖给需要器官移植的人。

圣战期间,他们确实帮助了很多身负重伤的人类士兵康复。

然而,随着负伤士兵越来越多,器官供不应求。

圣战大牧首易卜劣厮·吉尼奥只能授意特卢拉克斯人到处进攻人类的小型殖民地,把殖民地里的平民变成提供器官的奴隶,再把现场伪造成遭遇思维机器入侵的样子。

这件事曝光后,贵族联盟高层(沃里安·阿特雷迪斯也是其中之一)设法隐瞒了吉尼奥本人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把责任完全推给特卢拉克斯人,导致特卢拉克斯基因科学家雷库尔·范(Rekur Van)背叛人类,叛逃到思维机器的世界,投靠独立机器人伊拉斯谟。

圣战末期,为了更方便地融入人类,观察人类,伊拉斯谟委托雷库尔研制出一种能任意改变外形的“生物机器”——这就是面舞者的雏形。

以上故事记载在《沙丘传说》三部曲里,而在《沙丘学派》三部曲里,没有出现面舞者。

因此我们暂时不知道面舞者在帝国早期的发展,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从生物机器变成人形生物的。

一万多年后,到了保罗时代,特卢拉克斯已改名特雷拉克斯。

当地统治者被称为“贝尼·特雷拉克斯”(Bene Tleilax)。

面舞者成为人类社会一个并不罕见的族群。

他们雌雄同体,不具备生育能力,由特雷拉克斯人从阿克斯洛特尔罐(axlotl tank)中培育出来。

“阿克斯洛特尔罐”其实就是女性特雷拉克斯人。

她们成长到来月经的年龄后,就会被变成植物人,她们的子宫就会变成各种生物科技制品的培养容器。

后来,某些苏醒的女性特雷拉克斯人对男性特雷拉克斯人实施报复,几乎彻底摧毁特雷拉克斯文明。

这些都是后话了。

由于拥有强大的变形能力,面舞者很多时候被各大家族雇佣为间谍或刺客。

有的面舞者则加入游吟诗人演出团(Jongleur troupe),在帝国各地表演节目,给观众带来欢声笑语。

根据小说《沙丘之风》的记载,保罗少年时就与一群面舞者游吟诗人成为朋友。

有些强大的面舞者非但能变形,还能读取被模仿者的记忆。

当然,这样也带来一个副作用,如果模仿时间过长,有的面舞者会误以为自己就是被模仿者,忘记自己的面舞者身份。

通常来说,经过训练的姐妹会成员可以识别出眼前的人是本体还是面舞者。

不过1.5万年后,在思维机器反攻旧帝国期间,伊拉斯谟培育过连姐妹会成员都无法识别出的面舞者。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第3集

这就是兰基韦尔的本土动物——毛皮鲸(fur-whale)。

从它们身上可以采集珍贵的鲸毛皮(whale fur)。

鲸毛皮远销帝国各地,一万多年后都是兰基韦尔的支柱产业。

被流放到兰基韦尔的哈科南家族也是依靠鲸毛皮产业赚得第一桶金。

这是瓦利娅的妈妈,索尼娅·哈科南(Sonia Harkonnen),最早出自小说《沙丘姐妹会》。

这是瓦利娅的爸爸,弗吉尔·哈科南(Vergyl Harkonnen),最早出自小说《沙丘姐妹会》。

格里芬·哈科南(Griffin Harkonnen)同样出自小说《沙丘姐妹会》。

他是瓦利娅的哥哥,比瓦利娅大一岁。

在本集,他说立法会接受了他们的请愿,然后似乎就要去首都了。

在小说里,他想从政,还要参加帝国政治考试(political examination)。

但直到他去世都不知道有没有考过、能不能去首都。

直到他死后,他的考试合格证书才寄到家里。

这位说话的是叶夫根尼·哈科南(Evgeny Harkonnen),本剧原创角色,没有在小说里出现过。

在本集,他提到沃里安·阿特雷迪斯在首都现身了。

在小说《沙丘姐妹会》里,当时是格里芬收到了瓦利娅寄来的存储水晶(memory crystal)。

格里芬把存储水晶插入全息阅读器(hologram reader),放出瓦利娅的全息录像。

瓦利娅告诉家人,她在首都看到了沃里安·阿特雷迪斯。

而当时沃里安去首都的来龙去脉是:帝国成立后,沃里安一度与家人隐居在行星开普勒(Kepler)的农村里,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没想到,有一天奴隶贩子袭击了他们的村庄,掳走了几百人。

仅60名老弱病残被留下。

沃里安乔装打扮成一名富商,来到行星波里特林(Poritrin)的奴隶市场为村民们赎身,顺便摧毁三艘贩奴船。

事后,他赶到帝国首都,当面要求皇帝萨尔瓦多保护开普勒。

萨尔瓦多和罗德里克兄弟答应了沃里安的要求,但条件是沃里安必须离开开普勒,前往其他星球隐姓埋名。

因为沃里安在首都的公开亮相得到大量民众的欢呼。

科里诺兄弟担心他会威胁皇权。

尽管沃里安本人无意从政,但他住在开普勒的事实已广为人知,肯定会有很多人去开普勒骚扰他或利用他达到别有用心的目的。

沃里安觉得科里诺兄弟的担心不无道理,只能答应他们的条件。

瓦利娅之所以说他们应该领导帝国,是因为哈科南家族和皇室科里诺家族本来就是同一个家族!

在《沙丘传说》三部曲里,哈科南家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巴特勒圣战前期的贵族联盟大英雄:圣战军甲等军官泽维尔·哈科南(Primero Xavier Harkonnen)。

核平地球的战役就是他指挥的。

他的妻子奥克塔·巴特勒(Octa Butler)是塞雷娜·巴特勒的妹妹。

圣战38年,泽维尔发现贵族联盟的圣战大牧首易卜劣厮·吉尼奥是一个残忍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于是设法与他同归于尽。

事先,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好朋友兼好战友沃里安·阿特雷迪斯。

事后,吉尼奥大牧首的家人把泽维尔污蔑为人类叛徒。

沃里安为了圣战的大局和人类的团结,选择沉默,没有揭露吉尼奥的真面目。

泽维尔的孩子认为父亲玷污了“哈科南”这个姓氏,纷纷随母姓“巴特勒”。

帝国开国皇帝费坎·巴特勒,即费坎·科里诺,是泽维尔·哈科南的外孙。

所以科里诺皇室的祖先其实是一个哈科南。

另一方面,费坎的弟弟阿布卢尔德是沃里安的得意门生。

沃里安把泽维尔的真相只告诉了阿布卢尔德一个人。

阿布卢尔德因此为自己的外公感到骄傲,于是把姓氏改回“哈科南”。

在小说里,瓦利娅救格里芬的故事发生在他俩分别十二岁和十三岁时。

当然,在小说里,瓦利娅只是简单地跳河游泳,把落水的格里芬救上岸,并未对他使用音言。

这位亚裔面孔的圣母是行星哈格尔(Hagal)的真言师。

根据第一本《沙丘》小说附录的设定,哈格尔盛产珠宝,在皇帝沙达姆一世时期,当地宝石矿被开采完毕。

在《沙丘姐妹会》里,格里芬之死是一件令人感慨的事:为了给家族讨回公道,格里芬漫游帝国,寻找沃里安·阿特雷迪斯,最终在阿拉基斯的一处穴地(Sietch)找到了他。

不过,穴地里的自由人(弗雷曼人的前身)绑架了格里芬。

接着,格里芬越狱,还偷了穴地里的水,逃入沙漠。

沃里安和一名叫伊尚蒂(Ishanti)的自由人知道他在沙漠里无法存活,决定去救他。

结果这导致伊尚蒂命丧沙虫之口,沃里安把格里芬带回穴地。

穴地的奈布(Naib,即领袖)谢尔纳克(Sharnak)要求沃里安和格里芬通过决斗来解决他们两家的世仇。

决斗的结果是格里芬占上风。

但他没有杀沃里安,而是宣布世仇结束。

沃里安则把自己的钱交给谢尔纳克,以弥补格里芬偷窃的水。

最后,谢尔纳克把他俩赶走了。

沃里安与格里芬在一座天气监测站里发送求救信号。

等待救援期间,两人互相了解,冰释前嫌。

不料,求救信号招来了许拉(Hyla)和安德罗斯(Andros)——这对半人半机器的双胞胎姐弟是一百年前泰坦创造的秘密武器,有阿伽门农将军的基因,皮肤被流动金属强化,脑中被植入了格斗技巧和战术知识,接受了长生不老的基因改造。

他俩随意处决了格里芬,然后开始追杀沃里安。

沃里安不得不用护盾和规则步伐吸引一条沙虫来吞噬两姐弟,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他俩。

最后,沃里安把格里芬的尸体打包,送回兰基韦尔。

他还写了一封信,把格里芬的死因告诉他的家人。

然而,瓦利娅收到格里芬的尸体和沃里安的信后,不相信格里芬已原谅沃里安,甚至与沃里安成为朋友,而是坚信格里芬是沃里安杀死的。

为了纪念格里芬,她为哈科南家族设计了新的族徽:狮鹫,因为“格里芬”就是狮鹫的意思。

这就是卡拉丹(Caladan)。

在小说里,沃里安·阿特雷迪斯接受过长生不老基因改造,因此前后至少有过两段家庭生活,时间跨度超过一个半世纪。

这导致帝国初期至少有两个阿特雷迪斯家族:1、卡拉丹的阿特雷迪斯家族。

圣战28年,沃里安到卡拉丹建立观察基地,爱上了当地姑娘勒罗妮卡·特尔吉特(Leronica Tergiet)。

勒罗妮卡为他生下一对双胞胎——卡金(Kagin)与埃斯蒂斯(Estes)。

沃里安与勒罗妮卡一直没有结婚,但共同生活了将近六十年。

圣战结束后,93岁的勒罗妮卡无疾而终。

卡金与埃斯蒂斯在卡拉丹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2、开普勒的阿特雷迪斯家族。

帝国成立后,沃里安在开普勒娶了一个叫马里耶拉(Mariella)的姑娘为妻,育有三女二子。

到帝国83年,他们有孙辈11人,重孙辈超过24人。

马里耶拉最后被许拉和安德罗斯折磨致死。

开普勒的阿特雷迪斯家族是公开的,而且受到帝国的保护,但卡拉丹的阿特雷迪斯家族知道的人不多。

瓦利娅是通过姐妹会的计算机知道卡拉丹还有一支阿特雷迪斯家族,因此派图拉去卡拉丹杀人。

图拉提到的志贺藤(shigawire)最早出自第一本《沙丘》小说,是一种陆生藤蔓的金属突出部分。

这种植物学名“Narvi narviiumm”。

萨卢萨二号行星就是其产地之一。

志贺藤以极强的抗拉强度而著称,是《沙丘》宇宙最常用的绳索材料之一。

这位是尚德尔·阿特雷迪斯(Shander Atreides),最早出自小说《沙丘门塔特》。

他是卡金·阿特雷迪斯的曾孙。

奥里·阿特雷迪斯(Orry Atreides)是他的远房侄子,因为奥里是埃斯蒂斯·阿特雷迪斯曾孙的儿子或孙子——在小说里,沃里安·阿特雷迪斯自己也没算清楚。

奥里有个弟弟叫威廉·阿特雷迪斯(Willem Atreides),比奥里小两岁,在本集没有出来。

奥里和威廉的父母死于一场飓风,于是兄弟俩就被尚德尔收养了。

在本集,多罗泰娅的资历比瓦利娅老,一开始的级别也比瓦利娅高。

但在小说里,两人是平级的。

本集说多罗泰娅一度是姐妹会派到巴特勒运动的大使。

在小说里,她虽然也是巴特勒运动的虔诚信徒,但没有被派去巴特勒运动。

她一直是皇帝萨尔瓦多的真言师。

本集似乎暗示姐妹会的总部一直在沃勒克九号行星。

但在小说里,姐妹会的总部一开始不在沃勒克九号行星,而在罗萨克。

皇帝萨尔瓦多宣布解散罗萨克姐妹会后,拉奎拉才在文波特控股的资助下,带着29名姐妹殖民沃勒克九号行星,重建姐妹会。

在小说里,姐妹会虽然也鼓励成员断绝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一心一意为姐妹会服务,但只是鼓励,不是硬性要求。

小说里的姐妹会没有要求成员宣誓效忠,更没有“姐妹会高于一切”(Sisterhood above all)这种口号。

事实上,瓦利娅自己自始至终就一直兼顾姐妹会和哈科南家族。

哪怕当上了大圣母,她也会利用职务之便带领下属姐妹去执行家族任务。

本集暗示音言是瓦利娅首创,连拉奎拉都从未见过。

但在小说《沙丘:科里恩战役》的第二部分,是拉奎拉自己最早运用音言技能。

当时拉奎拉已经激活了祖先记忆。

她发现罗萨克女术士的领导人蒂西亚·森瓦(Ticia Cenva)在守护一间密室,于是用音言命令她说出一切秘密。

蒂西亚一开始还企图抵抗,但随着拉奎拉加重语气,蒂西亚只能全盘托出:她如何破坏拉奎拉的救人计划,如何给拉奎拉下毒。

最后,她把拉奎拉领进密室,里面藏着存储人类DNA编码数据库的计算机。

蒂西亚以为拉奎拉会把这一切告诉塞雷娜教徒(巴特勒运动的前身),让塞雷娜教徒摧毁计算机。

但拉奎拉说,她非但不会这么做,还会进一步完善这个数据库。

蒂西亚死后,拉奎拉把罗萨克女术士改组为姐妹会。

这些计算机就是姐妹会的最大秘密。

在本集,拉奎拉说她在机器大战中失去了丈夫。

但小说没有提到她结过婚,只说她有一个男朋友,即莫汉达斯·苏克。

拉奎拉创立姐妹会后,选择与莫汉达斯分手。

莫汉达斯后来创立了苏克医学院。

在本集,图拉用毒药几乎屠村。

但在《沙丘门塔特》里,图拉没杀这么多人,只杀了尚德尔·阿特雷迪斯和奥里·阿特雷迪斯两个人。

而且她杀奥里不是在求婚之夜,而是在新婚之夜。

她本来还想杀沃里安·阿特雷迪斯,因为沃里安也来参加了她和奥里的婚礼。

但沃里安武艺高强。

她打不过沃里安,只能逃跑。

这就是著名的萨卢萨公牛(Salusan bull),一种原产于萨卢萨二号行星的动物。

一万多年后,保罗的爷爷保卢斯·阿特雷迪斯(Paulus Atreides)酷爱斗牛,结果就被一头萨卢萨公牛顶死了。

“汝等不得造出机器,假冒人的思维。

”(Thou shalt not make a machine in the likeness of the human mind.)这句话最早由巴特勒运动创始人雷娜·巴特勒在圣战末期喊出,是帝国最严格的戒律,没有之一,被写入了《橙色公教圣经》(Orange Catholic Bible)。

帝国56年,在旧地球的废土上,普世宗教解读委员会(Commission of Ecumenical Translators)开始编纂《橙色公教圣经》。

帝国83年,皇家印刷行会(Royal Printing Guild)向皇帝展示了修订后的第一版《橙色公教圣经》。

此后皇帝加冕仪式就要用这本书宣誓。

在《沙丘姐妹会》第64章和第71章,最早让瓦利娅服用罗萨克毒药的不是拉奎拉,而是多罗泰娅。

当时多罗泰娅对自己调配出的罗萨克毒药信心满满,邀请瓦利娅与自己一起吞服。

这样她俩就能同时成为拉奎拉之后的第二和第三位圣母。

但瓦利娅怂了。

她没有真正服药,而是把药丸攥在手里,做出服药的假动作,还假装在地上抽搐,让其她姐妹误以为她也服药了。

事后,多罗泰娅开启了祖先记忆,但发现瓦利娅没有开启祖先记忆,就问她怎么回事。

瓦利娅谎称她服药后发生呕吐,把药吐出来了。

顺便说一句,在小说里,姐妹会成员服用罗萨克毒药的方式是吞药丸,不是滴眼药水。

在《沙丘姐妹会》第99章,瓦利娅回家是因为罗萨克姐妹会被皇帝萨尔瓦多强行解散了。

她不是多罗泰娅那一派的姐妹,所以不会去萨卢萨二号行星。

她原想跟随拉奎拉,但被帝国的人强行送上太空运输船,遣送回原籍。

同样是在《沙丘姐妹会》第99章,瓦利娅回家后获悉格里芬的死讯。

姐妹会的解散和哥哥的死亡,双重打击让瓦利娅意识到自己必须变强大,才能前进。

于是,她吞下了罗萨克毒药。

在本集,姐妹会的计算机拥有一个叫“阿尼鲁尔”(Anirul)的人工智能。

但在小说里,姐妹会的计算机似乎不具备人工智能,上面跑的软件更像是Oracle、MySQL之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2集

苏克医学院(Suk School)与姐妹会的关系一直很密切。

苏克医学院的创始人叫莫汉达斯·苏克(Mohandas Suk),就是姐妹会创始人拉奎拉的恋人。

两人有一个女儿,但小说里没有提拉奎拉的女儿阿莱特(Arlett)的父亲是不是就是莫汉达斯。

莫汉达斯与拉奎拉都曾是帕门蒂尔绝症医院(Parmentier Hospital for Incurable Diseases)的医生。

后来在沃里安·阿特雷迪斯的资助下,他俩共同创立了人类医学委员会(Humanities Medical Commission)。

在对抗“全能者之鞭”病毒及其变异株的战斗中,他俩一直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

拉奎拉创立姐妹会后,选择与莫汉达斯分手。

莫汉达斯则创立了苏克医学院。

苏克医学院的两任院长埃洛·班多(Elo Bando)和奥丽·若马(Ori Zhoma)都是皇帝萨尔瓦多的私人医生。

其中奥丽·若马也在姐妹会受训过。

虽然《沙丘》系列小说里的中国元素不少,但目前任何一本《沙丘》小说都没有提到苏克医学院与中医有关。

本剧引入中医经络概念肯定是因为张震在2021年的《沙丘》电影里饰演了苏克医生韦林顿·岳(Wellington Yueh),而且岳医生还和保罗用中文对话。

罗萨克毒(Rossak poison),即小说里的罗萨克药(Rossak drug),不是一种特定的毒药,而是需要不断调配改进的。

作为姐妹会第一位圣母,拉奎拉当年服用罗萨克毒药而获得祖先记忆(学名叫“其他记忆”,Other Memory)纯属偶然。

姐妹会创立的前83年,一直试图复现这种毒药,但始终没有成功,直到多罗泰娅服用自己调配的罗萨克毒药成为第二位圣母。

虽然此后服用罗萨克毒药成为圣母的姐妹越来越多,但失败率依然高达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所以姐妹会一直在改进罗萨克毒药和对侍祭的训练。

到保罗的时代,姐妹会已经不用罗萨克毒药开启祖先记忆了,而用生命之水(Water of Life),即小沙虫的胆汁。

开启祖先记忆失败的姐妹不一定会死亡或变成植物人,也有可能变得疯疯癫癫。

小说《沙丘学派》三部曲的重要角色之一安娜·科里诺公主(Princess Anna Corrino)就是如此。

她在未经完备训练的情况下偷喝罗萨克毒药,结果变成了一个胡言乱语的博物学家,脑中充满杂乱无章的各科知识,随时随地脱口而出,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

埃米琳(Emeline)的家人很有可能是塞雷娜教(Cult of Serena)的教徒。

塞雷娜教由帝国开国皇帝费坎·巴特勒的侄女雷娜·巴特勒(Rayna Butler)创立于巴特勒圣战末期,因崇拜塞雷娜·巴特勒(Serena Butler)而得名。

巴特勒圣战的起因就是思维机器摔死了塞雷娜·巴特勒的儿子马尼恩·巴特勒。

除了星际飞船,雷娜·巴特勒几乎反对一切形式的科技。

正是她喊出了《沙丘》宇宙那句最著名的口号:“汝等不得造出机器,假冒人的思维。

”(Thou shalt not make a machine in the likeness of the human mind.)帝国成立后,塞雷娜教改名为“巴特勒运动”。

帝国66年,97岁的雷娜·巴特勒殉道。

大名鼎鼎的曼福德·托龙多(Manford Torondo)继任教主。

正是在托龙多的带领下,巴特勒运动成为帝国初期一度与皇室并立的两大组织之一,直至灭亡。

在本剧的时代,雷娜·巴特勒创立的巴特勒运动已灭亡27年,但余温未尽。

“哈科南”这个姓氏其实在巴特勒圣战期间被唾弃过两次。

第二次就是阿布卢尔德·哈科南阻止人类舰队进攻科里恩。

第一次则与行星巴拉特(Balut)有间接关系。

圣战期间,巴拉特发生过一起非常肮脏的秘密事件:在贵族联盟圣战大牧首(Grand Patriarch of the Jihad)易卜劣厮·吉尼奥(Iblis Ginjo)的授意下,圣战警察(Jipol)和特卢拉克斯人(Tlulaxa)到处进攻人类的小型殖民地,包括行星巴拉特,把俘虏变成提供器官的奴隶,再把现场伪造成遭遇过思维机器的入侵。

他们把这些器官提供给伤病员。

这种为了战争胜利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最早是被哈科南家族的祖先泽维尔·哈科南(Xavier Harkonnen)发现的。

为此,他选择杀死易卜劣厮,同时自杀。

不明真相的其他人类以为泽维尔是叛徒,因此唾弃“哈科南”这个姓氏。

但其实泽维尔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好朋友兼好战友沃里安·阿特雷迪斯。

但沃里安考虑到圣战大局,选择隐瞒真相,没有及时给哈科南家族洗刷冤情。

所以说,哈科南家族两次被污名化都与沃里安有关。

哈科南家族不恨他恨谁?

在萨卢萨二号行星,齐米亚(Zimia)就是皇宫所在的那座城市,即帝国首都的首都。

哈维科·科里诺皇帝让儿子康斯坦丁回去弹巴利九弦琴(Baliset)。

所以在第1集伊内兹公主(Princess Ynez)和普鲁维特·里切斯(Pruwet Richese)的订婚仪式上,康斯坦丁弹奏的正是巴利九弦琴。

无独有偶,一万多年后,阿特雷迪斯家的战帅格尼·哈勒克(Gurney Halleck)也是著名的巴利九弦琴演奏家。

不过相隔一万多年,康斯坦丁的巴利九弦琴和格尼的巴利九弦琴在外形上略有差异。

根据小说《沙丘:巴特勒圣战》附录的设定,巴利九弦琴早在旧帝国时代就诞生了。

所以哪怕在康斯坦丁的时代,这种古老的乐器也至少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Landsraad”就是帝国立法会,由各大家族的族长组成。

帝国立法会是人类文明的三个顶点之一。

另外两个是科里诺皇室和宇航公会。

帝国立法会的前身是贵族联盟的联盟议会(League Parliament)。

“Landsraad”这个词在丹麦语里的意思就是“地主大会”。

德斯蒙德·哈特(Desmond Hart)不是瓦利娅·哈科南遇到的第一个能抵御音言(Voice)的人。

二十七年前,在科里恩,瓦利娅与沃里安·阿特雷迪斯决斗时,瓦利娅用音言要求沃里安不许动。

沃里安一开始确实发现自己不能动了。

但接着,他就发现音言攻击的是他的意识,不是身体。

所以他就集中精神,用强大的意志设法挣脱了瓦利娅的控制。

这件事记载在小说《沙丘领航员》(Navigators of Dune)第75章末尾。

第1集

开头人类与机器人的那场战争就是《沙丘》宇宙的奠基之战:巴特勒圣战(Butlerian Jihad)。

巴特勒圣战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记载在1984年出版的《沙丘百科全书》里,非常简短。

由于《沙丘百科全书》与后续的《沙丘》小说矛盾冲突较多,因此这个版本已成平行宇宙,我在此不赘述。

本剧采用的版本记载在2001年至2004年出版的小说《沙丘传说》(Legends of Dune)三部曲里。

大致经过如下:目前有据可查的第一个人类星际政权被称为“旧帝国”。

旧帝国后来被一群自称“泰坦”的人推翻。

泰坦统治人类十年后,把自己改造成了“人脑机”(cymek),即保留了人类大脑的机器人。

泰坦统治人类一百年后,人类发动叛乱。

结果一个被称为“全能者”(Omnius)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趁乱夺权,取代泰坦,统治人类。

泰坦也沦为全能者的仆人。

以泰坦为代表的人脑机和以全能者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被人类统称为“思维机器”。

当时大部分人类被思维机器奴役,少部分自由人类组成一个叫“贵族联盟”(League of Nobles)的政权苟延残喘。

思维机器的统治中心在人类的发源地:地球。

思维机器和贵族联盟冷战了一千年后,战火重燃。

贵族联盟最高领导人的女儿塞雷娜·巴特勒(Serena Butler)被思维机器俘虏到地球,她的儿子马尼恩·巴特勒(Manion Butler)出生后11个月就被思维机器摔死。

这场悲剧掀起了地球人类奴隶大起义,结果地球上的全部人类被思维机器屠杀殆尽。

塞雷娜逃回贵族联盟后,把这场战争命名为“巴特勒圣战”,以纪念自己的儿子。

随后贵族联盟舰队用原子弹轰炸地球。

虽然地球上的思维机器全部被摧毁,但地球也成了核污染废土,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这场战争持续了九十三年,在人类军最高指挥官沃里安·阿特雷迪斯(Vorian Atreides)的指挥下,贵族联盟用原子弹轰炸了542个思维机器的星球,把最后的思维机器围困在行星科里恩(Corrin)。

贵族联盟官方宣布圣战结束,并禁止研究和使用一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任何使用思维机器的人将被处死;任何拥有思维机器的人将以最痛苦的方式被处死;任何制造思维机器的人将以最痛苦的方式被灭族。

我们现在每天用计算机和手机工作与娱乐,在经历了巴特勒圣战的人类看来,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二十年后,沃里安·阿特雷迪斯率军最后消灭科里恩的思维机器。

为了纪念这场胜利,当时贵族联盟最高领导人费坎·巴特勒(Faykan Butler,塞雷娜·巴特勒的妹妹的直系后代)宣布改姓“科里诺”(Corrino),同时凭借巨大的威望称帝,把贵族联盟改组为帝国。

科里诺王朝从此开始统治人类。

上图提到的“阿特雷迪斯”就是人类军最高指挥官沃里安·阿特雷迪斯。

他其实本来是思维机器的人。

他的父亲是当年推翻旧帝国的泰坦领导人之一:“阿伽门农将军”(General Agamemnon)。

沃里安接受过后来失传的长生不老基因改造,因此能活几百岁,而身体机能依然像年轻人。

巴特勒圣战爆发后,沃里安被塞雷娜·巴特勒策反,向贵族联盟投诚,对抗以父亲为代表的思维机器。

他最后成长为人类军最高指挥官,非但弑父,还指挥人类舰队彻底消灭思维机器。

瓦利娅·哈科南(Valya Harkonnen)提到的曾祖父是阿布卢尔德·哈科南(Abulurd Harkonnen)。

阿布卢尔德是沃里安·阿特雷迪斯的得意门生;沃里安与阿布卢尔德情同父子。

没想到,在科里恩战役中,沃里安·阿特雷迪斯与阿布卢尔德·哈科南产生严重的战术分歧。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在科里恩,思维机器把200多万人类奴隶装进许许多多的集装箱,部署在轨道上,组成人盾。

如果人类舰队靠近,就触发集装箱的自毁机制。

这样把杀害无辜平民的主动权完全交到人类手中。

阿布卢尔德希望停止进攻,要首先想办法确保200万人盾的安全;沃里安坚持不计代价地前进,这200万无辜奴隶只是附带伤害。

作为最高指挥官,沃里安不得不把自己一手培养的这位“义子”解职,而坚持己见的阿布卢尔德暗中关闭了整个人类舰队的自动武器系统,导致人类飞船只能使用低效的手动操作武器。

这让沃里安恼羞成怒,下令逮捕阿布卢尔德。

但接下来的发展颇有戏剧性。

一个叫伊拉斯谟(Erasmus)的思维机器早先收养了一个叫吉尔伯塔斯·奥尔本斯(Gilbertus Albans)的人类为义子。

在科里恩战场上,伊拉斯谟惊恐地发现,吉尔伯塔斯由于深爱一个女性人类奴隶,居然偷偷溜上了关押她的集装箱,与她在一起。

万一人类舰队靠近,他的儿子将一命呜呼。

为了救儿子,伊拉斯谟决定不惜牺牲整个思维机器文明——关闭集装箱的自毁机制。

所以,当人类舰队越过人盾时,发现什么事都没发生。

200万奴隶几乎都安然无恙。

沃里安赌对了,原本企图救200万奴隶的阿布卢尔德反而身败名裂。

科里恩战役后,贵族联盟议会裁决阿布卢尔德·哈科南为懦夫,把他流放到行星兰基韦尔(Lankiveil)。

他在那里的渔村生活,娶妻生子。

他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儿子们,声称是沃里安·阿特雷迪斯剥夺了他们的贵族身份。

哈科南家族从此视自己为落难王子,把阿特雷迪斯家族当成世仇。

讽刺的是,被瓦利娅视为母亲的姐妹会创始人拉奎拉·贝尔托-阿尼鲁尔(Raquella Berto-Anirul)其实有阿特雷迪斯家族的血统。

沃里安早年生性风流,四处留情。

拉奎拉就是他某个私生女的女儿。

也就是说,沃里安是拉奎拉的外公。

圣战末期,思维机器向人类世界释放了一种感染率接近70%,致死率达43%的逆转录病毒。

作为医生,拉奎拉把这种病毒称为“全能者之鞭”(Omunius Scourge)。

而且正是她最早发现阿拉基斯(Arrakis)出产的香料美琅脂能大大缓解感染这种病毒后的症状!

香料这才成为人类社会最热门的商品之一。

圣战结束后,原本以为被消灭的全能者之鞭病毒碰到行星罗萨克(Rossak)的异常生态环境,变异出了致死率将近60%的新毒株,哪怕服用香料也不管用。

拉奎拉本人感染病毒后,喝了丛林深处一处秘密石灰岩天然井的井水,居然康复了,还获得了对身体细胞的控制力。

接着,有人对她下毒,她居然神奇般地从分子和原子层面化解了毒药,还获得了祖先记忆和音言能力。

她用自己体内的抗体研制疫苗,消灭了罗萨克的疫情。

事后,罗萨克当地的女术士团体请求拉奎拉领导她们。

于是,她把女术士们改组为姐妹会。

她自己成为第一位圣母。

巴特勒圣战后,帝国成立初期的故事被记载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出版的小说《沙丘学派》(Schools of Dune)三部曲中。

按照这套小说的设定,姐妹会是用电子计算机存储人类基因档案的。

战后人类社会全面禁止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所以姐妹会的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只有包括瓦利娅在内的极少数姐妹明确知道姐妹会还在用计算机。

其她人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实锤证据。

帝国成立初期,崛起了两个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组织。

一个是巴特勒运动(Butlerian movement)。

这是一个狂热的宗教组织,除了星际飞船、扩音器等方便他们传教的机器,几乎反对一切形式的科技,甚至包括医学。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彻底摆脱对科技的依赖,回归田园牧歌的生活。

另一个是文波特控股公司(Venport Holdings)。

这是一家几乎垄断了帝国星际交通、银行物流和商品贸易的超大型私人企业。

他们虽然不关心政治,但唯利是图,企图复活思维机器泰坦使用的人脑机技术,还暗杀不利于他们做生意的皇帝。

当时姐妹会的总部不在沃勒克九号行星(Wallach IX),而依然在罗萨克。

社会的分裂也影响到姐妹会。

以多罗泰娅(Dorotea)为首的派别是巴特勒运动的信徒,反对科技。

她一直在寻找姐妹会的计算机,企图摧毁它们。

她甚至向时任皇帝萨尔瓦多·科里诺(Salvador Corrino)透露姐妹会有计算机,要帝国对姐妹会发动清洗。

幸亏瓦利娅带着十几名姐妹把计算机全部转移,帝国才没抓到姐妹会使用计算机的证据。

但萨尔瓦多还是觉得颜面尽失,在下令射杀了不少姐妹后,宣布解散罗萨克的姐妹会,只允许多罗泰娅和追随她的一百名姐妹在帝国首都萨卢萨二号行星(Salusa Secundus)建立训练基地。

当时姐妹会有位成员叫乔巴(Cioba)。

她的丈夫就是文波特控股的领导人:约瑟夫·文波特董事(Directeur Josef Venport)。

因此在乔巴的建议下,文波特控股资助以拉奎拉为首的29名姐妹殖民沃勒克九号行星,重建姐妹会。

一时间,姐妹会一分为二。

多罗泰娅是大圣母拉奎拉的外孙女。

但按照拉奎拉的规定,姐妹会成员在姐妹会内部生下的孩子都不能知道母亲是谁。

所以多罗泰娅一开始不知道大圣母是自己的外婆。

姐妹会一直在研究药物,企图让其她人也像拉奎拉一样在分子层面掌控身体,并开启祖先记忆,但八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成功。

很多姐妹在服药后死亡、成为植物人或遭受脑损伤。

没想到,在帝国83年,多罗泰娅取得了成功。

她成功转化毒药,获得祖先记忆,成为姐妹会第二位圣母。

她因此也知道自己原来是拉奎拉的外孙女,姐妹会确实在使用计算机。

接着,在她的指引下,陆续有更多姐妹成为圣母。

在姐妹会内部,“姐妹”(Sister)和“圣母”(Reverend Mother)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没有祖先记忆。

没有祖先记忆的叫“姐妹”;有祖先记忆的叫“圣母”。

拉奎拉去世时130多岁。

在《沙丘学派》三部曲第二部《沙丘门塔特》(Mentats of Dune)里,拉奎拉去世时并没有提到“Tiran-Arafel”。

“Arafel”这个词在现代希伯来语里就是“迷雾”的意思。

在《沙丘神帝》《沙丘异端》和《沙丘猎人》三本小说里,都出现过“arafel”——意思是“神圣审判的阴云黑暗”(cloud darkness of holy judgement)或“宇宙终结时的阴云黑暗”(cloud-darkness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沙丘神帝莱托二世的临终遗言就是:“别怕伊克斯人。

他们能造机器,但他们再也造不出‘arafel’。

我知道。

因为我在那里。

”(Do not fear the Ixians. They can make the machines, but they can no longer make arafel. I know. I was there.)所以,在小说里,“Arafel”指的就是思维机器最终战胜人类。

在小说《沙丘猎人》和《沙丘沙虫》里,以“全能者”为首的思维机器确实在败退1.5万多年后卷土重来,但并没有战胜人类。

在《沙丘学派》三部曲里,拉奎拉主要担心的人是时任皇帝萨尔瓦多·科里诺。

她认为如果放任皇帝萨尔瓦多传宗接代,那么在五到十代人内,帝国将诞生有史以来最残暴的皇帝,引起伤亡不亚于巴特勒圣战的战争。

所以她要想方设法让萨尔瓦多绝育。

不过后来约瑟夫·文波特刺杀了萨尔瓦多,萨尔瓦多的弟弟罗德里克·科里诺(Roderick Corrino)继承皇位,因此拉奎拉的担心也就不存在了。

在本剧,从拉奎拉去世到瓦利娅用音言(Voice)杀死多罗泰娅,中间隔了一段时间。

在小说里,这两件事无缝衔接。

在《沙丘门塔特》里,拉奎拉自感时日无多,想弥合分裂的姐妹会,便派人去萨卢萨二号行星把多罗泰娅召回沃勒克九号行星。

多罗泰娅和瓦利娅同时赶到拉奎拉的床边。

临终前,拉奎拉宣布多罗泰娅和瓦利娅同为她的继承人,姐妹会由两人共同领导,接着甚至用额头贴额头的方式把记忆全部传给多罗泰娅。

没想到,拉奎拉前脚刚去世,瓦利娅后脚就用音言命令多罗泰娅割喉自尽。

她当时说的话就是“drive it into your throat!

”瓦利娅由此成为姐妹会唯一的大圣母。

“The mind of man is holy.”这句话就是巴特勒运动的著名口号。

多罗泰娅那一派姐妹对此深信不疑。

首先说一下《沙丘》作品的纪年。

在保罗·阿特雷迪斯的时代,人类早已不用公元纪年,而是用宇航公会(Spacing Guild)纪年。

宇航公会成立前(Before Guild)第n年计为“n B.G.”;宇航公会成立后(After Guild)第n年计为“n A.G.”;宇航公会成立当年是“0 A.G.”。

保罗诞生于公会10175年。

本剧发生在保罗诞生前10148年,就是公会27年。

按上图,“机器大战”(Great Machine Wars)结束于116年前,就是公会前89年。

在《沙丘传说》三部曲第三本《沙丘:科里恩战役》(Dune: Battle of Corrin)里,公会前108年,贵族联盟官方宣布巴特勒圣战结束。

但当时思维机器并没有被彻底摧毁,而是被围困在行星科里恩上。

二十年后,即公会前88年,战火重燃,人类在科里恩彻底消灭思维机器。

所以“科里恩战役”不是巴特勒圣战的一部分,而是一场孤立的战役。

本剧显然把“巴特勒圣战”和“科里恩战役”合称为“机器大战”。

瓦里克家族(House Varick)为本剧原创。

而库马利家族(House Khumali)出自《沙丘百科全书》。

看来,《沙丘百科全书》和《沙丘》系列小说虽然是平行宇宙,但都为本剧提供了素材。

萨卢萨二号行星在巴特勒圣战前后是贵族联盟的首都,也是帝国成立初期的首都,后来被叛乱的坦托家族(House Tantor)用核弹洗地。

帝国才不得不把首都迁到凯坦(Kaitain),把萨卢萨二号行星变成监狱行星兼萨德卡(Sardaukar)军团训练地。

根据1965年第一本《沙丘》小说的附录设定,萨卢萨二号行星是外屏γ(Gamma Waiping)的第三颗行星。

但不管在中国传统星官体系里,还是在现代天文学88星座划分里,都没有叫“外屏γ”的恒星或恒星系统。

所以,“外屏γ”有可能是指下面两个恒星系统或恒星:1、外屏三,即双鱼座ζ(ζ Piscium)。

现代天文学发现这是一个五体星系,即五颗恒星互相环绕。

视星等6.43,距离太阳系大约170光年。

2、双鱼座γ(γ Piscium)。

宋朝认定的星官外屏的七颗恒星全部位于双鱼座,因此外屏γ可能是双鱼座γ,但双鱼座γ在中国星官体系中叫“霹雳二”。

双鱼座γ视星等3.699,距离太阳系135 ± 2光年。

萨卢萨二号行星属于上述哪颗恒星暂未知。

根据第一本《沙丘》小说的附录设定,里切斯(Richese)是波江座A(Eridani A)的第四颗行星。

“波江座A”应该就是波江座α(α Eridani),视星等0.40到0.46,距离太阳系139 ± 3光年。

巴特勒圣战期间,沃里安的父亲阿伽门农将军原本是全能者的部下,后来带领120名人脑机发动叛乱,成为圣战中的第三方势力。

里切斯就是他们占领的第二颗行星。

帝国成立后,里切斯逐渐发展为与伊克斯齐名的制造业行星。

根据小说《沙丘猎人》的设定,伊克斯与里切斯的区别是:伊克斯人擅长创新,而里切斯人擅长模仿和量产,继而把新商品的价格压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里,里切斯家族的族长爵位是伯爵。

而在本剧里出场的里切斯家族族长是公爵。

另外,保罗·阿特雷迪斯的祖母就是里切斯家族的人。

巴特勒圣战期间,人类舰队的主力舰主要分两类:“驽炮级”战列舰(Ballista-class Battleship)和“标枪级”驱逐舰(Javelin-class Destroyer)。

到《沙丘学派》三部曲结束时,阿拉基斯的土著依然自称“自由人”(Free Men)。

本剧发生在《沙丘学派》三部曲二十多年后。

看来,在这二十多年里,他们的族名逐渐失去了一个字母“e”,变成了“弗雷曼人”(Fremen)。

根据第一本《沙丘》小说的附录设定,哈蒙塞普(Harmonthep)是孔雀六(δ Pavonis)的行星。

孔雀六,视星等3.56,在南半球可见,距离太阳系19.89 ± 0.01光年。

在《沙丘传说》三部曲里,哈蒙塞普是弗雷曼人的祖先之一伊斯梅尔(Ishmael)的故乡。

看来到本剧的时代,伊斯梅尔的一部分老乡依然在哈蒙塞普流浪。

在《沙丘传说》三部曲里,姐妹会的前身是巴特勒圣战期间的罗萨克女术士。

行星罗萨克的生态环境与众不同,当地生物基因变异率大,人类女性有很大几率获得心电感应、隔空移物、生物放电等超能力。

这些女性成立了女术士团体,在战场上用心电感应能力打击思维机器。

她们还会记录许多家族的基因,用于优生优育。

不过到萨尔瓦多皇帝的时代,姐妹会里的罗萨克女术士已经很少了。

不知道在本剧这个时代,姐妹会里是否依然存在罗萨克女术士。

瓦利娅的妹妹图拉(Tula)向瓦利娅承认,自己曾经也软弱过。

在《沙丘学派》三部曲第三部《沙丘导航员》(Navigators of Dune)里,为了向阿特雷迪斯家族复仇,当时不满20岁的图拉来到行星卡拉丹(Caladan),秘密杀死沃里安的玄孙尚德尔·阿特雷迪斯(Shander Atreides)。

她还与沃里安的来孙奥里·阿特雷迪斯(Orry Atreides,尚德尔的侄子)相恋和结婚,最后在新婚之夜杀死他。

接着,她企图杀死沃里安,但没有成功,被迫逃离卡拉丹。

然而,在科里恩,当瓦利娅与沃里安最终对决时,图拉却出来劝架,而且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她其实是爱奥里的,而且怀了他的孩子。

她仅仅为了执行瓦利娅的命令才杀奥里。

她劝瓦利娅结束这场家族世仇。

所以理论上,到本剧这个时代,图拉应该有一个孩子。

不知道本剧会不会讲这个孩子的故事。

鲸毛皮(Whale fur)是兰基韦尔的主要出口产品,哈科南家族就靠做鲸毛皮生意发家。

鲸毛皮是当地生物比约恩达克斯鲸(Bjondax whale)的毛皮。

其实,哈科南家族能发家,也要感谢沃里安。

沃里安曾隐姓埋名,以写研究报告的名义加入哈科南家族的毛皮鲸捕猎船队。

获悉哈科南家族正在遭遇财政危机后,他把自己的一部分资金拿出来为他们匿名还债,再秘密资助他们维修捕鲸船队和重建太空港,使他们能在本地商业竞争中获胜。

但他做好事不留名,哈科南家族并不知道给他们雪中送炭的人是他们的老仇人。

这位哈科南男爵是本剧原创角色哈罗·哈科南(Harrow Harkonnen)。

到《沙丘学派》三部曲结束时,哈科南家族的族长尚未有男爵头衔。

本剧发生在《沙丘学派》三部曲二十多年后。

看来,在这二十多年里,哈科南家族正式荣升贵族。

当然,瓦利娅在这事上也有一份功劳,瓦利娅曾设法给弟弟丹维斯(Danvis)在宫廷里安排了一个职位。

哈维科·科里诺(Javicco Corrino)是帝国第五任皇帝。

他的父亲是英明的第四任皇帝罗德里克·科里诺。

正是罗德里克铲除邪教巴特勒运动,把垄断企业文波特控股改组为独立宇航公会,才稳定帝国初期的局势。

当时哈维科只是年仅12岁的皇储。

他的爷爷是帝国第二任皇帝朱尔斯·科里诺(Jules Corrino)。

在与德斯蒙德·哈特(Desmond Hart)对话时, 哈维科非常巧妙地没有提到他的伯伯,即帝国第三任皇帝萨尔瓦多,因为——

香料开采业原本被文波特控股控制。

正是萨尔瓦多听取了巴特勒运动的建议,将香料开采业收归国有。

这导致心怀不满的约瑟夫·文波特暗杀了萨尔瓦多。

他的弑君方式就是把萨尔瓦多喂沙虫。

《沙丘:预言第一季》短评

宏大篇章的一角,权力过渡和争夺,人物远不止这么少,开胃菜很满足了~

6分钟前
  • 其实不叫大怪兽
  • 推荐

能不能选几个好看的演员啊啊 怎么这么丑 酒吧那场戏的意义是什么啊

11分钟前
  • 普普通通一只羊
  • 较差

比较有意思的是最后登上厄拉基斯的三个,一个哈克南,一个厄崔迪,一个皇帝的女儿,都是命啊

14分钟前
  • フランキー
  • 推荐

失望肯定是有点失望的。期待了好多年,最终还是不如预期。前一半质感山寨,明明总体叙事很赶,还塞了不少意义不大的戏,定位不明的酒吧,莫名其妙的性爱,戴斯蒙德毫无亮点的出场,一身土气,看得乏味。后半段聚焦于哈克南姐妹终于好看起来,回忆段落虽没有沙丘正传的神韵,但有沙丘前传的巧妙了。最终看下来也就两位姐妹最有魅力,哈克南小男爵有点狡黠,至于皇帝公主霸萨厄崔迪都像山寨来的,还有那个莱拉,啧啧啧……可惜了没有听到瓦莉亚说出那段传奇的颂文,大概要留到下季悟出吧。

16分钟前
  • 雕花的茶
  • 还行

视觉设计延续维伦纽瓦「写实主义科幻」风格,时间线拨回至一百个世纪之前,大跨度拓展了沙丘宇宙的世界观,女性主导叙事,聚焦姐妹会这一宗教色彩组织的起源,幕后操纵权力平衡的傀儡师瓦利娅·哈克南扮演故事的绝对主角,连同她野心勃勃的优质基因育种计划逐步浮出水面。首集中规中矩略枯燥,经费预算原因整体质感相比电影差了一个档次,节奏偏缓,文戏居多,慢条斯理地介绍人物、铺垫阴谋,依旧遵循美剧思路每集结尾惯例预留一个小悬念高潮,但感觉六集的体量会比较吃紧。正传那种腐朽的太空歌剧在国内就水土不服,前传吸引力只会更加有限,只能寄希望于最后对谜题和真相的揭晓足够精彩。

21分钟前
  • 忏鸟
  • 还行

第一集看得人恼火,太装了,从人物到叙事,没有一点点踏实讲故事的姿态

23分钟前
  • ?。?
  • 较差

里面角色都不太聪明的样子……

27分钟前
  • milvaro
  • 还行

胖老太太太跳戏了 姐妹会的配角都好丑

30分钟前
  • 阿呆Juve
  • 很差

挺无语的,不知道在演点什么,纯纯的神经质,浪费了所谓沙丘美学。

34分钟前
  • Paco
  • 较差

披着科幻皮的男权古装宫廷权谋剧,对于姐妹会这个组织的观感很复杂,一方面我觉得这样一个通过信息网络传递和控制生育的女性组织确实很符合极端男权社会下女性失权局面,另一方面我又很不理解她们既然能够主宰信仰和情报,还有真言术,为什么要执着于培育一个男性救世主。然后看到第一集女主的想法,她确实是想培养一个出自姐妹会的女性掌权者来确保姐妹会的地位的,但是我一想到最后的结果是“大男主”保罗厄崔迪就很无语🙄

37分钟前
  • Run away
  • 较差

既然选择了接受电影版维伦纽瓦的美术设计,为什么不直接用他的摄影方式,广角打开啊,这样就会给人一种电影感而不是电视剧感啦。

40分钟前
  • 瞎画郭
  • 较差

带劲!!!最近看过最好的美剧,哎呀,百年孤独真的不是我的菜,电视剧我也看不进去,这不是我的最爱?!

43分钟前
  • 光与影
  • 推荐

好看,但是权斗线我不懂,该杀不杀,当断不断,总是给自己留隐患的那种“权斗”。图拉杀人,情人都杀了还要留个孩子,士兵都知道姐妹首领是罪魁祸首了也不杀她,非要杀个孩子,而且他是怎么在皇宫来去自如的,安保在哪里。🤦‍♂️国王对公爵也是,公爵手握重兵还知道你杀了我儿了,国王还当面烧了他一波,公爵求饶就不杀了,放了。这些人真的都好好啊,对仇家都好仁慈好棒啊。°(°¯᷄◠¯᷅°)°。感人。

48分钟前
  • 从小瞎看🌊
  • 推荐

有点子边远星球女子互助联合会的趣味,野心姐妹花直至死亡将她们分离

49分钟前
  • midsommar
  • 推荐

7.5/10

53分钟前
  • Keson Suen
  • 还行

看不懂,也没大受震撼,槽点满满。就忽略时间啥要素都用上的一锅乱炖

56分钟前
  • 元尽头
  • 很差

Oh西奥(泪)

58分钟前
  • 吃一朵风好冰凉
  • 力荐

挺失望的。这跟《沙丘》不能说是没有一点关系吧,简直是毫不相干…一个宫廷狗血剧,掺了点牛鬼蛇神(灵魂附体、高级AI什么的…),但是在没讲出什么真正吸引人的故事。看上去还会有第二季,但不会再看了。

1小时前
  • zykmilan
  • 还行

太空宅斗,皇后造型太容易出戏到辛特拉雌狮了

1小时前
  • 孙此方
  • 还行

TV 怎么老接这种角色啊………异星灾变里面就神神叨叨的…

1小时前
  • 衬里
  • 较差